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修非常道-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清,水才刚开始烧,哪里这么快烧热?”张兴富说道。
“兴富,怎么回事?不是早就喊你烧水了么?你怎么也掉链子啊?”张方清抱怨道。
“这能怪我么?这里一点柴火都没准备。要烧水了,我还跑去劈柴。我一口气都没歇呢!”张兴富也很无奈。
“这下麻烦了,水温越来越低了。快,拿捆稻草盖一盖,水温再冷,这谷种真的凉了。”张方清自己亲自跑过去抱了一捆稻草过来。急急忙忙覆盖在谷种的上面。
“方清,这样怕是不行。这样盖着,谷种还不给捂坏了?”张丁山担心地说道。
张方清突然问了一句:“常兴回去了没?”
“好像跟喜来他们在玩。”张丁山说道。
“爹,你快去喊常兴过来。这谷种不能搞坏了。”张方清说道。
“喊常兴来有么子用?他还会种谷种?”张丁山问道。
“你去喊他来帮忙就是。”张方清说道。
张丁山点点头,走了出去。
“常兴不会种谷种,山上的水田谁给他育的稻秧?”张方清可是知道,除了老道还在的时候,仙基桥给他们送了一次稻秧,后面全部是常兴自己种的。
张方清虽然不知道常兴是怎么种出来的,但是他知道常兴肯定有办法,让这批谷种起死回生。
张丁山很快带着常兴来到了育种的棚子里。
“方清叔,怎么了?”常兴一来便问道。
“谷种出了点问题。刚才温度没控制好,到现在都还没破壳出芽呢。”张方清说道。
常兴走过去看了看,稻谷放在竹席子上面,下面是热水,热气不断地从下面升起来。稻谷上面还盖着稻草。稻谷湿漉漉的,谷尖已经变白了,看起来很快就要出芽了,可是这谷芽好像被锁住了一般。显然是发芽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得不是很好。
“还好。应该长得出来。”常兴似乎也没做什么,说完就走了。
张方清松了一口气,几百斤稻谷种子呢,如果泡坏了,这么大的损失,还真是难以承受。他家里也拿不出这么多的稻子啊。
“真没事了?常兴什么都没干。你不担心啊?”张丁山担心地说道。虽然常兴经常有神奇之举,但是刚刚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常兴什么都没做,既没有画符,也没有念咒,光说了一句话就走了。他难道是金口直断?
“爹,你放心吧。常兴说没事,肯定没事。”张方清说道。
张丁山点点头:“这倒是,常兴倒是从来不乱说话。没把握,他应该不会这么说。难道他是真的看出这些种子没什么事么?”
就在张丁山与张方清父子在说话的时候,竹席上的谷种竟然开始出芽,嫩白色的谷芽冲破谷壳钻了出来,因为谷芽的力量,一堆稻谷都倏倏地滑落下来。
“发芽了!看!真的发芽了!”张方清激动地说道。
张丁山也是瞪大了眼睛:“还真是发芽了。这么快?”
张丁山往门外看了一眼,常兴早就不见了踪影。
“这一次多亏常兴了。”张方清说道。
张兴富听到动静,也停止烧火,跑了出来:“怎么?发芽了,火不要烧了吧?”
