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林老二不止肉疼,连牙也疼了。一想到回去要面对陈丽华的灵魂拷问,下班的心情反倒像上坟。
“啥?林树梁你有种再说一遍。”
“没……没……就是当时那么多人,我……你放心,这次学校考得好,教育局会发奖金,我全交给你。”他拍胸脯保证。
“奖金不也是家里的钱?你居然敢给她一千块,你吃屎了吗?”
林树梁低着头,自己怎么说也是一校之长,她一个幼儿园老师哪来的脸骂……拳头紧了紧。“我看着她奶好端端的,肯定是借机教唆她讹咱们,好补贴老大和老三。”
陈丽华头脑简单,成功把枪口对准婆家人,“你们那一家吸血鬼,我他妈倒八辈子霉才嫁给你……一年四季只知道问咱们要钱,咱们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警告你,再敢跟他们啰嗦,我就带雨薇回娘家!”
滴个隆冬滴个隆冬,林雨桐颠着脚步走到班车站。
这时候的阳城只是一个普通的内陆城市,没有地铁不通火车,去哪儿都只能倒腾汽车。班车站人来人往,大包小包都指着几辆少得可怜的中巴车。
好在买票还不用身份证,她迅速的选了一趟中午十一点的,回到县城正好有车去镇上,不用等太久。
买好车票,距离发车还有两个多小时,她上辈子在阳城待过两年,知道附近有一家非常好吃的卤味,每天只限量供应四小时。
没办法,吃货就是这么没追求,什么发财什么用钱生钱先放一边儿,吃饱肚子要紧。点一碗热气腾腾的蒸饵丝,多放香菜,刷上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再配二两卤牛肉,简直绝了!
吃饱肚子,旁边就是批发市场,卖衣服鞋子和塑料制品,锅碗瓢盆,虽然质量和样式都比不上二十年后,但价格也更让人欢喜。她想看看有没什么是老家镇上没的,捎带几件回去赚点零花钱。
可惜,还真没有。
老家虽然穷,但却沾了乡镇的光。陈家坪所属的荣安镇,是附近几个乡镇的陆路交通枢纽,别看现在破旧,以后修了高铁和机场,经济比县里还发展得好。
要是有钱,先在镇上买两块宅基地,以后说不定还能过把“拆二代”的瘾。
然而,她隔着衣服摸了摸“巨款”,还是忍下了。
顺着记忆来到不远处的药店,奶奶上辈子查出病后常吃的药她还记得,医生说那个药很好,如果能提前几年吃上,说不定就不会转化成癌。
问清楚禁忌症,她毫不犹豫的买了十盒,够吃半年。想起伯娘常感冒,有个头痛脑热都舍不得花钱,她又买了几样家常备用药。
上辈子最后半年,陪着林雨薇上过几次医院她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吃的穿的奶奶也不克扣他们,环顾一圈没啥刚需品,只给称了好几斤各色卤味。
中途提着大包小包转车,倒腾到家门口,天又黑了。
林家院子大门敞开,奶奶正将金黄的玉米粒儿一把一把撒地板上,大公鸡们“咯咯”叫着吃得欢快。大伯裤腿卷到膝盖以上,正坐院里抽旱烟,“吧嗒”一口,鼻子和嘴巴齐齐冒出白烟。厨房里,“刺溜”一声,锅铲碰撞到锅底的声音,饭菜的香味儿……
这就是她上辈子不知道珍惜的幸福。
“诶,材子你瞅瞅,我咋看门口有个小闺女像咱们家雨桐啊?”
林大伯抬头,“哟,还真是雨桐。”
“哪儿哪儿,我妹在哪?”林雨梅提溜着火钳窜出来,“妹咋……咋……不是回城里上学了吗?”
林雨桐眼眶发酸,被人间烟火熏的。
“奶,大伯,姐,我回来了,我不要去城里。”
老太太显然很生气,“啪”一声把簸箕扔了,“你啥意思?不读书了?信不信老娘揍死你!”
