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强孽妖唐僧-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生和观世音差点掉下去,赶紧挤在金箍棒旁,向上观看。
只见上面的岩浆里,隐隐有个黑影,不断的向下冲来,一个声音轰鸣在整个无尽火域的岩浆之中。
“吼吼……我蚩尤来啦!唐三藏,你别想跑,你不死,我不休!”
唐生一听,一颗心差点跳出来啦,脑海中乱成了一团,暗道:“这……原来蚩尤没死,竟然顺着金箍棒追来啦……该死的,他……说我不死,他不休。这……这明明是我说过的话嘛!”
一时间,金箍棒摇晃不已,上下乱成了一团,又过了几个瞬间,金箍棒终于是缩到了头,唐生和观世音被各自甩开,咚咚两声,掉进了巨大的光阵之中。
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魔神蚩尤也是掉进了光阵里面,溅起闪光的巨浪,而金箍棒则是永远的凝固在了光阵里面,连接域内域外。
无尽火域火浪滔天,巨大的光阵也是起伏不定,水波涟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是恢复了平静。
在大千世界里面,唐生和观世音互相分离,在仿佛浓浓雾霭的混沌中不断下落,渐行渐远。一开始还能听到各自的叫喊呼唤声,最后声音也是慢慢变得模糊不清,最终消失。
蒙蒙灰雾中,视线极其受阻,伸手都不见五指,那些不断飘散的灰云,仿佛就像是黏黏的液体,不断地冲刷着唐生这个不速之客的身体。
一年又一年,唐生就这样不断的向下坠落,仿佛掉进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深渊里面。又过了十年,他的衣服都被气流磨得破损不堪,头发胡须都黏在了一起,可还是没有落到头,简直是一种折磨。
“这……这就是大千世界么?”唐生喃喃自语,回想起观世音和西天取经的事情,感觉就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一样,已经是有些模糊了。
人人都渴望长生不死,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果自己深爱的人都死了,那么孤单单的活在世界上,这种滋味,还不如平凡人的一生。
“悟空,八戒,悟净,龙猫,玉兰娜扎,小玉,晶晶……你们,你们还过得好吗?”唐生不知道是,几千几百次轻声呢喃这句话了,这时眼光却再次湿润。
他的老眼已经浑浊,他的心智已经是迟钝,就像一个耄耋老人,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吼吼……唐三藏,我要你的命,你别想跑,我蚩尤魔神跟到你天涯海角,你绝对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到时候等我把你带著,让你尝遍世间的酷刑……你不死,我不休!”
在更高的混沌空中,这股声音也是不间断的回荡了好多年,带着残忍,带着滔天杀意。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将魔神蚩尤的戾气抚平。反而像是烈酒,越酿越醇厚。
魔神蚩尤,心中带着滔天的怒意,这些年来不断的尝试逼近唐生,可是都功败垂成。他预感到,这方世界有种莫名的强大压制,让他这种实力的魔神,发动术法都有些吃力。
唐生无奈的苦涩一笑,对于魔神蚩尤的这种威胁,他实在是听到太多次了,但是多少年过去了,两人一直相隔的太远太远,互相看不见身影。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观世音的去向,不知道她还活着么,是否还被黑如来的魂魄煞气缠身?
还有唐舞媛,难道她真的死了么,为什么自己小腹内,明明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强大力量,却再也呼唤不出来,反而是有种无穷无尽的饥饿感?
