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三-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三三知道他那点小心思,就调皮地问道:“杨大哥,你问我哪个姐?”
    杨广州一本正经地说:“哪个都好,都好!”
    姚三三噗嗤一笑,心说,理你!
    一旁杨北京听着,瞥了他两个一眼,有点无奈。有些话,半开玩笑的,大哥也跟他说过,说你看三三那两个姐,真好,勤快,板正,长得也好看,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兄弟哎,你不打算采取行动?
    然而杨北京是个老实稳重的人,让他去说巧话讨大闺女开心,他说不出来,再说,他就没怎么跟人家相处过,以他的性子,还真生不出啥倾慕之类的感情来。
    姚三三拎着乌拉牛,直接就倒进了厨房的大盆里,杨北京“哎”了一声,说:“还没称呢!”
    “杨二哥,你跟大哥,帮我多少忙?水里捞来的乌拉牛,我添点工夫罢了,再接你的钱,我还能上你的门吗?”
    “那可不行,你辛辛苦苦捞来,一个一个刷、剪,还等着拿它卖钱交学费呢!”杨北京也没再去捞出来称,就按着往常称的量,掏出十块钱往姚三三手里一塞,说:“拿好。你不拿,我能要你的乌拉牛?再叫我买旁人的?”
    姚三三本来打算还给他,却也知道他那个性子,转念一想,秋天杨广州就要结婚了,有情后补,给他买点像样的东西做礼物,他总不能再拒绝吧!
    这么一想,姚三三就没再坚持,转脸对杨广州说:“杨大哥,你跑的地方多,经多见广,你帮我参谋参谋,我要是想在这街上弄个小摊子,做点小生意,能做点啥?”
    “你?”杨广州摸着下巴说,“你总要上学,这几天暑假,够你做什么的?做生意这事,有道是挣钱不挣钱,常在行里缠,不论哪一行当,你时间长了就摸清门道了,刚开始就想挣钱,不容易的。”
    “我上学,还有我两个姐呢!”姚三三说,“你看,我上街卖那种小塑料包的汽水行不行?”
    杨广州说:“那东西,表面上看能挣钱,两三分钱一包批发来,卖五分,感觉挣了一半利润还多,但是你要光卖汽水包,一天到晚也卖不出几包,逢集卖,就指望小孩买,顶多你一天卖一百包行了吧?一整天下来三块钱。算上工夫,根本不划算。人家卖汽水包,都是还卖旁的货物,带着卖的。”
    “现在是暑假,等开学了,到学校门口卖还行。”杨北京插了一句,“到学校门口卖,再弄点本子、橡皮之类的,学生要用的小东西,估摸应该能挣到钱。”
    姚三三听他两个说的很有道理,就只好暂时把卖汽水包的事搁下了,心里默默想着,等开了学,再想法子试试。
    “杨大哥,你远近地方都熟,你知道哪儿收泥鳅?”姚三三又起了个话头。
    “你问这干什么?”
    姚三三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想去看看人家收泥鳅。”
    前阵子收姐猴,姚三三算是尝到二道贩子的甜头了,这边买,那边卖,只要你稳住,挣钱是肯定的。
    这几天给小四的事情影响了一下,要不,她打算鼓动两个姐跟她去逮泥鳅卖的。可是她又一想,人家到咱街上来收,不还是为的挣钱吗?我一个人逮泥鳅,挣几个钱?收泥鳅,肯定挣得更多,并且常年都能收。我能不能收呢?
    村庄靠着水库,沟塘本身就多,泥鳅也多。一放暑假,村里有的是闲着的小孩。农村小孩捉泥鳅都是在行的,把这些小孩拉动起来,去捉泥鳅,她来收,指定能挣钱。就是这路子问题,运输问题,都得先摸清楚了,凡事哪有说话那样简单?
    要是寻常十多岁一个小丫头,说她要收泥鳅,要做生意,杨广州肯定嗤之以鼻,理都不必理,然而眼前这姚三三,杨广州却知道她是有想法,能干事的。
    杨广州想了想说:“泥鳅这行当,我还真不熟悉,咱街上逢集也有来收的,不认识,搭不上话。我估计埝城肯定就有大户收,我再给你打听着吧。”
   
