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家的早饭简单,苞米面儿饼子,小碴子粥,再从缸里捞点儿咸菜切了,很容易。
姐妹俩都是干活特麻利的人,没用多少时候就全都预备妥当。
正好四个孩子也都醒了,赶忙给孩子们穿了衣裳,让他们都出去解手,回来洗手吃饭。
吃过了早饭,巧娟打发了大儿子风林,领着嘉康佳媛出门玩儿。
别看外头冰天雪地,可小娃们根本不怕冷,在外头打雪仗堆雪人玩的高兴极了。
嘉康佳媛长得好,穿戴又新,巧莲给孩子们收拾的也干净,特别招人稀罕,没多少工夫,就有好几个孩子凑过来一起玩。
不到一天的时间,俩孩子就有不少小伙伴了,孩子多了,玩儿的更疯,巧莲也不管,随便孩子们玩儿去。
村子里不少人都知道张家媳妇的娘家妹子来了,有那好信儿的就过来看看。
“哎呀,你们姐妹俩长得可真像,都这么俊。你瞅瞅,这要是不知道的,准以为是一对双儿呢。”有人见了巧莲的相貌,发出阵阵惊叹。
巧莲跟巧娟只差了两岁,俩人长得也像,个头也差不离,站在一起可不就像双胞胎怎么?
也正是因为这个,姐妹俩的感情从小就好,倒是小妹妹巧云,比她们年纪差了些,感情淡许多。
“对了大姐,我忘了问,咱小妹巧云呢?昨天咋没见到她?”巧莲忽然想起来,昨天陈家人里面缺了巧云,小妹去哪里了?
“巧云?嫁人了,咱娘给选了亲事,嫁到临江去了。就是你来之前,咱小妹出嫁的。”
提起小妹,巧娟的脸色有点儿不怎么好看。
“小妹不是才十五么?怎么就给嫁了?咱娘舍得?老闺女还不多留在身边几年?
家里也不说像以前那样吃不上喝不上啊,何苦来这么早就让小妹嫁人?嫁了个什么人家?家里是干啥的?”
巧莲听见小妹出嫁的消息,也是忍不住有些唏嘘。
一直以为母亲心疼小妹,还寻思着母亲对小妹能不同呢,结果还是一样,十五岁就嫁人了。
“据说是个什么厂子的干部,前面死了个老婆,留下俩孩子。”
一说这事儿巧娟就气不打一处来,她们的那个娘啊,从来就不为女儿考虑,闺女在她眼里就是摇钱树,只要能换钱就行。
“啥?咱小妹嫁过去是填房?那个男人死了老婆还有俩孩子,那岁数也该不小了吧?
咱娘怎么就忍心?那头给的聘礼多?”除了这个理由,巧莲真是再找不出别的原因了。
“是啊,聘礼给了不少,光是钱就给了九十块,另外还给了一对儿银镯子,两身衣裳四块布料。
除了那两身衣裳,其余的咱娘都没给小妹带走,跟咱那时候差不多,整个儿就是一卖闺女呢。”巧娟气呼呼的说道。
“那人都二十八了,比小妹大了十三岁,快赶上小妹的爹了,你说咱娘怎么就那么狠心?她怎么就不为了闺女想想呢?”
巧莲闻言也是一阵叹气,她们那个娘啊,真是够贪财的,闺女在她眼里就是摇钱树,只要能换来钱,才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呢。
十五岁的小姑娘,嫁给一个二十八岁的老男人,进了门就要给人家当后娘,小妹那么单纯的性子,这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能拿得出那些钱,男方家庭应该不错,小妹总不至于吃苦。
唉,咱们现在也只能这么想了,等着有时间了,大姐陪我过去看看小妹,我也这些年没见着了,想的慌。”
巧莲跟小妹的感情不算深,可毕竟是姐妹,好几年没见了,既然知道妹妹嫁去了临江,不管咋地也该过去看看,走走亲戚。
“成,等着过了年得空,让你姐夫赶车,咱过去看看。说实在话我也惦记着,不知道小妹在那头过得咋样?
