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修真之最炫民族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衣的布料非常相似。

    “啊……”女子发现周满的目光,立刻红了脸,解释道:“你们不要误会,我确实在做仿版,但你们要是要买正版,我绝不会给你们假货。吊牌什么的都可以验证,要是假货你们可以去国安局举报我。”

    会做衣服、能拿到相州的正版货……周满回忆上一世的新闻,猛地记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抑制住心中的想法,微笑着问道:“不要紧,我相信供需大厦不会出现假冒品。对了,请问老板有没有名片?我看你这里衣服不错,下次我们再来。”

    “哦,有啊。”女子从收银台拿来一张名片,双手交给周满。“我的店面就在楼梯这一排的劲头,很容易找到的。”

    周满笑了一下,看到名片上清楚地印着两个字“蓝沁”。

    居然真的是这位将来大名鼎鼎的蓝沁。

    其实蓝沁生前籍籍无名,2000年,刚刚三十岁的蓝沁从l市最高的建筑明珠之眼上一跃而下,留下了一封血书,震惊了整个华夏国。

    在血书里,蓝沁说自己出身于相州一个商人世家,父族非常有钱,家里还有个亲弟弟。她从小喜欢设计,她的父亲就送她往f国读服装设计。但是在他即将毕业的时候,她的父母被家族其他亲人谋害,家产全部被夺走,那些亲人甚至暗中出钱要谋杀她。没有办法,蓝沁只能让忠心的保镖带着弟弟躲到东北,自己则往华南,躲到她母亲的外婆所在的l市,在l市开了一家店面维生。

    在开店不久,她就遇到了生命中极其可怕的一个人——“可怕”这个词是蓝沁自己在血书中用的。这个人的身份她没有说,一直用“他”来代替。这个“他”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找到了蓝沁并承诺帮她报仇,条件是蓝沁做他的女奴,无论他对蓝沁做什么蓝沁都不能拒绝。

    强烈的仇恨让蓝沁不顾一切地答应了“他”,此后,蓝沁关闭了店面,放弃了所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就像古代的婢女一样呆在“他”身边,百依百顺。十年之后,“他”将那些害她的人统统送进了监狱,公司也成功夺了回来。但将公司交给海归的弟弟之后,蓝沁却选择用最惨烈决绝的方式选择了死亡。

    “我不再是我,蓝沁已经不是蓝沁,我再也做不出曾经的衣服,我再也画不出充满灵气的画稿,我甚至无法熟练地使用剪刀。我的一切都已经磨灭了,无论尊严、才华、容颜或者理想,这个妖艳妩媚在床1上花样百出的女人如此污浊,她不该存在这个世界,不该侮辱我父母给的名字。洗去污秽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

    报纸完整地刊登了她的遗书,周满记得最清楚的只有这一段,因为2000年的时候周满还在相州一家公司做保安。他清楚地记得,报纸刊登新闻的前一晚,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站在他们公司的顶楼念了这段话,在他冲过去拉他的刹那跳下了四十层的高楼。

    因为遗书里“妖艳妩媚”四个字,因为报纸上刊登的死者生前的低胸礼服的照片,周满实在难以想象,眼前这个安静美好的女子会在十年后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想一想,正是如此静好温婉的女子,才无法接受自己变成那个样子。

    “周满?”

    “嗯?”周满猛地回过神,发现应非池在叫他。

    “你在发什么呆呀?”应非池小声说,“人家老板在问你话呢。”

    “啊,不好意思。”周满抱歉地笑道,“我在想兰小姐既然会做衣服,想来也很会配衣服了,能不能给我们俩配几套衣服?”

    “当然可以。”蓝沁微笑道:“两位要什么风格的?平时出席什么场合?”

