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能去上班啊。”
  “就是说啊,我大伯还说了,他大孙子拿了这份工作,以后每个月的工资都得交到家里。你算算这笔帐,他今年才十六岁,交二十年三十六岁肯定离退休也远着呢。这二十年的工资那也不是一笔小钱。可就算如此,我大堂嫂三堂嫂还是闹腾的不同意。我觉得她们有种自己占不到便宜,别人也别想占的心理。”
  苏敏说:“没办法,明明是一家子的钱,却全拿出来让其中一个去当了司机,不再是地里头刨食的了。说不准还能娶个县里的姑娘,单位分了房,以后就在县里头安家了。而你大堂嫂三堂嫂的儿子们还得种地。当娘的又怎么能受得了这明眼可见的差距呢。”
  “是啊,结果她们一闹,把我大伯气了个半死。不止我大伯家,我亲戚里有好几家都是家里面的钱够拿出来,但这工作到谁名下掰扯不来。搞的我爹都说还好我们家分家早。要不然真有了天大的利益,说不准我们几个兄弟也会闹起来。”
  “是啊,只要利益足够大,让人红了眼,不管是夫妻,父子,还是兄弟,都可能反目成仇。不过刘霞他们家虽然也分家了,可我听她说过钱都在她公婆手里。她婆婆还偏心她大伯子,她家怎么能拿的出来这么一笔钱。”
  陆建军说:“敏敏,和你说吧,我那些没当兵当工人的兄弟里,最有钱的就是陆卫民了。我估计他手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不过他的钱都是投机倒把挣来的。为了不惹人怀疑,他直接说这一千里他自己攒的二百,他媳妇陪嫁的六百,还有他爹的二百。”
  “我虽然没有打听过刘霞有多少钱的陪嫁,不过肯定没有六百。应该差不多有一百多。看来陆卫民还真挺有钱的啊。”
  陆建军说:“是啊,他胆子大,家里又有不靠谱的娘和拖后腿的兄嫂,只能靠自己把门户立起来。他年龄和我二哥一样大,但就因为他娘太偏心他哥,怕他娶的媳妇不尊重大伯子。在给陆卫民说亲的时候说的都是找那些不靠谱的。当时我爹还骂了我四婶一顿。后来他相中了刘霞,刘霞是城里来的知青,家里成分好。不像那几位因为家里成分问题匆忙嫁人的。为了配的上刘霞,陆卫民常在黑市里头混。不过这事儿估计没人知道,就是刘霞,知道的也不多。”
  “那司机这职业挺适合陆卫民的,他本来就淘换倒卖东西,当了司机就更方便了。”
  “是啊,不过昨儿个我四婶又闹了一通。想让陆卫民把工作让给他哥哥,说陆卫民身体好,能种地挣公分。我大堂哥身体不好,适合当司机。她说完这话就惹得我爹和我四叔发了一大通的火。”
  苏敏感慨:“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不过你这大张旗鼓的要复习考试,甚至连工作都不要了。大队里的知青们见你这么慎重,应该也会认真对待这个消息的。”
  “也是,你不知道,我娘今儿一大早知道我和建民都不打算上班了,要把工作让出去准备高考。我娘差点没疯了,拿的笤帚就要打我和建民。我们躲来躲去也还是被她抽了几下。”
  苏敏一听忙问:“没事吧?”
  陆建军说:“我倒是没什么事,不过建民个傻小子怕娘气着了,就故意让她打了几下。娘也是真生气,这还没入秋,建民穿的又薄,衣服被笤帚勾坏了,胳膊上也被抽肿了。”
  “翠花婶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她四个儿子有出息。结果现在你和建民把铁饭碗一扔,她不生气才怪呢。建民也不打算继续上班啦?”
  “嗯,他昨儿个考虑了一晚上,还是觉得自己学的不扎实。要是一边上班一边抽着空复习,很可能什么也考不上。倒不如静下心来专心念书,等真恢复高考了就拿个好成绩。”
  “那建民的工作呢?”