年前不行,你姐夫太忙了,冬天这一季采伐能挣不少钱呢,不能让他再请假了。”
巧娟抬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收起了手里的针线。
“时候不早,得预备做饭了,晚上你姐夫还得回来吃饭呢,他这一天在山上出大力,晚上这顿饭一定得吃好了。”
说话间,巧娟就把东西归置好下地了,“今晚上咱炖酸菜吃吧。
前几天杀猪有不少大骨头呢,搁大骨头熬汤炖酸菜,味道好油水也足,你姐夫干活累,肚子里不能没油水。”
巧娟是个过日子的好手,早就算计好了晚上做啥吃。“贴饼子炖酸菜,管够吃。”
大骨头炖酸菜,那可就是难得的好饭菜了,巧莲自然没别的话可说。
姐姐家里过得好,绝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巧莲也就放心了。反正只要不是天天包饺子大鱼大肉就行,要真是那样,真住不下去。
“行,听姐的,那我帮姐烧火吧,咱俩一起动手做还快点儿。”
巧莲也下了地,洗手跟巧娟一起,从酸菜缸里捞出几棵酸菜来,清洗了之后开始切酸菜。
“行啊,这刀工不错呢,酸菜切的这么细,我可是没这个耐心烦儿,切不出这么细来。
你切酸菜,我去拿骨头炖上,那锅等会儿贴饼子就行。”
巧娟看了一眼妹妹切的酸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她这个妹妹那可真是炕上一把剪子锅台上一把铲子,没有不会的,啥都行呢。
说话间,姐妹俩分工,一人切酸菜一人炖骨头,等着锅里的大骨头炖出香味儿来,巧莲这边四五棵白菜也都切出来了。
北方人冬天做菜,都爱多做,一顿吃不上留着下顿热一热,还省事儿。巧娟炖了不少大骨头呢,酸菜少了浪费。
巧莲洗好酸菜,正要往锅里下呢,就听见外头有人说话,“大妹妹,今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呢?大老远的就闻着香味儿了?
咱娘惦记二妹妹,这不?我们过来找二妹妹唠嗑儿呢。”这声音一听就知道,是陈民生的媳妇王氏。
巧莲一听动静,脸色就难看起来。
早不来晚不来,偏赶上这边饭菜快要做好了来,这哪里是来找她唠嗑儿,这分明是来蹭饭的啊。
第49章 闹心的娘家
一转眼巧莲在张家已经住了三四天,张文广兄弟俩每天都早出晚归,孩子们也是成天在外头野不着家。
家里只有巧娟妯娌和巧莲,白天没事的时候做点儿针线,偶尔有人来串门唠一会儿,本来日子过得挺平静挺好。
可闹心的是,陈家人每天傍晚都会来,还每次都赶在张家这头正做饭还没做完的时候来。
来了也不帮着干啥,就坐在炕上闲聊,而且坐下来就不走。
等着张文广回来吃饭,这些人自动自发的就坐在桌子边上跟着一起吃。
巧娟做饭向来都是有富余,可再富余也禁不住陈家那么多人吃啊,每回饭菜都不够吃,还得另外叠煎饼。
这几天的工夫,煎饼都下去了挺厚一摞。
“姐,这么下去不行,咱嫂子她们拿我当借口,这纯粹就是来吃大户啊。
谁家日子能扛得住他们这么吃?一个个过来不吃的肚子溜圆不罢休,这样真不行。”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趁着大家伙还没睡,巧莲坐在东屋炕上,跟巧娟两口子商议。
“姐,姐夫,你们心疼我们娘三个,不在意我们娘三个吃喝,这我心里感激。
可你家就算有再多的粮食,也架不住他们这么吃喝啊?