    “最近只有过年了,但不要太偏f国的风格。”周满想了想说,“偏休闲和运动的比较好。”

    “嗯……”蓝沁一手点在下巴想了一下,很快取出几套衣服。“这位先生……”

    “我姓周。”周满说,“他姓应,应该的应。”

    蓝沁立刻改口道:“周先生适合比较成熟冷静的气质,而应先生则适合文雅气质,我试着挑了衣服,两位可以进更衣室换,看看效果。”

    周满看了一眼更衣室,拿着衣服带着应非池就进去了。

    “周先生……”蓝沁急忙提醒,一共三间更衣室,他们不用进同一间的。但三间更衣室都开着门并排着,周满不可能没看见。这种情况还进同一间,那就是有原因了。

    唔,当然有原因。其一是周满确定应非池没穿过这类衣服,一定不知道哪里对哪里。其二,小道士的目光有点不对劲。

    “怎么了?”周满双手撑在膝盖上,弯腰抬头看小道士低垂的脸,温柔而小声地应道:“为什么不高兴?不喜欢这些衣服吗?”

    “不是……”应非池摇头,目光几次闪躲,终于在周满坚持而温柔的注视下迎了上去,小声问道:“周满,你为什么对兰小姐这么在意?”

    这是……吃醋了?周满愣了一下,心中一阵欢喜如冲破地表的温泉,汩汩地流了出来。他握住了应非池的手,小声说:“你想什么呢?非池,我只喜欢男人,所有的男人里,最喜欢也唯一喜欢你。”

    “我……”万万没料到他竟然说得这么直接,应非池自己受不住脸红了,不知道回答什么才好。

    周满轻轻地笑了,不再说什么,只是将衣服的穿法一件一件地告诉应非池。

    “嗯嗯……”应非池点头,忽然脸更红了,推了一下周满,着急而且小声地说:“你出去,我自己来,不给你看。”

    果然是长大了。

    蓝沁选的衣服非常合适,周满一口气买了好几套,把蓝沁惊讶得不行,把人送出去之后还有些愣神。

    “周满。”应非池看看身后的大厦,疑惑地问道:“你不做些什么吗?”

    如果不是喜欢蓝沁,那周满就是看到了商机,既然看到了商机,为什么不行动呢?

    周满微微一笑:“因为时机未到。”

    现在还是回去准备过年吧。

    作者有话要说:以后蓝沁也是得力助手之一~

 第46章

    【46】

    灌江村的过年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的。

    村民习惯选择距离二十五日最近的一个圩日去街上赶圩,采买年货。往年灌江村穷;一个屯才一辆拖拉机;买年货的时候是拉好几家人去再拉一车年货跟半车人回来。华南的冬天冬雨连绵;泥土路泥泞不堪,拖拉机常常会陷在泥坑里出不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用十厘米粗的木杆固定住车子,将车子抬起来后再努力往前推;将拖拉机推出泥坑。一趟赶圩;往往是清早天蒙蒙亮的时候出门,半夜才回到家,整个人还成了泥人,黄泥浆喷满了衣服。

    但是今年不同了。因为卖山货给周满;村里半年就挣了很多钱,好几家人在架水的时候就买了后推车。

    后推车有点像大货车,通常都是绿色,有驾驶室和无顶车厢,轮1子前二后四,载重好几吨。后推车拉的东西多,轮1子还能装防滑链,对泥泞的道路毫不畏惧。

    十二月二十五这天周满就带着应非池去赶圩办年货了。

    山货、肉类、蔬菜家里都有,不需要买。周满带着应非池先去买了炮仗,要大卷的响亮的。随后是各种水果,外地运来的就是苹果。老实说运来的苹果普遍不好吃,不是口感绵软就是硬邦邦的不甜,但是苹果代表平安,周满还是扛了好几箱。

    当地产的水果主要是脐橙、冰糖橙、血橙、红心柚、沙田柚、椪柑、荸荠、甘蔗。脐橙每个的直径都有十厘米,不如冰糖橙甜,但是橙汁丰富,个头大,小孩子吃一个肚子就撑了。冰糖橙的直径大概是五六厘米,在橙子类里个头比较小,但是非常非常甜——冰糖这个称号不是白叫的。血橙大小跟冰糖橙差不多,果肉和橙汁都是红色而非橙色,所以有血橙的说法。脐橙和冰糖橙都是七分钱一斤,血橙一毛钱一斤。

    l市的习惯,柚子都是四个四个摞起来装在网兜里卖的,红心柚一块钱一兜,沙田柚八毛钱。红心柚和沙田柚成熟之后外表都是黄色,红心柚的个头比沙田柚大一点,皮里的棉跟果肉都是粉红色的,不像沙田柚是纯白色。就味道而言,红心柚不如沙田柚甜,但两种柚子的果肉都非常饱满晶莹,咬下去果汁满口,没有一点点酸味。笑话,果汁的丰富程度与甜味一样,都是柚子的评价标准。