  “建民的工作给我四爷爷三叔家的志党堂弟了。我四爷爷有三个儿子,老大志国堂哥当兵,老三过世了,现在家里只有老二志党。我堂哥当兵后每个月给家里头寄钱,我这个三堂叔平时很节省,家里又只有志党堂弟一个儿子。这钱给他花了也不会有大矛盾。钢铁厂的工作不如方向盘吃香,但好处的离家近。建民也只要七百块,比我那一千块便宜。有了工人这个身份,志党相看对象也更拿得出手,最后我三堂叔就选了钢铁厂这个工作。”
  说完陆建军又说:“对了,敏敏,我和建民这把工作卖了,回了大队里免不得会有闲言碎语。我自己倒是不在意,但建民那个性子我怕会影响他复习。我就想着可不可以让他来咱们这儿住,就住客厅里,不让他住咱们的新沙发,我给他拿木板搭个床。以后咱们在咱俩这屋,他就在那个屋子。我让他按月付咱们房租。”
  准备高考可是大事,回了村子里让陆建民被那些碎嘴的大妈大婶影响了心情可就遭了。
  苏敏自然同意陆建民来借住,她拧了一下陆建军:“你就胡说吧,建民来住就住了,说什么房租不房租的,搞得我好像多不通人情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领证之后还有洞房,稳妥起见,我还是删掉了。


第68章 28。29。30
  很快; 陆建民搬过来。
  苏敏和陆建军领了证,他们是法律承认的夫妻,陆建军也不急着要苏敏和他摆宴席了。
  至于村里办宴席的日子,定在了农历的九月二十,也就是阳历的十一月一号。
  这个时候,地里没什么活儿了,清闲下来; 正好娶媳妇。
  这两天苏敏陆建军陆建民在一起看书; 苏敏发现自己经过这三年的学习,竟然掌握的知识比陆建民还强些。
  这个时候苏敏终于相信了她以前念书的时候老师说的; 没有真学渣,只有懒学渣。
  以前苏敏就是懒学渣…
  每天陆建军都会给苏敏和陆建民出题,有陆建军这个学霸在,有种临时抱的佛脚很有用的感觉。
  除了陆建军; 苏敏还能问学校的老师。
  学校的老师都是高中毕业; 还有几位大学毕业的; 给苏敏讲起课来深入浅出; 很容易就学会了。
  等到了十月二十一号,收音机里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当时苏敏还在学校的办公室背政治呢; 听完她激动的把书一扔,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说:“来了; 终于来了。”
  教数学的刘老师是个感性的人,他直接哭了出来:“终于,我的学生终于又能考大学了。这十年; 我看着一个个好苗子要么走了歪路,要么只能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更多的上山下乡去种地了,我实在是痛心啊。他们本来可以给国家建设铁路,研发武器,改良粮食。他们中,有的人本该成了科学家,有的该成了外交家,还有大文豪,大画家。可是,他们都被耽误了啊。十年,整整十年,他们被耽误了十年。还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十年。”
  刘老师说的屋子里其他的老师也忍不住流起了眼泪。
  当老师的,不就是想给国家多教育出几个人才吗。
  吴老师说:“还好,现在国家又给了他们进入大学的机会。”
  刘老师摇摇头:“不,人的灵气是经不起消磨的。”
  苏敏说:“刘老师,你错了,经过这十年,还坚持自己信念的,这才是真正的被大浪淘过的金子。就像我的丈夫陆建军,他虽然高中毕业后工作了五六年,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过课本。我相信,这次高考他一定会考的非常好。因为他始终相信,高考是一定会恢复的。”
  吴老师感慨:“陆建军这个孩子我记得,当时我虽然没教过他,也知道他勤奋好学,在停课的那几年还拿着哥哥的课本自学了初中高中的课程。苏敏,你说的对,这十年是苦难,更是考验。经过这十年,留下的都是心智坚定的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未来三四十年的支柱。”
  苏敏中午回了院子里,见陆建军和陆建民兴奋的模样,就知道他们两个也知道恢复高考这个消息了。
  陆建军说:“今儿真是个好日子,敏敏,我和建民刚才去国营饭店买了红烧肉,大肘子,今儿咱们好好的吃它一顿。”
  苏敏笑着说:“好,咱们好好庆祝,预祝我们都能考上好大学。”
  确认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陆建军和陆建民看书更用功了。
  苏敏本来还有些纠结要不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她的理想学校是电影学院。
  但电影学院是要面试的,苏敏在怀安县这个小县城,离着北京十万八千里。
  她知道电影学院是在七八年春天开始招生。
  苏敏想着今年陆建军参加高考,按着陆建军的水平,应该能考上北京的大学。
  到时候她把老师的工作辞了,再让她公公开上介绍信,就和陆建军一起去北京。
  陆建军去念大学,她就去考大学。
  她也不知道第一届电影学院招生看不看文化课的成绩。
  苏敏后悔自己那个时候只是因为觉得电影学院78届的大佬真多,才了解到78年正是电影学院在wenge后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年。
  但是更多的信息苏敏没有去查资料,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苏敏假装自己这些消息是从之前工作的电影厂打听到的,和陆建军说了后,陆建军就劝她先考,就是电影学院也会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吧。
  对苏敏想考电影学院,想当一个演员,陆建军是支持的。
  不过电影学院在北京,陆建军想着他也一定要考北京的大学。
  他说既然苏敏通过电影厂的人打听了电影学院是明年才招生,那就等考完明年去北京报名看看。
  万一到时候人家只准参加过高考的考生才能面试呢?
