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饭后,赵桂芝和刘明在娘家留下来住,当然俩人是分床睡,乡下地方的风俗就这样,夫妻上别人家做客留宿,不能睡一张床上,睡了对主人家会不吉利,所以哪怕女儿回娘家也得分床睡。林晓玲是不相信这些封建迷信思想,不过这是张金凤做的决定,她也不会多嘴说什么,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她跳出来说再多也没用。
  赵桂芝住下可不是一两天,她和刘明住着一点要走的迹象都没有,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睡到日上三尺也没有人说她,她是乐不思蜀。林晓玲和赵红军还要回省城,她可没有精力和赵桂芝耗,把他们小夫妻叫上,再喊了赵军本家几个亲戚一起,林晓玲招待大家一起吃了餐饭。
  林晓玲每年都回老家过年,但是招待亲戚的事几年才轮到一次,招待客人原本都是公婆的事,只是他们年纪大了之后,赵家三兄弟才接手。过年的时候每家轮流招待客人,三年才轮到一次,所以林晓玲的工作并不累。她早就准备好了各种菜,为图省事,她直接托林建军找柳师傅借了食堂的蒸笼用。
  待客的前一天,林晓玲就把各种蒸菜准备好,吃的时候只需稍稍热一下即可食用。她做了好几样蒸菜,再加上火锅,剩下的再炒几个时蔬就行,蒸笼的存在帮她解决掉大问题。林晓玲一口气蒸了梅菜扣肉、珍珠丸子、粉蒸排骨还有腊味合蒸,再加上鸡鸭鱼三个火锅,炸好的花生米,提前就准备好八个菜。剩下两个菜林晓玲准备一个汤,最后再把菜园里最新鲜的蔬菜炒一份,十个菜,十全十美。
  赵家人多,一桌都坐不下,林晓玲直接开了两桌,大部分的菜都是安排的蒸菜,她需要做的只是多准备食材,剩下就不费什么功夫,放进蒸笼后等着时间拿出来即可。
  亲戚朋友们都拉着赵红军聊天,家里请客来的人多还是赵红军的功劳,都想和他套近乎,想的也很简单,怕万一哪天有求他的时候,那个时候再来套近乎就太迟。
  赵红军面对这些亲戚朋友,就是一个原则,招待他们吃好喝好,但是求他帮忙的事,一律不答应,即使真的困难或者需要帮助,他也不会在这么多人面前答应。确实有需要帮忙,事后可以让赵大海出面,他是不会出面,这道口子不能轻易开。今天能答应一个,明天就有更多的人来求上门,其实亲戚们家里日子都不算难过。
  他不用打听都知道,这几年虽然没有特意帮他们,但是赵民强种西瓜和草莓的技术也没有瞒着他们,只要他们愿意种,赵民强不光愿意教销售问题也一起解决。工厂里买东西是越多越好,少了还不够分只能给领导们分分,就像赵民强种出来的草莓,工厂都没买到,相反卖给机关单位却不少。机关的人少,买来发福利刚好,下面的人工作人员不说,上面领导肯定不会亏待自己。市面上有什么好东西,第一个买回去的永远都是相关部门,等领导们吃腻之后才轮到一般工厂的采购买回去给职工们发福利。
  赵民强的西瓜还好,这些年不少看着眼里也学到家,年年夏天都有很多人西瓜上市,只是这个量的水果,他不愁销量也就愿意乡亲们都跟着发家致富。草莓却不同,一来新品种新技术,二来种苗不足,其他人想种都得求着赵民强,偏偏他自己都不够苗,林晓玲那里也没办法,拿上几十颗还能说拿回家种给小七吃。再多的苗就得走正常途径,和农科所去做生意谈价格,不是她说帮忙就能帮忙的。
  赵家人日子过的不差,还喜欢跑上来求赵红军,无非是打着占便宜的想法,能求到点什么回去就赚到,没有求到东西,也不会吃亏。真需要帮忙的人还会等到这时候说,再就私下求上门,所以赵红军才不会答应那些莫名其妙的请求,这家想帮家里孩子找个工作,那家想把孩子送去部队,还要求不累轻松舒服,最好转业后能分到好单位,像赵红军分到省城就不错,他们就想让孩子和赵红军一样。
  赵红军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些人,有这样好事还轮到他们,一个个不想付出只想占好处,他有那能力难道不先照顾自己一家人,反倒去帮忙外人。赵大海也不愿意赵红军帮这些,都是一群势力眼,当年家里困难,这些人可没帮上什么忙。借一升米这些人还怕家里不还,这些年条件变好之后,之前断掉来往的亲戚都找上门。要不是大过年,赵大海都不愿意和这些人坐一起说话,他心里其实还记着仇,几十年前的事还记在心里!
