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纺织厂花-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何小曼的“后腿”。
饭桌上,一说萧泽言的提议,陶月君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花园让萧泽言买下,就不怕被败掉。
当然,萧泽言说的什么金表加豪车,也是一时戏言,彼时内地的地价还并没有风起云涌。数日后,萧泽言请了物价局和房管局的人上门,认认真真地核定了价格,按市场价成交。
何小曼也比较喜欢这样在商言商的交易态度。虽然双方是好朋友,但交易还是按正规流程走。也不过数日的功夫,这曾家花园便成了“萧家花园”。
恍若一场梦幻。
好在萧泽言只一个人,如果住到这边来,也需要添加人手,陶月君对这屋子这花园再熟悉不过,继续留下当管家,而陶月君的儿子也固定在周末时间过来打理花园,另外赚一份收入。又另外请了两位阿姨,负责一应的清洁工作。
而“曾玉裳教育基金”最大的一笔款项终于到位,委托S市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行,丁砚则作为兼职顾问,起一个监督的作用。
邱勤业的预料,的确相当准确。
春末夏初,C州传来重磅消息,C州纺工局有重大人事变动。原局长瞿逸兴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崇光棉织厂原厂长邱勤业年富力强、业绩突出,经市里研究,决定任命邱勤业为新一任的纺工局局长。
这个任命,既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为邱勤业才四十出头,在这轮资排辈严重的年代,做到一个局的一把手,实在有点出人意料。但是,真要细究,将纺工局的几个副局长理一理,却都是离开基层太多年,已有些脱离实际;而几家国营企业这几年虽然也在扩张,效益却并没有随着扩张而成倍增长,反而开始渐渐显现出颓势。
只有崇光棉织厂,除了在牛仔布和卡其布的内销上稳扎稳打之外,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特区和S市两个窗口,吸引了不少国外客商。而新厂区的投入使用,使其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加之拥有自主进出口权,代理了C州多家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成为一个相当系统和专业的纺织品进出口集团企业。
邱勤业在业务发展上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正是市里看好他的关键原因。
当然,邱勤业在市领导面前“存在感”实在很强,这一点也帮了他的大忙,为他提升了不少印象分。
坐上局长宝座,邱勤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何小曼从S市叫了回来。
他把何小曼和石新源一起叫到了办公室。当然,他如今的办公室已经在纺工局。
其实,机关的办公用房反而不比企业,纺工局的局长室略显陈旧,跟崇光厂新厂区的厂长办公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邱勤业踌躇满志,竟然将这有些破旧的办公室坐出了一丝光环的感觉。
石新源是早就得了暗示的,而且在老厂区当了蛮长时间的一把手,也已经相当得心应手。而且他自从知道那个来厂里蹲点的小丁同学是丁市长的儿子之后,他就意识到何小曼势必势不可当。
故此他完全没有什么不平或者不服,只有一颗和何小曼共襄盛举的心。
“恭喜邱局长。”何小曼笑语吟吟给邱勤业送上祝福。
“小曼啊,我们就不要客气了。”邱勤业无比的平易近人,“今天把你们叫来,有几个事,首先就是东方印染厂。东方印染厂的原厂长年纪大了,提出来想要提前退休,我之前是同意了的。小曼和老石,你们要把这事解决好,我的建议是,小曼先去东方印染厂蹲点一个月,提拔上合适的人选再回崇光厂。”
“可以。我很高兴能接受新的挑战。”虽然和自己最初的预想有些出入,但何小曼就是这样的性格,不管前面是什么困难,都不会害怕,只会想着怎样去解决。
石新源却笑道:“邱局长你看,我就说的吧,咱们小曼肯定毫无二话。”
邱勤业也笑得志得意满:“那是当然。小曼要是连这点觉悟和能力都没有,怎么给崇光厂掌舵?”