我的意思,麻烦姐和姐夫给我打听一下,乡里有没有房子往外借或者租,我领着孩子出去单过,这样他们就没有借口再过来了。”
这是巧莲仔细考虑之后才做的决定,姐姐家很好,对他们母子也很热情照顾有加,要是没有陈家人这么闹腾,巧莲原本真打算在张家住着直到开春。
可是让陈家人这么一闹腾,巧莲改主意了,她还是早点儿搬出去单过比较好。
不然陈家那些人成天来蹭吃蹭喝,老张家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够这么祸害的。
今天晚间张文广已经生气了,跟巧娟俩人吵了起来,虽然有当着陈家人的面儿故意做戏的成分,可张文广是真生气了,巧莲看得出来。
为了他们母子,闹得人家两口子不愉快,闹得张家乌烟瘴气,实在不应该。
巧莲有手有脚,也不缺吃用,不能眼睁睁看着姐姐家里闹得夫妻不合,所以她才提出来,要搬出去单过。
巧莲的话,让巧娟两口子都愣了,“二妹,你这是说的哪里话?咋能让你们娘三个出去自己过呢?
今晚上我就是故意发火,给陈家人看呢,你姐都明白,没看这会儿我俩已经好了么?
放心吧,陈家那些人往后就不来了,你安心住下来,这寒冬腊月的,你往哪里搬?咱村里也没有现成的空房子啊。
就算有,如今这年月,谁还敢往外租?”张文广赶忙摆手,好言安抚巧莲。
“姐夫,这事儿我考虑两天了,不是因为你发火了才这么说的。
陈家是什么人,姐夫心里也有数,今天姐夫发火了他们能消停两天,过几天又忘了,还会过来打秋风。
只要我还住在张家,他们就有借口过来,这么天长日久的不是办法。”
“姐夫一天在外面顶风冒雪的出大力挣钱,可不是为了养活老陈家一家人的,我也不忍心看见姐姐在中间受夹板儿气。
我们娘三个搬出去单独过,往后陈家就没什么借口过来,即便过来了,也不好意思再坐下就吃。
他们就是看着我们娘三个在这住在这吃心里不平衡了,我们不在这,他们就不会来找麻烦了。
姐,姐夫,这事儿就照着我说的办吧,不管什么样的房子,只要有个容身的地方就行。”
巧莲的仓库里有粮食,今年秋收的粮食还有菜都在仓库里。应该说巧莲母子不缺吃喝,现在只差一个落脚的地方。
“也是我想的不周到,没想到哥哥嫂子们能这么干。
姐夫,还是给我找个住处吧,我手里有些钱,能买点儿粮食,另外再从姐夫这里借一点儿,对付着怎么也能到开春。
开春就好了,外头有野菜,掺和着吃一晃眼就到秋收。有姐姐姐夫照顾着,我们肯定饿不着,真是不能继续在家里住了。”
巧莲言辞恳切,张文广夫妻互相看了一眼,也觉得为难。
按说张家养活巧莲母子三个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要是连陈家那么多人都养着,实在是负担不起。
别看今天陈家人闹了个没趣走了,可就怕这些人走惯了腿儿,过几天还来。
难道说还能为了几顿饭,一家子打起来,那岂不是让外人笑话?
“唉,那你要是这么说,明天我就给你打听打听。要是乡里真有合适的地方你们就搬过去,要是没有就算了,留在家里吧。”张文广叹了口气说道。
巧莲闻言便笑了起来,“好,那就一切拜托姐夫了,不用什么好房子,只要能住就行。”她只要一个落脚的地方,其余的可以慢慢来。
事情商议妥当,巧莲这才起身,回到了西屋。
巧莲来张家第二天晚上,就领着孩子们住在西屋了,总不能一直占着东屋,让张文广老是住在弟弟家啊。
这是人家的家,可没有巧莲鸠占鹊巢的道理。
西屋炕烧的也挺热乎,俩孩子已经睡着了,巧莲脱了外头的棉袄钻进被窝里,可她满腹心事,一时半刻的哪能睡得着?
