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面四盘熟食,不到俩钟头也就吃没了,幸好屋里还有,再切了送出去。
  这一次猪心没有了,换成熏鸡,正好排队轮到的人就有口福了,尝到了他们从未吃过的味道。
  “哎呀,好吃,太好吃了,这个味儿真是一绝啊。”
  吃过的人都赞叹好,后头的人更着急了,一个劲儿喊着让前面得快一点,别都给吃光了,他们捞不着。
  这人吧,都有个从众心里,原本这条街就人不少,再一看这边排队,好多人就过来打听。
  一问明白了,说是这头有免费试吃的熟食,那些不着急的干脆就留下排队。
  那些有事情要办着急的,也仔细看了店的位置,琢磨着等以后有空了,过来看看。
  别看这一人一小块试吃,可架不住排队的人多啊,这一天其实也吃了不少。
  到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万喜就在那边喊着,不让再排队了。
  “各位实在对不住啊,今天预备下的材料全都做出来了,就剩这些,实在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吃。
  那边的几位,您就别排队了,排着也肯定轮不着,前面这些大概还能行,反正就桌上这些了啊,吃完今天的就没有了。
  不是我们供不起,实在是早起备下的材料全用光了,明天我还得去采买呢,对不住了。”
  后头本来要排队的人一听没有了,只能摇摇头离去,前面这些人听见,都暗自庆幸来的早,好歹排上了能吃一口尝尝味道。
  等到这些人都吃完,桌子上那四个盘子里头,全都空空如也了。
  于是万喜端起盘子,收了桌子,又把牌子也收起来,就这么关张休息。
  店里当然不是一点儿没剩,其实还剩了不少呢,陈民丰答应要请左邻右舍喝酒的,说话不能不算数啊,所以挨样儿的都留了一些。
  “二妹妹,快休息休息吧,你今天可是没少受累。
  哎呀,人都说这头三脚难踢,咱今天不管咋说,这第一脚算是踢出去了。
  我看着挺好的,这些来吃的人,要是往后有十分之一的人来咱店里买,咱这店里的生意就错不了啊,真好,不错。”
  陈民丰挺高兴,别看今天试吃用了不少材料,但是这个效果也是绝对的好啊。
  不少人都说了,等以后开张了,肯定来买吃的,只要别人认可他们家熟食的味道,那今天就不算白忙活。
  “孩子娘,晓雅,快,赶紧去张罗点儿饭菜,咱晚上不是要请客么?时候不早了,赶紧的。
  也不用整太多,咱这熟食还有不少呢,切了装盘吃就是呗,就是整点儿饭。”
  陈民丰高兴,赶紧让媳妇和儿媳妇去做饭,这忙了一天呢,也该好好吃顿饭了。
  “哎,等着啊,一会儿就好,放心吧。
  二妹妹,你歇着啊,啥都不用你干,你就好好歇着吧。”周氏也挺高兴的,赶紧领着儿媳妇去做饭了。
  晚饭简单,焖一锅米饭就好,随便炒两个菜,其余的都是各类熟食。
  巧莲不可能一直在这边呆着,她就想把自己会的全都教给周氏和晓燕。
  所以除了外面试吃那些,其实屋里还做了好多其他的品种呢,这些都摆上来,满满一桌子呢。
  饭菜差不多了,陈民丰打发了万喜,去请街坊邻居们都过来吃饭。
  于是万喜跑出去,把左邻右舍的人喊来了十几个。
  大家伙都眼看着今天陈家这边多热闹,一个个也都佩服陈家这手笔,此时众人齐齐进屋来向陈民丰贺喜。
  “老陈大哥,恭喜,你这店要火啊。
  太厉害了,咱通化城里这些年,还没见过哪家铺子要开业的时候有你家这么热闹的呢,你这一招行,太行了。”
  陈民丰一听就笑了,“这招儿也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家妹妹。
  我家这店能开起来,那都是沾了我妹子的光儿,是她教的手艺,不然我们家孩子娘哪会这些啊?