“都出芽了,还烧个屁啊?要是靠你烧出热水,这几百斤谷种早就烂掉了。”张方清不满地说道。
“这事你不能全怪我啊?我怎么晓得你们一点柴火都不准备?”张兴富立即撇开责任。
张方清追了出去,看到常兴,激动地说道:“常兴,这次多亏你了,不然我们生产队几百斤的稻种都坏了。损失可真不小啊。”
“方清叔,其实那些种子是真没坏,就算我不动手,那些种子也能够萌发出来,只是耗时间一些罢了。”常兴也不居功。
“对了,常兴,青年农场那边喊我们过去帮他们育谷种。你跟我们过去么?”张方清问道。
“这就算了吧。你们过去就行了。”常兴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没想到吴婉怡亲自过来请仙基桥的老师傅去帮忙育谷种。听说张方清的生产队差点把谷种弄坏了,幸亏常兴在场,才把谷种救回来了,立即跑过来求常兴。
“我们青年农场第一次育谷种,种子跟仙基桥的不一样,是从种子站领的,也不知道发芽率高不高。赵建国他们以为按照说明书就能够育苗,我不放心。还是请仙基桥的老师傅去帮忙,你这么厉害,也去帮帮我们吧?”吴婉怡说道。
“其实方清叔他们的种子冒得事,我也没做什么。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常兴不太想去。
“帮不上忙最好。说明仙基桥的老师傅技术好,他们的经验在新种子上也用得上。就怕万一。万一新种子发芽率不高,就得麻烦你帮忙了。”吴婉怡说道。
“常兴,去一下吧。他们的种子卡得比较近,要是发芽率不高,秧苗怕是不够插田。”张方清说道。
第224章 未来展望
常兴让众人一劝说,如果还不去,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了,索性答应了下来。
青年农场如今已经又大变了模样,宿舍重新修葺了一次,周围也砌起了围墙,还真是有了农场的模样。
赵建国现在又开始意气奋发起来:“今年我们准备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农场的面积再扩大一倍。到时候,农场面积达到百亩以上。”
“扩大这么多,你们这点人手搞得过来?”周茂林觉得赵建国这后生伢子有些不踏实。
“茂林叔,我不是吹牛皮。今天可能还会有知识青年过来。到时候人手肯定是足够的。如果知识青年不来,我们就准备尝试搞机械化。我们农场的稻田,从一开始,就做好机械化的打算的。我们的稻田都很平整,便于收割机进行收割。别看现在几十亩田,如果用上了插秧机和收割机,这点稻田根本不够一两天收的。”赵建国说道。
“那按你这么说,你们农场种个几百亩稻田都不成问题?”周茂林问道。
赵建国点点头:“我们国家的趋势就是这样的。搞大集体,大规模农业种植,就是要实现机械化,解放劳动力,实现共产主义。用机械化生产,一个人种上万亩地都不成问题。不过,仙基桥这边是丘陵地带,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只能依靠小型农业机械。但是提高劳动效率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周茂林笑了笑,他可没当真:“照你这么说,到时候我们仙基桥不要这么多人当农民了,那剩余的人干什么去呢?”
“可以搞副业啊。种果树,养鱼,养鸡养猪。大队可以办养殖场,办园艺场。以后大队富裕起来了,社员们不也富裕起来了么?就有钱去买机械。全部搞机械化。”赵建国说道。
“那不是搞资本主义么?”有人担心地说道。
“什么资本主义。是集体经济!私人不能搞,但是大队可以搞啊!对了,你们大队的米酒好喝,可以办酒厂嘛。”赵建国说道。
赵建国的话仿佛给仙基桥的人打开了一个窗户一般。他们之前都害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却没想到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传言其实有夸大的成分。赶集的时候,不还是有很多人拿着东西放到集市上去卖么?也没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啊?
“对了,仙基桥大队到现在还是用碾子碾米呢,你们可以办个粮食加工厂,水力的就行。那边不是有个很高的水坝么,建个小型水电站都不成问题。有了水电站,以后你们仙基桥也通了电,就可以跟城市里一样,亮电灯了,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电灯可比煤油灯亮多了。”赵建国打开了话匣子。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赵建国真的开始为仙基桥的未来做了一些思考。说起来,赵建国这个人还是有点水平的。
“这些事情,怎么听起来跟做梦一样。”周茂林虽然觉得赵建国说的事情似乎并不是不能办到,但又似乎非常遥远。
赵建国也知道一时间让仙基桥的人接受他的观点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只要他在青年农场干出一番事业来,说不定能够将仙基桥带动起来。所以,现在说再多,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还是踏踏实实地育谷种吧。
青年农场这边的条件比仙基桥的生产队还要更充分一些,各种用具都是崭新的。不像张方清他们生产队,能将就就将就。
“我们这里有农技站的技术资料,这些种子是从种子站买来的新品种,产量比较高。育种要求也不是特别高。”赵建国将技术资料递给周茂林看。
周茂林看了看,跟他们大队育种的方式差不了太多,现在各个生产队都是大规模育种,用的都是当初农技站推广的育种技术,跟传统农民的育种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差不多,这些技术资料我们大队也有,农技站发的。农技站的技术干部育种就是这一套。”周茂林说道。
“当然啊。他们总结出来最佳的育种办法。”赵建国笑道。
虽然青年农场的年轻人看资料随便一个都要比仙基桥大队的人强,但是动起手来,一个也比不得这些农民。张方清等人根本不用看资料,也知道哪一步该干什么:温度控制在多少度、浸泡的时间多长。这些东西早就装进他们脑袋里了。
而青年农场的人,则做一步看一眼资料,完全跟不上张方清等人的节奏。
育苗需要很长的时间,挺累人的。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会直接导致育种失败。不仅会损失了稻种,更会耽误了农时。
“这批种子的发芽率好像有点问题。小赵,你们的种子还有剩余么?能不能拿给我看一下?”张方清发现这一批种子的萌发率似乎偏低,连忙将赵建国喊了过来。
“没有了,不过麻袋上应该还粘了一些。”赵建国连忙去将麻袋找了出来。
张方清接过麻袋还没去看里面残留的种子,直接拿起麻袋闻了一下,立即皱起了眉头:“这种子是从种子站买来的?怎么一股霉味呢?你们是不是放在地上潮湿了?”
