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妈,我哥他们进山了,咱们干啥?”佳媛跟着巧莲进屋,忍不住问了句。
  “做衣服啊,正好趁着这时候闲着,咱们就把过年的衣裳做出来。
  你不是一直都想跟我学裁剪么?这回不就有机会了?
  来吧,你和你哥都长个子了,我得给你们做衣裳。
  嘉俊嘉和这俩皮小子今年也长了不少,过年了,都给你们做套新衣裳。”
  巧莲笑着敞开柜子,翻找布料给孩子们做衣裳。
  凭票供应之后,农村也给发布票,每个人一年的布票都是有固定数量的。
  巧莲一般都是从系统里换布料,很少动用布票,他们家的布票,多数都被她送给别人了。
  家里的布料明面上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基本上跟供应的数量能对的上。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实际上布料都存在随身仓库里,用的时候拿出来就行。
  巧莲在柜子里一通翻找,找出来好几块布料。
  闺女的选了一件桃红色上衣,蓝裤子,大儿子的是藏青色一套。
  两个小儿子做墨绿色吧,这颜色挺好看的,俩娃穿起来肯定精神。
  至于嘉晟嘉祥这俩小的,基本上就不用做了,当初嘉俊嘉和的衣裳都挺新的,好好的放着呢,找出来穿就行了。
  如今这时候布料紧张,一家大小都做新衣服,看着太显眼。
  至于巧莲和曲维扬,他俩去年没做新衣裳,今年也算了吧。
  曲维扬单位里一年发一套工作服,平常都是穿工作服的,自家衣裳也就是出门穿。
  以前给曲维扬做了好几套衣裳呢,都挺新,将就着穿算了。
  巧莲就不用说了,以前曲维扬给她买的衣裳还都崭新的呢,做那么多衣裳干啥?
  如今这年月提倡的是艰苦朴素,可不是铺张浪费。
  娘两个拿出来布料,挨样儿比了换算一下,应该够用。
  然后巧莲就拿出来粉笔和尺子,开始画裁剪图。
  一边画,巧莲还一边讲给佳媛听。
  这里是腰围的几分之几,那里是臀围的几分之几加几寸,或者这里是肩宽加上多少,那里是胸围的二分之一加几。
  巧莲教的很认真,佳媛听的也挺仔细。
  一边听,还一边拿了笔和纸,在一旁也学着画。
  这丫头聪明,按照一定比例将裁剪图缩小了,巧莲看着佳媛画出来的裁剪图有模有样,不由得笑了。
  “你这丫头啊,还真是学什么都快,比我小时候还灵呢。
  行啊,学点儿吧,等你出门子的时候,我陪送你一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到时候你就可以做你喜欢的衣裳了。”
  “妈,我才多大啊,你就想着我出门子了?”佳媛一听,苦笑不已。
  “时间过的快着呢,你都十三了,离着二十还有多远?
  哎呀,这么一想,我好像过了年就二十九,眼见着快三十呢,老了。”


第467章 作死开始
  期末考完试,老师要批卷子,十二月二十九或者三十号,孩子们返校听成绩,然后老师给布置作业。
  嘉和的成绩果然不错,两科都满分,这个在巧莲意料当中。
  至于嘉俊嘛,数学还不错,满分,语文差了点儿,只有九十五。
  说起来也算不差了,比巧莲预估的好多了。
  “你这皮孩子,就是不肯用心,用心的话,这不也还行么?”
