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纺织厂花-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苦啊。一开始有点不习惯,每天要走很多路,现在好多了。在慢慢适应三班倒,今天我就要上晚班呢,所以提前出门走走。”
“还好我是长日班。要我晚上上班,那真是太痛苦了。”史培军是上课都能睡觉的人,让他晚上不睡觉,那不是要他的命嘛。
“你呢,在印刷厂习惯吗?”何小曼问。
“没什么习惯不习惯,就是混混日子。厂里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碍着我爸的面子,也没人管我。”说到这儿,史培军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哎呀不说了不说了,你肯定又要说我吊儿郎当。”
本着对史培军认真负责的态度,何小曼的确要给他敲敲警钟:“本来就是啊。四五十岁的人混混日子也就算了,咱们才十几岁,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怎么可以混日子。”
“对对对,小曼说得对。”史培军顺口捧完,又弱弱的道,“不过,人生不就一辈子嘛,横竖有个工作了,也不怕没饭吃,偷偷懒也没什么,对吧……”
短见!何小曼横他一眼:“觉得单位效益很好是吧?国营的很牛是吧?再过十年,天翻地覆。再过十五年,关门一半。”
史培军吓了一跳:“你别危言耸听啊。”
“信不信随你。十五年后,首先下岗的就是你。看你还能上哪儿混日子。”
“下岗?”这个词史培军听都没听过。
“就是失业,换个好听的说法。”何小曼笑道,“不过,毕竟还有十五年,还有的是时间去努力。”
史培军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不可能吧,国营企业还会失业啊?”
“你啊……回去问问你爸,有多少单位是靠政府拨款养着,政府一直这么拨,能撑多少年?远的不说,你知道深圳吗?”
“听说过……不过,这跟我会不会下岗有什么关系?”
何小曼早就留意过新闻,按她了解的发展轨迹,某位领导人很快就要视察深圳,并留下对改革开放意义深远的讲话。
“看着吧,领导人会视察深圳的,深圳未来的成功会令世界瞩目。一切都会变得让我们仿佛不认识这个世界。当然,如果你不断充电,不混日子,这个世界就不会抛弃你。”
史培军目瞪口呆,纵然他对何小曼一直抱有崇拜之情,身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少年,也依然很难将这段话消化吸收。
“小曼,你讲的,我真的听不太懂。不过我知道,你就是让我不要混日子对吧。”
何小曼重重点头:“是的,世界会变化,行业会调整,不管是你们印刷厂,还是我们纺织厂都一样。以前我们读书是学知识,现在我们学技术,也同样是学知识。学在心里,谁也拿不走。”
史培军似乎有些明白,却又有些不确定:“你说的那个深圳……”
“反正,你就关注新闻,如果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领导人真的去了,真的发表讲话了。那就说明我看准了,猜对了。你就该相信我了吧。”何小曼嫣然一笑。
史培军有些恍惚:“其实我现在就相信你……不过,要是真有了那样的新闻,我想……我会更相信你。”
这可真是坦白得可爱啊,何小曼哈哈大笑,有老友就是好啊,刚刚在家里憋着的那口气,在笑声中完全没了踪影。
“等着吧,不出半年,我们就能看到香港电视剧了。到那时候,你学的印刷本领就可以大派用场……不过……”何小曼竖起一根手指作噤声的手势,“先保密。”
“好好好,保密。”史培军无奈,“神神秘秘的,反正我好好学技术就是了。”
谈话间,一个念头在何小曼的心里越来越成熟,如果一切都按那个八零年代走,何小曼今日所言的一切,将很短的时间内一步一步的实现。
何小曼告诉自己,如果这个机遇不抓住,那么,手里的一千块就真的白拿了!
史培军却完全想不到那么长远,他能和何小曼偶遇,心里还是蛮激动的,说完了宏图大志,他迫不及待地要说说当下:“你要去上班,我带你去呗,路上还能说说话呢,反正我回家也没事干。”
二十八吋的大自行车,载上两个人绰绰有余,史培军蹬起来浑身带劲:“对了小曼,礼拜天有没有空啊?”
