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公室,还顺手把门带上了。
舒建强瞪着合上的门板,想不通社长咋对向永良的儿子态度这么好。难道他不怕向永良的儿子把霉运传给他吗?
对了,还没问扣工分的事呢,书记刚刚说了,大队干部接下来几天加班加点,统计出来就分粮。再不下通知就来不及了。
可办公室里有旁人,闯进去催这个事不怎么妥。
可不催吧,扣工分的事到底行不行啊?那死丫头上半年挣的工分可不少,摔了一跤硬气了,不仅借书记的手夺回了她那份口粮,还独占新屋。照这么看,夏粮分下来,恐怕也占不到她便宜。
不行!必须把这事儿搅黄咯!
舒建强心里积了事,也不跟媳妇吵了,一肚子火气地冲回家,肚子饿死了,先吃饭,吃完再去社长家密谈这个事。
谁料,家里黑灯瞎火,灶台也冷冰冰的,哪有现成饭吃?
舒老太挥着鸡毛掸,正在堂屋唾沫横飞地骂孙女,怪她只顾着玩、变天了也不知道,狂风暴雨前都不记得把院子里的被褥、菜干收回去。搞得菜干成了泡菜,被子也浸了水、绞了又绞之后还是湿漉漉的,今年冬天没法过了。
老太太边打边骂,不时还嚎上一通。
舒彩云挨了打,又痛又怕,抽抽噎噎哭个不停。
舒宝贵顾自在那玩,抽一团湿乎乎的棉絮,搓成一个个小球,说是汤圆……
俩口子整个人都不好了。
……
舒家老屋这天晚上闹得鸡犬不宁。
张家则在昏暗却温馨的油灯下,开始了丰盛的晚餐。
下午逮到的两只山鸡,宰了一只。
向刚回来后,照例给书记和社长各送了一份。也没多送,就四分之一。送多了还以为山上的野味多么容易打呢。
剩下半只当晚让张奶奶炖了。一盘口味正宗的小鸡炖蘑菇,一锅鲜香营养的笋干山鸡汤。
另外那只,向刚提议暂时养几天,等他回部队了顺路给张大伯捎去。
照他说,干脆带活鸡算了。现杀的鸡肉怎么地都比熏鸡、腊鸡香吧。左右清苓家的鸡舍修好了,她那两只打算留到过年烹的山鸡可以提回家自己养了。张家的鸡圈里,临时养上三只鸡,倒也不会惹人注目。反正月底前就捎去省城了。
清苓二话没有表示赞同。陷阱是向刚挖的,山鸡是他抓的,他说送谁就送谁。何况张大伯如今成了她师兄,胳膊肘自然向着自家人拐了。
张有康俩老却拼命摇头不同意:“那哪成啊,我们俩老的跟着你们吃点肉就已经很占便宜了,哪能单独占一只……”
“没事儿,咱们想吃还能再抓,大伯他们在省城,不是过年过节可吃不到新鲜鸡肉。”向刚说道,“不过明天开始,上山的人恐怕要多起来了。”
这并非猜测,往年都是这样。今年开春雨水充沛,入夏阳光充足,不止地里的收成好,山上的作物也茂盛。又见他和清苓每次下山都满背篓、满竹筐,不少人怕是心里早就盘算开了。
前几天没人上山那是因为忙着双抢,如今农忙过了,每家肯定会有人上山。胆子小的只敢在山脚那一片采蘑菇、耨野菜。但也不乏胆大的,见他进进出出这么多趟都没事,保不齐也想进深林抓点山鸡、野兔什么的。
第60章 叼还是不叼,是个问题!
