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十年代考军校-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好听点。结婚以后肯定和公婆一起住,一大家子能没有矛盾吗,日子过的肯定没有小两口自己过舒心。
  再听听王家的条件,吕小姨脸有点疼,打脸打的太快了。同时心里有很难受,她小时候什么都比二姐强,怎么现在都不如二姐了呢。丈夫比不上姐夫有出息也就算了,现在连闺女的对象也不如外甥女?要不她在琢磨琢磨。但是要让她放弃吕小姨又舍不得,这人条件确实挺好的。
  许曼丽的外婆和舅妈就坐在许母她们的前面,也听到了俩闺女的谈话。
  之前老太太心里是赞同小闺女的。二女婿是大厂子的厂长,找什么样的女婿找不到,非要找个乡下的。后来听二闺女说,才知道,人虽然是乡下的,但是这条件在城里都难寻。
  “既然俩孩子都看对眼了,那就也别在乎那些外在条件了,孩子们开心最重要。”吕外婆慈祥的说道。
  其他人听了都没知声,要说吕家人嫌贫爱富,当属这个老太太最厉害。就因为老太太这样,所以吕家的几个孩子,多多少少都受母亲影响,有点势利眼。
  许母是受影响最轻的一个,当初看上许父的时候,许父还是个大头兵,吕家看不上这样的女婿,是许母要死要活的非要嫁,俩人才结婚的。
  结婚后,吕家也不待见他们两口子,后来许父职位越来越高,转业后又做了厂长,吕家才彻底接受这个女婿。
  现在吕外婆这么说,大家也就听听,反正老太太一贯的嘴好。
  许曼丽来开始还听听她妈她们的谈话,后来见她妈战斗力爆棚,一点都不吃亏,也不在关注了。而是小声问身边的表妹,“小姨说让你去相亲,你去吗?”
  别人不知道,许曼丽可知道,表妹早就处了一个对象,俩人还是高中同学。只是那个男孩是省城郊区的,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表妹才一直没敢告诉家里。
  她之所以知道还是有一次和王爱军看电影,正好撞见俩人,她才知道,表妹早有对象了。俩人保密工作做的特别好,她和俩人是一班同学,都不知道。
  石小静听了表姐的问话,面色阴郁,垂着眼睛没回答。
  这些天她都要被他妈烦死了,非要说让自己去相亲,要不是怕妈妈去她男朋友上班的地方闹,她一定告诉她妈,她早有对象了。
  许曼丽看表妹的样子也有点心疼她,这个表妹和小姨不同,从小和自己就好,看人从不看表像,不然也不会找个家里条件不好的男朋友。
  许曼丽想了想,趴在表妹耳边,告诉她有可能恢复高考的消息。
  石小静和她对象学习都不错,要是提前复习,有很大的希望能考上。到时候俩人去外省,天高任鸟飞,小姨就是想管,也无能为力了。
  石小静听到表姐的话激动的蹭的站了起来,死死的盯着许曼丽,急切的问道,“真的吗?”
