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傻啊!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你看阳阳出去比赛,顶多半个月,短的时候三天就回来了。宝贝蛋长大了,不需要咱们时时看着了,接送不有闺女、福嫂吗?咱们出去一趟,回来还能给他们捎些国外的小玩意儿,保准很高兴。”
  不可否认,姜心柔被说动了。
  俩口子围绕着出国门玩儿的话题,边唠边看完了整场比赛。
  当然,萧三爷没忘记给大宝贝蛋录影,姜心柔也没忘记给大宝贝蛋加油鼓劲。
  第二天,有关这场比赛的报道就登上了海城各报刊的首页。
  阳阳胸前挂着四块金牌,捧着一百米、两百米、四百米以及跳高四座奖杯,笑容灿烂地和队友们合影。随后又和家人一起合影留念。
  “来来来!你们仨来一张。来个动感的嘛,别只咧嘴站着。来,我数一二三,你们跳起来!”萧鼎华捧着相机,要给三胞胎拍照。
  三胞胎只好满足他,数到“一”时,欢笑着蹦跳起来。
  这一幕同样被几个记者抓拍了下来。
  “左边那男孩儿弹跳力好惊人,乍一看得有两米吧?”
  “没这么夸张吧?”
  “哪里夸张了,依我看,他刚才都没用什么力,如果用力跳,轻轻松松就能抓到篮板。”
  “照这么说,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
  “谁说不是呢!”
  记者都能看到的机遇,体育教练会没看到?
  于是,不少人打听起了晏晏。
  可惜晏晏志不在打篮球。
  盈芳和向刚又一向尊重孩子们的意愿。
  当初阳阳投身体育界,那是因为他本身热爱跑、跳、可劲地撒野。晏晏却更喜欢捧着书本钻研,打篮球无非是体育课上的一项爱好而已。
  这些人只好无功而返。
  走前不死心地留下联系电话,希望晏晏某一天改变主意了跟他们联系。
  晏晏看着手心里的名片,良久,莞尔一笑,将它们压到了某本不怎么翻看的书籍扉页里。
  如果说梦境是上辈子缺失的记忆,那么,他曾经的确是名篮球运动员——一名学历不高、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世界级篮球大咖。
  只是这辈子,他想走的是一条与梦境生活截然相反的路。未知的旅程,才更加令人期待不是嘛!
  “走咯!回家!”萧三爷一声吆喝。
  “姥爷,你说要奖励我好吃的。”阳阳往前一蹦,跳上萧三爷的背。
  “必须奖励呀!今儿咱们下馆子,点啥你们仨孩子说了算。姥爷请客!”萧三爷阿莎力地挥手道。
  “哇哦——”三胞胎高兴地齐欢呼。
  “我知道海城哪儿的馆子最出名!”和体校小伙伴讨论过一圈的阳阳,兴奋地一指前方说,“就在前面,那家饭馆专做地道的海城菜,生意老好了,去晚了都没位子。咱们快走吧!对了,姥爷你钱包带了吧?”
  萧三爷面色一囧,钱包?他啥时候有这玩意儿了?从来都是媳妇儿管钱的。
  “咳,急啥!反正姥爷肯定有钱给你们付账,放心大胆地点吧!别磨叽了!”
  盈芳和她娘手挽手走在后头,看到老爹的囧样,不厚道地抿嘴偷笑。
  阳光温暖、岁月静好。安稳的现世、和睦的家人,还有什么不满足?