    姚三三从实惠小吃部出来,就绕去街上,给小四买了一个凉帽,经过卖鞋子的地方,琢磨了半天,给小四买了一双凉拖鞋。小四人没来,买鞋没法子试,凉拖鞋大一点没关系,再说,平常在家穿都可以穿,也方便。
    省钱是必须的,但有些钱实在不好省,该花就花。姚三三手里没多少钱,收姐猴挣的钱,姐妹几个买东西花,上姥娘家花,已经去了不少了。姚三三穷,心态却大方——
    她如今觉着,钱是挣来的,不是硬省来的。
    姚三三买了帽子和鞋,又随意在街上转悠了一圈,街上好东西很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招着手呢,她兜里钱少,不敢乱花啊!最后买了两斤桃子,二两白虾皮,决定回家割点韭菜,配上虾皮和鸡蛋,包一顿饺子吃,全当庆祝小四回家了。
    然后姚三三就寻到收泥鳅的摊子,站在旁边看。收泥鳅的看样子是夫妻俩,用的一辆脚蹬三轮车,摊子摆在集市头上一棵大树下,车上放着两个大铁桶,地上还有一个小铁桶。来卖泥鳅的了,就倒进小桶里称,完了再倒进大铁桶。
    姚三三伸头看了看,两个大铁桶,里头都有半桶泥鳅的样子。遇上很小的泥鳅,就不愿意收,少算钱也不要,说是掺在里头,收他们货的人要嫌弃压价。
    见姚三三一直站在旁边看,那女的也不在意,还主动跟她说话。“小丫,你不能去逮泥鳅?逮来卖钱花。”
    姚三三就笑,说:“行啊,我下集逮来卖给你。你收这老些泥鳅,要拉到哪去卖?”
    那女的见她一个小孩,也没多想,随口说:“卖到埝城,埝城有收购的大户,马埠也有。这都是销往大城市去了。”
    “啊呀,拉那老远,天热不怕它死吗?我不逢集逮到泥鳅,就怕它死了不能卖给你。”姚三三一副好奇的样子。这正是她自己担心的问题,她要收,必然不能及时送去埝城,怎么不让它死掉就很重要了。
    收泥鳅的那男的,似乎觉着她这话不讨喜,抬头瞟了她一眼,说:“泥鳅这东西好养活,你没看我放在阴凉地吗?别给晒,别热着了,三天五天死不了。”
    姚三三吐吐舌头,怪不得他们把车子放在树荫凉底下,她还以为,是收泥鳅的人自己躲阴凉呢!估计再呆下去,收泥鳅的人要撵她了,姚三三自觉先离开了摊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
    要说泥鳅这东西,那时候农村人都不拿它当鱼,不稀罕吃它,卖到城里,却成了金贵的玩意儿,比那些养殖的鱼要贵的多。
    其实姚三三私下里觉着,农村人不爱吃泥鳅,不会弄,弄熟了不好吃也是一方面。村里人觉着这东西滑不溜秋,在淤泥里钻来钻去,一股子泥腥味儿,不好吃。到了大城市,却觉着这东西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还有药用价值,成了好东西了。
    小泥鳅啊小泥鳅,你能不能让我赚几个钱呢?姚三三盯着那桶里钻来钻去的泥鳅,满脑门子挣钱。
   