  巧莲拿着孩子们的卷子看了看,蛮高兴的伸手揉了揉嘉俊的脑袋。
  “往后用心点儿学啊,这才一年级呢,学的简单,等以后会越来越难,不用心可不行。”
  嘉俊嘉和的成绩不错,嘉康佳媛也挺好,佳媛依旧是年级第一,嘉康今年有所进步,到了年级第三。
  嘉康佳媛俩人还在一个班级,成绩一出来,他们班的班主任,笑的嘴都合不上,还特意给俩孩子发了奖状呢,算作鼓励。
  从小到大,嘉康佳媛拿了不知道多少奖状,每年期末都会有,家里的墙上都快贴满了。
  巧莲看着那一墙的奖状,也特别高兴,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荣耀,她可得好好给孩子们保存,不能弄坏弄丢了。
  成绩出来,寒假作业布置下去,这个寒假就算正式开始了。
  嘉康佳媛俩孩子学习上已经不用巧莲费半点儿心,三个男孩早晨起来先写点儿作业。
  等着巧莲去食堂打回来饭,一家人吃了早饭之后,三个男孩就收拾了东西进山,直到下午快要吃饭的时候回来。
  回家的时候,或者是拉着一爬犁的柴禾,或者是拎着只野鸡或者野兔,偶尔赶一天运气好,还可能撵到一只狍子。
  有了这些野味,家里的饭桌上可就丰盛了不少。
  这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巧莲自然不好再说其他,于是用心做出来,正好让孩子们解解馋。
  要是野味多了,就收拾好了冻起来,赶哪天有工夫了,送去陈家给老太太和林红补身体。
  冬季里北方人一天都是两顿饭,下午四点左右吃晚饭。
  嘉康他们每天都是赶在四点之前到家,稍微收拾一下就吃晚饭,吃过了晚饭,嘉康领着俩弟弟就在西屋写作业看书。
  佳媛不能跟着进山去,在家里也不闲着。
  三个小娃的衣裳都归她了,再不然就是屋里屋外的收拾卫生。
  厨房里那些锅碗瓢盆的全都拿出来刷洗干净,巧莲拆洗了被褥,佳媛帮着缝上。
  反正每天都有事情可做,再不然还能哄三个弟妹玩,日子过得也满充实。
  转眼间,离着过年就不远了。
  往年都是各家杀猪,社里也会杀猪分肉,今年既然是吃食堂了,自然不用分肉。
  以前各家杀猪的话,要卖一半儿给供销社。
  如今是公社了,农户不许自己养猪,都在公社集中饲养,所以每年就要往供销社交一部分的任务猪。
  交了任务之后,剩下的才可以宰杀。
  大营公社今年也养了不少猪,除了交任务之外,赶在小年这天杀了几十头猪,分到各个食堂去。
  小年这天大家伙吃了杀猪菜,剩下的留着过年这些日子吃。
  大营乡被上面点名了走资本主义,作坊被封,以孙建勇那个胆子,自然不敢继续经营作坊。
  别说是作坊了,就连鱼塘里的鱼,也不敢去卖。
  只在二十四这天,领着人将鱼捞出来不少冻着,说是留作过年这些日子吃。
  作坊停工不挣钱,鱼塘的鱼也不能卖,年前自然就没有分红。
  虽然有猪肉有鱼吃,可大家伙的心里都不太乐呵。
  可不乐呵也没用,这是上级的命令和指示,谁敢违抗?就在这样的情绪下,五九年的春节悄然而至。
  曲维扬年前依旧是忙,一直忙到了腊月二十九才回家来。
  刚一进家门,曲维扬就把巧莲扯到一旁去,夫妻俩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议论什么。
  “你确定没弄错么?真的有人往临江那边卖粉条和鱼?”巧莲悄声问曲维扬。
  “肯定没错,临江那边供销社的主任副主任我都熟悉。
  之前我就特意跟他们打招呼了,让那边给我留意,一旦有人往那边卖东西,就告诉我。
  今年冬天,有人通过临江供销社某个职工,疏通了关系,走供销社的渠道,一共往那边卖了七八千斤的粉条。
  最近这些日子,又运过去了不少的鱼卖了。”
  “我昨天特意去了趟临江,就是为了跟那边确认一下,临江供销社的主任已经跟我说了具体的情况,绝对没错。”
  曲维扬很肯定,那些粉条和鱼,就是出自于大营公社。
  “据说,那边还在疏通关系,打算通过临江供销社往外卖酒。
  媳妇,你说,目前这时候,还有哪里有酒?不就是咱酒坊里的库存么?”
