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年超级学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他自己,那个编辑给自个儿留了最下面的一份,他迫不及待地的翻到了最后,先看了结论之后,脸上就有了笑。
  “这娇杨苏在结论中十分笃定地说,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沙跃宁猜想顺利证毕。甚至她还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写了一句,相信以沙跃宁猜想与霍达猜想作为基石,在不久的将来,纽曼猜想也将会被证明。”
  “主编!这篇文章的质量绝对够!”
  主编面对如此咋咋呼呼的下属,有些无语,但此刻心情激动的他绝对说不出任何埋怨之话来,他同那助理说,“你去给所有编辑都泡一杯咖啡,再拿一些演草纸来,现在由所有的编辑一起来核算论文中有没有明显的错处。”
  “另外,你去联系一下一直都在关注沙跃宁猜想的那些数学家,就同他们说,华国的娇杨苏投来了证明沙跃宁猜想的稿件,问他们有没有时间参与到审稿工作中来?”
  那助理风风火火地取来了咖啡和演草纸,《数学纪年》的编辑就忍不住动笔开始验算。
  在座的编辑最差也是国际知名大学数学系的博士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研究工作(或是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心灰意冷,或是认识到自己天分的不足,觉得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在数学上有所建树,或是因为贫穷)。
  这些编辑们可能会因为研究方向的不同而无法完全读懂沙跃宁猜想的证明过程,但是根据苏娇杨的论文去验算论证过程中有没有明显的错误,那完全不是问题。
  论文的验证工作当下就展开了,《数学纪年》的主编助理联系到相应的专家学者之后,那些专家学者们一听当初解决了霍达猜想的人又解决了沙跃宁猜想,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丢下了手头的工作,参与到了论文的审核中。
  苏娇杨自认为自己写的论文相当朴素简单,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变式,实际上对于其它学者来说,这恰恰是最难的地方。
  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像苏娇杨一样‘多栖’,很多学者都是从入行开始,一直到躺进棺材撒手人寰,一辈子都在研究同一个领域,擅长代数的人不一定擅长几何,擅长几何的人不一定擅长代数,而在苏娇杨的论文里,则是将代数与几何运用到了妙到毫巅的地步!
  种种数学方法,都在一念之间千变万化!
  《数学纪年》又不是第一次见到苏娇杨的论文,早知道苏娇杨这论文是什么套路了,因此那主编助理在请审稿人的时候,直接将研究不同领域的专家都给请了几个来,简直就像医院里各科室主任医师齐聚一堂来为病人会诊一样……如此高的待遇,实在是古往今来都没几个人。
  不过如果苏娇杨的论文真能够证明了沙跃宁猜想,那就算再多请几个专家来,也配得上这种逼格。
  “亲爱的汤姆孙,你擅长这个,你看看娇杨苏的运用方式有没有问题?该死,怎么会有人擅长这么多种方法!上帝是给她安了一个黄金镶钻的脑子吗?”
  “老皮特,你应该冷静一点,娇杨苏的论文就是这样,她是被缪斯女神特别关注的数学家,你刚刚发出的惊讶是没必要的,因为好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惊讶过了!如果哪天她的论文变得规规矩矩,那我们才应该惊讶呢!”
  作者有话要说:  老皮特,哈哈哈哈,就和我们说的老王老张一样(灵感来源于先生)
  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今天还会有两更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春雨厦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轻语 80瓶;梦浮生 44瓶;程恋轶 35瓶;圆滚滚的圆圆、石莉莉1994 20瓶;一只小凤凰、芹菜香菜 10瓶;andy 5瓶;请不要让我书荒、梦醒时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0章 四十不惑
  苏娇杨投给《数学纪年》编辑部的论文,足足让那些汇聚而来的学者耗时一月,才堪堪审了出来。
  这么多人汇聚一堂,每个人都只盯着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去挑刺,依旧没有挑出任何的毛病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篇论文已经达到了无懈可击的水平。
  《数学纪年》编辑部决定,再次给苏娇杨的这篇论文安排到增刊上去,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来单独发行公布。
  录用稿件的邮件在太平洋上漂了大半个月,还未漂洋过海抵达华国,苏娇杨就又给《数学纪年》寄出了一份投稿信。
  这份新的投稿信与纽曼猜想有关。
  ————————————————
  当初苏娇杨将沙跃宁猜想证明完之后,抱着试探的心思去琢磨了琢磨数与形大统一理论的终极问题——纽曼猜想。
  纽曼猜想不愧是让国际数学界的一众数学家们困扰了大几十年的问题,确实有难度。
  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苏娇杨觉得,这纽曼猜想似乎也没有众人口中所说的那么难。
  起码不是那种令人发指的难。
  苏娇杨抱着试探试探的想法,提笔做了做推理论证,然后就停不下来了。
  这次闭关,时长二十四天,苏娇杨创下了近五年来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旷工次数的最高纪录!
