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灵帝传说(浩然)-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下榜招贤,集纳人才。像李斯、尉缭等一批卓著的政治家,都应召而来,这一着又引起了吕不韦的警惕。

他感到秦王政非等闲之辈,自己的势力已经到该有所收敛的地步了,于是谨言慎行,许多事故作痴聋,不再过问朝中的大事。

不过,赵姬自以为是秦王政的生母,生活上无所忌惮。

她本是青楼女子出身,庄襄王驾崩时她还正值而立之年。三十岁的女人,正是风花雪月的大好年华,孤衾独守,她怎甘孤孀的冷清岁月。

守节几个月后,便难耐房中的寂寞,往往借商议国事为名,召吕不韦进宫。

他两人本是夫妻,如今正好再续前盟,以娱其性;而吕不韦也自恃功高,秦王政就是他的亲生儿子,出入宫帏,竟无所顾忌。

赵姬身边的宫女,都是他的心腹,况且这等事情关系重大,谁敢信口嚼舌,自然是见如未见,闻如不闻,一个个守口如瓶,瞒得缜丝密缝,若如无事。

墙再高也没有不透风的。赵姬和吕不韦的讯息,早已在宫内外尤其是长安街头传开,人们当作特号新闻,相互传播,并且加油添醋,说得丑陋不堪。

吕不韦有了警觉,秦王政聪颖过人,且性格跋扈,又身居王位,万一……

于是也就有所收敛,不敢再擅自进宫。

怎奈赵姬寂寞难耐,烈火难禁,经常在夜间派人召他进宫取乐。吕不韦则有难言之苦,但又不便向赵姬说明,每来召令时便借故推辞。

尤其是李斯、尉缭相继总绾朝政之后,便更为警惕。

但他又不甘就此潜伏,于是在一次与赵姬私通之时,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赵姬,要她向秦王政提出,秦国的事,应该让秦国人来管。

李斯、尉缭等人是别国的人,难以信任,建议为巩固秦国的政权,将他们逐出为好。

秦王政碍于母命,加之觉得这话听来也有一定道理,于是下旨驱逐客卿!

就在这时,李斯上了一表,即著名的《谏逐客书》。

书中从秦国之所以能兴盛,究其源都是先王引进了别国的人才。

譬如,秦孝公能振兴秦国,是重用商鞅,而商鞅则是魏国人。秦惠王也中兴一时,其原因是重用了张仪。张仪以远交近攻的联横之计,粉碎了六国的合纵之计,并征服了巴蜀、三川等地,扩大了秦的领土,增强了秦的实力,而张仪却也是魏国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振兴,关键是启用人才,而不在乎人才是外国人,不能为用。

如今,若把客卿逐走,这些客卿都有才干,且非等闲之才,一旦都为别国所有,则别国当兴,秦国危矣!

这封书打动了秦王,收回了成命,吕不韦的阴谋失败。

不过,赵姬苦守遗孀的孤独,不耐宫帏的寂寞,觉得自己不应该受什么礼教的束缚。

什么周公之礼、女人以贞节为首,狗屁!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嘛!为什么男人拈花惹草是有本领,招人羡慕,而女人追求情爱,就是大逆不道?

她为秦国的振兴,为儿子赢政的继承王位,出谋划策,费尽心机。她付出了代价,如今贵为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比皇上还要尊贵,不该受约束,应该让自己得到一切享受。

一日晚餐,她特命秦王政侍宴,酒酣之际,说了许多她为这个国家的振兴所呕心沥血作出的贡献。秦王政听了,不由得毛骨悚然,觉得这位母后非寻常的女人,心狠手辣,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不可等闲视之。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四十六章 自取灭亡

因此,秦王政也开始注意了赵姬的行为,派了心腹宫女,把赵姬平日的言行,及时向他汇报。

真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这位赵姬,虽已身居皇太后,由于养尊处优,三四十岁年纪,正是徐娘半老,精力旺盛之时。