  许曼丽忙把她拽着坐下,“我也是在国营饭店吃饭的时候听人家说的。那个人穿着四个兜,胸前还别着钢笔,像是个当官的。但是当时他们说的声音很小,我没听清具体时间,好像这一两年的样子。”保险起见,许曼丽没说消息是听王爱国说的。
  石小静高兴的眼泪都下来了,“那肯定是真的,表姐,谢谢你告诉我,谢谢你,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许曼丽给她擦擦脸,“快别哭了,让别人看见了还以为我欺负你,今天可是我好日子,你可不许掉眼泪。”
  石小静一听表姐这么说,忙擦擦眼泪,漏出笑容,“我就是太高兴了,感觉终于见到阳光了,不然我俩的事我都看不都尽头,不知道该咋办好。”
  许曼丽也笑了,“那你就好好复习,抓住这次机会。”
  车子刚进村,王爱军就迎了过来,带着许家人来到自己家。
  许家的亲戚下车一看,就算没听到许母在车上的话,看人家的房子,也能看出来王家条件确实不错。
  大铁门,长长的院子,正房三间,侧房六间,都是青砖瓦房。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没有难闻的气味,也没有满地的鸡屎。
  许爷爷和许奶奶满意的点点头,不看条件,就看这家收拾的干净利索,就知道是过日子的人。
  王家人见亲家来了,都出大门迎接。两边亲戚都满意,说话也都客气,使得这次见面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下午,许家人吃了订婚宴,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订婚宴的第二天,王爱党就带着媳妇走了,他们离得更远,路上坐车的时间来回就得七八天。要不是为了参加王爱军的订婚,昨天就应该走了。
  走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两岁的玉琳拉着哥哥姐姐不撒手,哭着喊着不要离开,想和大伯一起生活。
  最后还是王爱国承诺,等她长大些,就接她去家里玩,才把小丫头哄我。
  王爱党离开之后,王爱国他们也准备走了,他和张子萱的假期也快结束了。
  对于他们的离开,王家剩下的人明显更为不舍。主要是舍不得王爷爷和王奶奶,二老年纪越来越大了,儿女不在身边实在是不放心。
  可是没办法,老两口就稀罕大孙子一家,跟着走的十分痛快,没表现出一点不舍,让王爹,二叔和小姑很是失落。


第111章 
  当火车停靠在湖省的时候,一家人顺着人流,慢慢的走出了火车站。
  湘湖军区不在市区,他们需要坐汽车到达附近的小镇,再步行走一段路程,才能到地方。
  下车之后,王爱国拿着行李,和大家说,“咱们顺着这条岔路,往前走三里路就能到了。
  希荣,钰瑾,希瑞,你们先自己走路,等累的时候爸爸在抱你呢,行不行?”
  希荣和钰瑾这次回老家,和一群小朋友玩过以后,觉得他们都很幼稚,同时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就要求大家和叫希瑞一样,也叫他们的大名。
  三胞胎看着爸爸手里拿的行李,尽管有点累,但是还是乖巧的点头。
  “你们都是乖孩子,现在帮爸爸照顾好太爷爷太奶奶和妈妈,每人负责一个,保护大家的安全。”
  三胞胎一听爸爸这么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也不累了,每人拉着一个长辈的手,和王爱国大声保证,“爸爸,你放心吧,我们一定照顾好妈妈/太爷爷/太奶奶。”
  王爱国满意的点点头,“那咱们走吧,有问题就和爸爸报告,现在你们都是小战士,负责保护群众的安全,咱们向着目的地,出发。”
  王爷爷,王奶奶和张子萱在一边看着他们笑,什么也没说,顺着三胞胎的力道,和他们往前走。
  几人走了一会,都有点冒汗,王奶奶看希瑞小脸都有点红了,问他,“希瑞,是不是累了,要不太奶奶抱你走一会?”
  希瑞生下来就此哥哥姐姐小,这几年虽然调理好了,但是王奶奶总是习惯性的偏爱他几分。
  希瑞还记得爸爸交给他的任务,身为保护群众的小战士,怎么能反过来让群众帮助他呢。
  希瑞咽了口唾沫,缓解一下口中的干燥。“太奶奶,我不累,您不用抱我。我就是太热了,好想穿多了,有点上不来气。”
  王奶奶自己也热了,湖省比北方暖和多了,他们在老家出来的时候都十一月份了,穿着薄棉袄。坐车的时候不觉得,现在一走起来,身上身上好像都要冒热气了。
  “要不咱们把棉袄脱了?”王奶奶有些犹豫的问大家。
  张子萱忙阻止,她和王爱国都在南方待过,知道南方这时候虽然看着天气暖和,但是空气潮湿,风也冷,他们都出汗了,再被风一吹,保管得感冒。
  “奶奶,可别脱了,现在有风,把衣服脱了再病了。这里有热水,大家都喝一口,等到家就好了。”
  王爱国从行李中翻出水壶,递给奶奶。也劝道,“是啊奶奶,你别看现在热,但是你把衣服一脱,风吹了肯定冷,要不咱们找个背风的地方歇歇脚,再走?”
