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儒道至圣-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黄不接,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意外。现在的象州,比您刚来的时候更加危如累卵。”董文丛道。
“的确如此。所以现在象州需要休养生息,一个月后,我再准备整顿吏治,把庆国安插在象州的毒瘤全部拔除!”方运的语气无比坚定。
董文丛道:“您的做法并无问题,怕就怕……具体实施起来,一些官吏违背您的意愿。”
“引蛇出洞,我正好不知道象州还潜伏着哪些细作。”方运道。
“既然如此,到时候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两人正说着,方运面有异色,手持官印一看,道:“武国与庆国的大文比看来是比不成了。”
“怎么了?武君退缩了?”董文丛道。
方运道:“东圣阁刚刚给大学士以上的人传书,准备草拟一份倡议,要求各国每三个月派出一批秀才、举人和新晋进士前往两界山,与两界山军士一同训练,熟悉两界山环境,为第二次两界山大战做准备。”
董文丛笑道:“看来此番庆国在岳阳楼折翼,元气大伤,那些有识之士全都避开庆京不参与文比,宗家和庆君不想让庆国输得太惨,所以用这种手段,毕竟前往庆京的武国人大都是秀才、举人和新晋进士。我看武国读书人未必会在乎。”
“不,这个倡议在数个月前就被提到东圣阁的日程之中,我很早就见过。东圣阁原本也是准备在近期正式宣布,只不过因为武国读书人大闹庆京,他们不得不提前拿出来。”方运道。
“我看庆国人未必怕武国人,倒是有点怕您。对了……孔家和宗家的两位会面,有什么结果没有?”董文丛小心翼翼问。
方运轻轻摇头,道:“我都不知道孔家家主是何时走的,想来两尊半圣也不会撕破脸皮,大概会以宗家道歉赔偿告终。”
“孔家家主那时候出现,应该是顺手帮助您吓退蛟圣。”董文丛道。
“此事我自然明白,以后有机会好好感谢一下。”
董文丛道:“这倒不必,毕竟您揭发了文界之事,算是帮助孔家。”
“一码归一码。”方运说完,突然皱起眉头。
董文丛察言观色,道:“您若有要事,下官告退,稍后再来。”
方运手持官印,道:“你不用走,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不久你也会知道。十寒古地出现异变。”
第1776章 整肃吏治
“多事之秋啊。”董文丛道。
方运道:“你还记得刑殿的惩罚吧?”
“记得,您为了《民报》,对抗刑殿,刑殿罚您在成大儒前要去一处古地为人族开疆扩土。除此之外,其余惩罚无足轻重,莫非……”董文丛吃惊地看着方运。
“颜家家主颜宁山传书给我,说十寒古地生变,极可能是古地生灭的前兆。你也知道,十寒古地每隔三百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变动,古地覆灭并重生,称之为十寒生灭。在十寒生灭时,十寒古地会重新竞夺十寒君王,获得冰帝伟力。颜家希望我前往十寒古地,为人族争一尊十寒君王。不需要排名太高,只要能争到第十寒君即可。”
董文丛诧异道:“颜家把持第九寒君如此久,对下一代十寒君王没把握?”
