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纺织厂花-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培军的眼睛亮起来:“对哦,现在老师出考卷,都是刻蜡纸钢板啊,还是很原始的办法,的确可以换换方式了。”
何小曼捂嘴笑:“想想你当年干过什么事?”
“什么事?”史培军说完就想起来,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你记了我多少糗事啊!”他很有意见。
“记得不多,但这桩刚好用得上。初二期末考试,你不会背历史,去垃圾桶翻老师扔掉的蜡纸,还记不记得?”
“啊……哈哈!”史培军想起来了。
彼时老师们出试卷,都是用的钢针笔,桌上铺设钢板,钢板上铺一张蜡纸,然后用钢针笔在蜡纸上写字,写完一张试卷之后,这蜡纸就是模板,然后再油印出一叠试卷。
史培军不会啊,尤其是历史这种需要背的,那真是……史培军读的最好的有关历史的书大概就是《封神榜》了,如果也算历史类书籍的话……咳咳……
所以他怕期末考试又不及格啊,就天天去垃圾桶那儿蹲点,白天怕人看到,就晚上去蹲,等老师来倒完垃圾,立刻去翻有没有揉成一团的蜡纸,然后把蜡纸拿回去抹平,自己用油墨抹,就是一张完整的空白试卷。
你还别说,这招很有效。史培军不仅蹲到了初二期末考试各科的成套蜡纸,还蹲到了初一的和初三的。
实在是心黑了点,他居然还好意思拿了初一和初三的蜡纸去跟人家卖钱……
不知哪个蠢蛋,自己有空白试卷就算了,还喜欢高调得瑟,把问答题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抄。
风格高是高,智商低也是低。被进教室的老师撞个正着。
还好史培军留了个心眼,收钱的时候没跟人家说名字,而他也不算很有名的校园恶霸,认识他的人不多,所以侥幸逃脱。
但从此以后,垃圾桶就蹲不到老师的蜡纸了,老师们要么带回家,要么集中销毁,反正就是不让他们钻空子了。
现在再回想起这事,史培军还挺不好意思的。
掐指,望天,史培军进行了一番心算:“印刷的试卷如果上规模,费用并不高啊,而且刻蜡纸钢板费时费力,还容易泄题。”
“所以你可以先攻攻这一块,首先老师们一定是赞成的,刻钢板又枯燥又容易出错。至于你怎么说服校领导或者教育局领导,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史培军认真地看了看何小曼:“你真是会出点子啊!”
然后又开始掐指:“三姑夫,市二十六中校长;小婶婶,凌安实验小学校长;表姑姑,实验初中副校长……”
听得何小曼倒吸一口凉气:“偶滴个天哪,你们老史家这么多老师啊。”
“嗯哪,你以为哪?”
“那怎么到你就基因突变了啊……”
“好了,何小曼,友谊天长地久不下去了。”
“……”
玩笑归玩笑,这事的确有搞头,而且就得凑现在还没学校这么干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学校也坏的很,万一以后发现这事不仅省钱还能赚钱,肯定一个个地开办校办工厂。校办工厂搞印刷的最多了。
何小曼花了半天时间,在史培军这儿帮他好好地做了一份计划书,包括印刷介绍,价目表,好歹是穿着皮夹克的史总啊,出去谈生意总要拎个公文包才行,公交包里总要带着有用的文件才行,总不能一打开,里面三本连环画吧……
史总很好学,把步骤一个一个用笔记在小本子上,雄心万丈地想着以后自己要经常出去接生意,这种计划书肯定也要经常做,所以要把格式什么的弄弄清。
但是一看自己写下的鸡爪子字,史总的雄心就打了折扣。
嗯,手写计划书看来难度有点大。好在本身就是印刷厂,以后我就打字排版,搞成美美的打印版出去。
想定这条,史培军的心情重又变得开朗起来,雄心也再一次上线。
不过从这天起,穿皮夹克的史总又多了一项新工作,就是练签名。
计划书可以用打印的,但签合约不能啊,这签名拿出去,必须比他身上穿的皮夹克还帅啊!