赵建国点了点头:“放在谷仓里,不过我们的谷仓是新建的,里面湿气有些重。这种子买回来有段时间了。难道发霉了?”
张方清皱起眉头:“是发霉了。发芽率相当低。你们可能还要补一批种子。”
“啊?这个时候到哪里去补种子?种子站的种子早就没有了。”赵建国直接呆住了。
“不急不急。去喊常兴过来看一下。”周茂林说道。
“对,喊常兴来看一下。”张方清点点头。
常兴走过来,看了看那些种子:“怎么搞的?发霉了?”
“发芽率非常低,不到一半。这样的话,他们今年有一半多的稻田缺秧。这些发芽的,也不一定能够长好。你有办法么?”张方清小声问道。
“还好,没完全死掉。”常兴看着那些虽然有些霉变的稻谷,似乎还有一些生机。随手一挥,一团白雾立即笼罩在那一大堆谷种上。
第225章 解渴的茶才是好茶
育谷种的地方本来热气腾腾,常兴的动作本来就很小,都还以为是下面的锅子里冲出一股热气而已。
“那还活得了么?”张方清问道。
“活是活得了,只是会弱一些,对产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常兴说道。
“那就好。”周茂林也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些知识青年也不容易,要是白忙乎了,也怪可怜的。
“这谷种真的比我们大队的好?”张方清问道。
“好像粒子是大一些。不知道产量怎么样。”周茂林抓起一把谷种看了看。
“嗯,是大一点。但是粒子大的又不一定就产量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张方清说道。
“是倒是这个理,但是粒数一样,人家的产量肯定就要高一些。说不定科学家搞出了好种子。就拿我们大水公社来说,各个大队的种子产量也不是一样的。我们大队的种子往年都比别个大队的高一点,所以别个大队的就跑到咱们大队来换种子。”周茂林说道。
“产量高不高,等打了谷子就知道。要是产量高,到时候我们跟他们换种子就是。”张方清说道。
“嗯,也只能这样了。”周茂林点点头。
在周茂林与张方清说话的片刻,常兴已经将青年农场的稻谷种子全部都动了一遍手脚了。
看到常兴走过来,周茂林问道:“没事了吧?”
常兴点点头:“要得了。”
赵建国刚刚去喊人给周茂林一行拿点吃的、泡杯茶什么的,回来就看到周茂林几个从育种的地方走了出来,连忙问道:“周书记,辛苦你们几位过来帮忙。我们的稻种有没有什么问题?还能用么?”