方运眼中闪过一抹异色,道:“颜家本来有两位候选大学士,都是大儒之才,但为了十寒君王压制境界多年,始终停留在巅峰大学士阶段。有这两人在,颜家本来万无一失。但是……近年来文曲星不断异动,导致两人全都压抑不住圣道伟力的牵引,已经晋升大儒。颜家本来把希望寄托在颜域空身上,但现在古地异动,会在短时间内生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颜域空成长。”
“那颜家可以找……不对,颜家的确不能找半圣世家,半圣世家或者实力不足,或者与颜家关系不亲近。颜家同为亚圣世家,也不好找其余亚圣世家。看来,颜家现在只能找你或孔家。”董文丛道。
方运轻轻摇头,道:“你们有所不知,孔家有家规,不去与亚圣世家争抢十寒古地,可以在那里做事,但不能争十寒君王。甚至可以说,孔家不在乎人族哪个世家当十寒君王,只需要有一个即可。”
董文丛道:“那下官明白了,颜家自知很难再获十寒君王,但又掌握庞大的力量和秘密,所以想找一个合作者。您有争夺十寒君王的实力,但并没有掌控一座寒城的力量和底蕴,而且您的口碑一向良好,未有作奸犯科之事,只要与您谈妥条件,您必然会履行。关键是,您与颜域空的交情极深。”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方运道。
“我对古地生灭所知不多,但也听说耗时许久,至少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您若不在象州,谁人主持大局?”董文丛发起愁。
“所以在离开前,我要让象州稳定下来,扫灭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方运道。
“那您的第一步是……”董文丛试探着问。
“整肃吏治。”方运道。
董文丛点点头,道:“怪不得您在岳阳楼文会上抓捕所有的象州庆官,如此一来,吏治便完成一半。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恐怕会步履维艰。”
“也对,也不对。”方运道。
董文丛立刻恭恭敬敬道:“请大人明示。”
“整肃官吏很难,但只要解决几个问题,便一片坦途。第一,便是足够的权力,没有反对之人制衡,这一点,我不缺。历代宰辅整肃吏治,超过一半是因为并无足够的权力,甚至闹出过政令不出内阁的笑话。”
董文丛轻轻点头,景国一百年前就出现过那种左相,政令离开内阁后,根本无人听从。虽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也说明那位左相并不适合治国。
方运继续道:“第二点,便是斩断利益相关。可以说,九成的宰辅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朝政革新或变法,就是因为无法斩断自身的利益关系。试想,某位宰辅自己屁股不干净,如何雷厉风行?自己私欲过重,比如与某些大员勾结,另有所图,如何能服众?所以大多数革新变法,最后沦为党争、倾轧。”
“大人说的是。”董文丛道。
“第三点,便是对下层官吏的掌控,一国之主失去对底层吏员失去控制的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即便是权柄再大,若无法掌控真正与民众接触的官吏,整肃吏治最终也只是空谈。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时机,比如内忧外患,比如吏治的具体手段,比如民心,等等等等。”
董文丛道:“此番岳阳楼文会后,您在象州的民望已经……说句大不敬的话,已经超过一国之君,所以您的权力并无问题。您是从外地而来,与象州本地的势力毫无瓜葛,而且您一心为人族,纵然有自己的私心,也不会影响整肃吏治。您欠缺的,就是对下层官吏的掌控。”
方运轻叹一声,道:“自古以来,就不曾有人能完全掌控下层官吏,即便是众圣在为官时,也是如此。我所能做的,无它,尽力耳。”
董文丛看着方运,微笑道:“那下官便放下心了。”
书案之后,方运把毛笔放到笔架上,笑看董文丛。
董文丛解释道:“您当年在宁安县大放异彩,堪称人族古往今来第一县令,这您不用谦虚,即便是孔子当年担任中都宰的时候,也远远不如您,更不用说其他人。有此骄人履历,我还以为您升任两州总督后,会认为在象州与在宁安县一样,定然能轻易掌控。而您不仅没有盲目自大,不仅认识到下层官吏的重要性,甚至还很清楚根本无人能破解这个千古难题,那必然会成为一位合格的总督,所以下官便放心了。”
“碰到你这种认为上官无能的下属,我当如何做?”方运半开玩笑道。
董文丛正色道:“携泰山以超北海,诚不能也。您携一粒尘埃超北海,轻而易举,但您若尽携象州一切尘埃超北海,这和携泰山以超北海一样,是做不到的事情。您很清楚吏治艰辛,也就意味着您不会被底层官吏反噬,下官必当尽力辅佐。”
方运轻轻点头,道:“整肃吏治的第一步,便从百姓最痛恨的贪腐开始吧,本官要你连同法司与刑司,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七品以上庆官的贪腐证据,并陆续公布于众,不得出丝毫差错,你可能做到?”
“请大人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事不成,提头来见!”董文丛神色坚毅,目光有神。
“很好,记得每日上报详细事项。”方运很满意董文丛的态度,很显然,董文丛清楚整肃吏治的第一步何等重要。
第1777章 蛟王臣服
董文丛刚走,武君给方运发传书抱怨。
“方虚圣啊,你恐怕不用来庆京了。庆国的读书人忒奸猾了,因为东圣阁发布了一个不靠谱的号召,我们武国读书人无论找上谁,他们都借口要为去两界山准备,近期不参与文比与文斗。不仅如此,他们还义正词严呵斥我们武国人趁妖蛮作乱时内斗,那鄙夷的眼神,连我都羞愧欲绝!不过,这事不能完!我一定想办法让庆君庆国丢大脸!”
