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三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小改走了之后,姚三三总觉着家里少了很多人似的。大姐性子温和,什么事都宠着让着几个妹妹,平常家里三三就跟二姐斗嘴最多,你呲吧我两句,我贬损你两句,其实俩人感情却是十分的好。
姚小改好多天才来家一趟,每趟回来,姚小改心情看着都不错,走出姚家那个小院落,生活不再只是她的猪和羊,姚小改一步步接触了外面的世界,人也变得自信了。
二姐自己没上过学,如今早早为她考虑上大学的事,姚三三心里暖暖的。她如今初三了,这个学期上完,就该毕业了。将来的路怎么走,姚三三心里是有打算的——
她只怕要让二姐失望了。
姚三三没打算读高中上大学,不为别的,家里没这个条件,她不能这么自私。她要是读高中上大学,不能领着姐妹几个挣钱发家不说,还要让大姐二姐挨累受苦地给她挣学费,加上家里还有个小四,负担可想而知了。
她一个人好,还是牺牲上大学的机会,让姐妹几个都好,姚三三自然是要选后者。再说,她相信只要路子走的对,不上大学,她也照样能走出一片天地来。
初三下学期学习更紧张了,星期天也开始补课,家里的事情姚三三都帮不上忙。姚连发两口子忙着田地里的农活,姚小改一走,家里的事就都落在姚小疼身上了,养羊,喂猪,收泥鳅。这一年鲍金东当兵没在家,泥鳅生意都归了姚三三,附近村子的人也都会来姚家卖泥鳅,收购量大了起来,姚小疼一个人整天忙得团团转。
然而姚三三很快遇到了难处——她们的本钱不足了。
承包鱼塘交了一部分预交款,加上收购的一部分泥鳅都放进了鱼塘养着,要占用相当一部分资金,这钱,渐渐就周转不过来了。
杨北京一声不吭地拿了一笔钱来,让姚小疼先用着。
“收泥鳅的生意明显能挣钱,咱怎么都得坚持下去。咱要是停一阵子不收,旁人就要趁机来抢摊子,三三这好几年打下的底子就完了。”杨北京说,“钱实在紧张的话,就少留些在鱼塘里养,实在不行,把羊卖一部分,反正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嗯,就按你说的。”姚小疼说,“最多等到冬天,咱鱼塘里的泥鳅变了钱,咱就不愁了。”
好在如今收泥鳅,她们不再用毛驴车往埝城送了。几年下来,她们家收泥鳅的生意在周围有了影响,附近好几个村子都会有人来卖,量大了,埝城的商户就隔几天主动开着农用大三轮来姚家拉,偶尔收购量少,不值当来车拉,姚连发也能主动帮忙,用毛驴车给送到埝城去。
对于四个闺女的态度,如今姚连发越来越放手了——“闺女比你强,闺女敢想敢做的事你敢吗?闺女能挣来的钱你能挣吗?你既然没那能耐,你就别瞎操心瞎阻拦。”
张洪菊这样说姚连发。
姚三三坐在教室里,想到家里眼下的事情,不禁走神了。班主任韩老师从她身边经过,拍拍她的背,示意她出来。
“姚三三,眼看要中考了,你是怎么打算的?考县中还是考中专?其实你考师范蛮好,小女孩做老师挺好的,工作早,也稳定。我建议你报志愿的时候把师范填上。就算考不上,也不耽误高中录取,师范是优先招生的。”
姚三三低着头,心里琢磨着措辞,该怎么跟老师说呢?
“韩老师,我……没打算再念下去。”
韩老师叹口气,姚三三的情况他也多少知道些,这女孩据说自己挣学费上学的。可是,明明能考上,能增加学校的升学率,放弃了也太可惜了。
“师范和中专,也就再念三四年,毕业就能拿工资了。你跟家里商量一下,再艰苦这几年,你考上学,也就能跳出农门了。”
再三四年?大姐如今十九,二姐十八,这三四年,对她们来说几乎是决定命运了,尤其是二姐,如果真让她挣钱给自己念书,那她自己又怎么办?