“这个礼拜天吗?我夜校有课啊。”
“逃个课呗。就你的水平,缺一天课还怕补不回来?”
虽然这是事实,但何小曼还是不会轻易缺课,除非上中班的晚上,那是没办法,会跟班主任请假。
“我得看看是什么事,值不值得我缺课。”
“不瞒你说,我也在上夜校……不过跟你的不能比,哈哈,我是混个高中文凭的,我爸说以后可以调到科室里去。”
“哈哈,挺好啊,多少总归能学到点东西的呀。”何小曼欣然,“你不会想邀请我去上课吧?”
“才不是,我们几个夜校同学约了一起逃课去爬山。”
何小曼眼睛一亮:“是去东郊看枫叶吗?”
“对啊,有没有兴趣一起?”
太有兴趣了,何小曼连声道:“逃课逃课,坚决逃课。我还没看过东郊的枫叶呢,听说漫山遍野,美极了。”
史培军脚一点地,停下车不解地转头望着何小曼:“怎么会啊,我们初一就去秋游过啊?”
咳咳,咳咳,何小曼尴尬了:“忘了……忘了……哈哈!”
第48章 青春的定格
江南古城; 地处平原。难得东郊有些小土丘,也被人们兴奋地称之为“山”; 今天何小曼和史培军他们来的,就是东郊著名的赏枫胜地积泉山。
积泉山没什么著名泉水,据说古时候有,不过只存在于传说中; 无人见过真面目。倒是如今漫山遍野的枫叶; 一到深秋就红得灿烂如霞,成为江南一景。
古人对于美景的热爱; 到了前些年群情激昂的年代,曾经黯淡过一阵子,好在有八零年代这样美好的时代存在。诗歌兴起、电影院里大胆新奇的题材也开始初现端倪; 人们内心被封存了十几年的对美的追求; 重又蠢蠢欲动。积泉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从落寞孤独; 又变得游人如织。
因为听说史培军那边是男生比较多,何小曼特意私下问了汤丹愿不愿意一起来玩。汤丹一听就动心极了; 还说自己可以负责带点儿吃的。
大清早,他们在史培军家楼下集合; 来了四五个男生; 各自骑着自行车,何小曼坐上史培军的后座; 另一个大个子男生自告奋勇带了汤丹; 一起向东郊疾行而去。
“成双; 你跟顾峰他们约的几点?”史培军大声问。
因为车子骑得快,风声在耳边呼呼地吹过。那大个子男生就是成双,大声道:“约的九点,放心吧,我们不会迟到的!”
“顾峰?是不是崇光棉织厂的顾峰?”何小曼问。
史培军说:“对啊,就是你们厂的,是我们同学啊。”
怪不得第一次去,见到他在看书,还藏得飞快,何小曼笑道:“他也这么爱学习啊,还知道上夜校。”
“你们厂每两年一次文化考试,考得好可以去科室,他想去设备科。”
原来如此。看来有抱负的年轻人还真是不少。这边说着顾峰,那边汤丹却笑上了:“你怎么叫成双啊,是成功的成吗?”
“你别绕弯子了,就是‘成双成对’那个‘成双’,我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就叫‘成对’。”成双一点不忌讳,说得还很开心,“他今天要加班,所以没有来,不然,保管你分不清谁是谁。”
“哈哈,成双成对,你们起名字好方便啊。”汤丹平常就性格开朗,喜欢主动跟人说话,现在不是在厂里,大家都是少男少女,更加没有顾忌。
“那也得我家姓得好啊,要不是姓成,哪有这么精彩的名字。”成双大喊着,自豪得不行,自行车蹬得飞快,竟一下子冲到了第一个。
立刻就有少年不服:“闹什么啊,带个女生就了不起啦,骑这么快。待会儿到前边茶摊,换我带汤丹!”