“刚子你的意思,是想带他们进山?”张有康皱眉问。
“不,恰恰相反,接下来几天我不准备上山。”向刚垂着眼睑,语气淡淡地道,“我家那屋要修,离不了人。小芳胳膊没好全,下过雨山路泥泞难走,还是别跟去凑热闹了。您二老用的柴禾,毛估到月底不成问题。走之前我会再上山一趟,帮您把柴房填满。”
清苓差点噎到。这家伙是不是管太多了?他要修屋子去不了就不去啊,凭啥连她去不去也要管?很想理直气壮地驳他一通,可憋半天才挤出一句:“山路比村道好走多了。”
这是大实话。村道一下雨就东一个泥坑、西一个泥坑,山路不是杂草就是细石子儿,哪里难走了。
向刚目光凉凉地扫了她一眼,清苓立马闭嘴不敢多言。心里着恼地想:干嘛怕他啊,又没比宫主厉害,宫主发怒的时候她都不怎么怕呢,这家伙轻飘飘一个眼神咋就怂了呢。
老俩口听他这一说,倒是一致赞同:“确实,修屋哪离得了人啊。我到时有空也过去转转,多个人把关总归放心点。既然修了,索性修得结实点,别只顾表面,内里都修修。也省得到时结婚办大事再动土……”
说到修屋的事,张有康记起老伴儿的提醒,意味深长地看了俩年轻人一眼,吃过饭后把向刚叫到了里屋。
向刚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大爷,您是哪儿不舒服需要我给按按吗?”
“不是。”张有康笑眯眯地示意他在香桌旁的圈椅上坐下,也没兜圈子,开门见山道,“刚子啊,过年该有二十二了吧?”
“嗯。”
“在部队有对象没?”
向刚:“……没。”大爷您这是闲地想当媒人了?
张有康一听没对象,眼中的笑意更深了,乐呵呵地说:“那你觉得盈芳这孩子咋样?”
“噗……”向刚呛着了。
想说那丫头对他而言就是个妹妹,建军叔和明娣婶在时,对他照顾颇多,如今他们不在了,换他照顾他们的孩子,这不人之常情吗?
可话到喉咙口突然说不出来了。
那丫头看着娇小玲珑,其实才比他小四岁,过年满十八了。
十八岁称得上大姑娘了,订婚、结婚陆续搬上日程。大爷既然问到他这儿,说明已经有这方面准备,开始给她张罗人生大事了。
即便自己婉言回绝,相信大爷也不会就此作罢,没准接下来直到年前,会把全大队的适龄小伙儿都给相看一遍。
这样真的好吗?想到那丫头将和村里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年轻小伙子放到一起谈论,向刚心里涌起一股淡淡的不舍。这是怎么了?莫非自己对她动心了?
一说动心,向刚的心应景地加速砰跳起来。
见向刚半天没吭声,张有康也不着急,慢悠悠地理着草药,不时说上一句:“我跟老伴儿都觉得你俩挺般配,就是不知道你在部队有没对象,既然没有,你俩也都到婚龄了,要不处上一段时间看看?”
“你也知道,舒家剩下的人没个对丫头好的,要是能找个你这样的丈夫,下半辈子有了依靠,我和老伴儿也就放心了。当然,主要得看你俩自己的意思。婚姻乃终身大事,马虎不得。你们两个当事人不乐意,旁人说的再天花烂坠,今后也过不到一块儿去。所以我先找你问问,你要有意向呢,我让老伴儿去探探那丫头的口风。到底是姑娘家,脸皮薄,乐意皆大欢喜;要是不乐意,回头你得当没这回事儿……”
向刚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越想越觉得把她圈羽翼下照顾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只是……
嗓音略哑地开口:“她会不会也认为沾着我会倒霉?”
“这是啥话呀!迷信的说法你也信?亏你还是军人。”张有康不悦地瞪他一眼,“再说了,你俩不是相处两天了?那丫头可有半点介意?”