    椪柑跟橙子很像,但是比橙子柔软太多,根本不能压。l市把皮薄果小的橘子叫做柑子,为的就是跟椪柑区别。椪柑的皮虽然比一般柑子厚,但是个头也比一般柑子大。如果以果汁的丰富程度给以上几种水果排名,那一定是柑子》椪柑》脐橙≥冰糖橙≥血橙≥沙田柚>红心柚。但是相反的,越是果汁丰富,运输的时候也不能积压碰撞,所以周满买水果的时候柚子的数量比较大,橙子次之,柑子是最少的。

    l市还很喜欢吃荸荠。荸荠又叫做马蹄,是一种生在田里的……水果?总之就是可以生吃也可以用在厨房里的植物。l镇附近的田都是沙坝,沙质土壤很适合荸荠的生长,所以乡镇附近会有非常多的荸荠田,也因此,荸荠的价格在一毛五左右,不算很贵。对于荸荠来说,个头要大,肉质要白要细,味道要甜,口感要脆。如果一个荸荠咬下去感觉粗糙,那可不是好荸荠。

    周满其实不会选荸荠,只好挑选最大个的,一口气买了五十斤。反正有后推车在,多少都没关系。

    l市人的冬天绝不能少了甘蔗。对于华夏国的糖业,一向有南蔗北菜的说法,北方以甜菜为制糖的主要原料,而南方则是甘蔗。南方的甘蔗还分两种,一种是黄色的,肉质非常硬,根本就咬不动,但是含糖量非常大,是制糖的主要原料,称为糖蔗,l市种植的也大多数是糖蔗。而黑色皮的那种就称为甘蔗,是日常吃的,虽然含糖量不如糖蔗,但是肉质比较软,就算是外皮也能咬破。

    “周满,这个真的能吃吗?”应非池看着后推车上跟墨竹一样的东西,非常怀疑。难道这个世界的人跟貘有血缘关系?不然怎么吃竹子?

    “当然能。”周满抽了一根甘蔗折断了,咬了一口嚼了嚼,将甘蔗渣拿在丢在街边的垃圾筐里。“这个是咬了以后吃汁水的。”

    应非池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嚼了嚼,眼睛登时发光了:好甜好甜!比好久以前周满给他的糖还要甜!

    周满看着应非池的样子,立刻就想到了要买各种糖果瓜子。

    那个时候除了水果糖就只有软糖,还有少数的花生糖。花生糖在l市又叫做牛皮糖,因为非常糖质粘牙,很难嚼断。周满忽然坏心地想看应非池被黏住牙齿的样子,一口气买了一大箱花生糖。

    哦,还有瓜子,过年怎么能少了瓜子?葵瓜子里,五香、奶油跟生瓜子都要,还要买西瓜子跟黑色的大瓜子。

    嗯,还有喝的,要买酒,还要买果汁跟牛奶,未成年人不可以喝酒,那就给眼馋的他喝饮料好了。至于碳酸类的高橙之类的,就不要喝了,对身体不好。

    买完了零食跟水果,还要买食材。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芋头,对于l市人来说,扣肉是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灌江村人可不喜欢吃没有芋头的正扣,必须要芋头跟五花肉一起。l县与t县交界的地方有个里埔乡,那里的里埔芋头全市文明。里埔芋头呈椭圆形,短直径一般是十到十二厘米,长直径大多是二十厘米。它的肉质以纯净的白色为底,其上会有一丝丝红色,味道非常香糯,最适合做扣肉,每年过年都会脱销。

