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儒道至圣-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相党的人立刻行动起来,不断给方运和象州各地官员下达政令,但现在内阁早就不是左相一手遮天的时代,文相姜河川与右相曹德安不点头,所有文书都不会加盖内阁大印,象州所有官员无需理会。
方运看完京城的传书,随手扔掉,依旧我行我素,甚至通令全州,嘉奖所有的官员差役,已经准备为他们庆功,但接下来的几天千万不要松懈,一门心思。
当天晚上,方运突然又收到鸿胪寺的传书,随意一看,竟然跟敖煌有关。
庆国内阁让庆国负责外事的鸿胪寺联系景国的鸿胪寺,要求方运把煌亲王带离庆国。
方运不知道敖煌做了什么,以为他出去玩,今天又忙,也就没关注他,现在看来敖煌似乎又惹事去了。
方运立刻传书给敖煌,但显示敖煌不在圣庙范围内,只好伸手一抓,汇聚空中的水,然后水化海豚,唧唧叫了两声,飞入长江之中,急速游动。
一刻钟后,一只差不多大的小海豚从飞进书房,悬浮在半空,冲方运唧唧叫了两声。
方运外放出文宫蟠龙的气息,小海豚立刻张嘴,发出敖煌的声音。
“本龙玩得正爽,你稍等,一会儿我去有圣庙的地方传书给你!”
足足过了两刻钟,敖煌才给方运传书。
“昨晚上你不是被庆君激怒了吗?我也生气了,就带着洞庭水妖和咱巴陵水妖前往庆国。我心话有仇不报非君子,可也不能骚扰庆国百姓,于是就率领水妖专门去庆国长江附近的军营、仓库,有多少抢多少!嘿嘿,现在抢够了,马上就回去。啧啧,虽然对我们龙宫来说不值钱,但对你来说也算小赚一笔。顺便说一句,出发前,我特意向龙宫借了天地贝,你就在总督府瞧好吧!多亏我薇姐禁海,不然我们肯定有麻烦,不说了,我这就回总督府。”
方运看后,脑海中立刻浮现一个场景。
数以千万计的水妖浩浩荡荡,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然后犹如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上岸,冲进庆国的军营和仓库,无论看到什么,粮食、军械、金属、金银珠宝等等有什么抢什么。
一只只蟹妖夹着军械、一头头乌龟背着粮食、一条条鱼妖叼着箱子,大咧咧回岸边。
敖煌手持天地贝,一边大笑,一边吸纳水妖抢回来的东西。
而那些看守军营库房的士兵只能呆滞地看着令人费解的一幕。
这些水妖都有长江蛟龙宫正规军的标志,理论上与人族是同盟,谁也不敢抢先发动攻击,只能等待上司的命令。
可是,庆君昏迷,没人敢冒着同时跟东海龙宫与蛟龙宫开战的风险动手。
方运哑然失笑,轻轻摇头,水妖回到巴陵至少要到明天早上,但敖煌可以提前回来,于是方运传书给董文丛和方守业,调集所有可以调集的人员、马车、民夫等等,来总督府外的空地上。
总督府并非建立在巴陵城内,而是建立在工坊区的边缘,方运并没有欺骗百姓,而是以身作则居住在这里。
自从总督府的地址确定后,工坊区的所有工坊都被迫进行一番改造,董文丛、巴陵知府和巴陵知县三人挨家工坊视察,要求所有工坊的排污必须降到最低,所有无法达到标准的工坊,全都撤出巴陵城。
引发百姓上街的造纸工坊也如期建造,只不过施工速度很慢,因为要建造一座真正低污染的工坊,避免影响到相邻的总督府。
第1789章 敖煌的收获
此刻已经是深夜,但董文丛和方守业不得不耐着性子发布命令。
于是,数万人一边在心里骂娘,一边穿好衣服陆续前往总督府门外。
许多人打着哈欠眯着眼,一些人甚至站着都能睡着。
即便是虚圣,扰人清梦也会挨骂。
等人到齐了,方运走出总督府,扫视前方,火把林立,火光照耀着一张张疲惫冷漠的面庞,大量的马车牛车停在外围,一些马和牛喘着粗气,发出不情愿的哼叫。
方运舌绽春雷道:“诸位准备好,很快有一大批货物抵达此地,鉴于此时正值深夜,多有不便,凡到此之人,每人领一两银子的额外补助。”
三万多人瞬间就清醒了。
景国不同地方的士兵的饷银各有不同。
北方三边与妖蛮直接对战的士兵,一年的饷银从三十两到五十两不等,在大多数地方都属于中高收入。
比三边次一等的就是受元帅府直辖的各军,一年饷银在十五两左右。
而各地的州军和府军以及普通衙役,一年的饷银在六两到十两之间。
来这里的人中有许多服徭役的民夫,官府只管吃管住,连钱都不发。
现在方运一天就给一两白银,等于正常士兵一个多月的饷银。
之前还在心里咒骂方运的人无比惭愧,要是早知道有这种好事,给方运磕头都没怨言。
巴陵城内的官员走到方运近处,董文丛低声问:“总督大人,为何给如此高的饷银?这事传到京里,怕是会有御史参奏您收买军心。”
方运微笑道:“到时候你便知道了。”
其余官员见方运不说话,也不敢多问,让方运生气的后果太严重,整个象州的灵兽贩子都倒了血霉。
不多时,一条黄龙自东方的天际出现,所过之处,气浪滚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轰……
敖煌停在总督府上空,巨大的声响在天空炸开,许多人皱起眉头。
二十余丈长的敖煌快速缩小,一边嘿嘿坏笑着,一边大喊:“本龙回来了,你们准备好,这点人忙到明天也不够啊!”