第130章 好好好,你最厉害
听说史培军家居然有这么多亲戚在教育系统; 而且还都是大大小小的领导,何小曼倒琢磨出一个新思路。
史培军所说的那几个学校; 都是C州的重点中小学。这几年夜校热的背后; 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所推动,而在这渴求背后,更有现实利益的考量。
其中尤其重点的一点,是彼时人们的社会身份有一道很分明的壁垒,初高中毕业通过招工渠道进去的叫工人; 大中专生分配进去的叫干部。一个档案归劳动局; 一个档案归人事局,在身份上就已经有了隐隐的你高我低。
虽说考大学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千军万马从来都不会在半途溃散,他们一路厮杀; 其状惨烈,比拼的有天资; 更有勤奋。
在后世,有一种让老师见了两眼放光、学生见了咬牙切齿的东西,就是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首的教辅大军。但八零年代比较质朴,还停留在基础学习; 没有这些“磨人的小妖精”。但没产生不代表就没市场,更不代表学生不需要。
就算学生们嘴上喊着不要不要,真正积极进取的勤奋孩子; 身体还是会很诚实的。
何小曼就在琢磨这个。
当然她的初衷并非要折磨学生; 而是要给那些正寻求突破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全的学习资料。
没有网络; 没有电脑,这些资料哪里来?
请有经验的教师汇编啊!
这汇编教学材料,就不是简单的印刷厂可以独立承担的工作了。必须由教育部门作后盾,这样才能请得动那些高级名师。何小曼原本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招,那是因为她不知道史培军家居然有这么多资源。但现在见识了,放任资源不去用,就有点可惜了。
毕竟你现在不上劲,等市场反应过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实验班》和《压押题》蜂涌上市。
市场面前,清高不顶用,要的就是领先一步。
所以,培优印刷厂是否有可能做成培优教育文化集团呢?
再一次见面的时候,何小曼把这想法跟史培军一说,史培军直接就笑掉了大牙。
“我这么个作业都要靠抄的人,给人家编学习资料?我的天哪,给我十个胆,我也不敢这么想啊!”
“哪里要你编,你要做的是组织!”
“组织也够呛啊,你说那些老师起码要请到骨干以上吧,我这三门功课加起来都不到一百分的渣渣,那些老师还会搭理我?”
史培军笑得整了整皮夹克,似乎皮夹克都笑歪了似的。
“反正这目前还是个设想,马上春节,你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总要去拜年吧……”
“都是他们来我们家拜年。”史培军乐呵呵地纠正。
好好好,你最牛掰。何小曼不跟他计较,继续道:“来你们家拜年的时候,肯定就会说到孩子的学业啊事业啊,你这个时候就可以趁机跟他们谈谈印刷考卷和学校教辅的事儿。”
“这个我在行啊,他们都最疼我了,这两年来拜年,都夸我脑子灵,会做生意。不瞒你说,我们家还算书香门第呢,就出了我这么一个做生意的,你就说打不打眼,你就说厉不厉害。”
好好好,你最厉害。就是有点匪夷所思,书香门第的基因在他身上就一点点都没有体现出来。
“把你的厉害劲儿施展施展,先从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入手,顺利的话,开学前就可以给他们印印入学小册子之类了。等关系建扎实了,就可以再发展教学资料的汇编。回头我会把计划书写好给你,你一定要多看多理解,吃透消化。但我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你得找一个你最信得过、且在教育系统有影响力的亲戚,请他看看这份计划书,一起来出主意完善。别的不说,重点中学的各阶段测试、期中期末考试、高三模考,这些试卷都可以归类成册,作为全市的教学活动资料。”
史培军听得一愣一愣,没想到也就几天功夫,何小曼已经把未来谋划得这么细致。
“你这狗头军师,还真的很厉害。”史培军眨巴着眼睛,佩服不已,“不过,还有个问题,现在我也研究法律么,也让我爸找了人打听。出书这种事,好像不好随便出的,这些册子会不会有问题啊?”
“你说得对!”何小曼夸他,这回史培军的思路倒是走到自己前面去了,“所以你不能把这些册子上市销售的。但是汇编内部资料就肯定没有问题。”
“这说来说去,还是只能收收印刷费啊!”史培军很不甘心,脑子飞快地转着,“好不容易请了名师来汇编,不能销售多可惜。哎,你说能不能去弄书号啊,弄了书号不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么?”
何小曼笑道:“这才是正道,也是很有前景的道。目前肯定还是没人想到的。你要做就要尽快。咱们这培优印刷厂,也要再注册个新公司了,叫培优教育文化图书公司。出版界你一时是打不进去,但商业操作却是可以的,你可以和出版社合作。”
好完美的一个未来!
史培军一拍手:“我看可以。做题,我不行,干这些事儿,我有的是人脉,有的是干劲。保准给攻下来。”
“那加油,就按这个思路,一步一步来。我很看好你哦!”