“你觉得他们在岳阳楼前丢的脸不够大?”方运回复道。
“也是,他们也够丢脸的了。我刚到庆国的时候,看了看庆国国运,当年象州被你们收回,庆国国运已经折损一成,中秋文会后,又折损整整一成!此次对宗家、庆君和庆国百官的打击极大,不过你要小心,宗家雷家和庆君都是报仇不隔夜的主儿。切记!”
“多谢武君提醒。”
方运坐在椅子上思索片刻,正要继续处理政务,总督侍卫面色古怪地敲门进来,道:“启禀大人,一个自称洞庭蛟王的青年要见您。”
“那让他进来吧。”方运说着继续低头翻阅文书。
别人翻阅文书都是一本一本、一页一页看,方运手持一尺厚的文书,随手一甩,所有文书飘飞悬停在半空,然后每一本文书如同被大风吹动,呼啦啦地快速翻页。
方运双目泛着淡白色的微光,眼睛中清晰倒映每一份文书。
不过三息后,所有文书恢复原状,方运右手一动,一部分文书落在右侧,一部分落在左侧。
方运翻开右侧的文书,只写简单的审阅完毕或批复,然后拿过左侧的文书,在每一份文书的最后都工工整整书写自己的意见。
批阅完所有文书,方运抬起头,就见一个头上长着两只小角的青年人面带谦卑的笑容,拘谨地站在门口。
看到方运抬头,那年轻人急忙弯腰作揖,道:“下官洞庭蛟王,见过文星龙爵。”
方运轻点一下头,道:“嗯,有什么事,说吧。”
洞庭蛟王忙道:“下官主要向您澄清一件事,此次我父亲巡江,在下丝毫不知,若是知道,必然会提前警示。这洞庭湖虽然是长江水域,我们洞庭水妖与蛟龙宫算不上太密切。您或许听说过,我的出身一般,平时也进不去蛟龙宫,就算进去,那些兄弟姐妹也会嘲笑我。我这洞庭蛟王也是苦求父亲多日才得到的,在那些兄弟姐妹眼里,洞庭湖就是个小湖泊,他们的目标都是海疆。”
“那你父亲现在如何?”方运一边整理文书,一边看着洞庭蛟王。
洞庭蛟王犹豫片刻,道:“其实您很快就会知道,我父亲已经离开蛟圣宫,去了一趟南海龙宫,借了一件宝物,然后离开圣元大陆,不知去往何物。听我在蛟圣宫的朋友说,蛟圣似乎借了一件能在星空中快速遨游的宝物。”
方运微微皱眉,脑海中浮现无数个可能,但却不清楚蛟圣要做什么,心中暗叹,蛟圣离开蛟圣宫可是大事,但自己力量不够,根本无法察觉,而那些能察觉的圣位大人物也不可能特意派人告诉自己。
“很好,这个消息对我很重要,我看到了你的诚意。”方运道。
洞庭蛟王大喜,道:“下官虽是蛟圣宫之人,但根据两族协议,也应该受当地官员辖制,更何况您是文星龙爵,这些都是下官应该做的。”
“你不怕蛟圣宫制裁你?”方运问。
洞庭蛟王酸溜溜道:“他们根本不在意我这种远离蛟龙宫的小蛟王,而且这种事您不说,没人会说。”
方运微微一笑,基本确定这洞庭蛟王是被岳阳楼文会吓怕了,所以才出卖蛟龙宫。
“我知道了。记得要帮衬人族,让景国风调雨顺,不要在人族的地盘上作威作福!”方运把“景国”两个字咬得很重。
蛟王思忖片刻,立时笑道:“文星龙爵陛下您放心,我一定会让洞庭湖周边风调雨顺,雨水比其他国都好。”
“那便好,没有什么事,先下去吧。”
“遵命!”洞庭蛟王退出书房,但不一会儿,又站在门外敲门。
“还有事吗?”方运一改方才的谦和,面无表情。
洞庭蛟王心中一惊,急忙道:“文星龙爵陛下,小的没什么大事,就是最近心惊肉跳,想讨要您一句话安心。”
洞庭蛟王紧张地看着方运。
方运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完一份文书才抬头,道:“你若安分守己,我保你永为洞庭之主。”
洞庭蛟王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带着哭腔道:“文星龙爵的大恩大德,小王感激不尽!”