  王奶奶看看天色,都过正午了,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在磨蹭一会天都该黑了。
  “算了,还是接着走吧,你把行李给我们拿着,把三小抱着走一会。”
  王爱国看看仨孩子一个个丢盔卸甲的可怜样,觉得也差不多了。
  “那行。”
  把包袱给爷爷奶奶和媳妇分分,一人拿一个。然后把钰瑾放在肩上,让她抱着自己的头,又把俩儿子一手抱一个。
  “这回走吧,爷爷奶奶、子萱,你们还可以吗?”
  王爱国都点不放心,媳妇怀孕了,爷爷奶奶年纪大,王爱国怕他们累了也不说。
  这时候他有点后悔,应该先打个电话,让人过来接他们一下就好了。
  “我们没事,我和你爷爷当初下地,从早上干到晚上,走点路有啥累的。萱萱,你咋样,行李让你爷爷拿着。”
  张子萱也没事,当初上前线,急行军的时候一天走几十里路,都不带掉队的。现在这才走一会,都没啥感觉。
  对奶奶笑了笑,说道,“奶奶,我也不累。这包里就两身衣服,一点都不重,不用爷爷拿。”
  等他们又走了一会,王爱国仔细听听,然后让大家往路边靠靠,“咱们等一会,我听到后面有车声,可能是去军区的,咱们看看能不能搭下车。”
  果然,等了没到两分钟,就有一辆大解放开了过来,王爱国招招手,然后上前说了几句,回来和大家说道,“咱坐车走吧,正好能直接到地方。”
  到了军区以后,太阳都要落山了,幸亏他们到的及时,王爱国顺利办了入职,然后后勤人员带着他们来到了王爱国分到的房子。
  这次王爱国分到的房子是一个小院子,正当三间。中间的大一些,外面是客厅,里边带着套间。侧面是厨房和储物间,厕所在后院。
  他们之前的家具行李都堆在客厅里,之前他们人没到,也没人动。
  带他们过来的黄干事拿出钥匙,把门锁打开,边走边和王爱国说。
  “当初东西拉过来的时候,我就让人放屋里了,什么也没动。
  王团长,您看看用不用叫几个人过来帮帮您。”
  王爱国摆摆手,拒绝道,“不用了,这些我们自己弄就行。谢谢你啊,黄干事。”
  黄干事听到王爱国道谢有点受宠若惊,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没想到传说中的活阎王为人这么随和。
  “您太客气了,这间是储物间,里面柴火和煤炭都有,但是都不是很多了,能用到月底,是李团长留下的。
  您哪天有时间,拿着煤炭证可以去后勤领您的份额。还有粮油,都找后勤领。”
  王爱国点头,和他打听,“要是我想改一下房子的装修可不可以?主要是想盘个炕,家里有老人,初到南方怕不适应。”
  黄干事是地道的南方人,不知道什么是炕,王爱国解释了一边,黄干事才知道是啥样的。
  点头说可以。房子改建这种事他遇到过不少,有的人想在屋子里隔堵墙,因为家里人多,住不下。还有的人在院子里打口井,为了生活方便。只要走的时候能恢复原样,他们都不管。
  “可以,您只要到时候登记一下就行。要是用到砖头找不到,您还可以问我,我告诉您去哪里买。”
  然后看看没自己啥事了,黄干事告辞“没什么事王团长那我走了,您先收拾屋子吧。”
  见黄干事要走,王奶奶忙拿出事先准备的肉酱,塞到黄干事手里。
  “今天真是麻烦你了,这是我自己做的,大家都说不错,你带回去尝尝,好吃以后过来,奶奶再给你做。”
  王奶奶想着,他们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以后和后勤打交道的地方多了,一定要搞好关系。
  黄干事忙推迟,“不用不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东西我不能要。”
  “你拿着吧,不是很么好东西,自家做的,不值钱。好吃下次再过来拿。”
  黄干事见王爱国发话了,这才收下,红着脸道谢,然后一溜烟的跑了。
  王奶奶看着黄干事远去的背影,摇摇头,感慨道,“这个小同志脸皮真薄,这就不好意思了,当初你手下那些兵,一到放假的时候,都主动上门让我做好吃的。”