  不过收获自然是有的,苏娇杨出关时,纽曼猜想已经变成了纽曼定理。
  自此,数与形的大统一理论正式完成,困扰了国际数学界百八十年的问题终于可以盖棺定论,告一段落了。
  苏娇杨回头去看自己论证霍达猜想、沙跃宁猜想以及纽曼猜想的历程,很多之前想不明白的问题都在片刻间想明白了。
  就在这时,沉寂多年没有大消息,偶尔提示一下苏娇杨完成支线任务的智障系统突然给苏娇杨弹出一连串提示来。
  “恭喜宿主学完《数学——上帝的语言》,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密码,即将开始扬帆远航的新征程!”
  “恭喜宿主获得穿梭急救仓(无使用次数限制)一艘,在宿主遇到生命危险时,可以紧急启用瞬时穿梭模式,请宿主提前设定好回归着陆点,便于瞬时传送。”
  “预祝宿主能够掌控卫星轨道,心怀上帝造物的密码,去衡量判识众生的轨迹与宿命!”
  苏娇杨目瞪口呆地看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那艘由光影交织而成的穿梭急救仓,久久无法回神。
  当然,更令她震惊的是,她不久证明了个纽曼猜想吗?怎么就变成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密码了?
  掌握上帝造物的密码能干啥?
  能给她凭空变一个水杯出来吗?
  苏娇杨捏了个兰花指,心里想着变变变,朝着桌上用力一点……险些把手指给戳废了!
  更让苏娇杨觉得难堪的是,她怎么这么二?
  鬼知道这系统提示的那句‘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密码’是什么意思,她居然幻想自己真能造物……一定是当初在杜家庄插队的时候,她听的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太多了!
  还有那‘心怀上帝造物的密码,去衡量判识众生的轨迹与宿命’,她又不是神棍,要判识众生的轨迹与宿命有什么用?上街去支个摊子给人算命吗?
  ————————————————
  时隔大半月之后,《数学纪年》单独发行了增刊,将沙跃宁猜想被证明的消息传递了出去,《数学纪年》再次成为数学界的焦点。
  编辑部的主编走路都带着风了,用华国的话来描述的话,这位主编心里美得就像是腾云驾雾了一般,脚步飘飘忽忽,明明没有沾半点酒,整个人却像是醉了一样。
  这位主编最近过得那叫一个顺畅,简直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娇杨的第二次投稿到了,这篇论文更厚,单单是厚度便是之前证明沙跃宁猜想那篇论文的两倍多,负责收发稿件的助理扫了一眼那信封上写着的论文名称以及作者名字,险些将厚厚一摞论文给丢出手去。
  这篇论文是证证证证明纽曼猜想的?