  这就是自家亲妹子,看着我这头日子过得一般,想帮衬我一把。”
  陈民丰这话倒也不是虚的,他是从心里感激巧莲,没有巧莲,他哪能开起来这个店啊?
  “哎呦,陈大哥可是有个好妹妹啊,行,真行。
  看看,这才叫亲兄妹呢,人家能把这么挣钱的买卖给了你,多好。
  你说我咋就没这么个好妹妹呢,这人啊,就是命儿,我就没这个命儿啊。”有人感叹道。
  旁边众人一听这话,都哈哈笑起来,陈民丰也笑。
  “来来,咱也别光是唠嗑儿,后院饭菜都好了,走吧,咱后头喝酒去。”陈民丰领着众人,直奔后院东屋。
  东屋里早就放了桌子摆了酒菜,人多,炕上地上摆了两桌,就见到桌子上各式各样的都是熟食,那香气直扑鼻子。
  大家伙都馋了,也不管那些,爱上炕的上炕,不上炕的就在地上这一桌,全都坐下来,开始吃喝。


第1162章 熟食店开业
  陈记熟食店在两天试吃之后,四月二十八号,也就是农历四月初三这天,开业了。
  二十八号这天上午十点十八,万喜挑了一长串鞭炮,在店门外噼里啪啦的放完,然后外头早就等着的一些人,便直接进门买东西了。
  两天试吃的效果的确不错,几乎整个儿通化都知道了,这边有一家熟食铺子要开业。
  那些试吃之后被勾出馋虫的,还有之前没时间来试吃但是比较好奇的,赶着今天开业,都过来瞧热闹。
  不少有钱的人,索性进门买点儿吃的回去,让一家子也都跟着解解馋。
  众人从外面进了铺子,就被铺子里面的摆设给惊呆了。
  跟副食店那头所有熟食就摆在案子上不同,这边摆着三四个玻璃的柜台,柜台都刷着月白的油漆,看起来干净整洁。
  柜台里面,摆着一个个锃明瓦亮的金属方盘,方盘里头摆着各式各样的熟食。
  那柜台还带着拉门,没人买东西的时候,拉门是关着的,有人买才拉开取东西,一看就格外卫生,让人瞧着很放心。
  柜台上头还吊着几盏日光灯,这灯也奇怪,上头是红色的灯罩,离着柜台上头不多远就这么照着。
  柜台里头这些熟食,全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有人数了一下,这柜台里各式各样的熟食,得有二三十种,可比副食店里的种类多太多了。
  而最醒目的,是那柜台上还贴着好多的黄色签子,就看见那上头用黑笔写着哪一类的熟食多少多少钱。
  在钱数上又打了个叉,底下红笔重新写了一个数字,众人都有点儿懵,不知道这是整的什么。
  “各位各位,今天是小店儿第一天开张,为了感谢各位街坊邻居的捧场,我们今天出售的熟食可以打九折。
  看见上头的价钱了没有?黑笔的是原价,但是今天不卖这个价钱,咱今天按底下的价钱卖。
  各位,九折可是省不少啊,一斤就能省一毛多呢,挺便宜了。
  赶紧买啊,过了今天可就要恢复原价了。”那头万喜扯着嗓子喊道。
  这么一解释,大家伙就都明白了,再仔细一看,黑笔写的那个价格,比副食店里的价钱要贵一点儿,但是这么一打折,那可就比副食店里便宜了。
  民众都有这么个心理,就是遇见便宜东西都想买。
  一看今天这些熟食都便宜些,再者这边做的味道又好,原本不打算买就想看热闹的,也忍不住就上前来,挑一些买回家去了。
  熟食这边,周氏和晓雅俩人,拿货、过称、收钱,把婆媳俩忙的团团转。
  巧莲没过来,她在操作间看着呢,锅里还有熟食,她早就料到今天的场面不会太冷清,所以还有第二批熟食在锅里。
  那头,万喜又喊,“大家伙儿,今天咱着肉也便宜啊,七毛五一斤。
  这都是今早晨新杀的猪,可新鲜呢,有买的快来啊,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儿了。”那头万福又喊。
  这一喊可不要紧,好多买了熟食的,又跑到肉摊前面买肉。
  “比副食品店便宜五分钱呢,那还不赶紧买点儿?平常不是也要吃么?