  巧莲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这个孙建勇,果然是沉不住气啊。
  这才上任多久?就敢暗地里动歪脑筋?
  他这是想瞒天过海,把粉坊酒坊里的库存都慢慢卖出去。
  这些钱,他肯定不会往社里入账,我猜,应该是让他和经手的人分赃了。”
  “难怪他要举报咱公社的这些作坊呢,原因就在这儿。
  作坊在,他们一年也不过拿点儿分红。
  可如今呢?他们整个儿吞了所有的利益,可比那点儿分红多太多了。”
  “好啊,作吧,让他继续作。
  这点儿事情还不足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咱们再等等。
  人心一旦被贪欲占满,就永远不会满足,我猜,这些人一定不会满足于眼下这些利益,他们肯定还会再往别的地方伸手。
  让他们继续贪,我要养大了他们的胃口,等着他们撑死那天。”
  巧莲并没有急于收网,曲维扬带回来的消息已经证明了,孙建勇这帮人果然是不安好心。
  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他们只要暗中搜集证据,暗中留意孙建勇等人的动向就可以。
  她要搜集所有的证据,到时候一举成擒,彻底灭掉孙建勇这些人,让他们再无翻身之日。
  “如今只能慢慢搜集证据,然后等,等风向改变。
  眼下县里那位马书记,跟孙建勇他们都是一伙儿的。
  咱们必须忍耐,一定要忍耐,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出手。
  我就不信了,这些人能嚣张一辈子?早晚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巧莲眼中寒光闪现。
  她真的是咽不下这口气,眼见着好好一个大营公社,就让这些人给糟蹋成现在的模样。
  就算她不再是副书记了,也一定要想办法,扳倒那些人。


第468章 淡无味的春节
  五九年二月七号,是农历戊戌年腊月三十。
  公社里早就有指示,除夕这天的年夜饭一定要好好做,各生产队每家都要出人来食堂做饭。
  年前杀了猪,猪肉都留着呢。
  孙建勇又特意发话,让人从粉坊那边运出来一些粉条,说是让大家伙过年吃。
  他说的倒好听,什么反正也不让卖,索性就留下吃算了。
  于是,这一天的饭菜,格外丰盛。
  猪肉炖粉条、猪肉炖白菜、猪肉炖酸菜,每样儿菜里都放了不少肉,另外还用大锅炖了鱼,排骨炖土豆等等。
  各家都派了人来食堂领饭菜,饭菜一出锅,大家伙都端着家什,高高兴兴的领了吃的往回走。
  有的人家离着近,回家就吃热乎的。
  有的人家离着远,比如石嘴子这边,等着到家的时候,饭菜就全都粮了,少不得还要再热一下。
  当然,曲家的年夜饭不止这些,除了从食堂打来的菜,佳媛和曲维扬在家里还另外做了五六样儿菜。
  所以等巧莲他们回家来,加上从食堂打来的菜,也是摆了满满一桌子。
  “得,就这样儿吧,赶紧吃,吃完了我还得回食堂去剁肉剁菜预备包饺子呢。”