而要是她能在这几年里头,带着一家人把日子过好了,有了一份长远事业,对二姐的婚事也是有助益的。
就算自己考上了师范或中专,几年后毕业,上班下班,拿一份不多不少的工资,自己的生活自然是顺畅了,对家里姐妹又能有什么帮助?
再说,除了生活费,一些中专的学费还是很高的,很多学校的学费都是入学时一次性交清。姚三三十分确信,如今她拿不出这笔钱来。
“韩老师,我想过了,我真没有那个条件,不打算再继续上学了。对我来说,能多上这三年初中,多学习三年,我已经很高兴了。”
韩老师叹口气,农村里这样的事情不少见,总会有一些成绩不错的女孩子,甚至男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半路上就辍学了,或者念完初三就不念了。韩老师习惯性地又拍拍她肩膀,转身走了。
姚三三见韩老师进去,随意靠在走廊柱子上,望着远处的天空出神。放弃升学,遗憾当然是有的,然而她并难过,一切,不过是她早就打算好了的。无非是另一条人生道路,可能没有升学跳农门顺畅,可是,或许更适合她。
姚三三就在这样一种平和的心境中参加了中考,分数下来,她的分数达到了中专录取线。她没填报志愿,自然也不会有学校录取她。
姚三三蹲在她的鱼塘边,看着平静的水面,努力想像着水里的泥鳅们满满当当,四处乱钻的情形。这会子是午后,泥鳅们钻进水底凉快了,要是早上晚上,就会有好多泥鳅跳出水面,溅起好多美丽的水花,越看越招人喜欢。
她这些年攒下的钱,如今就都在这六个鱼塘里押着呢,要不是今年初夏时节努力收姐猴,挣了一笔钱,这眼下收泥鳅的本钱都没有了。
姚三三觉着,自己这就是押了一次宝,不过她押得有足够信心。
泥鳅多了,光指望吃水里的浮游生物就不充足了。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卖泥鳅专用饲料的,鱼饲料倒是有,姚三三尝试着买了一些撒进鱼塘里,却没有期待中的泥鳅抢食的情形出现。这些市面上常有的鱼饲料,都是喂白鲢鱼的,颗粒比较大,或许并不让泥鳅们待见。
泥鳅是杂食性的,几乎啥都吃,腐烂的树叶水草、水里的藻类、水里的小昆虫们,它都吃。然而她这鱼塘里泥鳅多,自然环境的食物不充足,它就长得慢。
那些撒进去的鱼饲料,泡开了也都慢慢让泥鳅吃了,可那也要钱啊。
蚯蚓!姚三三看着塘边湿泥上蠕动的蚯蚓,脑子里一闪:喂蚯蚓肯定能行。
于是那一年姐猴季都已经过去了,刨姐猴的孩子都销声匿迹了,还时常有人看见姚三三领着放了暑假的小四,拎着小镢头,四处刨土翻东西。农村里蚯蚓多,随便哪个潮湿的土堆都能刨一大堆。姚三三把这些蚯蚓剁碎了,扔进鱼塘里,果然泥鳅们都来抢食儿了。
好!吃吧吃吧,抢吧抢吧,姚三三看着满池抢食的泥鳅傻乐。只要泥鳅们快快长大,也不枉她每天弄那些膈应人的蚯蚓了。
“三姐。”小四远远跑过来,叫她,“你老师找你。”
“老师找我?”姚三三有些惊讶,“哪个老师?找我干啥?”
“就是你学校的老师呗。”
姚三三跟着小四,匆匆回到家里,果然看见韩老师正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院子里盛开的月季花,一边跟姚连发说话。
“韩老师,你咋来了?”姚三三欣喜地说,初中三年,韩老师对她是不错的,“爸,你咋不让老师进屋去坐!”
“不用客气,我这欣赏你家的花呢。”韩老师说,“姚三三,昨天县中联系我们学校,问你愿不愿意去上县中。你知道的,县中的分数比中专低,你分数高,啥志愿都没报,他们想要你,就主动联系了。人家说了,学校可以考虑减免一部分费用。”
“韩老师刚才跟我说过了,叫我支持。”姚连发犹豫着跟姚三三解释,又转向韩老师,“这丫头一向主意大,我说了也不管用,让她自己决定吧!”
