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六零开网店-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李明河蹬蹬的往山上大哥大嫂的家里跑,篱笆门很轻易的就打开了,厨房的门褡裢只是轻轻的虚挂着,微微垫脚,手指一勾就去掉了。
他们兄妹五人头两个是一个年龄段的,都已经结婚了,老三老四还没有开始抽条,还是个小孩子呢。
厨房里干干净净,他找到放厨具的地方,整整齐齐的一排钉子在墙上。他从中挑出漏勺,风风火火的拿回家去。
漏勺捞小鱼是利器,看准一片黑压压的在水坑里游动,漏勺抄底,就能出来一大片的小鱼。
池塘里,几个小孩子捞的火热,旁边的大木桶里已经放了一些泥鳅。
然而貌似因为谁用漏勺起了一些争执。
李明河的到来就异常的醒目,他瞬间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你偷大嫂家的新漏勺了,你不是不下水吗?”这是来自李明江的质问,主要还是看着新漏勺眼红的慌。
“大嫂让我来捞的,还给了我糖!”
他给几个孩子平分了糖果,就没有人追究他跑去向大人告状的事情了。
整个鱼塘被几个孩子收刮了一个遍,弄来满满两桶的小鱼还有泥鳅。
快到中午的时候,老黑还有李家的孩子们蹲着围在木桶旁边,他们是一向看不起小鱼的,没啥吃头。
就看着黄鳝还有泥鳅,比较谁捉的比较大。
大人回来的时候看着的就是这一副景象,李明言走到木桶旁边,收获还是挺大的,做成小鱼酱能吃好久呢,最下饭了。
她瞬间想到小鱼酱的做法,都是手指长的小穿条子,只要挤掉肚里的脏东西,然后干煸至干燥,用花椒辣椒酱豆泡油浸泡之后,闷在罐子里,想吃的时候挖出来一点。小鱼已经炸至干酥,吸饱了酱汁,吃起来美味至极。
至于泥鳅,现炒出来今天中午吃。
老黑见到李明言脑袋一缩,显然记得李明河说的话,大嫂见了他是要抽他的。起身要溜。
此时李明言也见到了灰溜溜想要溜走的小子,却十分的莫名其妙,显然已经忘了一时气愤,也为了堵住孩子的嘴说出来的,连老黑也要打的话,再说怎么可能去打别人家的孩子,打狗还要看主人呢,老黑家的虽然是个后娘,若是李明言真的伸手了,为了面子考虑,后娘也是要来找事的。
不过此时她敏锐的很,几个孩子什么斤两她一清二楚,看着老黑的一腿泥,还有桶里多多的鱼虾泥鳅,怎么可能没有老黑的一份功劳。
李明言叫住他:“快晌午了,你在家吃饭!”
让其他人拉住他。
在邻居家吃饭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小孩子,在别人家玩过头,吃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黑没有被教导过,在别人家蹭饭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自然而然的留下和李明江他们玩开。只是离李明言远远的。
李明言把米饭焖上,清理那些小鱼的时候,却直犯恶心。
几个娃儿正期待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变成香喷喷的食物,却惊讶的看到自己大嫂捂着胸口跑开的模样。
李明江:“大嫂咋了?”
陈梅擦擦湿了手的水,直起腰来,一脸欣喜的问道:“是不是有了?”