第805章 十年
  十年后。
  盈芳毕业七年多了。
  毕业那年,钱教授邀请她加入他的考古队,博物馆馆长也给她留了个空缺,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
  她以年级段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既没有选择留在大首都,也没有去海城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宁和老家。
  雁栖山宁和地界,以地宫遗址为中心,建起了一座规模称不上大、但绝对有着纪念意义的历史博物馆。
  她是第一个自愿分配到这座博物馆里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唯一一个工作七年没有想过要挪地方的大学生。
  三年前,她被提为X省博物馆宁和分馆馆长。
  升任馆长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规划博物馆四周环境。
  逐步与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溶洞、温泉以及正在规划中的雁栖动物公园融成一体。
  一副副充斥着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美图、与优美的小散文相结合,经小画家暖暖的手,不时登上X省日报的副刊,随后又被国内旅游报转载。
  再加上一张博物馆宁和分馆福利公房的照片,素来低调的雁栖博物馆火了。
  尤其是最近这一届,毕业后愿意分配到盈芳手下工作的考古专业大学生不计其数。
  大部分是老家就在X省的,离宁和近的不用说了,临近毕业,几乎个个都盼着能分到雁栖博物馆。离得远的虽然有考虑过发展前景的问题,毕竟谁也不愿意一辈子都待在山旮旯。可一看到美得像油画的福利公房以及置身公园般的工作环境,一个个为五斗米折腰——心甘情愿地跑来雁栖山报到了。
  小部分外省的,也很看好雁栖博物馆。
  当年溶洞的开发,给雁栖山打开了知名度。紧随其后的雁栖温泉,更是吸引了一大波游客的目光。每逢节假日,雁栖山就特别热闹。
  又因为特种兵部队的训练基地之一就在这里,热闹归热闹,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敢在这里撒野。安全问题得到保障,游客们更加放心大胆地来游玩了。
  这两年,雁栖公社又开始致力于动物公园的建设。
  虽说还没全面开放,但不可否认,雁栖山的名声,已经响彻了大江南北。
  甚至还走出国门。
  暖暖的师傅——罗伯特,每年都会背着画架来雁栖山采风。山山水水以及种种可爱到爆的小动物,都成了他笔下的模特儿精灵。
  加上他本人对于雁栖温泉的倾情推荐,着实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
  雁栖公社的未来,不可估量。
  但凡有脑子的,都想到了这一点,这不纷纷请托走后门,希望能分配到雁栖博物馆来工作。
  “我听公交车师傅说,今儿跑咱们公社的班车,从早上起就没一辆跑空趟的,今儿又有很多人过来?”
  博物馆的下班时间一到,李翠琴抱着两岁的闺女,上来找盈芳唠嗑。
  前几年,国家放松了农村的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允许头胎是闺女的、或是二婚再结合的家庭再生一胎。
  李翠琴拿掉节育环没多久就怀上了,可把林大个激动的,一米八的军汉子,居然掉了一把金豆豆。完了生怕李翠琴累着坤着,抢过家里大大小小的活计,连女人家的内内都是他搓洗的。
  可以这么说,打从李翠琴诊出怀孕开始一直到生,都没碰过凉水、干过重活。
  村里的糙汉子们看不下去,直言道:“林大个,你这是把你媳妇当老佛爷供啊。就不怕生下来是个闺女?”
  闺女怎么了?闺女他才高兴。
  当然男娃子也一样喜欢,只不过家里有一个了,继子也是子,二胎来个闺女,子女双全凑个好字,林大个觉得此生都圆满了。
  村里人当时以为他在说笑,乡下人谁不想多生几个儿子?尤其林大个结婚至今,还没自个的亲生儿子,继子再亲,又不姓林、流的也不是他老林家的血。
  没想到李翠琴真生了个闺女,林大个也真的如他当初说的,将这个闺女疼到了骨子里。这简直刷新老一辈们的思想。
  村里的妇人们回家拧着自家的汉子,要么是数落:“看看人林大个,多疼他媳妇闺女,再看看你们!”要不就是嫌弃:“哪天能像林大个一样帮我拧个衣服水、烧个柴火,我也乐意天天给你端洗脚水……”
  村里的大老爷们悲剧了。这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强也就算了,别人家的男人也成了自己的对照指标。还让不让人过日子啊!摔!