史培军倒不跟他们争快慢,他对何小曼有些小心翼翼,怕骑得太快颠着她。
“汤丹是你的好朋友吗?”他问。
何小曼想了想:“除了你,她应该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了吧。长得好看就是好啊,大家都抢着带呢。”见到汤丹受欢迎,何小曼其实也挺开心的,她喊汤丹,一方面是因为汤丹和自己走得近,另一方面是因为汤丹活泼,不用担心气氛尴尬。
史培军却不屑:“瘦了巴叽,脸色黄黄,有啥好看。”
到了茶摊,大家停车喝了碗茶,因为抢着要带汤丹,少年们差点打起来,最后决定抓阄,汤丹乐得咯咯直笑,大声道:“大家轮着带呗,要骑一个多小时呢,一个人带多累啊。”
话虽这么说,谁先带是个问题。最终还是抓阄定顺序,五个男生轮流带两个女生,一路欢声笑语,完全不觉得累,转眼就到了积泉山脚下。
顾峰带着另外四个已经到了,倒是两男两女,据说也都是他们夜校的同学。一见何小曼和汤丹,顾峰的眼珠子差点掉了出来。
“怎么是你们!”
史培军当仁不让:“何小曼是我同学,我请她来的。”
汤丹不用别人介绍自己就会开口:“我是何小曼带来的!真是厉害了,这下你可以回去跟那帮机修工吹牛,说跟何小曼一起爬过山了。”
顾峰眼珠儿一转:“真聪明,我还没想到呢。保准羡慕死他们。”
何小曼啐了一口:“我呸,你要是敢乱说,信不信我拿扳手敲了你办公桌玻璃。”
“哎别别别……”顾峰本来也是开玩笑,赶紧假意讨饶。
一同来的一位姑娘好奇了:“怎么了,顾峰的办公桌玻璃是个宝贝?”
汤丹抢答:“玻璃不算宝贝,玻璃下压着一个穿游泳衣的女明星!他整天拿报纸盖着,肯定是天天上班的时候偷偷看。”
顿时,众人哄堂大笑。顾峰举起拳头要去追汤丹,汤丹已经一遛烟躲到了成双身后。
打闹一阵,众人分了背包行头,将自行车在山脚下寄存好,热热闹闹地上了山路。积泉山的秋天,果然已是层层叠叠,被鲜艳的红色染了个透。
顾峰带着一只照相机,朝大家得瑟地举了举:“什么游泳衣女明星,这个才是我的宝贝。你们到哪里要拍照就说啊。我带了三卷胶卷呢。”
彼时还是胶卷相机,不光胶卷费钱,冲洗也是价格不菲,颇要有点专业水准才敢玩相机。不由的,何小曼倒对顾峰刮目相看。
汤丹立刻抢占有利地形:“我要拍,我在这里拍。小曼帮我看看,我这个角度好不好看?”
除了脸色有些黄、身形有些瘦,整体看上去就些营养不。良之外,汤丹其实还挺好看的。何小曼认真地帮她看了看:“角度挺好的,就是你穿了件红色,跟背景太接近,显得不突出了。”
汤丹撅起了嘴:“也不知道今天会有顾峰拍照啊,早知道就跟你一样穿件白色,白色出挑。”
何小曼笑了:“我一贯只有白色衣服啊。也不是故意穿的。”一想,抓过史培军衣角就道,“把你这个白色运动衫脱下来。”
“干嘛啊!”史培军有些不解,但还是依言将运动衫脱了下来。
何小曼将白色运动衫往汤丹肩上一披,两只袖子系在胸口垂下,随意又潇洒。顾峰顿时竖起大拇指:“一下子就变好看了!”