    除了芋头,还有豆腐包。出了l市,外面会有一道菜叫做豆腐酿,大概是将豆腐切块后再挖掉一块,把肉末等酿进去,蒸熟以后吃。但l市的豆腐包则是将豆腐切块以后用特殊记忆油炸,让豆腐块的表面熟透成金黄色,而内部被炸空。越是技艺高深的店,越能把豆腐心炸空,如果买到理由还有大量白豆腐的豆腐包,说明那家店实在不怎么的。

    搞定豆腐包之后就剩各种调料了,五香粉、十三香、八角、龙眼干等等,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周满带着应非池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到处走,一样一样地买回来放在后推车上。

    “过年居然这么热闹!”小道士感叹,一点点地染上了过年的喜悦。而这不过是灌江村过年的开始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想吃各种橙子柑子柚子荸荠,但是不喜欢吃甘蔗。。。

 第47章

    【47】

    灌江村过年有一套习俗,在办年货之后;就要打白糍粑。

    白糍粑灌江村以外的l市人也会做;街上也会有的来买;但那是真正的“白”糍粑,不染色。灌江村的白糍粑的时候是要染色的,染料是黄栀子。

    首先要将自家种的糯谷脱壳成糯米;糯米非常容易招虫子;所以除非要用,否则不会将糯谷脱壳。白糍粑的分量一般以二十斤糯米最佳,一家四口或者三口可以在天气变暖之前吃完。

    脱壳之后,糯米要放在水里泡一个晚上。糯米本来就是籼米圆;泡了之后就更是胖乎乎的,似乎指尖一推就会不由自主地滚动。到了第二天早上——一般都是二十五那天晚上泡糯米,二十六那天早上就可以正式做了。

    首先要把黄栀子裹在纱布里,放在水桶里搓揉或者捶打,让黄栀子的汁液将水染成黄色。随后将糯米倒入水里,浸泡大概半个小时,糯米就会变成黄色。

    在糯米染色的时候,就要生火了。烧火要大灶,柴要手臂粗的才行,灶上要架上大铁锅,锅口的直径至少一米二。锅里烧水,锅上架着两头通的大蒸桶。桶底放着木筛,木筛上铺着纱布。蒸桶、木筛、纱布都必须用茶油抹过,以免蒸饭的时候糯米粘在桶上。

    等糯米染色好后,就放进木桶里开始蒸。蒸熟的标准不仅是满室飘香,更要每一粒糯米都晶莹饱满,透着油亮。为了让糯米熟得均匀,蒸的过程中要不停地用竹制的长勺子翻搅。

    等糯米彻底蒸熟,就成了糯米饭——灌江村的糯米饭虽然都用蒸的,但蒸熟之后还有各种做法,例如加入排骨炒或者加入槟榔芋焖等,这个以后再说。总之,蒸桶里金黄色飘香的米饭也是糯米饭的一种,与二十年后l市早上满城都是的g市风味糯米饭相比,g市风味的糯米饭透着炒肉、广式香肠的香,用来做白糍粑的糯米饭则透着黄栀子的清香,中间又透着糯米特有的香糯。

    周满到吴东婶那里蹭白糍粑,趁蒸桶还在灶上就挖了一团糯米饭,团成一团压紧实了,轻轻地贴了贴应非池的手,问道:“烫不烫?”

    应非池盯着那金黄色的糯米饭开始咽口水,头摇得就像拨浪鼓:“不烫!”说着就接过了糯米饭团,分开了自己一半周满一半,一边看火一边吃。

    他总是不能忘了给自己。周满吃得双眼笑眯眯的,这孩子,没白疼。

    吃完糯米饭,就该做正事了。

    周满跟应非池合力将蒸桶连同糯米饭一起抬了出去,堂屋里已经洗好了一个大石舂,男人们扛着竹竿已经等候多时了。将糯米倒进石舂里,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竹竿,几个大男人开始努力舂捣石舂里的糯米。

    石舂的里层已经抹上了茶油,竹竿都是新砍回来的黄竹,特意选不大不小恰好能一手握住的。黄竹削尾,底部刚好留在竹节的地方,削平竹节之后要用刀小心地削光滑,以免刮到糯米。在舂捣的过程中也要隔一会儿就在竹竿底部和石舂内部抹茶油,不要小看糯米的黏性,更不要小看舂捣而出的糯米糍粑的黏性,能扯成半米高还不断。