林雨桐厚着脸皮挤过去,紧紧抱住老人家胳膊,“读,我不止要读,还要读大学……只是不想在城里。”
自己养大的孩子,老太太还是信的,恨铁不成钢的捏捏她脸颊,“是不是你妈说什么了?”见孙女低着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爸不听话啊,非要去攀城里人,娶个媳妇管不住,真是丢我老林家脸……”
巴拉巴拉,把老二两口子指摘一遍,也没心思怪她了。
雨桐松口气,赶紧把买的东西拿出来,一千块钱的事绝口不提。她可不会傻乎乎的让奶奶觉着愧对林老二,让她误以为老二还是孝顺她的,反正以那两口子尿性也不会打电话来问奶奶身体好没好。
以后万一事发了,抵死不认,正好让大家看清他们真面目,别再好心当了驴肝肺。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做这种昧钱的“坏事”,她只觉着心慌慌,饭桌上完全不敢与奶奶对视。老太太却误以为她是怕自己生气,哪里还舍得骂她半个字。
正吃着,门口传来熟悉的说话声,老太太面色一变,“赶紧的,把你伯娘的药拿屋去。”
雨梅比雨桐快,抱着装药的塑料袋就跑……主要是吃的亏太多,长记性了。
“妈吃饭呢正?都这么晚了也不怕饿坏咱们雨桐。”一个年轻男人走进来,看着林雨桐满眼探究。全村人都知道她今儿回城里“享福”了。
“就你话多,要吃菜自个儿拿筷。”来人是林树仁,雨桐的三叔。
林老三先伸头瞄一眼饭菜,见居然有卤猪头肉,立马喜笑颜开,“好嘞还是咱妈好,知道心疼咱们……嘿,强子快叫你妈,吃肉啦!”
于是,几乎是凌波微步,等林雨桐反应过来的时候,三婶和堂弟已经坐肉碗前了。
大家早已见惯不怪。
三叔一家虽然爱贪小便宜,但心地不坏。至少奶奶生病他主动把准备过年杀的猪卖了,送来六百块钱要让奶上医院,后来知道奶奶寻短见,还在丧礼上跟林老二大打出手,把他脸都揍肿了。
林雨桐上辈子一直觉着他只会说漂亮话,看不上两口子嘴脸,现在看来,良心还是有的……连带着对六岁的小堂弟也有了好感。
“强子来,尝尝猪耳朵。”
林雨强赶紧塞嘴里,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她,“姐不去城里啦?不是说以后要带我享福嘛,前几天答应的水枪还算数不?”
乔大花正心烦,耷拉着眼皮,“废什么话,吃的也塞不住嘴。”
一大桌子人不敢顶嘴,乖乖吃肉。伯娘捡着好的瘦的夹了几块给雨梅,也没忘了雨桐,在她心目中,自己是有俩闺女的。
尤其知道丫头给她买了药,终于会心疼人了。
三婶忍不住打趣,“哟,雨桐还不喊声妈,你妈不要你,吃的奶都你伯娘……”
“啪!”乔大花把筷子一放,“有完没完?不吃就滚回去!”
本来孙女偷跑回来她就够烦的,小的不懂事大的也没个轻重,“谁再给我提那两个没良心的,老娘一口唾沫啐死他。”
林雨桐嘴角偷偷翘起来,她奶对老二两口子越失望,以后摆脱他们的时候就越顺利。
晚上,她端半碗温开水进屋,“奶,快把药吃了。”
“好端端的吃啥药?”
林雨桐不管,软磨硬泡就差强灌,亲眼见着她把两个药丸子吞下去才放心。最后还抱着枕头偏要跟老太太挤一个炕,添油加醋把自己受的委屈说了,“我再也不去他们家了。”
乔大花叹口气,放以前她还会纠正一下“傻丫头那是你自个儿家,什么叫他们家”,现在嘛……凭啥她养大的孩子要去受气?
她乔大花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有她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孙女。
“好,不去就不去,估摸着开学了让你大伯帮你报名去,你阳子哥不也镇里初中考出去的?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第006章
接下来半个月是阳城雨季,雨势倒不大,就是淅淅沥沥时间够长,没有一天能放晴的,衣服晾屋里容易发霉……跟江南的“梅雨天气”有点像。
“啥倒霉雨?”
