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的附中附小,甚至连幼儿园也有,学校的配套设施做的好,从托儿所到高中全有。林晓玲是教职员工还有优惠,小七要上学肯定是在学校的托儿所上学比较好。
  赵红军笑林晓玲是想的多,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就想,离小七上学还早着,关键是新房子都还在建设中,还不知道哪天能搬进去。林晓玲认真的真红军分析,过完年小七就能托儿所,然后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再到学前班,小学快的很。
  新房子的事有了着落,林晓玲暂时也就不急着去买私人的房,这种私下交易还是有风险,市场没有规范,她暂时不买,手上的钱也可以去投资,房价要涨起来还有十几二十年,一点都不用着急。
  林晓玲想再多也没用,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她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过春节。赵红军还没放假,她要带着小七先回老家,赵红军要晚一点走,不过有刘妈和她一起回,也不用担心路上照顾小七的问题。
  刘妈辛苦工作一年,暑假回来一次,再然后就是春节,一年两次,能回家比林晓玲更激动。林晓玲一家三口在一起,只是父母不在身边,但是结婚后她也不能天天见到父母,公婆和父母相比总是缺少那一份血脉相连的感觉,所以林晓玲高兴归高兴,但是并不是很激动。
  小七一上车就睡觉,都不用哄,车刚发动就闭上眼睛睡,一路睡到家,倒是省心省事。下车之后,林建军会来接她,她先回娘家住两天再回自己家。
  林建军骑着自行车来接她,小七被安排坐在前面自行车杠上,林建军找邻居借了个小孩子用的座椅固定着,林晓玲坐在后座,座位都用旧衣服包过,不会硌人。
  “姑,你怎么回?要不要我先送你回去?”林建军随着李霞叫姑。
  “不用,不用,我家里有人来接,你们先走!”刘妈赶紧摆手拒绝林建军的好意。她一个也不着,林晓玲带着小七才要赶紧回,外面冷别冻着。
  林晓玲也没和刘妈客气,该给刘妈的工资和奖金都已经给了,她还把单位发的过节福利也给刘妈分一份带回家,约好年后回去的时间当场和刘妈告别。小七被林建军抱在怀里,还特意摆手和刘妈再见,最后还给了一个飞吻,这是他从林晓玲这新学到的技能。
  “那行,姑,我们先走啦!”林建军说完一脚蹬开骑着自行车就往家里跑。
  回到娘家,温暖的火炉边,林晓玲什么都不用做,刘冬梅早就把各种吃的准备好,让她先吃点热东西暖和身体。小七也跟着有份,他虽然在林家住过一段时间,但不记得此事的他,只以为是第一次到林家,好奇的打量着一切,和家里大不一样。
  家里只有俩老在,李霞和林家栋去了林建军单位上分的那套房子里。林建军单位上一直有房子分,只是位置一般,面积也小,原本林建军和李霞都不想要,林晓玲知道后劝他们要一套房子,这又不要钱,要着放那里也不碍事,主要是林建军单位上的宿舍有多,很少人去申请。
  这套房子离林家栋学校近,平时倒是林家栋住在那边多,林建军最多加班或者午睡用一下。林家栋住这边方便很多,晚上上晚自习走两步就到,比住在学校的大通铺条件好多了,吃饭每天照样回家吃,只有早上这一餐在学校食堂或者林建军单位食堂解决都可以。
  林家栋每天少跑一个来回,节约出来的读书时间至少四十分钟,李霞把这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完全误会林晓玲,以为她劝他们要宿舍,是想给林家栋一个好的学习条件,心里越发感谢她,更是几次三番和林家栋念叨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要好好谢谢姑姑。