何小曼不由吓了一跳:“邱局长,您官当得大了,玩笑也开得大了啊。您高升了,自然是石厂长全面负责。”
石新源哈哈大笑:“我给你全面负责一个月,代理,代理,哈哈。”
这什么意思?何小曼一时没懂。
邱勤业语重心长:“小曼啊,我和老石早就谈过了。老石先帮你顶一段时间,崇光厂的一把手,早晚要你来当。不过嘛,说起来你能力是足够,资历还是浅了些。虽说现在要摒弃论资排辈,重用年轻干部,但是终归也要做到能让人心服口服。所以,东方印染厂就是送给你的一个机会,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东方印染厂的班子重组给圆满完成。有了这个成绩,再提到一把手位置上,就足以服众了。”
原来如此啊,真够老谋深算的。何小曼叹服,自己再怎么聪明,也还是不如邱勤业这样的人将手段玩得转。
东方印染厂,一个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规模不算大,却被邱勤业玩出了花。
先是借着东方印染厂的国营身份,成功将自己从区属企业的领导,变成国营企业的领导,从而有了角逐局长宝座的机会。现在又把东方印染厂扔给何小曼,让何小曼真正体验管理一家企业的艰难,以及重组班子的千头万绪。
就这么一家已经不能更坏的企业,已经玩不坏了,只要用心“玩”,谷底之后,必然就是向上。
人家看东方印染厂是个包袱,扔到邱勤业手里,生生地盘成了宝贝啊。
“邱局长。就算我重组了东方印染厂的领导班子,毕竟我也才二十岁,怎么能当崇光这么大集团的领头人,我真是……我不谦虚,只是有点心虚。”
何小曼这倒是实话实说,她再胆子大,也还是会感觉到压力。
“有我,有老石……你还有小丁,你怕个毛线球球!”
咦,这话听着有点熟?好像是自己讲过的,怎么被邱勤业捡了去,用得还如此纯熟……
“你是市里面、省里面都报道过的五四优秀青年。我们纺工局要想在全市这么多行业里继续保持优势,就要有明星人物,有明星企业。谁还能比你更‘明星’?”
好吧,原来邱勤业的格局已经不一样了,人家现在看问题的立足点,已经是纺工行业在C州的地位,而不是崇光厂如何如何了。
她何小曼以前是崇光厂的一张名片、一个亮点。以后,她要成为纺工行业的一张名片,一个亮点。
嗯,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大了呢。
开启了新关卡、领了新任务,何小曼感受到了新的压力。
为了让她放松放松,丁砚约了她晚上看电影。
高萍看到儿子吃过晚饭就匆匆忙忙地出门,故意问:“是不是约了何小曼?”
“嗯,她明天要去东方印染厂蹲点了,后面会很忙,今天看场电影缓一缓。”
丁佐民也刚吃完,放下筷子道:“哟,这硬骨头怎么交给她了,这邱勤业够狠啊。”
高萍一听,趁机道:“小砚啊,跟何小曼说,欢迎她来我们家做客,有什么拿不准主意的,也可以和你爸交流交流。”
丁砚有些意外,望着高萍:“妈,你这算是正式邀请吗?”
第172章 三位大仙
丁砚就是为了何小曼的事; 才跟父母开始生分,也是他真正独立的开始。
也正因为独立,他并不会刻意隐瞒自己跟何小曼的交往。尤其是二人都回到C州之后; 一举一动都在家人跟前; 想瞒也瞒不了; 高萍也都看在眼里。
丁砚也并没有想过父母是不是接受这种问题; 虽然他还是和父母相处和谐、父慈子孝的样子,但在内心,他已将这份感情看作自己私人的一部分。
他没有主动提; 高萍却主动问了,也难怪他诧异。
高萍笑道:“还要我主动邀请吗?你就应该主动带回来。”
这意思再明了不过。丁砚掩不住笑意:“我知道了,妈。”
望着丁砚出门,丁佐民取笑高萍:“还是你沉不住气吧。”
高萍一挥手,无奈地笑笑:“唉; 我这辈子哪儿都要强,就是败给你们两个; 一个老子; 一个儿子,真叫人脾气都没有。”
丁佐民起身,也到门口换鞋:“年轻人都看电影去了,咱两个老家伙也去压压马路呗。”
于是二人挽着手出去散步; 反正家里一摊子有阿姨收拾。
路上; 丁佐民道:“小砚的韧性; 你可领教了吧。咱们憋不过他的; 趁早认命。”
高萍却斜睨他:“我什么时候认命了?我是认可。如果何小曼各方面都配不上小砚,我是不会认命的。不过现在看,这女孩子的确很优秀。”