又有一位少年立即殷勤地献上自己的墨镜给汤丹戴上,这打扮,汤丹真是满意极了,拍了一张侧面迎风,又拍了一张正面倩笑,不好意思多占顾峰的胶卷,开心地嚷嚷着换人拍。
一卷胶卷三十六张,如果装机手段巧,还可以再抢出一两张。纵使这样,一圈人拍完,还要三五个凑堆拍合影,一个景就耗了大半卷胶卷。
何小曼有些感叹。“杨简”那辈子整天就是和服装、和镜头打交道,到了这儿,竟是第一次面对照相机镜头。她没有卖弄pose,只是随意找了块山石坐下,托着腮,静静地拍了一张。
玩到中午,大家找了个平坦的地方打算野餐,正好在溪流旁边,风景很漂亮。
食物大多数都是女生带的,两个夜校同学带了干粮,汤丹却别出心裁地带了好几个盆盆罐罐,里面装着爆炒的花生米、油爆的小虾米、凉拌的黄瓜、葱油的煎饼……
大家“嗷嗷”叫着,纷纷夸奖何小曼这个同事真是带对了。连顾峰都笑道:“汤丹,看不出来啊,手挺巧。在厂里没见你这么能干呢?”
汤丹小脸一扬:“就这点特长了,给点脸啊。”
何小曼尝了尝,也是赞不绝口,又感叹:“我在厨艺方面就很渣了,在家跟我妈也算认真学过,总是烧得乱七八糟,只能吃个饱。”
干粮就小菜,十来个生猛少年一扫而空。年龄稍大如顾峰他们几个,纷纷表示遗憾,早知如此,该带点啤酒来,才是一场完美的郊游。
下午,看顾峰又在给大家拍照,何小曼心中一动,走过去拍拍顾峰的肩:“别把胶卷全拍完,给我留几张行不?”
顾峰笑道:“何大姑娘开口,我还敢不遵?别被那些臭小子挠死。”他指的是厂里那帮整天盯着何小曼的背影出神的机修工,“你看好背景,想在哪儿拍,就喊我。”
何小曼却摇摇头:“不,留到厂里去拍。我想拍几张穿着工作服的工作照片。”
这年头,还真没人想去拍自己工作的场景,何小曼这要求很新奇。但顾峰却乐呵:“这个好玩,我还没试过呢。不过,我还是很冒险啊,那帮臭小子在厂里看到我帮你拍照,还是会打死我的。”
何小曼忍俊不禁:“哪有那么夸张,他们都从来没跟我说过话。”
顾峰一挥手:“那是他们不敢。你和你师傅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啊!”
“侵犯谁!”幸好汤丹不明就里地凑过来插嘴,免除了何小曼尴尬。
顾峰立刻转移话题:“你今天抢了那么多镜头,侵犯我作为摄影师的主动权。”
“最后一张,最后一张。”汤丹乐呵呵地拉过何小曼,“我还没跟小曼拍合影呢,拍完就不拍了啊。”
“咔嚓”一声,快门按下。属于青春的美好笑颜,永远定格在胶卷上。
第49章 树下少年
由秋入冬; 几只场寒潮的距离。
江南的冬天阴冷刺骨,何小曼终于发现纺织厂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车间里热啊。从小跟着王秀珍在厂里呆过,那时候不懂事,并不觉得冬日温暖有多珍贵,一旦自己要开始寻生活; 对气温便有了切身感受。
她与叶美贤的相处越来越自然; 叶美贤再如何不搭理别人,对何小曼始终是很好的。不仅偏执一般总想着要她补补营养长长胖; 而且时不时的,会冒出一两句问何小曼的生活,似乎很想知道何小曼这个年纪的孩子; 都在干些什么。
何小曼并不明白师傅的意思; 但她还是敬重着师傅。倒是叶美贤会说; 不多久你就要满师了; 以后要忘了师傅了。何小曼便拼命摇头,才不会呢; 当过一天师傅,也永远是师傅。听得叶美贤心里别提多高兴; 清冷的脸上都有了笑意。
而回到珍珠弄; 何家也是和睦如昔。
何立华已经在装配第四台电视机,程序越来越熟练; 技艺越来越精湛; 还有珍珠弄的邻居家七大姑八大姨也想来; 都得乖乖往后排队。
