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曲维扬这一开口,那头几个说话的人都愣了,来的这人看着有点儿眼熟啊,这是谁呢?
“你是?”大林皱着眉看曲维扬,这人好眼熟啊。
“维扬哥,是你么?哎呀,是维扬哥啊,快,石头,这是咱维扬哥回来了。”
曲维扬这些年变化也不大,只是这一身的穿戴,跟青山沟这边格格不入,所以大林一开始没敢认。
此时见曲维扬朝他点头笑,大林总算确认了,眼前这可不就是曲维扬怎么?
“哎呀,维扬哥,你这一走又是十几年没回来了,我们都不敢认呢。
你看看你现在多气派啊,也不显老,还挺年轻的呢。”
曲维扬这些年始终上班,虽然农忙时也下地干点儿活,终归不像老农民那样成年风吹日晒,所以这相貌上的确不显老。
他比大林石头还大一两岁呢,可是现在站一起的话,大林石头要显得比曲维扬大六七岁那模样。
“是啊,十多年没回来了,今年特意请了假,回家来看看。
咋样,家里都还好吧?”曲维扬见了儿时的这些玩伴特别高兴,一直笑着。
大林、石头看了曲维扬一眼,叹口气,“啥好不好的?
咱这破地方本来就山多石头多,种地也不出多少粮食,这些年又闹腾的厉害。
唉,赶上年头好能吃饱饭,赶上年头差,就得闲着半根儿肠子。”
“维扬哥,你难得回来,不说这些闹心事儿了。
那啥,这些都是你家的孩子?哎呀我的天,这一个个都长大成人了。
这后头的是你家孙子孙女么?真好,维扬哥,你厉害啊。”
大林摆摆手,不想说那些闹心的事情,只扭头去打量曲家众人。
“巧莲嫂子,哎呀,你咋还是当初的模样啊,一点儿也没变化呢。”
刚才巧莲捂着围巾,再说了,哪有直不愣登打量女同志的?那不是让人当流氓了么?
所以大林他们刚才根本没看巧莲,此时巧莲摘了围巾,一看还跟当初差不离,这一眼就认出来了。
“大林兄弟,石头兄弟,好多年没见了呢。
维扬总惦记着回来看看,也惦记你们,这不今年正好赶上孩子们都在家,我就说趁着都有假期,快回来看一看吧。”
巧莲对曲维扬这几个朋友都印象还不错,当年不是他们帮着,巧莲的日子更难过了。
“哎呀,何止维扬哥惦记我们啊,我们也想维扬哥呢。
去年冬天,嫂子的娘家哥哥回来安葬爹娘,那时候我们都听说了。
有一回我们几个聚在一起说话还念叨呢,陈家这么多年音讯全无的,都回来了,维扬哥咋就不回来看看呢?
没成想啊,你们果然就回来了。”石头那头笑呵呵的说道。
陈民生兄弟回乡安葬父母的事情,早就传遍了青山沟各个生产队。
眼下这几年比较尴尬一点儿,前些年始终宣传的是破除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等,这两年虽然不喊了吧,可也没说让恢复。
偏赶在这个时候,陈家大张旗鼓的带着父母骨灰回来安葬,那还不成新闻了?