看看新媳妇,新媳妇坐在灶前一脸茫然,显然对于“有了”是什么一无所知。
她满腔惊喜无人懂,跑去给媳妇泡了杯糖水,拍拍李明言的后背递过去:“来喝杯水压一压,这是有了啊,老天爷保佑。”
李明言一手端了糖水喝了,一只手狂摆,“不可能,我上个月月经刚过去呢。”
她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自己的症状怎么看着也不像是有了,很有可能是很久没有闻到鱼腥味,突然之间闻到,有些受不了。
“那些鱼我是择不了了,真腥。”李明言胃里翻涌了一回,比干了一上午的活儿还叫人难受,有气无力的蹒跚着走到灶眼跟前,将烧火的位置替换下来。
看到暖洋洋的火苗,心里好受了不少。
陈梅觉得李明言一点儿大的人,还不到二十岁吧,懂个啥,解下围裙,给儿媳妇:“饭你再多做四个人的,你三婶会把脉,我去找你三婶过来看看。”
然后兴匆匆的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揉揉眼睛10瓶、星星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116章
李明言不觉得自己是怀上了,她一点也不着急这件事,重生一回,父母俱在就是最好的事情。大哥也在以后不愁什么时候,就有了。
她自觉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年老之后年年体检身体机能都一切正常的,不过她也没有把握体检项目能够查出来自己是否有不能生育的毛病。
只是这个时候突然有了这种消息,她有着莫名的惊喜还有期待还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清的心绪。一时觉得这并不是生孩子的好时机,雨水即将到来,到时候天空如破洞,海水倒灌一般,足以把所有的辛苦果实都淹没殆尽。
她虽然能保证自己一身无虞,人生却永远不止自己一个需要操心,需要考虑。她不是那些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也不是自己吃饱了,就不管别人死活的狠心女人,上辈子自己三弟妹不要的小闺女她尚且要领养。
更不能管父母兄弟姐妹姥姥姥爷还有她带回来的毛毛的生死了,她自觉在水涝灾害面前已经承担了如此多的责任,如此关头,又在她的肩上横添一个孩子。
到底有些惊慌。
高秋芬则只剩羡慕了,她在娘家的时候被自己亲娘耳提面命,一定要尽快在李家生一个大胖小子站稳脚跟,婆婆是个心善的人,在外风评良好。只要做好一个媳妇的事情,人勤快嘴甜,婆婆待她差不了。
她娘也告诉她:不要跟你大嫂比,你大嫂从小在你婆婆跟前养下来的,你比不起,别见了你婆婆对大嫂好就鼻子酸了眼睛红了,管不住嘴巴,大嫂相当于半个大姑子的,又有本事,你只有讨好或者不沾身的道理。
这个大嫂白好千好,就是有一点,和大哥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孩子,这算是唯一的一点不足。现在这点儿缺憾也都弥补上了,高秋芬就不由自主的向这个能干的大嫂投去羡慕的目光。
炉膛里散发着干柴的香味,是山上的桃木经过猛烈的阳光暴晒,散发的似乎是桃子的味道。
弟妹在厨房门口的盆子前面蹲着择小鱼,男人们回家总是要稍微的晚女人们一些,因为女人要操持家务。李明言开始思量如何开口给自己的丈夫说。
陈梅已经拉过三婶,与她们同来的还有三婶家的两个妹妹,明兰和明竹。
她们和新嫂子不熟,但是和大嫂那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进门先促狭的同大嫂笑一笑,以示自己已经晓得出了什么事儿,也不怪她们两个知道的多,母亲是做这个的活儿,经常给人接生保胎之类,知道的多一些也不奇怪。
然后热情的和新嫂子到一处干活儿去了。陈梅叫了自己的妯娌过来,正是饭点儿,不是耽误人家做饭吗,就把两姐妹也叫来,待三弟回来,也一并叫来吃饭就行。
这边三婶把着李明言的脉象沉默不语,炉火照的她的脸蛋红黄相间。李明言看着三婶这样的脸直觉忐忑,生怕陈梅失望,再重申一遍:“上一次月经来还是七天以前,量有点少,但也是来了的,不可能怀孕了吧。”
三婶终于收回了放在她手腕上的凝重的手指,先点了点头,不知道是在赞同李明言的话,还是在肯定自己的诊脉。
陈梅心急的叫她别说话,一双耳朵恨不得挂在弟妹的嘴巴边上,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应该是怀孕了,还来了月经?正常,腰酸不酸?”在听了李明言确切的说法之后,沉吟一下下了肯定的答复,“就是有了,没有腰酸疼就是没事,怀孕初期来月经正常的,还有人来十个月的月经,然后照常生孩儿呢,下个月就没事儿了。”
陈梅高兴的不住念佛。李明言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基本上是三婶问什么自己说什么。
李家一片欢喜,高秋芬也高兴,真心实意的高兴,以后就是妯娌,看起来目前婆婆还有大嫂都好相处,她希望这种好相处能够维持下去,最好就是大家都不要太不顺心,自己不顺心看着别人顺心,就会生妒,妒则生事。
没有想到陈梅还会照顾她的情绪:“真好,秋分过门第二天就有喜事儿,秋分有福气!”