敖煌说着,张口一吐,只见天空浮现一片白云,白云迅速扩大,覆盖总督府前面的大广场。
随后,白云下方突然多出连绵不绝的水泡,这些水泡快速向下飘落。
那些水泡大小不等,有的像房屋一般大,有的只能容纳个西瓜。
每个水泡之内,皆有一些东西,有的是大木箱,有的是粮食袋,有的是风干腊肉,还有一些珍贵的家具,应有尽有。
所有人都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天空,呆呆地看着水泡下降,茫然无措。
“诸位还愣着做什么?天降财物,天佑景国!还不快准备好接住,然后运往巴陵各地?”方运的声音炸响。
众人这才回过味来,一定是方运和敖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批好东西。
董文丛眼尖,立刻道:“你们看,这些货物上大都有庆国的印记,明显是军营或库房之物。总督大人,您和煌亲王不会是抄了庆国的库房吧?”
敖煌笑眯眯谦虚道:“没抄多少,也就几十处吧,要不是方运联系本龙,本龙还能再抄一天的。”
附近的官员顿时哭笑不得。
方守业笑道:“几十处还叫少?不说最有价值的库房,只说粮仓,随便一处都足以供应十万大军数月,价值十几万两白银。若不是粮仓,是存放铜铁或器械的库房,何止十几万两白银,若是储存机关的库房,随便一处都价值数千万两白银。”
敖煌笑嘻嘻道:“机关库房?的确少,一共只有一个地方有。”
众多官员顿时两眼发亮,就跟之前那些民夫听到能拿一两银子一样,有机关的仓库,向来不一般。
机关乃是人族最重要的器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士兵的兵器更重要,是除了战诗词之外杀伤妖蛮最多的器物,不要说景国,即便是圣院都是有多少要多少。
工司的一个官员突然指着一个水泡中的箱子轻呼:“你们看上面的标识,那不是‘永丰仓’吗?那可是庆国第三大仓库,甚至可以说是由仓库组成的小城!”
许多人倒吸一口凉气,永丰仓可谓大名鼎鼎,是庆国长江畔最大的仓库,当年庆国与景国和武国大战,仅仅这一处仓库就能供应所有大军。
方守业惊道:“真是永丰仓。永丰仓的补给之多,堪称海量。若真能抄空永丰仓,能够供应我景国北方所有大军维持一年的高强度战斗!”
“永丰仓这么大?”董文丛十分惊讶。
方运都诧异地看着敖煌,问:“敖煌,别告诉我你真的搬空整座永丰仓。”
敖煌歪头想了想,道:“你们说的永丰仓外,是不是有个很大的码头?好像叫元丰码头?”