林雨桐憋笑,“没,姐听错了,我哥啥时候回来?”
“快了吧,现在五点,要平时四点就到家了……雨天路滑。”林雨梅是真·学渣,上过初中的人居然连梅雨天气都不知道。
“那我去道上接他吧!”雨桐披上棕榈编的蓑衣,戴上一顶竹篾帽子,刚跑到院里被老太太叫住,把脚上的雨靴换给她。
乔大花个子矮,祖孙俩的脚差不多大,倒也能穿。当然,不能穿也得穿,家里就一双雨靴,换着穿总比打赤脚好。
陈家坪有两百来户人家,山里民风淳朴,这年代还不兴分家,都是大家庭,总人口接近两千,是远近闻名的大村子。林大伯家在村子中间,走到村口要十分钟,尤其雨天路滑,村里泥巴路被两侧屋檐淋下的雨水泡湿……别提多难走了。
每天踩着这条小泥巴路上学,上辈子的林雨桐真是受够了,对大城市的渴望抓心挠肝。后来在城里一待就是十多年,奶奶死了,又因借钱的事愧对大伯一家,没脸回来,她变成无家可归的打工妹,才真正知道“家”的含义。
只要有爱她的人在,哪怕泥泞不堪,也是散发泥土清香的小径。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空气里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白纱,她索性把帽子摘了,深吸一口湿润的空气。
陈家坪真是个好地方,山高路远,空气清新,气候湿润,种啥啥出息。
“妹咋来了?”远处走来位“少侠”,头顶红色塑料袋,身披黄白色塑料薄膜。
“哥!”林雨桐飞奔过去,想把帽子戴他头上,可自己实在太矮了,跳起来也够不着。
林雨阳笑起来,“我不用,你快戴好,别淋湿了。”又得意洋洋抖抖一身塑料制品,“我在车站跟小卖部老板买的,才一毛钱。”
林雨桐:“……”我的傻哥哥诶,就这破铜烂铁,不对,破塑料,你还花钱买,还不如多加几块钱买把雨伞呢。
但林雨阳就是这种性子,极尽抠门的省,秉持“虽然我不会挣但我会省呀”,宿舍人称“省长”。上辈子在外打工,兄妹俩见过几次面,吃饭永远一荤一素,喝不完的青菜汤也要打包走。
但就是这样的哥哥,在雨梅母子俩被二流子抛弃后,提着砍刀上门把人砍断腿,最后被判了五年。饶是在牢里,他也不厌其烦的劝林雨桐,让她别犯傻,林老二一家只是图她有利用价值。
整个林家最清醒的人,应该是林雨阳。
“哥这次彻底放暑假了吧?”
“嗯,能放一个月。”
“看着白了不少?”
林雨桐开心不已,摸摸脸颊,“真的吗?”家里其他人也这么说诶。
不怪她矫情,实在是“矮小黑”标签贴了一辈子,忽然被人说白了点,简直如闻天籁。
兄妹俩唧唧喳喳,一面说学校里的趣事,一面往家走。忽然,林雨桐鼻子一动,“等等。”
“咋啦?”
“哥你闻香不香?”
林雨阳动动鼻子,兄妹俩对视一眼,眼神亮起来。二人轻手轻脚,扒开路边草丛,钻进去,小心翼翼不放过一寸土地地寻找。
林雨桐现在还没近视,视力比阳子好多了,“哥那儿!”
兄妹俩一个箭步冲过去,只见浅浅的被牛羊啃过的草坪上,冒出三把土黄色带乳白的“小伞”,大的有小碗口那么大,小的只有婴儿拳大,甚至还有四五朵是刚戳破土皮冒了个小小的尖儿。
“好多鸡枞啊……”林雨桐忍不住咽口水。
这可是超级超级超级好东西,说整个云岭省最出名的特产也不为过,属于野生菌类的一种,但跟别的五颜六色的野生菌又不一样,它颜色都差不多,介于青黑和米白之间,最关键还不会中毒!