巧莲睡不着,东屋的巧娟和张文广两口子也睡不着,“唉,原本好好的,让他们一闹成了这样。
我真是快让娘家这些不成器的给气死了,他们怎么就这么不懂人事儿啊?
你说家里头也不是没钱,咱娘手里攥了不少钱呢,光是小妹出嫁的聘礼就九十块。
粮食更不用说了,今年秋天大丰收,那头十来亩地呢,足够他们吃了啊,咋就这么不知足?”
巧娟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气呼呼的开口。
“咱娘和咱哥心里有气呗,往常年咱家有点儿好的,总能送过去点儿,哪回杀猪不送过去十斤八斤的猪肉?
今年咱没给送,那头本来就不高兴呢,再加上因为二妹妹过来的事情闹了好几回,他们心里头不高兴了,肯定要给咱找麻烦。”
“算了,都这些年了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毛病,今天吵了一回,想来能消停一阵子。
要是二妹搬出去,他们心里平衡了,也就不来闹腾了。”
第50章 找房子搬出去
张家是坐地户,乡里的老人儿了,张文广又是个办事麻利痛快的,白天在山上干着活,就把房子的事情打听明白了。
“二妹,我今天给你打听过了,咱乡里头真是没有闲房子。眼下就是仙人桥村再往那边,有个地方叫石嘴子,那头有个闲房子。”
“我得先跟你说明白咋回事,这石嘴子离着咱乡有点儿远,从咱乡顺着汤河往下走,过了仙人桥村再往东,靠着江边有个石砬子,那就是石嘴子。
石嘴子散住着几户人家,各家离着也都挺远。那头也归大营乡管辖,有一户老两口,就是今年冬天刚进冬月的时候,一起病死了。”
“那老两口没有子孙后代,也没有个亲近的人,死了好几天才发现,还是乡里出人给发送的。
如今这房子没了主儿,就归在乡里了,你要是过去住,跟乡里说一声就行。
那老两口还有七八亩地,都是靠近河滩的好地,粮食出产不少。
我白天跟书记提起过,书记说了,你们娘三个要是落户在仙人桥村,就把那块地也分给你们种。”
“二妹,我把话都跟你说清楚了,你自己考虑。
一个是那地方离着咱太远,十多里地呢,有点儿啥事情我们照应不到。
二来就是那边才死了人,我怕你心里头膈应,也担心孩子们害怕。
要不然,你们还是在我这住着算了,那么远,你姐肯定不放心。”
说心里话,张文广是真的没看好石嘴子那边,他也是真心实意要留巧莲母子在张家。
不过巧莲听了张文广的话,却觉得很合心意。
她有系统傍身,吃喝不愁,两个孩子年纪又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肯定少不了做些好吃的给孩子们补补。
要是在村子里,离着别人家太近,做饭做菜的香气很容易被别人察觉到,露了马脚。
石嘴子那边就不一样了,离着村子挺远的,又没有几家住户,各家各户离着也有距离,这就避免了很多的麻烦,挺好。
至于说什么刚死了人之类,巧莲倒是不怕,她胆子大的很,以前都敢大晚上走乱葬岗呢,这点儿小事算得了什么?
“姐夫,我觉得挺好的,离着村子远也有远的好处,再说书记不是还答应分给我地么?