“没什么大问题,影响肯定是有,秧苗生长可能会慢一点,对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一点你们放心吧。”周茂林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周书记,过去喝杯茶。茶叶是我从城里带过来的。”赵建国说道。
“小赵,你们这稻种是什么种子?种子站跟你们说了么?”周茂林问道。
“听说是从别的地方搞过来的,产量不错。今年我们种了,要是产量好,到时候你们来我们这里拿种子。”赵建国很爽快地说道。
“嗯,那说好了。要是这种子没我们仙基桥的好,你们以后就种我们仙基桥的种子。省得种子出点问题,就搞得焦头烂额。”周茂林说道。
“好的好的。”赵建国笑道。
仙基桥这里的人平常也喝茶,只是没什么讲究,直接将茶叶从树上摘下来晒干,不做任何处理,一天烧一大锅子水,将茶叶放进去煮,茶水凉好,喝一两天。重要的是能够解渴,掩盖井水中的泥味。茶水略带甘甜,很解渴。至于香不香什么的,也不是仙基桥人需要去注重的。
但是城里人喝茶很讲究,茶叶加工得很细致,包装也很考究,泡茶也比较繁琐。
当然青年农场这里也没有条件将喝茶搞得太繁杂,赵建国给每人拿了一个洁白如玉的白瓷杯,往里面放了一些茶叶,然后冲上开水。茶叶在开水中慢慢吸水绽开,变成一片碧绿的茶叶的原形。清水慢慢地染上了绿色,看起来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般。而茶叶仿佛在开水中复活了。
“这是我从城里带来的毛尖,用的都是茶叶尖,都是厂子里的老师傅炒出来的,品质很不错。你们尝尝,看着茶叶的味道怎么样。”赵建国说道。
常兴端了一杯茶,闻了闻,确实是挺香的,抿了一点,味道还不错,但是没仙基桥的茶水喝得顺口。
周茂林与张方清则小心地端着茶杯,他们不是稀罕这茶,而是生怕把这么漂亮的杯子给打了。这么洁白的瓷杯,仙基桥大队没哪家有。肯定不便宜。至于里面的茶,周茂林喝了一点就皱起了眉头,太烫,这要是渴了,还真急死人。乡里人只讲究实惠,茶都是大口大口的喝。哪里会像城里那样慢慢地抿。
“周书记,味道怎么样?”赵建国问道。
“太烫。”周茂林答非所问。
赵建国微微一笑:“这茶要开水才泡得开,周书记先坐下吃点东西。”
周茂林点点头,然后好奇地问道:“你们城里人都喜欢喝这种茶?”
赵建国点点头:“有些好茶叶可不便宜。就像这种茶叶,在商店里,一罐要几块钱。”
“这么贵?”周茂林眼睛一瞪,那个罐子可没多大,里面不知道能不能放一两茶叶。
“这还不是最贵的。当然有些散装的茶叶也很便宜。”赵建国说道。
“散装的有多便宜?”周茂林问道。
“最便宜的块把钱一斤。几毛的可能也有。”赵建国说道。
“几毛也不便宜啊。我们这里荒山多的是,要是种了茶树,不是能赚很多钱?”周茂林现在想起之前赵建国说的大队搞集体事业的事情来。
“对啊!周书记果然有眼光。我以前看报纸上报道了,有些农村搞园艺场种植茶叶,确实是个好路子。大队不能光种田,还得搞好副业,日子才会一天天好起来。说不定,将来仙基桥也能够实现机械化。”赵建国说道。
“你们城里人读书读得多,眼光比我们乡里人好。”周茂林有些心动。大队如果搞园艺场、搞副业,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年底分红就多了。日子自然不用像现在这样紧巴巴的了。
周茂林这么一想,心思就活了。
赵建国见周茂林沉吟不语,也没有去打搅他。
“常兴同志,你帮了我们青年农场好几次了,都没有好好感谢你。以后你多到我们农场来转转。我们都是年轻人,可以做朋友。那天晚上,看你身手很厉害,连黑熊都对付得了。我由衷的佩服你。”赵建国一直还以为常兴是凭借功夫对付了黑熊。
常兴笑了笑:“都是一些乡里把式。”
“你这乡里把式可不简单。就跟小说里的武松一样,能够上山打老虎了。”吴婉怡走了过来。
“是啊。那天要不是有人出手相救,我们几个就危险了。”陈晚红想起那晚上的情形至今还有些后怕。
“你们也很厉害啊,都成了我们仙基桥的女先生了。”常兴说道。
“常兴,现在仙基桥天天都在搞扫盲班、提高班,怎么不见你来呢?你虽然读了初中,也可以学一学高中的内容啊。我们教的比学校教的可有趣一些。至少不会让你们天天去参加劳动。”陈晚红说道。
“晚红,别乱说。”吴婉怡连忙告诫道。
陈晚红的话在这个时期里有些不合时宜,如果被有心人听到了,说不定就可能惹来祸端。
“我们仙基桥这里没这么多的讲究。没事的。你们是我们仙基桥的女先生,哪个敢动你们试试!”张方清说话很有气势。