……
时光流逝,唐生不断地向下坠落,又过了三年。他感觉到自己的实力,有些恢复的迹象,可是一直上升到天仙的水平,就再也不能向上涨了。
这一天,他正在闭目小憩,忽然感觉下方雷声隐隐,闪电轰鸣,似乎下方有好多巨闪在不断的吞吐,仿佛曾经西游世界中的雷雨天气。
“这……终于来到了大千世界的底端?”唐生心中惊骇,整个人都是振奋不已。
要知道,他在这方世界混沌中沉浮了太多年,这时候看到有相似于原来世界的物理现象出现,不禁是感到兴奋不已。
“吼吼……唐三藏,我要杀了你……”在不远的混沌高空中,魔神蚩尤的声音,还在不断地传来。
忽然,一道黑紫色的光束,穿破云层直打下来,轰然打在了唐生的左臂上,顿时让他鲜血淋漓。
“啊……糟糕,这么多年过去,我恢复了些许实力,那蚩尤肯定也是如此!”唐生心中大惊,朝着下方雷闪雷鸣的乌云混沌中,一头栽了下去。
……
……全书完
番外,科普黄眉怪
看过的朋友一定对黄眉怪不会感到陌生,这个怪物不仅神通广大,而且身上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可谓是当中最神秘的妖怪。今天我就试着跟大家解读一下,隐藏在这最神秘的妖怪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黄眉怪到底有几个小秘密?
首先,他是一个很有背景的怪物,在佛界属于高级干部。书中交代黄眉怪是弥勒佛祖跟前一个司磬的童子,但这点很值得可疑。为什么?我们知道大多数妖怪都有幻化为人的风气,但顶到天也就敢幻化到小国的国王为止,唯有这一位,竟敢幻化为如来佛祖!不仅自己幻化,还把自己妖洞幻化为小雷音寺,让自己手下的小妖们幻化为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无数的圣僧、道者等等,在佛祖的眼皮底下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这说明这个妖怪的背景一定很深,后台一定很硬,甚至不排除他的地位已达到可以无视佛祖权威的地步。
第二,他对吃唐僧肉不感兴趣。我们都知道,给取经团队制造麻烦的妖怪们,没有几个不是抱着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的理想的,但黄眉怪就属于这寥寥无几的例外之一。那么,黄眉怪阻挡取经团队西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书中给出了答案:
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
原来黄眉怪的初衷是想跟孙悟空比试道行,换句话说是想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孙悟空。如果孙悟空过得了这一关,可以继续西行取经;如果过不了,黄眉怪表示可以代劳。可如果到了西天被戳穿了本相咋办?他没说,但考虑到其敢于冒充佛祖的事实,似乎也不必过于担心。
第三,黄眉怪从始至终也没露出真面目。孙悟空斗不过黄眉怪,弥勒佛却“适时”的不请自到,帮助猴子设计收服了黄眉怪,这计策跟孙悟空用在铁扇公主身上的招数一模一样,就是钻到人家肚子里搞破坏。然而,等到孙悟空钻出黄眉怪的肚子,还没等他看清这怪物的真面目时,便已被弥勒佛急速收去,并请猴子看他的面子饶过黄眉怪。以孙悟空机智聪明,大概了解其中的道道,于是毕恭毕敬的送走弥勒佛后,才去解救师父及受困的诸天神,这其中的蹊跷很是耐人寻味。
太子与皇帝之间的“暗斗”?
退一万步说,如果黄眉怪真是弥勒佛跟前司磬的童子,他的本意也是跟孙悟空斗法,那么这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以上假设是真的,我大胆的猜测,这背后的深意应该跟弥勒佛与如来佛之间微妙的关系有关,属于典型的现任领导与接班人之间的暗中斗法。
我们都知道弥勒佛属于“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而现实佛就是如来佛,而前世佛是燃灯古佛。按照俗世的解读,燃灯、如来、弥勒之间的关系,应该属于“先皇、在任皇帝和太子”的关系。燃灯古佛已经成为过去式,微妙的“宫斗”戏码属于如来与弥勒之间,也就是俗世所讲的在任皇帝与太子之间。