  过年了,不论穷富,总得吃顿饺子吧。
  今年大营公社上缴粮食不少,虽然闹出这个作坊的事情,可上级还是对交粮做出了奖励。
  拨给大营公社一些白面,都留着过年包饺子吃。
  当然,饺子也是在食堂包,估计是包好了,各家往回端自己煮。
  不然食堂就那几口大锅,要吃到饺子,怕是得排好长时间。
  “来,开动,今年虽然比不上往年丰盛,可也不错了。
  都吃吧,难得这么多肉呢,来,快吃。”
  桌上的饭菜,不如往年丰盛又精致,可也只能这样了。
  好在大家并不嫌弃,这样也比平常那清汤寡水的饭菜强多了啊,于是孩子们立即动筷子吃饭。
  嘉晟嘉祥他们三个,如今眼见着两周岁了,三个娃也挺能吃,而且特别爱吃肉。
  巧莲特意挑了些肉,给三个孩子各自盛了一小碗,加上米饭,娘四个在炕上小桌吃。
  三个娃如今可不像以前那么老老实实等着喂,而是非得要自己动手,直接从碗里抓了菜和肉就往嘴里塞。
  幸亏巧莲早就料到这个情形,给孩子们都穿了罩衫,随便他们折腾,大不了折腾埋汰了就洗。
  于是,就见到三个小家伙油乎乎的小手、油乎乎的小嘴、满脸的饭粒儿,那场面简直不忍看。
  可即便是这样,巧莲也没有阻止孩子们自己吃饭。
  小娃都得有这个过程,现在怕脏怕麻烦不让孩子们自己吃,一个劲儿的喂,将来他们就不肯自己吃饭,非得喂了。
  所以脏就脏吧,忍着,大不了一会儿收拾。
  就这样,巧莲一边看着三个娃吃东西,偶尔拿着勺子舀了饭,塞到孩子们嘴里一口。
  三个娃一边作一边吃,不多时倒是也吃饱了。
  “媳妇,我来看着他们吧,你去吃饭。”
  曲维扬也没心思喝酒了,随便划拉一些饭菜吃饱,就过来帮巧莲哄孩子。
  “我的天,你们这是要干啥?”当看见孩子们的情形时,曲维扬也是哭笑不得。
  这些熊孩子,他们是真能作啊,这一个个的都成花猫了。
  “没事儿,等会儿给他们收拾收拾擦一下就行,现在就得让他们这么吃,慢慢就好了。”
  巧莲其实也看不下去,可没办法,就是这个阶段,必须有。
  “行了,你赶紧吃饭吧,再不然饭菜都凉了。”
  曲维扬摆摆手,示意巧莲快去吃饭。
  巧莲忙活了大半天也的确饿着呢,于是赶紧到饭桌跟前儿,也不管什么菜了,随便划拉些对付进肚子就行。
  吃过了年夜饭,巧莲也顾不上休息,从家里找出来几个盖帘,拿着就走了。
  她得赶紧回去包饺子啊,不然晚间吃什么?
  “嘉康佳媛,你们等着十点来钟,记得去食堂找我啊。
  我估计那个时候就差不多包完了,咱们看看是什么情况,好往回端饺子。”
  巧莲临出门的时候,嘱咐了一句。
  到了食堂,已经有不少人都到了,于是众人一起动手,该剁肉的剁肉,该切菜的切菜。
  总归是人多力量大,很快大家伙就把饺子馅弄好,面也和好了醒着。
  “大家伙儿,孙书记说了,今晚上的饺子,每家每户按人头算。
  大人二十个饺子,小孩十二个,饺子大小要一致,不能驴大一个马大一个的。
  这边有人统一切剂子擀皮儿,其余人包,包好了各家按人数分。”那边,食堂管理员出来说了声。
  这年月的人肚子都空,大人二十个饺子哪里够吃?
  至于孩子,那些半大孩子的饭量也都不小,十二个饺子吃了,那不就跟掉个枣儿进肚一样么?
