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修非常道-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架子架好,将一块木料放在架子上,拿起刨子在那块木料上来了一刨子。
  刨子在木料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一块纸一般厚薄的木片从刨子中冒了出来,肖大江竟然一点都没感觉到费力。这刨子实在太好用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刨刃非常锋利。
  好刨子对于木匠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肖大江对手中的刨子有些爱不释手,索性将手中的木料一次性加工好。肖大江手中的用来试刨子的料,并不是什么好料,上面的节特别多,要是用一般的刨子来刨,肯定特别费力,刨子刨不了几下,就会损坏刃口。
  要不是用的刨刃都是从工具箱里找出来的,肖大江可舍不得拿好刨子来刨。但是这一回,刨子在那些枝节的地方,毫无阻滞之感。一根废料竟然被肖大江刨削成方方正正的料子出来,表面极其光滑,就好像上好漆一般。
  刨好了这一块料子,肖大江就舍不得再用手中的刨子了,将刨子刨刃取下来,仔细查看了一下刃口,竟然一点损伤都看不到,依然是寒光闪闪。
  将刨子放好,肖大江再拿起一柄小道长刚刚磨好的斧头,这斧头刃口的上钢已经磨光了,刃口都卷了起来。但是经过小道长这么一磨之后,竟然也是寒光闪闪,似乎比以前刚开刃还要更锋利。
  对于木匠来说,刨子、斧头、锯,这三样工具是最为重要的。所有的料子成形之前,先用锯子锯成合适的长度大小,然后用斧头劈到大概的轮廓,再用刨子来定形。可见斧头对于木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工具。
  肖大江拿起一根圆木,也不打墨线,拿起斧头就开始劈。肖大江的眼睛就是他的尺子,只要瞄几眼,就能够将木料的大概尺寸算出来,然后能够估摸着将圆木砍成合适的大小。
  斧头劈到圆木上,肖大江就知道他拿到了一柄神兵利器,斧头像砍豆腐一般,轻松地砍进木头里面,木皮纷飞,很快就将大概的形状砍了出来。
  “这徒弟收得值了!”肖大江感叹了一句。突然想起一件事,便问了一句,“常兴,方清家的锄头是不是你给磨的?”
  “你怎么晓得?”小道长很是意外。
  “果然。”肖大江为什么会知道?因为他用过。他是木匠,眼光自然跟别人不一样,张方清家的那柄锄头,一看锄头柄,肖大江就知道那锄头有古怪。就用了一回,发现果然古怪。现在一用这斧头,就有一种用那种锄头的感觉。
  在肖大江试用的过程中,小道长已经将肖大江平时用的那套家伙什也磨了一遍。活干完了,就过来看肖大江展示手艺。
  “磨得不错,今天就教你怎么用锯子。来,把那根乌椿木搬过来,给你练手。”肖大江说道。
  见徒儿进展很快,老道很是欣慰,一直坐在旁边带着笑脸看着。
  肖红霞对爹的安排很是不满,这个坏爹爹竟然一直在指使小道长哥哥干这干那,来家里这么久都没让小道长哥哥停过。
  “爹,哪里有你这样教徒弟的?怎么一直让小道长哥哥干这干那的呢?小道长哥哥又不是牛,就算是牛也晓得累。你怎么就不让他休息呢?”