  买谁家的不一样啊,顺道就买一条回去呗。”有人这么说。
  猪肉价格多少年来一直都保持在七毛二这个价位上,这是国家定的价格,是不允许随便乱改的。
  但是随着去年和今年的两次调整工资,猪肉的价钱也多少往上涨了一些,涨到了八毛。
  而陈家这边买七毛五,便宜五分钱呢,大家伙儿知道了,那还不赶紧往回买啊。
  这两年允许社员自家养牲畜之后,农村副业开始逐步发展,生猪出栏量也比以前多了,如今买肉基本上不需要用肉票。
  当然,副食品店是公家的,人家那头一天卖多少都是挣死工资。
  所以虽然养猪的多了,也不要肉票不限制购买数量了,可每天杀的猪还是那些,好多人还是买不着肉。
  这种情况下,就有不少人在乡下杀了猪,弄到城里来卖。
  但是这些猪肉没有保障,谁也不敢说那个猪是怎么死的,只有副食品店里买不着了,不得已才去小摊贩那里买一些回家吃。
  像万喜家这样在店里卖肉的,还真是不多。
  肉案子上头也挂着灯呢,柔和的灯光照着那肉似乎格外好看。
  大家一看,这肉果然新鲜的很,肥肉膘也不小,是挺好的肉,再加上价格便宜,那还说啥,买啊。
  于是你要一斤我要二斤,都喊着要买肉呢。
  万喜和陈民生抡着砍刀,满面笑容的给剁肉,这爷俩手艺还真行,基本上分量跟客人要的不会相差太大。
  割肉、过称、收钱,爷俩这边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忙归忙,可爷俩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倒是觉得浑身都是劲头,多好啊,他们巴不得每天都这么忙才好。
  十点来钟开业,不到十一点半,就卖出去了大半头猪,就剩下一些前槽和后鞧了,中间的腰条全都卖空。
  那头熟食第一锅的就剩下三两样,第二锅熟食又端过来摆上。
  不过这会儿大部分人都回家做饭了,来买肉买熟食的没那么多,店里多少清闲了一些。
  正好这时候上小学的永韬放学回来了,晓雅和周氏赶紧去做饭。再忙也不能不吃饭啊,那还能饿着肚子干活不成么?
  饭菜做好了,也没敢都离人回去吃饭,都是换着班儿的吃一口,因为随时还有人进来买东西。
  下午来买肉和熟食的依旧不少,却不如上午了,即便是这样,两点左右的时候,肉就全都卖空了,熟食也就剩下不多的几样儿。
  到了这会儿,大家总算能松口气了,于是赶紧去数钱算账,这一算可了不得,今天竟然卖了三百多块钱呢。
  光是那一头猪就卖了一百五六十,熟食这边买了小两百,看着这些钱,可是把陈民丰一家子都给乐的够呛。
  “天,要是天天都这样儿,一年能挣不少呢。”周氏美的嘴都合不上了。
  刚才粗略算一算,今天差不多就能挣上七八十,当然,这是开业第一天,来的人多,往后估计不会这么多人了。
  不过往后价钱也不会这么便宜,算起来,应该挣的也不算少。
  “三哥,三嫂,往后你们就一天杀一头猪,熟食也基本上照着现在这个量应该差不多。
  别做多了,宁可不够卖也别剩下,往后看情况再说。”


第1163章 都挺好
  开业第一天生意兴隆,第二天来的人也不算少,鲜肉还是两三点钟就卖完,熟食到下午四点来钟也空了。
  第三天基本上也是如此,巧莲一看,每天的客流量都很稳定,这样就挺不错。
  “暂时就这样吧,记住了,天气热,咱就杀一头猪,熟食也尽量就做这些。
  反正晓雅你看着,要是卖的差,第二天就少做点儿,千万别做太多了。
  咱这也没个冰箱什么的,过一阵儿天热了,你做太多卖不出去,万一变了味道咋办?那不就砸了咱自己的牌子么?对吧?”