  林晓玲知道后倒是意外还有这么个美丽的误会,不过她也没解释,就让哥嫂这么想,反正房子都拿到手,结果最重要,至于过程就不用太在意。
  林晓玲抱着一碗小馄饨吃的正午,小七也任由林富保抱着,刘冬梅负责喂他吃。母子俩吃着热气腾腾的小馄饨,这一路上吹风受到的寒气都被从身体里驱走。林建军也端着一碗小馄饨吃,但是他的待遇可就比不上林晓玲母子俩,他得自己动手才能吃到嘴里。
  家里一共五个人,他排第六,排第五的是家里养的看家狗,现在林晓玲母子回来,他的排位又要降两个位置,在父母眼里他永远都是排在最后。
  林晓玲倒是有些不忍心,于是吃完东西之后,特别把给林建军的礼物找出来,让他先高兴一下。林建军拿到给他买的自动钓鱼杆,果然很高兴,忍不住当场就要打开试试。这一根杆子可不便宜,他看到别人用,想买想了好久,但是身上的私房钱不够,只能一直羡慕的看着别人用。现在好了,他也能鸟枪换大炮,成功进级,以后出门钓鱼也不用羡慕别人。
  林晓玲不理解有什么钓鱼有什么乐趣,但是送人礼物就要送心头好,她这个二哥只喜欢钓鱼,她选礼物的时候也只能选他喜欢的。
  “晓玲,这个肯定很贵吧?”林建军虽然心里高兴,但是还没忘记问林晓玲价格,太贵的东西收着就不合适。
  “不贵,我托朋友买的,反正比外面卖的便宜。”林晓玲说的不是假话。这是她无意得知罗老师也是个钓鱼爱好者,而且还认识很多这方面的人,他买便宜钓鱼杆的时候请他帮忙多带的一根。
  “那就好,要是太贵,你嫂子肯定要骂我!”林建军钓鱼归钓鱼,却不想因为一点小爱好引发家庭矛盾。
  林晓玲对林建国也是相当无奈,这么些年不求上进混日子,现在虽然舒服,过几年国企大批倒闭工人下岗,他要怎么办?夫妻都没有什么文化,林晓玲既然想帮也帮不上,特别是现在看起来国企工人这样的铁饭碗,不是谁想端就能端。林晓玲再厉害,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她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们多投资多存钱,万一真到工厂拖欠工资那天也不会生活困难。至于下岗之后的路子怎么走,还得等到那一天才知道,现在她要是说国企工人会下岗,只怕所有人都会经为她疯了。
  在娘家林晓玲也没久住,待了两个晚上,她就被林富保催着回到赵家,林建军和刘冬梅一起送她们母子回的。家里的房子一年到头都没有人住,张金凤再帮忙打扫卫生,她现在回来住也还是需要彻底做一次大扫除。带着小七她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做事,刘冬梅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主动提出来要帮忙,林家的卫生李霞一个人就能负责做好,太能干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忘记她的付出。林家年年过年的卫生,来个客人做饭下厨这些事都是李霞做,上完班回来做这做那,轮到吃饭还总是最后一个。
  林晓玲也提醒过李霞,可是老实过分的她谢过林晓玲之后,居然说这一点活不算什么,比在娘家种田下地的活要轻松多了,女人干这些不就是应该的,总不能让男人天天做家务,公婆年纪大,她更不可能让老人干活。林晓玲听得目瞪口呆,她还能说什么,当事人都愿意,她说再多只会让人觉得她有坏心眼,见不得娘家好,回娘家还要挑拨嫂子和父母哥哥做对。
  李霞虽然老实过分,但是林家人也不是那种欺负人的家庭,平时刘冬梅和林富保在家,能帮忙的事也会做,不是那种非要等着儿媳妇上班累一天还要赶回家做饭的老人。李霞确实算不是特别累,但是和陈青青比起来却累许多。陈青青一家人每天最多只做晚上这一餐,而且三天两头还是林建业负责做饭,哪天都没空做饭或者不想做就直接去食堂吃。过年回家陈青青更是几乎就是做客一样,什么都不沾手,能进厨房帮忙端个菜都算好的。