太子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貌似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其实他们的处境却类似于高级囚犯,整天生活在玻璃火炉房之中,不仅一举一动受到现任皇帝的监控,而且每天还要被驾到火炉上里外翻滚炙烤n多遍。做事积极一点吧,往往会被怀疑居心不良,想早点上位;做事消极一点吧,往往被认为能力不足,难堪大任。如果再碰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还需要处处提防对方给自己下套,请君入瓮。整天过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来想去,还是中庸一些好,八面玲珑一点妙,做事不温不火才是王道,然而这又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不是一般人所能玩得转的。所以我们看,中国历史上好多太子爷的下场其实挺凄惨,要么被废,要么被杀,都没能顺利接班。
当然,个中也有高手,在这个位置上充分的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政治平衡术。他们懂得把功劳让给上级,把奖赏分给下级,表面上无欲无求,整天笑呵呵的接人待物,然而在背后却稳扎稳打、谋篇布局。他们很懂得如何抱朴守拙,也清楚必要时如何展示自己的威权,告诉所要争取或敲打的对象如何站好队、选好边。就这样,在波诡云谲的局势中,他们稳健的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不露声色的扩大自己的势力。直到某一天时机成熟,他们会选择自然接位或提前上位,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我想黄眉怪这一段,未尝不可以看做是弥勒佛与如来佛之间的一场暗斗,在这场暗斗中,黄眉怪作为弥勒佛的心腹,充当了“枪”的角色,首先让如来的嫡系孙悟空等人看清“太子爷”的实力,接着再由“太子爷”出马收拾残局,间接告诉孙悟空等人在未来的佛界政局变动中如何选位和站稳立场。孙悟空是个聪明人,很快便明白其中的深意,所以他不仅不敢再追究黄眉怪的真面目,而且还毕恭毕敬的欢送弥勒佛一行离去。
我想,弥勒佛在离开的时候,一定是相当满意的,此时的他心中很可能在说:“悟空是个好同志,值得重点培养”
黄眉怪科普:
黄眉大王,人称黄眉老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变成短软狼牙棒。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后天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后天人种袋,数次天兵天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弥勒佛终治服了黄眉大王。
法宝:金铙、后天人种袋、敲磬的槌儿。
出场回合: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逢大厄难
名字来源:有黄色的眉毛,主人是弥勒佛祖,自己也妄想成佛,所以自称黄眉老祖。
结局:被制服。弥勒佛祖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妖魔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治服了黄眉大王,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后天人种袋等宝物。
番外,科普西游知识
第十三回开始,唐僧走到了大唐国界的边境线,开始了他茫茫异国取经之旅。从此以后,他由孤身一人的背包客,通过观音的安排,陆续找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驴友
孙悟空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取经特战队的队长,带领队友们一起组队打妖怪升级。在这大唐的边境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山。在原著中,猎户刘伯钦曾介绍过,从天而降,名曰五行山,后因大唐开疆拓土到此便改成了两界山。那么问题来了,同一座山,为什么在西游记里分了两个名字?难道就是为了配合一下剧情?如来五指化山,故为五行山。到了大唐成了界碑的标志就改叫两界山了?如果这么浅显的去理解,就太小看了原著的含义了。这山名称两次的变更,其中有着佛派深奥的内涵在里面。这篇,我先给大家解析一下五行山
1、悟空没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如来五指化作山,本应称作五指山,可小说后来一直称为五行山。其含义就是指,如来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来压制孙悟空。也许有人会说,悟空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了,这五行如何压得住?