    姚三三回到家中,姚小疼跟姚小改下田还没回来,她就先跟小四择韭菜,洗干净控水,细细地切了,又拿了四个鸡蛋,下锅炒熟铲碎,加上虾皮拌在一块,就做成了素三鲜的饺子馅。
    家里调味品也少,无非就是细盐、胡椒粉,好在这素三鲜饺子馅,根本不需要多加调味品,加多了反而破坏菜本身的味道。炎热的夏天,韭菜兑上白虾皮,再加上鸡蛋,闻一闻就十分鲜美。
    姚三三弄好了馅子,就和面揉面,小四啃着姚三三买来的桃子,坐在一旁看她忙,小脸上有着满足的幸福。没人骂,没人打,三个姐姐也不舍得使唤她干活,还给她买新鞋,小四小脸上就有了笑容。
    “大姐二姐回来了。”小四一眼看见人,忙得跑出去迎,又是拿桃子,又是递蒲扇。
    “呀,包饺子呐!”姚小改进屋一看,怪高兴的,说:“你咋就知道我想吃韭菜饺子呢?”
    “谁包给你吃!我是自己想吃了。”姚三三故意说。
    “都一样,我沾光也吃点。”姚小改笑嘻嘻地去洗了手,坐下来跟三三一块包。
    姚三三擀皮儿,姚小改跟小四动手包。小四虽然小,包饺子却很不错,比她二姐也不差,一会子工夫,三个人就包了满满一拍子。拍子当地人用高粱杆做成的圆形工具,搁饺子的,也能盖锅盖缸。外头姚小疼没忙着包饺子,先去喂了猪,见饺子包得差不多了,就去刷锅烧水,预备煮饺子。
    姐妹几个热热闹闹的包饺子,煮饺子,饺子刚出锅,二叔正好来了。姐妹几个赶紧招呼二叔吃饺子。
    一见四姐妹热闹开心的模样,二叔苦笑着说:“你几个倒高兴,就不知道大人愁成啥样了!”

  ☆、第29章 小心思

    “你几个倒高兴,就不知道大人愁成啥样了!”

    姚三三端着饺子上桌,把筷子往二叔跟前一放,说:“二叔,啥事让你发愁啊?先尝尝咱们包的饺子,慢慢说。”

    “还慢慢说!今天我这日子过的,先是你奶来找我,连骂带叫的,让我赶紧给你爸写信,叫他回来处理小四的事儿,你奶的意思,叫你们去外头,就说小四是你二舅家的表妹,赶紧把她送回去。过了晌,村里干部又来找我,还是叫通知你爸回来,说这都四胎了,让你爸回来交超生罚款。”

    “二叔,你也知道,要是二舅那边愿意让小四回去,当时就把她带回去了不是?送回去肯定不行了。再说,你也说了,干部都来要罚款了,咱们就算出去说小四不是咱家小妹,有用吗?谁信呀!”

    二叔叹着气说:“这个我当然也知道,可现在怎么弄?”

    “怎么弄?”姚三三漫不经心地拿起筷子,把小四盘里的饺子搅了搅,免得粘到一块去,才说:“二叔,叫我说,咱奶糊涂啊!越是这时候,你越不能叫咱爸回来!咱爸一回来,干部还不扣住他要罚款?还不如就这么拖着,干部找不到咱家大人,拿咱几个小孩也没法子,拖久了,也就过去了。旁的还能怎么着?”

    “我也是这么想,你爸去天津混日子,村干部认定他多少能挣到钱,他回来,不交一笔钱肯定是走不了的。”二叔说着话头一转,“那你奶那边怎么弄?”

    “送不回去。送回去村干部也都知道了,反正就这样了。二叔,你就跟咱奶直说呗!再说了——“姚三三看了看低垂着头的小四,换了个可怜兮兮的表情对二叔说:“二叔,谁忍心把小四送回去?她也是咱爸咱妈亲生的,从小没照顾过,一口奶都没吃过,咱爸妈本来就亏欠她了,她凭啥不能生活在自己家里?”

    “二叔,我们不会把小四送回去。”姚小疼说,“我们姊妹四个,就该生活在一起。”

    二叔叹着气说:“你几个丫头,如今也都大了,心也大了,我也不好做你家的主。这个家,还就指望你们自己啦!”