  赵红军对这些人是深痛欲绝,都是些想占便宜的人,他是拿这些人没办法,只能借口小七要玩,抱着小七暂时离开一会。林晓玲也坐着听大家聊天,当场就有人看不顺眼,马上指着林晓玲说,孩子该当妈的带,赵红军一个大男人整天抱着孩子成什么体统。
  林晓玲在心里偷偷翻个白眼,只当没听到这种话,反正赵红军他不听就好,和这种老古板说再多都没用。赵红军听到也没说什么,倒是赵桂芝跑出来反驳:“七叔公,带孩子怎么就是女人的事,男人为什么不能带孩子?”
  “男人要赚钱养家糊口,女人在家天天吃闲饭,连个孩子都不带,要来做什么!”七叔公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是辈分高,年纪也就在五十岁左右,比赵大海都还小。
  “七叔公,现在女人一样也赚钱养家,男女平等,凭什么男人就不能做家务带孩子,你这是老古板。”赵桂芝可不会怕七叔公,她一开口就不客气的指责七叔公思想有问题。
  “你这丫头,还有没有女人的自觉,再上班赚钱这家务活带孩子肯定都是女人的事!”
  “我就不……”赵桂芝还准备很多反驳七叔公的话,偏偏还没说完,就被张金凤拉走。
  家里亲戚都有,她这张嘴也不饶人,张金凤怕她把亲戚得罪,只能先拉走她再说。刘明一脸青色的跟着赵桂芝身后,就怕赵桂芝不小心出点事。
  林晓玲觉得以往是小看赵桂芝,没看出来她还有这个战斗力,敢和七叔公唱对台戏,这个是个浑人,一般人都不愿意惹他,因他犯起浑来可是不管不顾,谁都不拦不住。张金凤就是怕他犯浑,才直接把赵桂芝拉走,隔远点就不怕他犯浑。
  赵桂芝是走了,七叔公可没就此打住,他拉着赵大海和赵红军不停的说些贬低女人的话,林晓玲在边上听的都郁闷,偏偏她身为主人还不能离开,得招呼大家。谁杯子里没有茶马上添上,瓜子花生等各种零嘴吃完马上就得添,谁有什么需要也得立即服务,她今天的任务就是让亲朋好友都吃好喝好。
  等亲朋好友都满足的告辞离开,林晓玲说不用怎么忙,也累的一头倒床上休息。剩下尾的工作只能交给赵红军负责,打扫卫生洗碗,都是小事。地上的果皮纸屑扔了一地,一层又一层,锅里要洗的碗也有几十个,赵红军也还有得忙。
  老家该走的亲戚都走完之后,赵红军和林晓玲也要回去省城,这次他们选择坐火车走,刘妈晚一点走,林晓玲给她多放几天假,一来在家里呆的时间太少,能多留几天是几天。
  一家三口坐在绿皮火车上,这对小七是个全新的体验,他兴奋的要赵红军抱着他在车厢里走来走去。三个小时的车程,小七不过兴奋半个小时就对火车失去兴趣,趴在赵红军看窗外风景,看着看着上下眼皮就在打架,很快就闭着眼睛睡着。
  一直睡到下车小七还没醒,林晓玲不得不狠心把他叫醒,他不醒谁抱,睡着的孩子可没有醒的时候好抱。赵红军还要提行李,只能是林晓玲抱小七,所以她才坚持一定要小家伙喊醒。
  回到家小七高兴的傻乐,对他来说省城的家才是家,老家还没有在小七心中留下印记。他太小,每次回家又来去匆匆。赵红军和林晓玲离开柳城是难舍离别的情绪,小七什么都不懂,但是回到熟悉的地方,他兴奋的表情不用说也能看得出来。。


第一百六十五章 
  回至省城之后,赵红军赶在上班之前去找李哲喝酒聊天,去之前是开开心心去,还和林晓玲开玩笑要不要一起去监督他,回来的时候却很奇怪的身上酒味都没有,反而还一脸的心事。
  林晓玲问他有什么事,他却一句都不肯说,还让林晓玲不要多问,男人的事少管。林晓玲当即被这句话给气乐,她当即再也不管,也不多问。林晓玲原本还想和赵红军冷战一番,结果发现对方根本没发现她在生气,也不觉得说错话,还莫明其妙的问她又发什么脾气。