  幸好林大个带着妻子、闺女搬雁栖大桥那头的部队家属房去了,要是天天搁眼前晃,各家能时时上演全武行。可搬家属院有个不好,那房子太新太考究,白墙、黑瓦、玻璃窗,羡煞了村里的老少女人,见天地在家里嘀咕。没说亲的姑娘,不再盼着嫁城里工人,而是盼着嫁基地的军汉子,津贴高不说,城里考究的福利房免费送。
  如此一来,基地里还没对象的年轻小伙儿成了媒婆嘴里顶热门的风向标。
  李翠琴家军校毕业的儿子苍竹,也在其中。这也是李翠琴不怎么回村里、回来也是悄默默的原因,就怕被各家妇人包围,争着介绍自己的闺女,正当婚龄的也就算了,个别小学都还没毕业好吗。那滋味忒酸爽。
  “嫂子怎么这时候过来?入了秋天黑得早,抱着俏俏走山路要小心点。”盈芳原本准备加班的,见李翠琴来了,想想很久没准是下班回家吃饭了,洗净了手,接过李翠琴怀里的俏俏,边逗边往外走。
  “今儿老林轮休,晌午带我们娘俩去街心公园玩,遇到放炮米的,我拿米换了几斤年糕炮,你不是喜欢吃这个吗?趁热乎给你送点来。”李翠琴说着,抱回闺女,递给盈芳一大袋米炮,有一半是晒干的年糕片放的,咬一口松松脆脆。
  盈芳高兴地说:“嫂子有心了。走!上我家吃饭,晚了就留我们那睡。林大哥那让我爹骑车去知会一声。”
  “那感情好!你们家那新屋,我还没看够呢。”李翠琴笑着说。


第806章 骄傲
  说到盈芳家推倒旧屋盖的新房子,那绝对是雁栖公社头一份,不,应该说是江北头一份。
  相邻两座旧院推倒后,合盖成了一座两层半的大洋楼。
  碍于院墙间的小路不归盈芳家所有,属于公社的集体土地,洋楼一层,是独立的两座小楼,二楼开始才衔接成一体。
  二楼往上的阁楼,也不是规规矩矩的平屋顶,而是中间尖、四周一圈平台式的矮屋顶。
  尖屋顶的南斜面装着萧三爷托老熟人弄来的卫星天线。
  有了卫星电视,盈芳家更受大伙儿欢迎了。只要是农闲或节假日,都会有老人、孩子来盈芳家看电视。
  爱屋顶用来干嘛呢?天气好的时候,平台上晒晒菜干什么的。晒在屋顶平台比院子里干净多了,人来人往的也不影响走路,总之很实用。看上去又给人一种小城堡的感觉。可谓是实用和美观相结合。
  洋楼的进深依然按着老宅的进深,十分深阔,每间房都带着窗户,敞亮又开阔。
  最让盈芳满意的就是厨房了,大大一间,双口土灶和现代煤气灶的和谐结合,还沿着墙壁打了一溜的料理台和橱柜。锅碗瓢盆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不用的时候都收在橱柜里。不会让人踏进厨房无处下脚的逼仄感。
  屋前屋后的院子也整修了一番。八十年代以后,国家不再限制农户的鸡鸭只数了,相反还鼓励家庭养殖。
  条件好的人家,还租赁集体闲置的土地,办起家禽养殖业,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发家致富的专业户。
  除了家禽,还有承包山头种果树的、承包鱼塘养鱼虾的。
  去年,脑袋瓜子活络的向九,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自己家的院子精心拾掇后,开起了家庭旅社,接待那些慕名而来、又赶不及回去的游客。
  起初大伙儿都不看好。觉得城里就有鳞次栉比建起来的旅馆、酒店、招待所,这乡下矮不隆冬的平房、房前屋后不是菜园就是鸡鸭,谁会愿意掏钱住?
  不想,向九的家庭旅馆开起来以后,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一拨又一拨游客冲着开发完善的溶洞、温泉、地宫遗址以及动物公园而来。如此多好玩好看的景点组合在一起,只玩一天怎么够!