丁佐民点头:“上次特区回来,我就跟你说过,这丫头十分有头脑,重要的是做事胆大心细,分寸感很强。有冲劲的年轻人不少,勇敢之下还能冷静,才是成大事的。这孩子不辱没小砚,小砚是太闷了,她却热闹。”
听丈夫这么说,高萍倒有些忌妒起来:“呵,论时间,还是我先认识呢,你倒比我还了解了。”
“哈哈,那不是当时你对人家有成见嘛。”
“说得好像你不防备似的。”高萍幽幽的叹了一声,“是啊,其实倒也不是咱们势利,当父母的总希望孩子找个对象能旗鼓相当对吧。各方面差太多,就算一时冲动情比金坚的,后面矛盾也大。”
“家风很重要。亏得当年没和向家过从甚密……”
高萍叹道:“向家真是……孙女那样也是惨,儿子又出事。”
丁佐民低声道:“向老爷子给我打电话了,为了这小儿子,看来是要不惜一切代价。”
高萍挑眉:“这么大金额,谁保得了他?谁又敢保他?你赶紧的回避了,别给他们搅和进去。”
“这个自然。一切都有法律处置,这事不能插手。”
高萍叹道:“向家啊,算是完了。多好的起点,一家人,生生的给作没了。”
丁佐民点头:“所以我现在想想,小砚做学问,那丫头搞厂子,也挺好的。起码这两孩子都是凭自己本事,不用担心出什么幺蛾子。”
高萍突然笑了:“孩子是凭自己本事没错。不过,有人也是想借你的势呢……”
“哦?哈哈!”丁佐民突然会意,笑起来,“邱勤业精得跟鬼似的。把东方印染厂扔给何小曼,亏他想得出来。老厂长都没压得住的一帮人,那丫头……难。”
“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有更合适的人了啊。邱勤业就是仗着那丫头和小砚好着,万一真搞砸了,你还会坐视不理?”
高萍将邱勤业那点心思摸得透透的。
东方印染厂好好的一家历史悠久的国营企业,落魄到要寻下家接手的地步,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说的就是东方印染厂。里面派系斗争复杂,各路关系盘根错节,邱勤业都没能完全理顺的班子,交给何小曼,自然有他的打算。
何小曼背景清白而简单,跟任何人都没有恩怨,也不用顾忌什么,最重要是,她背后有丁家。虽然何小曼自己没有察觉到,但是,有了这层关系,便有了最后的托底。
所以她被邱勤业给派到了东方印染厂蹲点。
至于说的基层经验啊、悠悠众口啊,这些因素有是有,但绝不是最主要的。
何小曼并不是单枪匹马去的东方印染厂,她从崇光厂物色了三个人:财务科的资深会计刘兰芝、车间里的青工头目倪亚宏、工会的办事员陆永鑫。
石新源看到这名单的时候,一时间没看懂何小曼的思路,问她:“这三个没一个是骨干,你怎么挑了他们?”
何小曼笑道:“东方厂的问题又不在技术,我找骨干有什么用,这三人我瞧着会顶用的,你安排给我便是。”
石新源当然无二话,让老姚把倪亚宏喊过来,又让人去通知了刘兰芝和陆永鑫。这三人初听说自己竟然被挑去东方印染厂和何小曼一起组成“工作小组”,都吓了一跳。
想他们在厂里都不是特别春风得意的那种,怎么何小曼就会挑中他们?但看在另有津贴的份上,三个人还是开开心心地答应了。
再说了,谁不知道跟着何小曼有肉吃。
何小曼心里却自有一本账。
刘兰芝是个中年妇女,在财务科也算是老资历,但却人缘不好,问题不出在人品上,出在性格上。刘兰芝为人非常刻板,不苟言笑,加之一板一眼的长相,让人有些不好接近,所以在财务科也是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像一块铁板。
相比刘兰芝,工会的办事员陆永鑫就是另一个极端。他永远笑眯眯的,对任何人都没有杀伤力,虽然是个男的,但总是透露出一种过于温柔体贴的气息,导致他总是处于被人差遣的境地。心里也有些郁闷,但又改变不了。别人一喊,又笑眯眯地应一声就去了。有时候自嘲就是块“抹布”,被人扔来扔去。
比之“铁板”和“抹布”,倪大宏就显得非常特别。他什么技能都没有,不会算账,也不会跑腿,只有一个本事,就是聚众闹事。
他生得四肢发达,头脑却不太简单,会打架,说话煽动力很强,在崇光厂的小青工里,还是挺有些威信。因为生产上的事,带着小青工闹过两次罢工,要不是邱勤业够强势,差点就让他得逞。
虽然革命没有成功,倪亚宏倒也没有继续努力,因为后来何小曼给邱勤业出主意,让工会的人出面给倪亚宏介绍对象。
这一招实在是非常管用。