    等男人们将糯米舂成细软的团子,就该上桌让女人们动手了。据说江浙那一带过年也会做糍粑,也是将糯米蒸熟之后舂捣成细团,然后揉米团,做成一条一条的再用刀切成块。对了,那边似乎是叫做年糕。

    灌江村的做法是将糯米团揉熟之后,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放在掌心团成小团,最后压扁,做成一个小小的圆饼形。

    做成面饼之后还不能完工,糍粑要放在阴凉处等表面的水封干涸,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抹上的茶油在揉米团的过程中渗入糍粑之中,风干之后会在糍粑表面结出一层硬质的表层。那之后就将糍粑一个一个地收起,泡在冷水里。放冷水浸泡是为了防止糍粑水分逐渐风干之后碎裂,而茶油凝结出的表层在冷水里也保持硬质,防止水进入糍粑内部。

    那之后就可以吃糍粑啦,方法很多种,可以放在火上烤,也可以放在锅里煎,还可以放在水里煮,不过周满十分不喜欢水煮糍粑,软绵绵的没嚼劲。周满喜欢将白糍粑煎着吃。

    把铁锅烧红,淋上一层茶油,就可以将洗过的白糍粑放入里头了。煎的过程中要用锅铲不断地压糍粑,在温度升高、逐渐软化里将白糍粑压成薄薄的一块。当然,也要记得随时翻面,免得白糍粑焦了。煎之前的茶油淋得是否足够、均匀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压扁白糍粑的过程中白糍粑是否粘锅,粘锅的糍粑非常难翻面,动不动就会焦。

    周满对煎白糍粑非常有一手——准确来说周满对做吃的造诣颇高。他能将糍粑压得就像人家做的薄饼一样,好大好薄的一张,但是绝不会让白糍粑出现焦黑,永远都是淡淡地金黄色。因为翻得及时,白糍粑的表面被煎成酥脆的一层壳,闻着就很香。出锅之后摊在砧板上,洒上白砂糖、红糖或者夹上旧菜例如肉片什么的,将白糍粑折成半圆形。咬一口,外壳酥脆,里头香糯,夹心甜滋滋的或者肉香十足,这就是冬天里最好吃的午餐了。

    因为以务农为主,华南的农忙日又都是太阳很大的春秋夏季,所以灌江村对早餐和晚餐非常重视,早餐要吃得饱才有力气撑过炎热的上午。晚餐则是劳累了一天的犒劳。反观午餐则十分随意,一般都是吃早上剩下的饭菜——嗯,对,因为一整个上午都要做农活,灌江村早餐也是吃饭的。通常来说,太阳毒辣的十二点到四点半都是不出门做事的,这四个半小时通常用来睡午觉、打扫屋子等。所以说,后世l市行政班午休三个小时大约就是这么出来的,睡午觉是铁打不动的习惯。

    糯米是非常饱肚子的,不过以周满跟应非池的食量,一次能吃两个白糍粑,不带打嗝的。吃饱之后,又要开始忙过年的其他事了。其实过年也没有特别多的事,无非就是准备吃的跟吃掉好吃的而已,中间夹杂着一点清扫行动,打扫屋子啊,清理屋前屋后尤其是阳沟。

    阳沟就是屋子旁边的排水沟,华南一年四个季节有三个季节是多雨的,只有秋天天高气朗,不会下雨。冬雨绵绵,春雨沙沙,春夏之交狂风暴雨,要是不清理好排水沟,万一排水不畅让雨水漫进屋子,那可不是好玩的。

    作者有话要说:我记得前年过年的时候写《两只恋人》时我也写了白糍粑,那时候是一边吃着老爸煎的白糍粑一边写的。。。大半夜的码字传存稿,好饿。。。。

 第48章 入v公告

    【48】

    农村过年,最不能缺少的一件事就是杀猪。灌江村离集市远;也就很少吃饲料猪;平时村子里就有一群杀猪佬;每隔几天就凑份子买村上的猪来杀,然后挑到各个聚落去卖。在灌江村,基本每家每年都会养四头猪;三头卖给杀猪佬;一头留着过年。