  这不,向九家拾掇干净、窗台摆着一溜野花的六间房间,没怎么花功夫宣传,就有生意上门了。有只住一两晚的,也有一口气订上十天半个月的。这是想把整座雁栖山逛一遍哪。
  住了还要吃,完了走的时候还问向九院子里的鸡鸭卖不卖。城里没法养殖,想吃点鸡肉、鸭肉,还得上农贸市场买。菜场里的鸡鸭瞅着哪有农户院子里养的精神啊。
  向九家的鸡鸭卖是卖,可僧多粥少。今儿有人问、明儿有人买,哪有那么多鸡鸭供他们卖啊。于是就介绍他们去其他人家买。就这么,雁栖公社的农副产品也成了抢手货。
  几乎每个游客走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
  村民们兜里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丰盈。
  瞅着向九捣腾的家庭旅舍生意这么好,家里有空房闲置的也都模仿着开了起来。
  反正不要什么本钱,无非就是把房子、院子拾掇得干净些,床褥铺得整齐些。
  不得不说,向九的生意头脑真叫灵光。从家庭旅馆开张到现在,短短几个月,带领其他村民一起,挣了个盆满钵满。
  已经从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向荣新,乐得见眉不见眼,成天笑呵呵的。
  年纪大了不再下地,每天早上拿着烟袋往村里走一圈,看什么都觉得顺眼。
  新上任的书记是向荣新的侄子,也是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公为民的好领导。
  这是雁栖公社的福气。
  若是换个懒怠点,又或者只管小家、不顾大家的,还不把公社搞得乌烟瘴气啊。
  毕竟山上景区一系列开发后,雁栖公社的公账多富裕啊。套句隔壁公社书记的话说,能富得流油了。
  好在接连两任书记的品行都相当不错。村民们也都很务实。人心齐、泰山移,做什么都齐心协力,日子自然红红火火。
  日子宽裕,花钱也大方。
  孩子读书不用说,只要能上,就一个劲供他们上。希望跟向刚媳妇、向九媳妇一样,考个大学回来,然后分配到稳定的公家单位。
  除此之外,家家翻修起了屋子,推倒重建二层洋楼的也有。当然,规模没法跟盈芳家的大洋楼比,但两间的小洋楼咬咬牙、再亲戚朋友间借一点,还是盖得起的。
  白墙黑瓦新屋子、绿植鲜花满院子,乡间小道铺青石、河岸桥头砌石凳……雁栖公社可谓是天天在改头换面。
  不经意间又在当地报纸上刷了一拨存在感。
  眼下的雁栖公社,哪里还是昔日县城居民嘴里的“乡巴佬老土冒”、“山旮旯穷角落”,羡慕都来不及。
  考出去的大学生(知青不算),盈芳、燕子,乃至社长家的小公子冯军达,毕业后都相继回了家乡。
  盈芳分配到了博物馆。
  冯军达带着他媳妇办了停薪留职,回到公社开了家生态环保的印染厂,采取的染料皆来自大自然。为此,冯军达包下了公社西首的矮山坡,专门用来种植染色植株。
  这是华夏头一家环保型印染企业,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各上级单位轮番给予褒奖和鼎力支持。雁栖公社跟着出了一番风头不用说。
  燕子舍弃了市医院的铁饭碗,自愿回到公社卫生院,继承了她爷爷,也就是老张大夫的衣钵,如今是卫生院院长兼主治医生。
  随着雁栖公社的大名远播,很多家在本省的医科、护理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都愿意来雁栖公社的卫生院工作。尤其是家在宁和县城的,各种托关系走后门,就为了能分配到这里来。