吃野生菌搞不好可是会见阎王的,全省每年死于野生菌中毒的不下百人。
至于味道嘛……能出口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味道何止一个“鲜美”,在林雨桐心里那就是人间至味!后来在外省曾无数次午夜梦回想念这东西,可惜拿着钱也买不到。
夏季七八月份正是盛产季,尤其雨水天,一夜惊雷后小鸡枞们都纷纷冒出土皮,不过半日就纷纷张开帽子,形成“雨伞”状,散发独特的香气。顶多不过三四天,开“败”的鸡枞就会被虫子吃掉,或者被雨水浸泡,或是自然氧化,迅速腐烂生蛆。
能捡到鸡枞,纯属运气。
林雨桐扔了帽子,掰一根手指粗的树枝,挨着土皮轻轻往下挖,挖到越来越细的鸡枞根,再小心翼翼将之连根拔起。阳子摘了几片大的树叶铺地上,也加入挖地小分队。因为要很小心,不舍得挖断根,更不能挖太深伤了“鸡枞窝”破坏“可持续发展”,快半小时才挖完。
由大到小,十三朵刚出土的鸡枞宝宝们躺在树叶上,真是赏心悦目。
一般鸡枞都是“挨窝坐”,林雨桐又小心翼翼把周围寻遍,果然在不远处的蒿草下发现另外一窝。
直到七点过,兄妹俩才抱着一堆小宝贝回到家。
才进院子,雨梅就皱鼻子,小声嘀咕:“哪儿来的香气?”
看到二十多朵鸡枞,她也惊喜不已。“哥,妹,你们歇歇去,我上菜园摘辣椒!问问奶能不能割块肉,炒起来更香……”
老太太听说他们捡了好东西,也大手一挥,“雨桐割去,挑三线五花……等等,先把湿衣服换下,别捂感冒咯。”
刚割好肉,伯娘回来。只见她把满满一篓猪草放下,洗洗手接过菜刀和肉,就地“刷刷刷”切起来,肉片儿又大又薄,跟一张纸似的,炒熟以后会卷起来,这样才入味。
阳子趁雨停了,挑起水桶出门,只要他回来,家里的水缸永远是满的。
雨桐拿两片南瓜叶子,轻轻的搓洗鸡枞,利用叶子上小小的毛刺顺利地刮下泥土和落叶,换三次水,再用手撕成小块,沥干水分,和着青椒腊肉一起炒,香得全村都能闻到。
为啥说全村都能闻到?因为六岁的林雨强屁颠屁颠跑来,一进门就“姐你们是不是吃鸡枞了?”
大家纷纷笑他馋嘴猫,鼻子真灵。米饭管够,青菜萝卜汤够鲜,一大家子美美的吃了顿“山珍美味”。
反正没通电,吃过饭没事做,大家拢个火盆,上老太太屋里围坐一圈,聊闲。
“哥,城里好玩不?”
“哥,城里的饭好吃不?有我伯娘做的好吃不?”
“城里下雨都不用打赤脚啊?那他们穿啥?多滑呀……”
强子从小到大没出过大山,在他意识里,“城里”就在山背后,城里人都傻,做饭不好吃还贼贵……好的地方也有,譬如有电,屋里亮堂堂的。
林雨桐眼眶发酸,对于大山里的孩子,小时候想出去,疯狂的向往城市,混得好的可能扎根下来,从此鲤鱼跃龙门。而大部分还是像她这样的,买房买车没希望,但也饿不死。
活了两辈子,她终于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无论在城里还是农村,都必须有钱。
“哥,姐,咱们明天起个大早,去捡鸡枞吧!”
一家人都笑起来,“还吃上瘾了不成?没必要着急忙慌的去。”
林雨桐急了,“不行,咱们必须做全村最早的崽!”不然怎么赚钱?