“对!”许多官员异口同声回答,然后充满期盼地看着敖煌。
敖煌用前爪猛地一拍后腿,龇牙咧嘴道:“别提了,这个永丰仓太他么大了,水妖包围后,我把天地贝往往那里一扔,就开始睡觉,睡醒了还没搬完。后来我不耐烦了,干脆让天地贝吸光那里,拍拍屁股走人。”
“真的?”许多官员并不相信。
“不信让方运看看!”敖煌说着,从口中吐出一物。
那物像极了砗磲,表面流光溢彩,似梦似幻,众人神情恍惚,总觉得这物在不断变化,捉摸不定。
方运伸手接过,神念进入天地贝中一看,脸上浮现惊喜的笑容,终于知道为么庆国官员那么气急败坏。
“敖煌,天亮后还要劳烦你走一趟。”方运道。
“去哪里?”敖煌说着不知从哪拿出一排香蕉,用爪子轻轻一挤,香蕉皮便分开,香蕉飞到他嘴中。
“天地贝中这些原材料都留在这里,那些粮食或军械留在里面,你到时候带着天地贝直接去张破岳那里,让他分配天地贝里的所有东西。”
“好!你们快搬吧!”敖煌笑嘻嘻说完,继续吃香蕉。
大片的气泡落地,形成缓冲的力量,保证那些货物没有丝毫的损伤。
在一些官吏的指挥下,等待已久的民夫和士兵开始动起来。
远在景国北方,卫北要塞外喊杀震天,张破岳指挥战斗,嗓子已经沙哑。
突然,张破岳低头手持官印,看完方运的传书,放声大笑。
“天助我也!我要感谢庆君十八辈祖宗!不愧是积善天子!哈哈哈……”
第1790章 保密条例
第二天,一则“庆君吐血支援景国北方大军”的文章在论榜上出现,记录从灵兽贩子灭门案到景国接收大批物资的经过,对庆君明褒实贬,笔法幽默辛辣,引来众多读书人。
直到这个时候,全人族才知道事情的详细始末,纷纷称赞方运做得好,同时称赞敖煌义薄云天,让敖煌乐了一整天。
轰轰烈烈的抓捕灵兽贩子的行动在象州大地上持续进行,许多差役已经没时间去维持各地秩序,也没办法管那些地痞流氓,但是,象州的治安好得可怕。
上亿人的象州,在这几天竟然没有一个地痞流氓闹事,没有一个百姓因为被偷被抢告官。
在总督府任职的巴陵童生张宗石,闲暇时去问友居曾笑谈,现在那些流氓蟊贼兔死狐悲,被虚圣铁拳吓得老老实实。
十月刚入冬,象州大地的少数人却感到已经是数九隆冬,穿上大棉袄也冷入骨髓。
方运依旧一袭青衫,在总督府中修习,处理政务。
入冬后,太后按照惯例赐给方运和杨玉环各一套厚厚的貂皮大衣,方运只在杨玉环穿着看了看,便没有再穿,这种大衣适合在更远的北方穿。
十月十二的午后,董文丛面带喜意走进来,把一叠厚厚的文书放到方运桌案上。
“总督大人,这是这些天的战果,您看看。至于收尾,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数年。您说一门心思,那我们就安排一部分捕快专门抓捕那些潜伏的灵兽贩子,直到将他们绳之以法。”董文丛道。
方运点点头,道:“既然已经到了尾声,有两件事至关重要,若是稍有差池,满盘皆输。”
“请大人明示。”董文丛急忙道。
方运道:“第一,下发给捕快、差役和线人的奖励银两,各地一文钱也不能克扣,务必要尽快全部发放下去。那些官老爷们什么德行,你我都清楚。平时他们拆东墙补西墙,本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有难处,但此次专款,谁敢伸手,我断谁头!”
董文丛道:“大人,我听说下面有人不满,说这次奖励得太重了。甚至有一部分人拿到上千两银子,这已经是一笔巨款,足够寻常人活一辈子。”
“那些人在提着脑袋当线人、被刀架在脖子上抓捕灵兽贩子,那些钱看似多,但不要忘记灵兽贩子有多狠毒,定然会报复,这几乎是用来买命的钱!他们减少了象州的妖界邪气,他们防止更多人被杀死,他们就是英雄!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要养家糊口,用钱奖励他们,不是收买,也不是激励别人,而是因为他们奉献了那么多,我们总要给他们在生活方面以基本的保障!他们可以不要钱,但我们不能不给!只给荣誉不给钱,让他们喝西北风去?更何况,他们承受的风险并没有结束,相当一部分人要隐姓埋名去其他州,避免灵兽贩子报复。那些官员大吃大喝办个文会花几千几万两银子不心痛,用一千两银子买一条人命就心疼了?不用管他们!你主要给我看好他们!”方运毫不客气道。
董文丛道:“大人请放心,此事闹得圣元大陆人尽皆知,大多数官员都不会胡乱伸手。但是,不保证有极个别利欲熏心之辈会把主意打到这笔钱上。”
“你给我亲自盯着此事,无论是谁,敢在这时候伸手,那就不要怪我杀一儆百!”方运道。
“属下明白!”董文丛微微低下头,只觉一阵阵杀气掠过,脖子凉飕飕的。
方运把厚厚的公文放到自己面前,继续道:“至于第二件事,要在发放奖励的时候一同办妥。在奖励发放完毕后,把他们在县衙、府衙一直到州衙的所有资料全部销毁,只在刑部留下唯一备份,任何人要查阅,必须要经过刑部尚书首肯!只要是记录他们与灵兽贩子有关系的任何只言片语,全部烧掉!如果说钱是保障他们的生活,那此事就是保他们的命!”