  “……”王爱国想到顾宁、胡磊他们,也漏出笑容。心想:也不知道为啥,他带出来的兵脸皮都厚。希望这次能好点,不然家里的好吃的又要遭殃了。
  黄干事走了之后,王爱国他们就开始忙着收拾屋子,家具这些大件,都是拆分的,王爱国把他们重新按装完整,放在合适的的位置上。
  他们有两张大床,三间屋子,正好留出一间盘炕。
  王奶奶就问他,“爱国,咱们在吉市也是睡床,到了这里你为什么要盘炕啊,怪麻烦的。”
  王爱国边收拾东西,边给奶奶解释。“咱们在吉省的时候,是北方,空气干燥,而且冬天有暖气,屋子里暖和。
  但湖省不一样,这里位属南方,一年四季空气潮湿,而且这里没有暖气,冬天只能在屋里烧炉子,湿冷湿冷的,给您二老盘个炕,晚上睡觉的时候烙烙,也能舒服一些。”
  王奶奶还没待过南方,不知道这边的气候,大孙子怎么说她就怎么听,
  “那你和萱萱能适应吗?要不你们也盘炕?还有孩子们?”
  说完,王奶奶担忧的看了眼早累睡着的仨孩子。
  “我和子萱都在南方带过,没关系。孩子年纪还小,适应性强,过段时间就好了。再说他们要是难过,就和您二老睡两天,反正炕大,睡几个人都放的下。”
  王奶奶这才放心。
  王爱国把大件家具都放好,和他们打声招呼。“媳妇,你们先收拾,我去食堂打饭,一会过了饭点不一定有东西了。”
  张子萱一看手表,都快六点了,没说的时候不觉得,一说吃饭,张子萱肚子饿的不行。
  “你一说我才觉得好饿,你快去吧,多打点,给爷爷奶奶买些清淡的,刚到这里,吃的东西小心些,防止水土不服。”
  王爱国刚走一会,就有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上门了。女人穿着得体,身上没有补丁,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的,看着是个利索人。手里还端着个盆,上面盖着块布。进来以后看到王家人都在忙,不好意思的笑了下,
  “你们好,我住隔壁,听到你们这边有动静,过来看看,你们是刚搬过来的吧。”
  张子萱放下手里的东西,直起身笑着打招呼。
  “嫂子你好,我们下午刚到,我叫张子萱,我爱人叫王爱国,这是我爷爷奶奶。”
  关欢喜看到张子萱的正脸,惊艳了一下,没想到王团长的媳妇长得这么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头婚。
  王爱国他们人没到,但是湘湖军区就已经有了他的传文,据说他这人特别厉害,立下赫赫军功。是他们领导特意要过来的人才,大家对他都很好奇。
  关欢喜早就听自家男人说过,说这个王团长不可小视,以后成就肯定在他之上,让关欢喜和邻居好好处好关系。
  “你们好,我爱人姓赵,我叫关欢喜。你们刚到,什么都不方便,正好我家晚上做包子,就给你们送过来一些,你们先吃着。”说完,把手里的盆放在茶几上。
  顺便,关欢喜打量了一下王家的屋子,发现人家布置的真的很不错,沙发茶几的样式都是没见过的,看着很好看,里间的大床,衣柜,也都和他们的不一样。
  虽然只是粗略的看看,但是关欢喜可以肯定,王家的条件不错。


第112章 
  关欢喜回到家里,看到他家老赵和几个孩子都已经吃完了,一个挨一个坐在沙发上摊着肚子,像个大爷似的。
  关欢喜心里来气,想到人家王团长,不仅帮忙做家务,还去给大家打饭,多勤快的男人。哪像他家老赵,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
  “回来啦,见到王爱国了吗?”赵卫健看他媳妇站在门口,顺嘴问道。
  关欢喜看了赵卫健一眼,没好气的回道,“没见到,王团长去食堂打饭了。见到他的家人了,王团长的爷爷奶奶,媳妇还有三个孩子。”
  赵卫健察觉到媳妇心情好像不怎么美妙,还以为过去受气了呢。“咋啦?他家人不好相处,你爱欺负了?不能吧,咱给她们送吃的还没得好?”