  是他所想的那个纽曼猜想吗?该不会是什么同名的猜想名字吧……
  如果论文作者的名字不是他所认识的‘娇杨苏’,而是其他学者,怕是这个助理就有权力将这本厚厚的论文归结为天方夜谭。
  可论文作者的名字是苏娇杨,那情况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助理赶紧把这件事同主编说了,主编懵了足足有十分钟,他亲自拆开苏娇杨寄来的投稿包裹,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去,确定那稿件中间没有夹带任何与愚人节相关的东西后,这才赶紧让那助理召集所有的编辑开始初次验算,以及联系审稿专家事宜。
  审稿专家们接到《数学纪年》编辑部主编助理的电话后,没有一个人的表现能算是冷静,有人质疑,有人狂喜,还有人像是魔怔了一样喋喋不休……等这些人汇聚在《数学纪年》编辑部时,再一次论证开始了。
  纽曼猜想的难度要比沙跃宁猜想的难度高上一个等级,论证起来自然更耗费时间,好在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去两月时间,《数学纪年》再次刊发了一本增刊。
  正是这本增刊,直接将《数学纪年》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力排名提升到了第一的位置。
  ————————————————
  数与形大统一理论从幻想变成现实的消息在短短三两日内便传遍了整个数学界,并且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其它学术领域蔓延而去。
  数学是绝大多数学科的支柱,首先于数与形的差异,很多学科都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猜想,如今数与形大统一理论已经形成,其余的学科都会跟着更上一层楼。
  消息传回国内时,《百姓日报》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则消息,湘南省平沙市刚成立不久的省电视台也约到了苏娇杨,给苏娇杨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
  主持人问,“苏教授,听说您证明了纽曼猜想,你能说一下您现在的心得体会吗?”
  苏娇杨把手一摊,无奈道:“我很愁啊!”
  主持人:“???”她预感到苏娇杨可能会不按套路出牌,心里已经有些忐忑了,可脸上还得强挤出个微笑来,“您方便说说,您愁什么吗?”
  苏娇杨开始诉苦,“我只是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让大家都看一看,并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啊!之前我公布发展经济学的成果也好,公布计算材料学的成果也罢,甚至是与纽曼猜想相关的霍达猜想与沙跃宁猜想,都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动静,这次怎么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还有,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搞研究,不想将时间花在各种没意义的酒局与饭局上,这现在闹大了,肯定会有人要求我召开一次会议,来当着国内外学者的面阐述证明纽曼猜想的全过程,这倒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难事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安置那些国内外的学者啊!”
  “他们远道而来,总得拿出我们的待客礼仪来。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其他,我们都得拿出礼仪之邦的诚意与大气,可我哪有时间张罗这些事儿?眼看着手头的项目就要到截止日期了,具体的成果还没有研究出来,我很有压力啊!”
  苏娇杨简直就是来搞笑的,她用三言两语就将自个儿在那些观众心中的高冷形象给摧毁了,她成功地树立起一个相当接地气的形象来。
  岁月不饶人,哪怕苏娇杨如今的精气神并不比当年差,可岁月依旧在她身上留下了衰老的痕迹。
  坐在录播室里的苏娇杨看着早就没有所谓的少女感了,她身上有的是那种平淡与无谓。配合着她的话去理解,别人肯定会想到,这是一个除了科研之外,什么都不会往心上放的女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那主持人为了不冷场,偷瞄了一眼提早准备好的问题,赶紧又问,“苏教授,那您是怎么看待您做出来的成果的呢?您又是怎么看待您现在这份工作的?据我所知,您已经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十多年了,您觉得这十年里,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话题突然变得深沉,苏娇杨也不好再刻意地接地气,她认真斟酌了一下之后,回答道:“我是怎么看待我做出来的这些成果……这些成果或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很重要,但立足于现在来看,是无法为我带来口粮的,所以我并不会觉得这些成果比农民们从地里头种出来的粮食要优越什么,都是努力的结晶,平凡而不凡。”