  而且说不准考完以后,苏敏又不想上电影学院了,那还可以去报考其他学校啊。
  苏敏听了陆建军的话就继续乖乖复习了。
  因为要准备高考,苏敏和陆建军商量把办酒席的时间推到高考完,免得分心,影响他们复习。
  陆建军自然同意。
  陆队长也支持,他知道自己三儿子在念书上是很厉害的,上学的时候从来没考过第二。
  现在恢复了高考,虽然还没有开考,陆三山已经想到自己成了大学生的爹那该有多让人羡慕。
  要是他家三儿媳和四儿也能考上大学,那他这一房一下子就有三个大学生了。
  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啊!
  陆三山很激动。
  他甚至想,三儿办结婚酒席不如等到大学通知书拿到手,这样双喜临门,多好。
  又想可以先给三儿办结婚酒席,等三儿考上大学再办一回。
  家里出了大学生,那自然该宴请亲戚们的。
  苗翠花也对她家三儿子很有信心,整日和陆队长一起畅想成了大学生爹娘后的日子。
  陆队长还和六大队的队长商量,让知青们这些日子都不用上工,好好复习,好好考试。
  要是知青们能有考上大学的,那也是给他们大队增光。
  在九月份陆建军蹲家里复习后,苏敏就弄了两套课本,给女知青们一套,男知青们一套。
  至于刘霞,她家小姑子□□高中,家里就有课本。
  苏敏送书的时候直接送给了卫国和韩奋起,他们两个在知青里说话很有分量。
  朱红还和苏敏说赵宁宁说陆建军脑子坏了,听风就是雨,为了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就放弃了自己工人的身份。
  苏敏没空和赵宁宁计较,而是叮嘱朱红几人好好复习。
  去年苏敏还盼着朱红能拿到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呢,但最后这个名额还是给了县里一个领导的亲戚。
  在苏敏忙着复习的时候,她去年拍的那部电影《知青》上映了。
  这个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少,有了新电影,不差钱的都会去电影院看一看,既可以消磨时间,还能多个谈资。
  所以《知青》这部电影的票房还是挺好的。
  苏敏真的是觉得这个时候的观众太好说话了,只要有的看,就看的津津有味的。
  不像苏敏以前,不管什么电影,总会有不太好的评论存在。
  要是电影本身很烂,那更是要被刷上耻辱柱的。
  苏敏工作的同事,学生有的也去看过电影,回来还夸苏敏演的好,电影也有意思。
  陆建军和苏敏抽着空去电影院看了一下。
  从苏敏的角度看来,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看头。
  她觉得自己的演技也很尬,尬尬的有点搞笑。
  有的地方表演的痕迹非常重,看起来假假的。
  简直可以当搞笑电影来看了。
  虽然这是苏敏拍的第一部 戏,但苏敏还是要说,拍的真不怎么样。 
  不过想想她拍戏那段时间一看就是门外汉的领导指手画脚,又是指导苏敏怎么演,又是指导导演怎么拍,还要指导编剧怎么写,这电影拍出来拍的好那才是奇怪呢。
  苏敏相信如果没有多余的人瞎指挥,这部电影应该会更不错。
  不像现在,为了表现政治觉悟,隔个三两分钟,女主角就要喊口号。
  倒是陆建军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
  甚至还说要二刷三刷。
  苏敏直接拒绝了。
  她觉得这个时候的电影观众真是要求好低。
  陆建军不死心,还又在忙碌复习中和陆建民回村把三个孩子接来又一起去看了一遍。
  陆建设和陆大毛陆二毛是第一次来苏敏和陆建军这里。
  他们看了电影,兴奋的不得了。
  又见陆建军这院子里树下还拴着一条狗,更是激动的哇哇叫。
  几个小孩知道苏敏和陆建军虽然没有办酒席,但是领了结婚证,都机灵的改口,不再叫苏知青,直接叫三嫂,三婶。