这个问题本人观点只能说孙悟空吹了牛。
悟空所谓跳出三界外,是道家的“三界”天界、地界、人界。不在五行中,指的是他已经得道成了太乙散仙,可以运用五行规律,夺天地五行造化,脱离了生死轮回而已。规范的说应该是悟空是掌握五行中,免轮回于三界外才对。孙悟空本是女娲补天的灵石而生的天产石猴,这块石头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胎胞。
介绍他出生的那块石头也明确说明尺寸有周天、二十四节气、九宫八卦之数,还有九孔八窍。很明显,这猴子虽不是肉身,但绝对是由物质构成的,符合三界内的理数。是物质就脱离不开五行,里对五行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在这里我只能浅显的和大家解释一下。伏羲把世间万物的“象”归纳成了八种类型八卦,又将八卦统归分成了五种属性。五行是一切物质和形态的最终属性,无论它以什么形态出现,最终都会有自己的独特属性。
五行是个循环系统,相互相生相克,五行要是单一出现就会凸显其特性,掌握了规律就可利用另一种特性去克制和生养。比如想用木料,就用金属做斧头砍木头金克木,想让金属斧头克不动木,就给木头泡在水里,水饱和了,砍起来就费劲因为水生木。如来相当于用五行的相互作用做了一个阵局,暂时压制了悟空。
悟空因懂得五行的规律,利用规律化解压力,所以开始的时候还能动一动,差点把山顶开。但是孙悟空忘了一件事,你跳出了道家的“三界”还忘了有佛家的“三界”。佛家的三界叫做“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能单纯理解为色情的色界,是有形世界。一道“六字真言”金贴,就将悟空死死的压在了山下,再也出不去这“三界”了。这也就是叫五行山的要旨,孙悟空是没有脱离五行的属性的。
2、孙悟空在五行山500年的“五行”养生之道
孙悟空是猴,五行属“金”。土里生金,所以五行山下,埋了悟空,表面上是镇压,其实是在蓄养悟空“金”的锐气。但锐气过盛,不等到悟空刑满,悟空就会破土越狱,所以山上草木丛生,“木克土”把山的养分吸走一部分,限制土对金的生养,小猴子就乖乖的服刑吧。有山必有水,金生丽水,水是金养着的,会消耗悟空的金气,还有就是“火”,猴子在老君炉里被烧了49天,虽然躲在“巽”位出风口,没被烧死,但“火克金”肯定也是元气大伤。因为水和火对于“金”来说都是不利于孙悟空养生,很难保存悟空的战斗力。所以如来特意安排五方揭谛在悟空饿了时吃铁丸子,渴了,喝铜汁,这铜铁就属“金”相当于“渴了、饿了喝红牛”,补足了损耗的“金”气。要说如来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即利用了五行压制悟空,同时又利用“五行”养生了悟空。看看吧,这就是天道循环,大道至简,万事有阴阳两面性,这五行就是对付悟空的一把双刃剑。
3、五行属性培养了相生相克的取经团队
西游记诸多章回总有什么“金公”木母““江流”一类象征人物的标题,这是什么含义呢?
这些寒意都是吴承恩特别制造的,谁也想不到,但是偏偏咱们后来有这么多人研究,慢慢也想到了。
那就是:
这其实就是如来已经安排好取经五人团成员名字。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早就布局好了。这五行,相生相克,各自发挥作用和牵制,保障取经成功,也是取经团队成员多样化的一个表现。江流就是唐僧,顾名思义属“水”;”猴子肯定按剧情一看就知道是“金公”了。八戒则是“木母”,沙和尚的沙属“土”,白龙马为“火”证据为在入化龙池里曾“水火既济”,那池子为水,龙自然就是“火”了,马本身还是”午火”。
孙悟空“金”生着唐僧的“水”,所以老唐同志一路平安;孙悟空“金”克着猪八戒的的“木”,所以总遭悟空戏弄和欺负;沙和尚属“土”生着孙悟空的“金”,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偏袒悟空“大师兄说的对啊!”唐僧属”水“克着白龙马的”火“所以只能给唐僧当坐骑。看到了吧,这如来老爷子大手一挥,伸出五个手指头,意义非凡。当年如来佛祖这一招大日如来神掌,一巴掌拍在五行山这个坐标上,已经规划出佛派未来取经的起点灵山的总路线,还有取经团队的人数预言。
番外,西游记明代禁书的秘密
西游记里面,有很多值得让人深思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人物的名字,分别代表了他们的出身,还有一些习惯秉性,不信你来看。
《西游记》中三位徒弟的姓氏,分别是孙、猪、沙。孙,据说是取自“猢狲”的“狲”字,只不过去掉一个反犬旁而已。而沙呢,则与流沙河有莫大关系。可是猪八戒呢?为什么就不能取一个谐音用“朱”,而必须直接用猪呢?