是没有。得知他被村里人视作灾星、霉星,还握着拳义愤填膺来着。
“那成,一切拜托大爷您了。”
拜托什么?探清苓的口风咯。
张有康会过意,立马笑得见眉不见眼:“成,交给我。你先在这儿坐着,我这就让老伴儿问问去。”
老大夫年轻时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主,如今年纪大了手脚头快不起来了,但性子还是那副性子啊,能在当下完成的事,绝不拖过明天去。
大爷拉开门走出去。向刚扶了扶额,耳朵根隐隐有点发烧。
那丫头,那丫头不知会怎么想他。还说要像哥哥一样照顾她,直到她嫁人的……结果可好,直接给叼窝里来了。这算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
清苓在外面帮师娘把吃剩的残羹收拾了。
然后,张奶奶洗碗、她擦桌;张奶奶扫地、她提簸箕。
待堂屋和灶房都收拾干净后,张奶奶烧了一锅水,先帮清苓擦了身子、换了干净衣裳;随后轮到清苓搭把手,给张奶奶舀热水擦澡。
灶房里擦澡有个好处:舀水、倒水方便。而且门上有门帘拉着、窗上有木板挡着,不怕被人看到。
两人先后擦了澡,才把灶房门口的厚布帘子撩起来。
这时,张有康从里屋出来了,朝老伴儿打了个手势。意即男方这边已经搞定,接下来就看女方怎么说了。
会过意的张奶奶顿时眉开眼笑。
刚子没对象那实在是太好了!这么出色的棒小伙儿,干啥便宜外人!必须给自己人留着!
当即回了老伴儿一个你懂我懂的手势,布帘子一放,又窝回了灶房。
丫头这边交给她,探探口风,有意向的话,两人先处个对象,处合适了再谈婚论嫁。
合适的媒人人选她也想好了,就找书记媳妇。
邓梅那人不错,早先一个生产队干活,彼此还算了解。只要俩小的都有这方面意向,张奶奶决定:明儿就提上一篮子鸡蛋去找邓梅说这个事。务必赶在刚子回部队前,把这个事办妥了。
第61章 她的“豆腐”好吃吗?
晚饭后,淅淅沥沥的雨又开始大起来。
清苓靠在灶房门边,望着外头哗哗的雨点儿走神。
夏季的天,就是这样,说下雨就下雨,说放晴就放晴,别看这会儿雨势凶猛,后半夜没准就停了。
都说雨后的山里遍地宝。想到悬着露珠晶莹剔透的冰草、通体玉白、口感鲜嫩的蘑菇,指定比平时摘到的鲜嫩、滋润。
可惜农忙过了,上山的人指定又要多起来了,但愿那个山洞别被人发现。她还在里头囤了不少粮呢。
张奶奶走过来,拉她坐在长条凳上,小声问:“闺女,你老实跟我讲,你心里有没有喜欢的对象?你放心,师娘绝不往外说。师娘就是看你年纪不小了,想给你参谋参谋。”
清苓吓了老大一跳。
一开始还道师娘发现原主和林杨之间的那点事儿了,听到后面,才明白过来,敢情二老想撮合她和向刚啊。
只是,那个男人,他会同意吗?
咦?他同不同意关自己什么事!明明师娘问的是自己。
清苓倏地红了脸。
“这有啥好害羞的。”张奶奶满眼含笑,一脸过来人的坦荡,“到了你这个年纪,要说有喜欢的对象吧,正常。要是没有,师娘这儿有个好人选,你要不要听听?”
清苓:“……”能不能说不要?
“你不说就当你没有啦。”张奶奶一脸兴奋地说,八卦劲一点不比村里那些年轻的媳妇们少。
“喏,刚子你也接触过了,觉得他人咋样?这小伙儿我跟你师傅都挺满意的。年龄大你四岁,这不更好吗?男的大点儿疼媳妇。真找个同龄的,才要吃苦了。
性格也沉稳,不会遇到点事儿就咋咋呼呼。手脚也勤快,你看才来两天,都不用我们说,就把柴房堆满了耐烧的柴禾。
关键是单位好,部队的,杠杠的国家米饭!以后不用起早贪黑下地刨食也能吃饱肚子。收入稳定,说出去也光荣……
家里虽说没个长辈照拂,可换个角度想,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不用费心费力地伺候公婆了,不也挺好?……”
张奶奶掰着手指头饶富兴致地细数嫁给向刚的各种好。
清苓囧囧有神地听着。
别说,相比大队里那帮同样处于婚龄的壮小伙们,向刚的条件确实算得上优渥。起码人吃公粮、领津贴啊,不像地里刨食的,当年要是收成差些、又没别的手艺,混个温饱都两说。
张奶奶见清苓半天没反应,侧头一看,得,这姑娘津津有味听说书呢,没好气地拍了她一下:“你倒是说句话呀,成不成?”
