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十年代农家记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就老老实实种地,你大哥都说了,杀猪也不好做了。你听你大哥的准没错。”
  在一旁的唐杏听了,很生气,什么人啊,还人大伯呢。据唐杏所知,后世村里建别墅,买小车的都是杀猪的。唐金就曾说过,表姐怎么嫁个大学生,要钱没钱,要房没房的,还不如嫁个杀猪的。
  ………
  爷爷的话引起了唐杏的回忆,后世丈夫家有个亲戚要借钱开小作坊,另一个也开小作坊的亲戚不肯借钱,他不但不借,还到处给亲戚打电话说:“某某,借钱来赌博的,大家不要借钱给他。”
  世人都有劣根性,对不如自己的朋友、亲人诸多宽容,表达自己的善意。但一旦他们想过好,就不乐意了,甚至百般阻挠。这就是农村人所说的“看不得别人好”。


第13章 插秧与抛秧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也到了缴下半年学费的时候。
  今年唐家四姐弟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别提多自豪。
  唐金跑去跟小伙伴炫耀,“哎,今天你们去交学费了吗?我们的学费可是自己挣出来的,厉害吧”一脸快夸奖我的表情。
  “你家没钱了,当然要去挣。可怜的娃,小小年纪就要打工,真可怜,啧、啧”唐珊珊的弟弟唐宏辉一脸欠揍样。
  就是他鼓动小伙伴孤立唐金。
  唐金对其是咬牙切齿。新仇旧恨一起来,唐金失去理智了,他猛地扑倒宏辉,两人扭打在一起。
  旁边的小朋友在鼓劲“加油,加油,打倒日本鬼子”也不知鼓哪边的劲。
  唐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临走前,还特霸气凌空踢腿,大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1995年《精武门》在内地热播,万人空巷。一时间,村里多了很多“英雄”,“大侠”。小孩子给自己起绰号,还非得喊他们英雄绰号,喊真名还不干。
  唐家早几年已经买了电视机,黑白的,屏幕小小,显示屏还是凸面的,在屋顶架个天线接收信号。
  唐杏四五岁时,电视上在播放《西游记》。她躲门后既想看又不敢看。那一幕至今还在唐妈脑海里,时不时拿出来调侃下唐杏。
  下雨天或者太阳大的时候,信号不好,画面不清晰,飘着雪花。
  家家户户,总有那么一幕出现。
  甲在楼顶摇天线,摇一个方向就大声问,“好了没”,站在电视机前的乙就会大声回答,要是电视机刚好那方向信号好,影象清晰了乙就回答“好了”。甲就可以将天线固定那个方向,下楼来一起看电视。换方位找信号,不是一下能找着,要经过甲乙多次配合。
  电视节目播放是有时间段,规定时间才有节目,没节目的时候是个显示时间的大钟。
  …………
  唐金打架的时候,唐爸两人已经到祁头头的办公室前。
  最近唐爸才知道,应该叫祁领导为祁教授。
  所谓的办公室就是租了池塘边一户人家的房子,以前是看鱼用的。旁边农科研究者新起了一排瓦屋住宅用。
  唐爸站屋外,不敢进去,唐爸对有学问的人,有着天然的敬畏。唐杏站在门前敲三下门,等了会,房门应声而开。
  开门的是一位老爷爷,带着金丝眼镜,眼镜都滑到鼻孔上方,也不嫌夹得慌。
  “哦,阿富啊,有什么事?”祁教授问,也没请人进去坐。
  唐杏见怪不怪,这些科学研究者都是工作狂。办公地方要不没时间整理,乱糟糟的,不是待客的好地方。要不就是属于保密区域,不能让外人进。
  唐爸胆怯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请教,祁教授给人的感觉是拒人千里之外,不好打交道啊。
  “祁爷爷,我是阿富的女儿,我叫唐杏。我们想向您请教,请问您现在有空吗?”唐杏开口,打断冷场。
  “哦,好吧,问啥”态度好多了。
  “抛秧真的比插秧好吗?”唐爸问。
  “有研究说明是这样的,现在日本都流行这种方法。”祁教授想了想继续说“日本60年代开始研究,我国国内70年代开始小区域实验,直接是稻苗带硬土块扔进水田里,90年大面积推广,想想也快推广到你们这里。”