  众人听了这话,立时就没那么高兴了。
  “大过年的,连炖饺子都不能敞开吃,这食堂办的,也真是没意思。”赵嫂子小声嘟囔着。
  “别说话了,你没见那是谁么?孙建新的媳妇管着食堂呢。
  这话让她听去了,到时候说给孙建勇听,保不齐就得给你家长生穿小鞋。”
  旁边,王大河的媳妇赶紧捅了赵嫂子一下,生怕赵嫂子再继续说。
  自从孙建勇成了书记以来,把自家这些兄弟亲戚都提拔上来了。
  仙人桥生产队原本的队长,被孙建勇随便找了个错处就给撸下来,换上了孙建新。
  妇女组长也换人了,换成了孙建新的媳妇,而且还同时兼管着食堂这边。
  巧莲一直没回去上班,那边孙建勇不知道怎么运作的,果然把自家媳妇提拔上来,当了妇女主任。
  另外,民兵连长也成了孙建勇的小舅子,仓库管理员成了孙建义,反正孙家人这回可牛了。
  真应了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真是没错。
  这种情况,公社里的人也不是没人反对,也有人去县里反应了情况。
  可那位马书记对此却不以为然,只说孙建勇这人办事公道可靠,绝不是任人唯亲。
  既然他安排了,那就证明这些人真的有能力。
  有马书记在上面护着,大营公社的人就算是再不满也没办法,大家伙只好忍着。
  一个个都琢磨着,只要下次再民主选举,肯定就想办法把孙建勇整下来。


第469章 冷清
  食堂领饭,都是按照户口上的人数。
  曲家只有巧莲和嘉康佳媛嘉俊嘉和四个孩子的户口在仙人桥,所以只能领这四个人的饭,也就是六十八个饺子。
  这点儿饺子哪里够吃?幸好巧莲和曲维扬早就想到了,家里也包了饺子。
  十点不到,饺子就全都包好了,各家端着自家的盖帘摆着规定数量的饺子,就这么往回走。
  正好嘉康过来了,巧莲跟嘉康俩人端了两个盖帘,急匆匆回到家。
  到家里一看,曲维扬和佳媛包了两盖帘饺子,于是赶紧烧火下锅煮。
  这边煮饺子,那头曲维扬领着男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
  今年曲维扬也没买那么多鞭炮,只放了一挂鞭,几个二踢脚闪光雷之类的,也就回来了。
  嘉俊看起来还没过瘾,可家里真的没有鞭炮了,只好悻悻然跟着爸爸哥哥回家。
  巧莲见了,忍不住叹气,今年社里不挣钱,大家伙买年货都不怎么舍得了。
  这种情况下,巧莲也不好弄的太出格儿,毕竟他们家现在需要低调,不能太张扬。
  孙家那边可是盯着曲家呢,至少大面儿上过得去,别让人抓着什么把柄。
  “嘉俊,来,过来端饺子吧,帮妈妈干点儿活。
  今年实在是家里钱不宽裕,没钱买那么多鞭炮了。
  等明年咱家里要是多攒点儿钱过年,那就多买,让你好好玩。”
  巧莲看出孩子们都有点儿不高兴,赶紧安慰他们。
  “臭小子,你撅着嘴干什么?
  咱妈不上班了,今年社里也没分红,哪有钱买鞭炮?
  咱们现在是能省就得省,不是以前随便花钱的时候。
  你也不小了,这点儿事情都不懂么?”嘉康瞪了弟弟一眼,不轻不重的训了两句。
  其实嘉俊也明白这些道理,要不是家里困难了,大哥也不会领着他们进山去砍柴禾卖啊。
  这一冬天,三个孩子每天都拖回来几爬犁的树棵子。
  回家了剁成二劈柴,捆成一捆一捆的,就直接拖去仙人桥铁路食堂卖了。
  虽然一捆柴禾也就是卖一毛来钱,可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挣一两块。
  这些钱本来是要给妈妈贴补家用的,可妈妈说了让他们留下来,开学了买学习用品。
  “大哥,我知道错了。”嘉俊脑子不笨,也很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于是低着头,过去帮妈妈端饺子。
  锅里的饺子都捞了出来,一家人围坐桌边开始吃饺子。
  这饺子里面,有一些是从食堂拿回来的。
  食堂用的面有些发黑,里面的肉也不是那么多,菜剁的也是七大八小不均匀。
  另一些是曲家自家包出来的,面比较白,里面肉多,味道也调的鲜。
  巧莲特意把自家包的饺子挑了,给孩子们吃,她和曲维扬尽量吃食堂拿回来的。
  不管怎么样,过年好歹吃了顿饺子,大家都心满意足。
  于是吃过饺子之后,一家人坐在炕上有说有笑的玩了一阵子,然后才各自去睡觉。
  再睁眼就是正月初一,要是往年来说,正月初一应该是走亲串友互相拜年的日子。
  可孙建勇成了书记之后,却变了规矩,正月初一开门红,大初一的就让大家伙都干活。
  大正月里有什么活可干?外面的地都冻的邦邦硬,根本就没化出来。
  可即便是这样,那也得干活。
  上级不是号召了,说什么,“深挖地三尺,粮食亩产超千斤”么?