用来倪亚宏和他老婆就成了崇光厂的双职工,再闹,就要惦惦份量了。加之崇光厂这两年效益好,工人们自然收入也高,倪亚宏也就不怎么聚众闹事了。
但何小曼想念,他的功力一定还在,不是说没就没的。
何小曼就带着这三个人,进驻了东方印染厂。东方印染厂的那些人一看,居然是个二十郎当岁的小毛丫头,心里就笑了,这邱勤业是没人了吧,派这么个小女生来坐镇。
嗯,长是长得高,但是在解决企业困境和个人恩怨方面,个子是一钱不值。
还没笑得畅快,何小曼打招呼时候的明媚,就立刻阴郁了下来:“亚宏,跟刘会计过去封财务室,咱们蹲点头一件事,查账。”
东方印染厂留下的人分成数派,其中以总工程师房宗则为首的技术派,和副厂长李军为首的实权派,这两派矛盾最尖锐,势力也最强大。其余还有数支“游动力量”,或袖手旁观,或浑水摸鱼,暂不成气候。
所以谁都以为工作组一来,肯定会先找厂里的几方谈话,却没想到,居然一来就封财务室。
李军最是心惊胆战,他把持厂里的实务已经好几年,甚至逼走了老厂长,财务科当然早就是他的天下,一听要封财务室,这还得了。
立刻就要反抗。
可是,李军才说了一个“不”字,就看到了倪亚宏胳膊上露出来的文身。
要说这年头的文身技术真是相当拙劣,而倪亚宏目前也“社会”得很敷衍很形式,本来纹的一条精壮的瘦龙,现在已经变成了肥壮的胖龙,气势早就消减了大半。
但是,文身的存在就是态度。
李军一看到倪亚宏抱着“胖龙”叉腿站在财务室门口的样子,已经怂了一半。当即就去厂里的职工那里投放流言,说新来的何小曼同志,居然带着打手过来。
这还得了,厂里的职工纷纷过来看热闹。
“哇,果然像打手,身上还有文身啊。”
“就是啊,你看他站在那里的样子,跟电影里的坏人有啥两样?”
“真看不出来,这个何总看上去这么年轻,怎么还是个厉害角色啊。”
陆永鑫也在人群里。虽然李军认识他,职工们却不认识。
他笑眯眯地望着抱着“胖龙”的倪亚宏,道:“这个查账估计要好几天,他一个人站在门口值班,也蛮辛苦的呀。”
第173章 金钱最坦荡
“值班?他值什么班?”果然人群里立刻有人问起来。
要知道彼时的工人基本工资都相当低; 接私活的机会也不多,加班或者值班是唯一获得“外财”的方式。所以一听到这样的字眼,人人都会竖起耳朵; 听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工作组在查账啊。万一有人吵吵闹闹的; 影响查账; 所以他在门口值班。别当他容易; 也挺累了的,20块钱半天的补贴也不是白造的。”
说罢,笑眯眯的刘永鑫便躬着背、负着手; 踱到一边玩去了。
果然,没出五分钟,来了一个青工:“你刚刚说得可是真的?20块钱半天?”
这价格的确是太诱。人了,早料到会有职工动心。但刘永鑫还是很认真的道:“这个我要诓你干什么,都是我记录的; 何总没空管这个事。小倪是我们崇光厂的工人,特意从车间里调出来的; 嘴紧、能干; 不选他选谁,你说是吧?”
那青工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我也嘴很紧的,刚刚你还说这个小倪一个人值班太累; 跟我换换班呗。我也乐意值班的……”
果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当天下午; 这位青工就上岗了; 工作相当认真负责; 不许人接近,看到有人高声说话都要大声喝斥,当然,他的喝斥声其实比人家的说话声还要大。但是不一样啊,他是正义使者啊,声音大怎么了,那也是正义的声音、不得不发出的怒吼。
好歹也是一个曾经的国有企业,各类账目实在又多又杂,刘兰芝一人哪里看得过来,于是何小曼又跟邱勤业汇报,又由纺工局出面临时向兄弟单位抽调两位会计,一同过堂账目。
头两天,何小曼没出手。厂里生产也几乎处于停顿,何小曼就车间里四处转转,和工人聊聊天说说话。
虽然工人很防备她,但她到底是一张人蓄无害的少女脸,对方再怎么防备也不好意思放在脸上,于是乎,聊天说话之间,何小曼倒是知道了不少关于东方印染厂的八卦新闻。
而第一天那小青工值班结束,陆永鑫郑重其事地请他去了自己办公室,造了个津贴单子,让小青工签字,然后遵守承诺,给了小青工二十块现金。
片刻后,陆永鑫正打算下班回家,一下子跑进来三个小青工,纷纷要求加入值班队伍,甚至还问何小曼何总是不是也需要人值班啊,陆永鑫陆干事是不是也需要人值班啊?