  把陆建军乐的又给他们装了一口袋的糖。
  看了半天大黄狗,三个小孩又腻在苏敏跟前,问她电影是怎么拍的,还说电影里的苏知青怎么感觉和身边这个苏知青不一样啊。
  孩子们说的是性格不一样,他们现在年纪小,还是有些分不清电影角色和演员本人的区别,想不明白电影人物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主角的性格和演员本人的性格没有关系。
  苏敏只能努力给他们解释,最后陆建设是真听明白了,陆大毛是迷迷糊糊的明白了,陆二毛则是跟着瞎点头。
  三个孩子看了电影,又回村子里吹牛,说他们三嫂三婶拍的电影多好看,他三嫂三婶多厉害。
  作为婆婆的苗翠花为了给儿媳妇长面子,当然更多的是为了长自己的面子,还请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大妈大婶一起坐在驴车来县里看电影。
  看完还领着他们来陆建军这里坐了一下,让她这些好友们看看她儿子多本事,就是没了县里的工作,那也还有县里的房。
  不过见陆建军和陆建民忙着复习,苏敏又在上班,没人能招待她们,也就没有抓着陆建军兄弟两个多寒暄,而是显摆完就回村了。
  至于陆建军当时说的房子是苏敏买的,这房子算苏敏的,苗翠花一点也不见外的认为管他谁的呢,反正重点是他们老陆家在县里有房!
  到了十二月底,高考的日子定下来。
  苏敏和陆建军这个小院子一下就拥挤了起来。
  先是陆大嫂,陆二嫂,她们两个来给陆建军他们三个考生做饭,怕他们吃不好耽误考试。
  这就和苏敏前辈子似的,但凡是考试前,家里都要做好吃的。
  陆三山也来了,这高考是儿子的大事,虽然两个儿子都是二十多的人了,他这个做爹的还是想陪着儿子。
  本来陆三山看苏敏和陆建军这地方不宽敞,打算早上五点起来骑着自行车来,送儿子们进了考场,等儿子们晚上考完,他再回去。
  其实村子里的拖拉机这两天是要送村里的知青们还有大队里一些孩子进城考试的。
  但考生多,坐拖拉机就很挤了,陆三山又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私事,去占一个位置。
  可现在都十二月底了,天已经入冬了,苏敏和陆建军又怎么能让陆三山这样辛苦?
  最后陆建军干脆把客厅的东西全移到他和苏敏的卧室。
  然后在客厅放了床,他和陆三山陆建军睡这个屋。
  苏敏和陆家两个嫂子睡她和陆建军的屋子。
  终于到了考试的这一天,苏敏和陆建军陆建民吃了大嫂二嫂早起做的热腾腾的鸡蛋饼,小米粥,热乎乎的去了考场。
  在考场外头,苏敏碰见了刘霞朱红她们。
  朱红一见苏敏就抱怨:“哎呀,苏敏,我真是后悔,没有好好听你的话。你拿了课本,卫国也说恢复高考这件事八九不离十,我还是光顾着自己的事情,没把心放在课本上。现在到考场门口了,我感觉自己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唉,真是完蛋了。”
  苏敏劝她:“你别着急,也别气馁,先进考场,静下心来把自己会的都好好的答了。这高考已经恢复了,今年考了还有明年,不要担心。”
  听了苏敏的话,朱红不那么紧张了,刘霞也说:“是这个道理,今年考不上明年考。”
  进了考场,苏敏感觉自己复习的挺好,一看卷子,果然大部分题目都不觉得难。
  她真是没想到经过三年苦学,她竟然从一个学渣进化成伪学霸了。
  唯一不好的是现在天气是真冷,考场里也没有炉子。
  写一会儿字苏敏的手就有些僵,只能将手从脖颈那伸到后背上,通过自己的体温来让手暖和一些。
  要不就边写边对着手呵气,通过这点子温度来让自己舒服点。
  脚也冻的厉害,苏敏怕边跺脚边答题,手一滑写错字,只能读题目的时候跺脚。
  跺完脚赶紧答题,答完题目继续跺脚。
  苏敏这还是穿着为了结婚新缝的棉袄呢,都这么冷,那其他人岂不是更受折磨?