尤其是陈家老爷子的事情,以前大家都传说,陈家老爷子死在鬼子手里了。
如今才知道,人家那时候根本没死,还逃出国。
大家伙这个佩服就不用说了,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都议论这事儿呢。
巧莲听陈民生提起过,当时他们回来安葬父母骨灰时,生产队那头还真是拦着不让来着,说什么这是封建迷信。
后来还是青山沟公社的书记发话了,说是现在政策放宽,再者陈家就是回乡安葬父母,算不得封建迷信,这才给老两口的骨灰埋在了陈家祖坟里。
“对了,维扬哥,你知道吧,那个老姜家,这回彻底完蛋了。
之前姜德喜不是又上台嘚瑟了么?哎呀,他那时候闹腾的可欢了,上蹿下跳目中无人,各种作。
咱生产队下放来的一些干部,他成天折腾人家,结果给折腾死了好几个。
前两年人家平反了,那都是大干部呢,家里人追究责任,就把姜德喜给抓起来坐大牢去了。”
大林和石头见了曲维扬可高兴了,也不管这是在哪儿,就说起来老姜家的事情了。
“姜家那老婆子,挨饿那几年就死了,姜德喜的媳妇后来也离婚了。
姜德喜那么大岁数了,勾搭上一个下乡的小青年儿,然后就不要原来的媳妇了。
结果等到姜德喜出事,那小青年儿反咬一口,说是姜德喜强迫她的。
而且还说,姜德喜强迫好几个小青年儿跟他,这下可好了,罪加一等。
我听说是判了十几年吧?反正我估计,他这回是得死在大牢里了。”
提起姜德喜来,石头和大林都恨的咬牙切齿,这些年要不是这狗东西祸害青山沟,青山沟公社能像现在这么穷么?
“维扬哥,你猜现在青山沟公社的书记是谁?就是大海的儿子胜利。
唉,大海那年让姜德喜带人给打了,落下了残疾,一条腿瘸了。
好在他儿子胜利争气,以前在县里给领导开车,等姜德喜被抓起来之后,那领导就把胜利给安排到了青山沟当副书记,今年提拔成了正书记。
胜利这孩子不错,在外面时间长,有眼界有魄力,这两年又开始带着咱们大家伙种板栗、梨、苹果。
还说是往后要领着咱们养牛养羊,让大家伙都富裕起来,不能像以前那样成天吃不饱了。”
第1116章 回到石家沟
大林和石头好不容易见到了曲维扬,一肚子的话要跟曲维扬说,要不是旁边有人路过,凑到跟前说话,大林他们能扯着曲维扬一直聊。
“哎呀,你看我这见了维扬哥,高兴的啥都忘了。
那啥,维扬哥,你们这次回来住哪儿?要不然就上我家去住吧,走,咱回家好好说话去。”
大林十分热情的喊着曲维扬一家,到他家去住。
“大林,不用了,我们还是先回石家沟看一看再说吧,这些年也没回来,得回去看看李大哥胡大哥他们。
这样,我们先安顿下来,然后找时间,咱一起去看看大海。
我好多年没见着大海了,也不知道他的腿不好,得空我得过去看看。”
曲家在石家沟的房子,给李家住了,自从上回曲维扬回来,李家怕惹事,也就没敢再给曲家写信。
如今曲维扬他们回来,不管咋说,也得先去李家看一看,别因为当年的事情,李家也受到牵连。
当然,曲家老少将近二十口人,这个住的地方也是问题。
刚才在青山沟下车的时候,曲维扬还特意打听了,寻思着公社要是有个招待所,他们这一大家子就住在招待所里算了。
可惜,青山沟公社没有招待所,如今也只能先去李家,看情况再说了。
“嗯,是该回去看看,李家还行,你家那房子李家一直住着呢,始终维修着挺好的。
他家孙子都老大了,结婚了好几个,他家孩子算是有出息的,去年还有一个考上大学了呢。”
大林一听曲维扬说是要回石家沟看看,也就没再扯着曲维扬往自家走。
“那啥,那就等维扬哥得空了,到时候咱哥几个聚一聚。
好多年没见了,那年你回来,还没等怎么地呢,就跟姜德喜那狗东西闹起来。
后来你们爷俩急急忙忙走了,这往后就再也没消息,我们也都惦记着。”
那时候姜德喜在公社当书记,形势也严,再加上有人去打听曲家打听陈家。
这些跟曲家关系好的,索性就把跟曲家来往的信件全都烧了,地址也毁了,谁也不给曲维扬写信。
曲维扬也知道事情不好,再也没往这边写信,所以真的是好多年没有一点儿联系了。
人上了岁数,总爱想起以前的事儿,曲维扬他们这些人如今就是这样了,聚在一起的时候,偶尔就会想起以前来。
如今曲维扬回来了,这些老朋友当然高兴。
大林心里琢磨了,等会儿他就去找铁柱,还有大海,大家伙商议商议,怎么招待维扬哥一家。
众人就此别过,然后曲维扬领着妻儿,沿着石家沟那条坑坑洼洼都是大石头炮的小路,一直往里面走。
小娃们哪走过这样的路啊?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嘉康等人各自扯着自家的孩子,领着他们慢慢往前走。
别看从石家沟的沟口往里面走只有一里多地不到二里,可这点儿道真是费了点儿工夫。
好不容易走到了李家门前,曲维扬这才喊了一声,“老李大哥,在家不?”