  林晓玲也问过刘冬梅这事,结果刘冬梅理直气壮的说,他们现在和林建军住一起,以后就归他养老,家里的房子什么也归他,这家业就是林建军的,他们夫妻不干活,谁干?林建业和陈青青回来过年那是看在他们俩个老的份上,等他们两眼一闭,回不回来谁知道,难道谁家还有让客人干活的道理。
  林晓玲听了刘冬梅说的这番道理,决定娘家的事她以为还是不要掺合,幸好李霞没有听她的劝,不然她罪过大了,闹出矛盾来全都是她的不是。
  林晓玲回来的事,赵家这边还没人知道,见到林晓玲母子和送他们来的刘冬梅母子,赵大海让张金凤赶紧割肉招待客人。林晓玲是自家人随便吃什么都可以,可是刘冬梅母子却是难得一见的稀客,林晓玲常年待在省城,林家的人难得有机会登一次赵家的门。
  “老嫂子,你这是上哪去!”田里有人挖马蹄,看到张金凤往外跑顺嘴问上一句。
  “买菜!”张金凤嘴里和人说话,脚可没停。
  “这个点还去买菜?”有看热闹的人听到后好奇的问。
  “家里来客啦!”张金凤还不忘记解释,要不然让人知道平常日子也吃太好,没出几天就会有人传闲话,再等上一个月说不定就有各种亲朋好友明里暗里想办法上门借钱。财不露白,这话张金凤可记了一辈子,任何时候她都不会忘记,所以对林晓玲大手大脚花钱,还请保姆的事才会一直看不习惯。
  “这么晚还来做客,这是谁啊?这么不懂规矩?”一般人都不会下午上门做客,就是怕主人家没有准备,像现在赵大海想留客吃饭,家里没有什么菜,临时去菜市场买菜也不一定能买到什么好菜。
  “别乱说,是亲家帮忙送我们家晓玲和小七回来!”张金凤人再糊涂,面对外人说这种话的时候还是知道反驳。哪怕不是刘冬梅母子上门做客,这话也不能传出去,不然以后有点什么事谁还敢上门,下午上人家家里做客的也不是没有,人有急事哪里还管什么时间。退一步说没有急事下午来家里做客,主人家也不能无礼说这样的话,传出去老赵家还要不要做人!
  “张大娘,你这光买肉还不够,得买点猪蹄、牛肉之类,还要赶紧杀一只鸡,去池塘里打条鱼上来!”有那年轻的小伙子就取笑张金凤得多买一点菜。
  “就是,张大娘,你这孙子也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你还不得多花点钱多买点!”马上有人附合小伙子的话,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赵家的情况。
  “你们这些扯懒谈的,赶紧去干活,多挖点出来,等会我也买一点,今年家里没种,小七回来都没有水果吃。”张金凤根本就不接这个话茬,反而开始打趣小伙子们。
  “张家婶子,行,你要多少我这有多少!”主人家听到张金凤要买马蹄,忙出声答应下来。
  下午的菜市场里确实没有什么好东西,还好到了腊月,因为春节的原因,张金凤还是买到足够的菜回家。拎着菜回家的路上,她顺便叫去了两个儿子家,让他们都一起过来吃饭,顺道喊蔡德美和高芳去帮忙做饭。每次家里有点好东西,来客之后买点好菜,张金凤都不会忘记两个儿子和孙子,当然儿媳妇就是顺带的。
  蔡德美和高芳到是没意见,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去公婆家帮忙做饭就能混到一顿大餐,家里又能省下几把米,张金凤一开口俩人马不停蹄的跑去帮忙。


第一百六十三章 
  张金凤坐在火炉边陪刘冬梅聊天,蔡德美和高芳在厨房负责做饭。刘冬梅把小七抱在怀里,催林晓玲也去厨房给两个嫂子帮忙。林晓玲不喜欢主动干活,但是喊到她也不会去躲,她换了身旧衣服才进厨房。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厨房里三妯娌在一起就能上演一出大戏,俩人的的孩子今天一起初中毕业,老留级生,想上高中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作务。蔡德美和高芳就想让孩子去当兵,想问问赵红军有没有关系能走走后门。林晓玲对赵红军工作上的事一律不插手,她只能给两个嫂子说这事她做不了主,要等赵红军回来问他。