  工资待遇和县城医院不相上下,公社出资盖的集体宿舍崭新又亮堂。假若夫妻双方都是雁栖公社的职工,比如一个在卫生院、一个在印染厂或是博物馆,还给分三居室的福利房。
  福利房建在雁栖江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和江对岸的部队三期福利房遥相对望,堪称一流位置的江景房。
  工作地点在国家重点保护的景区里,工作环境优美宁谧,福利待遇不比城里头差,愿意来的大学生数不胜数。
  如此一来,雁栖公社比县城的一些单位都不缺人才。可把村民们骄傲的。瞧!我们公社是这么滴牛啊,连大学生都争着抢着想来为我们工作。


第807章 终章圆满
  随着中秋的临近,盈芳家几乎天天都有人登门送礼。
  有专程跑来探望老爷子、萧三爷的老战友、旧部下,有萧大伯以前督工雁栖大桥建造时结识的朋友,更有向刚的战友、同仁、部下……总归是有不少人惦记着他们。
  送来的礼,摆满一个屋还嫌不够。老爷子便让他们把放不长的吃食、补品拿出来,盈芳的师傅师兄家、老书记社长家、以及向二等熟悉的几户人家分一分。
  糖果、糕饼等娃子们喜欢吃的嘴儿,就摆在大厅案桌上,用来招待三不五十跑来盈芳家看卫星电视的孩子们。
  今年中秋,萧大伯早早就带着八年前修成正果的新媳妇陈旭亚以及五岁的小儿子来宁和过节了。
  另外,萧二伯老俩口也说过两天要来。
  五年前升调到京都市委的萧鼎华,也说要带着媳妇、儿子来宁和。自从调回京都后,他们俩口子一直都是忙碌的日子多。今年帅帅大学毕业,工作恰好分配在海城,离X省近得很,说什么都要来宁和聚一聚。
  “看样子你家今年中秋又要热闹了。”李翠琴笑着总结。
  下山路不见得比上山好走,不放心两岁的闺女自己走,换个手继续抱着走。
  “嫂子我来抱会儿,你帮我拎着这些。”盈芳把篮子递给李翠琴,接过对方手里可爱的俏俏。
  “暖暖、晏晏中秋回来吗?阳阳怕是不放假吧?我听你家老爷子说,今年咱们国家首都举行的亚运会,阳阳可是主力呢!”李翠琴问起盈芳家的三胞胎。
  盈芳嘴角噙着一抹笑,很是骄傲地说:“是呢,成年以后头一次参加大型比赛,还是在咱们国家举行,说什么都不能输给那些老外。这不,年前生日回来了三天,庆完生就被他教练接回去训练了,连大年都没回家过。好在如今电话通到了家里,啥时候想家了,随时都能打电话唠几句,偶尔会跟他兄弟姐妹书信往来,倒也不像小时候那么惦记了。”
  又说到暖暖、晏晏,盈芳着实有些头疼:“考上了那么好的大学,你说安安分分在学校念书多好?暖暖那丫头就是爱折腾。这不,念叨着要把动物公园建起来,把我和她爹支使得团团转。原以为晏晏是个不要家里操心的,结果你也瞧见了,医科没读几个月跑去研究什么导弹了,中秋来了之后,接下来还不晓得啥时能回来……”
  李翠琴笑笑:“依我说你该知足了,三个娃子个个有本事,一个比一个成绩好。不用家里操心就把自个的学业、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这还不够省心啊?你去看看别家的熊瓜娃子,阿庆嫂家的小儿子二十三了,工作还没着落,让他跟着家里人下地又不肯;黄花婶家的大孙子,考试不及格,还嚷着要读书、不要去厂里上班,那才叫操心哪……”