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人们的烈火在这个年纪最强盛。

这位赵姬皇太后,在这一方面的需求,更是如火如荼。

她累召吕不韦,而吕不韦却逐渐感到危机四伏。兼之,他已年过五旬,精力也有限,禁不住连宵戕战,于是想出一法,私拟荐贤自代。

凑巧咸阳市上,有一个无赖之徙,名叫嫪毐,阳道壮伟。

有一次,戏制一桐木小车,不用手力,但用那话儿插入轮轴,那小车的轮轴居然能活动自如,人见之咋舌摇头,当作特号奇闻传于街市。

他也倚此在市上炫耀其技,以取钱财。他反正是市井无赖,不知羞耻为何物,父母打发他特有的本钱,以此技能谋取钱财,到处招摇过市。

这一日,他正好在一小巷脱去下衣,露出那话儿,玩弄转动桐木小车轮轴之技,围观者笑得前仰后合,拍手称快。

恰好吕不韦微服出巡得见,立即把他加以污秽之罪,押入府中,然后引到私宅,密告皇太后正需要你这样的男人,你若进宫,定为太后所宠,那时荣华富贵,享之不尽,问他是否愿意?

这嫪毐本是市井小人,有此机会,正求之不得。于是,吕不韦一方面进宫密奏太后,一方面出具告示,说嫪毐是污秽之徒,有伤风化,当处宫刑。拔其须眉,作为太监,进宫陪侍太后。

嫪毐进宫叩见太后,赵姬立即斥退左右,引登卧榻。实地试验,果然其坚硬无比,久战不疲,遂其心愿。这是她平生中第一次得到满足,自然是乐不可支,如获至宝。

从此朝朝暮暮,卿卿我我。过不多久,皇太后竟怀孕了。

太后系遗孀寡妇,私下怀孕,可非儿戏之事,于是立即密召吕不韦进宫,密商对策。

不韦进言,只说太后凤驾欠安,宜离咸阳京都,居久静养。只要离了皇宫,那时天高皇帝远,一切便于处置。

赵姬觉得此计甚好,于是向秦王政说明此意。这时秦王政已有二十三岁,经过十年来的总理朝政,也有了一定的处事能力。对一切军国大事,动辄请示母后,也有所厌烦。

太后一提示这一要求,他当然同意,立即吩咐太监总管及内务大臣,办理此事。

赵姬虽然瞒着儿子,与嫪毐一起,能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但对秦国的未来,仍然眷注。她一再叮咛,先王制订的远交近攻的战略,仍要坚定地执行。

这六国之中,惟有韩国最弱,先灭韩,再灭魏,次灭赵,燕国离秦最远,放在最后歼灭。这吞并六国之计不可乱套,要依次而行。

秦王政也觉得母后言之有理,表示一定会按此方针执行。

赵姬在临离京时,又一再嘱咐,要吸取周朝的教训,废分封制为郡县制,把政权集中于中央,便于控制全盘。这种政治见解,确是高人一等,为华夏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为着让太后安静地调养,在距咸阳西北二十里处,建了一座幽静而华丽的雍宫。

耗费巨资,竣工神速,真个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这座皇太后别墅,环境清幽,建筑别致。太后入宫,只觉神怡心爽,宛似登仙,看了十分满意。她带着贴心的宫女和嫪毐同住,从此任她赏心乐事,无拘无束,悠哉悠哉。

而吕不韦也就放下了一个心头的沉重包袱,朝中大事,一律由李斯等人负责,自己住在相国府中,终日由年轻貌美的姬妾陪着饮酒作乐,安享人间富贵。

那太后与嫪毒到了雍宫,更加无所忌惮,俨然正式夫妻,朝欢暮乐,尤其夜间把个皇太后撩拨得颠倒神昏,其乐无穷。

这无异凭空掉下一件无价之宝,她认为这才是人生最佳的欢乐,因而对嫪毐倍加珍爱。

这个市井无赖,一下子变成人间神秘的新贵。

不久,皇太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又过了三年,赵姬行将五十,但青春不减,月事如常,烈火不退,却又生了一个男孩,自当密雇家庭保姆抚养。

皇太后对宫娥侍女等,一再宣布,谁要是走漏风声,当即处死并诛灭九族。

皇太后一连生下两个私生子,贴身太监原是野男人,这样的宫廷丑闻谁敢乱说?