上县中?还是那个道理,就算她考上大学,三年县中,四年大学,整整七年,大姐二姐该有多辛苦?大学毕业,她的日子当然舒服了,可家里呢?
姚三三如今能猜到鲍金东上学时的那种状态了,他从来不要求学习成绩多好,不倒数就行,追问这里头的原因,恐怕是他就没指望能有机会读高中、上大学吧!初中文化,是当时当兵、招工的基本条件。
“韩老师,我真不想再上学了,家里条件有限不说,我也有我的打算。”
姚小疼放下手里的活,着急地走过来说:“三三,有机会上县中,你为啥不上?你想想你二姐没上学的苦!你放心上你的学,家里还有我跟你二姐呢,你哥也说了,就算再困难,只要你愿意上学,也支持你。你上好了学,工作了,将来你就能供小四读书。”
姚小疼说的“你哥”,自然是指的杨北京。
姚三三想,就冲着大姐、二姐这个态度,她今天放弃升学的决定,就永远都不会后悔。
“大姐,对于我来说,上大学不是唯一的路子。再说,就算我上了县中,上了大学,将来也难预料怎么样。你相信我,我有我的打算。”
姚三三没再跟姚小疼多说,反而笑着对韩老师说:“韩老师,正好你今天来,我还正要去找你呢。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你说。”
“我知道你有时要到城里学习开会啥的,要是有空闲,你帮我去书店挑几本关于水产养殖的书,尤其是关于泥鳅和鱼苗繁殖的书,花钱我回来再给你。”
韩老师的目光滑过姚家破旧的房子,以及院子里四处栽种的繁盛的花草,他笑了笑,说:“你看来都打算好了,那我也只好支持你吧。”
这一年冬天,姚家开鱼塘捉泥鳅成了村里的一景。为了保留她今后泥鳅育苗的“母本”,也包括保护泥鳅的自然繁殖,姚三三留下了一口鱼塘。
其余五口鱼塘,这一春一夏,已经放进去不少泥鳅了,这几乎占用了她所有能用的本钱,如今,是这些鱼塘给她产出收益的时候了。
埝城收泥鳅那家的何老板,早早地就惦记姚三三这几口鱼塘了。冬季到了,今年大城市流行泥鳅汤进补,寒冷的天气里,泥鳅贵得要命,却偏偏货源极少。眼看着大把大把的钱却没泥鳅卖了。刚入冬,何老板就几回回来找姚三三,撺掇她开鱼塘逮泥鳅,姚三三都忍住了。
她的泥鳅就在那儿呢,又跑不了,价钱却会涨。一些做泥鳅生意的人,也有用水泥池暂养泥鳅的,然而水泥池不抗冻,随着冬季一天天变冷,他们那泥鳅差不多都卖光了,年节临近,价钱就更是飞涨,姚三三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话说为了搞清楚这本生意经,姚三三没少费心思琢磨。
如今她一放话说要逮泥鳅出货了,何老板早早就跑来了,表示要主动帮着逮泥鳅,派车到门口来拉——不是,他派车到鱼塘边等着。
“何老板,我这五口鱼塘,怎么说也有几千斤泥鳅呢,你照顾我这好几年,收我的泥鳅,我自然愿意卖给你,不过这价钱……你赚大钱,小钱也让我多赚点吧?”
“嗐,这还用你说,只要这泥鳅从塘子里出来,我给你五块三一斤,你看行不?”