  肖大江哈哈大笑:“这女儿白养了,专门胳膊肘往外拐。将来嫁了人,肯定会把爹娘全忘了。”
  “爹,我又没讲错。你本来就做得不对嘛。”肖红霞嘟着嘴巴,很不满意。
  “好好好,等你小道长哥哥把这株乌椿树全部锯好,就可以休息一下了。”肖大江说道。
  用锯子需要巧劲,不是说力气大就能够锯得好。不懂方法霸蛮锯木,很容易把锯片给别断了。熟练的木匠,能够很轻松地将坚硬的木料轻松锯好。
  小道长似乎在用锯子的时候,遇到了点小麻烦,锯木的时候,连别了几下锯片。让肖大江很是不满:“你这么锯,我买一百把锯子也不够你糟蹋的。你这哪里是在拉锯子,你这是在拉风箱。”
  教了好几遍,小道长总算找到了拉锯的感觉,锯子锯木的声响从一开始的滞涩到后面的节奏感十足,仿佛在拉琴一般。
  将一棵乌椿树锯成一段一段的,这自然不是用来做料子的,而是用来做柴火的。等晾干之后,用斧头劈成一块一块的柴火,做柴火还是很好用的。
  “爹,小道长哥哥已经锯完了,现在可以让他跟我去玩了吧?”肖红霞问道。
  “去吧去吧。”肖大江笑道。
  肖大江也已经过完了瘾,坐在一边跟老道长聊家长里短。
  “大江,以后兴儿就交给你了。有你管着,我也放心了。”老道叹息了一声。
  “道长,你放心吧。这孩子天分好。以后手艺肯定比我要强。我肯定会尽心尽力教他。”肖大江说道。
  小道长被肖红霞拉着进了屋子。
  “小道长,我家有好多好呷的。你喜欢呷什么,我就给你拿。你喜欢呷纸包糖还是饼干糖,还有片糖哩。”
  小道长有些不好意思,我好歹也是修道之人,怎么可能会被你一个纸包糖诱惑住?
  “咕嘟。”哎呀,这喉咙里的声响出卖了小道长。
  肖红霞咯咯笑道:“想呷吧。我给你一样拿一些。你爱吃啥吃啥。”
  罗春花对肖大江收小道长做徒弟的事情很是支持,小道长无父无母,老道年纪很大了,看样子也没几年光景了。现在两个细伢子玩在一起,将来长大了,要是结了婚,就等于有了一个儿子。没有给老肖家生个儿子,罗春花还是承受了天大的压力,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
  这个年代,很多人宁肯打光棍也不肯入赘。因为入赘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招赘可招不到令人满意的女婿。小道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60章 上梁
  回祖师庙的时候,小道长一直都是嘟着嘴巴的,他在生气哩。
  “兴儿,怎么一点都不高兴呢?”老道笑呵呵地,心头的事又少了一件。
  小道长气呼呼地说道:“师父,咱们修道之人,学木匠有啥子用嘛。难道我们道门还不如木匠?”
  “没有什么如不如的,哪个能这么讲?咱们修道修行,也离不了财侣法地。师父得能耐,除了教你一点入门的法门,别的什么都不能给你留下。如今,世道不一样了,师父教你的道法连口饭都挣不到。你学点手艺,将来也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技艺。我不求你将来把咱们这一派发扬光大,只求你将来能够安身立命,讨个好婆娘,多生几个崽女,将来给师父上坟时,带过来热热闹闹的。师父最怕寂寞。”老道说道。
  听老道这么一讲,小道长急得直掉眼泪:“师父,你莫讲了,你莫讲了。”
  “好好,师父不讲了。你好好跟着新师父学木匠手艺。”老道慈爱地抚摸了一下小道长的脑袋。
  就这样,小道长每天一大早就将家里的一切拾掇好,匆匆赶往肖大江家,在肖大江家练手艺,然后跟着肖红霞一起去学堂。然后放学后,再去肖大江家练一阵手艺,才回山上。
  老道长的身体一直不好不坏,日子似乎就这样如同缓缓的流水一般无声无息地流逝。
  “框料腿料选硬料,板花板选软料,坐具必选硬木做,柜橱要选材质好,先选面料和腿料,门屉面留好料,侧面背面搭配做,内框底扳剩余料,好门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动桌椅不好做,硬木还得卯鞘严……”