  “咱这个店面不小,现在里头还挺空的,可以试着再加其他项目。
  你可以到乡下收一些鸡蛋鸭蛋什么的带着卖,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另外也可以收点儿蔬菜啥的。
  别弄太多,有人买就顺带呗,你要知道,店里的东西越多,人家来了一看,你这吃的用的挺齐全,顺手就买了。”
  “另一个,万喜,你厂子里的工作咋样儿?
  你要是觉得厂子里的工作没啥前景,那就不如请长假下来,就在市郊找一处地方或是租或是买,然后咱自己开个养殖场。
  你雇几个人,养一些猪啊鸡鸭什么的。
  一来呢,可以保证咱这店的货源,你现在是去乡下收,万一哪天收不着,那咱可就没法干了。”
  “二来吧,咱可以培养点儿特殊品种,你像咱用的鸡鸭,就可以专门培养肉用的那种。
  比咱从乡下收回来的好,肉质没这么老,品质也都统一,不会出现今天这鸡老了烀不烂,明天又是太嫩一下烀的酥烂不压称了。”
  “你要是想养,种蛋或是小鸡雏什么的我可以帮你淘澄,咱自己慢慢发展,你把它做成一条产业链,比你光是这么干强多了。
  我看这边有你爸你妈和你媳妇就忙的开,没必要把你们四个都拴在这店里。
  你年纪小,还是得再想想干点儿事业,对吧?”晚间没事儿的时候,巧莲给万喜出主意。
  “当然,要是厂子里还行,你的工作也挺有前途,那这事儿咱就先不说。
  我看这几天你爸你妈也都适应过来了,你该回去上班就上班。
  该怎么选都看你自己,这事儿我就是给你个提议,反正开养殖场挣钱是挣钱,但风险也大。
  你要是能跟供货那边签协议,保证供货的话,也不用非得受这个累担这个风险。”
  万喜和陈民丰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也都觉得二姑说的有些道理。
  不过万喜年轻,不像爸妈眼见着就退休,他在厂子里多少也是个小头头,要是这么下来不上班了,总觉得可惜点儿。
  “二姑,我琢磨着再看看,我们厂子的效益还是可以的,说实话我还真是舍不得这份工作。”
  巧莲点点头,“那就行,只要厂子里有前途,那就继续干着。
  这几年国家建设,钢铁厂还是个不错的地方,你可以先呆着上班。
  反正你这上班也不算忙,一早一晚的可以帮家里一些,也挺好。”
  熟食店开业四五天,客流量一直保持在很稳定的状态,而巧莲也把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了晓雅。
  看着晓雅已经能非常熟练的操作,而且做出来的熟食品质都很稳定,巧莲也就放心了。
  四月初八这天上午,巧莲坐车离开了通化,返回抚松。
  “媳妇,咱三哥那边都忙完了?铺子开起来了么?效果咋样?”
  中午到家,曲维扬正领着孩子们吃饭呢,一看见巧莲回来,曲维扬赶紧又去给巧莲做了些吃的端上来,然后很好奇的打听。
  “挺好的,生意不错,一天能卖两三百块钱,我觉得挺好的。
  自家杀猪,那些头蹄下货什么的都有地方处理,直接做成熟食就卖了,就连猪血都做了血豆腐或者灌血肠也能卖呢,基本上就没有糟蹋的东西。”
  这就是自家开熟食店的好处,一般这些头蹄下货买的人不是特别多,咋说呢,别看是便宜,可大多数人都处理不好。
  那些内脏如果收拾不好不会处理,会带着一股子腥臭的味道,不好吃。
  但是熟食店里经过专门处理之后,味道都很好,卖的也特别火,价钱不低,所以很划算。
  曲维扬快速的在心里算了一下,“呦,那要是照你这么说,咱三哥那个店,一天不得最少挣五六十块钱啊?