  关欢喜看自己男人一点都没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神经比水桶还粗,也是无奈了。
  “哪有的事,人王家人挺好相处的,我过去了也挺热情的。回来还塞了一瓶自己做的酱给我。说是现在家里没收拾完,等收拾好了在过来拜访。”
  赵卫健更莫名其妙了,“那你怎么去了一趟,回来还不高兴啦?”
  “我是看人家王团长,心疼媳妇,知道帮忙分担家务,心里羡慕。所以看你不顺眼。”
  赵卫健摸摸鼻子,这个话题是个雷区,不好接啊。“你不是说你没见到王爱国吗,咋知道人家疼媳妇,还做家务?”
  关欢喜一屁股坐到赵卫健身边,不想收拾桌子,请先允许她闹一会情绪。
  “没见到人,我还不会看吗。他们啥时候过来的我又不是不知道,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能帮着做多少活。孩子都睡着了,更不可能帮忙。人家家里都收拾差不多了,王团长的媳妇看着就是个娇贵的,更不可能干多少,所以,一看就知道王团长肯定是主力。”
  赵卫健听媳妇分析了一堆,哈哈大笑。“媳妇,你可真是,比警察都厉害。这分析的,没看都之都人家活是谁干的。
  好啦,可别能了,你。快去收拾桌子吧,一会天都黑了。”
  关欢喜见男人不相信自己,气的锤了他一下。“你过分了啊,不信我也就算了,还笑话我,要不咱俩打个赌。”
  赵卫健看媳妇这样,笑呵呵的配合她“好,你说赌啥。”
  “我就赌这个王团长肯定是个好男人,疼媳妇、做家务。”
  赵卫健想到自己听到关于王爱国的传闻,心里不信。他可是听熟人说的,这个王团长特面无私,常年黑着一张脸,孩子见了都害怕。
  他能洗衣服做饭,围着锅台转?想想那个画面,赵卫健打了个冷战,太吓人了。
  “行,那我跟你赌,人家不是。你看着家属区,有几个男人做家务的,一天在外面都累死了,回来还干活,你当我们是老黄牛啊,勤勤恳恳的不休息。”
  关欢喜看他嘴硬,也不和他掰扯,反正就是邻居,以后见真章。
  “那要是你输了,以后你在家的时候吃完饭你收拾碗筷。”关欢喜对男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帮她收拾下碗筷就赚到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王爱国有是洗衣服、又是做饭带孩子,心里悔的不要不要的,自己还是太手下留情了。
  “行啊。那你要输了呢?我想想,你要是输了,就让我抽一个月的好烟。”赵卫健说着,想到以后和战友显呗好烟的情景,心里美得不行。
  关欢喜一听这话,心疼的直抽抽。但还是不认为自己会输,咬牙认可。“那行,咱们可得说话算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你们可都都到了,以后你爸要是反悔,你们要给妈妈作证。”
  几个孩子对爸妈的官司司空见惯,俩人有分歧就打赌,还要拉着他们作证人,都习惯了。
  赵家有四个孩子,都是半大小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刚六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一顿都顶上别人家一天的伙食了,所以关欢喜平时过日子精打细算,赵卫健的烟酒都是限量的。
  赵卫健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媳妇给啥就用啥,只有得找机会,才会犒劳一下自己。
  王爱国拿着好几个大饭盒回来,放在桌子上。他家的饭盒都是特大号,找铝制品厂买的,外面都找不到。
  看到桌上的包子,王爱国拿起来尝了一口,味道不错,是白菜粉头陷的。
  “哪来的包子,还挺好吃的。爷爷奶奶、子萱,你们别弄了,洗洗手过来吃饭吧。”
  说完,把手里的包子都吃进嘴里,去床边叫几个孩子起来。“希荣、希瑞、钰瑾,起来吃饭了,吃晚饭再睡。”
  几个孩子被爸爸叫起来,揉了揉眼睛。一时间不知道自己在那里。“爸爸,这是咱家吗,到家了?”