说的她羞涩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陈梅破天荒的拿出七八个鸡蛋让来炒着吃,春天鸡子刚开窝下蛋,陈梅还是头一次这么的大方,一次拿出来这么多。
自此几个孩子再看李明言的肚子,目光中就多了一丝敬畏,这是一个让娘能一下次拿出好多鸡蛋的宝贝蛋。
李明言立刻被勒令不准干活儿,就连往锅灶里添柴这种事情都不被允许了。
但是她岂是能闲的住的人,她不放心弟妹的手艺做出来的饭菜,这种淤泥堆里出来的鱼虾,不好好的料理,即便是洗的再干净,总是有一股土腥味。需要狠狠的拿大料掩盖。
她指导着高秋芬,灶台上第几个罐子里放的是花椒,橱柜里哪一个纸包里放的是辣椒。菜园子里有刚出芽的薄荷也摘一些做鸡蛋汤调味。
怀孕的仿佛不是她,说实话,她现在还萦绕着一种不真实感,怎么就闻不得腥气了一下,就怀孕了呢,孩子这个时候出生正赶上倒退的那十年,以后怎么上学呢,亲眼见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事情,到自己的孩子之时,是否还有机会?
暂时的劳碌让她忘却了这些烦恼,一顿饭在她的指导之下,色香味俱全的几个大菜上桌,油焖麻辣小龙虾,蒜苗炒泥鳅,葱花炒鸡蛋,还有清炒菜薹。由于人多,每个菜做出来都有一大盆,算是让高秋芬见识到了自己婆家的财大气粗。
李明言显然观察到了这个上辈子妯娌惊讶的目光,显然她做饭的时候一直让她多放油震惊到了她。由此,李明言也突然感受到了炫目的爽感。
原来有钱,又让别人知道,然后又得到别人羡慕的眼神,是这么爽的一件事。
上辈子洪水过后,父母故去不到一年,高家像现在嫁女儿一般急切,要把高秋芬塞过来,因为灾难过去之后,留给大家的所剩无几,吃粮本来就紧巴的需要勒紧裤腰带演变成扎着脖子吃喝。
而且一年之内天气变幻的无常让老百姓没有丝毫的自信等待下一季粮食收获。
高秋芬这个女儿在家里就变得烫手起来,而且他们这里有一个规矩,如果父母过世,儿女们要么一年之内办喜事,名曰冲喜。要么三年后再办,这叫守孝。
没有别的选择的余地。
高家就如同这一世看李家阔绰立刻把女儿塞过来一般,也因为自己实在再供不起一张嘴,同样把女儿塞了过来。
李明言自觉已经看开,上辈子的事情,犹如放了十年的蓝色素钢笔印,几乎要看不出痕迹了,却在看到高秋芬羡慕的目光之后突然想起那个时候,娶了新媳妇之后只能吃野菜团的窘迫。真是穷怕了。
午饭做好男人们回到家里吃饭,看到家里热闹的阵仗惊诧莫名,陈梅悄悄的和自己丈夫说了,李振国点头微笑,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不过从他时不时从牙缝里哼出的小曲儿来看,应该是挺高兴的。
至于李明海,从他脸上的傻笑来看,必然已经是高兴傻了。
吃完饭,家里的事情就有必要重新调整一下,待到客人都走后,陈梅拉过自家当家的去商量了一下。其实主要是通知一下李振国。
〃既然老大媳妇怀孕了,以后地里的工分就别去了,咱家不差那点工分,以后你就只管做饭和菜地,挑水担柴的事情,让老大老二两个人去干。〃事情是由李振国宣布的。
陈梅作补充说明,〃秋分也理解一下,你大嫂怀上了,头几个月胎像不稳,以后你怀上了,也一样的待遇。〃