  哎呀,挺好呢,一个月就一千多,我一个月才挣多少啊,真不错。”曲维扬都有点儿羡慕了。
  “得,别羡慕人家,你儿子那个店挣的更多,你儿媳妇那边的裁缝店不是也挺好么?
  我听玉淑打电话回来说,也不少挣呢,生意挺好的。
  她都收了俩徒弟了,还把大院里相处好手艺不错的几个媳妇,也喊去帮忙。”
  玉淑的裁缝店在三月里也开张了,有曲维扬帮忙,找了不少布料厂的厂长,进了一批各色布料,有做衣服的有做窗帘的,还有做床单的。
  当初巧莲在凤城的时候,在玉淑的仓库里除了留下一批装修材料之外,还给她留了不少从系统里换的布料。
  有整匹的好布料,也有一些减价处理但品相没有太大缺陷的,有这些再加上玉淑从布料厂进的货,她那个店里的生意自然不差。
  玉淑做衣服的手艺好,又有巧莲给画的好多衣服样子,她做出来的成品衣裳挂在店里,好多人都来买,也有的人扯了布料在店里做。
  店里的生意好,玉淑忙不开,就把大院里一些手艺不错人品也好的媳妇都叫来,给她们开工资,让她们在店里帮忙。
  同时,还收了几个徒弟,徒弟们做不了衣裳,却可以做床单被罩窗帘。
  那就是踩着机器跑直线,再容易不过了,只要会蹬机器就行。
  应该这么说吧,这些趁着东风第一批干起来的买卖,生意都很红火。
  他们第一个抢占了市场,争取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只要好好经营不作死,前景都不错。
  “多好啊,我就盼着咱身边的人都富起来,一个个都有自己的事业,这才是发展之道呢。”巧莲很高兴,这才是她想要的结果。
  “是啊,眼下政策好了,正应该放开手脚干一场。
  这时候不拼一把,等别人都富起来了,再想撵那可就费劲了。”
  曲维扬受巧莲的影响,也觉得应该抓住机会干点儿什么。


第1164章 医院新消息
  巧莲从通化回来,在家歇了几天之后,医院那边通知她,退休手续已经办下来了,每个月领退休金就行。
  虽然退休金比起工资差了不少,不过巧莲也不在意这些。
  反正她现在闲下来挺好,得空了看看书,做点儿饭伺候孩子们,日子过得也满清闲自在。
  “二姨,你听说没有?我们那个付院长让上头给撤职了。”
  这天傍晚还没等吃饭呢,玉芬跟风林来了曲家,玉芬一进门就告诉了巧莲一个好消息。
  巧莲愣了下,“咋就被撤了呢?他不是在省里有靠山么?”
  巧莲有点儿纳闷儿,这姓付的那么狂,身后有省里的人撑腰,咋还能被撤了?
  “挺多原因的,前阵子你不在家,医院这头出了个医疗事故。
  原本那人吧,不手术慢慢治疗也行,结果付院长非得说手术效果能好一些,主张手术,还动员病人家属同意手术。
  病人家属听他说的很好,最后就签字同意手术了,结果手术中出现意外,那人连手术台都没下来就直接死了。”
  “病人家属不干了啊,当初可是说没危险的,于是就往上告,惊动了上面,开始查这件事。
  这么一查吧,又查出来付院长在医院的各种举动各种改革,闹的医院上下人心浮动。
  而且好像有人写了举报信到省里了,这下省里也没法护着,最后就给了付院长处分,直接撤职。
  这还是有人护着他呢,要不然啊,估计就要再也干不了医生这一行了。”
  玉芬说起了事情原委。“听说是被派到别处,一个偏远公社的医院,当医生了。”
  巧莲一听,原来她写的举报信还真是起作用了啊。
  那信寄出去挺久了,一直没啥动静,她还以为没人理呢。
  不想最终还是起了些作用,嗯,也不错,最起码把姓付的给弄走了。
  走了才好,省的他家那小屁孩成天在幼儿园里欺负别人。
  “那医院现在谁是院长啊?”巧莲有点儿好奇,姓付的被撤了,赵院长提前退休了,难道还要从外面调过来人不成么?