  “晓玲,你可别不帮忙,你也是孩子小婶婶。”蔡德美还是不怎么相信林晓玲说的要赵红军作主的话。
  “就是,现在谁家有关系不会利用上,不找关系这验上都容易被其他人顶替,我们也不求别的,只希望红军能帮忙让自己家孩子不会被其他人代替。”高芳说话比蔡德美好听多了,而且说的还很有道理。
  林晓玲也承认高芳说的事还真可能存在,她知道现在是合平年代,很多人还是把当兵做为跳出农村的唯一路径。像赵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学校里的孩子成绩好的永远只是少数,小学升初中是义务教育,必须要上,等到初中升高中,大部分成绩不好的孩子都会离开学校去打工、种田或者去学一门技术。林晓玲更知道在农村想要送家里孩子去当兵有多难,但是这事她也不敢打保票,只能把这事推给赵红军回来再解决。
  “二嫂,这事等红军回来,你再让二哥说说,这是他们兄弟之间事,我说还不如二哥去说,我们是一家人,真要有这事发生肯定不会让人欺负。”林晓玲又不是不近人情的人,她也想一大家子都过得好,最好大家一个比一个条件好,这样才不会互相之间拖累。她这个小家过得好没用,有点什么事公婆还不是要找上赵红军帮忙,所以这几年她才在能帮的地方帮把手,让赵国富和赵民强多赚点钱,别的大忙帮不上,靠自己吃苦能干找点小门路多赚两个辛苦钱还是可以。
  “那我就当你答应啦!”蔡德美还不放心,非要逼着林晓玲表态。
  “行!”林晓玲被蔡德美追着要结果,只能先答应下来再说。
  蔡德美听到林晓玲亲口答应才放过她,转而商量明年先让俩孩子做什么,不能继续上学,当兵年纪又还差一点,总不能在家里天天玩吧!天天呆在家里玩,容易学坏,可年纪小不上学还能做什么,去干活也没人肯要,还算童工,更不要说现在成年人找份工作都不容易,哪有工作给小孩子,又不是南方特区。
  林晓玲其实还是觉得俩孩子应该上高中,就算不能上大学,多读点书总是好事,可是对蔡德美和高芳来说,不能考上大学的话不上高中更好,三年高中要花多少钱,这一下子就省下一大笔钱。
  赵嘉红三个都大了,如今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来个客人就抢着吃好东西,这个年纪正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也知道羞耻,不用大人教在客人面前都知道好好表现。
  三个人合作做饭,比一个速度要快多了,大半个小时之后一桌菜就端齐上桌。赵大海拉着林建军喝酒,张金凤和刘冬梅也倒了小半杯米酒,这酒是农家自己酿的,度数比甜酒高不到哪去,适合过年女性喝。其他人杯子里都有酒,林晓玲不喜欢喝酒,拿钱让赵嘉红去买了一大瓶健力宝回来。买回的饮料林晓玲也没喝,她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碳酸类饮料,这个是买给孩子们喝的,买回来之后果然很受欢迎。
  林晓玲抱着小七,先给他喂完饭才能安心吃自己,小家伙吃完面条和蔬菜,被赵嘉红带去玩,哥哥姐姐们陪着他。林晓玲这才有空自己吃饭,平时也这样,吃饭都是和刘妈换着来吃,想安静正常的吃饭除非那天小七刚好睡着。
  饭桌上,赵大海不停和林建军说要感谢林建业的话,其实林建业也就前面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到现在更多的还是靠赵国富兄弟俩自己的本事。他们或者不是很聪明,但是勤劳,吃过苦日子的人,不会放过每一个存钱的机会。