史培军脸上浮起“阴险”的笑意:“嘿嘿,当年我差点被这些功课给搞死,现在终于轮到我用这些功课搞死别人了。”
“你什么人啊……”何小曼啼笑皆非。
“我什么人?我以后将会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文化人!哈哈!”史培军大笑。
终于帮印刷厂设计好了宏伟蓝图,何小曼马不停蹄。
何小曼放假回来的消息经由各路人马一散播,珍珠弄36号又开始门庭若市。何小曼给定了规矩,每天晚上只接待两位,余下的时间她要专心搞设计。
不得不说,在国纺大虽然只学习了一个学期,但真正受益匪浅。尤其是冬季大衣,如今何小曼的设计比之前更加成熟优雅。这可忙坏了王秀珍和姚家姆妈。
这天晚上,来了一位老熟人,却是何玉华去年生孩子的时候,同病房的那位时髦小姑子,名叫曹敏敏。
“哎哟何小曼,你可算回来了!我眼睛都望穿了!”曹敏敏一见何小曼就大声嚷嚷,“我跟你嬢嬢说了好几次,等你回来,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怎么这么着急啊!”何小曼笑着把她带上楼,进了自己的房间。房间很大,其中一半被她辟作了工作室 。
曹敏敏开心道:“你现在可厉害了啊。我前阵去S市订结婚的大衣,你猜怎么着……”
何小曼很配合:“怎么着?”
“我在瑞芙琳看到你的大名啊!”曹敏敏大叫。
“啊!真的啊!”何小曼大声配合。不过,心里也当真是很惊讶。
这真的很巧合。虽然C州的时髦姑娘的确有去S市买衣服的习惯,但在瑞芙琳碰见自己的设计,而且还认识自己,这个概率还真不高。
“那红色的收腰大衣真是好看死了,怪不得人家说瑞芙琳现在不是纯中式了,有改良款的服饰,我还不信。本来是去订酒席上的旗袍的,结果一眼就看到了你设计的大衣,就挂在橱窗里呢,很显眼的,下面还有设计师名字,我一看就尖叫了啊,把他们老板娘都吓死了。”
曹敏敏的描述,画面感实在是很强,把何小曼都听笑了。
瑞芙琳的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大橱窗,现在一边是纯中式定制,这是瑞芙琳的招牌,也是瑞芙琳的传统,绝对不可能改变;但另一边已经由纯中式定制换成了改良日常款,最显眼的位置,常常就放着何小曼的设计。
现在已经经常有人冲着何小曼的名字去瑞芙琳,而且还会打听出新款的日期。所以谢如春跟何小曼说,以后一个月要定时出两个新款,这样比较方便预热和宣传。
“谢老板温柔优雅的那么一个人,的确受不了你这一惊吓啊。”何小曼笑死了,“你后来订她家的衣服没?报我名字,应该可以打点折扣的。”
曹敏敏却一脸精明:“当然不报了。我订了件旗袍。”
“咦,为什么不报啊,她家衣服可不便宜。”
“就是因为不便宜,所以才不报。报了你名字她就知道我跟你认识了。打折能打几个钱啊,不能因小失大。”曹敏敏眉眼儿又开始放电,亲热地将手攀在何小曼肩上,“既然是你设计的,肯定回C州找你这边做啊,比瑞芙琳也便宜太多了。”
何小曼哑然失笑:“那你也可以报了名字,拿了旗袍的折扣,然后来回找我做大衣么。”
“不不不。”曹敏敏摇头,“不说穿,彼此生意也做得愉快。否则让人想到这点,对我难免也有想法,我又不是只做她这一回生意,犯不上为了一点点折扣让人家不开心对吧。”
不得不说,这个曹敏敏心眼也太多了,而且,还懂得如何让人不讨厌。
也是个人才。
“不过我也得告诉你,瑞芙琳那些款式,是我卖给她家的,从道理上说,我就不可以再拿这些款式另外赚钱了。所以会给你重新设计,肯定会有些改动,行不?”
“行行行,没问题,我是结婚用的,你给我用大红色就好,别的,你看着办。S市大名鼎鼎的设计师了,我还会信不过你?”
果然说得让人心里痛快啊。
何小曼叫了王秀珍上来给曹敏敏量尺寸,约好三天后看设计稿。
送走曹敏敏,王秀珍却道:“刚刚那姑娘那么大声,我都听到了。小曼,你说,既然你的设计在那个什么琳可以卖那么贵的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提提价了?”