  相比之下,盈芳家的三胞胎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哪天让家人操心过了?相反,这个奖、那个奖,这个第一、那个第一的捧回家。盈芳家新起的大洋楼,特地留了个房间做陈列室,把一家人大大小小的奖牌、奖杯、奖状依着时间脉络摆在陈列柜里。其中数阳阳的奖杯最多、奖状不计其数,暖暖、晏晏的也不少。
  照这个趋势下去,盈芳和男人商量着,恐怕还要再腾个房间出来。为啥?奖杯、奖状不够放了呀。
  阳阳没成年之前就捧回来那么多奖状,更遑论成年以后,参赛的机会只会多不会少。
  晏晏被他教授哄去了研发,不出意外,将来的成就也不会小。
  暖暖决定大学毕业就回老家陪伴她那些动物伙伴。但雁栖山的动物公园,还没开建就被上级评了个“五星生态园”,一看就是要大力支持的节奏,以后的奖项准不会少拿。
  “全家数我最没用。”盈芳闲暇时,跟男人打趣。
  向刚这些年立下的军功着实不少,只不过一部分是保密级的,立了功也不会大张旗鼓地表彰。能拿回家的奖章,大都比较普通。饶是这样,陈列室里他的地盘也不小。
  “怎么会!”男人每次听她这么说,就一本正经地说,“咱家要是没你,这些奖章都不可能存在。”
  明知道是哄她,听了心里依然甜滋滋的。
  “你家刚子就是这个!”李翠琴腾出手,竖了个大拇指。不止她,村里其他妇人也一样,提到向刚就夸他是“男人中的模范”。
  盖因大伙儿都知道了——向刚为了让媳妇儿少遭罪,毅然选择结扎的事。
  说起这茬,前几年还闹出一桩好笑的事。军部某个大佬的女儿,看上了向刚,不介意他年龄比她大得多,也不介意他有媳妇有孩子,扬言道,只要向刚肯和妻子离婚、并且孩子判给前妻,她愿意下嫁于他……
  和向刚一个级别的战友们听说后笑喷了。她哪来的脸说那样的话?军部大佬听着是很厉害啦,可向刚也不是吃素的好吗。他如今的地位,别说军部大佬,元首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然而脸很大的姑娘,愣是不理解,见向刚绕着她、躲着她,看到她没好气,还当是盈芳撺掇的,某次庆功会,借着酒劲耍酒疯,赖着向刚愣说有了他的孩子。搞得不明真相的人差点就信了。
  向刚表情淡漠,当着参加庆功会的众人说了这么一句:“我七年前就结扎了。而且我有洁癖,除了我媳妇,别的女人近我的身,我就恶心得想吐。”
  和向刚一个正营的军官们,面上不显,私底下纷纷给他大拇指。当着大佬的面,敢这么说的,普天之下恐怕也就这位爷了。
  经这么一闹,其他女人再对他感兴趣、再想破坏他的家庭,也不敢胡说八道、惹是生非了。
  否则到时候,丢脸的是她们。向大爷为了贞操,结扎两字都敢说,试问还有什么不敢的?
  村里人听说后,起先都不信。你说堂堂一大老爷们,还是做干部的,走的还是军政之路,干啥想不开结扎呢?后来听萧三爷讲,女婿是心疼他媳妇,避孕措施总有漏洞,怀上了不能生,这不让女人活受罪嘛。
  这么一说,大伙儿释然了。也因此,向刚宠媳妇的名声扩散了开去。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只要男人不够疼自个婆娘,都会拿向刚当正面教材。
  别说,雁栖公社有了他坐镇,从此以后还真的没再出现打骂婆娘、苛待婆娘的汉子。
  倒不是个个都想跟着向刚学做妻奴,而是吧枪打出头鸟,你做过分了,迎接你的就是整个公社的白眼和唾沫。
  山上还有特种兵部队驻扎呢。光想想都吓死了。于是乎,雁栖公社又出了回风头,县里还敲锣打鼓地送了块匾额过来,夸雁栖公社社风正、民心齐。
  收到匾额的时候,村里这帮大老爷们没少挤眉弄眼。这真不是他们想要的,真的!纯属意外!