还没出正月呢,地里没什么活。
再说老李其实岁数不小了,六十多快七十呢,哪还能出去干什么?也就是在家呆着。
一听见外面有人喊,赶紧打发了孙子出去看看。
李家孙子哪里认识曲维扬一家子啊,一看大门外这些人就愣了,“你们是谁啊?来找我爷爷的?”
曲维扬一听就笑了,“是啊,以前的老邻居了,今年回来,看一看你爷爷奶奶。你是李家老几的孩子啊?”
出来那孩子看起来也就十六七岁,一听曲维扬这么说,当时就愣了下,然后才说道。
“我是李家三房的老小儿,咋地?你知道我们家?”
曲维扬一听就对上号儿了,五三年他们回来那次,老李家老三刚处对象还没娶媳妇呢。
后来听说,老李把曲家那房子给了老大住着,没让老三在曲家房子里结婚,所以老三家住在这边院子里。
“原来是你啊,我六六年回来那时候,你还不大呢,没想到这些年不见,你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曲维扬笑呵呵的说着,“叫建华是吧?当初我还抱过你呢,你怕是一点儿也记不得。”
这娃小时候挺乖的,很听话,曲维扬领着嘉康回来那次,在李家住了一晚,这小娃就缠着曲维扬问这问那的,特别好玩。
“上学了没有啊?”曲维扬记得这娃挺聪明的,于是就特意问了句。
那孩子已经被曲维扬给问懵了,这是谁啊?看起来好像跟李家挺熟一样。
知道他的名字,还抱过他?那得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上学呢,现在念高一了,过两年高考。”李建华虽然心里疑惑,倒是很有礼貌的回答了曲维扬的问题。
“嗯,嗯,那不错啊,能上高中的都了不起,你爷爷在家没?我来看看他。”曲维扬点点头。
刚才听说了,李家去年考上了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啊,就这个破穷山沟还能出来个大学生,那可真是了不得了。
要是这个娃也能考个大学,老李家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了。
毕竟是多少年的老邻居,当年李家也没少帮衬曲家,曲维扬真心希望,老家的人都很好,日子也越来越好。
李建华赶紧点头,“我爷爷在家,客人请快进屋吧。”
他闹不清来的是什么人,也不知道咋称呼,不敢贸贸然叫人,于是赶紧引领曲维扬一行往屋里走。
“爷爷,来客人了,说是咱家老邻居,来看您的。”一进屋,建华就往屋里喊了声。
“咱家老邻居?是谁啊?老婆子,你快看一看去。”东屋里,传来了李大哥的声音。
不等李嫂子从屋里出来,曲维扬已经推门进了东屋。
“李大哥,李大嫂,是我,维扬,我领着孩子们回来看你来了。”曲维扬笑呵呵的说道。
东屋炕上,老李正坐在那儿抽烟了,李嫂子刚要穿鞋下地,一见曲维扬从外头进来,两口子都惊讶不已。
“哎呀,曲家大兄弟,是你回来了啊?