高秋分只觉得受宠若惊,她家有几个哥哥,也见过自己的娘为了怀孕的嫂子特意破例,多煮个鸡蛋,多碗糖水什么的,可是也没有征询过谁的意见啊。不过倒是从来没有说不让嫂子们上工。
她早就听说这个婆家嫂子能干的很,早就在春上已经挣到了一个壮劳力一年的工分,她爱上工就上工不上工她也不敢有意见呐。
新媳妇说道有了这个话题的时候还有些害羞,直摆手说都听爸妈的。只是还是很好奇为何大嫂都挣了这么多的工分了,为何娘还要让大嫂和她一起上工
然后就听陈梅说道:〃我去跟队长说去,本来家里就得有个人照顾家的,队长非得让你上工,非得说咱们队里抓工分的少,地种不完。这下好了,你有了,他总不能抓着你下地。〃
说起来李明言也觉得好笑,队长自从看到她和明海一夜之间把秧苗运到地里之后,就对他俩充满了好奇心,很想让李明言再大显神通的把玉米地里的杂草除掉,把几十亩地的棉花打顶了。
不过李明言身不由己,她只是运送东西比较厉害,再在除草方面还真的是无能为力。于是她选择了浇水,在上工的时候,偷偷的放水,不知不觉的,上工的时候她总是比别人快一大截。
现在既然不能去上工了,李明言就决定给队长来个惊喜,也结束生产队烦劳的运水工作,能让大家有余力去除草施肥翻红薯秧子。
第117章
夜色正浓,正当空的月亮是个半圆,散发出氤氲的光亮。
两个人影就在这样的月光下向河边走去,河水在月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细细的银带,这么干旱的天气,还还是因为这河水的上游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库。
春天的雨水天气让水库里存了不少的水,此时干旱正好派上用场。
细流的旁边有李家庄的村民挖出来的水舀子,可是让他们担水用,李明言的空间是不需要接触就可以把东西收进去的。只是如此大规模的收水还是第一次。
李明海自从知道自己媳妇怀孕就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起来,她干个什么都怕有危险,“还是别去了吧,这么多的水,多重啊,你怎么运的完。”
说傻话了不是,李明言无奈的看了自家大哥一眼,伸手一挥,眨眼间河沟里的水就已经少了大半,河水又急急的补充进去。
索性接下来还有特到暴雨,现在劫持了过多的水分,对后面的村庄并没有什么影响,水库里的水多着呢。
这会儿干旱排空了,正好给接下来的暴雨腾地方。
李明海知道自己的话多余,又小心的扶着胳膊带着她去自己家的地块儿。比起收水浇水显然要麻烦的多,要少量多次,不然还没有等到暴雨的祸害,李明言先把地里的粮食给冲没了。
浇完水,李明言满足的拍拍手,可惜做好事不能留名,不过她可以写日记。
回到家她满足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照常起床,毕竟家里的饭菜还指望着她去做。
家里陈梅已经起床了,正张罗着从地窖里拿东西呢,毕竟儿媳妇怀孕了,也不能爬上爬下的是不。
李明言并不惊慌,地窖里她存放的的确有很多东西,并且常换常新,用来给她的空间出产打掩护。时间一长陈梅也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东西,再说她有意无意的透露姥爷给的补贴,陈梅现在也搞不清楚自己家里到底有多少东西了。