  林晓玲快憋出内伤,对方还不知道哪里有问题,她突然之间就失去兴趣和赵红军说话,沟通太难。林晓玲嘴里说着不说话不沟通,日子还在继续,她只是不再去和赵红军计较,有些事情计较不过来,特别对赵红军这种老古板想让他改变思想不是件容易的事。
  林晓玲左思右想,内心经过一番犹豫,最终还是把小七送去托儿所,每天上午去两小时,主要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刘妈每天早上送小七去托儿所,她再去买菜,买菜回来卫生也做完后再去接小七回家。
  小七自从去了托儿所,每天的活动范围扩大之后,认识小朋友之后,语言能力迅速增加,经常会在托儿所学一些新词回来。林晓玲观察了一个星期,发现小七没有什么不适才放心,小七还是要出门多交流,呆在家里没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很可怜。附近没有同龄的小朋友,林晓玲也是没有办法,每次去公园这些地方找小朋友玩,她和赵红军都不放心,刘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出门也不容易,只能把小七圈在家里。
  小七适应之后每天都盼着去托儿所,还会说要把家里的玩具和零食带去给小朋友分享,完全没有想过他把零食带给小朋友分享之后,他自己就会没有零食吃。林晓玲看着小七忙碌,干脆找出几块布给小七缝个小背包,斜挎着背在身上,每天装着他要带的零食去托儿所。
  有了玩具和零食的开道,小七很快就成托儿所最受欢迎的孩子之一,谁都想和他做好朋友,可惜他每天上学时间太短。玩游戏的时候小伙伴们都想抢着和小七玩,这让小七很得意,还不会说很多长句子的他,回家却会学给林晓玲看,还让刘妈帮他说。
  林晓玲看着小七的表演,看的直乐,这个时候最遗憾的是没有手机给他录个小视频。林晓玲没有手机就想办法给小七画画,把他可爱的样子都留画纸上,长大后让他自己看。
  赵红军单位的新房子在夏天来临之前终于完工,赵红军是单位骨干力量,很快就拿到新房子的钥匙。林晓玲在房子建好之前也曾去看过,她特意要求赵红军挑了一个楼,因为一楼带一个小花园,可以用来种花种果树,也可以增加小七的活动空间。
  拿到钥匙有人马上就搬家,林晓玲却准备装修一番再住进去,把新房子空置一个夏天,装修材料的异味也刚好散尽,冬天之前搬进去就好。
  赵红军带着林晓玲和小七一起去看了新房子,什么都没有,墙面刷成白色,地面直接是水泥地。林晓玲看着就不满意,她想再装修,可是这个时候也没有装修公司,想要装修只能自己买材料请人来装修。
  赵红军工作忙,晚上和周末能来帮忙干活就不错,买材料这些事完全指望不上他。林晓玲骑着自行车一个人跑各种市场,买墙漆墙纸地面砖还有各种小配件,水泥沙子这些笨重的大件只能交给赵红军联系。
  没有装修公司林晓玲就让林建业找来帮他们单位装修的工人,然后拉着包工头一点点的解释她想要达成的装修效果,各种材料都准备齐全后才动工。她把房间刷成天蓝色,地面砖就铺了最普通的米白色。窗户也做了纱窗,房外的小院子她抱成铁栅栏刷上白漆,再留个门进出。
  房子没要钱,但是林晓玲买装修材料却花了不少钱,她把到期的国库券全都卖掉,略有盈余,比存银行吃利息还是更划算。新房子有三间房,主卧一间,小七一间房,另外一间林晓玲做成书房,只是暂时刘妈还留在家里,她也安排放了一张床。她和刘妈已经商量好,等小七上幼儿之后,她想去帮别人带孩子她可以介绍,不想再带孩子那她介绍一份工作也可以,随她选择。林晓玲并不喜欢家里有外人在,之前是小七太小必须要请个帮手,等小七上幼儿园之后,再请个人有点浪费,请个钟点工每周上门做一次家务还差不多。