  “是啊,小懒猪。起来吃饭在睡觉,不然半夜饿肚子也没有吃的了。”王爱国掐着希荣的鼻子,不让他再睡。
  “爸爸,我的腿好疼。我想再睡一会。”钰瑾软软的请求道。
  王爱国也心疼,下午的时候几个孩子走路走多了,再加上做了好几天的火车,大人都受不了,何况四岁的孩子呢。可是现在再睡,又怕他们饿坏了。
  希瑞没撒娇,人家直接又躺下了,还发出小呼噜的声音,表示自己已经睡着了。
  王爱国没办法,拿出毛巾,用冷水透了一下,给几个孩子一人擦把脸。这下不用睡了,都给冰起来了。
  坐在饭桌上,看着他爸打回来的菜。一个黄瓜汤、一个清炒地瓜叶,一个清蒸鱼,还有一盒热干面,主食是米饭。
  “今天爸爸去晚了,没打到肉,咱们先吃鱼,我听人说,这里的大师傅清蒸鱼做的特别好吃,一点腥味都没有,你们尝尝好不好吃。”王爱国这么说,主要是怕几个孩子不爱吃,他家都是肉食动物,以前在吉省,军区背靠大山,他还能常去山里打些野物,给他们解解馋。现在这里可不行了。这里地处平原,以海产品为主,想吃肉只能自己买了。
  几个孩子都是没挑食,看着热干面有点好奇。“爸爸,这是面条吗?看起来挺好吃的。”
  王爱国给大家一人拨了一碗“你们尝尝,这叫热干面,是这里的特色,好吃下次我再买回来。”
  大家都大半天没吃东西了,现在吃进嘴里,都觉得还行。加上邻居送来的包子,一家人把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之后,大家简单的收拾一下,就休息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几天的折腾,都累了。
  另一边,几个营长在晚上的政治课上开小差。
  吴振华看前边的老师没注意他们,低头小声和大家说“你知道不,咱们团长今天下午到了。”
  张大宝对这个话题明显比听课感兴趣,忙接道,“这个我知道,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还碰到了呢。整个食堂就他面生,长得挺精神的,看着不是很严肃,打饭的时候还和后厨的师傅说笑来着,我开始的时候还以为他不是呢,后来等他走了问郑师傅,才知道没认错人。就是把……”
  几人听着正起劲呢,他还犹豫了,坐他身边的李洪彬推了他两下“说啊,怎么半道上还没了呢。”
  张大宝挠挠头,“就是长得忒年轻了,还没有咱们大呢。人就是团长了,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几人一听,都不说话了。他们只听说新来的这个团长厉害,是首长特意要来的,就是为了整顿一下他们这些士兵。但还真不知道具体这人是什么情况。
  湘湖军区是个老军区,建国前就成立了。资格老,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人员关系复杂,派别林立,带出来的战士也没有新军区有进取心,一个个得过且过,不犯错误就行。
  陈建军小声说“黄干事就是接待咱们团长的人,他和我说,咱们团长一家都挺随和的,一点也没有以前李团长他们家人那种高高在上,看不起人。而且,据说还给了他一瓶肉酱,特别好吃。”
  林大虎就好奇了“怎么你们一个个的都知道,就我啥也没听说呢。”
  几人看了林大虎一看,那眼神好像在说:你能知道啥,一天天的就知道训练,人走到你跟前你都不一定能看见。
  前面教思想政治的姚老师看着他们这伙人,脸气的阙青“说说说,你们说啥呢,看你们好几次了,还在那说。要不你们大点声,让大家听听,你们说半天说的都是啥?”