“嗯,下去吧,记得为民造福。”方运道。
“遵命!”洞庭蛟王抹着眼泪离开。
方运轻轻摇头,没想到洞庭蛟王吓成这样,但转念一想,换成他人,恐怕也只能如此,两头押注,两头讨好。
由于武国与庆国之争暂时告一段落,许多人已经没兴趣去庆京。
圣元大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读书人迁徙活动展开。
各国的读书人在巴陵城游玩三五天后,陆续跨江北上,前往江州大源府济县的悟道河畔。
少数人准备在悟道河逗留几日便会离开,大多数人则会继续北上,先到庆京,后前往宁安县,见识一下人族第一县的风貌。
抵达宁安县后,大多数人会准备回返各家,但一部分人会选择留在宁安县,帮助景国抵抗蛮族,还有一部分人会回返悟道河,长时间在悟道河边求学修习,争取能突破文位。
这次来巴陵城的除了各国的读书人,还有一些国家的平民,对于投奔之人,方运全部收留,同时通过圣院查找所有人的背景,若是有作奸犯科之悲,直接抓捕,直接判刑,决不姑息。
若是遇到被害或被冤枉之人,方运会假装不知,一视同仁,给予所有人和象州人一样的待遇。
方运也陆续收到各地的消息。
雷家举族悲恸,所有雷家人跟方运不共戴天,誓要杀死方运,只有新任家主雷空鹤的态度捉摸不定,至今竟然没有明确表态。
宗家人则一改平日的高调,利用东圣阁发文后,全部如同过冬的动物一样,陆续减少活动。尤其是那些没有去岳阳楼的天才,全都销声匿迹。
庆君最为倒霉,经岳阳楼一事,身体急转直下,即便请了医家大儒和神物也无济于事,只能慢慢调养。
第1778章 回溯记忆
方运很想杨玉环立刻回象州,但现在杨玉环已经不是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而是巾帼社的重要人物,和苏小小一起帮助方运监察巾帼社,一起帮助巾帼社发展,同时在巾帼社学习,读四书五经,学习琴棋书画。
杨玉环虽然在孔城忙碌,虽然要做完属于自己的工作才能离开,但心早就已经飞到方运身边。
方运比杨玉环繁忙百倍,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政务,晚上则一直在修习。
学习奇书天地的书籍,阅读圣元大陆的书籍,练习唇枪舌剑和战诗词,作文章经义,练习瑶琴,同时继续撰写《古妖史》,还在整理一些医书、兵法和其他各家的学问。
不仅如此,方运每天要花半个时辰来阅读论榜上几乎所有文章和回复,时刻了解人族的一切信息,不能落后这个时代,不能陷入自我封闭之中。
一个接一个重磅消息在象州爆开。
每隔三天,州衙与法司和刑司就会联合向各地下达文书,张贴在告示栏上。
这些文书的内容出奇地相似,全都是列举某个官员的罪证,而且这些官员品级都不低,至少是七品,文位至少是举人,甚至会有翰林。
整个象州官场气氛出现微妙的变化,但各地百姓奔走相告,兴奋地讨论或传扬大官被抓的事。
临近九月,杨玉环、奴奴、苏小小和敖煌等人抵达巴陵城,与方运一同迁往总督府,正式在巴陵住下。
在方运的支持下,杨玉环与苏小小将在巴陵城建立一个有书院规模的女子学堂。
奴奴这几天一直缠着方运,敖煌则不同,每天就知道去洞庭湖或长江里疯玩,方运干脆封他为“象州妖军提督”,让他管辖附近的所有水妖,并负责训练它们。
敖煌很喜欢现在的身份,每天早出晚归,玩的不亦乐乎。
方运的私兵们也早已尽数抵达象州,在巴陵城住下。
九月刚过,方运看时机差不多,开始宣布整顿象州官场风气。
这是方运第一次主管一州,而不是一县。