陈梅见到大儿媳妇过来,连忙拉过她,让她不要靠地窖太近了。
“以后这事儿你指使谁干都行,就是别自己干,大着肚子不方便。”
高秋芬从地窖里探出头来,她被婆婆指使着去地窖里拿食物,这才对李家的财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同时对于父母迫不及待让她嫁过来的举动,更理解了一些,本来她还觉得父母这么干,让她抬不起头来着,即便是好多待嫁娶的家里都是这样的。在娘家的时候只能吃糠咽菜,在婆家却能大米白面,这里面的差异实在是有点大。
将一个大南瓜还有一袋子的面拿出来,高秋芬利索的将梯子抽出来,然后风风火火的扛着所有的东西进了厨房。
李明言看的目瞪口呆,南瓜有十来斤重,袋子看起来也不轻的样子。
陈梅在一旁看着,满意万分,壮实了好,壮实能挣工分能干活,身体结实好生儿子,严格意义上来讲,她也是第一次当婆婆,在二儿媳妇进门之前,她也是忐忑无比。
好在这媳妇不错,不说谁压得住谁,她只希望儿媳妇能够和一家人都和和气气的,不要多么的贤惠,只要不是一个搅家精,唆使着儿子问父母要这要那,贪心不足。
高秋芬也非常满意,这种满意不仅仅是满意婆家的财力,也满意婆家的处事态度,对两兄弟公平,还照顾她的感受。她对婆家的要求也很简单,她只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部分,自己应得的也要努力争取。和婆婆的关系,能处的好最好,处不好就客客气气的。在李明言身上,她即便是比不上李明言,首先挣工分的能力就比不上,但是从怀孕之后婆家对待她的态度,也能差不多窥探到婆家将来会对她的态度。不差,这就够了。
早饭依旧是李明言烧火,她突然怀孕就仿佛成了一个废人,陈梅是什么都不让她沾手,只能抢过小妹的差事,因为小妹想要上学,所以更多的时间用来练字,家里没有多余的笔给她写字,就给她弄一个小沙坑,拿一个树枝让她写。
李明言也不指点着弟媳妇做什么了,让她自由发挥,昨天家里来客人,这么多的人,高秋芬在她的指点下丝毫不乱,将饭菜做的三婶夸赞个不停,这一次她什么都不说,任她自由发挥,高秋芬却束手束脚的了。
一直问:“做稀饭吗?溜几个馒头?倭瓜怎么做?”
李明言让她自己做主,她却小心的看了一眼择菜的婆婆。食物是现在人们的主要财产了,一般的新媳妇是摸不到锅边的。她贸贸然的主厨,掌握着一家人的胃,这个轻重缓急她还拿捏不了。
李明言告诉她:“只管做吧,也让家里看看你真正的手艺,想用什么用什么,饭能做多就别做少,家里都要吃饱的。”
得到许可之后的高秋芬心想,这可是你说的,然后瞄向了面缸里满满的白面。
就在李明言以为这个弟媳妇会做出什么美味的时候,她居然把整个南瓜削了皮,放在锅里蒸,南瓜有什么吃头啊,瓜代菜中的粮食,和红薯一样,香甜是挺香甜,但是吃多了胃里反酸。
李明言不以为意,陈梅也在心里赞了她一声会过日子。
然后就见这位会过日子的高女士拿了红薯面来,和白面放在一起搅拌成糊状。抬头腼腆一笑,和扒着男人衣服抢龙虾的作风大相径庭,说:“可能有点儿费油。”
李明言还没有想明白是怎么个费油法,就听到院子里队长的声响。
“真是神了,给我说我都不相信,咱们大队的地全部浇过水,地上湿漉漉的,真是神了,是不是昨儿夜里下雨了?”