  估计大家都是靠着想上大学的这个劲儿撑着。
  等全考完,苏敏就催着陆建军回家,先是给自己泡了个暖暖和和的热水澡,然后钻到了大棉被里,只把脑袋留在外头。
  等彻底缓过劲儿来,苏敏问陆建军考的怎么样。
  陆建军坐苏敏身边,握着她的手说:“敏敏,谢谢你,谢谢你支持我放弃工作然后一心复习。我觉得我考的很好,语文政治不说,数学和理化题目我全会写。”
  苏敏:哇,学神就是学神,竟然能说出这种卷子题目全会写的话来。
  苏敏就以陆建军为参照对答案。
  陆建军记性好,考了的题目他都记得。
  考完他还把大概的题目写稿纸上。
  陆建军自己估算了一下数学和理化,觉得两门最多扣个三五分。
  数学和理化这两个科目,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答案都是固定的,不像语文,作文还要看阅卷老师手松手紧。
  他是真觉得自己这次考的好,答题的时间感觉很顺畅。
  跟着陆建军的回忆,苏敏也估算了一下,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她上辈子虽然是艺术生,也是理科班的艺术生。
  上辈子是因为她不想死记硬背,觉得自己一个艺术生,文化课够打底就行,学文学理不重要,只看着哪个更轻松就学了哪个。
  这辈子同样报考了理科,是因为陆建军真的好会讲课,跟着陆建军的思路,苏敏觉得理科也不难。
  只要开了那个窍,很多题目就都会写了。
  数学和理化好估分,苏敏算了下这两门她应该能及格。
  至于语文和政治,她写的一手好字,上辈子语文是她所有科目里成绩最好的一门。
  作文也写的不错,希望看在这笔好字的份儿上成绩能好点。
  政治她是下了苦功夫,她自从来了这里,为了不被人扣帽子,只能自己掌握主动权,去了解‘帽子’有哪些。
  高考完,就该办酒席了。
  现在苏敏和陆建军领了证,但在村里人看来,只要没有办酒席,那就不算是夫妻。
  现在考完试,陆三山也打听出来陆建军和苏敏应该都能考上,但要是想上同一个大学那是别想了。
  原本陆三山一直沉浸在儿子可能能上大学这件事中,等苗翠花问起来陆建军去上大学,苏敏该怎么办的时候。
  陆三山有些着急了。
  陆建军是阳历的八月十三领的证,但他八月十六就上班去了。
  出外地跑了半个多月,他打听到可能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忙着辞工作,又把建民叫到他那里住。
  也就是说,他这三儿子和三儿媳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也就两三天。
  这怎么行?
  现在眼看着陆建军参加了高考,考上了那就要去上大学。
  这样一来,这小两口这几年又得分开。
  陆三山愁的抽了几口旱烟,他虽然没念过书,但也知道大学和部队不一样,那是有男娃子也有女娃子。
  三儿和三儿媳不在一起,他家三儿是顶精神的小伙子,三儿媳自从去了县里之后那更是十八变,标致俊俏的很。
  他们两个结婚的时日短,还没有孩子。
  万一三儿子昏了头遇上什么女同学,儿媳遇上什么男同学,唉,这可真是。
  陆三山后悔去年没有强压着三儿结婚。
  他一个做公公的,不好管儿媳,陆三山就每天压着陆建军给他做思想工作。
  还偷摸的去找人算了算摆酒的日子。
  陆建军则是和陆建民一起商量该报考什么学校。
  这考完试,分数只能自己估算,也没有分数线什么的。
  苏敏觉得,今年这高考不仅看实力,还看运气。
  十年时间,自己是个什么水平,其他考生是个什么水平,这都是未知的。
  陆建军倒是挺利索的直接写了京大和清大。
  陆建民怕他哥考不上,劝着陆建军第二志愿怎么也该写个再低一点的学校,第三志愿就写他们的林城大学。
  陆建军却说:“我答应苏敏了,一定要考全国最好的大学。要是这高考今年考了明年就不再招生,那我是要稳妥的报考学校。可既然咱们都知道明年还会再考,那我又何必凑合。”
  陆建民向来没有陆建军有主见,他拿着自己的志愿书,犹犹豫豫不知道该怎么填写。
  他本来想着为了确保自己一定能上,不如直接第一志愿填他们林城的师范,要是师范上不了,就去学会计。
  现在听了陆建军的话,也觉得自己还年轻,就是再考一回也未必比这回差。
  毕竟他现在只复习了三个多月,要是能再复习一年,成绩只会更好。
  想明白后,陆建民直接第一志愿填了北京的师范大学,第二志愿填写了林城大学,第三志愿是林城的师范。
  至于苏敏,她第一志愿京大,第二志愿清大,第三志愿没填。
  陆建民都快被苏敏这操作吓傻了,他犹豫着说:“三嫂,你,你考的应该比我好,但,但我觉得吧,你的分应该够不着京大清大。我哥,我哥说不准能有五成的把握。可嫂子你,你不然和我一样报师范,你看你现在就是老师,以后继续当老师多好啊。”
  苏敏扑哧就笑了,她这回考试就是怕去考电影学院的时候人家要看之前高考的成绩。
  苏敏上辈子可是看文化课分数的。
  她是为了保险起见才去考的,但能填的志愿里又没有电影学院。
  于是苏敏就当是圆梦,不管能不能上京大清大,但就问你哪个人在填志愿的时候没想过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直接填京大清大的!