    “二叔,没啥好愁的,干部要是再找你,你就说你管不着,叫他自己来找好了,看他能把咱们怎么着!咱奶那边,你自己酌量办吧!”姚三三笑着端起饺子,说:“二叔,吃饺子。”

    目前,姚三三真不想让姚连发回来家。姚连发不来家,她就能安排她计划的事了。

    无论如何,她们是不会把小四送回去的。三姐妹此时都看着小四,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

   

    姚三三跟姚小疼商量了一下,田里的活眼时下不多,索性姐妹四个就做了些分工。姚小疼主要还顾着田里的庄稼,这时节不种不收,但经常要去看看,照应着;姚小改带着小四,主要管家里的猪,还有把菜园照看好,总得有菜吃。做饭洗衣家务事,姐妹四个一起动手。

    “咱还能挤点钱出来,逢集去买两只羊吧,这时节青草多,羊好喂,我看人家养羊也能挣钱,现在买小羊,养到年根儿卖了,起码够咱过年花的了吧?”

    “这个我赞成。”姚小改一听就来了精神,“我看村里几家养山羊的,也不难养,这时节正好牵出去放。”

    至于姚三三自己,她正琢磨收购泥鳅的事。

    “收泥鳅?能行吗?”姚小疼说,“再说怎么往外运?咱总不好还让人家杨大哥给送吧?”

    “那当然,咱不能总使唤人家,这是长久的办法。”人情债欠久了可不好,她们跟杨家兄弟总是不亲不故,收泥鳅是个长期的事情,总指望人家哪行?这个问题姚三三考虑到了。

    “办法都是想出来的,不想办法,咱就挣不到钱。我寻思,咱可以借三爷家的毛驴车送去,二叔家牛车太慢了。咱借三爷的毛驴车,就帮着他割草喂驴。”

    “倒也是个法子。”姚小改点头。

    “咱要是能把这事干成了,往后就有更多收入了,小四就能顺利上学,咱几个也能打算更多的事。”姚三三思索着说:“大姐,我想自己到埝城去一趟,我去弄清楚收泥鳅的路子。”

    “去埝城?”姚小疼有些担心,“你一个小丫头,跑去大老远的埝城,能行吗?”

    “没事儿。说是远,也就四十里路,我坐班车去。大白天的到处都是人,能有啥事?”

    姚小疼还是不放心,说:“要不,我跟你作伴去。”

    “行啊。”姚三三一想,两个人去也好,作个伴,有事也好商量。

    说干就干,第二天,姚三三跟姚小疼就动身去埝城了。去埝城,照例要先到镇上,再坐车去。这一回,姚小疼骑自行车带着三三去镇上的,她们把自行车放在站牌附近的一户人家,拜托人家给看着,就一路坐车,去了埝城。

    九十年代初的埝城,也就是个很小的小县城,灰不溜秋的。姚三三上一世到过埝城几次,那是二十多年后了,那时候埝城已经十分繁荣鲜亮,到处是楼房大厦,而现在,整个县城,也还是小平房为主,只有几座土气的大楼而已。

    两个小女孩来到陌生的地方,就不由得小心翼翼。她们一路上专门找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打听问路,一路找到了水产市场,却只有两个摊子卖泥鳅,没看到收泥鳅的,只好又跟商贩打听。

    “收泥鳅,有两家,都在城南。你们从这条路往南走,一直往南走,有个怪大的煤球厂,旁边就有一家。另一家也在城南,具体我找不太清。”

    姚三三跟姚小疼一路走着,天热,人也累,等找到地方,姐妹两个热得一头汗,脸通红,进了收泥鳅的院子,就先问主人找水喝了。院子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正在给池子放水,见她们找水喝,就招呼她们自己去水缸里舀。

    大夏天,农村人喝凉水再正常不过,姐妹俩一瓢凉水喝下去,解渴又凉快,惬意地舒了口气,才顾上打量这个院子。

    这是一处平房,六间房的大院子,靠院墙砌着一排溜水泥池子,有的上头盖着遮阳的草苫子。姚三三跟姚小疼来到时,正是大中午,没遇上有人来卖泥鳅。

    姚三三搁下水瓢,跟那妇女搭起话来。

    “姨,你家收泥鳅啊!我看门口墙上写着呢!”

    “对啊,收泥鳅。”

    “姨,你收泥鳅多少钱一斤?”

    那妇女抬头看了姚三三一眼,问了一句:“小丫,你要卖泥鳅?”

    姚三三便说:“我问问,要是合适,我收给你不行?”