“但这话也只能在仙基桥说说,到别的地方千万别乱说。”赵建国连忙说道。
陈晚红吐了吐舌头便跑开了。
天气很凉,茶很快凉了,周茂林也回过神来,端起茶杯一口喝了个底,嘴角还叼着一片茶叶,喝完了之后,还要发一声感慨:“这样才是喝茶啊!味道还不错。”
这样喝茶还能分出茶的好坏么?赵建国表示怀疑。
吴婉怡掩嘴一笑。
常兴则觉得很平常,这茶的味道似乎也很一般。
喝了茶,赵建国又非常热情地留常兴等人吃饭,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来了肉。一问才知道,有人从城里捎来了肉票,到集市上称了几斤肉回来。计划就是用来招待来帮忙育种的仙基桥乡亲。
自从年前的事情发生之后,青年农场的知识青年们对仙基桥大队的农民态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已经逐渐将仙基桥人当亲人一般的看待。很想把仙基桥大队的乡亲们请到青年农场来吃顿饭,只是现在青年农场条件不允许。但是育种再喊仙基桥大队来帮忙,就不能不好好招待一番了。
酒是从城里带来的瓶装酒,一看包装就知道比仙基桥人喝过的竹叶青要高档不少。玻璃瓶就比竹叶青的跟白醋瓶子一般的玻璃瓶好看得多,将瓶子拿起来,对着太阳,酒瓶子能够折射出非常美妙的光彩。
本来以为常兴等人喝了这么好的酒,肯定会很稀罕的。但是没想到常兴几个喝了之后,竟然一点激动的表现都没有。就好像喝了一口白开水一般。
“周书记,这酒怎么样?”赵建国问道。
“还行。”周茂林觉得人家好心好意的,不能够嫌弃人家的酒吧,至少比那几毛钱一瓶的竹叶青还是要强些。
“还行?”赵建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是很好的酒好吧。我自己舍不得喝,拿出来给你们喝。竟然只是还行。
“我跟你讲,这酒就是酒瓶子好看。比不得常兴的酒。你们是没喝过。”张方清还要说下去,结果被周茂林在桌子底下踢了一脚,你说什么大实话。
周茂林哈哈笑道:“我们乡里人没见识,分不出好赖。这酒应该不便宜吧?”
“还好。”赵建国尴尬地笑了笑,我没瞎,你们也不会演啊!
第226章 落户
【二合一大章!】
虽然酒似乎有些不完美,但也不会抹杀一桌好菜。肉是好东西啊。这年头,一年能够吃到肉的日子,十个手指不够数的话,加上十个手指肯定足够。
虽说仙基桥这个地方经常能够吃到野味,但是野味跟猪肉比起来,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这个年代。没有谁都觉得野味比猪肉更好吃。
常兴经常吃肉,也觉得猪肉更香更细腻一些。就是那传说中的熊掌,吃起来也就是比鹅掌肉厚实一些而已,味道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
吃完了饭,常兴便跟着周茂林等人一起离开农场。
吴婉怡和陈晚红追了出来。
“常兴,你来仙基桥上课么?学好数理化走遍中国都不怕。我们专门给仙基桥上了初中的人上提高课呢,很有意思的。你来不来啊?”陈晚红说道。
吴婉怡也说道:“常兴,你现在反正也没什么事情,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学点东西。”
周茂林抢在常兴前头说道:“这事我替常兴答应了。年纪轻轻的,有个学习的机会不容易。反正你在山上也没啥事情。秧苗都弄好了吗?”
常兴点点头:“弄好了。长出来很长了。比你们下秧早一些。”
“这么早?你不怕秧苗被冻死啊?”周茂林话一出口就知道说了一通废话。仙基桥的秧苗全冻死了,常兴的秧苗也冻不死,这几天还天天呷常兴送下山的瓜果蔬菜呢。仙基桥的辣椒种子还没下地,常兴的辣椒已经开始吃了。豆角、丝瓜什么的,好像一直都没断过。
常兴笑了笑。
“哎,常兴,怎么样啊?”陈晚红问道。
“茂林叔不是替我答应了么?那我就来吧。”常兴笑道。
“太好了。”陈晚红很高兴地说道。
吴婉怡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常兴,今天晚上就要上课,你可别忘记了。”陈晚红提醒道。
晚上常兴去上课的时候,肖红霞与张喜来等人都在。看到常兴到来,肖红霞有些意外。
“常兴哥,你怎么来了?”肖红霞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一个座位来。
常兴挨着肖红霞坐了下来:“你放假还来上课啊?”