“啊?”清苓茫然地眨眨眼。
“啊什么,你要没别的对象,那就听我一句,跟刚子处处看。过年十八了,再不定下来,想等着被人喊老姑娘啊。”
说到这儿,张奶奶一顿,像是想到什么,语重心长地拉着清苓的手说:“我说闺女,你该不会是在等你奶给你安排吧?唉哟你个傻孩子,那老太太心术不正,你看你爹娘去了后,哪里有真正关心过你?不仅没点当奶奶的自觉,还处处盘剥你,终身大事万不能交到这样的人身上啊闺女……”
见师娘越说越激动,清苓忙保证:“不会不会。”她才没那么傻,远离舒老太和小叔一家都来不及,哪里敢把终身大事交到他们手上?
只是,只是,她还没想过嫁人啊。要不要这么快定下来?
“那个……咳,师娘啊,我其实不着急。”
“哪能不着急啊!过年都十八了。”
“……”
亏得下了场瓢泼大雨,给闷热的地气降了不少温。
要不然窝在这逼仄的灶房里,还不闷出病啊。
清苓被师娘拉着说啊说,直说得她脑袋晕晕乎乎,到最后连她自己都想不起,到底有没有应下师娘的“邀约”。
张有康见她俩一直没出来,忍不住站在帘子外喊:“天不早了,让刚子送盈芳回去吧。刚子今个抢粮累得不轻,回来早点睡。”
谈话到此结束。喜大普奔。
不过,回家路上就尴尬了。
清苓忍不住偷眼看男人,这家伙到底知不知情啊?师娘开导了她一晚上的话题,事先有没有知会过他啊?
有的话多尴尬啊。没的话……似乎也尴尬。万一她这边答应跟他处对象,他那头却掉链子咋整?
噢……耳朵又开始发烫了。
幸好是晚上,小雨淅淅沥沥的,没有星子也没有月亮,若是没有远近邻里家映出的灯火,整片天地一片漆黑。脸红成晚霞也没人看见,清苓自我安慰。
“明个即使天放晴,你也别去山上。”向刚其实看到她脸红了,不过他自己也有点耳朵根发烧,因此没敢往某个话题上撞,转而说起明日的计划,“雨后蘑菇多,上山的人肯定多,又都集中在入山口,挤来挤去的不安全。等我两天,屋子修得差不多了,陪你去采草药。”
她既然拜了老张大夫为师,定然是要跟着他学医的。学徒不都从采草药、分拣草药开始的吗?因此,他计划了一下,剩下几天,陪她多采些草药回来。另外,还得勘察狼的踪迹,查清楚这片山头到底有没有狼。没有当然好,有的话,得叮嘱丫头不能再去山腹深林了。
清苓欲言又止。
直到站在家门口了,还没理清想说的话。
向刚勾了勾嘴角,抬手揉揉她的头:“进去吧。明儿若是雨停了,我把鸡给你抓来。好好在家歇两天,别让人担心,嗯?”
清苓:“……哦。”
男女授受不亲,可她却被他摸头了。
要不要踹他一脚?本姑娘的豆腐是那么好吃的吗?
然而回过神,向刚已经退出院子,并帮她把院门带上了,这会儿正站在篱笆门外,叮嘱她快上栓。
清苓一下泄了气。
“啊!你等等。”她临时想起一个事,匆匆跑进屋,没一会儿,拿着一毛钱出来,“绷带的钱还没给你呢。谢谢你帮我付账!”