“马坝的那家找过我,出到六块呢!我要是开口给他,估计他还能给我加几毛。”姚三三格格地笑。
如今她这泥鳅是稀罕物,量也多,只要有运输、销售的路子往大城市走,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姚三三哪能不打听?现在人工养殖泥鳅的十分少,更别说她这泥鳅算是野生的。听说南方那些大城市,市场里这种野生泥鳅,这阵子最高都能卖到二十块钱一斤。
“啥也别说了,我也给你出六块,行不行?你看我这长途运输,到城里再一份份交货,也是要不少的成本,你卖给我,有钱咱俩一块赚。”
“五块八吧。”姚三三甜甜地笑,“你一直很照顾我,旁人就算出六块、七块,我也不能卖给他。我年纪虽然小,可也知道做人要讲信用。我也该给你让点利,就按五块八一斤。”
“行!”何老板笑呵呵地一拍手,“跟你这小丫头打交道,真爽快!”
☆、第58章 喜事儿
冬季泥鳅钻泥过冬,捉泥鳅是比较麻烦的。姚三三本来想的太过简单,她以为只要排干水,挖开淤泥就可以逮到泥鳅了,捉了泥鳅,顺便还能清理鱼塘,消毒晒塘子。然而真正开始捉,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天冷,塘泥又深,捉起来十分麻烦。
早知道这样,她就该在深秋时先捉上来,砌水泥池暂养,不过那样的话,也怕冻,很难把泥鳅留到现在这时节卖高价。
好在埝城的何老板知道一些方法,他说来帮忙,倒真帮上不少忙。
他们先将池水排干,在池底开挖了几条半米宽的排水沟,在排水沟上隔一段挖一个坑,池里没水,沟里和坑里有积水,便有些那在浅层的泥鳅聚集到沟坑内,用抄网一网一网地捞。
也就是塘子里泥鳅多,正常情况下,泥鳅都应该钻泥里了。这样捉到一部分,而大部分的泥鳅,就躲在潮湿的淤泥中越冬呢。
姚三三叫姚连发找了几个人手,加上自家人和何老板带来的两个人,穿上皮靴皮裤,挖开淤泥,便看到一条条挤在一起的泥鳅,这时节泥鳅也不太肯动,捉起来倒不费劲。
捉上来的泥鳅,还怕它冻坏了,便尽快放进大铁盆里,盖上草苫子运走。
这泥鳅,还真宝贝上了。
“没经验,没经验。”姚三三嘀嘀咕咕,“这么捉,麻烦。看来明年要想旁的法子。最好深秋捞上来暂养,要是把水泥池建在地面以下,是不是能抗冻些?”
“这两天太阳暖暖的,算不上冷,倒也好捉。咱还怕捉到开春吗?这都是钱啊!捉上三年两年,我也不嫌麻烦。”姚连发笑着说。
据姚三三的估计,这一口池塘,总得能逮到四五百斤泥鳅,五口塘子,五块八一斤,算算就一万多块钱呢!
一万多块,姚连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头一个鱼塘的泥鳅逮完,总共逮到了446斤的泥鳅。等到五口池塘都逮完,一算账,总共是2138斤泥鳅。何老板一口气点了12400块钱给姚三三。
付钱的时候何老板犹豫了一下,姚连发就站在旁边呢,十五岁的姚三三也在他跟前站着,何老板只是略微一犹豫,便把厚厚一沓子钱递给了姚三三。
谁是家长他不管,反正他一直是跟眼前这小丫头做泥鳅生意的。
姚二叔也被叫来帮忙了,他睁大眼睛,看着那厚厚一沓子钱,被何老板交给了姚三三手里。再看姚连发呢?乐呵呵地,像是也没觉着有啥不对。
看起来,大哥家如今是三三这小丫头当多半个家啦!姚二叔说不惊诧,那是假的。不过想想,倒也正常,这些钱,还不都是三三挣来的?给她管着,比旁人管着更有用。
一万两千多块钱!好家伙,整个土沟村差点都轰动了。姚家光是卖泥鳅,就卖了一万两千多块钱呢!他家夏天收泥鳅才一块几毛钱,这冬天卖五块八呢!加上他家猪和羊,加上粮食,姚家今年收入怕不得有小两万呢!