董文丛肃然起敬,道:“下官也考虑过,但却远远不及您。虽然明文规定这些资料不能外泄,但有心人只要花几十两银子,就能得知这些文书的内容!州府县三级衙门这种事数不胜数,刑部则要好一些。下官替那些人感谢您,这个时候,您也是英雄!他们抓捕了灵兽贩子,而您保护了他们的命!”
方运道:“少拍我马屁。现在看来,是时候起草一份‘保密条例’了。军方需要保密,衙门更需要。并且,对泄密之人加大惩处力度,比如,若是泄密导致有人被杀,则按照同谋论处,若是涉及到他国,则以叛国论处!一个国家若连保密都做不好,处处漏的跟筛子一样,说明这个国家不仅基层烂掉,上层也是一群糊涂虫。”
董文丛以为方运在说自己,顿时冷汗直流,道:“请总督大人放心,在严打灵兽贩子事情收尾后,下官就研究衙门保密事项,那些英雄在抓捕过程中没死在灵兽贩子手上,不能让他们死在随后的报复上。”
“很好。你下去吧。”方运道。
“下官告退。”
董文丛离开方运的书房,一边走一边思索是不是方运对自己不满,但很快想明白,明显不是,因为方才方运的话很多,明显是在指导自己,生怕自己不清楚两件事的重大意义,于是便放下心。
刚走出总督府,董文丛突然伸手去摸官印,急忙看加急文书,看完后面若冰霜,转身快步回返,进入方运的书房。
“下官……”董文丛正要再次拜见方运,被方运伸手打断。
“不要见外,你是为那封加急传书而来吧。”方运说着放下官印。
董文丛压着愤怒,道:“这帮蠢货,本来好好的严打灵兽贩子,竟然出了这种事!竟然把家里养灵兽的普通百姓当成灵兽贩子,并且以拒捕为由杀死!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杀了她的父母!这群蠢货,难道不查清楚就动手吗?”
董文丛骂完,看向方运,脸上浮现一抹惊愕然后收敛。
方运神色平静,好像完全不在乎这件事,远比真正的老官僚更加淡然,好像死多少人都与自己无关。
第1791章 奢靡之风
“嗯,这件事应该是个误会,不过很难办,要是严惩那几人,就是打击捕快的热情,象州的大好局面可能烟消云散。要是不严惩,定然会有人说闲话,把矛头指向象州官员。孰轻孰重,你可分清?”
方运说完,面无表情看着董文丛。
董文丛认真地看着方运,看了足足三十余息,才正色道:“大人说的是,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此次严打灵兽贩子乃是正义之举,就算出现一些杂音,也无伤大雅。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避免引起更大的风波。”
“嗯,你下去吧。”方运道。
董文丛一本正经地施礼,然后告辞。
董文丛缓缓走出总督府,一边走一边沉思,走了好一阵,才急忙去拿官印,然后传书发布命令,之后翻看刚到的传书。
象州都督方守业最先发来传书。
“老董,怎么回事?我发传书询问方运如何处理这事,他竟然说这是小事,交给你处理。这不像他的作风啊!关键是,打击灵兽贩子如火如荼,马上就要庆功,出现此事,对他的威信的打击很大!此次打击灵兽贩子声势浩大,难免会有人狐假虎威,惹得许多人不满,此事一出,必然会引发争议。”
董文丛轻叹一声,面露犹豫之色,数息后坚定神色,传书回复。
“这政绩是总督大人的,本官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方大眼,你是我多年的老友,又是方虚圣的伯父,应该要知道如何去做!”