第007章
鸡枞对靠山吃山的他们来说,不算稀罕物,而且谁家也不会真拿它当饭吃。但在城里不一样,据雨桐所知,整个阳城市只有荣安镇这一带有,其他地方的人是知道这东西好吃,但不知上哪儿弄。
就算是二十年后,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也无法人工培植出鸡枞。
人无我有,就是商机。
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谁会花钱买啊,雨桐去了趟城里思想还不一样了。”
林雨桐笑而不语,上辈子她在深市打工,见过一个专卖阳城特产的店,里头品相不太好的鸡枞都能卖六百多块一公斤,还供不应求。可在阳城本地,上品也只卖五六十。
躺床上,林雨桐祈祷雨下得更大,雷打得更猛,这样第二天鸡枞就越多。
果然,夜里一点多来了一场大雨,屋檐瓦沟成了小河淌水,没多久还听见大伯起床用盆和桶接雨水。大伯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奶奶干活,他人高马大,力气也大,十二岁就能拿成年男子满工分,老二和老三的房子,每家三间屋都他一个人盖的。
反倒他自己住的是老房子,缝缝补补,拾掇拾掇,每年新增几片瓦,也还是拦不住漏雨的地方。
林雨桐在“还是得挣钱”的觉悟里迅速睡去。
感觉没睡多大会儿,定的闹钟就响了。她恋恋不舍掀开被子,大梅和阳子已经穿戴整齐,在收拾上山的工具。
所谓“工具”,也不过是两个背篓,两把镰刀,三把小锄头。伯娘怕他们饿,给烙了几张鸡蛋饼,罐满一壶热开水,到山上吃正合适。
乔大花也被他们吵醒,一人给他们一盒火柴,“别淋湿了,以防万一用得上”。陈家坪前后左右都是大山,海拔本就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山峰垂直高度均在五六百米,待山上不是一般冷。
他们这么大阵仗,林大伯不放心,“要不还是我带你们去吧?”
三个孩子兴奋得直摇头,长这么大不是第一次进山,压根不怕。
“要找不到就快回来,咱们也不图钱不钱的,安全第一。”伯娘把银色的铝皮手电筒递给他们,再三交代阳子看好两个妹妹。
出门,雨还在下,天还黑着,村里的狗听见脚步声,纷纷吠起来,林雨桐却兴奋得小脸通红。上辈子削尖脑袋想进城找父母,大伯家过成什么样压根不关心,更别说帮忙赚钱,现在的她……终于有种“做人”的感觉了。
出了村子,他们从三叔家屋后小路拐上去,顺着泥泞的山路,拽着路边野草,艰难地往上爬。
“等等!”
“妹跌倒啦?我拉你。”大梅叉开两腿,都快劈成大叉了,稀泥特滑。
“那儿,鸡枞。”电筒光下,路边不远处有一窝刚冒土皮的小宝贝。
兄妹三人高兴坏了,“妹这眼睛真亮!”
“妹咋这么厉害?鸡枞就跟长你眼皮子底下似的。”
阳子打着电筒,又在不远处找到小小一窝,虽然才三朵,但特别肥,压秤,怎么说也能有半斤。
有了这个“开门红”,三人别提多兴奋了,顺着山路往上爬得更起劲,一面爬一面找,一面挖,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雨也停了。连续下了快二十天雨的天气终于放晴,太阳悄悄露出脸蛋。
阳子找到块光滑的大石头,铺上塑料雨布让两个妹妹坐,大家就着温开水一人吃了块鸡蛋煎饼,又原地满血复活。
“妹,鸡枞真能拿城里卖?”大梅忍了一路,终于问道。
“能,而且还不便宜。”
“多少钱?”
林雨桐也没卖过,在心里算了一下,按大米六毛一斤算,大概能卖大米的十倍,“六块一斤。”
“这么多?”
林雨桐翘起嘴角,“这算啥多,咱们要能弄市里能卖更多,临市更更多,省会城市更更更多……出省那就得二三十了吧。”前提是运输成本和保鲜成本也不低。
大梅惊掉了下巴,“我的妹啊,你咋这么聪明,啥都知道。”
阳子和雨桐对视一眼,“噗嗤”乐了,异口同声道:“让你不好好读书。”
三人嘻嘻哈哈,直找到太阳当空才下山。
“阳子咋不带她们早点回来,都晒晕了,快来吃饭,你妈给你们下面条。”
谁知仨孩子却摇头,“我们先去卖鸡枞。”拿三块早上烙的饼,再灌一壶开水,背着背篓就出门,一路狂奔。
“这兄妹几个是怎么了,还真以为能卖钱啊?”