向刚挑眉看了她一眼,倒也没说什么便收下了。
第62章 保媒拉纤
人走后,清苓把院门、堂屋门上了栓,倒头躺在床上。
既然第二天不上山,也就不用早起,清苓踏踏实实睡了个长觉。
醒来时,天光已然大亮。
鸟雀在院子上空叽叽喳喳,天果然放晴了。
各家的汉子们依旧被大队广播唤去地里劳作了,昨儿一场大雨,最后几茬秧苗是急急忙忙插的,得挨个地检查,看有没有打横漂起来的,有的话得重新插种。
晒谷场的稻草垛子也需要收拾。部分草垛子还没归拢,这下又是风又是雨的,都冲散了。
各家的媳妇、姑娘,双抢开始到今天才算睡了个饱觉,吃过早饭,挎着竹篮、提着背篓,三五成群地结伴上山采蘑菇、野菜去了。
“邓家小嫂子!”
张奶奶送走老伴儿,候在路边等书记媳妇,老远看到她和向二婶结伴走来,欣喜地朝她招手。
“婶子。”邓梅见张奶奶唤她,加快步子走过来,诧异地问,“您这是……”
“我有个事儿找你帮忙。”张奶奶笑眯眯地说。
向二婶识趣地说:“我先去山脚,你跟婶子进屋慢慢谈。”
“那成,你帮我把背篓提过去,我家小闺女一会儿也会过去,去早了你让她先摘起来。”
邓梅交待了几句,跟着张奶奶去了家里。
张奶奶还特地掩上了堂屋门,拉着她坐在里屋,说想撮合向刚和清苓,问邓梅乐不乐意保这个媒。
这年头谈婚论嫁必须有个中间人保媒,不然会被人瞧不起。家境穷的,聘礼、嫁妆方面男女双方可以商量着能省则省,唯独媒人这一项不能省。
邓梅闻言惊喜地拍掌:“这是好事儿啊!乐意!当然乐意了!不过婶子你问过俩孩子的想法没有?”别不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吧?
“问了。”张奶奶笑呵呵地说,“昨晚我跟老伴儿分头问了,这不才来找你说。要不然,刚子回来那天我就有这个想法了,还不是想先征求一下俩孩子的意见,才给拖到今天。”
“是要问过他们。如今不比旧社会,不时兴盲婚哑嫁咯,还是问清楚点的好,免得日后起嫌隙。”邓梅表示赞同地拍拍张奶奶的手背。
“可不就这个理。”张奶奶见邓梅乐意保媒,心里高兴,话也随之多了起来,把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唠了一遍,“……盈芳的爹娘不在了,可她奶奶还在,按理说,出嫁这事儿得经过老太太同意,可你也看到那老太太的作风了,连孙女的房子、口粮都要抢,盈芳的终身大事交给她,我实在不放心。可不知会那边一声吧,回头要是来闹,为难的还不是盈芳,唉……”
“哼!那一家的做派,我也看不惯。”邓梅快人快语地说,“婶子您放心,既然我保了这个媒,老屋那边我去搞定。保证不让他们拖盈芳的后腿。说真的,刚子这孩子将来出息大着咧,盈芳跟了他,婚后小日子指定美满。我还说哪天找个机会,问问刚子,我娘家那边侄女、外甥女不少,看他有什么要求,我给介绍去。哪成想,还是您老动作快啊,哈哈!”
张奶奶眯着笑眼乐不停:“可不得动作快点!这么好的小伙子,谁不喜欢!”
邓梅感慨地握住张奶奶的手:“还是您二老心眼明啊,有些人说的话,可真难听哦。我是不怕这些的,好日子总归是靠自个拼出来的。刚子这么能干,迟早有一天光宗耀祖,让那些惯会说三道四的人后悔去!”
“可不就是这个理!”张奶奶点点头,言归正传,“我跟老伴儿商量过了,刚子那边无论出多少聘礼,咱多少再添一点,全做嫁妆返回去。老太太他们要是不乐意,撒手不管也成,这副担子由我跟老伴儿来挑。”
“成!有您这句话啊,我心里就有谱了。”邓梅笑眯眯地应道。
张奶奶高兴拿来一篮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做为聘媒礼送给邓梅。
邓梅不肯收:“婶子,等我跑上腿了再收您这谢媒礼啊。您看我这会儿还要上山呢。放心放心,这事儿啊,保管给您办得妥妥的。事成了再送我也不迟,啊!”