然而,秦王政非等闲之人,暴戾阴险,自然叫密派的心腹侍臣,密报消息。

被密派的心腹宫女,对此事左右为难。隐而不报吧,欺君之罪要杀头;密报吧,这是皇帝的亲生母亲——皇太后。

自古家丑不外扬,想来想去,还是为尊者讳,稳口探藏舌,求个平安无事。

这桩丑闻,尽管秘密,然而终于透漏了风声。秦王政首先是将信将疑,认为母后不可能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丑事;加之他所有的精力正全部放在吞并六国的宏图伟略上,而且家丑不可外扬,何况是皇家丑。丑了寡人,丑了国,对这件事只好装聋作傻,忍而不发。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俗话说“天高不为高,人心第一高”。这嫪毐见自己已深得太后垂爱,又一连生了两个男孩,知道以后万一太后去世秦王政定饶不了他,于是暗地里起了篡位之心。

首先,要太后命秦王政给他封侯。

太后当然同意,以嫪毐侍奉有功为名,下懿旨一道要秦王政封他为长信侯,并加封为太原郡国、宫廷总管,凡宫中的车马衣服、苑圃驰猎等事,全由嫪毐掌管。

这下,他的威势日增,同时用钱收买人心,培植党羽。渐之,他的野心膨胀,便与太后私下密谋,欲除秦王政,让嫪毐所生之子,继位为君,由太后垂帘听政。

这太后色迷心窍,居然也就同意。

于是嫪毐大肆发展亲信党羽,阴谋发动政变。小人得志,往往忘乎所以。

一日,他与朝里的王公贵臣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因猜拳赌酒,互相起了龃龉,于是彼此引起口角。嫪毐倚仗皇太后的势力,目中无人,竟对着那位大臣嗔目大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敢顶撞老子?我乃秦王假父,你有眼无珠,不识高下,今后这大秦天下,都得听老子的!”

这些贵臣听了,旋即禀报秦王政,说嫪毐有谋反之意。

秦王政已在位九年,年已逾冠,血气方刚,听到这话,不啻火上加油,便密派亲信使臣,赶紧查明事情真相。

这嫪毐也是活该气数已尽,自寻死路。本来,这件事秦王政早有耳闻,但碍于家丑不可外扬,尽量隐忍。这下既已捅穿,他不认真对待,就不好说话了。

这次被密派的使臣,早已看不惯嫪毐这无赖的狐假虎威和不可一世的行为,这下来了这样的机会,正中下怀。

秦王政切齿交待他们:“务必查明真相,若隐情不报,经联查出诛灭九族!”

诛灭九族,谁不害怕?这秦王政说话,可是不打折扣的。

他们潜入雍宫查明,嫪毐确非阉人,确与太后私通,所生两个男孩也是事实。

秦王政听过汇报之后,气得咬牙切齿,毛发竖立,当即下令逮捕!

嫪毐也得知消息,不甘坐以待毙,于是矫太后之命,发动禁军抵抗。毕竟禁军人数有限,秦王派去率军缉捕嫪毐的是昌平君,此时昌平君已被授封相国。

他率领大队官兵,围剿抵抗的禁军,宣布嫪毐的罪行。禁军听了,当即溃散,单剩嫪毐百余死党,趁机突围潜逃。

秦王政下令全国搜捕,并悬赏若活擒来献者,赏钱百万;携首来献者,赏钱五十万。

官兵们见了重赏,便踊跃追捕。

结果在好畤的地方,将嫪毐并贼党等二十余人,生擒送往京师请赏。嫪毐被解到京师,以谋反罪,处以五马分尸,而其余二十余名贼党全部杀头,并且诛灭三族!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四十七章 名将伯颜

秦时的刑罚是十分酷烈的,这嫪毐因小人得志,酒后狂言,招致这等酷刑,确也可悲!

嫪毐服刑,秦王政又下旨发兵包围雍宫,搜出太后私生的两个儿子,当场捕杀。

此外把太后驱往棫阳宫,派禁军监管,不准自由!