那几天,土沟村不知有多少人在给姚家算今年的收入账。
在捉泥鳅之前,姚三三就跟大姐一起把能卖的羊都卖了,照例留下了健壮的母羊和羊羔。十七只肥羊,光是卖羊的收入,也有两千三百块。
姚连发如今也不急着跟闺女手里要钱了,他知道,这钱无论有多少,最后还是他姚家的,钱在三三手里,就能再生出更多的钱。
好容易捉完了泥鳅,就进了年关。腊月二十二这天,姚小改也放假回来过年了,杨北京正好也来送年礼,姚家一家人聚齐,从没有过的热闹。姚连发由杨北京陪着,喝了几盅小酒,满脸红光地算账给一家人听。
“卖泥鳅,一万两千四;卖猪,五百七;卖羊,两千三;粮食啥的,也卖了一千露头,平时那些针头线脑的,收姐猴什么的零碎收入咱就不算了。咱家这一年的收入,算起来就超过一万五了。”姚连发说着冲端菜上桌的张洪菊嚷嚷:
“听见没?我是万元户了,我远远超过一万元了。”
“你要这么算,爸,我今年给人家打工,我也拿来两三千块钱的工资呢。”姚小改笑笑说,“你再加上,就够着两万了。”
“你在那瞎吆喝什么呀!你干脆出门去大街上喊去!看你得瑟的,这里头有几个是你挣的钱?看把你美的!”张洪菊毫不客气地数落姚连发。在夫妻关系中,张洪菊渐渐有了些地位,也越来越敢消遣姚连发两句了。
那边热闹地算账,姚三三呆在她们屋里,也在算账呢,她在算投入和利润。天冷,她穿着大姐做的手工棉鞋,围着个小火炉,仔细算这一年的账目。
六口鱼塘的承包费一年是两千四,今年春夏,收购来投放进去的泥鳅,也将近两千块钱的。
这里头没有排除现在还留着的那口鱼塘。那口鱼塘,里头的泥鳅少说也该有四五百斤,两三千块钱。
这么一算,她这六口鱼塘养泥鳅的收入,怎么说也有一万元以上的纯利润。
同时姚三三也在反思,冬季捕捉的泥鳅,其实是比较瘦的,价钱虽然高,重量却对比深秋少了些。这个问题有什么好法子解决呢?并且冬季干塘子捕捉,其实没有捉干净,有不少泥鳅还在湿泥里躲着呢。那五口鱼塘,晾晒几天消毒,就要放水进去,免得那些泥鳅时间长缺水死掉。
话说这个季节的泥鳅,只要有湿泥,存活能力十分顽强。
“小财迷,还在这数钱呢!”姚小改一脚进了屋,去床上摸了个包,从里头拿出一沓子钱,往姚三三跟前一放说:“给,这是我下半年的工资,一千四。”
姚三三拿起那一沓子钱,没好气地说姚小改:“二姐,你也差不多一点好吧?你总共给人家干了十个半月的活儿,每个月工资两百八十块,你前后都拿回来两千七八百块了,你平时真就不花钱啊?”
今年春夏缺资金,姚小改每月领的工资,都给姚三三做本钱了。
“年底这回发工资,人家多给了我一百块红包,我留着花呢。”姚小改说,“我平常花什么钱?吃住都在养殖场,我也无非来家坐车花一点儿,有时给小四买点零嘴啥的,旁的也没啥花销。”
姚三三无奈地摇摇头说:“你说你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你就不会好好打扮打扮?你多买点衣裳啥的。”
“我整天给人家干活,孵鱼苗,喂鱼苗,我打扮给鱼苗看?”
“那你的钱,你自己收着。”
“你一块管着,这是咱发家致富的本钱呢。”
姚三三收好了钱,便去西屋找姚连发。
“爸,你这几天去找找村干部,两件事儿,一件是村前余下那十几个鱼塘,能转的话,我都承包了。另一件,你去要一块宅基地,咱开春把房子盖起来。”
姚家现在的房子只有两间地方,要盖新房子,总得四间地方才够吧?