    那妇女似乎有些意外,就说:“你俩丫头几岁了?说话跟大人精似的,我一般不零收。要是你逮到泥鳅,拿来卖也行啊。”

    “不是,姨,我是问你,收购的价格是多少。”姚三三寻思,自己一个小孩,跟人谈这些事,难怪人家不当真,就说:“我家里有人想收,就来问问价钱,看看情况。”

    “噢,我家现在收,是一块六一斤,价格就算有浮动,上下悬殊不超过一毛钱。到秋冬再收,价格要高出不少。小的,死了的,都不要。”

    姚三三一听好奇了,忙问:“冬天还能有泥鳅?冬天泥鳅钻泥里了,上冻了,怎么逮?”

    “有啊,少,也有清塘泥挖出来的,也有人家秋季放池子里暂养的。冬天价钱贵,在城里销路反倒比夏天好,不够卖的。”

    “姨,你有多少收多少吗?”

    姚三三这话让那妇女笑了起来,说:“你能收来多少?我这走货也勤,往大城市走的,基本上压不了货,有时还不够一车呢!”那妇女说着,顺便就开始打压竞争者了,说:“不是我夸强,离这不远也有一家收的,跟我家还沾着亲呢,没咱家收的早,他是看我做这生意能行,他才做的。他家有时候就压货,销路上他差早了。”

  

    姚三三跟姚小疼离了那一家,又寻到另一家,的确离得不远,也说是一块六左右。另外,姚三三还打听到,马埠也有收的,并且收小泥鳅,马埠那家有大塘子,小的收来放塘子里养着。

    不过,到马埠还要远十几里路,姚三三是不打算去的。

    姐妹两个一路上盘算,街上小贩子收购,基本上就是一块三以下的价格,三毛多钱的差价,要是逢集一天,小贩收一百斤,就是三十多块钱。

    当然,收一百斤不容易,五六十斤却绝对能保证,能挣二十块钱吧,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二十块钱一天就是很可观的收入了。方圆几十里,逢集的日子不一样,小贩几乎每天都有收购的地方,算算一个月就能挣三四百块钱。

    姚三三要收就不一样了,她就在村里收,发动小孩去捉,一天少说也能收二三十斤,五天送来一回,也能挣三四十块钱呢!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两百块左右。要知道,收姐猴挣钱,可时间短,前后顶多一个月;收泥鳅,除了冬季上冻,都能收。

    “收!”姚三三十分豪气地一拍手,“总比闲着强。”

    姚三三一回去,两个姐张罗着弄晚饭,她就领着小四出去溜溜儿,顺便跟村里的小孩宣传:收泥鳅,一块二一斤,大家都去逮,卖给我挣钱花。

    “不能太小,太小的就放回去给它接着长。”姚三三对一群小孩说,“大家也去对旁的小孩宣传,趁着暑假,都去逮泥鳅挣钱。”

    有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说:“三三,你干脆去村当央贴张广告,人家不就都知道了?”

    贴广告,这个姚三三当然想过,然而她目前才开始尝试,不想把动静弄的太大。她本钱不多,光是小孩逮,就够她收的了。再说,一天半天工夫,逮上斤把二斤泥鳅,总共就一两块钱,大人也未必愿意干。

    姚三三觉着,小孩逮泥鳅丝毫不比大人差,泥鳅这东西,总能逮到,但谁也别指望一下子逮到很多。相比大人,姚三三更愿意跟小孩打交道。

    姚三三倒也不担心这些小孩,农村孩子,家靠着水库,都是水里泡着长大的。再说,泥鳅这东西都生活在浅浅的小水沟,深水里它反而见不到。深水缺氧,泥鳅不适应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姚三三的生财大计,就打算靠着村里这些子小孩去实施了。

    姚三三一边发动小孩,一边又特意跑去找鲍金东,跟鲍金东说,她要收泥鳅。

    “金东哥,你也帮我跟小孩宣传,价钱跟街上一样,还省的跑路往街上送。你要是找我卖泥鳅,我肯定给你最高价。”

    找鲍金东,姚三三有她的小心思,村里鲍金东最先逮泥鳅卖,被鲍金东带动着逮泥鳅的男孩子蛮有几个,鲍金东卖给她,旁的人肯定也就来了。

    鲍金东瞅着她直笑,这小丫头,还允诺给自己最高价,还懂得利诱啊!鲍金东笑了半天,说:

    “你知道路子?那我也想收,行不?”

