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虚圣想多了。”青衣龙侯打着哈哈。
  随后,方运又从商行大管事手中拿到其余银票,支付了费用和修补屋顶所需,一共得到九亿六千万两之巨。
  家产超过九亿两白银的豪门比比皆是,但有九亿银票的绝不超过五家。
  带着银票,一家人有说有笑返回泉园,而唐大掌柜在偏厅等候。
  吃过晚饭,方运在书房与唐大掌柜聊到深夜,这次唐大掌柜没有在方家住下,而是匆匆离开。
  拍卖会之后,方运又恢复了往日的作息。
  每日读众圣经典,然后学习奇书天地中的百家技艺,主要是学习圣元大陆不存在的知识,为之后当代县令做准备,同时每日苦练唇枪舌剑和战诗词,绝无半点松懈。
  每天,方运依旧只睡一个时辰。
  从春猎回来后,方运每日依旧要去学宫读书,上“殿试课”,学习治理一县之地,毕竟殿试的成绩极为重要,不能掉以轻心。
  方运地位有变,但对待同窗的态度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学宫的学生一开始见到方运还极为兴奋,但后来便已经习惯,只是依旧保持礼节,见到方运必然恭敬问候。
  方运喜欢这种变化,自己偶尔可以在学宫走走,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敢在学宫内散步。
  方运偶尔在学宫遇到有学生聚在一起讨论诗词或文章,众人邀请,方运也会稍作指点,让众学子获益匪浅。
  近一年的学习,方运的学问突飞猛进,读书量是普通进士的上百倍,已经有了海纳百川的雏形。
  和去年比,方运的脚步更加沉稳,目光更加坚定,话语更加流畅。
  唐大掌柜几乎天天来方家。
  正月三十的午后,方运正在书房读书,就听到门外熟悉的声音响起。
  “方虚圣,已经办妥!负责各州、各京城以及孔城的百余大掌柜通力合作,上千各府掌柜亲力亲为,各县书行的掌柜主抓此事,其中七成地区的房舍已经改造完毕,书籍已经入库,人手已经到位,一切都按照您定下的章程运作。另外三成地区的房屋或需要改造几日,或需要新建,您看如何?”
  唐大掌柜一边说,一边推门而入。
  方运缓缓道:“此事关系教化圣道,宜早不宜迟,七成地区已然足够。明日的《文报》大概已经定稿,但按照惯例,会在今天夜里印刷,现在还有机会,以你们玄庭书行的能力,让此事明日见报,并不难吧?若有难处,我亲自出面。”
  唐大掌柜哈哈一笑,道:“小事一桩,怎能劳烦虚圣大人亲自出面。您放一百个心,此事必然出现在《文报》之上,而且至少是二版,上头版的可能性比较小。”
  “那就劳烦唐大掌柜了。”
  “无须客气。不过,我当真佩服您的大手笔,仅仅是购置房屋的花费就超过二亿两白银,加上其他花销,足足有两亿五千万两。可这只是开始,到时候您还会扩充到各镇,花费翻倍。明年之后,每年您都要耗费大量钱财才能维持下去。”
  “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
  “只是……恐怕会有一些非议。”


第735章 方氏藏书馆
  “我在打算建藏书馆的时候,就已经做好被非议的准备。”方运道。
  “万一有人纠集书店老板反对,对藏书馆也好,对您的文名也罢,都有不小的打击。”唐大掌柜道。
  “无非是污我建立藏书馆后导致书店售书减少,藏书馆中的书籍,买得起的自然买了,买不起的也不会去买。反倒是有人因为免费看了藏书馆的书,觉得某本书好,需要反复阅读,回去买书。更何况,这是我自己的藏书馆,任何人无权干涉。”
  “只是……这只是表面的缘由,此事若做的好了,极可能与《三字经》一样,获得教化圣道,人族气运加身。尤其是那些有望封圣的大儒,极可能争夺此中教化圣道。”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他们都可争此圣道。只是,海有钓龙客,天有猎日人!”方运的语气透着些许春寒。
  “大儒争圣道,倒也不算什么。我玄庭书行负责此事,其功已足,再参与争夺,便是失了体面。那些鼎盛世家,未必看得起,但那些豪门或破落世家,绝不会放弃一丝机会。更何况,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哪怕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唐大掌柜欲言又止。
  “我知道,一切还如方才所说,只要正正当当与我争圣道,能者上,不能者下。若是连体面也不要,那我送他们体面!”方运的口气一如往常,但京城上空百里出现极淡的云烟,又很快散去。
  虚圣一怒,晴空生云。
  “既然您有此决断,那我便不再相劝。明日,方氏藏书馆必当名传十国!在下告辞。”
  送走了唐大掌柜,方运思索了半刻钟,继续学习。
  到了半夜,方运正在学习,传书纷至沓来。
  “方氏藏书馆?你那几亿两银子是为了获教化圣道?”
  “此事怕是有些险阻,小心为妙。”
  “此事老夫鼎力支持!”