张奶奶听她这么说,只得把篮子收了回去。
……
今儿可以说是双抢结束的头一天,又刚下过一场大雨,雨后的山里,收获肯定比平时多,于是,几个知青除了许丹需要去卫生院上工,其他人都上山了。
林杨一到山脚,就被几个家里派来砍柴的同龄小伙儿拉去了小坡林。
小坡林前些年降了一道雷,好大一片林子被火烧了,直到现今,举目仍是焦黑一片,鲜少能采到野菜,也就砍柴时会想到这里来。
妇人、姑娘们多在前山耨野菜。
刘继红和蒋美华平时不怎么跟村里姑娘打交道,总觉得自己是文化人。村里这些姑娘,文化水平最高的也就小学,有没毕业还是个未知数。
舒盈芳倒是听说念过一年初中,爹娘去世才没再接着念。如今则是想念也念不着咯——村小学停课,县城那边的初高中名额有限,需要大队推荐。
能接着念上学的,不是大队干部的子女,就是穷到揭不开过的赤贫。
再因为林杨的关系,刘继红、蒋美华两人和舒盈芳不对盘,连带着和其他姑娘也没话说,每天一下工就窝回知青站。
是以,和说说笑笑往前头走的村里姑娘们打不到一块儿,独自寻了个地方默默采蘑菇。
刚来那会儿,这种活她们是绝对不来参加的,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吃的东西翻来覆去就那几样,肉也不是三天两头能吃着,钱多少攒了一些,票却是硬伤。长此以往,嘴巴都没味儿了。上山采蘑菇、野菜,运气好还能捡到枚野鸡蛋、挖到颗笋啥的,多少给淡出鸟的饭菜添点野味。这才开始跟着村里人上下山。
不过深林子是绝对不敢去的,听过月半夜的狼嚎,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时时提醒着她们山里有狼。谁有那个胆敢去狼嘴底下捡吃食?宁可山脚转转,能摘多少是多少。
第63章 为什么不等他!
“继红,你淋了雨,身子不舒服,怎么不请假休息?”蒋美华采着蘑菇,细声细气地问。
刘继红心里冷笑,请假不来,岂不是凭白给你和林杨制造机会?
嘴上却道:“没事,不就淋了点雨吗?林杨不也淋了,他还去小坡林那砍柴呢,我摘个野菜能累到哪儿去?”
眼尖地瞅到书记媳妇从下面走来,刘继红乐得表表自己的工作态度。
果然,邓梅听到她说的话,投来一个赞赏的眼神。不过她刚领了份“差事”,正琢磨着怎么牵线比较好,刘继红的话听过就算,并没有想要回家吹枕头风的想法。
可刘继红不知道啊,一心想着再接再厉继续表现,因此采蘑菇的地儿、始终跟着邓梅前进,不过为了看上去不那么明显,前进得比较隐晦。
邓梅径自找到向二婶,得知自家那背篓被小闺女拿去、跟着一帮同龄小姑娘去后山脚找蘑菇了,便没刻意去寻,跟着向二婶采起附近的蘑菇、野菜。
向二婶趁四下无人,拿手拐子捅捅她胳膊肘,小声问:“张婶子一大早把你喊去是为啥事啊?难得看她也有这么神秘兮兮的时候。”
邓梅笑了笑,想着这事儿也不是啥机密,回头去舒家老屋一说,依舒老太那大嘴巴的尿性,不管同不同意,指定传的全大队皆知。向二婶又是个靠谱的,彼此交情也不错,牵线搭桥这事吧,说实话有时也需要个伙伴出出主意、搭把手,便没瞒她:“婶子找我保媒呢。”
“真的?谁呀?”向二婶眼睛一亮,来了兴致。别说近山坳了,整个雁栖大队都连着三个月没传出啥喜讯了,八卦乐趣少了不少。
“刚子和盈芳。”邓梅叹了口气,“两家的父母都没了,家里又没个长辈操持,眼瞅着两人年纪都大了,过了年刚子二十二,盈芳也十八了,这不,张婶子为这事着急呢。”
“原来是这俩孩子呀?”