何小曼略一思忖,却摇了摇头:“暂时不能涨价。”
“为什么?现在物价可涨得厉害。咱们不求跟那什么琳一个价钱,稍微涨点也不伤天害理。”
“妈,我们没法和瑞芙琳比。”何小曼实话实说,“你没去瑞芙琳看过,他们的手工师傅的确厉害。倒不是说你和姚家姆妈的手工就不好。但和他们的一比,到底还是有差别的。”
王秀珍没生气:“这倒也是,毕竟我们是半路出家,他们是百年老店,师傅都是从徒工慢慢磨出来的,好几年才满师,又要多少年才能熬到老师傅的级别。怎么办?要不,我也去瑞芙琳学习学习?”
何小曼笑道:“妈你看你,说风就是雨。这几年你也很辛苦了,我哪里还舍得让你一直做这个。我在想着,是时候开个店面了,像瑞芙琳那样,做自己的品牌。我们要对外招聘专业的裁缝师傅,那时候才能做出可以和瑞芙琳媲美的衣裳来。”
“你不要上学啦?不要工作啦?”王秀珍替她担忧。
“当然要上学,也当然要工作。所以我要请人来当店长。”何小曼的嘴角浮上一丝微笑。她的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第131章 “如何”
三天后的晚上; 又到接待时间。
曹敏敏过来看设计稿,只见大衣还是那个大衣; 红色还是那个红色; 但领子稍作修饰,去掉了一点武气,线条变得更柔和,而肩部进一步收窄,让人更显修长挺拔; 画稿上的人物酷似曹敏敏; 一头浓密的长波浪却绾了起来,盘成松松的发髻。
“哎呀; 真的跟香江明星一样的诺,真好看啊。我结婚的时候就这么盘头。”曹敏敏激动得大叫。
“会盘伐; 我来教你?”何小曼问。
这年头还没有婚礼造型师,婚礼上的新娘子要么去理发店做一个头发; 一般都是涂满发蜡或者喷满定型摩丝,显得比较僵硬。
但何小曼会啊。经历过多场走秀的双世麻豆,何小曼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打理出自己想要的发型。这种发髻,根本不在话下嘛。
何小曼的工作室放着一面大镜子; 替曹敏敏在镜子前盘头的时候,王秀珍领着今天预约的客人上来,一见曹敏敏的发髻; 也羡慕不已。
巧的是; 这位客人也是来订制婚礼大衣的; 一看曹敏敏的设计,也是赞不绝口。
“何小姐可是S市有名的设计师,瑞芙琳特约的喽,难得回家过春节,真是好难约的。”曹敏敏真是捧场王,一边夸着,一边转身望着何小曼,“你春节后开学就回S市了吧,到时候约你一件衣服还要赶去S市了。”
那位客人是第一次来,也是听别人介绍的,本来还对何小曼这珍珠弄的私人房子有点儿疑惑,觉得不是街上的店,总归有些不放心,听曹敏敏这么一介绍,顿时觉得自己捡到了宝。
于是一番交流,听何小曼说自己身材比较娇。小,不适合做曹敏敏那种脚踝款,倒是做成套装式比较好看。又说她小腿很好看,脚踝细细的,到时候下面做成及膝的窄身裙装,就非常合衬她的气质与身材了。
客人连连点头,半点儿功夫都没费,就被何小曼说服,而且觉得她又有品位又有见地,欣慰付了预付款,就等三天后看设计样稿了。
客人倒是满怀期待地走了,曹敏敏却没走,还在旁边饶有兴味地看着。
“这套装真好看,等天气热一点,我也要一身。”曹敏敏说完,又有些清醒过来,“哎算了,也是蛮烧钱的,再怎么比瑞芙琳便宜,也不是白捡,还是要省省哈。”
何小曼却没接话,关于钱这种事,还是不要表露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为好。而且她也看出来了,曹敏敏是那种收入不是很高,但却蛮渴望生活品质的女人。
何小曼对这样的女人完全不反感,女人有权利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前提是,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不要有任何不劳而获的念头。
“你盘头学会了没,要不你自己盘一遍给我看看,我再帮你纠正纠正?”
二人在镜子前忙乎着,何小曼突然道:“曹小姐现在做什么工作的呀?”