一县只有巴掌大,方运可以面面俱到,但一州有数个府,近百个县,除非方运不修习不读书,把所有时间都耗在这上面或许能完全掌控,否则的话,必须要下放权力,靠整个官僚体系运转,而不是自己。
纵观历史,所有自以为可以绝对掌控官吏的人,都会被现实和后人嘲笑。
此次整风,方运的第一步便是整顿衙门的文风,要求所有衙门逐渐用《民报》制定的俗体字书写,争取两年内完全做到俗体字办公。同时,方运对文书的格式、内容、篇幅等等各方面制定合理的规范,大大节省了吏员的时间。
在整顿文风的命令下达后,除了少数老顽固颇有微辞,那些负责书写文书的吏员大都欢呼雀跃,他们最喜欢用更快更简单的俗体字。
整顿文风没有遇到真正的阻力,而象州官员发现方运的革新目前并没有动摇自身的利益,无人站出来反对,于是象州官场的气氛缓和起来。
临近九月十五,即便是方运都减缓整风。
九月十五是举人试的日子。
和往常不同,最近几年由于文曲星不断变化,人族参与举人试的人数大大增加。
象州今年参与举人试的秀才足足有七万人,而在方运科举那年,全景国参与举人试的秀才也不过三万余人。
这是方运第一次主持举人试,所以一早就去巴陵城文院准备。
时辰一到,方运便带领进入考场的秀才考生参拜众圣,待考生入了考房,方运便在文院与其他官员聊天。
众人所聊天南地北,但主要聊象州的民事或政事。
举人试至关重要,所有参与之人的官印都与外界隔绝,即便是方运也如此,不过方运比他人好一些,能浏览文榜论榜,只是不能发文章或回复文章。
考生要考三天,方运与众人就要在这里熬三天。
到了午饭时分,众官一起去食舍用餐。
刚吃到一半,方运突然扭头看向角落里用餐的六个差役。
其余人也看向那六个差役,食舍突然静了下来。
六个差役很快意识到虚圣在看自己,吓得放下碗筷,急忙起身,惊慌地看着方运,不知所措。
方运和颜悦色道:“你们几人过来。”
六个差役相互看了看,慢慢向方运走来,不是他们不想快走,是腿都软了,走不快,有一个胆小的甚至差点被吓哭。
食舍的气氛非常压抑。
等六个差役走到近处,方运微微一笑,道:“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事,我方才听你们讨论今日考场之事,说有两个学子因为考牌出了问题,被拒之门外?”
六个差役暗暗松了口气,年纪最大的差役一拱手,道:“启禀总督大人,确有此事,两人的考牌并非官府发送,而是被人掉了包,是假考牌。”
“这种事似乎不多见。”方运道。
一旁的董文丛道:“的确不多见,不过我当年秀才试之时,就遇到有人的考牌被掉包,导致无法进入考场。”
方运问差役:“关于考牌被掉包,你们还知道什么?”
那差役急忙回答道:“由于不是故意损毁考牌或作弊,我们只是让两人离开。那两人站在门口不远处,商量了一会儿,似乎怀疑是某位同窗做的,并很快找到那人,可那人刚好进入考场,两人不敢冲击考场,只能离开,年纪较小的那个哭着离开。”
“嗯。”方运说着,突然闭上眼,周身才气涌动,身前浮现史家读书人可以形成的史册,乃是一卷竹简。
食舍的官员一愣,随后一些年纪较大或文位较高的人露出惊骇之色,尤其是董文丛,竟然很没形象地张大嘴。
数息后,方运睁开眼,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做的不错,你们六人回去吧。”
六个差役如释重负,高高兴兴回去,能被虚圣夸奖,够他们几个人炫耀一辈子。
董文丛难以置信地问:“总督大人,您不会是在回溯记忆吧?”