天爷,这又是十多年没回来了,谁寻思你这时候能回来啊?快,赶紧上炕坐啊。”
老李好歹认出了曲维扬,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了,忙招呼曲维扬上炕坐。
第1117章 李家
“李大哥,李嫂子,我也回来了,还有我们家一群孩子呢。”
巧莲在曲维扬身后,跟着也进了屋,然后回头喊儿子闺女儿媳妇们都进来。
“这是你们李大爷,那是李大娘。
嘉康,那时候你小,妈一有点儿啥事儿,就把你放在你李大娘家,跟建国他们一起玩儿呢,你还能记起来不?”
嘉康领着媳妇孩子,从外面进来,后头嘉俊嘉和也都领着媳妇孩子,再后头嘉晟嘉祥佳莹也跟着进来了。
幸好李家这房子不小,东屋间量算大的,可即便这样,曲家这将近二十口人,也差点儿把李家给挤满了。
老李和媳妇一看,又吃惊又高兴,“哎呀,弟妹,你回来了?
天,咱多少年没见着了?小三十年了吧?弟妹咋看着没啥变化啊?好像还是当初那样子呢。
这都是你家孩子?老大嘉康还能认出来,那次跟着老曲兄弟回来了一趟。
这几个都是谁啊?哎呦,一点儿也认不得喽。”李嫂子看着嘉康兄弟几个,满心欢喜。
“大哥,嫂子,那是嘉康,你们都应该能认得,这嘉俊,这是嘉和,就是那年回来的时候,才刚会跑的那俩。
这三个是嘉晟、嘉祥、佳莹,我五七年又生的,那回生了仨,佳媛工作呢没回来。”
巧莲指着几个儿女,给李家夫妻介绍。
“这是老大媳妇美琳,身边是他家俩孩子,这是老二媳妇玉淑,老二家生了三个,那是老三媳妇婉瑛,老三家生了一对双儿。”
巧莲又指着儿媳妇和孙子们,都一一介绍了。
“李大爷,李大娘。”“李爷爷,李奶奶好。”众人赶紧打招呼,小娃们都挺懂事,还知道问好。
“哎呦,好,好,好,天爷嘞,弟妹啊,你可真能,又生了三个。
真好,这一家子七个儿女,如今有了这些孙子孙女,真不赖啊。”
老李两口子都挺高兴的,赶紧招呼孩子们上炕坐,又让建华快点儿再去搬几个凳子来,给嘉康他们坐着。
“哎呀,这一晃眼就是十几年音信不通啊。
当时闹腾的厉害,姜家上蹿下跳的,我们也不敢再给你写信了,生怕姜家顺着地址再去找你们的麻烦。
这些年咋样儿啊?看你们这穿戴打扮,日子过的还行吧?”
李嫂子打量了曲家众人几眼,羡慕不已,曲家这些人的穿戴,看着就跟城里人一样,可不是他们这些老农民能比的。
巧莲让嘉康嘉俊把手里的东西放在了炕上,然后才笑道,“还行吧。
孩子们都大了,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大学的上大学,我们两口子也搬去县城里上班了,日子还算过得去。
就是这些年没能回来看看,心里总是惦记着。
好不容易赶上老二出任务休息,老三他们寒假还没结束,我们两口子就请了假,领着孩子们回来看看。”
“大哥,嫂子,家里咋样儿啊?”
虽然路上遇见大林他们,已经知道了老家这边日子不太好过,不过这闲唠嗑嘛,总要问两句的。
“还能咋样儿?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那几年瞎闹腾,咱这地里本来就不出多少粮食,再让种那些产量低的,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好歹那一次打起来,姜德喜那狗东西没敢再来砍咱的树,那树上结点儿板栗啥的,对付着能吃点儿。
就是结了的果子不让卖,你说谁家能吃上这么多啊?那玩意吃多了也不行。
唉,没辙了,就偷摸的拿去城里卖一些,多少能换点儿钱或者粮食回来,对付着过吧。”
“这两年又好点儿了,大海的儿子胜利当了书记,想办法把咱林子里出来的东西往外卖。
这两年又种了些产量还行的粮食,好歹不饿肚子,一家手里能留几个钱,也就这样儿吧。”
日子不好过,李嫂子也没啥说的兴致。
“你家老二这一身,应该是在组织里吧?哎呀,可真不错。
当初老曲兄弟也是在组织里,可惜后面复员了,老二现在是啥官儿啊?”