  反正苏敏是暗搓搓的做过这样的白日梦。
  不过全大队像苏敏和陆建军敢这么填志愿的很少。
  苏敏和陆建军的酒席定在了腊月初六,陆建军和苏敏直接给了他爹娘二百块钱让他们帮着准备饭菜。
  年底杀猪,又有鱼,陆建军和苏敏这个婚宴是难得的丰盛。
  村里的知青们全来了,还随礼不低的礼金。
  苏敏还挺吃惊的,她本来只打算请朱红苏小云这几个处的好的。
  没想到不仅朱红他们来了,就连沈月也来了。
  沈月在前年秋天嫁给了李大强,去年夏天就生了一个女儿。
  沈月说因为她夏天在地里干活太劳累了,所以孩子早产了。
  但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
  大队里有流言说沈月是怀了李大强的孩子,这才嫁给他的。
  现在沈月的女儿都出生一年半了。
  前些日子刘霞说沈月高考完发现自己怀孕三个月,就去医院流了孩子。
  现在的沈月可能因为刚刚流产的缘故,气色很不好。
  她整个人病怏怏的,李大强坐在她旁边,怀里抱着他们的孩子。
  苏敏有些无语,身体不好就回家歇着啊,这大冬天的。
  刘霞和苏敏说,正是因为陆建军当时的动静太大,知青们都觉得能让陆建军连工作都不要专心复习,恢复高考这事儿应该是真的。
  而且苏敏还送了两套书给知青们。
  因为苏敏和陆建军,他们不仅比其他人多复习了一个半月,还不用想着法子去弄书。
  可以说这真是很大的恩情了。
  现在苏敏和陆建军结婚,他们自然都要来一趟。
  沈月之前和苏敏闹过矛盾,因为那事儿知青们也发现沈月是那种面甜心苦的人。
  平时和和气气的,要是有了利益冲突,她一定会出手坑人。
  现在她出现在苏敏的婚宴上,不过是见五大队六大队所有的知青都来了,她要是不来不好看罢了。
  而且知青里卫国的爷爷平反了,许安安的父母也都没事了。
  男知青里也有几位家里人都有好消息传来。
  沈月和卫国是一个老家的,她也想借此和卫国缓和一下关系。
  刘霞还说卫国原本是姓李,她爷爷是很有名的将军,出事之后,她妈为了儿女,和她爸爸离了婚,还给儿女们改了姓改了名。
  难怪沈月坐的时候直接坐到了卫国旁边,让本来打算挨着卫国的杨树只能挪位置。
  苏敏无语的点点头,真是无利不起早啊,不出意外的话,过些时候知青们就能返乡了。
  她和沈月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
  有鱼有肉,乡里乡亲们一边敞开了吃,一边说着祝福的话儿。
  也不知道是因为饭菜好,还是觉得陆建军马上就是大学生了,身份不一样,各种恭维的话儿,听的苏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办了宴,陆三山总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他三个儿子都成家了,现在就剩下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说起陆向红他也发愁,老四家的闺女小妞和陆向红年纪差不多,一起念的书,后来陆向红念完初中不念了。
  那闺女遇上个好嫂子,刘霞供着她读了高中。
  在高中里,人家遇上了好后生处了对象,听说还是县长的儿子。
  这要是真能嫁到县长家,那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奈何男方爹娘不同意,本来小妞念了高中,可以去县里找个工作,但因为男方爹娘有势力,小妞高中毕业就先回了村。
  那男的说非小妞不娶,他家四弟也盼着女儿能嫁给县长儿子,和县长家结亲,就没给闺女介绍对象。
  甚至还不让闺女去地里干活,怕闺女干了农活变糙了。
  不过小妞也二十多了,他四弟说着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