“城东百货商店当营业员。”
“哦,那也蛮好的呀。我家隔壁人家的儿媳妇也是营业员,国营企业,待遇好像蛮不错的。”何小曼试探地聊着。
“好个啥啊!”曹敏敏手中忙着,总觉得盘得还不是太到位,这边一拉,那边一扯,调整着发髻,“那也得正式工才好。我做了两年了,一直不得转正,现在名额卡得紧。”
“那努力努力呗,总归会转正的,就是要有耐心了。”
“我也不抱希望。反正马上要结婚,到时候看吧,不行就歇下来。我是有心想开个服装店的,就是没资金。”
何小曼心中一动,故意把语气放得很轻松道:“我也想开一家,跟瑞芙琳那样的,我倒有资金,就是没时间。毕竟我现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时间还是挺紧的。”
曹敏敏可是天生的人精 戏精,一听这话,哪有拎不清的道理,立刻瞪大眼睛:“瑞芙琳那样的?你想开在哪儿,S市吗?”
“不啊,就开我们C州。我是做不来纯中式的定制,可以改良款或者纯西式,现在西式的立体裁剪用得人还不多,但S市有些师傅已经开始用了,我在国纺大也有学到,不过我毕竟才上了一个学期,而且我的专业是纺织品设计……”
曹敏敏已经听不下去了,她对什么裁剪才没有兴趣,她对开店有兴趣。
如今正是下海潮初现端倪,绝大多数人还不敢放弃工作岗位去尝试,但她曹敏敏怕个毛线,她那个临工时岗位本来就是鸡肋。
关键还没转正希望。
“这想法真好啊!何小姐,你可以请人啊!外面那些店,又不是全由老板自己看店的,请人看的多了去了。你想想,你以后要是做大了,开个两三家,你要是都自己坐镇,难道施□□法不成?”
话说到这儿,真是水到渠成。
何小曼笑吟吟道:“我也正有此意,而且我觉得曹小姐你倒是很合适。”
曹敏敏居然半点儿假意客气都没有,立刻站起身来:“当然了,我也觉得自己很合适,我本来就是营业员,看店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你要是来,可不是营业员。是店长。”何小曼嘴角笑得弯弯的,眼神却很坚定认真,望着曹敏敏。
她是知道曹敏敏身材尺寸的,当麻豆是嫌胖了点,但是,麻豆本来就不是正常人的身材。曹敏敏又高挑又丰。满,很是撑得起衣服,长得又洋气时髦,也会打扮,而且还喜欢有事没事去S市逛逛,是个很有眼界和时尚触感的人。
最重要,这样的人精,真是店长的好材料啊。
“店长……”曹敏敏喃喃地念着,砸摸着这两个字的滋味,越念越觉得比“营业员”要高大上多了。
“我来出资金,你去找店面,就算我不在C州,我妈也会代替我出面的。任何要花钱的,找我妈就行。另外,我的店长,是有干股的。”
“什么叫干股?”曹敏敏正处于兴奋之中,却听不懂这两个字的含义。
“就是虽然店长没有出资,但可以参与利润分成,工资照拿,不影响。你看怎么样?”
何小曼望着曹敏敏双眼放光,就知道自己的条件实在诱。人。她太清楚,想要留住人,绝不能当一个苛刻的老板,只要曹敏敏能干有水平,她就理当得到丰厚的报酬。
更何况,她还有个特别会算账的妈。只要把财务这块捏住,就完全不用担心曹敏敏的精明。
精明的人,只要讲道理,那就是优点。
曹敏敏叹服:“我只听你嬢嬢说你能干,我还当你只会设计设计衣裳,没想到竟然这样能干。”
也是没想到,本来是来做件衣裳,结果成了“何小曼的人”。告辞的时候,曹敏敏步履都特别轻盈,她和何小曼说定,等春节后,她把婚礼办完,就开始正式投入到服装订制店的筹备中。
何小曼也很相信她。曹敏敏有相貌有能力,就是缺个平台。等她把开店办执照等等一套手续办下来,她的能力会有一个飞跃,会更上一层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服装订制店,还缺个店名啊!