  赵国富现在每年光是送公粮的时候就能赚不少钱,更不要说平时还有其他业务,虽然开拖拉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冬天发车就要摇半天,夏天发车没问题,但是烈日把沥青马路都晒化,还要帮忙搬货,一不小心就会中暑,冬天北风吹也一样难受。
  赵国富这辆老爷车还经常出问题,不是这里响就是那里动不了,时不时的还要修一下,他都想换一台新车,但是暂时买不到合适的。赵民强如今专门种瓜,夏天种西瓜,冬天种草莓,是林晓玲给他从农科院特意联系的草莓苗。
  农科院专门研究出的新品种,林晓玲特意当年特意抢了几十株苗,第一年种出来才一点果实,赵民强除了送给单位上相熟的采购,剩下的全卖了,家里人一颗也没吃,这么贵的水果谁舍得吃,比肉还贵,吃的不是水果是钱。今年是第三年种,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赵民强的技术也一年比一好,今年终于自己也舍得尝鲜。
  林建军一个人对上赵家父子三人,很快败下阵来。刘冬梅一直注意着他那边的动静,见他喝的差不多马上拦着不让他再多喝,等会还要回去,喝醉酒怎么走。赵国富还想劝酒,说他开着拖拉机送,林建军自己能喝多少心里还是数,任赵国富如何劝他都不肯再喝。林晓玲看着也松了一口气,不是她小气不肯留他住下,而是事先没有说留宿,这一晚上不回去,家里人肯定担心,晚上说不定还会找上门来,还是吃完饭早点走。
  吃过饭,林晓玲抱着小七回自己家,隔壁她已经提前生好碳火,这个没有烟更适合小七,不像烧柴烟熏的难受。冬天天冷,小七也睡得早,母子俩洗漱之上床,玩一会再讲几个故事,到睡觉的点,林晓玲说要睡觉,把灯一关,小七也就老实躺在被窝里乖乖不动。
  农村的夜晚不像城市,安静的山村民居之中,任何一点动静都会被放大,晚上老鼠四处乱窜的声音都能让小七以为是什么奇怪的动物,因为害怕他更是老实的呆着不敢动,闭上眼睛很快就能睡着。
  小七回到老家,简直是打开新世界大门,上次回来他还太小什么都不记得也不知道,这次回来见到好多小伙伴,又可以四处跑着玩,只要不危险也没有管,他是找到自己的乐园。
  家里多个孩子,附近有差不多年岁的小孩子也会由大人带上门来找小七玩。小七回来的时候还带了几样玩具,孩子们在一起不到半天时间就混熟。刚开始还好,小七还很斯文,但是混熟后小七也开始学到很多坏习惯,动不动就一屁股坐地上,也不管干净不干净,吃过东西手上沾了污渍之后直接往衣服上一抹,甚至还随手乱扔垃圾。
  小七身上的衣服不到一天就弄脏,林晓玲给他换都换不赢,无奈之下得让他穿上丑丑的棉衣罩衣,还全都深色系,弄脏后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来。
  张金凤这几天自告奋勇要带小七,林晓玲再不情愿也不能当着小七面拦,她不想让孩子知道奶奶和妈妈的矛盾,她只能担心的看着张金凤把小七抱出去玩。林晓玲和村里人都不熟,小七想找小伙伴玩也只能有张金凤和赵大海带出去串门,她前些年还认识几个人,这离开多年认识的人是越来越少,很多人变化太大,走在路上不主动喊她,她肯定是不会认出来。
  小七有爷爷奶奶带,林晓玲才能放开手干活,家里要做的事太多,过年的食物一样都没准备,卫生大扫除,还有各种零食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过年需要的腊肉香肠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林晓玲想准备时间上也来不及。幸福的她倒是不用急,公婆和父母都给她一些已经熏好的腊货,她最后买一些这几天需要的柴米油盐酱醋,再加上各种零食,她不吃小七不吃,家里还有客人来,别人不知道,赵桂芝肯定要好好招待。
  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林晓玲才把所有东西都买完,卫生也全部做好,家里的被子都是阳光的味道。家里什么都齐全,连蔬菜能存放的土豆萝卜之类都买上许多抱回家,家里一个星期不出门买菜都不成问题。