  “二姨,你要是没退休,估计这一次就提你当院长了。”玉芬叹口气,多少有些惋惜。
  “是赵院长回来了,上级领导亲自请的,赵院长说,他回来再带两年,等着新人培养起来,他就回家去,不想干了。”
  “对了,雪梅提了副院长,我这一次也提了外科行政主任,就是接了二姨之前的职务。”
  玉芬和雪梅俩人算是巧莲的亲传弟子,这些年也没断了出去进修,医术在县医院里也是顶尖儿的。
  这一次俩人都提了级别,倒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嗯,那挺好的,雪梅今年才三十五,就成了副院长,等着再过几年赵院长退下来,她不到四十就是院长,蛮不错了。
  你也不错,年纪轻轻就是行政主任,挺好的。得空了,还得出去进修,医学无止境,不能停下学习。”
  巧莲一听这个消息,蛮高兴的,雪梅玉芬都是她带出来的,她们有个好前途,巧莲脸上也有光彩。
  “嗯,二姨,我知道。
  对了,赵院长让我问问二姨,愿不愿意再回去上班了,算回聘的,退休金照发,另外算工资。”
  玉芬过来,自然是带着任务。
  赵院长对巧莲十分欣赏,知道巧莲医术好,不上班了太可惜,所以让玉芬来说和一下,还是想让巧莲回去上班。
  巧莲听了这话,叹口气,“玉芬,我上班是真的上够了,不自由,总有各种闹心事儿,挺心烦的。
  我现在这样挺好,闲着在家看看书,给孩子们做做饭,比以前上班省心。
  再者,我也想利用这段时间,整理一些东西。
  我行医多年,各种疑难杂症也治了不少,想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试着研究一些成药,所以我就不回去上班了吧。”
  巧莲已经打算好了,她打算开一家诊所,一边给人看病,一边整理自己的行医心得,顺道研究一下中成药。
  西药制造需要的技术条件太苛刻,目前的条件真的是达不到,但中成药很多效果也不错。
  她是打算在这方面努努力,研制出一些效果不错的成药来,让普通患者减轻治病的负担。
  玉芬一听巧莲这话,知道赵院长想请巧莲回去上的心愿算是落空了。
  “嗯,二姨素来做事都有章程,既然二姨已经下定决心了,那我也就不再劝了。
  真心希望二姨能研制出一些好药来,咱们这些当医生的,最盼着就是有好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二姨这是做正经事,我赞同。”玉芬对巧莲始终都很敬重,也知道巧莲想做什么都能做成。
  “二姨要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一定帮忙。”
  巧莲听了玉芬这话,心里也挺高兴,“好,咱娘俩从来不见外,有需要你的地方,我肯定说。”
  “风林啊,你妈你爸他们就没打算在城里买套房子搬过来住么?
  你说你们兄妹三个都在县里,他们两口子还搁大营呆着干啥?”
  跟玉芬唠了一会儿,巧莲扭过头来跟风林说话。
  “我这忙的还没顾上回大营去看看呢,春耕这是完事儿了吧?
  得空我回去一趟,跟你爸你妈说说,就剩他们两口子住在那头,交通也不方便,有点儿啥事你们兄妹三个还得急急忙忙往回跑,何苦来的?”