“行,要!”姚连发一高兴,脖子都粗了不少,“我去要,他们肯定得给我最好的宅基地,村子当中的,我盖得高高的,盖最好的大走廊屋。”
“不要村子当中的,爸,你就要村前的宅基地,最好是挨着南边大场的。”
要村前的宅基地?那可算不上好,姚连发絮絮叨叨说了半天道理:盖房子,还是盖在村子当中好。
“爸,你信我的没错儿,就村前的,靠着大场的。”
往后几年,老百姓家里都弄了水泥地院子,收麦子都是大型机械,大场渐渐就改作他用了。
——那大场,用不了几年也得是她姚三三的,她要用那好几十亩的大场,建起自己的泥鳅养殖场、育苗场。
姚三三说着,伸手从桌上盘子里捏了一块鸡肉,丢进嘴里吃了起来。张洪菊见了,拍了她胳膊一下,责怪道:
“你哥在这喝酒呢,小姑娘家家,下手捏菜吃,丢不丢人啊!”
姚三三缩着脖子一笑,杨北京忙说:“婶子,菜也都齐了,叫几个妹妹都来吃饭吧。”
“你们先喝酒,她几个丫头等会儿再吃。”张洪菊连忙说。苏北鲁南一带农村的规矩,家里来了客人,男人喝酒,女人是不上桌的。
“婶子,我还是外人吗?”杨北京笑着一推姚三三,“三三,去叫你大姐二姐,还有小四,全都来吃饭。”
“好嘞。”姚三三如今觉着,女人不上桌喝酒,根本就是个狗屁规矩,何况来的是杨北京。她冲着在锅屋烧汤的姚小疼叫了一声:
“大姐,赶紧来吃饭吧,大姐夫心疼你,怕你饿着呢!”
姚家的日子眼看着红火了,于是这个年关,家里气氛就要尤其的好,还一连来了两个说媒的,给姚小改说媒,两个都是要招赘的。
姚小改想都没想,一口就回绝了。
姚连发想说,这两个条件都是不错的,小伙子家里兄弟多,穷困,本人还是端正可靠的。姚家的日子既然好了,那一大笔的收入引人瞩目,又传出开春要盖新房子了,自然也能引来条件好的小伙子。
姚小改根本就不听他这些,她拒绝的理由也很绝——谁有那闲工夫啊,忙得很。
“爸,你就别管我了。我今后要是找对象,我坚决不相亲,一定要是我自己看好,熟悉了的,各方面都合适的。”
姚小改这么一说,姚连发也不好再叨叨她,这二丫头如今也越来越有性子了,姚连发觉着做不了主的事情,索性就由着她吧。并且他眼下也很忙,他要给三三联系包鱼塘,跟村里要宅基地,另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姚小疼的喜事。
姚小疼过了这个年,就二十岁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十七岁跟杨北京订亲,如今也该考虑办喜事儿了。杨北京喝酒的时候,就跟姚连发提了提,姚连发一听话音,马上就表示同意。
“你家选日子好了,这事儿你家做主。”
“那我回去跟大哥商量一下,定个日子吧!”杨北京脸上微微笑着,似乎很平静,其实桌子底下,两只手已经兴奋得攥起了拳头。
太好了,他终于可以把媳妇儿娶回家啦!
订婚两三年,这婚也真该结了。这几年,姚家的门槛儿都要让杨北京踩坏了。都说女婿半个儿,如今姚连发也是十分重视杨北京,早把他当作自家人,很多事都愿意听听他的意见。
而杨北京呢,早早没了父母,也愿意亲近岳父母,这一来,他在姚家的地位不要太好!
“女婿半个儿,等我们老了,还得指望你。等你们结了婚,要是真能分一个孩子给他姓姚,我也就随你几个妹妹了,她们谁愿意留就留,不愿意留在家,就都嫁出去吧,我也看开了,她们也不会缺我的吃少我的喝,再有个孙子姓姚,我还操心那么多干啥?”
翁婿这顿小酒,越喝越高兴,姚连发直接喝醉了,杨北京居然也有了几分酒意,姚小疼见他喝了酒,便不肯让他骑摩托走。
“没事儿,我喝得不多,一会子就到家了。”
“不行,你看你,脸都潮红了,骑摩托车多危险!”