  刘妈一时之间没想好是继续帮人做保姆还是去做其他工作,林晓玲也没催她。小七上幼儿园还有段时间,刘妈还有时间慢慢想。她觉得刘妈手艺好,其实自己去做点小生意倒更合适,也不用卖别的,每天就卖牛肉粉就是个不错的主意,在大学城附近卖,从早到晚都有生意。
  林晓玲只是建议,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要刘妈自己,她手艺好,卖牛肉粉再配上别的小吃,生意肯定差不了,学校食堂的东西几年如一日,一点都没有进步,现在外面各种私人小餐馆也冒出头,食堂不仅没有进步还退步,想留住学生的脚步是越来越难。
  刘妈这几年也存了一些钱,跟在林晓玲见识也增加不少,不是以前那个在老家一辈子没出门的农村妇女,她每天出门买菜也能看到外面的变化。她知道林晓玲说的都对,可是这个决定却不好下,再好做的生意也有人亏损,是好是坏也要看个人,这么大的事她一个人做不下决定,必须要写信回家里问问,一家人商量之后才能有结果。
  装修工人的速度很快,这还不是后世那个装修师傅上班只上七个小时,比白领还白领的年代,他们都吃苦耐劳,干活认真,老实的干完活之后往往很多人结资还难。林晓玲在检查完装修成果之后,马上就把工资给结清。林晓玲她也不怕有问题找不到人,包工头还想要接业务,就不会不负责。哪个单位没有这类脏活杂活要人干,林建业虽然不管这块,但是他想要坏事却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房子装修好,就该买家俱,还有院子里也该种点花草和果树。对了,小院子里林晓玲还特意让装修师傅们做了一个秋千,用来给小七玩。家俱市场的上家俱样式在林晓玲眼里都是过时的存在,她喜欢的没人卖她也没有能力画个设计图纸让人做,她要真能随手就画出几套家俱稿纸,拿去直接买给家俱工厂多好,顺便还能要个样品,何必找人订做家俱。
  林晓玲把家俱市场都跑完之后,只能接受现实,买了一套她看起来最顺眼的木制家俱。新家这边是什么都要买,林晓玲搬家没打算动旧房子里的东西,除了衣服什么都不带走,不,还有一台冰箱,这个不带走不行,想买暂时都买不到。
  林晓玲以一个月瘦五斤的速度迅速瘦身成功,身上的裤子原本刚刚好,现在腰身都大了一圈。赵红军笑她是操心的命,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不过赵红军自己也用很多事,工作的事,还有一些老战友的事。当年在部队的很多老战友,退伍的早回家也没有什么安排,很多都在农村种田,现在生活困难,家里万一有人生病,吃饭都是问题。
  赵红军最近就在忙这个,其实这么些年他一直都有出钱出力帮忙,但是杯水车薪,需要帮忙的人太多,赵红军再有能力也没用,帮的了一个帮不了一群人。赵红军的苦恼林晓玲理解,可是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除了国家出现,私人再多钱都不好解决,这个难题太大,她也只能劝解赵红军想开点。
  赵红军想没想开林晓玲不知道,但是在小七三岁生日之际,林晓玲从讲师升到副教授,为了这次评称职,她写论文脑细胞都死了好多。辛苦写论文还要公开发表,林晓玲觉得这次评称职,让她熄了再进一步的心思,太麻烦!她原本都没想过这么快再进一步,是谭教授快要退休,逼着她去参加。老爷子是一片好心,想在退休前帮林晓玲把职称安排好,等他退休说话就不像今天这么有用,人走茶凉,林晓玲在学校里顶着老爷子门生的招牌,在系主任都要尊重老爷子的情况下,一般人也不会没长眼睛的去为难林晓玲。