  ☆、第30章 搭伴儿


    鲍金东笑了半天,说:“你知道路子?那我也想收,行不?”

    姚三三一听这话,心里难免敲起了小鼓,村子小,横竖不超过两百户人家,鲍金东要是跟她竞争,肯定是有影响的。然而人家要收,她当然不能拦着。姚三三想了想,就说:“金东哥,我收了送去埝城,你当然也能收啦!”

    鲍金东看着她那小表情,笑笑说:“你这小丫,还真是钱精,旁人光知道逮姐猴卖,你就能想到收姐猴,挣钱的事门儿精!我就是看你收姐猴,才想到要收泥鳅。我逮泥鳅卖给小贩,小贩不是也为了挣钱吗?哪想到我还没动,你就先干起来了。”

    姚三三挠挠头,说:“那金东哥,咱各人收各人的呗!”

    “送到埝城多少钱一斤?”

    姚三三一想,他既然要收,反正总有法子知道,就坦率地说:“我去问了,一块六左右,浮动不会太大。”

    “你先说了要收,我再喊着收,感觉我有点欺负你似的。”鲍金东脸上有些迟疑,就说:“这样吧,咱先各自收着,这事情要是真能干,我再往外村去收,你看行不?”

    “行啊!”姚三三爽快地答应了。她寻思,鲍金东玩好的那伙子小男孩,都是再早逮泥鳅的,那些人的泥鳅她肯定收不到了,不过小一些的小孩,她还是能吸引来的。

    姚三三回来,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腾出了家里的两个大盆,又跟邻居家借了一杆木杆秤,她前世是会看秤的,回来就教着姚小疼认秤。那种木杆秤,用起来其实也简单,无非就是看秤砣压在哪个秤星,姚小疼很快就弄懂了。

    姚三三这么一宣传,第二天下晚,就有几个小孩端着盆,拿着桶,到她家来卖泥鳅了。姚三三特意弄了个小铁桶,把泥鳅倒在里头称了重,算账付钱。那些小孩子见自己逮的泥鳅真能变成钱,都十分高兴。要知道,这一年到头,小孩也就是逮姐猴卖几个零花钱,现在逮泥鳅也能卖钱了,能不高兴吗?

    集市上当然也有收泥鳅的,可你说一个小孩,逮了一斤半斤泥鳅,要跑好几里路到集市上去卖,就觉得不值当了。家门口卖,当然方便啦!

    晚上姚三三一盘账,这一天,她收了二十多斤的泥鳅。卖出去,十多块钱不就挣到了?姊妹几个很高兴,把泥鳅就放在外间屋里,小心养好,结果第二天,收到的就更多了,三十多斤。

    小孩子们放假都闲着呢,见旁人逮泥鳅卖了钱,逮的人就多起来,不少小女孩子都去逮泥鳅了。姚小改干脆领着小四,也去找小水沟沟挖泥鳅,回来逮到不多,有一斤多点,把小四高兴的不得了。

    接下来两天,姚三三又收了三四十斤。姚三三一看,这不行啊,那多的泥鳅挤在一起,天热,死了怎么办?她干脆腾出了自家一口缸,专门用来养泥鳅,也不敢在家里放的太久,打算第二天就送去。

    她才打算呢,鲍金东来了,进门就问:“三三,你收的多不多?”

    “估计有一百斤了吧。”姚三三兴奋地说,“刚开始逮,小孩不累有干劲儿,真多。”

    “我收的跟你差不多。”鲍金东说,“还有邻边村我初中里的同学,逮了来卖给我的。这老多怕养不好,你啥时候送去?咱们搭个伴走路。”

    姚三三就说,打算借三爷家的毛驴车送去,又问鲍金东怎么送去。

    “我就是打算用自家里的毛驴车,要不,你也别借了,用我一辆车轻巧地拉走了,你认得地方,一块去多划算!”