何玉华听说何小曼要正式开店,很激动,率先提供了一个她认为非常完美的名字,叫“小曼的店”。
王秀珍一听就哈哈大笑,说你这也叫店名啊,该怎么断句啊,小曼,的店;还是,小曼的,店。反正不伦不类。
何小曼却觉得,言简意赅嘛,这名字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作为一家有雄心壮志的店,这个名字格局不是特别大,比较适合街头里弄的小店面。
大气,要大气。何立华仰天三分钟,觉得这种有文化的事,是时候让自己出马了。
何家的客厅里,那块写字板还在。曾经的过去,何小曼在立下雄心壮志要给何家翻建房子的时候,曾在这写字板上一笔一笔地写下过筹款的进度。
这写字板是何家兴旺的见证。
今天,何立华要让写字板再一次见证一个品牌的创立。
如何。
何立华郑重地写下两个字。
“如何。”王秀珍念了一遍,有点难以置信。
“到底如何?”何玉华不明所以,等着下文。
“就是如何。”王欣抱着王振宇,一脸“只有我明白,你们都是愚蠢的人类”的表情。
王振宇小朋友不说话,继续专注地滋口水。因为他不识字。
何小曼却被震住,半晌才开口,崇拜地望着父亲:“爸,这名字真好。”
“什么名字?”王秀珍还没反应过来。
“就是啊,什么名字?”何玉华跟着追问。
“就是如何。”王欣重复着自己的台词。
而王振宇小朋友继续专注地滋口水。
“如何。何小曼的‘何’,我们‘何家’的‘何’。”何立华激动的道,“我们不怕别人追问‘如何’,更有勇气问别人,到底‘如何’。这个‘如何’,不由自己来下定义,让顾客来书写。”
王秀珍和何玉华终于明白,原来何立华给服装订制店起的名称,就是“如何”。
第132章 双赢
很多时候; 何小曼真觉得自己要□□才好。
好在,“培优印刷”有史培军;“如何订制”也有了曹敏敏。何小曼的重点; 终究还在崇光棉织厂。
这是她母亲奋斗了一辈子的厂; 也是她职业生涯开启的地方。两年多时间,她和崇光厂一起成长。
她从一枚跑断肠的织布车间挡车小青工,变成今天半脱产读书的销售科长;崇光厂也由一家数百人的区属纺织企业变成两千多人的全市排名第四的纺织厂。
要知道,排在崇光厂之前的可都是国营企业,占尽政策优势和政府便利; 只有崇光棉织厂是区属集体企业。他的发展当然是让老大哥们警惕的。
虽然何小曼在国纺大读完了一学期的书; 但她丝毫没有放下崇光棉织厂的工作。每次上完课回到厂里,她都会积极地与外经贸委联系; 而她与瞿逸兴的良好关系也让她在纺工局的各项竞争中不至于吃亏。
这次放寒假,她终于可以完全脱开学业; 认认真真地为崇光厂做点儿什么。
但年底了,厂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总结和结算; 付账、要账,结算工人们的年终奖,以及各口子的总结。
写总结是个特别繁琐的事儿。何小曼能写,但不喜欢写这种官样文章; 还好她把顾峰从仓库调了出来。
顾峰爱看书,虽然学历不太高,但在那次的全厂文化考试中倒也名列前茅; 而且他还在外头上夜校; 比何小曼底了一级; 今年要参加高考了。不过他舍不得放弃工作,又不像何小曼那样有话语权可以让厂里放他出去上课,所以他打算考国家承认学历的函授。
就这么一个人,坐得住。能写,还喜欢摄影,放在科室里是一个很好的科室内勤人才。
何小曼回来后,看了顾峰写的总结报告,真心觉得自己这个销售科科长到底是当得太脱离群众了,很多琐碎的事务其实都由科室里的其他同志给认认真真的完成。于是何小曼请全体销售科成员去C州最好的饭店吃了一顿,花掉了自己年终奖的一半。
邱勤业带她去看了刚批下来的新厂区。那是一块广茅的空地,前期的征地工作已由政府牵头完成,现在这块地已经正式属于崇光棉织厂,它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崇光人去书写一幅壮丽的篇章。
“年后就开始着手建设了。”邱勤业壮志满满。
“真想立刻回来,看到设计图纸上的厂区,都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冷冽的寒风吹散了何小曼的秀发,冻得她鼻尖通红。但她内心热血沸腾,完全忘却了周身的寒冷。
“有什么新想法?摊子铺得越大,你的责任可也越重啊。”邱勤业挑眉望着她。
“汤丹在学习国际贸易,已经考到了相关证书。我们要接外贸订单,牛仔布和卡其布在国外的市场相当大。”
何小曼突然望向邱勤业:“特区要开国际贸易会展,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参与。”
“哦?”邱勤业来了兴趣。特区国际贸易交流会展今年是第一年筹办,邱勤业在报纸上看到过新闻,但却并没有很在意,毕竟离自己很远。
“你倒说说,我们怎么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