  林晓玲觉得她挺对不起老爷子,完全没有往学术路上走的精神,多读几本书也没有什么成本,连论文都是在老爷子的催促下才会提笔,她这几年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小七身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备课和学生上课,并没有做专业研究。
  小七的三岁生日正值暑假,老家正是忙着双抢,可赵大海还是打电话催他们回去给小七过生日。老家风俗小孩子过生日“三六九”这三个生日很重要,林晓玲也不懂这是什么原理。她猜测最大可能是以前小孩子不容易存活,这三个日子比较重要是因为都是一道坎,过了这三个生日想夭折就比较难。
  赵大海的意思是小七回家过三岁生日,还要请上一些亲戚朋友热闹一下。赵红军原本还想满足老爷子的想法,但是听到要请亲戚朋友,他立即就决定不要小七回老家过生日。亲戚朋友请上门,又免不得要有各种人求办事,上次回家四爷爷家的孙子想到省城工作,还想拖他帮忙找事做。
  十几岁的孩子,没有学历又没有的技术,什么都不会,他能找到什么工作,家里人还对他抱的期望大,想让他找个轻松又不累的工作,舒服舒服做办公室最好。赵红军让他们去南方打工,还不愿意,嫌弃南方太远,太危险,赚的钱虽然多,可是听说在工厂里至少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怎么能行。
  赵红军也没多说,只是之后再有人想求他找工作,他一律先说好,钱少活还累,没有休息什么都没有,愿意来他就去帮忙找,不愿意更好,他帮忙介绍工作也是要去求人帮忙,他还不想开这口。
  赵大海得知赵红军不同意小七回老家,在电话里把赵红军臭骂一顿。老爷子最后一咬牙,决定亲自上省城给小七过生日,张金凤也跟着一起来。林家那边林富保知道后,也吵起要给小七过生日,林建业知道后,二话不说让林建军请假带着父母一起到省城来往几天。
  林富保和刘冬梅还没有到过林建业在省城的家,这次来给小七过生日,也顺便能在家里住几天,林建业三房一厅的房子,完全能住得下。
  林建业这事还没和林晓玲说,他早就想把老人接到省城玩几天,偏偏林家俩老都不愿意,这次能得借着小七生日的机会,他高兴之余就忘记通知林晓玲一声,害得林晓玲事到临头才知道。
  赵大海说是要去省城,张金凤嘴里也喊着一起去,可家里还要双抢,他们俩老没有种田,但是两个儿子有种,想去省城也只能抽空去一天,张金凤更是抽不开身。他们年纪大下田不行,但是做饭看着谷场上的谷不被鸡鸭偷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是没问题。
  赵大海也不好给儿子们添乱,最后决定他一个人去省城,张金凤留下帮忙做饭,顺便晒谷子,孙子们大了都要跟着下田干活,赵嘉红都要跟着下田。赵嘉红的成绩比起两个弟弟要强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去,考上高中都有运气成分,原本蔡德美还不想送她去上学,是林晓玲多嘴说过之后才给钱让她去学校报名。
  赵家这边只有赵大海一个只身上省城,张金凤虽然留在家里,心里却不高兴,留在家里干活都不痛快,边干活边骂骂咧咧。林家这边就不同,家里没有田不需要双抢,除了李霞留在家里看家,一家人都要去省城。三个大人再加一个半大的孩子,完全算得上大部队出行,为了省几个车费钱,这年头的人走亲戚都是只身出门。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帮主人家省几把米,怕人多主人家没法招待,都不富裕,割肉都要数着日子割。