  “我刚从圣院得知,此事已上明日《文报》头版,不愧是虚圣大手笔。也只有你才能有这种奇思妙想,唉,如此简单的事,我们怎么想不到!”
  “小心,曾经有大儒赤足行遍圣元,独身教化天下,但却被几个世家所阻,连本国各州都没走完。此事必有波折,你要当心。”
  “你的医书之事,并未声张,不过妖界已经传开,过不了多久,有些事就会陆续公布。那时候,医家之人必然会上门,有求赐教的,也有求讨教的,两件事怕是会赶一起。”
  方运快速翻看这些人的传书,现在就得到消息的人地位必然非同一般,而过半的人都作出警告,足以说明问题。
  方运一一谢过,然后继续读书。
  二月初一是个艳阳天,一大清早,透亮的阳光照着京城,在寒意未消的春天散播暖意。
  每月的初一都是发售《圣道》和《文报》的日子。
  方运为春节所写的《元日》、在猎场写出的《泉园观水》与《经火山》,还有早春文会上的《早春细雨》,都出现在《圣道》之上。
  若在以前,四诗同在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但现在人族看到《圣道》目录上多个方运的名字却不觉丝毫惊奇,完全习以为常。
  即使习以为常,这四首诗也原本能成为每月初一的谈资,但是,在《圣道》与《文报》发售后,却无人谈诗,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文报》头版的消息吸引。
  近万座方氏公共藏书馆在二月初一开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人仔细阅读才知道什么是方氏藏书馆,这才知道十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可以免费看书和借阅书籍的地方。
  而且,藏书室内还有夜明珠,供读书人在夜晚阅读。
  公共藏书馆对考入各地文院或学宫的读书人来说并不重要,对富贵之家的读书人也没有影响,但对普通家庭和贫寒之家的学子却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这些人可以阅读那些原本买不起的书籍,也意味着,他们考中的童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尤其是那些为了生计早早打工种田的年轻人,白天劳作,晚上哪怕想读书也花不起油灯钱,自然难以考中童生。
  可现在,方氏藏书馆有夜明珠,完全可以在晚上读书。
  只要读到足够的书,哪怕考不中童生,在各方面也有提高,经过代代积累,必然可以摆脱穷苦之身,培养出真正的读书人。
  许多读书人暗暗心惊,从某方面来说,方运这是在效仿孔圣。孔圣打破了教育垄断,设立私学,方运则是开启了知识普及的大门。
  孔子曾言,有教无类,任何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圣元大陆其实也做到了,任何人家只要咬着牙,孩子都可以读书,但是,不同人在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不同,拥有的教育资源也各有不同。
  夜晚的读书时间,大量免费的书籍,对富家子弟来说没什么,但对寒门子弟来说,却相当于增加了至少两倍的教育资源!
  藏书馆,消除了寒门学子部分的阻碍,增加了寒门子弟的教育资源。
  更重要的是,不久之后,每座藏书馆都至少有一位童生当馆主。只要馆主闲暇,学子们都有机会请教馆主。
  而且,每座藏书馆都需要人手,又有钱拿又可以读书,至少让几十万的寒门学子无后顾之忧。
  但是,方运的这番壮举却没有引发一致的喝彩。
  无论是在方运的家乡济源县,还是景国的京城,无论是尊重方运的孔城,还是视方运如仇敌的宗家,只要看到这条消息,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沉默不语。
  有闲钱买得起《文报》之人,都不算贫寒之家,而这些人和子孙都不会缺少书籍和读书的时间。
  更多的人获得读书的机会,就意味着出现更多的竞争者。
  方氏藏书馆对整个人族有功,但却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
  方运再次收到数不清的传书,早饭时分,有人让方运去论榜看看。
  方运手握官印一看,论榜成了战场。
  一部分人无比支持方氏藏书馆,认为方运有教化人族的大功,乃孔圣之后第一人。
  但还有一部分人反对,他们这些士族子弟平日里就瞧不起寒门,现在眼见什么人都可以有更多时间读书,对他们有了威胁,毫不犹豫展开抨击。
  大多数人都默默地观战。


第736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过,理越辩越明,一些原本观战的人也加入了争论,大都支持方运。
  “鼠目寸光!方运为人族,何错之有?”
  “如此说来,邻居家的孩子比你们生的多,你们是不是就要杀了邻居一家?”
  “蠢货!读书的人族越多,形成的才气越多,每过百年,科举的录取总量就会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了这些藏书馆,最多五十年,科举名额会再度增加!”
  “前面的仁兄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豪门子弟,但我却认为方运做的对!举个例子,某县一年有一百个童生名额,寒门与士族的所得比例大概是七三开,毕竟寒门数量多。但不要忘了,寒门子弟是数百中取一,士族子弟大概是十中取一甚至取二!不久之后,因为藏书馆使得人族才气增多,增加了十个童生名额,那么,这十个人可能是七三开吗?明显是士族更有利!”
  “有私心的不是方运,而是你们这些士族!”