  那就去挖地啊?深翻地,翻不动也得翻。
  没办法,男人们只得扛了尖稿,去地里装模作样的干活,反正干活就给记工分,那就干呗。
  光是大田里的雪就有一尺半厚,一天不用干别的,光挖雪就行了。
  男人们下田干活,女人和孩子们也没轻松了,孙建勇让女人和孩子都拿着粪篓子,往地里运肥料。
  于是大初一这天,整个儿公社里,各处都臭气熏天,别提多难闻了。
  干了一天活,群众们都怨声载道,一个个埋怨不已。
  孙建勇估计是也觉得这么样不太对,于是初二开始,就不让社员干活了,给大家伙放假。
  可今年社里没有秧歌和演出,县里也没文艺汇演,这个正月就显得那么冷清没意思。
  今年陈民丰和陈民安都没回来过年,就连常文远和巧云,年前也送信回来,说是单位里没假期,不回来了。
  老太太虽然心里盼着孩子们都回来团圆,可也明白,眼下公社里吃食堂呢,孩子们这是不想回来,让家里为难。
  陈民丰他们的户口早就迁走了,回来没他们的饭吃,咋回来?回来不是让陈民生为难么?
  好歹初三这天,巧莲和巧娟两家回了陈家小聚一下。
  当然,也没留下来吃饭,赶在食堂开饭之前,都各自回了家。
  老太太看见闺女姑爷外孙们都走了,心里这个难受啊。
  “这叫什么事儿?大过年的,连自家骨肉都不能回来团圆了。
  这还叫过年么?什么公共食堂,这办的叫什么玩意儿?”老太太坐在炕上气的直骂。
  “奶,你也别生气了,眼下不就这个形势么?也不光是咱家这样,到哪里都这个德行。
  奶,来日方长,往后肯定还有机会聚,咱就别说啥了。让外人听见了不好。”
  林红一直坐在老太太身边,听见老太太的话,赶紧劝。
  老太太不是那糊涂的人,就是心里不舒坦发发牢骚而已。
  她何尝不知道,这些话传出去对家里人不利?于是也只能长叹一声。
  “我活了六十来岁,头一回遇上这样的事。
  当时都吹着公共食堂好,吹出花儿来了,可你看现在,好在哪里了?
  唉,真是不知道咋想的。”老太太又嘟囔了几句,这才算完。
  正月里没有文艺演出也没有什么热闹可看,大家伙基本上也只能是走走近便的亲戚,邻居间互相串个门。
  比起往年来,公社里冷清多了。
  人们见了面,也不像往年那般欢天喜地聊的那个热乎,反倒是一见面先叹气。
  这个正月,过得都有些憋闷。
  转眼间,正月就快要过完了,孩子们开学回学校去上课。
  公社里,也开始核计今年的种植计划,安排开春的春耕任务。
  公社里少不得要开会,传达上级精神,布置今年的生产计划。
  “上级有指示,今年要多种大豆、水稻、小麦这些作物,少种土豆、地瓜。
  咱们公社今年,要把一部分旱田改水田,种水稻,要深挖地,修梯田。”


第470章 食堂改政策
  一转眼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大营公社的春耕工作马上就要开始。
  巧莲如今不是副书记也不是妇女主任了,自然要下地干活挣工分。
  家里三个孩子没人看着,老太太少不得又回来帮忙了。
  “娘,林红咋样儿了?孩子现在是不是特别好玩儿啊?”