然后是爹嘴里塞着泡沫口齿不清的声音,“不可能。”
队长背着手离开了这个小院:“吃完饭你去地里看看,你不信,我还不信哩。”
陈梅连忙叫住队长,“那地里都浇上水了,咱们还上工不上了?俺得给明言请个假,从今儿开始就不上工了。”
队长答应的很干脆:“行,地里就剩些零碎活儿了,等到下一轮浇水的时候再下地也行。”
陈梅心想既然地里浇好了水,总能管个七天八天的,到时候再说媳妇怀孕的事情,一般胎没有坐稳的话,是不好出去说的,唯恐出个什么变故。下一次浇水再找借口躲过去就是了。
灶房里,李明言听着外边长辈们的对话,心中暗自得意自己做的手脚,即便是安了摄像头也不能弄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何况这个时候连个相机都没有。不知道队长会怎么给这次的浇水事件找借口呢?
高秋芬好不吝惜的倒了一碗油出来,然后拿着一块儿干净的白布,说:“咱娘对你真好,大嫂,小火烧了啊。”
李明言连忙将木材退出去一些,将大火改为小火,就见高秋芬已经拿了白布蘸了蘸清亮的黄油,在大铁锅上一蹭,不知何时蒸熟的南瓜已经被搅成泥和拌好的红薯面糊糊在一起,成了黄亮亮的面糊。
只见高秋芬飞快的舀了一勺子面糊,另一只手则是拿着锅铲,将锅里的面糊均匀的铺平在锅底,很快流质的面糊就成了薄透的一层,均匀圆润。
这是摊煎饼呢。
因为锅底有少量的油,所以并不沾,翻面的时候顺滑无比,在高秋芬手里简直乖顺的不可思议,跳舞一样啪嗒面皮在空中飞跃进了笊篱里。
然后是接下来成套的动作,抹油,倒面糊,铲子抹匀出锅。
没有十来年的工夫还真做不出来,李明言面上满是赞赏,她想这个味儿想了好久啦。二弟妹总是有把粗粮做的无比精细的本事,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吃的已经是猪食了,再不精细点做,下锅就煮,那真的和牲口没有区别了。
不过她也自嘲,就是做出花儿来,红薯面玉米面还是没有白面好吃。
闻着香喷喷的味道,李明言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并且没有骨气的流下了口水。此时一个薄饼子放在了她的面前,是用锅铲挑着的,“大嫂先尝一尝好吃不好吃,凉的差不多了。”
只是雪中送炭久旱逢雨,李明言立刻就顺手接过,面食的甜香几乎立刻充盈了她的鼻腔,咬一口,甜咸适中,淡口吃也不会腻。
李明言说:“香,真好吃,你的手艺真是杠杠的。”她毫不吝啬的给弟妹竖起大拇指。然后稍微指点了一下弟妹:“二弟什么都喜欢吃老的。”
于是高秋分下一个下锅的煎饼摊的就久了一些,出锅的时候已经沾染上了金边,变得焦黄。
配菜是高辣椒炒的莴笋,清脆鲜嫩,煎饼卷着吃受到了李家人的一致欢迎。
高秋芬见自己丈夫果然捡那些摊的久的吃,心里记着大嫂的好。在家里时也做煎饼,却因为条件限制不能放开手脚,红薯面饼子吃着极其的费牙,想添加一些白面都不行,浪费,现在她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加多少油加多少油。
吃饭的时候,她都还是兴奋的。
李家吃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在院子里或坐或站,都大口的吃着饭。
这时李家的篱笆外走来一行人,正是在火车站驻扎着的营长一行人,见到李家庄的老少爷们,低着头一副躲避的样子。
谁不知道他们那点儿事儿?不就是浪费了一片好地,明知道不能深耕,还是要拉着大队所有的壮劳力一起去干活儿嘛,不就是拿狗肉汤子浇地,把土地浇的板结了嘛。不就是眼看着试验田里的玉米杆子长的小拇指粗细,实在结不出玉米棒子,又灰溜溜的回来了嘛。
李振国别过头,不想看这些祸头子,俗话说早秧一天红薯,多大百斤粮食,那都是赶时间的活计,却把人手都调给那片地做白工,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连营长很不是个能大能小的人物,别人还没有指责他们,他自己先自责上了,前一段时间的试验田生涯让他很是骑虎难下,这次终于借口老乡地里要浇水跑了回来,真是生怕他们会给他们白眼,还有唾弃他们。