吕不韦引嫪毐入宫,串通作祟,污秽官帏,法应连坐。

姑念多年之功,功罪相抵,免去一死,褫去相国职衔,勒令迁往河南地方居住。

秦王政这一措施,不免引起朝中一些老臣宿将的不安。

尤其王剪、白起、蒙骜等人,认为他此举不当。不过,他们深知秦王政生性暴戾,自己不便出面,就怂恿其他巨子上书直谏,请迎还太后,顾全国体。

秦王政生得黄蜂鼻子,长眼睛,说话声如狼虎,眼睛看人时神光莫测,是个刻薄寡恩的人物。

他一阅谏书,火上加油,怒上加怒,当即命处谏官死刑,并榜示朝堂,敢谏者一律处死!

出榜后,也还有几个不怕死的,继续上书劝谏,结果徒然落得自讨没趣,脑袋搬家。

这次总计为此事直谏而被杀者,有二十七人。

为谏劝秦王政宽恕迎还皇太后,被杀了这么多的人,偏又冒出个不怕死的齐客茅焦,跪伏金殿,以死请谏。

秦王政大怒,命武士设油锅支立,将锅里之油烧得翻腾滚沸,就要将茅焦丢下烹焦。

不料这个茅焦毫不畏缩,举步直往油锅近旁,纳头再拜道:“臣闻生不讳死,存不讳亡,讳死未必得生,讳亡未必不死。生死存亡的道理,为明主所乐享有,现在不知陛下愿听否?”

秦王政听了,以为茅焦别有高论,不关皇太后的事,也就改容相答道:“容卿道来。”

茅焦见秦王怒容稍敛,便正色朗声道:“臣闻治天下以仁德为先,以德服人者昌,以力服人者亡。治天下者,民心为重。陛下今日行同狂悖,失去君王的理智,裂假父,捕杀同胞二弟,驱走仲父,软禁母后,残杀谏士,就是最残暴的夏桀商纣,尚不至此!

天下不明真相的,听了此事都会指责陛下残忍过人,而这事的真相却又不便向天下公开。明智者应将此事巧妙隐敝,为尊者讳,这是古人早就教导了的。

如果陛下继续将皇太后软禁,这无异张扬其事,引起天下军民人等异议。如果六国以此事为由,合力抗秦,各国百姓,都会以死相拼。生身母亲的养育之恩不念,何以为君?

倘若天下人等齐力,反对你这不认生母的暴君,我看天下的得失很难预料。”

说罢,他脱去外衣,就往油锅里跳。

在旁的王公大臣,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为之惋惜。不料秦王政赶忙下座,上前扯住,并且当面认过:“爱卿,你敢如此当面骂孤,好胆识,朕佩服!谢你一片直言。”

当即奖赏黄金百两,加封上卿。后来,齐客茅焦以死劝谏秦王政多施仁政,宽宥其母后,秦王政才撤销了软禁太后的命令并亲往雍城向母亲赔罪。

赵姬也自知理亏,只好忍住心头之痛,母子和好如初。

而吕不韦定居河南之后,各国都知吕相秦多年,颇有才干,都纷纷写信和派人请他去主持国政,以便抗秦。

秦王政闻听此讯,亲写一信质问他:“君于秦究有何功?得封国河南,食邑十万户?君于秦究有何亲?得为仲父?今可率领家属迁居蜀中,毋得逗留!”

吕接此旨,长叹数声。他想,若将真相全盘托出,事属暧昧,确实不便明言。

秦王政生性暴戾,国君的面子比黄金贵万倍;我若说出实情,说不定会受极刑之苦,于是绝望了,狠心饮鸩自尽!临死时,他还喊了一声:“赵姬,你好好保重,我先你一步走了!”

赵姬闻听吕不韦死讯,恸不欲生,却又不能自尽以殉。

她想起与吕当初一见如故,想起他救拔自己于风尘,想起与他以往的恩爱……千丝万缕,不由得肝肠寸裂。自此每日以泪洗面,沉默寡言,在悲苦中苟活了三四年,终于抑郁而死。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赵姬,只是个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捆仙绳,可以自动捆绑敌人。

高峰跟赵姬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赵姬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赵姬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赵姬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元朝的伯颜。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他曾祖父述律哥图在太祖手下当差,任八邻部左千户职位。

祖父阿刺继承了他曾祖父的职位,并兼任断事官。因为平定忽禅有功,又扩充了忽禅的地盘,父亲晓古台继任了他祖父的职位,并跟随宗王旭烈兀,夺取西域。

伯颜在西域长大。到元朝初期,旭烈兀派他去朝奏事。元世祖忽必烈见他长得很雄伟,说话很直爽,就说:“绝对是当诸侯王臣的好料子,让他留下给我做事吧。”

于是他就留下为忽必烈处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一直没有能和他相比的。

世祖越发认可伯颜的贤能,便敕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给他做老婆,并说:“做伯颜的老婆,不令你的姓氏失色。”

第二年七月,伯颜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

朝廷里的大小事情,有难办的,他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搞定。

众人信服的说:“真正有能耐的宰相啊!”