  “阿富,以后要问种植的事尽管来,还有啥事,没事我就回办公室,忙着呢。”
  “哎,好的”唐爸接着问,“那么,犁地要犁多深,水要放多少?施肥,除草什么的,与插秧有什么不同”
  祁教授想了想说,“不是什么地都适合抛秧,你们这泥土不错,挺适合的。”
  ,“只是犁地时,地要犁平,泥土犁碎放水量不能大,水差不多三厘米高,呵呵也叫‘一掌水‘,抛秧时候,注意植株,尽量做到均匀,抛秧后一周都要有水,注意了,台风要是来了,过后记得去把倒掉的禾苗扶好。”
  这有什么问题,要是遇上台风,插秧也是要去重新拔起来再插,那有什么。
  唐爸决定抛秧,也就一亩地。两亩地他留着种秋椒。
  …………
  缴费的两姐妹已经到学校了。
  唐梅去找校长,申请贫困生资助。唐杏去排队。
  缴费的地方设在一楼办公室门外,长长的一条队伍。缴费除了要带钱还要带户口本。
  队伍里大多是家长带着小孩一起,像唐杏就一人,很醒目。有家长问“孩子,你怎么自己过来?家长放心啊?”
  唐杏笑眯眯地跟对方聊“大叔,我不是一个人哦,我姐找老师去了。”
  很快唐梅就过来了,手上拿了张已经填好的表格。
  唐杏跟姐姐大声打招呼,冲队伍说,“叔叔阿姨们,我姐可不是插队,咱俩是一起的。”
  “呵呵,我说呢,缴费的大事,怎么交给一个小孩做呢,怎么着也要两个嘛!”先前的大叔说。
  “哈哈”
  “哈哈”
  一群人大笑起来。
  唐梅听了,“大叔,你不是“本善”大叔吧,搞笑小能手”
  要是唐杏在这,她会说“大叔是段子手。”
  唐家今学期免了附加费,60元一人,省了足足360元。
  …………
  唐梅她们到家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喝着粥。唐家一天煮两次,早上煮一大锅粥,早中餐就吃它。晚上煮饭,好菜好肉多在晚餐吃。也没“营养、养生”的概念,习惯就这样。只是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电视养生节目的流行,大家才慢慢有“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概念。
  唐金没跟家人提打架的事,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不是白看的。小孩子都有一股“侠义之风”,打架是不会跟家长告状的。
  大人在地里干活,小小的孩童就在边上荒地玩。直起脚在草地上跑,美其名曰:“我在施展凌波微步,水上漂”。手里拿着根长长的野草茎,辉动着,大喊“看招”,另外有小孩接口说,“八戒往哪里跑”这是《西游记》迷,后世称西游记粉丝。
  时代变迁,消失的不仅是时光,还有当时常见的物品,语言说话方式,民俗等。进步与否就另当别论。
  …………
  唐家抛秧做法,继炒股之后,又引起了村民的嘲笑热讽。
  唐爸一根筋发作了,“你们都不看好抛秧做法,我偏就要抛,我还要好好打理稻田,到时候让大伙看下,我阿富做的事能有错吗。”唐爸气愤地对唐妈说。
  唐妈在唐爸决定抛秧前,就去找农科研究员问过了。她也有信心。
  一家人说干就干。牛是借邻居家的,唐家的小牛仔还派不上用场。
  唐爸把地梨了三遍,比往常多了一遍,他记得祁教授说要犁得平,泥土要碎。
  耙了四五道,把邻居家的牛累了够呛。唐爸直接让两姐姐回家把当中饭的粥抬到田头,加点米糠给牛吃。唐金在家重新煮一锅粥。
  牛吃饱喝足了,牵回邻居家。唐妈不好意思地说:“使唤得有点狠,不好意思啊,已经喂饱了,等傍晚再挑一担新鲜的草过来,谢谢啊”
  “哦,没事,牛嘛,休息一下就好了”邻居老奶奶说。
  “你们家真抛秧啦,那你得想清楚,那是明年上半年的口粮,一家人插也是很快的,真没必要省那力”老奶奶语重心长的劝说。
  “没事,我们问过祁教授了,祁教授学问可高了,错不了,您就别担心了。”唐妈说,“抛秧只要水充足就能成活。这几年,政府重视水利,水坑(小溪)还砌上水泥板,通畅得很。”
  “呵呵,婶子您别操心啊,我走了,得去看看”。
  唐妈走到田头,发现田边围着大批村民,问“哟,看热闹呢?”