  当个好木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选料,这里面就有很多门道。肖大江也不藏私,把自己好不容易学来的门道一一传授给小道长。小道长每天除了练基本功,还要背一首木匠口诀。
  “老四家的新屋明天上梁,你明天放假,就跟我去。早上早点过来。”肖大江在小道长准备回山上的时候说道。
  “要得。”小道长说道。
  上梁对于木匠来说是一份好差事,上梁意味着有酒有菜,还有一个红包拿。
  上梁的老四就叫肖老四。肖老四两个崽,都到了结婚的年纪了。肖老四五个细伢子,两个大的是儿子,后面三个都是女。一家七口人挤在一幢三进的房子里面。老大老二要是讨了婆娘回来,都没地方挂。这些年,肖老四积攒了点钱,建了一幢房子。
  天没亮,小道长一早就起了床:“师父,今天老四家上梁。待会我带一些好菜回来给你呷。”
  “要得,你记得凡事要听你肖师父的话。带不带菜回来给我呷得事,师父也呷不下很多东西了。”老道说道。
  “晓得哩。”小道长点点头。
  小道长摸着黑赶到肖大江屋里的时候,肖大江家里亮着灯,肖大江已经准备好一切,穿了一件比较好一点的衣裳。红霞也起了床,看到小道长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小道长哥哥,待会上梁的时候,你也要上去吧?你要是上去撒糖,要朝着我那边撒。莫拿糍粑砸我的脑壳。”
  肖大江笑道:“一屋的人,常兴到哪里去找你的人?你小心一点,莫被别人踩着了。你呷么子,爹给带些回来。”
  “我才不要哩。自己捡到的才好呷。”红霞摇摇头。
  民间起房子,还有一种“偷梁”的习俗。“梁”是统帅整座房子的上层建筑,即堂屋最上方,中间画有太极图,两端画有八卦的横梁,在建筑民俗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俗称“栋梁之材。”能作梁木的材质只有椿木、樟木、梓木、杉木四种,俗称“椿王、樟帅、梓将、杉第四,”但用杉木的居多。
  其树形要高直挺拔,最好一蓬三株中间的一株。枝杈小而少,两头粗细相差不多。梁木树不能用自家林山中生长的树,也不能买,而必须是“偷”来的,只有这样,才会让主人家宏昌发达。所以事先必须认真观察好某处山中的某株树,是他家理想中的梁木树。待屋架竖好后,便选定吉日,主人家请来预先商妥的几个人,陪同木匠师傅酒足饭饱之后,于半夜子时出发偷树。
  肖大江与小道长赶到肖老四家里,肖老四家里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
  “东西都准备好了么?”肖大江问了一声。
  “都准备好了。”肖老四说道。
  梁木早就看好了,肖大江也去看过。是一棵杉木,料子很不错。
  一行人打着火把来到山里,肖大江在树边摆上三牲祭品,焚香烧纸,领着主人面向梁树作揖,并念诵:“一蔸杉树青油油,主东拿来做梁木,左砍三斧生贵子,右砍三斧出状元。”
  砍树也有讲究,树要朝着上方倒。树倒的时候,肖大江唱道:“砍得快,发得快,恭贺主东荣华富贵万万代。”
  树倒不能够着地,直接从中间取合适的长度锯断,截断尾部去掉枝叶。放了挂鞭炮,抬起就走。当然还要在树桩上留下购树的礼金。虽然名为“偷”树,其实树主人家也是早就听到耳风的。待鞭炮响了之后,就会过来取礼金。
  小道长一直跟在肖大江身后,这里面的事情他都不懂,也插不上手。
  肖老四家的新屋堂屋里已经安好了木马,肖大江提着斧头将梁木修整成形。中间用朱砂笔画了个太极图,两端开了梁口。
  开梁口的时候,肖大江与小道长一人在东一人在西,手里拿着斧头凿子。一边凿梁口一边还要唱。
  “手拿凿子往东走,东君叫我开梁口,梁口开得八分厚,八分宽,恭贺主东代代子孙作朝官。”肖大江唱道。
  小道长立即接唱:“你开东来我开西,门前骡马叫唏唏,旁人问我叫什么?恭贺东家状元回。”
  两端梁口边上要画上乾坤二卦的图形。梁木中间系着红布。放在两张高凳上不能着地,也不能够让人跨越或者骑在梁上玩耍。否则,必宣布此梁作废,从新寻求新梁。


第61章 赞梁歌
  上梁也要看时辰,要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来定。肖老四家定了一个卯时。