  “我是如何看待这份工作的……还是那句话,和别人没什么区别,都只不过是为自己谋生,为国。家为社会谋进步的方式罢了。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员,我想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且去不断地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我这份工作虽然说起来体面,但在我看来,也再平凡不过。”
  “你问我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是国重内所有员工脸上出现过的表情,有人因为项目进展得不顺利而嚎啕大哭,有人因为研究成果得到了突破而兴奋至癫狂,当然,还有所有研究员在研究岗位上展现出来的韧性与坚毅,都是我最难忘的事情,也是国重给予我的最大的财富。”
  苏娇杨说的都是她的心里话。
  四十不惑,她早就过了为那些平凡琐事而操心的年龄,如今一心想做的,只有尽快将可控核聚变的问题给解决,不然怕是之后她再也没办法给自己挽尊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从明天开始两更吧……日了这么长时间的万,我太累了,想歇歇,嘿嘿,这本书快完结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喝粥熊猫 30瓶;初欤 15瓶;帐号太多登陆太麻烦 10瓶;箬雪 2瓶;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1章 旋风打脸
  可控核聚变的问题是在次年三月初解决的。
  当那机器巨兽在鹏城边缘的一处临海地段轰鸣着响起,一台台新式磁流体发电机也跟着运转起来时,人们才真正地意识到,可控核聚变问题被解决了。
  地方报纸的记者、京城来的《百姓日报》的记者,甚至是被隔离带挡在远处的那些围观群众,此刻都陷入了狂欢之中,唯有真正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人依旧保持着冷静。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点火成功,这证明他们已经将最难的山头攻克了下来,可这核聚变发电站能否稳定运行,又能稳定运行多久,这还是一个问题。
  苏娇杨坐在监测整体的仪表台前,看着反馈回来的各种数据,一条条指令发布了出去,她身旁还放置着一台由国防科大慈云副校长团队研制出来的亿次微型计算机,用来模拟整合各种数据,通过计算机那超高频的计算速度来弥补人类大脑的不足。
  实际上,自打《数学——上帝的密码》被刷完之后,苏娇杨对于计算机的依赖就没那么大了,她仿佛将自个儿全都融入到了数字的世界中,再难再复杂的数字问题到了她眼前,都不过寻常尔尔。
  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后续工作整整处理了一周,其间发生过数十种状况,都被以苏娇杨为首的一众研究员以急智所攻克,一周过去,那钢铁巨兽依旧在日夜不休的轰鸣着,输出电流的效率不仅没有降低,反倒因为诸多参数调整的过程中进行了一遍又一遍地优化,那输出电流的效率还提升了不少。
  一周过去,苏娇杨带领国重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组离开鹏城,奔赴京城向大领导汇报这一则消息,那些压着不敢发的新闻报纸也全都发了出来!
  《苏教授在鹏城搞了一件大事!十亿中国人都惊呆了!》
  《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重大突破,能源危机或将成为历史!》
  《电费将大幅降价,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天佑我华,再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苏娇杨,一个时代的标志,指向未来的风帆!》
  各种各样的报道铺天盖地的出现在了市面上,电视节目中也频频出现‘可控核聚变’这几个字眼。
  在可控核聚变被批复之初就带着整个核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来支援苏娇杨的谢荣成教授应邀参加了首都电视台的一则访谈栏目,系统地给全国观众做了科普。
  “我知道大家现在谈核色变,其实没必要,我们搞的不是那种能炸出蘑菇云的核聚变,我们搞的是可控核聚变,‘可控’两个字就是重点。”
  “大江大河如果不好好控制,可能就会导致洪涝水灾,如果好好控制并加以利用的话,我们就能建设多座水力发电站。核聚变同样如此,我们这些研究员每天都同核聚变打交道,如果真的危险,我这个同核试验打了半辈子交到的人还能好胳膊好腿儿地站在这儿吗?”
  “大家都知道,苏教授带领的国重团队中有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应急预案的,当初隔壁老邻居愿望咱那高能电池不安全的时候,不就是因为应急预案做的好吗?一旦你们要做出丁点儿威胁我们技术安全的事儿,我们的高能电池就给你来个自动爆炸,炸得连点儿渣渣都不剩下,你们还想怎么威胁我们的技术安全?”
  一听到‘自动爆炸’这四个字,台下的观众就变了脸色。
  要是可控核聚变发电站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来个自动爆炸……后果不敢想象。
  谢荣成教授乐呵呵地说,“应急预案的方式有很多种,又不是只会自动爆炸?可控核聚变这种东西,我们哪敢让它随随便便就炸了?就算没有任何人员伤亡,炸一个也得几千万,哪有这么多的钱去浪费?”
  “大家放心,具体做了那种应急预案,这个不方便说,但我们既然敢将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设置在鹏城,那自然是有把握的,鹏城刚刚发展起来,我们怎么舍得把鹏城给毁了?可控核聚变是相当安全的,比自家家里为了取暖烧个煤炉子都安全!”