  村民说,“祁教授来你家指导来了,大家学习学习。”
  “那感情好,都认真学啊”唐妈说着,挽起裤脚,吐口口水进田,先抬左脚,走进田里。据说这样能防止水蛭咬。
  祁教授带着顶半新不旧的稻杆帽,挽着裤脚。要是忽略掉他的金丝眼镜,说他是一老农民伯伯也有人信。
  唐家除了回家煮粥的唐金都在这了。
  祁教授说“本地市场上还没出育苗塑料托板,哦,市面上叫抛秧盘,我到时候让朋友给你们找找。现在先这样吧。”
  祁教授左手托着一板秧苗,秧苗连着泥土,泥土有点干。右手挖下一株秧苗,往面前地上丢。只见秧苗沉沉地扎在泥土上,溅起浑浊的水花。
  祁教授大声冲村民说“都看到了吧,就这样,每株之间留十公分宽,就这样抛。”
  “哎,都看到了,祁教授您是大好人,有学问,我决定也抛秧”村民甲说。
  “不过我还是看看,嘿嘿,等秋天看阿富的收成再说。”村民乙说。
  有几个村民也下唐家田,一起帮忙顺便学习下。
  十几分钟后,唐家一亩地就种完了,抛秧效率果然高。
  村民很开心,但也担心后续打理会不会很难。
  祁教授解释说,“抛秧后一个星期至关重要,要保持有充足的水,也就是3厘米高,也叫一掌水。后续打理跟平常一样就可以了。”
  村民放心了,跟祁教授打声招呼,回家商量去了。


第14章 青春期与辣椒
  9月1日是传统开学日,它从1912年沿用至今。
  唐杏上小学三年级了,胸部开始隐隐胀痛,经历过一次的唐杏很淡定,她知道自己开始发育了。
  不想再当太平公主的她,开始有计划地吃木瓜,黄豆等。
  黄豆用盐水煮熟了,抓着当零食吃。
  唐妈纳闷了,“你不是不爱吃黄豆吗?”
  “嘿嘿,大姐二姐多吃点,有用”唐杏不知道怎么回答唐妈,总不能说,“我要有胸器,大大的胸器”。搞不好,唐妈还以为唐杏鬼上身呢。
  木瓜很好种,在屋前屋后随便撒个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就会生根、发芽、成长、打花、结果,不用怎么打理。
  当地的人平常很少吃木瓜,只是冬至,过年时才会用它来做糯米籺。木瓜用刨丝器刮成丝。木瓜丝放锅里炒,炒五成熟时,撒上白糖,继续翻炒,七成熟时,装起来做糯米籺的馅。
  …………
  前世小学时,唐杏超好奇,姐姐胸口那里放了啥,把衣服都撑起来了。但她没胆问。
  前世唐杏家建房子,几个小孩借住小婶婶家。
  有一天,小婶婶房门开着,唐杏直接走了进去,也没敲门,关键没那个概念。她看到婶婶躺床上,衣服敞开,手摸着咪咪。她盯着小婶婶的咪咪,傻笑出声。
  小婶婶吓了一跳,发出“啊”的一声,赶紧盖上被子。她恼羞成怒,大声斥喝说:“不要脸”。
  唐杏当时觉得很无辜,“我怎么不要脸啦?我也有,你要看吗?”