凡事必有缘故,猢狲可以姓孙,老猪却万万不可姓朱,因为大明的皇帝,就姓朱。
《西游记》原本里,说老猪原是神仙界的高层人物,具体官职叫做“天蓬元帅”,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负责天河的水利工作,并不是真正带兵打仗的军事干部。只是因为革命工作间隙不小心喝醉酒,乃至于动色心居然敢去调戏妇联副主席嫦娥同志,于是触怒了天廷的最高领导人,这被贬到凡间做基层工作,而恰恰在投胎的时候呢,又错投了猪胎,以至于成为一副猪模样的“猪刚鬣”。
神话小说就是如此,可是老猪的原型究竟是谁呢?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说吴承恩的老家淮安有个二流子,名字就叫作朱八,此人又懒又馋,又爱贪小便宜。吴承恩这便把他当作原型,设计出猪八戒这么个人物来。
呵呵,这种传说,估摸着就是街谈巷议的水准,倘若吴承恩真是如此,那么他的构思水准也就仅限于街道办干部乃至乡里文宣干事那一层,如何能写出《西游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来呢?
可为什么说朱元璋会是“猪八戒”原型呢?
首先,你就要知道朱元璋的早期出身,他其实就是一个僧人,17岁他便出家为僧,足足做了七年和尚。
这段经历,后来便成为了朱元璋心中的大忌。据说杭州有个教授,写了篇文章,里头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等几个词,朱元璋居然就能看见且牵强附会,说“光”就是光头,“生”就是“僧”,你这是在骂我当过和尚啊!速速拉出去斩了。
好嘛,可见老朱真是当过和尚了,那么他的法号又是什么呢?
据说是叫如净,跟猪八戒的法号悟能似乎有些差距,倒是有点像沙和尚的法号悟净。可你又知否?朱元璋有个叔叔叫朱五六,他的法号就是悟空。哈哈,这便有些名堂了。再想想,朱元璋有个小名,叫做重八,朱重八、猪八戒,这两个名字又有几分相似呢?
再提一句,我们如今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猪八戒显然是一头大白猪的喜庆模样,可若是一头野猪呢?苏东坡曾说过:“(猪肉)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其实一直到宋代,汉人吃的主要肉食都是牛与羊,猪肉属于下层一般劳苦大众没法子才吃的食物,这与整个世界的吃肉习俗都是一致的。
宋朝的使节出使辽国,才看到辽人的酒席之上,居然有猪肉,一问才知道,因为辽人在草原之上,牛羊多而猪少,所谓物以稀为贵,他们这是拿难得的猪肉来招待贵宾。而中原呢?恰恰是以羊肉为美,所以辽宋互市一项最有特色的交易,就是宋朝的猪与辽国的肥羊互换,换完了双方还都很高兴。
到大明万历年间,中国人依旧吃牛羊肉为主,猪肉少见,肉价自然也稍贵些。万历二十年,当时一千斤牛羊肉大概是15两银子,而同等斤两的猪肉,却要20两银子。猪肉比牛羊肉贵,本身就说明国人的饮食,依旧是牛羊肉。
一直要到大清,中国人才不得已改吃猪肉,在当时的美食家袁枚笔下,便出现了“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这样的词句。
而在《西游记》成书的那个年代,猪还曾一度被禁养做家畜,理由很简单,皇帝姓朱,你居然还杀猪,岂不是要造反么?
不许养家猪,那大明的“猪”岂不就是野猪么?《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最早的形象就是一头长着獠牙的野猪啊!
事实上,就连大明皇室也把“猪”与“朱”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哪怕你吴承恩的用意,猪八戒就不是朱元璋,明朝的官员也会大怒。
更何况还有一点。不管是家猪还是野猪,长得都不容乐观,而偏偏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相貌也是极丑——
而且,就在大明开国的洪武年间,朱元璋也曾派和尚去南亚取经,其中有一个叫做慧昙,曾抵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并死在那里。而后一拨和尚,则成功返回,往返六年光阴,取回了。
更要命的是,还有另一桩事情也很巧合,《西游记》说猪八戒入赘高老庄,而朱元璋呢,也曾被郭子兴招为女婿,其实也算是某种形式的入赘。
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和国王交换外交度牒,还总要宣扬自己来自东土大国,你们有麻烦吗?我可以帮你们搞定——自然,《西游记》中真正的搞定者是他的徒弟孙悟空,唐僧只负责吹牛而已。
这是当年玄奘取经时干的事吗?不!这显然就是大明的官方逻辑。也就是因为这种逻辑,稍后的郑和下西洋,才会一不要你土地、二不要你钱,咱就是来显摆的!