  上梁的时候,整个仙基桥大队的社员来了一大半。房子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
  肖老四外家送来了两担撒的瓜子花生米花,各种糖果糍粑,还有猪脸猪耳朵等下酒菜。
  上梁前必由木匠师傅进行“祛煞”,驱走邪鬼,扶持正气。祛煞时,要烧香纸,陈列三牲酒醴祭祀,祭奠鲁班仙师、历代祖师和东家的列祖列宗。
  肖大江手里捉住一只红公鸡,一边念祛煞咒一边扯雄鸡项下鸡毛。肖老四的两个儿子不停地放鞭炮火炮,鸡叫声,炮竹声,一起发动,震天动地。
  肖大江挣开喉咙大声唱道:“此鸡不是非凡鸡,生得头高尾又奇;头戴鱼鳞八卦帽,身穿五彩龙凤衣,日在鲁班殿前走,夜在鲁班殿前啼,鲁班将它无它用,特赐弟子作祛煞鸡。此鸡头上一点红,弟子拿来祛天煞。此鸡头上一朵花,弟子拿来祛五方煞。……鸡血落地,百无禁忌,恭贺主东,大吉大利!”
  祛煞后,鞭炮齐鸣,在亲友们的欢笑声中,肖大江带着小道长开始升梁,升梁时,小道长开始唱《赞梁歌》:日吉时良,天地开张。恭贺主东,修造华堂,不看此屋,单看此梁。此梁,此梁,问你生在何方,长在何方?……神听巫师口,木听匠人言;前发三百年,后发五百年,一发就是一千年,恭贺主东,荣华富贵万万年。
  小道长才几岁大,但是唱《赞梁歌》声音嘹亮,稚嫩的童音听起来,让这歌别有一番风味。
  “小道长当真是唱得不错。这赞梁歌唱得一点不比老师傅差。”
  “那还用说。小道长道术高深,上次肖桂莲家闹鬼的事情,就是他把那个短命鬼捉了出来。我看他唱得比大江还要好。以后上梁,一定要喊小道长。”
  “老道长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怎么让小道长下山来学木匠了?”
  “这还不简单,现在烧香拜佛都成了封建迷信了,大队死了人,都兴开追悼会,没有哪家请道士做道场,也没哪个上山去敬神。老道长要是还不变通,估计得饿死了。”
  “饿死倒不至于,老道在山上开了一块田,粮食保他们师徒俩应该是够的。只是道长只怕是想让小道长多一门谋生的本事吧。”
  “大队的人想去找大江拜师,结果大江谁都不肯收,最后却将小道长给收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大江家就一个妹子家,得崽伢子,大队谁家肯把自家的崽伢子入赘到别个家里去下贱?小道长就不一样,他横竖是孤儿,到时候,入赘大江家,大江等于白捡了一个儿子。”
  这个时候,肖大江也开始唱:“忙忙走,走忙忙,主东请我来上梁。上梁不是封建迷信,自古就有这段文章。堂屋四角方,子位功也长,天子点英豪,代代出贤良。脚踩堂中,眼观四方,亲戚朋友站两旁。老的到此寿比南山高万丈,少的到此英雄男儿当自强。姑娘姐妹好比百花仙子下降。各位老少喜气洋洋。来到堂中用目望,绫罗绸锻数万丈,花花绿绿现金光。好比王母蟠桃会,仙桃玉酒达琼浆。要想仙桃吃,除非把梁上。”
  “好!”亲朋好友听得精彩自然要赞一句。
  两边上梁人,走到楼梯边,上一阶楼梯,要唱一句。
  小道长唱道:“上一步,一步登高,平贵打马征东辽,污泥池中来救主,连人带马一枪挑,官封平辽王位父子忠心保唐朝算得登高。”
  “唱得好!小道长,你比你师父肖大江那鸭公嗓门唱得好听多了。待会让肖老四家给你多留两个黄腿把子。”众人赞道。
  东边,肖大江立即接着唱:“上二步,二步发财,太白金星下凡来,左脚踏金,右脚踏银,金银不离身。”
  “小道长,你还接得住么?”张方清喊了一声。
  小道长笑了笑,唱道:“上三步,三星在富,百两盈门,真正公子,鸾凤和鸣,紫薇高照,万古长城”
  一直到小道长唱道:“上十步,往上升,步步登高出能人……朝阳水生贵子,水朝阳出宰相。”
  这个时候两边的肖大江与小道长师徒已经在东西梁上坐定。主人家准备好了酒菜,用大盘子将菜盛好,另外还有一壶好酒,杯子筷子一应俱全。一边还放了一担糕点食物。待两个上梁人呷完,就会把这些东西抛下去。
  肖大江与小道长自然不可能坐在那里光吃,还需要飙歌子的。
  肖大江唱道:“我坐东,你坐西,我俩把什么来为题?”