过了四年,伯颜担任中书右丞相;过了七年,他搬到同知枢密院任职。

第十年的时候,按皇帝的遗嘱,立燕王真金为太子。

1274年,伯颜任左丞相,总兵分三路攻宋,与阿术统中路,取鄂州、汉阳等地,沿长江东下。次年取黄州、蕲州、江州、安庆、池州等地,大败宋宰相贾似道军于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寻进中书右丞相。

11月,分兵三路进军临安,与右丞相阿塔海取中道,节制诸军并进。

1276年,陷临安,俘宋帝、谢太后等北还,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余县。

次年,以宗王昔里吉等,叛执北平王那木罕,自阿力麻里东犯和林。伯颜奉命率师北上,大败叛军于斡耳寒河。

1287年,从世祖讨平叛王乃颜之乱。

1292年,招降叛王明理铁木儿,屡败海都叛军。因遭朝臣谗陷,被罢职。

1295年初病卒,追封淮安王、淮王。专门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志其功。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伯颜,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六阳神火鉴。

此宝是采西方太乙真金炼成,本是一面圆镜,不用时小才寸许。

一经施为,那面圆镜就会随人之心意而变大或缩小,紧附在身前,发出六道青光,重在一起,化为乾上坤下六象。

光由镜中发出,每束最长的不过六寸,粗才如指,青荧荧的,光色甚是晶明,看去并不强烈,但是越往外放射就会越大。邪法异宝吃青光一照,便即消灭。

此时,伯颜拿着一把宝剑,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伯颜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伯颜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伯颜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赵姬,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四十八章 惟一让曹操流泪的女人赵姬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赵姬,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赵姬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三国时期的来莺儿。

提起曹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提起来莺儿不知道是毫不奇怪的。

从戏剧到小说《三国演义》,都把曹操描绘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

历史上的曹操,却确确实实是个文武全才。

在汉献帝无依无靠,到处流浪的时候,是他独具慧眼,将汉献帝迎到许昌,“挟天子认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在汉末乱离,生民涂炭的情况下,是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实行屯田,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到恢复。

而且,他破除门第观念,惟才是举。他手下大将许褚、典韦、曹洪,都出身贫寒。

这些人,却使他的势力迅速发展。官渡之战,他亲冒矢石,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惜乎他败于赤壁之战,遂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文学上,曹操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其中每一个中学生就必须读他的两篇文章:《龟虽寿》、《观苍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态度,而《观苍海》则体现出一种包罗天地宇宙的雄心。

当然,作为一个乱世英雄,曹操不可能不为权力而斗争,为此杀皇后鸩皇子。

但终其一生,他毕竟没有称帝。正如他自己所说,要不是他出来的话,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皇。更何况人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又何必对曹操多加指责?

现在让我们通过来莺儿,看看曹操的另一个方面。

来莺儿在东汉帝都洛阳,是个色艺俱佳的名歌舞姬,照现在的说法是,著名的歌星兼舞蹈家,过着“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日子。

来莺儿生性孤高雅洁,在台上和台下,表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

台上,她热情奔放,能使她的听众和观众近乎疯狂;台下,她沉默寡言,使得那些想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

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来莺儿顿失依凭,不啻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忽然间遭到狂风暴雨的侵袭。

要不是及时获得了曹操的赏识,恐怕她就会跟着洛阳的一场浩劫,枯萎飘零得无影无踪。

在混乱的世局中,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来莺儿跟着曹操,过着行踪飘泊的生活。虽然她并不喜欢,但是天下滔滔,哪里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呢?也只能如此!