老李看着嘉俊的衣裳,还有肩膀上的肩章,认出不同来。
这不是一般人特意淘澄的衣裳穿,这是正经组织里的服装,看样子,还是个不小的官儿呢。
“嗯,是在组织里,比维扬那时候还高两级,现在家里头,就数着老二混的最好了。”
嘉俊已经习惯了穿制服,让他换平常衣服他不习惯。
再者他接下来要回凤城,也不好穿别的衣裳,所以巧莲就没管,倒是一眼让人给看出来了。
“哎呦,那可了不得啊,老曲兄弟那时候应该就跟公社的干部平级呢。
你家老二比他爸还高两级,那是不是得跟县里的干部一样了?”
老李一听有些激动,没想到曲家竟然出来了这么能耐的孩子呢。
“嗯,差不多吧,按照级别来算,应该是差不离。”
那头曲维扬接了一句,嘉俊现在是县团级,跟老李说的差不多。
“那几个呢?都干啥?我记得你说过,老大嘉康读大学来着,后来找啥工作了?”
好奇打听是国人的传统,尤其是这么多年没见了,老李哪能不问一问曲家孩子的事情?
“老大现在是参场的场长,李大哥应该听过,抚松那头产人参,有专门的参场。
嘉康在那边当场长,管着三四百户人家吧,反正干的还行。”
曲维扬也没瞒着,就把孩子们的情况都说了。
“老三在首都上大学呢,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老四老五还有老丫头也在首都上大学,回去就上二年级了,还得念三年才毕业找工作。”
曲维扬这么一说,可把老李两口子,连带那个李家孙子建华,都惊呆了。
“了不得啊,老曲家这是出来了多少个大学生啊?
老曲兄弟,你们两口子厉害啊,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来。”
李家也有孩子在上大学,自然知道这年月大学生多么金贵,没想到曲家七个孩子,六个都是大学生,这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要是我曲大叔曲大婶还在,该有多好?
看着这么多孙子孙女都出息了,老两口不知道多高兴呢。”老李没忍住,念叨了一句。
李嫂子瞪他一眼,“说啥呢?”
这老家伙是越老越糊涂了,当着老曲兄弟说这些,多不好?
当初曲家老两口,就是因为儿子不见了,着急上火才病死的。
第1118章 李家媳妇
“爹,娘,这是谁来咱家了?”
屋里正说话呢,外头进来个媳妇,说是媳妇,其实年纪也不小了,看着也得有四十几岁。
来人巧莲不认识,想来应该是李家的三媳妇了。
“贵客呗,还能是谁?后屋你曲家大叔大婶。
那年你曲大叔回来,不是见过一回么?”李嫂子笑呵呵的说道。
“这是老三媳妇,秋月,五四年秋天嫁过来的,生了三个孩子。
老大是闺女,早就嫁出去了,老二是个小子,去年考上大学,现在在沈阳读书呢。
老三就是建华,在宽甸念书,这是放假了还没开学,开学就去县里住着念书了。”李嫂子给巧莲介绍了一下。
“这是你曲家婶子,那是你曲家几个兄弟和他们媳妇。看看人家,这么多孩子,多兴旺啊。”
李嫂子挨个儿都给介绍了一下,李家三媳妇秋月,也过来跟众人见礼。
“那啥,建华啊,赶紧去后屋喊你大伯和大伯娘,就说家里来贵客了,让他们过来。”李嫂子吩咐孙子去后院喊大儿子大儿媳。
“老二一家现在搬到宽甸城里去了,老二家那俩儿子招工在城里上班,老二也在县城找了个打更的活,前年搬过去的。
现在老三跟我们一起住,老大在后头房子住。”李嫂子解释了一句。
“呦,二侄子一家都进城了啊,真不错,嫂子,你有福啊,儿孙也都这么出息。”