  小道长接道:“你坐东,我坐西,就把此梁来为题。”
  肖大江唱道:“说此梁,讲此梁,说起此梁根又长。此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
  小道长:“生在昆仑山上长在九龙头上。”
  ……
  肖大江:“一杯酒点下地土母龙神接脉气,二杯酒点上天鲁班先生来下凡,三杯酒我不点,弟子拿来接日缘。”
  小道长:“喝了酒,吃了菜,我俩就把粑粑盘。”
  肖大江:“筛子装,盘子盛,主东拿来祭神灵。”
  小道长:“你摔东,我摔西,抢得粑粑好运气。”
  两师徒唱到这里,就将那些糍粑、糖果之类往人群里丢,人多的地方抢成了一团,人少的地方自然占了便宜。
  喜来、红兵、大雷站在一间人少的房间里。这是他们与小道长约好的,等撒糖饼的时候,就往他们待的地方多撒一点。小道长早就看到了他们三个,抛的时候,虽然是四处轮流抛,但是往喜来他们站的地方抛的时候,手里抓得多了不少。而且都是一些好捡的食物。
  肖大江与小道长自然不会将东西全部抛下去,盘子里的肉菜抛下去一些,大半留了下来,下去之后,用牛皮纸包好,可以带回去。小道长留下一盘子猪嘴巴猪耳朵没动,准备拿回去给老道呷。这是他第一次跟师父出来上梁,这一次带回去的东西,自然更有意义。


第62章 老道不见了
  在肖老四家吃过了饭,小道长就匆匆赶回了祖师庙。
  “师父,师父,看我给你带回来什么好呷的!”小道长还没到祖师庙就大声喊起来。
  可是祖师庙里没有任何回应,小道长有些奇怪,难道师父这个时候还没起床,早上起来的时候,师父也跟着起来了呀。
  走到门口一看,大门从外面扣上了,显然老道没在庙里。
  小道长将那一包食物放到八仙桌上,嘀咕了一声:“各位祖师,师父没在,要不你们享用一下。”
  小道长现在懂事一些了,自然知道不能说让祖师爷们一起出来闻闻了。走出祖师庙,小道长往地里走去,师徒俩对开垦出来的那一亩多田非常上心。菜没种好耽误不了一个月,田没种好,至少耽误半年。事关两师徒的口粮,老道与小道长每天都要去田里转转。师父这么早没在庙里,很大可能是去了地里。
  从庙里跑出来的时候,小道长没有注意到那柄锄头依然挂在祖师庙的屋檐上。老道每次去地里,总是会习惯地将那柄锄头扛在肩膀上。若是小道长再仔细一些,老道已经很久不穿的青色道袍也不见了。
  小道长一口气跑到地里:“师父!师父!你在哪里呀?”