第一百六十六章 
  林晓玲是林建业家里见到的父母,林建军到了之后林建业才打电话给赵红军。一家人才带着小七匆匆赶来,然后林建业原本觉得还不小的客厅站满人之后就变得拥挤。
  家里空间小,陈青青要上班,林建业更忙,都没空做饭,林建业只能带着大家去外面饭店吃。刘冬梅觉得浪费钱,但是她刚进门也不好当儿子媳妇的家,只是点菜的时候都捡便宜的点。
  一大家子坐下来,一张桌子坐着都有点挤。菜是林建业早就点安排好的,他们刚坐下就开始上菜,菜的味道先不说,服务水平确实要好过国营饭店。林建业是经常来这吃饭,老板都是用的好食材,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人多一人说一句都吵的很,更不用说三个孩子们大半年没见,凑到一起热闹的很。小七也很想往哥哥姐姐那边凑,可惜太小的他却不受欢迎。对林菲菲他们三个来说,带着小七这个奶娃娃,太不方便,小家伙动不动就哭,还要抱,就是个麻烦精。
  刘冬梅见孙子不带小七玩,只得逼林菲菲抱着小七一起玩,不能让小受委屈。林晓玲却拦着不让,小七就是故事装出可怜的样子惹人同情,他能玩什么?林家栋和林家梁都上高中的半大小伙子,怎么可能带小七一起玩。
  吃完饭,林建军给小七送了个玩具,算是提前给小家伙过生日,他还要赶去上班,不能久留,明天就得赶回去上班。林家梁则留下陪爷爷奶奶在省城玩几天。
  林晓玲刚见到父母,转头又接到公公,赵红军要上班,她时间自由点,由她去车站接的赵大海。
  赵大海穿着一身旧军装,脚上穿着解放鞋,裤腰带还是直接扯的一根绳子系住,背后还背着两个装尿素的蛇皮袋。林晓玲也不知道装了什么,和公公也不熟,她只能尴尬的打个招呼,然后带着赵大海坐公交车,先回家再说。
  家里刘妈把饭菜都准备好,等赵大海到才开饭,小七已经先吃过饭在午睡。
  中午赵红军不回来吃饭,吃过午饭,林晓玲让赵大海睡觉他也不睡,家里又没电视,总不能让公公在家里傻坐着。最后林晓玲琢磨着公公爱看戏,花钱让刘妈带着公公去戏院看花鼓戏,她在家里带小七睡午觉。
  赵大海出去看戏看了一下午,和赵红军差不多同时进门,刘妈把赵大海带到地方之后就先回来,离的不远,赵大海原路返回即可。赵红军下班回家之后,赵大海话才多起来,还抱着小七陪他玩。
  家里地方小没有多余的床,只能想办法挤一挤,林晓玲去刘妈那借睡,赵红军带着小七和老爷子挤一晚。赵大海也不会久留,他最多住一晚,家里双抢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要不是小七三周岁,他这个时候还在太阳底下干活。
  小七生日当天,林晓玲直接在饭店订了一间包厢,一张大圆桌就把一家人都坐下,刘妈也被她叫上一起。除了这个她还订了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这才是吃饭之后的重头戏。
  林晓玲负责拍照,一天忙下来拍了几卷胶卷,不光是拍小七,给公公和林父林母都拍了很多,当然小七身为主角最多。小七不知道许愿,但是这次吹蜡烛却是一教就会,只是嘴不关风,吹的效果不好,三根蜡烛吹了三次才全熄。
  吹完蜡烛最后的蛋糕却没小七的份,把他急的真哭。赵大海心疼孙子,可不管小七吃这些奶油甜食对身体不好的规矩,直接把自己那一份给小七。
  小七把蛋糕吃到嘴里,马上破啼为笑,还想要喂赵红军和林晓玲吃,小小一个人把人感动的不行。