  谢荣成教授提到了‘煤炉子’,那主持人立马就接上了话茬,“既然谢教授您提到了煤,那我想代表观众问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可控核聚变的突破,是否代表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就此将退出历史舞台?有些省份对化石能源带动起来的经济十分依赖,如果处理不好,怕是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谢荣成教授听了这话,不痛不痒地摆摆手,“可控核聚变是可控核聚变,不能完全代替石油煤炭天然气。石油煤炭天然气虽然都可以用来燃烧供能,但其实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作为化工原料来发挥作用的。”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汽车三轮车农用机拖拉机等用的汽油柴油都是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可鲜少有人知道我们穿的一些化纤衣服也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煤炭同样如此,很多稀有的元素矿物等都是从煤炭中提取出来的,可控核聚变只是解决了能源供应问题,并不能完全取代化石能源。”
  那主持人听得头大如斗,用小眼神瞄了瞄手中的小纸片,继续问,“有人说将来的电费是要降的,甚至还有人说国家会让老百姓免费用电,您觉得这些消息可信吗?”
  谢荣成教授摇头,失笑道:“这种话自然是不可信的。可控核聚变的突破,确实降低了发电成本,可电能的本质是商品,是货币,就算我们突然暴富了,那也不可能将钱当成废纸。”
  “电费肯定会适当下调的,只不过下调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发电成本降了,而是因为国家正在大力扶持电器的研发,很多人或许不关注时事,不知道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同鹏城市政。府达成了合作,正在全力研发各种家用电器。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未来的日子,供暖肯定是不再需要烧煤的,做饭也不需要煤了……电器会在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大家用电量肯定会提升,所以电的价格会稍微降一降,但也请大家理智看待这个问题,这是好趋势,买煤也需要钱啊,把买煤的钱生下来当电费交了,生活会舒坦不知道多少倍的。”
  “当然,有些人就不要做国家免费发电器的美梦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想买就自个儿掏钱买,不想买就拉倒,只要自个儿不眼红别人家的日子过得舒坦就行。不过总得提醒大家一句,人活着,总得跟得上时代,看看时代中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总不能别人家都已经住上了小洋房,开上了小汽车,自家还住着茅草屋,骑着烂牛车吧……”
  能在科研这条路上走出名堂来的人,有几个是性格委婉的?
  谢荣成乐呵呵的接受了一个访谈,就将不少人心中的幻想给喷成了筛子。
  ————————————————
  可控核聚变不是小事,根本不可能藏住,没过多久就传遍了整个国际社会。
  世界各国都惊到了!
  可控核聚变并非什么特别前沿的课题,国际社会中一直都有人在进行研究攻关,可一直都没有研究出来个所以然啊!
  华国在核工程研究领域虽然有一定的长处,但并未被核心团队所接受,再加上某些特殊的原因,这么多年来,华国核工程研究团队的人一直都游离在国际研究团队的外围,几乎沾不到关键技术的边。
  这种边缘化政策又不是第一次用了,核工程国际研究团队的人用的有模有样,本想借着这机会将华国甩出一段距离,没想到铁幕立起来了,他们也将华国也隔离出去了,可华国自个儿居然有声有色地搞了起来,还搞出名堂来了!
  这算什么?
  大概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没曾想到那石头还掉到了锄头上,把锄头给砸的弹了起来,给他们的脑门来了一下子!
  一时间,多方云动。
  而西山省的领导也在消息公布的当晚就乘着急救车进了抢救室,连着抢救了三十个小时,才勉勉强强保住一条命,但ICU却是住定了。
  这位领导不是之前同苏娇杨打过交道的那一位,那一位已经顺利结束了的任期,回家含饴弄孙去了,现在这位领导新上台不久,没想到就遇到了这样的暴击。
  他上任之前还担心西山省的经济支柱会不会垮呢,忧心忡忡地拜访了自己的老前辈。
  当时那老前辈是怎么说的?那老前辈说的无比笃定,“放心吧,可控核聚变就是一个噱头,全世界都在搞,还搞了这么多年,结果丁点儿东西都没做出来,咱们国家连个正经团队都没有,就是散兵三两个,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就算真搞出来,那也是我嗝屁之后,你放心干,你这一任绝对不会出岔子。”
  绝!对!不!会!出!岔!子!