没有想到队长热情的迎了上来,“连营长好,还是你们啊,真好,还是熟人来了亲切,我们生产队都盼着您回来呢。”
李队长和连营长热情的握手,不肯放开,只字不提试验田失败的事情。
这让连营长感慨万分,对李队长照顾着他的面子十分的感谢,连忙许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人们的子弟兵一定全力以赴。
李振国吃着卷饼不屑的嗤了一声,从鼻孔里发出,恨不得将这口气直直的喷向哥俩好的两人。对于队长的虚伪很是看不惯,平时抱怨那些当兵的尽出仙点子,几乎每天都要抱怨上几句,怎么变脸变的也太快了吧。
说实话李家庄在对待上头一阵风一阵风一样的指示和命令的时候,已经学会了些许的圆滑与世故,从对待虚报产量时的不撞南墙不回头,到现在对讨厌的人也能笑脸相迎,不得不说进步了许多。
队长接待过连营长之后反过来安慰李振国,“人家也不是成心的是不是,咱们得心胸开阔点,还指望着他们支农的帮咱们干活儿呢。”
李振国又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这事儿算是过去了。
不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说外面的人一片一片儿的都饿死人了,却不见逃荒的人出来了,以往还有来追捕的,这时路上一个衣衫破烂饥饿的人都没有,更别提民兵连追捕的人了。
李家庄的粮食照常生产着,只是边缘地区,总有些地方像是斑秃者的头发,一片片的成为了不毛之地,显然是之前被偶然而至的逃荒者毁掉了。
这就需要去补种,这个时候能补种的上的,只有晚红薯,秧苗就在红薯地里取,掐下来趁着不知道哪位大仙浇过的水,直接插上,再用杨树叶给遮个阴凉,差不多就能扎根。
说起这浇水,还有个美好的误会在里面,恰逢连营长带着兵回生产队,也恰逢李家庄的人们起床上工得到不用再浇水的消息。
两方人马在队长日常开会的庄头碰面,李队长大声宣布,“地上湿溜溜的,所有的地块儿都浇过了,咱们就暂时不用忙浇水,趁着墒,补种红薯去。”
李家庄的生产队员们心里想,难道是这位营长带着自己手下将功补过了?他们一个生产队的人每天都在劳动,连续三四天才浇了全部土地的四分之一。这些兵蛋子可真够厉害的。于是就抛下自己家狗可能被这群人打了浇地的恩怨,露出了僵硬的欢迎的微笑。
连营长则是觉得受宠若惊,他们这次回到生产队是以抗旱救灾的名头过来的,现在他们该干的活儿都□□完了,按理说是给他们下马威的,可是现在老乡们看到他们,嘴角还挂着和气的微笑,难道是已经原谅他们了,地里的水浇完只是因为李家庄的人比较勤快?真是不好说。
彼此都带着对对方的良好印象,他们热情似火的开始了接下来的生产与劳动,对即将到来的大暴雨毫无觉察,甚至还祈祷着下雨,能省去下一次浇水的辛劳。
作者有话要说:加油,我是要完结的人!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肅H松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118章
小麦灌浆是个重要的过程,雨水和阳光一样不能少,就在人们期待雨水到来的时候,天气果然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滴滴答答的下起雨来。
夏天的雨水就那样,雷声伴着瓢泼大雨,然而就那么一阵,一阵之后就又晴朗了。天气貌似都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正常的耕作,还时不时的有人来帮忙,不知道是哪里的干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