同时,她也试着在战争的空隙里,以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为曹操调剂身心,藉以报答他的再造之恩。

感情是不能用理智控制的,一个英俊的身影闯进了来莺儿的眼帘,深入心底。

那是曹操府中的一名侍卫,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

曹操正忙于军国大计,也周旋于众多美女之间,并不知道来莺儿的事情。

来莺儿喜欢的这个侍卫,叫做王图,魁梧而机警,弓马娴熟,一表人才,在丞相府中颇得曹操的赏识。曹操有意使他有升迁的机会,于是派他带领一组人马,裹粮深入敌境,窥探敌人的虚实,以及囤粮的处所。

这是一件十分危险、艰巨的任务,是否能够达成任务,全身而退,把握不大。

王国把情况告诉了来莺儿。面对生离死别的情人,想到渺不可知的未来,来莺儿泪流满面地抱着王图不放,不觉鸡啼天晓,已经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间。

军令如山,王图被绳捆索绑,押入大牢,被叛处死刑,候令斩首示众。

人们总是讲英雄救美人,间或地也有美人救英雄。在曹操那里,至少就有两起,一起是蔡文姬救董祀,一起就是现在的来莺儿救王图。

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反复只讲:“愿代王图一死……”并说出她与王图的私情。

一死是容易的,但活着的人敢于将自己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公之于众,则需要极大的勇气。

曹操在文学上极负盛名,在他的雄才大略背后也隐藏着极大的孤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对人世间的至情和至性,有着超乎常人的鉴别能力。

因此,他对来莺儿的真情流露,十分感动。

但曹操毕竟也有其枭雄的一面,就出下了一个题目,叫来莺儿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小型歌舞班,并同意来莺儿可以代情人一死,以更进一步测试来莺儿的真情挚爱。

开始了,来莺儿愉快而坦诚的开始了。除了救情郎的命之外,她也希望在自己死后,有人来接自己的班,为曹操分忧解难,以报答曹操的收养之恩。

一个小型的歌舞训练班,在曹操的丞相府中紧张地训练。

来莺儿挑选了七位具有歌唱及舞蹈天赋的侍女,夜以继日地进行密集式训练,从乐理、音色、音质到舞姿、道具,尽其所知与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

七位歌舞待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已几乎能与来莺儿并驾齐驱。这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曹操给她的规定,本以为完成不了的,想不到都完成了。

训练结束了,也就是来莺儿代情而死的时间,来莺儿坦然地向曹操复命。

这时,曹操忽然有一丝怜悯袭上心头。看着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顷刻之间即将在人间消失,他不禁脱口而出:“其实你可以不死啊!”

来莺儿根本不曾重视曹操话里的一线生机,只是幽幽的道:“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身犯重罪可以逍遥法外。不但本身难以自处,丞相又如何统御群下?再说贱妾有负丞相厚恩,也无颜苟活人世。”

曹操默然良久,缓缓道:“你想不想与王图再见一面?”

万万没有想到,来莺儿自有她的一套爱情逻辑:“当我决心代情人一死时,我与他的情感就已经圆满地结束了。相见无补于事,不如不见!”

曹操非常感动,心想自己位高权重,却没有一个心甘情愿为自己慷慨赴死的红粉知己。

他黯然神伤,对来莺儿道:“等我放了王图后,再通知你吧!”

来莺儿走后,曹操迅速传见了王图。

王图坦率地告诉曹操:“我对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

曹操登时火冒三丈,一脚踢倒王图。

本想将他处死,但又答允了来莺儿不杀他,只好将他逐出丞相府。如果曹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来莺儿,即使能够阻止她赴死的决心,勉强地活下去,但一定会比去死更痛苦。

曹操打定了主意,只对来莺儿说:“王图已经释放,逐回家乡。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训练歌舞姬有功,可以不死!”

来莺儿感谢曹操的成全,却不愿接受饶她不死的恩惠。

语毕,郑重地向曹操行了跪拜大礼,转身而去,去得那样坚决,去得那样坦然。

望着她的背影,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大风大浪的曹操,此刻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切,流下了两行泪水。这是她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为女人流泪……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四十九章 名将王保保

清代王孙公子纳兰容若,写道:“风絮飘残已化萍,莲泥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情到浓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他的妻妾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

这在封建时代,是了不起的壮举。这样的人,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来莺儿,只是主脑创造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