  赵大海被赵红军拉着多留一晚,第三天任赵红军如何挽留都要回家,家里在还有一摊子事等他,再说在省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呆着也没意思。送走公公,林晓玲开始天天往林建业家跑,父母和侄子还在大哥家里住,她天天都要来看一看。
  林父林母一直住到快开学才回老家,林晓玲偷偷给刘冬梅塞了零花钱让她玩牌用,因为林父不让她玩牌,所以她手里没有太多钱,要是哪天输了真的就是口袋空空。刘冬梅一把年纪,林晓玲也不想再劝她什么不要玩牌之类的话,她虽然赌钱,但金额都是几分几分,一把年纪难得有个爱好,她反对之后老太太又能做什么,还不如让她玩的开心。
  新房子开窗放过夏季之后,林晓玲在国庆假期总算是抽空把家搬了,说是搬家其实没东西。一家人的衣服早就被她蚂蚁搬家式的一点点转移到新家那边。最后搬家当天就搬了一台冰箱,赵红军借了辆三轮车一个人就完成任务。
  林晓玲学校的那间宿舍,等刘妈搬出来,她又重新用来休息,至于旧房子,她也没想着出租,打算放着用来招待亲戚。下次公婆或者父母来,就不需要在一张床上挤,家里来客也能留人多住两天。
  赵红军也没意见,林晓玲这些年朋友其实不多,结婚后精力都在家庭孩子身上,他的朋友反而更多,只是来往的时候很少往家里带。现在有空置房间,战友来省城办点事或者游玩,也可以有个落脚的地方,倒省得花钱去住招待所,那毕竟要花钱。
  搬到新家之后的变化就是,赵红军上班更方便,跨过一道院门就到办公大楼,反之则是林晓玲上班地点远不少,换成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顺便还要把小七送去幼儿园。
  刘妈和家里人商量之后,最终决定把家里男人喊出来,夫妻俩在学校附近住了一间小平房卖米粉和包子。刘妈包包子的手艺还是跟着林晓玲学的,牛肉米粉则是柳城人都会的手艺,只是家家户户配方各有不同,味道也不尽相同。
  刘妈租的地方太小,除了一间简陋的厨房,再摆下两张桌子,剩下的桌子直接摆在露天,遇上下雨还是个问题。林晓玲见刘妈没有地方住,干脆让刘妈继续住在学校那间宿舍,她开的课少,在学校里专门准备一间房休息用上的机会也不多,还不如让给刘妈,毕竟这几年她在家里还是很认真负责。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当时光的脚步跨过九十年代,在林晓玲思考着要不要费心费力跑去沪市股票市场赚一笔的时候,赵红军却提出来想要辞职下海经商。
  林晓玲不明白赵红军是什么刺激,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赵红军会想下海,她想赚钱都只是考虑的在股市捞一笔的想法,没想到赵红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想做生意。
  “你想做生意?”
  “对!”
  “你想好做什么生意?本钱投入多少?钱从哪来?”林晓玲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我想过,从南方进货卖到北方,什么赚钱卖什么,反正我就做个二道贩子,本钱开始不投多,赚钱后再扩大规模,至少本钱从哪来,家里有存款,李哲再投一部分。”
  “你说什么?这事还有李哲的份?”林晓玲几乎要怀疑自己听错,那个出身不错的李哲想要和赵红军合伙做生意?一个曾经的军人,一个现役军人,这俩人合伙做生意,林晓玲怀疑他们最后只能落到血本无归。
  “嗯,我们一起出资。”
  “那你工作怎么办?”林晓玲知道这个时候很多人下海经商,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