咱之前愁的不就是落户能不能分着地么?这下好了,有房子还有地,我领着俩孩子安心的住下来就行。
明年开春种了地,等着到秋天,好日子就来了,多好啊?”巧莲很是高兴。
“就这么定了吧,还得麻烦姐夫,跟书记说一声,看看要办什么手续,然后我写信回营匡子,把我们娘三个的户口起回来落户。”
巧莲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留在这边,她不打算回石家沟了。
张文广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话来,巧莲的态度很坚定,可见是下了决心。
这些天的相处也看出来了,媳妇这个二妹妹也是个有主意的人,既然下定了决心,别人怎么劝也是没用的。
“既然二妹妹这么说,那我也不好说别的了,那成,明天我就跟书记说,把事情定下来,房子收拾了住进去。”
张文广点点头,算是答应了巧莲的要求,这点儿事情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不算麻烦。
“那就谢谢姐夫了,要是能尽快办好,我就领着孩子早点儿搬过去。”
今天陈家虽然没来,可巧莲心里没底,总觉得哥哥嫂子未必肯甘心,指不定还憋着什么坏呢。
还是尽早搬过去算了,离着陈家人远一点儿,也省的以后被黏上。
不是巧莲心里没亲人,亲戚之间正经的走动,巧莲并不反对。
可陈家太没数儿了,哪有他们这样腆着脸成天过来蹭吃蹭喝的?
为了避免以后闹僵,该防范的还是尽早防范,省的一家子骨肉闹起来,倒是让外人看了笑话。
张文广和巧莲说话,巧娟没插嘴,白天她劝妹妹一天了,也没劝动,知道妹妹这是铁了心要走,她也没办法。
“二妹,你们暂时先过去住着,要是往后乡里有闲下来的房子,你们再搬回来。
再不然,等着过两年你家日子过好了,就在这边批一块地盖房子,不能永远住在那么远的地方。”事情已经定局,巧娟只能往好的方向说。
“好,借大姐吉言,往后我肯定好好干活攒钱,争取早点儿回来盖房子。”巧莲闻言就笑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第二天张文广找了乡书记,跟书记说好之后,写了一份证明,石嘴子那边的房子就归巧莲住了。
当然,现在一切都是归国有,巧莲母子住可以,也可以翻盖维修,却不能买卖。
书记也挺痛快,当场就答应,连地一起给巧莲,只等着巧莲的户口迁过来就给办落户。
事情办妥,巧莲少了一份心思,于是借了纸笔写了两封信。
一封是给营匡子村姜书记的,麻烦他把娘三个的户口迁出来,邮寄到这边。
另一封是给钟书记的,陈家不同意立功,巧莲得跟钟书记说一声,免得人家还挂心。
“二妹妹,你还会写字?哎呀,你这字写的可真好啊,谁教给你的?”
张文广瞧见巧莲写信,而且字迹端庄清秀格外好看,惊讶不已的问道。
巧莲以前糊弄钟书记时,说是在娘家跟着哥哥们学的,可此时看见姐夫这么惊讶,巧莲忽然明白过来,大姐应该是不认字。
“以前爹还在的时候,教哥哥们读书认字,我和大姐也都跟着凑热闹过。
大姐对读书写字没什么兴趣,我倒是多少学了点儿。”巧莲记忆里模模糊糊多少还有些过去的影子。
“嫁到曲家之后,发现丈夫也是读书认字的,家里还留着几本书呢。
平常闲着没事的时候,我也翻翻看看,趁着公婆不注意,就在地上用树枝练着写,所以多少会写一些字。”巧莲很小心的编造了一番话,也算合情合理。
张文广果然没有疑心,“也是,孩子娘那大大咧咧的个性,哪是能安静下来读书认字的?