好嘛,这就是钱的力量。
很多时候不要羞于谈钱嘛,钱是最坦荡的东西,适合用最坦荡的方式去追求它。
陆永鑫还是笑眯眯的:“我是不需要人值班啦,我就是来给何总和刘会计跑腿的。不过我们何总可能是要人值班,你们哪位对厂里的情况比较熟……”
“我我我!我年纪大!”
“肯定是我!我进厂最早!”
“时间长有个鸟用,我人头最熟!”
三个青工差点操起凳子就干架,吓得陆永鑫赶紧阻止:“哎呀呀这不好呀,来,我们仔细商量嘛,动什么凳子呢?”
一听还有商量,青工立刻把凳子放下,并表示是凳子先动的手,和自己无关。
陆永鑫给他们三人各自分配了任务:年龄最大的和进厂最早的负责陪伴何总视察厂区,何总一个人试穿太辛苦,连水都没的喝,工人们不太懂事啊;人头最熟的请他再拉几个人,组成调查小组,负责在职工中间组织填写调查表。
调查表是何小曼做的,没出现房宗则和李军任何一方的名字,但是,里面却仔细列了各部门的工作分类与表现,请职工们打分。
三人拍胸。脯,说这事容易,一定负责让何总满意。
陆永鑫又说,别的职工都是混混日子了,你们非常时期还这么有追求,真是工厂的顶梁柱啊。一天二十太现实了,不能体现你们对工作的热忱和无私,等这一个月的重组结束,以劳务费和加班费的形式跟你们结算。
反正,你们每天早上到我这儿来报到,下班后还是来我这儿签当天的出勤,手续俱全,就当一天落实。
三人更开心了,这是几天的临时工作一下子变一个月,真特么合算啊,一个月下来,顶人家干四个月,巨款啊!
怪不得都说跟着何小曼有肉吃。这还没跟到何小曼,刚刚和陆永鑫搭上关系,就已经开始吃肉丝了,后边还怕没有红烧肉?
好庆幸自己投诚投得早啊,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喽!
于是这三位,加上给财务科值班的那一位,他们又扩招了数位,一共凑成十个人,组成了蹲点执勤队,正儿八经开始投入工作。
十个人,一个干部都没有,全是青工,有男有女。
何小曼很满意这样的配置。她要听基层的话,不要听干部的,干部们个个都有阵营。青工虽也贪利,但是,何小曼说过了,金钱最坦荡,放到阳光下,不用计算背后的盘根错节。
调查表一共下发了三百六十多份,认真填写意见的,每位可以领一块肥皂。工人们可开心了,一块肥皂也是钱,就冲这块肥皂,也要把调查表认认真真填完。
还好这调查表是“培优”那儿给印刷的,不是以前崇光厂的投票小纸条,没出现回收上来比发放下去的还多这种哭笑不得的事。
调查表收齐后,其实是直接给了丁砚。由他根据调查情况仔细分析各项数据,这个他拿手。
何小曼忙着视察车间顺带盘点资产。
财务要审计,审计的是账目。但这个厂到底还有“几斤铁”,何小曼要亲自看个清楚。
“年纪大”和“时间长”,果然寸步不离地跟着何小曼,到一处,就给何小曼仔细介绍生产过程,自己会的自己说,自己不会的叫来要好的青工说,何小曼给他们一人一包工作烟,其实就是在这时候用的,要好的青工说完,扔根烟过去,下回人家还愿意说。
不过,烟不许在车间里抽。这个何小曼很严格。
厂里的职工们很好奇这位年轻的“何总”。尤其是女工们,这些小媳妇大婶子,自从厂里效益不好之后,心情就变得很差,天天回家跟老公吵架,家庭都快破裂了。
何小曼一来,她们精神一振。终于发现除了吵架之外的乐趣。
“你们晓得伐,何总才二十岁。”
“哦哟,你哪里来的洋泾浜,何总下个月8号才满二十岁。还有十来天的。”
“就你能,不就差十来天……格么,你怎么晓得的啊?”