  可是地里一片静悄悄,没有任何回应,小道长的回应在山谷里响起。
  小道长不知道怎的,心里突然开始有些慌,他疯狂地在山里奔跑起来,凡是老道平时可能去的地方,他都跑过去看一下。
  跑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小道长的声音不时地在山里响起。一直跑到小道长力竭了,一跤跌倒在地上,怎么都爬不起来,这个时候,小道长才恸哭起来。
  “师父,你去哪里去了呀?你不要兴儿了么?”小道长声音嘶哑,他实在太伤心了,唯一的依靠从今天开始也要失去了么?师父呀,你要是扔下兴儿走了,以后兴儿每天回来,再也没有一个人在门口迎接了。祖师庙里也不再温暖。
  天黑的时候,小道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祖师庙,他多么希望当他推开祖师庙大门的时候,老道能够坐在祖师庙里,用慈爱的笑容看着他。
  祖师庙里冷冰冰的,完全没有一点生机。灶膛里也是冷冰冰的。这个曾经给小道长留下许多美好的地方,如今怎么这么冰冷?
  小道长坐到八仙桌旁的长凳上,对于桌上的那一包肉食,一点食欲都没有,小道长突然发现八仙桌上的一个海碗下面压着一张纸。
  师父留下的信?小道长连忙将这张纸从海碗底下抽出来。这张纸是从小道长作业本里面撕下来的,纸张质量很差,但是在这个年代,也是非常稀缺的物资。
  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同道相邀,为师仙游去了,兴儿多珍重!
  这是老道的字迹,小道长认得出来,跟老道画的符一样,歪歪斜斜的。
  “师父,你果然是不爱兴儿了,到外面也不晓得带上兴儿。”小道长喃喃道,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夹在书本里。
  一条石板路上,一个穿着一身道袍,头发发白的老人在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老人身体瘦弱,似乎一阵风就能够将他吹倒。老人走几步,就会往后看一眼,似乎听到后面有人在呼喊他一般。
  “兴儿,以后你只能靠你自己了。”
  此人正是老道,老道不舍地看着祖师庙的方向,他知道此时此刻,小道长肯定是疯狂地四处寻找他。但是,到了他离开的时候了。
  小道长以为睡一觉醒来,师父就会从外面回来,一切又会回到从前。但是第二天醒来时,师父依然没有回来。小道长的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飙出来。
  强忍着悲痛,小道长完成了早课,然后背着书包去了肖师父家。
  “常兴,你怎么了?”肖大江看出了常兴的不对劲。
  “师父走了。一声不吭就走了。”常兴说道。
  “哦,道长可能是去那里有事,过不久就回来了。”肖大江安慰道,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老道这一阵的行为有些反常,似乎在交代后事一般。现在果然悄悄地走了。但是肖大江不能告诉常兴,老道这么做,就是要给常兴留下点念想。
  “那他怎么不告诉兴儿他要去哪里呢?”常兴身体不停地抽动。
  罗春花走出来,看到常兴在哭,心疼地问道:“兴儿,你哭啥子啊?是不是你肖师父骂你了?别哭,师娘好好收拾他。”
  “师娘,我师父扔下我一个人出去了。”小道长哭得更激烈。
  “没事没事,师父过一阵就回来了。说不定还会给兴儿带好吃的回来哩。道长经常要去参加一些法会,你就是道长以前出去参加法会的时候,带回来的呀。莫哭莫哭。你师父不辞而别,就是怕舍不得你哩。”罗春花看了肖大江一眼,肖大江摇摇头。
  肖大江两口子安慰了好一阵,总算是将小道长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待小道长与红霞上学去了之后,肖大江才敢与婆娘讨论老道的事情。
  “老道长这一次出去,怕是不会回来了。”肖大江说道。
  罗春花点点头:“上一次道长来咱们家,我就总觉得道长有些不对劲,现在才晓得是这么回事。老道长像是在安排后事啊。”