大伯娘比较开明,“妈随他们去吧,反正走不丢,卖不掉他们自个儿就回来了。”几乎所有人都是抱着这心态,笃定要让他们撞一回南墙。
路上,雨桐用镰刀割了许多新鲜芋头叶子,又捡了两把淋湿的稻草备用。平时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今天居然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只是时间不早不晚,镇上人还不多。
找到一块宽敞水泥地,在地上铺一块塑料雨布,他们才小心翼翼将鸡枞宝宝们拿出来,依次排开。林雨桐把“开花”的和“骨朵儿”分开,肥的瘦的又分开,平均三四朵作一堆,用芋头叶包住根部,再用稻草捆紧,打个漂亮的结。
碧绿的叶子衬托下,显得特别赏心悦目,像一束束漂亮的花儿。
“哟,这么多鸡枞?怎么卖的呀?”有个穿皮鞋的女人走过来。
大梅眼睛一亮,“六……六块。”会不会太贵了呀,妹妹去过城里,以为啥都跟城里一样贵,报价这么高会不会把客人吓走啊?
女人一愣,“真的六块?你们家大人呢?”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兴奋与意外,就差在脸上写“这也太便宜了吧”。
林雨桐眼睛一转,知道报价低了,抢在姐姐之前开口,“对,开花那几朵瘦的卖六块。”
“那其他的呢?”
“其他骨朵儿的按品相,瘦的十块,肥的十二块。”
阳子和大梅眼珠子一瞪,这……这么快就涨价了?但他们都聪明的没有多嘴。
女人吓一跳,“这么贵?都快赶上我在县城买的了。”犹豫一下,因这东西真是可遇不可求,她自己又爱吃,狠狠心,“开花的我全要了。”
阳子和大梅眼珠子都快掉了,六块一斤的东西说买就买,好大一堆呢。
然而,林雨桐却没有想象中的开心,因为……走得太匆忙,又没经验,忘记一个顶顶重要的事儿。
“阿姨不好意思,我们没带杆秤……”正好旁边有个卖梨子的老奶奶,她嘴巴甜,请老奶奶帮他们称的,一共一斤八两。
刚报出重量,阳子就心算出金额——“十块零八毛。”
女人爽快的给了他们十一块,“几个孩子挺懂事,不用找了。”
大梅悄悄摸了好几次怀里的钱,还是不敢相信他们真的五分钟时间挣了十一块。“妹咋这么厉害啊?”
阳子恨铁不成钢,“让你好好读书不读,看妹妹多厉害,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金钱。”大家都以为她是书上学来的。
虽然有个不错的开头,但乡镇人口简单,经济不景气,购买力实在不行,半个小时了问价的人有几个,却一朵也没再卖出去。
“哥,姐,咱们收拾收拾,坐车去。”
“坐车干啥呀?”
“咱上城里卖,不去县城,去市里!”她没记错的话,三点半还有一趟去市区的班车,到那儿正好能赶上菜市场晚集。
第008章
三人刚收好东西,正准备去搭车,一辆“突突突”停在他们面前。
“林雨阳!”
阳子一头雾水看着拖拉机师傅。
“咳,我家孩儿他妈叫刘芳,在镇上教初二,还记得不?”
“刘老师?”