  小婶婶无语了。
  前世也是这个时候,一起走路上学的小孩中,一小唐杏三岁的小女孩,跳起来碰唐杏的咪咪。唐杏说她,不让她碰。她笑嘻嘻地,趁唐杏不注意,又跳起来碰。唐杏当场发火了,当时就说,“我和你绝交”。“绝交”这词在小学生中很流行,出现的频率超高。
  现在想来,那小女孩,自己也开始发育了,她好奇别人的,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九十年代的性教育很贫乏。
  生理卫生教育得初中才有,唐杏那一批人上学迟,小学就到生理发育期了,青春期教育跟不上,才会有种种后世看来猥琐的举动。
  ………………
  上学只上了一天就放假了。
  周末双休,星期六,四姐弟在家里玩。唐爸忙糊涂了,他问,“今天星期六,你们怎么不去上学?”
  “哈哈,爸也不老啊,怎么像村尾兴爷爷老糊涂啦。”唐金笑着说。
  “爸,你忘了,上学期中,就开始实施双休制了,说什么促进第三产业,鬼知道第三产业是什么?”唐桃说。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旅游业”唐梅解释说。
  “哦,那好吧,阿梅,你加紧时间学习,争取考进十中重点班。其他人你们自己安排吧”唐爸说。
  唐梅六年级了,马上要小升初。唐爸还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读好书,学到知识。
  唐爸唐妈要移植辣椒了。
  这些经济农作物,他们是不会放心孩子们弄的。
  家家户户都种地,没地可以租赁。唐杏发家之道——大面积栽种辣椒,行不通。
  刺绣、大面积栽种辣椒都pass。唐杏发家计划,只剩下投稿、开豆豉作坊、做包子饺子卖、种植蔬菜、唐爸杀猪卖、开小饭馆这些了。炒股对于菜鸟唐杏一家来说,那是一锤子买卖,要炒股挣钱又要等好几年。看来,想改变家中现状,确保有足够的钱,让姐姐们继续学业,任重道远啊。
  …………
  唐爸唐妈从买辣椒品种、播种、移植,到施肥都一一请教过祁教授。
  说白了辣椒是个娇气的农作物。从它育苗时候起,就要盖上切碎的稻杆。稻杆作用相当于后世的塑料薄膜。
  辣椒又怕水,根系又不发达。整地时要平整,以防积水;挖沟,沟沟相通,及时排水;按时松土,利于期生根发芽。
  辣椒密植时产量较高,这个比较特殊。
  辣椒树高度能有4、50厘米高,树上接辣椒果实。要有充足的肥料供它成长,分阶段施肥。
  辣椒树会生病,几种特定的病,要针对性地喷农药。
  当时喷农药的器具,是个类似针筒的喷筒。抽一下农药水,喷一下,抽一下喷一下,超麻烦,费时。跟后世的背负式喷雾器、电动式喷雾器无法比。
  正因为辣椒的难伺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还没那么完善,南椒北运有很大的市场。辣椒价格相对高。
  90年代靠辣椒挣钱的不仅是农民,还有那些中间商。他们支个棚,挂上“辣椒收购”的牌子,坐着等农民拉辣椒来。
  农民拉辣椒来了,还要挑拣下,按品相,价格分三六九等。
  辣椒包装好后,装火车上运走。
  中间商多是当地人,外地人想来分杯羹,那是不可能的事。时人本就排外,
  兼之关乎自身的利益,中间商就会驱赶想来当地收购辣椒的外地人,还上演了一出打架斗殴的大戏。
  挡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哪能相让。双方你一拳我一拳互相殴打,拳拳到肉,发出嘣嘣声。奈何强龙难敌地头蛇,双拳难敌四手,外地人歃血而归。当地收购者,稳坐钓鱼台,这一坐,就坐到唐杏35岁前。


第15章 田螺与福寿螺
  上课了,老师在讲台上讲课。
  唐杏摊开课本,将其竖在课桌上。躲课本后,伏案写稿子。
  老师已经见怪不怪了。想说她嘛,她又考第一;故意问她六年级的知识她也答对,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心不烦。
  唐怡用手肘碰了碰唐杏说,“哎,放学后,咱们去捞田螺吧,中秋炒着吃,唆一口,嗯,香!”