“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吴老师她们教得多呢。”肖红霞说道。
“你们汇演搞完了?”常兴又问道。
说起汇演,肖红霞脸色更有神采一些:“还没呢。上次是全县的汇演。如果选上了,还要去清水呢。”
“你们汇演演得怎么样?”常兴问道。
“还好。就是有个角色不小心摔了一跤,其他都还好。但是能不能选上就很难说了。”肖红霞有些担心。
“别担心,肯定会选上的。”常兴说道。
吴婉怡走了进来,看到常兴坐在教室里,朝着常兴笑了笑。
肖红霞不高兴了:“常兴哥,是吴老师叫你来上课,你才过来的吧?”
“不是呢。茂林叔喊我来的,说我现在闲着没事干,学点文化没坏处。”常兴说道。
“嗯,学文化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不是说我将来能够去城里读书的么?你也好好读书,说不定将来我们一起去城里。”肖红霞说道。
“我去干嘛?我修道之人,应该待在山上。”常兴说道。
“错,吴老师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你越是要修道,不是越要到大城市去么?”肖红霞说道。
“还有这种说法?”常兴抓了抓脑壳,没听说过啊。抄的本经里面没写这个呀!
虽然已经离开学校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常兴觉得吴婉怡讲的内容他还跟得上,他不知道,为了照顾他,吴婉怡特意将内容调整了一下,讲得也细致了许多。
吴婉怡当初可是准备考大学的,成绩也不错,只是家里成分不好,早早地进入了上山下乡的名单之中。
常兴听得认真,肖红霞倒是不时地看着常兴,脑瓜子里不知道在想写什么。
下课的时候,吴婉怡特意走过来问常兴:“常兴同志,你很长时间没学习了,怎么样?跟得上么?”
“还行。好像还没有全部还给老师。”常兴笑道。
吴婉怡将手中拿着的几本书递给常兴:“这几本书是我以前用过的高中课本,你拿回去好好看看,看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问我。你平常没什么事,多下山走走。人是有社会性的,这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最根本的地方。你长期一个人待在山上,不利于你身心的发展。”
“好的,谢谢吴老师。”常兴从吴婉怡手中接过那几本书。
从吴婉怡走过来的时候,肖红霞便已经用手拉住了常兴的衣角,用戒备的眼神盯着吴婉怡。好像生怕吴婉怡从她手中将她的常兴哥哥抢走一般。
吴婉怡将课本交给常兴之后就走开了。
肖红霞立即审问道:“常兴哥,这个女的为什么对你这么好?”
“吴老师人挺好的呀,对每个人不都是很和善的么?”常兴笑了笑。
“怎么一样?她就冲着你一个人笑。也就只给你一个人课本。别人可没这个待遇。”肖红霞不满地说道。
“可能是我曾经救过她的缘故吧。”常兴无奈地说道。
“常兴哥,她会不会因为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啊?”肖红霞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男主角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女主角一般都会因为男主角的英雄神武,最后以身相许的。
常兴噗嗤一笑:“怎么会呢?人家是城里人,怎么会嫁给咱们乡里人?等你将来去城里上学了,也会看不上咱们仙基桥的崽伢子了。”
“我才不会。”肖红霞连忙说道。
吴婉怡与陈晚红一起回的青年农场。
“婉怡姐,那个肖红霞好像跟常兴的关系不一般啊。”陈晚红说道。
吴婉怡笑道:“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的。跟亲兄妹一样,当然不一样啊。”
“我是说肖红霞好像很依赖常兴的。她可不一定把常兴当哥哥。我听说他们曾经订过娃娃亲的。”陈晚红的情绪有些低落。
“晚红,你在胡思乱想什么呀?”吴婉怡笑道。
“没,没什么。”陈晚红有些慌张。
“晚红,你记住姐的话。虽然我们现在来到了仙基桥。但是,终究有一天我们还是要回去的。仙基桥不属于我们,青年农场也只是我们人生之中的一个驿站。有些事情,你千万要慎重。别用了情,到时候,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你跟我不一样,家里成分好,你肯定比我更有机会回到城里。”吴婉怡告诫道。
吴婉怡的话让陈晚红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陈晚红才幽幽地说道:“婉怡姐,将来如果我们离开这里,会不会舍不得啊?”
“我也不知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吴婉怡说道。
“其实待在这里也挺好的。这里安静。人心也淳朴。”陈晚红说道。
吴婉怡点点头:“是啊。想当初我们刚来的时候,还有些看不起仙基桥的农民,但是现在感觉他们活得比城里的很多人更真实。”
常兴将肖红霞送回家,便一个人上了山。
参加夜校学习,倒也不错,常兴又恢复了跟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