二妹妹,你读书识字,将来肯定有用处,平常没事了,多教教俩孩子,嘉康佳媛都聪明,多学点儿没坏处。”
第51章 搬到新家
石嘴子那头的房子背靠着大山,前面地势平坦开阔,有不小的院子,菜园子也挺大。
巧莲粗粗看了一眼,光是菜园子估计就有二亩地左右了。
菜园子前面,就是说好的那几亩地,再往前一些,就是河滩。
河对岸有一处石砬子,有点儿像鹰嘴,也有点儿想王八脑袋,所以有的人也管这地方叫王八脖子。
房子一般不算太好,三间木刻楞的房子,看样子好几年没维修了,外面糊着的黄泥有些脱落,好在里面还行,不透风。
屋顶苫着木瓦,也有些破旧了,房顶长着些草。屋子里跟其他人家差不多,东西屋两铺南炕,厨房和里屋没有间壁,只有一截土墙。
屋子里没什么摆设,光秃秃的,锅灶也没有了,只剩下黑洞洞的灶坑。
这也不难理解,原本住在这房子的老两口一死,屋子里的东西应该是被旁人趁着不注意给顺走了。
巧莲母子三个本就没什么行李,也不在乎屋子里没摆设,往后慢慢添置就是,眼下只要有个安身立命挡风遮雨的地方就好,其余的都不着急。
“地方简陋了点儿,等着我闲下来给你打两口箱子,再打几个柜子用。”
张文广可是个能人,会木匠手艺,家里用的箱子柜子都能做,反正就是做的稍微粗糙了点儿,比不上正经木匠做的好看,可自家用还是很不错的。
“咱家还有一口闲着的锅,我一起给你送来先用着,总得有个做饭的家什儿。
明天我再给你拉过来点儿粮食和菜,也不能让你全都买着吃,好歹先把开春前这几个月对付过去,以后再说。”
张文广这么说了,第二天也真就这么做的,跟弟弟张文星俩人,赶着马爬犁拉着巧莲娘三个过来。
车上还有一口大铁锅,五十斤小碴子,五十斤苞谷面儿,二十颗酸菜,十颗大白菜,十几个大萝卜,半口袋土豆。
另外还有些油盐酱醋等杂七杂八的东西,装了满满一爬犁,就这么送巧莲母子到了石嘴子。
“行了,二妹妹,锅给你安好了,炕烧着也不冒烟。这些粮食你先留着吃,要是不够了就跟我说,我再给你送来。
你们娘三个就安心住下,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别慌,谁要是敢欺负你们,记得回村子找我,有我在,保管不让旁人欺负你。”
张文广兄弟两个帮着巧莲把一切都安顿好了,又嘱咐了几句,这才放心离开。
“姐夫,我这刚安顿下来也没什么东西好招待你们的,等着过几天我缓过来,请姐夫姐姐,还有张二哥张二嫂过来,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
巧莲追出去,朝着张家兄弟的背影喊道。
张文广摆摆手,“好,不着急,等你都安顿好了再说吧。
晚上一定记得把门插好了,这边离着山近,大冬天的山里没东西吃,就怕有野兽过来,千万当心。”
张文广又叮嘱了几句,这才赶着马爬犁走了。
目送张文广离开,巧莲这才回身进院子,随手将大门关好。
一回头,正好瞧见嘉康佳媛俩孩子,瞪着大眼睛看她呢。“你俩怎么不进屋啊?”
嘉康抬头看着母亲,“娘,这里就是咱们的新家了么?往后咱就不用住在大姨家了?”嘉康似乎有什么心事,又有些高兴的模样。
巧莲伸出手,一左一右牵着俩孩子往屋里走。
“是啊,这就是咱的家了,往后咱就住在这儿,大姨家只是得空了过去坐坐,不住在大姨家了。”
尽管房子不算多么豪华,可好赖也是自己家了,巧莲忽然觉得有了归属感,心一下子就安定下来。
“太好了,这样万祺哥哥他们就不会总骂我们了。
他们之前总说,我们是没人要的可怜虫,就靠着大姨家过日子呢。”
嘉康毕竟人小,藏不住心事,心里一高兴,就把之前听到的闲言碎语说了出来。
巧莲一愣,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万祺是二哥家的孩子,今年六岁,这么小的孩子哪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肯定是在家里听家人说了记在心里,然后见了嘉康就用这话来打击嘉康的。
巧莲叹口气,她真没想到哥哥嫂子会这么说,她才在姐姐家住了几天啊,这些人就看着眼红了,明里暗里的挤兑她。
好在如今她搬出来了,离着村子也远,往后不用再看哥哥嫂子的脸色,嘉康出去也不用听那些孩子说什么。
“嘉康,佳媛,如今咱们有了自家的房子,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以后的日子就靠咱们娘三个自己了。”
“你俩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往后要多帮着母亲。
咱们娘三个一定要把日子过好了,让那些看不起咱们的人都佩服咱,不敢再说咱们的坏话。好不好?”