父亲对一千块赔偿的事绝口不提。何小曼也不便再提,早就去银行开了个存折,将一千块存了起来,只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派大用场。
在王欣的不懈努力之下,何玉华终于接受了他,二人认真地谈着恋爱,为未来做打算。何立华倒是提过,没房子可以先在家里结婚,但王欣有些失落,身为一个男人,不能给所爱的人容身之地,心里实在有些不好受。
何立华的意思,先在家办婚事给办了,这样就可以等厂里的分房。可何玉华的房间也实在小,何小曼又已成年。翻建的事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三叔从部队里寄来了三百块钱,表示对翻建的支持。可是,满打满算,还是缺了上千块。
何小曼私下跟王秀珍咬了耳朵,跟她说,眼下这低物价可维持不了多久,几年内必有一次通货膨胀,现在不翻建,等以后河水都涨三分的时候,再想翻建就更凑不齐这钱了。
于是王秀珍悄悄跟何立华去提:“立华,不如就把小曼那赔偿款先用了吧……”
何立华只沉着脸摇摇头:“小曼就是把道理说破了天,我也不会用这笔钱。”
“可我觉得那天小曼说得也有道理。损失又不是只有医药费,前两天新闻里,我还看到现在有人要精神损失费呢,而且法院也判了。说明这个是合法的,不是不义之财。你要是觉得心里硌应,就算是我们借小曼的,以后慢慢还。”
见王秀珍劝说得如此起劲,何立华叹口气:“肯定是受了小曼指点吧。你啊,就是没主见。我能忍住不再干预,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你们娘儿俩也尊重一下我好不好?”
他嘴上不说,心里却知道,小曼的判断是对的,工资普涨是预兆,意味着物价势必也要随之上涨。不过是因为这个年代还是计划经济,一切都尚滞后,若不抓住机会打个时间差,那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身为长兄、父亲、和丈夫,何立华有责任给这个家更好的未来。
话传到何小曼耳朵里,何小曼对父亲真是既佩服又无奈。佩服他对内心的坚持,无奈他太坚持。
一月底的时候,夜校放假了。高二的期末考,何小曼不出意外地考了第一。更令人惊喜的是,科技学校竟然还有奖学金!
整整一百元啊。可不少了。
何小曼在奖励名单上扫了一眼,并没有看到向丽娜的名字,高一的奖学金获得者是个男生。看来向丽娜的优秀,只能留在了初中。何小曼以为这是很多女生的必经之路,越往上,男生会慢慢开始反超,而女生出现颓势的情况比较多。何小曼不知道,向丽娜的颓势并非因为性别,而是她的心思已经越来越不在学业上。
在春节期间的一次家宴上,她再次重逢了放寒假回来过春节的丁砚。
丁砚俊秀的脸上初初显出一丝成熟的味道,性格也比以前要略微开朗了些,开始经历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
纵然席间的谈话还是那么空洞和无聊,但是向丽娜借着向丁砚讨教学业的机会,拉着他说了不少话。
丁砚出于礼貌,并没有拒绝,而且他性格文静温和,就算心里不太乐意跟向丽娜太接近,表面上也不会显露出来。
从向家告别的时候,他发现向家换了司机,便找了个机会问杜松涛,这才得知,向家司机事发,被开除了公职。丁砚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天总算开眼,让肇事者得到了惩罚,正义再如何姗姗来迟,终究也还是来了。
于是,他想到了何小曼。
他以为何小曼一定会给自己写信,哪知道并没有,直到自己跟着导师回到学校,也没有等到何小曼的来信。当初明明说得好好的,丁砚是个重承诺的人,心里不由有些忐忑,何小曼现在还好吗?