    姚三三一听,正好啊,两百斤东西,真犯不着拉上两辆车。

    第二天一大早,姚家姐妹几个把泥鳅装进大桶里。鲍金东也是装的大桶,趁着天凉快,一大早,毛驴拉着平板车就上路了。鲍金东坐在驴车前边赶驴,姚三三坐在车上,那毛驴跑起来,十分的快,把骑自行车的人都超过了。太阳升高时,他们就赶到了埝城。

    “呀,这小丫还真收开了,还收了不少呢!”收泥鳅那家的妇女一见姚三三,就认出来了,忙喊了男人出来过秤。

    这一趟下来,姚三三卖了97斤,算算,挣了将近四十块钱,鲍金东比她还多,卖了109斤。

    “好家伙,比我自己逮泥鳅挣钱可多多了,三三,你可算是找着好路子了。”

    姚三三虽然也高兴,可心里却冷静,就说:“过一阵子,暑假开学了,小孩没工夫逮,咱收的就少了。再说,那老些小孩都出去逮,用不了多长时间,村子里泥鳅就该少了。”

    “农闲事不多,也有大人逮。”鲍金东说,“等开了学,就利用星期天收,初中里人更多,正好发动邻边村里的人,把邻村的也收了。”

    鲍金东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十分高兴,赶车离开收泥鳅的院子,就对三三说:“走,你功劳大,给你买雪糕吃。”

    九十年代,路边上总能看到撑起的大阳伞,底下一个冰柜,卖雪糕呢!还有那种骑着自行车卖的,用一个垫了棉被的小木箱装着出来卖。鲍金东就在一个冰柜前停了下来,叫卖雪糕的姑娘:

    “两支雪糕。”

    雪糕外头包着透明的塑料纸,白白的,松松软软,一毛钱一支。姚三三把大桶套在一块,空出驴车上更多的地方坐着,快快乐乐地吃雪糕。

    “金东哥,你前边市场停一下。”

    鲍金东停稳驴车,姚三三下车割了一斤猪肉,还买了一捆芹菜,三斤土豆,要回去给姐妹四个改善一下生活。

    鲍金东笑眯眯看着她,说:“你这小财迷,挣了钱还舍得花呀!”

    “金东哥,你说我财迷,我看你比我还财迷。”姚三三好奇,她爸妈不在家,并且她自己挣学费,鲍金东爸妈都在家,上学应该都是管他的,可看这鲍金东,也是一门心思挣钱。

    “我家里兄弟四个,负担太重,到如今才给大哥盖上房子,大嫂娶来家,爸妈就欠了不少的债。我寻思了,要是光靠着家里,我们下边三个兄弟,就算把爸妈累死,早晚也得打光棍,我总得靠自己才行。”鲍金东虽然十六岁,却已经有了大人的心眼子,早早的就打算往后的事情了。

    靠自己,姚三三如今最支持这话了。然而听到鲍金东说“打光棍”,还是忍不住噗嗤一笑,这半大毛孩子,咋想这么长远。

    “嗐,跟你小孩说这个做什么。我今年都初三了,学习不好,不指望考上学,就算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还不得早点做旁的打算?”鲍金东说着,一抖驴缰绳,一声吆喝,毛驴撒欢地跑了起来。

    一支雪糕下肚,太阳也升高了,回程驴车轻快,跑得就更快,赶在晌午饭前,他们就回到了土沟村。

    

    等到逢集,姚小疼跟姚三三果真赶集去买羊了。她们原打算买两只小山羊的,等到了集市上,又改了主意,姐妹俩都看好了一只母羊带着三只羊羔儿。卖羊的人说是家人得病,顾不上这些羊,要不真舍不得卖这样带着羊羔的母羊。

    “这只母羊下窝好,每回都能下两三只羊羔。赶到年底,我这羊羔都能长成大羊。”卖羊的人似乎有些不舍。

    这样一只母羊三只羊羔,价格就必然就不便宜。卖主一口要一百三,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