  这颗定心丸吃下去,现任领导确实踏实了许多,他找人调查了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现状,发现可控核聚变确实没出什么大的成果,项目负责人苏娇杨没日没夜地忙活了五年,貌似什么成果都没有做出来,现在看着也像是已经放弃了的,那他还愁啥?
  煤炭经济已经是西山省的支柱经济!
  需要大力发展煤炭经济!
  新上任的领导才敲定自个儿在任的发展方针没几天,可控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就传来了,这次可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可控核聚变的发电站都已经建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宣传一下我的下一本书《农家福娃》啊,这本天天日万太累,我去古穿频道休养生息一阵子,然后再回来继续肝科技文!六零七零八零都写了,下下一本想写个现代的幻言,还是科技学霸类吧,从校园开始的那种,尽快把新坑挖出来。


第122章 为啥不评?
  西山省身为煤炭之乡,受到的冲击最大,那领导在ICU躺了一周之后,病情勉勉强强稳定下来,边将工作搬到了病房中来处理。
  “省内的经济情况怎么样?目前是怎样一个状态?”
  他的秘书回答,“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崩盘,不过不算太严重,已经勉强稳定住了。”
  “那些煤矿都是什么反应?是不是都准备减产?原先绝大多数煤矿开采出来的煤都是供给火力发电站,现在冒出一个更便宜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来,煤炭市场首当其冲,现在是不是已经乱了?”
  那秘书应道:“目前还没有,不过人心浮动得挺厉害。可控核聚变虽然是个劲敌,但目前国内只有一处核电站,连一省的供电量都满足不了,全国供电量的大头依旧在火力发电站上。今年,甚至是明年,我们的经济都不会下滑,但后年就说不准了,还得看国。家对于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扶持程度。”
  西山省的领导心里定了定,吩咐说,“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我现在这样不方便外出,你替我去湘南省国防科大跑一趟,不管用什么法子,就是求,也一定得从国防科大求一份发展规划建议回来。另外,你记得去国防科大之前,先替我吩咐一些事情下去。”
  那秘书将耳朵凑到了大领导身边,“领导,有什么吩咐,您尽管说就行。”
  “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去,我们得相信苏娇杨给的建议,但自个儿心里也得有一杆秤。我们西山省的地理位置不是太好,山多水少,不比那些南边地带,但也得学学人家的经验。”
  “之前我们太过于依赖煤炭行业了,现在煤炭行业几乎是要肉眼可见的败落,那我们就得及时扶持其它的行业,比如说轻工业、旅游业、农业、渔业……算了,我们省连几条像样的河都没有,渔业绝对发展不起来。”
  “我就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我们得吸取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不能再在同一条河流里把鞋给踩湿了,明白不?”
  那秘书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想了想,他又宽慰了这大领导几句,“领导,其实您也没必要太着急,那谢什么教授来着,他不是在电视里说了吗?煤炭不仅仅是能源,还是一种化工资源,只要我们科学利用,说不定这还是一次转机呢?”
  那领导苦笑,“他就是说说安慰人的话,你还能当真了?煤炭化工又不是我们的长处,想要将煤炭化工发展起来,和扶持一个新的产业差不多。如果你实在想不明白,你就去看看咱们省每年的大头收入在什么地方,如果将煤炭给砍掉之后,我们的收入会缩水几成,看过这些之后,你心里肯定就明白了。”
  ————————————————
  西山省领导晕在工作岗位上的事情并没有声张出去,不过大家都知道,可控核聚变一出,西山省的日子要不好过了。
  煤炭、石油、天然气,虽说这三者都会受到可控核聚变的冲击,但三者之间也是会有轻重之分的。
  石油资源原先一直都依赖进口,后来石油工业部找到了苏娇杨这个‘抽油圣手’,生生将国内的产油量抬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才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再者,石油是战略资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