  几人忙把头低下,不敢抬头看发飙的老师。
  “你们给我出去,既然不说也不听,就别在这给我碍眼。”姚老师指着外面。
  吴振华、张大宝几人,啥也不敢说,灰溜溜的从后门走了出去,到外面罚站去了。


第113章 
  第二天一大早,王爱国在院子里洗衣服,洗的是他们一路穿过来的薄棉袄。王奶奶在厨房做早饭,王爷爷在院子里溜达,看看能不能种点应季蔬菜吃。
  王爷爷摸了摸脚下土地的温度,和王爱国说“这边地一点也不凉,种子还能发芽。我把这块地开出来,咱们种点菜吃。”在吉省的时候,他们也有块菜地,不过那是部队的,每家分一块,自己想种啥都行。
  但是吉省到了冬季气候寒冷,冬天只能吃白菜土豆,几个孩子一到冬天就不爱吃饭。王爷爷看着心疼,现在好了,这边暖和,想吃啥种啥,王爷爷首先对这点就很满意。
  “行,那您等我晚上回来,把地翻一遍,您在种。这边还有很多咱们没有的蔬菜,我去后勤问问,有没有种子,给您要回来一些。”
  王奶奶听到爷俩的话,直接接道“不用你去张口,我看咱们左邻右舍的都种菜了,待会吃晚饭,我和萱萱去各家拜访的时候要点种子就行,那个谁家都有,不是啥稀罕东西。”
  王爷爷也点头,认可老伴的话,这些都是家里事,孙子好好工作就行,不用操心这些。“你做自己的事就行,不用管我。这土地一点也不硬,翻两边也不费劲。我还没老呢,你不用啥都给我做了。”
  王爱国见爷爷不领情,还嫌弃他,笑了笑不管了。
  “王团长,这么勤快,一大早洗衣服啊?”
  王爱国扭头一看,是隔壁院子里的嫂子再和他说话。想到昨天的包子,知道这应该就是赵团长的媳妇了。
  “嫂子好,这衣服是坐火车的时候穿的,都是棉袄,洗起来费劲,我顺手就洗了。
  还要谢谢嫂子的包子呢,昨天我吃了,很好吃。”
  关欢喜一早出来做饭,就看到隔壁一个男人坐在院子里洗衣服。顺嘴打了声招呼,看清之后才发现,王团长竟然这么年轻。不仅年轻,长得还挺俊的。
  关欢喜内心有点酸涩,怎么好男人都是别人家的呢,怪不得找的媳妇这么漂亮,一般人还真配不上。
  “好吃以后我做的时候再给你们送,这是我们老家那边的做法,咱这边还真没有。”说道包子,关欢喜还挺骄傲的呢,吃过的人都说好吃。
  “那就谢谢嫂子,不过还是让我媳妇和嫂子学学,谁家粮食都挺珍贵的,老麻烦嫂子我也不好意思。”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衣服拧干,搭在杆子上。
  关欢喜对王爱国的说法很满意,毕竟送一次是礼节,多送几次她也舍不得,自家孩子都不够吃呢。
  “行啊,我成天在家也没事,弟妹啥时候想学都行。那王团长你忙吧,我还得给我加老赵做饭去呢,一会要晚了。”
  等把早饭做好,赵卫健换好衣服坐下吃饭。
  关欢喜看着赵卫健笑的一脸得意,“老赵,今天晚上找点回家,咱们晚上吃点好的。”
  赵卫健端着碗喝口粥,闻言看了他媳妇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