  赵红军今年要值班,一直上班到大年三十才回来,没有汽车他赶的火车回来,到晚上七点多才算到家。从省城到柳城的火车也是今年才通车,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趟车,车票并不难买,车上也不挤。大年三十的公交早早都收工,所有人都要过年,下午四点多公交车就收班,赵红军没办法只能让赵国富去接,坐着拉风的拖拉机回来。
  兄弟俩到家里天早就一片漆黑,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饭,赵家的年夜饭还等着赵红军回来才能开吃,桌上菜是热了又撤,撤了又热。小七都被喂过饭,吃饱之后在打瞌睡,林晓玲把他哄睡着之后放在公婆床上先让他睡一小会。
  听到“啪…啪…啪”的声音之后,张金凤催着蔡德美赶紧上菜,把温在锅里菜都端上来,又让赵民强把火烧大点,屋里还不够暖和。高芳则被指挥着温酒,林晓玲她倒是没指挥,但是却催着赵嘉红赶紧给她爸去开门。
  一家人都被她指使的团团转,也就林晓玲和两个孙子还没安排活,却也逃不过她的手掌心,赵嘉明和赵嘉伟俩人又被喊着去抱几根柴进来,林晓玲也被叫着去拿饮料。
  赵红军进门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亲娘,其他人都在忙活,连小七也没有看到,包括侄子都抱着一捆柴从后门进来。
  “红军,你赶紧坐,马上吃饭!饿了吧!”张金凤拉着赵红军坐在她身边,后面跟上来的赵国富直接被遗忘。
  赵红军把手里提的行李放下之后才顺着张金凤的意坐下来,家里人还真的就是等着他一个,火锅里的碳火都熄灭,炖的鸡已经烂的骨肉分离,没牙的老太太吃起来都不是问题。
  电视里春晚已经在开始,三个孩子夹着菜端着碗直接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几个大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赵大海还把温好的酒给每人都倒上一杯,饮料则是孩子们的专属。
  张金凤买的不知道是什么小牌子的橙汁饮料,味道不如林晓玲买的健力宝好,孩子们喝了一杯之后就不怎么喜欢喝。一家子一年到头也就聚上这一次,林晓玲也给公公面子,她酒杯里的酒也主动喝完。
  赵红军从单位下班之后到家,这么长时间没吃东西,早就饿的不行,先吃了小半碗饭,哄住肚子不抗议才开始陪着老爷子喝酒。兄弟三人陪着老爷子一起喝酒,听他讲古,讲以前的苦难日子,又感叹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幸福,小七都不用过苦日子,一出生就是生在蜜罐子里。
  每次赵大海喝多点,就喜欢诉说当年的苦日子,然后总会骂现在的人日子好过却不珍惜,偶尔还会骂赵大菊,虽然只有喝的很醉之后才骂。赵家人都不轻易在老爷子面前提起赵大菊的事,更不会告诉老爷子,现在家里天天在家里带娃的赵拐子,之所以有钱都是捐了一个肾给赵大菊。他的那些钱都是孙家给的,这事其实赵家也就赵红军和赵国富兄弟俩知道,连赵民强都不知道。
  赵国富知道是让他在注意着不让赵拐子跑到老爷子面前胡说,赵红军能知道自然是从赵拐子嘴里诈出来的,拿了赵拐子还是很能保守住秘密。赵红军也是无意中知道点什么,找个机会才从赵拐子嘴里诈出实情。
  赵大海喝高了,年夜饭也就这样散去,留下三兄弟守夜,其他人回到自己家把灯打开,这灯要亮一晚才行,家里也不能没人守着。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孔,新年的脚步就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来临,一步步敲响新年的钟声。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年初二,赵桂芝和刘明带着礼物回娘家走亲戚。刘明把所有东西提在手上,赵红军挺着肚子像只骄傲的公鸡走在前面,路上还不停的和出门走亲戚的熟人打招呼问好。