如今这年月,能招工进城,那可是不错的生活呢,难怪李家看起来日子还行,原来是有门路啊,挺不错。
“混日子呗,但凡能从这穷山沟里走出去啊,就赶紧往外走。
我一直都说家里这些晚辈儿,一定要好好读书。
读书说不定就能走出这山沟,要是不读书啊,就只能一辈子在这穷山沟里呆着了。”老李叹口气说道。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读书就是他们的希望。
“嗯,对,孩子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就能多一条出路,咱不管是再苦再难,也该供孩子出去念书。”
巧莲满赞同老李这话的,如今这个年月,读书算是底层人最好最快的出路了。
尤其是在眼下这几年,只要有文化,都能找个不错的工作。
建华跑出去不多时,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李家老大两口子也过来了。
“婶子,真的是你啊?刚才建华跟我说,我还不信呢。
哎呀,这么多年没见,婶子还和以前一样呢,一点儿都没变。”
李家大儿媳桃花,见到巧莲特别高兴。
其实她比巧莲还大几岁呢,巧莲头一年嫁到曲家,桃花第二年开春嫁到曲家,之后俩人又一前一后生了孩子。
俩人年纪相仿,也有话说,以前就处的特别好,这些年又住着曲家的房子,所以一听说巧莲回来了,桃花可激动呢。
“是我,桃花,咱们又好多年没见了。”巧莲见了桃花也觉得亲,这种感情,不会因为多少年没见就淡了。
“婶子,这都是你家孩子啊?哎呀,婶子家的孙子孙女都这么大了。
这日子可真不见混啊,我们家的孙子也不小了呢。”
桃花家儿子跟嘉康差不多大,娶媳妇又早,桃花的孙子比雪晴还大好几岁呢。
“几个皮孩子也不知道跑哪儿去嘚瑟了,等着他们回来,让他们过来,跟婶子家的娃一起玩儿。”
“娘,是不是该做饭了?都这个时候了,再说曲叔曲婶回来,咱赶紧整点儿吃的吧。
晚间我们过来跟爹娘挤一挤,让曲叔他们住后院的房子吧。”
桃花不愧是大媳妇,办事周全不少,一看这都一点多了,便急忙要去做饭。
还没出正月呢,农家院一般还是吃两顿,这时候做饭,两三点钟吃,正好。
“对,对,你看我,都忘了这事儿了,那今晚就都在这边吃饭吧。
仓房里还有肉,这还有你曲婶子他们带来的这么多吃的,赶紧整点儿像样的饭菜来。”
李嫂子一拍大腿,光顾着说话去了,都忘了做饭的事儿。
“不够就把咱家那大公鸡杀了,炖鸡吃。”贵客来了,当然得好好招待。
“弟妹啊,也不知道你们回来,家里没啥好的,就让媳妇们整点儿菜,等下让老曲兄弟跟你大哥喝几杯。
难得你们回来,可真要喝几杯庆贺庆贺。”李嫂子还像当年那么热情。
“桃花,随便对付着弄点儿饭菜就行了,可别整的太隆重,千万别杀鸡啊,用不着。
留着还能换几个钱呢,可别杀了吃。这些东西你拿去看着做吧,随便做点儿就行了。”
巧莲扯住桃花,特意嘱咐她,千万别杀鸡。
来石家沟之前,巧莲特意从系统里换了不少吃的。
一条肉差不多五六斤,两只白条鸡、两条大鲤鱼,另外还有不少熟食和罐头。
就是怕他们来了之后,李家要留他们吃饭,太为难。
毕竟曲家这连大带小十七八口人呢,在谁家吃饭也挺愁人的啊,他们回来是看看老邻居老朋友,可不是给人家添乱来了。
桃花往炕上一看那些东西,好家伙,这么多啊。
“婶子你真是太客气了,这咋来家里一回,还带这么多吃的啊?