  扯远了,拉回来。
  下到山脚,盈芳回家的脚程就快了。
  如今村里道路都铺上了柏油,中间是车道,两侧留了一截一米来宽的人行道。
  行道旁间隔栽种着柳树、桃花。一到春天,从半山腰往下俯瞰,整一座花红柳绿的美丽花园。
  盈芳家尖屋顶的大洋楼是最显眼的,老远就能看到屋顶上那一口白色的像大锅似的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了。
  近两米高的院墙里,人声鼎沸。
  “看来又有亲戚到了。”李翠琴笑着说。
  “没准儿是暖暖丫头。她前几天来过电话了,说就这两天的火车。”盈芳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暖暖、晏晏今年子高考,一个考上了京大的新闻系,一个考上了华大的临床医学。平时都住校,周末回四合院,但要说最惦记的,还是宁和老家。因此中秋说什么都要回来,哪怕只在家待一两天。
  “俏俏我来抱,你赶紧回家去吧。我去趟燕子家,前儿她说理出了一袋妞妞先前穿的衣服,我过去拿下。”
  “那行,晚饭来我家吃。”盈芳竭力邀请,“燕子一家今晚也在咱家吃。”
  “行,我不跟你客气。”
  唠叨了几句,盈芳和李翠琴分道扬镳,几乎是小跑着回了家。
  迎面碰上去她家窜门的村民,笑得一脸暧昧:“刚子媳妇回来啦?家里来客人了,快回去招待吧!”
  盈芳被她们暧昧的笑容整的一头雾水。
  过了桥看到她娘在院门口张望,赶忙问:“妈,是不是暖丫头回来了?”
  “不止,晏晏也回来了。姐弟俩同一班火车回来的。”姜心柔说着,等四下无人了,拉过闺女压低嗓门道,“暖丫头还带了个小伙子回来,说是同学,我瞅着不像,你二婶也说不像,别不是两人瞅对眼、带回来的对象吧?”
  盈芳一时语噎,半晌不甚确定地说:“不会吧,这才刚上大学……”
  “但岁数不小了呀,你瞅瞅村里和她一个年纪的,娃儿都会喊奶奶了。而且那小伙子瞅着还行,高高壮壮,挺精神的……”
  盈芳无语。亲娘啊,您老到底是担心暖暖丫头呢,还是巴不得她有对象?
  姜心柔抿嘴一笑:“关键还得看俩孩子怎么相处。若是合得来,家里条件也还行,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你又不是不知道,老爷子有多着急三个孩子的终身大事,就怕赶不上他们的喜酒,要是能成,皆大欢喜嘛。”
  “那也得问清楚才行啊。”
  “那还用你说!你爹指不定这会儿就已经三堂会审上了。”
  “……”
  到家一看,果然……
  老爷子、萧大伯、萧三爷,三个大老爷们已经和跟着暖暖来家做客的小伙子唠开了。
  这个问:“你老家哪儿的?离咱们宁和远不?”
  那个问:“你家父母干什么的?兄弟姐妹有几个?”
  萧三爷最直接,呷着百年老茶树产出的明前茶,悠哉哉地说:“我们家暖丫头虽说才上大一,但对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已经有安排了。她呀,打算回老家这里当她的动物园园长。咱们这地方你也看到了,环境是真好,前景也不错,可有一点是硬伤——既不是省城、更不是一线大城市,一流学府毕业回山旮旯,外人可都不看好啊。”
  “姥爷你唠这些干什么?”暖暖端了一盘切好的水果出来,顺嘴接道,“周嘉恩知道我打算的。”
  “他知道?”萧三爷愣了愣。
  周嘉恩和暖暖相视一笑,回答道:“我的专业是动物学,这次跟着暖暖回来,就是想看看她说的那些小家伙。”
  顿了顿,温煦地看了暖暖一眼,含笑着说道:“不瞒您老,我比暖暖大一届,后年就毕业了。原本打算回老家那边的动物园,不过如今有了更好的规划……”
  萧三爷:“……”
  什么什么?谁还专门去读个动物学专业?这怕不是个傻子吧!
  还什么原本打算回老家动物园,如今有了更好的规划……
  不不不!你还是回老家吧!这儿庙小,没法给你最好的规划……
  八十高龄的老爷子和萧大伯也一个意思,皆一脸仇视地瞪着周嘉恩。
  萧家的小公举要被乌克兰大白猪拱走了,没有比这更惆怅的心情了。
  看到这一幕,盈芳暗自庆幸向刚不在家。否则绝对不止三堂会审。别看向刚平时对三个孩子那么严格,即使闺女也没少挨他批评,但论起对闺女的疼爱,绝不比萧三爷少。
  叹了口气,走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