向二婶琢磨了一下,笑着拍掌,“别说,还挺般配的!我原先还想把他介绍给我一远房侄女,既然张婶子替他张罗上了,我就不抢这活了。”
“可不,我也这么说,我娘家那边,排着队想要嫁兵哥哥的妙龄姑娘,不知有多少。”邓梅哈哈笑,说得自己都脸红了,随即又道,“既然张婶子把这个事托付给了我,定然是要给她办妥当的。思来想去,主要还是盈芳她阿奶那一头,那老太太着实拎不清,索性撒手不管也好,怕就怕,会在彩礼的事上狮子大开口……”
“她好意思狮子大开口!”向二婶忿忿撇嘴,“建军俩口子去了后,她哪天关心过盈芳?每次跟人提起,都说盈芳不是她孙女,撇得可干净了。既然不是她孙女,管人家出多少彩礼……”
“话是这么说,可终归是盈芳的阿奶,闹得不愉快盈芳丫头心里也不好受。”邓梅叹道。
“盈芳丫头就是太善良了,某些人可不是忍忍、躲躲就会给你好脸色看到的。”向二婶性子直爽,素来看不惯舒老太的作风,恨恨道,“人善被人欺,换我啊,早跟她撕破脸了。”
“你是有婆家的,当然不怕撕破脸了。盈芳毕竟还是姑娘家,闹大了今后怎么说婆家?搁你儿子娶个母老虎似的媳妇你要不要啊?”
“嘿!你拐着弯骂我母老虎呢?”
“哈哈!这可是你说的。”
两人笑闹了一阵,扯回正题:
“咱别争这个了,如今有个好人选,可不得好好牵牵线。刚子家没个长辈,你家那口子也姓向,祖上远近都是亲戚,不如男方那边你来张罗,咱俩合伙保这个媒咋样?”
“这主意不错。”向二婶高兴地说,“好歹刚子喊我一声二婶,他的大事,咱怎么滴也要尽点心、出点力……”
两人蹲在一处,细细商讨起具体细节。
却不知树丛后面还蹲了个人。
刘继红扒着灌丛,竖着耳朵偷听邓梅两人小声说话,眼底若有所思:
书记媳妇要给舒盈芳保媒?对象叫向刚,那不就是昨儿主动来晒谷场帮忙的革命军人吗?听说家里长辈死光了,本身就是一个发光发亮的霉运体。
不管是谁,总之舒盈芳马上要有对象了,没机会跟她争林杨了,这真是个普天同庆的好消息!
刘继红之所以被许丹瞧不起,就是人傻。
换个人,即便知道了舒盈芳即将有对象,且对象不是林杨,只会躲起来偷着乐,她却傻乎乎跑到林杨跟前耀武扬威:
“林杨,你知道舒盈芳要谈对象了不?听说是她家人给安排的,就昨天来晒谷场帮忙的那个革命军人,看着挺不错,那以后她就是军嫂了,吃的将是国家米饭,真好啊……”
“什么?”林杨刚从小坡林回来,汗湿了一身,还没卸下柴禾,就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懵圈了。
不会看眼色的刘继红还在那手舞足蹈地说:“真的真的!我不骗你,我亲耳听见的。保媒的是书记媳妇,她的话还能假啊?”
林杨顿觉呼吸都窒息了。
盈芳要嫁人了?为什么!为什么不告诉他?为什么不等他?不是说好等他年底回城、劝服了家里人后就来接她的吗?为什么言而无信!
一瞬间理智尽丧,丢下柴禾就往舒家跑。
刘继红这才着了慌,她这个消息可是偷听来的,一旦追究起来,她也落不着好,很可能还会受到批评。于是急急跟上去,意图说服林杨别去找舒盈芳。
她的本意明明不是这样的,她是希望看到林杨生气、愤怒,并且对舒盈芳彻底失望,觉得她朝三暮四、水性杨花,不值得他继续付出和等待。但不希望他去找她啊。
怎么就跑偏了呢?
两人一个直愣愣地往前奔,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