  风林一听苦笑不已,“二姨,你要是不说啊,我也想跟您说,让您回去劝一劝呢。
  我爸我妈要是跟您这样想,我们几个就不愁了。
  我爸不想搬,他说他在大营住着挺舒坦,他舍不得老房子,舍不得自家的菜园子。
  你说,哎呀,可让我们咋整?”风林也是苦恼不已。
  他们兄妹时常劝爸妈,赶紧买房子搬过来算了,一家人都在县里多好啊,团圆热闹的,可那老两口就是不听,简直愁死了。
  巧莲一听就乐了,“这人岁数大了啊,难整。
  其实要不是我之前工作在县里,我也不乐意搬,搬过来的确不如以前自在。
  行啊,得空了我回家去看看他们吧,也好久没回去了,到时候我帮你劝两句试试。”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不爱挪动,这是人之常情,毕竟是住了一辈子的家,不到非不得已,都不愿意搬的。


第1165章 回大营看看
  巧莲想要开诊所,但这个手续是很麻烦的。
  毕竟她现在是在城里,不是以前在农村,赤脚医生只要培训一下有个证就可以行医了。
  目前县城里那几个诊所都是挂在乡镇的名义下,完全个人办的诊所还没有。
  所以巧莲要提交很多的材料,需要跑不少手续才行。
  好在曲家在县里人缘还不错,不管哪里都没有给卡着,该给签字的都签字了,该盖章的也都给盖了章。
  可即便是这样,手续全都跑下来也时间不短呢,毕竟还得往上报啊。
  所以巧莲只能把县里这边所有的手续跑完,然后在家等消息。
  左右闲着没事,周日的时候,曲维扬和巧莲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们回大营去溜达溜达。
  五月二十来号,天气已经很暖和了,大营这边春耕也都结束,地里的小苗还没长出来,大家好歹能松口气,清闲两天。
  “大哥大嫂,在家不啊?”巧莲夫妻领着四个孩子,先来到陈民生家里。
  毕竟是长兄嘛,如今老娘不在了,回来就得先到哥哥家里。
  陈民生都快六十的人了,经过老太太去世的打击,身体也不算太好,如今不忙了,就在家里歇着,也没出去溜达。
  一听见外头的动静,就知道是巧莲回来了,陈民生赶忙把烟袋扔了,下地就往外走。
  “哎呀,二妹妹二妹夫回来了?我那天还念叨来着,你们这也好久没回来了。
  你们要是再不回来,我就说哪天上县里去找你们了。”陈民生看见了妹妹妹夫,别提多高兴了,笑的这个开心。
  “大哥,我这自打从首都回来,就一直东一头西一头的忙,哎呀,真是不得闲。
  前些日子春耕,我寻思着家里估计也忙,就别回来捣乱了,这不是都忙过了么?就回来看看家里头。
  大哥,这些日子咋样儿啊?我咋瞅着你气色不算太好呢。”巧莲看着陈民生,感觉他脸色不咋好。
  “唉,自打咱娘没有了,我就觉得心里憋闷的慌,的确是不太好受。
  前阵子吧,也去医院看了,没看出啥来,你也知道,现在大营医院没几个好大夫了,都是些草包,啥都不行。”
  陈民生叹气,自家妹子忙,他也没好意思去找巧莲给看病,反正也没啥大毛病,就是心里憋闷的慌。
  估计就是母亲过世伤心过度了,养一阵子慢慢就能好。
  “心里憋的慌?哥,走,进屋,我给你看看。”巧莲一听却是有些担心。
  陈民生这么大岁数,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高发了。
  大多数人都觉得心里憋闷是呼吸系统的毛病,但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时候是心血管的毛病,导致血液携带氧气不足,才会有憋闷的感觉。
  陈民生点点头,领着巧莲夫妻还有孩子们进了屋,到东屋坐下。
  巧莲让陈民生稍微安稳了一下,然后拿出听诊器来给陈民生听一下,又量了血压。
  幸亏她从来都是这些东西不离身,正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