姚小疼端了盆水来,让杨北京洗脸醒酒,杨北京半靠在床头,看着姚小疼一个劲儿地笑。姚小疼拿了热毛巾去给他擦脸,他便老老实实地由着她擦,然后一伸手,把她两只手捉住,贴在自己脸上,低低地笑。
“媳妇儿,咱们要结婚了。媳妇儿,真好,我要娶媳妇儿了。”
“说什么呀你,酒憨子。”姚小疼又红了脸,连忙转脸看了下门,生怕哪个妹妹进来听见。
“谁是酒憨子!我才喝了几杯酒。我就是高兴。”
姚小疼拿着毛巾,想挣开他的手,哪知道杨北京反而抓住她,一使劲,就把她拉过去,趴在他胸膛上了。杨北京胳膊一抱,一只手把她压在自己胸前,摸着她柔软的头发低笑,自言自语。
“媳妇儿,等结了婚,咱俩每天都在一块儿。”
“哎……你放开我,回头她们几个进来……”
“你那几个妹妹?一个个比鬼还精,她们才不会进来呢!”
杨北京抱着心爱的姑娘,四目相对,忍不住就凑上去,在她脸上轻轻吻了一下。看着姚小疼烧红的脸蛋,他忽然挫败地躺回床上,小声嘀咕着:
“咱们要是今天结婚多好……”
姚小疼红着脸,手忙脚乱地理了理头发,收拾了水盆端出去,一出门,就看见姚三三正站在门外,冲她暧昧地挤眼睛。
“醉了?”
“谁知道,反正喝得有点多。”
“我教你个醒酒的好法子。”
姚小疼傻兮兮地跟着问:“什么法子?”
“你去端一盆凉水,往大姐夫头上一泼,保准他立马醒酒。”姚三三说着,自己噗嗤一笑,转身跑出多老远。
“大姐,大姐夫真喝多了?”姚小改探头来问。
“反正喝了酒,不敢让他骑摩托啊。”
“咱家就两间屋,这也没法子留他住一宿啊。”姚小改眼睛一转,“要不,让他在羊圈里呆一晚上?”
“哈哈哈……二姐,你也不比我厚道。”姚三三站在几步远,笑得不行了。
“谁说的?我比你厚道。”姚小改一本正经地说,“大姐,叫大姐夫起来,我送他回家。”
姚小改说着,走到杨北京的摩托车跟前,帅气地一推车子,骑了上去,看起来还蛮像那么回事儿。
“二姐,你会骑摩托车?”姚三三惊讶了。
“会啊,有人教过我。”
“可是……可是这是男人骑的大摩托,又不是小踏板,再带上大姐夫,你能行吗?”
“放心吧,不然怎么办?还真让他呆羊圈里?”
杨北京其实并没有喝醉,酒是喝了几杯,还没到喝醉的程度。他起身出了屋,便看见姚小改骑在他的摩托上,利落地打响了车子,他也是吓了一跳。
“小改,快下来。我没事儿,我自己走。”
“走吧,我送你回去,要不然大姐今晚上肯定担心得睡不着觉。”
杨北京愣了半天,姚小改却骑着他的摩托,稳稳地出了院门。张洪菊追出来,喝斥道:
“小改,你给我下来!你也敢骑这车?你可别吓唬我了。”
“不过就是骑摩托,我真会。在养殖场的时候,我骑过摩托,还带过人呢,我骑得好着呢。”
最后,杨北京无奈地坐上摩托后座,让姚小改给送走了。一边走,杨北京心里一边暗暗发誓,往后绝不能在姚家喝酒了,不然这几个丫头……
而姚三三,却愣眼地看着姚小改稳稳骑着大摩托离开,心里忍不住琢磨:
谁教二姐骑摩托的呢?
☆、第59章 新嫁娘
杨北京那边很快就定了婚期,农历四月初九,杨大哥专门找人给挑的大吉大利好日子。四月初九,春暖花开,果然是好日子。婚期一定,杨家就忙着装修新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