何小曼并非故意不给他写信。只是入职工作的事情拖了一段时间,等她正式进入崇光棉织厂,已是十月底。而丁砚说过,十一月份就会跟着导师出去,何小曼不想让自己写给丁砚的第一封信就石沉大海,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一转眼,就到了一月份。她想,丁砚应该放寒假了吧,正常的话,他应该回家了吧,可他并没有来找自己。
她曾认认真真地请顾峰给自己在厂里拍了几张照片,穿着白色围单,胸。前五个红色的半圆厂名,戴着纺织工人特有的白色小帽,在纺织机前微笑伫立。胶卷的质感,是后世的高清相机无法比拟的,相片上,堪称是八零年代最美的纺织工人,对生活热忱、对工作尽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只是,相片现在珍藏在她床边的层板上。她的书桌贡献出来成了父亲的工作台,她在床边安装了一层木板层架,堆了常看的书,和一些女生喜欢的小玩意儿,相片就夹在某本书里,如她心底的秘密一样。
这个年代,没有双休、没有黄金周、也没有春节长假。只休了寥寥数日,何小曼就上班了。
这天回来的时候,王秀珍神神秘秘:“小曼,今天有人来找你了!”
“谁啊?”
“是个男孩子,你猜是谁?”
何小曼的小心脏猛地漏跳一拍,却不敢承认,问:“史培军?他来找我干嘛,大冬天不会爬山吧。”
“什么啊!”王秀珍不气馁,“再猜,比史培军可神气多了。”
何小曼更加忐忑,嘴里却道:“切,史培军现在也还好的,比初中时候神气多了。汤丹老是念叨他呢。反正,我除了史培军和顾峰,跟其他男孩子也没什么来往,实在猜不出。”
王秀珍真是……独角戏很难演啊!
“就是你的救命恩人啊!那个叫丁彦的小伙子。正好我刚买菜回来,看到他在家门口探头探脑的。听说你上早班,他还挺失望的。”虽然女儿只有十六岁多,但是能有这么帅气优秀的男生上门,王秀珍还是很自豪的。
何小曼撇撇嘴:“原来是他!真是个小气鬼,怕我不还书吧,还上门催债来了。”明知道自己应该是故意曲解的丁砚的来意,但何小曼还是在王秀珍面前心安理得的曲解了。
“不是吧……”王秀珍有些失望,“我看他应该不像那么小气的人……”
“不是催债,他来干什么。送年货?”
“这倒没有……”王秀珍更说不响了,只得讷讷地转了别的话题。
听说丁砚来找过自己,何小曼颇有点心潮难平。这一个学期发生了很多事,进了厂、认识了新朋友、也找到了凶手、还拿了一笔“巨款”。
呵呵。“这一个学期”。何小曼的心里,依然还会用“学期”来计时,似乎比“一个春秋”、“一个季度”、“几个月”,更加直观而贴心。
自从在雨檐下与丁砚碰触,何小曼心里总有着说不出的情愫。这微妙的情愫让她完全不愿意在和丁砚的相处上采取主动。
纵然他们之前还根本谈不上爱情。
丁砚还会再来吗?还是一次不遇,就此退缩?何小曼渴望知道答案,却又藏在心里深深不语。
第二天,依然是早班。崇光棉织厂张灯结彩,还洋溢着春节的味道。
下午三点二十左右,换好了衣裳的早班姑娘们款款走出厂门。只听见田雨她们几个大声惊呼:“哇,好帅啊!”
其他下班的女工们也纷纷向厂门外的一棵树下投去注目礼,有些骑自行车的,不由放慢了车速,还频频回望。
“这个小官人神气的呐,是哪家家属吧?”
“不记得哪家儿子有这么神气啊。那气质,看上去像是个大学生。”
“当我女婿就好了,我晚上睡觉也要笑醒。”
“……”
女人对于“帅气小官人”的热爱,真是亘古不变。上至80,下至8岁,碰到可心的小官人,都可以秒变少女。
连汤丹都笑:“哎哟真是蛮神气的。这男生再不走,就要被妖怪抓走了。”
“呵呵,这是哪里来的唐僧?”何小曼开着玩笑,随着众人的目光向树下看去……
顿时呆住!那树下身形玉立的,不是丁彦吗?