“正是如此。”方运微笑。
在场众人都惊讶地看着方运,那可是大儒才有的能力,没想到方运还是大学士就会了。
一个人会遇到各种繁杂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无用的,所以自身会本能忽视掉许许多多信息,比如走在路上,可以看清每个人的面容,但没人会牢记每个人陌生人的面容,以后也不可能用到。
方运拥有回溯记忆能力,即便的数个月后,只要需要,他可以随时从记忆深处找到曾经遇见的每一个人,哪怕之前从未刻意记住,只要曾经在他视线范围之内,皆可寻回。
第1779章 绳之以法
董文丛羡慕地道:“您能说说回溯记忆的经过吗?这种能力至少要大儒才能掌握,下官只是听说过,并不知道具体如何。”
其余人一起好奇看着方运,都想知道这种能力的奇特之处。
方运笑了笑,没有说话。
就在刚才,方运利用回溯记忆的能力,闭上眼,仿佛回到数个时辰前。
记忆世界是上午七点多,太阳在东方照耀大地,方运置身于圣庙前,两侧站立着许多官吏,自己正对着文院的大门,大门外遍布着许多衙役,每四个衙役为一队,每队衙役前都有读书人排着长长的队伍。
只不过,时间静止,天地凝固。
方运徐徐上升,当时视线所及之处,一切都与正常的世界毫无差别,但那些当时方运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被文院墙壁挡着的地方,是一片漆黑。
方运眨了一下眼,就见所有人开始动起来,一切重演。
方运乃是大学士,上下左右前后都没有死角,可以看到全景,但是无法看到被遮挡的那些学子。
数息后,记忆世界的方运闭上眼,感知的范围突然扩大,那些原本处于黑暗中不可见的人,在方运的意念中都形成一个个光影,他们的形象都一致,因为方运看不到他们,但是,方运能听到文院外几十万人的声音。
随后,方运向前迈出一步,出现在记忆世界中那几个差役的面前。
接着,方运手指一动,像是在弹奏什么,就见这记忆世界突然开始加快,无数嘈杂的声音进入方运的耳朵,如此多的声音形成的信息洪流可以让普通人瞬间昏迷。
方运只是皱了一下眉头,然后缩小听觉范围,只听周身十丈范围内的声音。
记忆世界不断加快,过了一会儿,方运手指一动,速度恢复正常,而后方运听到差役发现考牌有问题,客气地劝说考生离场。
不多时,方运听到那两个被迫离场的人大骂一个名叫“庄励”的人。
听到这个人名的下一个刹那,方运脑海浮现今年所有考生的资料,知道谁是庄励。
回溯记忆不过几十息的时间,但整整消耗方运十分之一的才气,相当于使用了数百次大学士战诗。
这是方运第一次试着进行回溯记忆,感觉极佳,心道怪不得工家大儒极为推崇这种力量,有了回溯记忆,工家会以极其可怕的速度发展。唯一可惜的是只有大儒才能具备这种力量,若是能普及,工家会成为让万界恐惧的庞然大物。
董文丛见方运不说话,要是岔开话题,道:“大人,您似乎很在意此事?”
方运道:“科举不是最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但绝对是现如今最好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不是绝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绝对是相对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想获得更高的地位,科举是唯一也是最佳的选择,任何可能损害科举的行为,都会反馈到全人族,由每一个人背负恶果。所以,科举发生的任何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场的所有读书人表情肃穆,方运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虽然科举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至少目前为止绝不可能有任何制度可以将其替代。
一些世家子弟豪门中人一直鼓吹要把“举孝廉”等官场制度融入科举,允许高文位之人推举某个考生直接通过考试,或者让高文位之人认定优秀的考生在考试中评等提高,但是遭到全体寒门子弟的反对,一直没有施行。
曾经有位大儒说过,当有人可以干涉一个考生科举评等的时候,便是人族灭亡的开始。
董文丛点头道:“大人说的是。既然发生在象州,那下官这个州牧难辞其咎,定然会秉公处理,不让恶人逃脱,不让善人蒙冤。”
方运微微一笑,继续吃饭。
远处的那些差役心中暗叹,怪不得董文丛能当上州牧,先看出方运在意此事,而方运虽然没有明确指示要怎么处罚,可董文丛闻弦歌而知雅意,第一时间表示秉公处理,实则是揣摩方运的心思,从严从重处理。
一旁的法司司正蒋正明附合道:“此事偶有发生,鲁地孔城向来从严处置,但凡如此,必然夺其文位,一生不得参与科举。庆国也曾出过此类事件,但大都大事化小,不疼不痒禁考数年,可见庆国吏治败坏到何等程度,可见官僚无能愚昧到何等程度,我象州自当近孔城而远庆国。”
监察司司长兼监察院院正蔡源起身,道:“总督大人,既然您已经知道是何人调换考牌,下官应立刻联合刑司将其抓拿归案,进行审问。”
方运却道:“此等小事,无须劳烦诸位,待举人试放榜之后再依法处理也不迟。此人在泰合府也算小有名气,乃是名门子弟,极可能中举。”
待方运说完,众人才恍然大悟,在中举后再处理的确最好,若那人是冤枉的,不会影响科举成绩,若那人恶意掉换他人考牌,在他中举后再抓捕,造成的惩罚远远大过现在抓捕。
几个江州出身的官员轻叹,不是为那人叹息,而是为方运叹息,当年方运也在科举前遭遇不公平的对待,甚至在举人试之时也被左相党人为难,幸好方运能渡过难关,否则的话,将是人族最大的损失。
在举人试的这三天,整座圣元大陆变得格外祥和,没有人敢在这种时候闹事,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都会被各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