巧莲蹲下来,跟两个孩子平视,对孩子们提出了要求。
“娘说的好,我们都听娘的话,往后我大了,家里的活我能帮着干,娘你放心吧。
我要快点儿长大,长成男子汉,保护娘和妹妹。”嘉康目光坚定的说道。
“娘,往后我一定多帮你干活,咱们家会过好的,我们都帮着娘。”佳媛也表态。
巧莲伸手,将两个孩子搂在了怀里,拍了拍俩孩子后背,“好,只要你们理解娘支持娘,咱家的日子一定能过好。
走,咱们进屋去,娘给你们做饭,明天娘去买点儿过日子用的家什。”巧莲站直了身子,一手扯着一个迈步进了屋子。
地上堆着张文广给送来的粮食菜蔬,巧莲看了一下,屋子里也没个地方安放,索性将粮食菜蔬全都搬到西屋炕上去。
眼下就一口锅安在了东边的灶坑,他们娘三个住在东屋,西屋闲着不烧火,正好放东西不错,等以后找人搭了架子,再重新安顿粮食算了。
巧莲一一把粮食菜蔬都安放好,每一样都整理妥当,然后转身出去,到院子里打了水。
院子里有口井,倒是不用大老远去河边打水,巧莲还是很满意的。
拎了一桶水回来,巧莲才动手做了晚饭。家里没有碗筷等家什,只能贴了饼子,啃点儿咸菜,就这么对付了一顿。
吃过晚饭,娘三个铺上了从张家借来的一套被褥,巧莲在炕稍,留下暖和的地方给俩孩子,哄着俩孩子睡着了。
第52章 置办家当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巧莲让两个孩子在家守着,自己步行去乡里买东西。
住家过日子需要好多物件儿呢,他们家连吃饭用的碗筷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炒菜用的铲子勺子,盛饭用的盆,这些东西一样都没有,平常做饭吃饭都愁的慌呢。
系统那里倒是可以兑换,可这些东西总不能平白无故的出现吧?
家里那俩孩子别看小,还是满聪明的,要是冷不丁冒出这么多家什,俩孩子肯定疑心。
俩娃疑心还有借口糊弄,就怕这俩娃心思单纯,以后出去对别人说,那可就糟糕了。
所以巧莲只能找个借口,打着去乡里买的幌子,才不会引起怀疑。
巧莲住的这个地方,离着大营乡十几里地,离着县城差不多三十多里。
如今这年月来说,三十几里地真的不算什么,所以也算是个挺方便的地方了。
巧莲没打算去县城,离着还是远了,俩孩子在家不放心,所以她打算去大营乡。
去大营乡半路上路过仙人桥村,说起这仙人桥村,倒是还有点儿故事呢。
1910年,屯子西头有一棵长满青苔的大树,被风吹倒了,横在汤河上面。那时汤河上头没有桥,不少人过河就从风倒木上走。
可是这一根长满青苔的独木哪是那么容易走的?有人开玩笑说,估计也就是仙人能平安过去。因此,当地就被起名为仙人桥村。
如今汤河上面已经修了桥,不再是当年的风倒木,仙人桥村也发展成一个不小的村落了。
看样子能有五六十户人家,大多数也都是土坯房。巧莲没闲心看景儿,于是快步过了桥,朝着大营乡那头走。
过了仙人桥村五里地,就是大营乡了。之前巧莲在大营住了几天,听姐姐说起过,也出去转悠过几回,所以知道供销社的位置。
去年建国之后,国家就成立了合作事业总局。
今年夏天,通过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法令,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之后,全国各地都设立了供销社,就连各乡镇都有,统一管理农村商品流通事宜。
当然,这个时候物资匮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