  巧莲将老太太搀扶下车,满面笑容的问道。
  “挺好的,挺好的,小家伙现在可好玩儿了,肉嘟嘟的特别精神。
  每天上午能玩一阵子,下午能玩一阵,可有意思了。
  你大嫂和林红都说,亏得你往那边送了不少吃的,林红怀着孩子没缺了嘴,孩子生下来特别壮实。
  你大嫂这回还特意跟我说,说是要谢谢你,幸亏你给送去那些吃的,林红这个月子也没受难为。”
  老太太高兴地不得了,笑呵呵的跟闺女说话。
  林红在三月二十号,农历二月十二这天,生下一个男孩,重七斤六两,白白胖胖的一个大胖小子。
  巧莲得知消息后,特意带着老母鸡、猪蹄、小米、鸡蛋、挂面等吃食过去看望。
  陈家那边正为难呢,林红坐月子,家里什么粮食也没有,食堂那个饭菜哪能给产妇吃?
  巧莲送去的东西,可算救了急。
  林红月子里吃的不错,来奶水也快,小娃有奶吃,月子里长的可好了,如今还没出月子呢,就已经长的肉呼呼胖嘟嘟,格外稀罕人。
  “二妹妹,真是谢谢你啊,要不是你和二妹夫帮忙,从外面淘澄来这些粮食,家里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要是搁以前,等满月了肯定办酒席请大家伙都过去热闹热闹。
  可如今都吃食堂呢,家里也没法招待,真是对不住了。”
  陈民生赶着车来送老太太,此刻拎着老太太的包袱走过来,一脸歉意的说道。
  “哥,说啥呢?这还有什么对不住的?不都是这样么?
  只要林红和孩子好,其余的都不重要。
  哥,眼见着要种地了,咱娘回我这儿,你那边林红还坐月子,家里能忙的开么?”
  巧莲这话,其实是问,老太太过来住,陈民生和王氏有没有啥意见。
  “那咋还忙不开呢?你大嫂也没啥事儿,就是隔几天轮着她去做顿饭。
  家里还有万玲呢,伺候林红月子没问题。
  那丫头今年都十七了,还能由着她那么懒?
  我还想跟你说呢,你的空了帮着琢磨琢磨,有那合适的小伙子,看看给咱万玲找个差不多的人家。
  再有个两三年,也该出门子了。”
  五四年出台的新婚姻法规定,男子满二十,女子满十八岁,才可以结婚。
  比起以前旧社会来,要晚了不少。
  万玲已经十七了,现在开始琢磨着找人家,相处一段时间,正好也就满了法定结婚年龄,可以结婚。
  万玲从小就懒,这两年让林红管的还好了不少。
  加上这丫头长的虽然不像陈家人那么出挑,可也还行不算丑,想要找个婆家,论说不算太难。
  不过,巧莲对保媒拉纤这些事情,不太喜欢,所以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哎呀,万玲也这么大了,那是该说亲。
  哥,这事儿你也别光指望我一个,多找几个人帮忙。
  姑娘家家这个亲事也得慎重,一定要好好挑个。”巧莲一边说着,一边搀扶着老太太往屋里走。
  陈民生一听妹妹这话,知道巧莲这是不太想管万玲,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在家就说了,闺女说亲找媒人说合,别找巧莲。
  王氏不听,非得说是找巧莲,让巧莲跟曲维扬说说,能不能给万玲说个城里的女婿。
  结果咋样?巧莲根本就不想管这些事儿。
  也是,家里这几个孩子,也就万福比较得巧莲喜欢。
  加上林红会来事儿,跟巧莲相处的好,所以巧莲才处处照顾。
  万玲那死丫头成天死目瞪眼的一点儿也不活泛,见了亲姑姑都不知道亲近,巧莲能稀罕才怪呢。
  得了,也别想那些没用的,还是找个老实可靠的庄户人家。
  也别太远,就在大营公社附近找,到时候也能多照看着点儿,比啥都强。
  陈民生本来就不赞同媳妇的提议,对于巧莲反应平淡,自然也就没什么想法。
  陈民生拎着老太太的行李进了屋,把东西都放在了炕上。
  “那个,娘,二妹妹,这边要是没啥事儿,那我就回去了啊。
  社里头忙,我这是趁着中午吃饭的工夫,赶紧把咱娘送回来。下午还有活呢,不能耽误。”
  陈民生说完,也不等巧莲说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