大叔一拍大腿,“对咯!刘老师现在还经常提起你呢,都说这么聪明的学生以后一定能上大学,出息了她也跟着有面子……你们要上县城吗?”也不待他们说话,大叔自来熟,“我正好要去市里领下学期课本,顺道送你们到县城吧。”
哎哟,这运气不要太好。
林雨桐赶紧把他们也要去市里的事说了,还硬要按三块一个人头塞车费给他。毕竟,班车可比这贵一块呢。
“刘老师当过你哥班主任,不用这么客气,我办事少说也得两个小时,你们要能等就在菜市场等我,我完事了顺路来接你们,别说钱不钱的。”
三个孩子喜笑颜开,左一声“叔叔真好”,右一声“叔叔世界第一好”。本来还担心来回路费贵,怕得不偿失,谁知拖拉机大叔只是象征性的每人收他们一块钱。
而且敞篷的透气,不会太晕车。鸡枞他们怕颠坏,用衣服包好放司机位旁,希望借此保护一下。
中途免去辗转倒腾的时间,两个小时就到市里了。
这个时候正是下班高峰期,整个菜市场人头攒动,大梅一看就怂了。“妹啊,这么多……多人,咱们能不能卖出去?”
“我的傻姐姐,就是人多才容易卖出去呢,乡镇上咱们能把开花的卖出去都算运气好……”话未说完,阳子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咱们把价报高点,那边有一家,东西没咱们的好,卖十三呢。”
林雨桐点头,心里有数了。
他们鸡枞新鲜,叶子好看,捆绑又整齐,才刚摆开就有人问价。
“瘦的十三,肥的十五。”
大梅:我的个乖乖,在山上不是说才六块吗,这都两倍多了……
“这可有点贵呀小姑娘。”
“叔叔阿姨你们看我家全是骨朵儿,炒的时候不会出水,吃着又香又脆,吃不完还能多放几天都没事儿。”
大家一听还真是这个理,一分钱一分货嘛,都纷纷掏钱,有的买半斤,有的一斤,没多大会儿就卖了三分之一。
他们起得早,挖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刚冒土皮的骨朵儿,压秤不说,还有卖相。十分钟就进账三十多块,就连最稳重的阳子也忍不住翘嘴角。
三十多块在二十年后还不够一顿外卖钱,可在这年代却够奶奶吃半个月的药了。林雨桐笑眯眯的把钱揣好,留阳子守着摊子,她带大梅姐到处逛逛。
大梅长这么大也没进过几次城,看啥都新鲜,就连人卖的辣椒青菜都比自家菜地里的好,再看到一家接一家的服装店,里头挂着自己从没见过的裙子,脚就挪不动了。
“姐,这些东西华而不实,咱们先买刚需品吧。”
雨桐上辈子矮小黑,稍微打扮下被人取笑“东施效颦”,索性也懒得捯饬自己,怎么舒服怎么穿,化妆品几乎没用过,夏天清水洗脸,冬天擦点大宝,所以能攒下钱来。
“啥刚需品?”
雨桐拉着她进了批发市场,给家里六口人每人买一双合脚的雨靴,雨伞,雨衣,还有上头蒙了油纸布的帽子,几十双厚薄均有的袜子,大袋装的洗衣粉,洗洁精……全是这个季节必不可少的。
大梅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些啊,那妹再买几片瓦吧,我那屋漏雨,我妈他们屋也有好几处漏……”越说越小声,总感觉是在提要求。
这些钱可都是妹妹自己挣的呢,是她的钱。
她红着脸,手指绞在一处,生怕妹妹生气,小心翼翼道:“要……要不方便就算了,过几天我自个儿上山捡,就能给爸妈添瓦了。”
“傻姐姐,咱们是一家人,不许说这种话。”原来,大伯一家四口把唯一不会漏雨的屋子留给她和奶奶……上辈子的她真是瞎了眼。
趁着有拖拉机,她们边走边问找到砖瓦市场,买了一百块瓦片,五斤石灰,三袋水泥,磨破嘴皮卖货的才愿意帮她们送到菜市场门口。
“怎么才回来?鸡枞都卖完了。”
“多少钱?”
阳子哭笑不得,瞪了大梅一眼,“一天尽想着钱,我这儿有六十八块五。”加镇上的十一块,刚才的三十二块,一共一百一十多,刨去车费和买刚需品的,也还剩九十多。
雨桐顺便跟刚才借秤的大爷买了十斤桃,大爷乐得嘴都合不拢,一口答应明天继续借他们用。再把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