  张金凤早就盼着女儿女婿回来,家里饭菜已经准备好,当然是蔡德美下厨,高芳和林晓玲打下手。小七这些天被爷爷奶奶带着,除了晚上睡觉找妈妈,其他时候一点都不需要林晓玲。
  爷爷奶奶多好,不仅不会打他批评他,还会哄着他,各种零食不带,可以说在老家他是呼见唤雨,如同龙三太子回到东海,这就是他的天下。林晓玲开口想说他两句不好,爷爷奶奶马上出面护着,两三次之后,林晓玲改变策略,让赵红军出面教育小七。当儿子的出面和当媳妇的效果自然是不同,但是强也强不到哪去,最多是没有给赵红军脸色看,但是想要达到教育小七的目的,只能说是个失败的过程。
  赵桂芝和刘明到的很早,他们说是走来的,其实刘父见赵桂芝怀孕,担心她肚子里的孩子,还特意请人用边三轮送小夫妻俩到路口。夫妻俩也就走了短短几百米的路,最多十来分钟的路程,他们硬是走了二十分钟才到,如果不是刘明在后面催,赵桂芝还能和更多的人聊天。用乡里的土话说,就是路上碰到个鬼都有的聊,再短的路也走不到完。
  刘明进屋的第一件事是把手是提的各种礼物放下来,先揉揉两条胳膊,他这一路上担心赵桂芝,提着东西压的手都不提起,还不能一个人走前面先进门。赵桂芝只顾着和认识的人聊天,一点都没注意到刘明的难处,好不容易进了门,刘明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张金凤先给端了两碗茶叶蛋上来给小夫妻填肚子,吃饭的时间还早着。赵桂芝看着赵大海和赵国富父子俩还在吞云吐雾,她摸着肚子直接喊停。
  “爸,大哥,你们能不能别抽烟,要抽也站远点抽!我肚子里还有孩子!”赵桂芝说完还摸了摸才略显怀的肚子,一路上她都挺着个肚子走路,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怀孕。
  “我在这抽烟还碍着你肚子里孩子的事?”赵国富吐了个烟圈不满的说道。
  “怎么没有?你这是让我吸二手烟,你问问三哥三嫂,是不是这样?吸二手烟对孩子不好!”赵桂芝也捏着鼻子尖叫。
  林晓玲正在泡茶,听到赵桂芝的话手一抖差点烫着手,还差一点点就把开水倒手上,这把她扯上,想让她说什么,说什么都不对,林晓玲只当没听到,这个时候当然要让赵红军去解决问题。林晓玲把泡好茶给刘明端上,赵桂芝暂时只能委屈她喝白开水。
  “红军,真是这样?”赵国富不相信的找赵红军求证真假。赵大海虽然没说话,可是他也盯着赵红军,一家人都等着他的回答。
  “大哥,桂芝说的没错。”赵红军抱着小七离远离赵大海和赵国富,他不用思考第一时间给出正确答案。
  “行,那我出去抽总可以吧!”让赵国富放弃抽烟是不可能的,他最多只是走远点抽。今天太阳大,屋里阴冷,屋外晒着太阳烤火反而舒服很多,赵国富只能站起来走到几米开外的地方再抽烟。
  赵大海一声没坑在张金凤的催促下,只是把手的上烟扔地上两脚踩熄。林晓玲偷偷翻了个白眼,这区别待遇不要太明显,最后她只能不满的掐了赵红军一把,都怪他无能,只会抱着小七逃避问题。
  赵红军身上穿的衣服厚,被掐一把只当林晓玲给他挠痒痒,还抱着小七朝向她飞。小七以为爸爸妈和他玩,一边尖叫一边哈哈大笑,林晓玲看的提心吊胆,还不能出声大喊,怕吓着小七。
  饭后,赵桂芝和刘明在娘家留下来住,当然俩人是分床睡,乡下地方的风俗就这样,夫妻上别人家做客留宿,不能睡一张床上,睡了对主人家会不吉利,所以哪怕女儿回娘家也得分床睡。林晓玲是不相信这些封建迷信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