“嘿嘿。”此处得意三秒,“我家三舅母住在珍珠弄,跟何总家是邻居啊。”
哗……顿时围过去一圈:“有消息快讲啊,放肚子里小心烂穿肚肠啊。”真是毒……惨不忍睹。
“何总爸爸是工程师,是知识分子,能干得不得了,会装电视机的……”
“哇!一看就是书香门第,何总也是大家闺秀很有文化的样子啊。”
“那当然,何总现在还是那个什么……呃……就是那个很有名的大学的大学生,学校同意她半脱产读书的,她成绩还能考到前头去,你们说厉害不厉害。”
“哇!真的太厉害了,我家那个细丫头,跟何总一个年纪,拿到书就睡觉,到现在还只会看小人书。”
“还有啊,何总自己还有公司的,你们知不知道南大街的‘如何成衣订制’……”
“知道的哇,设计师是香江来的,贵得很,但是生意好得不得了,现在是C州最高档的成衣店,都开了分店了。”
“对哇,就是何总开的好吧。不过何总太忙了,说是这个店就给她三叔打理了,她三叔也是人才哦,会做生意得不得了,反正一家子都是有钱人。”
一堆女人叽叽喳喳,差点把何小曼的祖宗八代都翻出来了。尤其那个“三舅母”,一时间成了众人焦点,都想从她嘴里挤点什么,再挤点什么。
旁边一个三十朗当岁的少妇不服气了,人家也有料,而且是大料。
“个么我问你,你晓得何总男朋友是谁伐?”
“三舅母”一愣,却不肯暴露自己的“盲点”:“何总介年轻,哪来的男朋友啊。”
少妇笑得可得意了:“所以你不知道伐……”
“这么说你知道?”嗅觉灵敏的女人们顿时扑了过来。
“咯咯咯。”她笑得花枝乱颤,终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快说快说,不说弄死你。”八卦面前,女人相当无情啊。谁不说,弄死谁,一点不客气。
少妇将圆眼珠滴溜溜一转,眉飞色舞:“听说,她男朋友是市长的儿子。”
第174章 总师办
“市长的儿子!”
女人们惊呆了,尖叫了。这么说; 年轻的何总将来很有可能是市长的儿媳妇?这消息也太激动人心了; 她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跟市长有关的大活人呢。
“你怎么知道的?”
初时的惊讶缓过来之后; 车间里立刻全面铺开刨根问底。这是女人们八卦的最常用招数; 一定要知道消息来源; 才能大致确定传言的可靠度。
这位少妇叫徐丽洁,消息来源却有些不方便说。她连珍珠弄的三舅母都没有,跟何小曼可谓素不相识; 按理是不可能知道这种内幕的。
所以; 这消息是陆永鑫透给她的。
陆永鑫为什么要跟她说; 自然是“别有用心”。这“用心”倒不是来自何小曼; 而是来自邱勤业。
何小曼挑中他的那天; 他接到了邱勤业的电话; 如此这般暗示一番; 陆永鑫当然就知道必要时应该祭出哪一招。可怜的何小曼哪里知道; 她背后还有人“高人”在运筹帷幄啊。
不过徐丽洁本人却并不知道自己也只是陆永鑫的一个传声筒。她之所以不方便说消息来源; 是因为她接近陆永鑫也有目的。
看着几位原本在厂里爹不疼娘不爱的机修工,现在加入了临时工作组,出入有阵仗,混得人五人六; 她心中就有些活动。
徐丽洁长得挺干净,读到高中毕业; 也算有些文化。就是自家家底不行; 没嫁到好人家; 靠街道分配工作进了东方印染厂。按理说像她这样的高中生,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也该有出头之日。只可惜,有时候生得干净也惹是非,个别猥琐领导求之而不得,就一直给踩在车间里头,不让翻身。
要说这徐丽洁,性子倒也有些傲气,不喜欢的人并不愿意屈就,也就死了一条心打算在车间干到黑。
本来是死了心的人,却突然发现领导层有可能集体换人,而新来的何总居然是个女的,那个陆永鑫也是笑眯眯一脸“妇女之友”的样子,看上去完全没有半点坏心,岂不是变化就在眼前?
徐丽洁还是有点儿想法的人啊,也不想这辈子就一直呆在车间。厂子眼看着要重组,她觉得,是老天开始眷顾她了。
何小曼每天太忙,而且身边围着好几个临时工作组的小青工,她挤不进去;刘兰芝太严肃,一脸生人勿近的样子,到了东方厂除了工作必须之外,没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她没办法接近;至于倪亚宏……她还是有些怕文身汉的。
自然是陆永鑫最好接近。一来二去的,陆永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