  唐杏配合地吞了吞口水,猛点头。
  心猿意马的两人,好不容易才等到下课铃响。飞快地把课本往课桌抽屉一塞,锁上抽屉门,等老师说下课,就立马疾步回家。
  课桌抽屉本没有门,还是上学期初,才兴起装门热潮。
  也不知是谁引领的。几乎一夜之间,同学们都去找木板,买锁头、锁牌、锁扣、合页。课间休息的时候叮叮咚咚,用砖头敲打洋钉(铁钉)装合页。手都砸破了,还继续敲钉子,只为了与同学同步。唐杏的抽屉门,按后世的眼光看,丑爆了。首先,铁钉没选对,长度过长,没能完全进入课桌,剩一半折起来;其次,两片合页订的高度不一致,导致门是歪的。听同桌唐怡调侃,貌似前世的唐杏很满意。唐杏听了满头黑线,有吗?怎么不记得。
  …………
  快步疾走,回到家,家里石英挂钟时针刚过五,比平常快了一半时间。
  石英钟利用电池提供动力,推动针走动。电池电量不足时,加上齿轮阻力,石英钟报时就会不准,慢几分钟。九十年代的石英钟质量好寿命长,唐家那个零几年才坏。
  不一会,唐怡端了个大铁盆过来,后世用惯塑料袋的唐杏就不乐意带啦,她直接拿起蛇皮袋出门了。
  走了十几分钟,她们来到目的地——隔壁村的一个池塘边。嘿嘿,她们放学路上已经考核了一番,与村子里的池塘对比过,决定来这边。
  池塘不深,她们直接挽起裤脚走下池塘,扶着岸边,弯腰慢慢摸田螺。装田螺的铁盆漂浮在水面上,不停的传来“咚咚”声。
  “效率挺高的嘛”唐杏说。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唐怡昂头挺胸的说。
  “那你是谁呀?很出名吗?”唐杏调侃道。
  “当然出名啦,XX小学的包打听。”唐怡说。
  “噗嗤”唐杏忍不住笑了,“孩子,包打听是贬义词,指旧社会刺探情报的特务。现在这么用也没事,褒义贬义界限不大了。”
  “还有这样的说法”唐怡上上下下看唐杏,“哎,我说,你怎么懂这么多。去年语文比我还差,怎么现在变这么多啦?”
  唐杏心里“咯噔”一下,糟糕,不能一下子改变太多。本来还打算跳级的,或者干脆停学几年,好替家里省钱。看来行不通,先按部就班吧。唐杏稳住心神,说“我啊,暑假去大伯家看书了,他们家好多书,“扬州八怪”知道吗?”
  “扬州八怪不知道,江南七怪我就知道。那江南七怪也太惨了”唐怡整个假期迷上了《射雕英雄传》,天天说剧中的人物。唐杏听着都起症子。后世都翻拍N遍了,对其的兴趣已经消磨殆尽。
  唐杏也不答话了,以防引起唐怡的话唠。唐杏继续摸田螺,她干脆的很,一摸到田螺就随手扔岸上,到时再捡也一样。
  田螺很多,两人忙得不可开交。突然听到有人大声斥喝:“好啊,唐杏,唐怡,你们怎么到我村里摸田螺?你们村没有嘛?”
  两人停下动作,抬头看,哦,原来是同班同学,班里的小刺头陈鹏飞。
  “我们村的没你们村的好,要不你也帮忙下?”唐杏装作没看到陈鹏飞的不友善。
  陈鹏飞挠挠头,懵逼了,心说“怎么不按套路来的?不是应该气冲冲地和我理论吗?”