足足过了半刻钟,方守业才传书回复。
“我明白了。象州安定的局面得来不易,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些小意外发生,就算有影响,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决不能影响大局。不过,你想如何处理。”
“多谢张都督理解。此事……恐怕还需要从军中借调人手,陪我去事发之地,慰问死者家属,向死者家属道歉,并请他们放弃追究此事,我们会给予足够的赔偿。”在传书的过程中,董文丛神色慢慢将恢复了正常,和所有的官僚一样,在处理这件事上经验丰富,从容淡定。
“州牧大人放心,我定然会安排精兵跟随,并保护现场,避免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挑起事端!”
董文丛思来想去,直接动用稀少的飞页空舟,前往事发地点,找到死者同族的长辈族老,软硬兼施,终于把这件事情压下。而杀人的捕快则被调离当地,调到州衙担任闲职。
但是,事情不知怎么被传到论榜,很快,一个庆国举人在论榜发文,抨击方运。
文章极其犀利地指出,方运就是一个伪君子,好大喜功,为了避免这件事影响打击灵兽贩子的行动,为了避免自己的政绩有损,为了自己的名声,竟然捂盖子,而且没有严惩凶手。
这一次,许多支持方运的读书人没有发声,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方运如此做实在有些理亏。
但是,有一部分人展开反击。
“换成任何人是方虚圣,都会如此。这次打击灵兽贩子事件,并非是孤立的,涉及那一家十五口的命案,涉及他的誓言,甚至涉及两国的明争暗斗。若是方虚圣严惩捕快,那么,意味着捕快们错了,意味着许多捕快会不得不收敛,意味着为十五条人命复仇就是空话,更意味着,方运承认这次行动出了大错!那么,景国柳山一党必然会出手,让原本的功劳变成罪责!为了那十五条人命,为了象州的安宁,方虚圣如此做没错。”
“若是象州官员对此事不闻不问,我们完全可以抨击方虚圣,但是,象州州牧亲自去赔礼道歉,亲自把赔偿金交到死者家人手上,甚至得到死者全族的谅解,我认为,方虚圣并没有错。如果一定要说他有错,那错就错在他无法时时刻刻管住每一个差役!”
双方不断争论,论榜变得格外热闹。
方运好像丝毫没有被这件事影响,在董文丛处理完此事后,再也没提过这事,而是按部就班开始整顿吏治。
接着严打的东风,方运的权威深入人心,整顿吏治并没有阻挠。
方运之前曾整顿文风,要求象州文书精简准确,使用易用的俗体字,抛弃之前的大鸣大放,这个过程非常顺利。
而现在,方运开始整顿奢靡之风,并且列出一些条非常严格的规矩。
比如,官员可以参与文会,但从文会上获得任何超过十两白银的奖励,要么退还,要么充公。
同时,要求所有由官府举办的文会从简,除了较大的节日和约定俗成的文会,其余文会皆不得以官府的名义举办。不同的文会有不同的规模,每种规模的文会的花费都明确列出,绝对不能超支超标。
除此之外,还要求各衙门节省支出,不得浪费。
各朝各代都有整顿吏治之事发生,所以象州的官吏并不感到多么害怕,和以前一样,表面上响应方运号召,背地里和之前毫无区别。
十月十四,一个消息在象州各衙门爆炸般地传播,名谷县的县令没有上报州衙便私下以官府的名义举办文会,并且在文会上吃喝玩乐,放浪形骸,已经被总督府的人带走,接受调查。
象州众官人心惶惶,不知道方运这次要做什么。
十月十六,总督府的公文正式下发,披露名谷县令的种种劣迹,并已经送交京城查办。公文中虽然不可能宣布判决结果,但却有影响恶劣、罪行重大、顶风作案等字样,所有人都知道名谷县令完了。
名谷县令是进士出身,只要没有犯下大罪,最多也只是调往战场与妖蛮作战而已,但是,一旦被定罪,也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再在景国为官。
名谷县令恰恰是杂家之人,甚至可以说,他要么叛国去庆国,要么放弃杂家圣道,否则永生也无法突破成为翰林。
这已经是对进士最严苛的惩罚,再严重一步,就是剥夺文位。
名谷县令一事震惊各地,众人这才知道,方运这是动真格的。
方运开始拿象州官员立威!