  “其实老道长跟我讲过好多回了,我一直没敢往别的方面想。道长自己讲他已经有一百多岁了,但是道长在我们仙基桥的人心目中,都是跟神仙一样的人。”肖大江感叹了一声。
  “将来两个细伢子长大了,要是还跟现在这样就好了,我就把小道长当儿子看待。”罗春花说道。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肖大江对老道的出走,感觉有些突然。
  肖红霞很快将老道长出走的事情说了出去,整个仙基桥的人都知道老道走了。
  叶江薇对小道长非常关心:“常兴同学,你师父离开了,你一个人住在山上,害怕么?要不你住到班上同学家里去吧。”
  小道长摇摇头:“我师父会回来的。山上还种了很多菜和稻谷,我要回去看着。”


第63章 雨后的交响
  “小道长,要不以后你到我家去住吧?”喜来说道。
  “不去,我要到山上去等师父回家。”小道长态度坚决地说道。
  几个小伙伴不晓得该怎么劝慰小道长才好。
  喜来说道:“要不,我跟你一起到山上去住吧。”
  “不用。我一个人住山上又不怕,我有八个祖师爷陪着我呢。”小道长说道。
  好吧,不说祖师爷,喜来还敢上山陪小道长,一说祖师爷,喜来就神色不对了。
  连带红兵和大雷也都没人敢提上山陪小道长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小道长实在太神秘了。让他们不由得敬而远之。
  放学之后,小道长依然去肖大江家里学手艺。干了一些活之后,小道长准备回山上。
  “常兴,师娘做好你的饭了,在这里吃了饭再走。”罗春花说道。
  小道长立即摇头拒绝:“不了,我回山上去,要是师父回来了,我也好给他做饭呷。”
  虽然知道老道大抵是不会再回来了,但是肖大江与罗春花两口子哪里敢在小道长面前说,只能等小道长大一点,慢慢就会晓得了。
  小道走到去峰眉寨的岔路口的时候,看到张方清正坐在岔路的石头上抽烟,一杆旱烟抽得吧嗒吧嗒响。
  “方清叔,你怎么在这里啊?”小道长有些不解地问道。
  张方清停下抽烟,说道:“我在这里等你哩。我听喜来讲,道长出去了。”
  “我师父会回来的。”小道长立即说道。
  张方清点点头:“嗯,肯定会回来。但是道长出去云游一向都是行踪无定,谁也不晓得他到什么时候才回来。道长不在家,你一个人住在山上,我们都放心不下,要不你住到山下来算了。山上的庄稼,我们经常替你去看着。你看要得么?”
  小道长摇摇头:“我习惯住山上了。师父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要是他回来看不到我,那不是会很担心。我也不是一个人啊。我可以请几个祖师陪我。”
  呃,张方清也张大了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表情怎么跟他崽伢子一模一样呢?这父子是亲的,绝对没得假。
  看着倔强的小道长弱小孤独的身影一步一步往峰眉寨山上走,张方清无奈地叹了口气。
  小道长回到祖师庙的时候,多希望老道能够从庙里走出来。可是小道长看了多少回,祖师庙的大门紧闭着,走到近前,门上别着的木栓依然将大门紧扣着。倒是那只老猫蹲在门口等着小道长的归来。
  “喵呜。”老猫冲着小道长悲切地叫了一声。
  “你是肚子饿了吧?”小道长打开门,老猫立即蹦了进去。
  老道一走,老猫似乎对小道长更亲近了,应该是担心再像以前那样一个态度,以后小道长不给它呷的。小道长似乎也感觉这老猫更亲切了,因为这是老道留下来的,在它身上,小道长能够感受到老道的存在。
  老猫叼着它的破碗来到小道长面前,尾巴微微摇动,脑袋在小道长腿上蹭了几下。小道长打开昨天弄回来的食物,似乎没有什么气味,这山里气温低,肉食放个一两天也不会变味,从里面拿了一小半出来,放进老猫的破碗里。老猫高兴得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将白肚子露在小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