  唐怡也说,“你那么厉害,帮下忙吧”。
  “懒得理你们,我还有事,哼,能让爷爷帮忙的人还没有出生呢?”扭头就走。等他走远了,唐杏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软碰硬,善碰恶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唐杏哼哧哼哧地拖了半蛇皮袋田螺往家里走,快到家了,刚从辣椒地回来的唐爸看到了,连忙接过去。说“什么东西,这么重”
  “田螺,想吃过瘾,就捡多了”其实是那池塘田螺太多了,不知不觉捡多了,回家路上,两人累的都想扔掉点。
  唐妈笑了笑,说“该不会是福寿螺吧”
  “哎,我怎么会分不清?好歹我抛秧的时候都看过。”唐杏抗议到。
  “那你可看清楚啦,福寿螺可不能吃。”唐妈说。
  “福寿螺是害虫,前年开始整治它,但是田里还有呢。周末,三背奶你和阿金一起去捡回来喂鸭,省的咬死禾苗了”唐爸说。
  “好的,保证完成任务”唐杏打包票。
  尽管田螺分了一盆给爷爷,唐家还是剩下一大盆。田螺放桶里养了几天,早晚换水。
  等到周六,唐杏傻眼了,捡不完啊,那玩意繁殖太厉害了。姐弟认命地下田捡,捡了一上午,还有好多。
  “得找农科研究员问问,怎么弄死它们,要不是祁教授回家过中秋,问他就好啦。”唐杏说,“还想给点田螺他吃的,回家过节也好。”
  “太好了,累的我老腰都直不起啰”唐金笑嘻嘻地说。
  …………
  周六也是中秋节。
  喝过粥,唐杏坐在树下,面前放着一盆田螺。唐杏先用丝瓜刷,把田螺个个刷一遍。正打算用钳子钳掉田螺屁股时,她停手了。
  她记起来了,前世的她,也是早早的把田螺屁股钳掉,洗干净,没放盐。九月天气炎热,等到晚上七点准备炒时,发现田螺发臭了,无法吃。只能去了同学家吃了几个。现在想想,都要呕血,心疼啊,一大盆田螺。
  割草喂牛的两姐姐回来了。唐梅挑着担,唐桃拿着镰刀回来了。割草有专门的镰刀与割稻谷的不一样。稻谷用的镰刀后世叫钜镰,有锯齿。割草镰刀像鹅的头与脖子,鹅头样处有锋利的刀刃。
  大姐看到唐杏坐那里一动不动,她叫出声说“三背奶,你在想什么?”
  唐杏抬头,回答到:“哦,没什么。你们回来啦?大姐你又挑这么重的担,小心长不高。”前世,长大成人的唐梅个子不高,连她自己也嫌弃。
  “有这说法?”唐桃不相信。
  “嗯,有的,不信你问老师”唐杏说。
  “那好吧,往后,我们分两担,就不重啦”唐桃说。
  …………
  平房顶。
  月饼,柚子摆放在桌子上,大家弯腰,双手合十,朝天上的月亮拜了拜。拜完,要等会,才能吃月饼。
  当地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能手指月亮,省得惹恼了砍桂花树的吴刚,降祸于人”,大多数人不管相不相信,都会遵循的。
  “可以吃了”唐爸宣布。
  “好咧”唐杏转身从脚边抱起装田螺的盘,放桌子上。
  田螺用薄荷,蒜蓉一起炒,味道还不错。只是后世吃惯辣椒炒田螺的她,觉得味道寡淡了点。
  月饼是五仁月饼,十块钱一封。五个月饼用红纸粘好包裹为之一封。月饼很香,不是后世可比的。
  “爸,明天下午,去月饼摊,看看降价没,便宜多少啦。再买点?”唐杏对唐爸说。
  “就你贪吃”唐金冲唐杏吐舌头,说。
  “呵呵,买吧,我也想吃”唐梅说。
  “爸,买回来,我们给你钱。”一贯手指松(大方,存不了钱)的唐杏说。
  “还用你们的钱,你们的存起来教学费吧”唐爸说。
  月饼是季节性的食品,中秋过后,没卖掉的月饼都会降价处理。五折甚至三折都有,要挑准时机,越往后越便宜,但也要小心买不到。