第50章 高度
“何小曼!”丁砚一眼就望见了从厂门内走出来的何小曼; 露出难得的笑容,迎了过来。
分别数月; 全无联系,如此一见面,颇似熟悉的陌生人。
丁砚看何小曼,只觉得从人群中走来; 那样醒目; 似乎比以前更加高挑,眉眼也愈加明艳俊秀;何小曼看丁砚; 也觉得比以前更为清雅。尤其他竟穿着这个年代难得一见的牛仔裤,这是八零年代初期啊,牛仔裤是尚未普及的单品; 能穿上牛仔裤的人; 除了要具有出众的时尚品位; 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丁砚看似简简单单的黑色夹克配牛仔裤; 却显出跨越时空的帅气。
何小曼内心很激动,但转念一想; 却并没有多意外,毕竟他昨天去珍珠弄找过自己。但汤丹就不行了; 她简直震惊到合不拢嘴:“天哪; 他竟然是找你的……”
“是我朋友。”何小曼低声道。
“我怎么不知道你有这么帅的朋友?”汤丹的口水差点流到地上。
何小曼也来不及跟她多解释,向丁砚挥挥手:“你好; 你怎么来啦?”
“我去同学家有事; 回家经过这里; 想起你。妈说你在这儿上班,就顺道过来了。”这借口真是很蹩脚,加上丁砚腼腆的表情,还心虚地看了汤丹一眼。就差直接说“我说的不是真的”了。
汤丹一吐舌。头,很识趣地跟何小曼告别:“那我先走了啊,明天见!”
一遛烟就跑开,跑进田雨她们的“鸡肚小分队”:“有什么好看,何小曼的朋友。”
“鸡肚小分队”咬牙的咬牙,翻白眼的翻白眼、流口水的流口水,也有三样都干了个遍的。反正,只要是何小曼的朋友,她们表面上就不能承认他帅。
“哎呀,近看其实也一般啦。”
“那个牛仔裤,都不是第一百货商店的那种款式。”
“嗯,有点太瘦了,没男子气。”
听得汤丹暗好笑,损道:“好了好了,刚刚一个个两眼放光的样子,我可看见了,能不能真诚点,承认人家生得好看会死啊。”
“小分队”的姑娘们走得并不快,离得也不算远,话隐隐约约地传到这边,何小曼和丁砚也听了个大概。
“你同事很有趣。”
“你还只有同学,我已经有同事了,是不是比你强。”何小曼倒也不输人。
“你本来就比我强。”丁砚转头望了望她,这话,其实非常真心。
二人并肩,很有默契地向汽车站走去,何小曼要回家,却以为丁砚的家跟自己是一条公交线,毕竟上次在批发市场偶遇,丁砚就是这么告诉她的。
“何小曼,总觉得你生得很高,是不是有一米七了?”丁砚自己就很高,现在跟何小曼并肩走,一转头就能大约目测出何小曼的高度。
“不知道哎,之前量过是一米六八,谁会整天去量啊。”
虽说何小曼说得很轻巧,但在丁砚心里却很微妙,一想到何小曼还在长身体,他就觉得她分明还是个小孩。可她沉静的表情,深潭一般的眼睛,加上比大多数成年女性都要高挑的个子,实在不太像只有十六岁。
“挺好了,不要再长了,再抽个子,你就不能穿高跟鞋了。”丁砚突然莫名其妙地冒了一句。
这话突然在何小曼心上轻轻一弹,几曾何时,高跟鞋就是她的战靴啊!为什么自己现在长这么高?除了父亲何立华的遗传,是不是穿越的时候还带来了“杨简”的某些元素?
“我在织布车间,哪有机会穿高跟鞋啊。”何小曼笑道,“前道脏,细纱忙,织布姑娘跑断肠。穿高跟鞋不是折磨自己嘛。”
转眼,走了车站,下班的一波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