    因为山势陡峭平地少,聚落分散,所以每个聚落凑在一起的基本都是有亲戚关系的人家。例如茶山坪就是陈家跟姻亲蒋家。按照灌江村的习俗,每年二十六这天下午;茶山坪的一家人就开始烧火热水了。茶山坪的男人们在谷坪上抽烟说笑,跟周满谈过去半年的收入,说着明年开春做什么。

    等女人来提醒水快开了,男人们就开始行动了。

    首先要摆上一张特别大的长条凳,凳子高将近一米,有两米长,五十公分宽。摆好之后就要准备尖刀和桶跟铁钩。铁钩的形状是一个j字,勾起的部位非常锋利。做好一切准备,男人们会来到猪栏,把猪赶到栏边之后就开始动手。工具是尖刀跟铁钩,鉴于过程略血腥暴力,我们还是不写了。

    总之,猪很快杀好,猪血在桶里留着,滴上茶油让它凝结。随后就是把开水琳在猪身上,开始刮猪毛。

    应非池在旁边看着,觉得这地方的刀子真是形状各样用途不同。比如说,柴刀是用来砍柴的,是一个刀背厚刀刃也比较厚的构造,保证砍硬木的时候刀刃不会缺口。刀尖还要往下完成一个突出刀刃的弧度,防止往下砍的时候刀刃磕到石头,刀刃受伤。而菜刀则是一个方形,刀背跟刀刃的厚度差不多,薄薄的一片。笋刀跟尖刀很像,但笋刀比尖刀小巧很多,笋刀最多二十厘米长,尖刀却大多数超过三十五厘米。两者都是刀尖锋利,笋刀因为长期旋转的关系,整个刀尖都是雪白的颜色,锋利而且冰冷。相比之下,尖刀只是在刀刃上泛着银光而已。

    还有两种刀也很像,一种就是大砍刀,砍猪骨头用的,还有一种是刮毛刀,是专门用来杀猪刮猪毛的。这两种刀的造型都像半个形。有一个胖胖的肚子。大砍刀非常重,几乎能跟斧头的重量媲美,而刮毛刀则非常轻。

    应非池看到周满双手拿着一柄刮毛刀,简直运刀如飞,不一会就把半个猪刮得白花花的。

    之后就是清洗、分解、清理内脏。l市这边对猪内脏的接受度很高,从猪胃(这边叫猪肚)、猪小肠、猪大肠、猪肝、猪心到猪肺。一般除了猪小肠会留一段做腊肠之外,其他的内脏杀猪的当天晚上就会被火锅烫掉。

    杀猪餐的火锅用猪头骨熬做汤底,在没有电也没有煤气的年代,用炉子烧红炭火,环形桌子的中间放着烧炉锅。烫的食材除了猪内脏,还有大白菜、茼蒿菜、油菜花,蘸的是辣椒酱。将辣椒、蒜叶切碎之后淋上热汤,这就是酱了,当地人叫它“盐水”。

    周满带着应非池坐在桌边,今晚杀猪的家只有一个老阿婆跟她的儿子,杀的猪却足足两百斤。周满打听之后就跟老阿婆买了一百多斤猪肉,都已经钱货两讫了,正在享受美食了。

    猪肝跟猪心可以烫久一点,但是猪肠跟猪肚千万不能烫久,尤其是猪肚。最好就是放下去之后搅一搅,看到猪肚卷起来就舀起来吃。烫久了的猪肚会很硬,完全嚼不动,但是烫得恰好的猪肚就会很脆,非常好吃。

    应非池当晚吃得肚子都鼓起来了,真想靠着周满就不动。可惜周满要挑猪肉回家,两个箩筐里满满当当的。

    第二天,二十七,周满找了两个大缸子将买回来的猪肉切成大条,放盐进去腌了,只留下做腊肠的肉。

    关于腊肠这点,灌江村人跟l市人有所不同,大概是瑶族跟壮族生活习惯的差异。l市人都将冬至视为小年,在冬至这天制作腊肠跟腊肉,晒干或者风干了等年夜饭吃。而灌江村则是在快过年那一两天或者初二初三才做,用柴火熏干。