第16章 生命与买地
  中秋是个喜庆的团圆日,然而,对有些人来说却不是。
  中秋过后的第二天是星期一。唐杏坐在课桌前,时不时地忍不住发笑,因为她的中长篇小说发表了,拿到有接近一万块钱。要是运作的好的话,她马上就要有一块地了。也不枉她课都不上,抓紧时间写小说。同桌唐怡,看到她那么开心,她说“哎,你就开心了,等我说件事给你听,你就不会再开心了。”
  唐杏诧异的看着她,“拜托,你不要扫兴啦,让我再开心下,等下课再跟我说吧。”
  唐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等下课再说,先让她开心吧。下课铃一响,唐怡就凑到唐杏的耳边,说“上星期五,咱们在楼上看的妇女,死了,是隔壁中学的老师。”
  “啊,不是吧,她那天不是好好的吗?虽然那天她头包着纱布,要是很严重的话,不是应该在医院吗?怎么会过来学校的?”唐杏无法相信。
  唐杏所在的小学,隔壁是个职业中学,就一墙之隔。唐杏学校教学楼有两层楼,高年级班级在那上课。低年级的学生在瓦房上课。老师办公室在另一排的瓦房。在二楼,可以看到隔壁中学操场。
  星期五唐杏去二楼等姐姐,唐怡陪她一起。她两看到隔壁学校一个妇女,斯文秀气,头上包裹着纱布,整个头都包裹着,提着一个布袋,往教学楼去。因为那妇女造型有点奇异,所以多看了眼。
  没想到,今天就听到她的噩耗,挺让人惊讶的。唐怡气愤地说:“据说,那女老师上个月就被她婆婆砍伤头了,去医院捡回来条命,上周五出院了,住学校。她老公中秋就在学校陪她过,他婆婆很生气,再次提着斧头把她砍了。哎,可怜”
  两人沉默了。
  所嫁非人啊。那年头,离婚率没后世高。妇女受家暴都会选择忍气吞声。离婚的话,父母会觉得没脸见人,会很伤心。改嫁也会让人非议。唐杏村里就有几个梁姓寡妇,后半生都守寡。唐家村有个怪事,守寡的多是姓梁,慢慢地村里就说“梁唐不婚,要不就会守寡。”那时女人很可悲,根本不是什么梁唐不能结婚,90年代,毒品泛滥,她们丈夫都是吸毒死的。
  90年代全世界毒品泛滥,不独有名有姓的名人,歌星。连唐杏家那样的偏远农村,村里也有好多个吸毒者。男女都有。本来幸福的一家四口人,妹妹长得漂亮,经常混迹在的士高舞厅,给人拉下水吸起毒来。最终她注射过量的毒品死了。她妈妈疯了,没几年也去了。
  “现在提醒那些人的家人,让他们注意,都不知道有没有用,来的及吗?”唐杏心想。
  学校还组织过同学们去参观禁毒展,禁毒宣言。
  九十年代毒品泛滥,害人无数,给后世电视、小说留下很多创造题材。《黑冰》《永不瞑目》是21世纪初较为出名,经典的。
  有人肆意地挥霍青春,生命,有人珍惜生命却死于非命。
  唐杏想起来前世五年级上晚自习,骑车回家,在路上荔枝林里,昏暗的灯光下,发现荔枝树下死去的孕妇。那孕妇是旁边石油加工厂的老板娘,死了,给放外头,就给盖了一张草席。肚子把草席顶的高高的。
  90年代农村还是很封建的,重男轻女严重,外嫁进来的媳妇,婆婆很不当人看,就是个生育机器,照B超落胎的,躲计划生育的,大有人在。也很迷信,死了不让进屋。估计他老公也是心虚害怕。
  经历过婚姻生活的唐杏对唐怡说,“女人要对自己好点,带眼看人吧”
  “你羞不羞,还女人?”唐怡挤兑她。
  “告诉你一件事,让你开心开心”转移话题,唐杏说。
  “说吧,刚我还好奇你为什么那么高兴”,唐怡碰碰她说“有好事,得请客,我要吃五羊雪糕,还要喝健力宝汽水”
  “我说,你吃大户啊?”唐杏心疼荷包啊,她的钱有大用。
  “哼,又是谁说让我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