(相比较而言,电视版《西游记》中的八戒,还真是英俊和善呢!)
在朱元璋时代,还曾打印度来了一个叫做“来复”的僧人,他给老朱讲了一大通佛理之后,据说便想回去,可偏偏在出发之际,他写了一首诗给老朱,据说有这么两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
好嘛,老朱立马就脑洞大开了,殊,那不就是“歹朱”吗?无德,这不就是骂我么?好嘞,来复你也甭回去了,小的么,立即把他给我拉出去砍啰!
据说,这位不远万里打印度来到大明的“来复”,就这么被砍了。
如此一来,《西游》会成为大明禁书的缘故,想必你也该明白了吧!
番外,六耳猕猴代替悟空取经
今天闲着无聊又翻开了《西游记》大体看了遍,一重大发现,吴承恩竟然在《西游记》有一重大伏笔。。。
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摸样,伤了唐僧,后又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实力不用多说了吧,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假;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最后到幽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却不敢说”。。。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这是整个故事,看似很简单,很完整,不过,我发现一个天大的伏笔。
咱现在先假设一下,被打死的那个是悟空,活的那个是六耳猕猴。我这不是胡说的,是有道理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论:
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模一样,谁也看不出来,就算如来骗大家说六耳猕猴就是真的悟空,而这个谎言,也只有如来知道真相,真正的孙悟空,他只是个哑巴吃黄连。
二、六耳猕猴很有可能是如来安排的一个托儿,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个叛逆者,而如来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哪个统治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消灭孙悟空。当然不能明白着把孙悟空直接杀了,所以才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悟空,杀孙悟空于无形。而这个也是有证据的。1:比如在地府里面,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明知道真假,却不敢说,其想法肯定不是怕两个悟空大闹地府,而是这个六耳猕猴有很强大的后台,那就是如来。所以,“谛听”自然不敢说出真相。2:其次,可以证明“谛听”不是真正的怕二猴大闹地府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法力很强的人,当然,不是阎罗,阎罗和这人比,是天壤之别,这人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何许人啊,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与观音、文殊、普贤齐名,可见此人厉害。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佛门中人在此,难道“谛听”还担心这两泼猴会闹了地府不成?
三、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何许人?《封神榜》上有个线索,就是“混鲲祖师”的徒弟,而恰巧,“混鲲祖师”弟子无数,而让他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便是如来(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师(又名“准提道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两位圣人是同门师兄,且《封神榜》中曾经略提到过,说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说菩提祖师),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如来)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这是一个很有力度的线索,证明二人之间有矛盾。然后再回到孙悟空,而孙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如来见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领,不想方设法除之更待何时?
四、西游记上讲述了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了一身法术之后神通广大。而恰巧,和冒充孙悟空的六耳猕猴却也拥有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法术,甚至连长相声音装的都完全一样?这是巧合吗?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只学个72变和筋斗云都学了几年,六耳猕猴不可能不学就天生就有这本领吧?肯定有和孙悟空同门出处的高人指点,自然菩提祖师不会在此之列,因为老人家既然有了孙悟空这样有情有义的徒弟,难道还要在造出一个六耳猕猴来和孙悟空对着干吗?所以,指点六耳猕猴来和孙悟空对着干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菩提祖师的同门师兄,如来。
五、再回到《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话说,二猴打闹到如来这里要如来辩个真假。。。如来却对众佛说:“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经如来这么一说,众佛知道了,原来天下众生中还有这么一个叫“六耳猕猴”,而西游记的读者们却忽略了如来的这一句话里的一个线索:如来说的意思是,此猴和孙悟空不同,孙悟空是“灵明石猴”,同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而六耳猕猴是“知前后,万物皆明”。很厉害吧,竟然知道过去和未来发生的一切事。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