你看,这倒是让我们不好意思了,哪次你们回来,都不少给家里带东西呢。”桃花颇为感慨。
曲家出手是真大方,那几年挨饿的时候,曲家还往这边寄了好几回粮食呢。
家里几个小娃,可不就指着那些细粮养活着么?
正经说起来,曲家对李家真的很够意思了,就算不带着这么多东西,李家也该盛情招待。
“我们人多又吃又住的,到哪里都给人家添麻烦,就是带点儿吃的来,做了大家一起吃吧。”
这么多人回到村子里,的确是给人家添不少麻烦,
如今这时候也不是后世,等以后青山沟开发旅游了,吃住的地方多的很,那时候回来就好办了。
眼下,他们就只能多带些吃的,在石家沟这几家住了。
“添什么麻烦啊?婶子可别这么说。
婶子,那你们坐着啊,我跟秋月领着做饭去。”桃花生了俩儿子俩闺女,俩儿媳妇跟他们一起住在后院呢。
这会儿桃花给建华使了个眼色,让建华去后院,把俩儿媳妇给叫过来帮忙。
建华这小子聪明又机灵,一下就明白了,于是赶紧跑后院去招呼嫂子们过来帮忙。
第1119章 老房子
桃花和秋月俩人领着俩小辈儿的媳妇,在厨房里一阵忙活,做出来饭菜端进屋。
“曲叔,曲婶,时间匆忙来不及做啥太好的,这一顿将就着吃,明天咱再好好做点儿吃的。”
桃花一边往桌子上端菜,一边说道。
“不用不用,这就挺好了,可别忙活那么些,咱这也不是外人。
我们就是好多年没回来了,寻思着回来看一看,这家家都忙,想抽出个空来不容易。”
巧莲一看,桌上一盆酸菜,一盆鸡肉炖蘑菇,另外还有一盆白菜粉条,再加上个猪头肉,主食是大黄米饭。
在石家沟这地方,待客用大黄米饭,那就是很高的级别了,这些菜里都有肉,油水不小,已经算是很不错。
曲家来人不少,李家人口也不少,于是炕上放了两张炕桌。
老李和媳妇陪着曲家人都在炕上,李家儿子儿媳几个孙子还有俩孙媳领着娃们坐在地上那桌,孙媳妇怀里还抱着小娃呢,人多,有点儿挤。
巧莲一看这样,就让桃花两口子还有李家老三两口子也坐到炕上来,三胞胎到孩子们那桌去坐,正好照看孩子。
这样,地上那桌好歹宽松些。
这一回,所有桌子上倒是都摆着同样的菜。
看得出来,李家平常见肉的机会也不多,几个小的在母亲怀里坐着,就指着桌上的猪头肉一个劲儿直喊要肉肉。
桃花一看这样不太高兴,瞪了俩媳妇一眼,让她们都管好孩子。
“桃花,别管孩子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都不是外人,哪家的孩子见了肉不馋啊?我们家这些也那样儿。
让他们吃就是了,要是不够,就把这边的拨一些过去。”巧莲一看桃花冲着媳妇不乐意,赶紧拦着。
他们来已经给李家添不少麻烦了,可别再因为这点儿事情,闹的人家婆媳不愉快。
其实李家的孩子挺规矩,那几个大的虽然见了肉也两眼放光,却并没有伸筷子去夹,反倒规规矩矩的吃着跟前儿的菜。
巧莲对李家这规矩挺欣赏的,说实话,不管什么时候,该有的规矩不能破。
小孩子在餐桌上,一定得有点儿礼貌,不然出去让人笑话。
好歹曲家这些娃们也不错,这阵子家里天天吃肉,一个个估计也都吃的差不离了,见了肉不怎么馋。
倒是对这个酸菜和白菜挺感兴趣的,夹了不少到碗里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