许多官吏立刻收手,一部分胆小的官吏每天衙门和家里两点一线,回绝所有应酬。
第1792章 微澜
但是,方运不仅仅拿一个名谷县令立威,在名谷县令被抓的第二天,各地陆续有官员官吏被抓捕到巴陵城。
总督府的人放出口风说,这些人都是和名谷县令一样,在方运宣布整顿官场风气后不收手之人。
一开始,众多官员还以为方运在清洗庆官或左相势力,因为稍有官场经验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整顿吏治也罢,惩治贪腐也罢,本质上还是政斗,本质上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打倒一批人,新官如何吃饱。
过了几天后,众人发现方运和以前的官员完全不一样,被抓的那些人没有任何规律,不仅有庆国或左相背景的,甚至还有坚定的铁杆保皇党,有一个七品县令甚至是走外戚的路子,跟太后的小舅子是穿开裆裤长大的。
如果一定要说这些人有共同点,那就是在方运告诫众人后,他们还不止收手,不知收敛。
不到十天,两个翰林、十一个进士、九十四个个举人以及三百余秀才被陆续批捕落马。
那些罪名重的,要押解到京城宣判,最后可能要流放各地。
那些罪名轻的,罚没十倍贪腐所得,摘去官袍,赶出衙门,然后向圣院送交这些官员的犯罪记录,各国与圣院各地永不录用。
不得滥杀读书人,但也不能让他们犯罪而不付出任何代价。
方运的铁腕手段震惊了全人族,许多人这才意识到,这一次,方运是在动真格的,他是真想打造一个至少相对廉洁实干的官场。
渐渐地,所有象州人都感到所有官吏大变样,去衙门办事再也不会有人爱理不理,之前一些官吏主动要好处,现在给都不敢要,生怕被抓现形。
之前遇到事上报衙门,衙门往往会拖很久,而现在则很快到达,按照官府的规定一丝不苟做事。
许多官员开始不断抱怨,但也有一些官员觉得这样不错,至少不用每天都去陪吃陪喝,明明有着健壮的身体,却生生被吃喝搞垮。
象州的百姓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方运到来的好处,对方运越发景仰。
一些百姓聚集到总督府门前感谢方运,方运没有接见他们,而是让总督府的吏员出门替他捎话给百姓。
“人间本为芝兰之室,芳香四溢,但罪恶当道,化芝兰之室为鲍鱼之肆。久居鲍鱼之肆,再闻芝兰之香,可欢呼雀跃,可感恩戴德,但定要记住,我等本就如芝兰!”
方运这话颇有深意,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如何,都有正面向上的意义。
象州百姓越发爱戴方运,但凡有人说方运不好,必然会被许多人反驳。
很快,象州的官吏创造出一个词,官不聊生。
没过多久,一些官吏递上辞表,离开衙门。
象州的一切都好似在方运的掌控之中。
每到冬天,下级官员便会以上司要买木材烧火取暖为由,孝敬一些银钱,但却只字不提钱,称其为“炭敬”,到了炎热的夏天,则有“冰敬”。
但今年,象州官员无人敢向京城官员送炭敬,而象州各小官吏也不敢向上司送炭敬,因为有人因此被方运抓过。
没了往年都有的炭敬,象州的官员突然感到有些不便,尤其是一些手头紧的官员,有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情绪。
十月二十八,巨原府出台一条政令,为了响应总督大人的号召,从今天起,全府的公厨减少荤菜,所有的饭菜开始限量,每个人都要节省粮食,为人族谋福利。
这条政令一出,巨原府怨声载道,一些官吏越发不满方运。
朝议往往要开很长时间,退朝后,国君会安排官员吃饭,于是皇宫给文武百官安排的饭菜就叫“退食”,因为吃饭地点是殿前廊下,所以又称廊餐。
普通衙门每天都会给所有官吏安排一顿免费的午餐,不敢称退食廊餐,便称其为公厨。
巨原府这条政令一出,大多数地方都在观望,但有几个县照猫画虎,也宣称为了响应总督号召,减少公厨的饭菜。
于是,这些地方的许多官吏饿着肚子在下午办公,时辰一到,几乎是跑着回家吃饭。
此事被写成公文出现在方运的案头,方运看了一眼,沉思片刻,然后放在一边,似乎并不在意。
十一月刚过,家家户户准备冬至节。
十一月初五,堂山府发布公文称,为了还象州芝兰之香,今年所有的公使钱全部充公。
这条消息一出,全堂山府官吏一片哗然,一些官吏甚至上门找堂山府知府,但被知府呵斥,被迫离开。
所谓公使钱,原本是给高官使用的公款,比如出行招待之类的费用,后来,许多款项也算公使钱。
官府经营一些工坊,若是工坊效益好,每到过年过节,官府都会给官吏发一些公使钱,效益最好的时期,一年的公使钱甚至是朝廷俸禄的几十倍。
堂山府的官府工坊虽然效益平平,但每年从冬至开始,到腊八、小年和春节这四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