    做腊肠之前要将猪小肠的一端绑好,随后小心地吹气,让小肠鼓起啦,扎好之后放在太阳下晾晒一天或者半天,让小肠肠衣内外的油脂凝结。随后就是切肉,酿制腊肠不能全部用瘦肉,否则做出来的腊肠会很糙,口感不佳。最好六分瘦四分肥,这样的腊肠既不会肥腻,也不会干燥。

    酿制腊肠的肉并不需要切碎,只要切成一片一片的就可以了。切好之后,放五香粉、胡椒粉、盐,搅拌均匀之后备用。把晾晒的小肠取来,切割一个饮料瓶的瓶口,把瓶口与肠衣连接起来,就可以往里头酿肉了。在酿肉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牙签不时刺穿肠衣,把肠衣里的空气排干净,否则腊肠的肉就会不紧实,还会因为空气挤压使肠衣破裂。

    等腊肠酿好,就可以用绳子绑成一节一节的,在灶头横着竹竿,把腊肠往竹竿上一挂,剩下的事情就是每天烧火。用火烟将腊肠熏干了。一般来说,十天到半个月就能吃了。腊肠最好什么都不用和,爆炒之后放大蒜叶就可以了。本身腊肠的味道就已经非常香,油而不腻。当然也可以加入酸头菜一起炒,这样腊肠里带着一点点头菜的酸味,风味也不错。

    再等一等,就是年三十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大概下周一或者周二入v,入v前停更存稿,入v当天一日三更每更3000+,希望各位继续支持~

    在这里多说几句,希望各位不要看盗文。如果喜欢这篇文,请买v,如果不喜欢,觉得这文不值得花钱,那就弃文,不要看盗文啊,写文是作者的心血,不能白吃的!

    而且因为我是延期毕业的,工作很难找,现在这个民办教师只是过渡,校长也说了我只能留半年或者一年。所以,二瑟瑟真的是急需挣钱啊!我不是要求大家怎么土豪,就希望【喜欢的买v,不喜欢也不要看盗文】,仅此而已。。。

    给看到这里的所有人大么么~

 第49章

    【49】

    年三十的一整天都是忙碌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扣肉,这是灌江村年夜饭上绝不能少的一道菜。做扣肉与做红烧肉一样;要用最好的五花肉;最好是两肥三瘦的五花肉。如果没有五花肉;可以用半肥瘦的或者全瘦肉。将猪肉切成十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方块,烧火,架锅;将锅里的水烧开;把猪肉放到锅里用开说烫熟,灌江村当地称这种做法为“潦”。

    将猪肉潦熟之后,要放在一旁晾干水分,越干越好。在晾晒猪肉的时候;要开始准备芋头。扣肉的芋头以里埔产的槟榔芋最好,如果没有里埔槟榔芋,那自家种的槟榔芋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用青苗芋之类的芋头,因为不够粉糯,蒸熟之后软绵绵的,一点也不香。

    将槟榔芋洗净削皮,切成半月形的长块。在灶上架锅,倒入满锅的茶油,将茶油烧至滚烫。随后将芋头片放入油锅里炸熟。油炸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翻搅,以防芋头炸过火了有焦味。油炸的程度以芋头片中间鼓胀起来为最佳,到那时候就将芋头片捞起放在竹片编制的簸箕上,晾干油脂,降低温度。

    这个时候的芋头片已经可以吃了,表皮带着油炸类的香味,而内部带着槟榔芋特有的粉糯。

    “好吃!”应非池蹲在簸箕边把香脆的芋头片咬得脆响,“这样已经很好吃了!不需要再继续做了!”

    “还不行。”周满穿着围裙拿着铁钩,“你等着吧。”

    用铁钩将晾干水分的猪肉勾住,放入油锅里炸。炸猪肉比炸芋头更要小心,因为猪肉一点都不能炸过火。中间很多次都要用铁钩翻动,需要很大的臂力才行。

    等猪肉炸成褐色,就可以出锅了,放在簸箕上晾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