  “、妖蛮当前,还为科举名额相争。你们忘记科举的本意了吗?能者居其上!什么时候,科举成了庇护士族的力量?若士族无能,寒门必然取而代之,并荣升新的士族!”
  “谁认识方虚圣,请方虚圣来说两句,骂醒这些蠢货!”
  随着中立之人的加入增多,论榜终于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仍然有人不满方运的做法。
  方运看了一会儿论榜,便继续吃饭。
  敖煌却端着《文报》赞口不绝。
  “虽然本龙早就知道你要建这个藏书馆,但不得不称赞。现在只是近万藏书馆,等再过几个月,藏书馆普及到乡镇,再扩展到其余古地,最后恐怕会有二十万到三十万座左右,仅仅每年的开销就有两亿两白银之多。不过,其他各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然会跟你争这教化圣道。”
  苏小小在一旁道:“若无意外,方公子至少能建立十万座藏书馆,这个数量已经算得上教化天下,对日后封圣极为有利。”
  敖煌抱怨道:“本龙也知道方运一个人吃不下三十万藏书馆,但想想明明至少可以建造二十万藏书馆,最后却只得十万,本龙心里就憋闷。若有二十万座图书馆,那方运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半圣成亚圣,关键的力量之一就是教化天下,是吧方运?”
  方运点点头,道:“确实有这个说法。文王成亚圣,是因为《周易》本来有演化天机、开启民智的教化之能,但教化不够彻底。而人族其余亚圣都是在接受孔圣的力量才成亚圣,若无孔圣,未必能成亚圣。不过,具体如何,还没有定论。”
  杨玉环道:“你今日是最后一天去学宫,明日二月二不去上课,待到二月三便启程前往宁安。这两天就多休息,养足精神,好去宁安上任。”
  “玉环姐说的是,这两天我多休息,多想想如何当知县。”方运微笑道。
  吃过午饭,方运和往常一样前往学宫学习殿试课。
  由于今日是最后一堂殿试课,教从政、军务、农事等等各科的先生齐聚一堂,与五十进士围坐在一起,尽情畅谈。
  方运在课堂上不仅没有特权,先生们还最喜欢叫他回答各种问题,不过方运学贯两界,几乎没有难倒他的事,很多时候都是故意藏拙。可哪怕是藏拙,也往往在不经意间超出这个时代半步。
  以至于各科先生都整理了一本“方运答录”,抄送学宫一本,自留一本。
  教政事的程先生道:“你们两日后赶赴各县,定然要沉得住气,万万不可以为有家世有才学,就可轻视当地豪强与胥吏。有一句话我不便在课堂讲,但今日不妨直说,天下胥吏皆可杀!”
  众人默默点头。
  胥吏是指基层的小官吏,一般七品之下的官员,都可称为吏。
  县令是七品官员,不能在一地常任,而七品之下的官员,基本都是本县或本府之人。尤其是九品和那些无品级的小吏,几乎代代传承,在基层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和关系网。
  甚至有人称这些小官吏是“小诸侯”,非常形象。
  官员需要得到好的考评才能升迁,本地的小官吏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可以轻易闹出事端,让县令的考评下降,最后无法升迁。
  县令虽大,但不能事无巨细一一操办,大多数事情由那些小官吏负责。
  经常有新任县令与小官吏冲突,除非是大有后台的新任县令可以毫不在乎动用力量扫除一切阻碍,否则一旦双方势如水火,大多数以县令灰溜溜离开告终。
  只有极少数县令敢与小官吏们一拍两散,硬气离开,但最终断了文官的前途,不得不去文院或军中效力。
  治理一地之复杂,远远超过寻常人的想象。
  程先生微微一笑,道:“方运,身为进士,可锐意进取,可龟缩不前,你认为身为县令,何事最重?”
  其余同窗笑着看向方运,跟着旁听的敖煌也一脸坏笑,他嘴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乐开花,谁叫方运太过耀眼,好事坏事都能沾边。
  方运早就习惯,由于现在是平等交谈时间,他并未起身,道:“若不出意外,制衡之道乃是首选。”
  “哦?为何不取中庸?”
  “制衡本身属于中庸范畴,但中庸含义太广,制衡更恰如其分。若只说中庸,未免有些空谈。”方运道。
  几位老先生齐齐点头,程先生道:“你们要多学学方运,治理一地,最忌空泛,也最忌模糊,‘制衡’一词,准确又有力!”
  教军务的董先生微笑问:“你说若不出意外,制衡之道乃是首选,若是你在宁安出了意外,又当如何?”
  此话一出,所有进士学子收敛笑容,连敖煌也不敢笑。
  “先生所言,是何种意外?”方运微笑问。
  “各种意外。”董先生道。
  这话让许多进士学子为之头疼,这些老先生都不是易与之辈,方运绝对无法糊弄过去。
  但就在此时,每个人都感受道方运的官印发出急促的震动,这是最紧急的传书,一般只有家国大事的时候才会出现。
  方运手握官印,似乎看了一眼,随后脸色出现明显的变化。
  方运缓缓站起,一边向外走一边道:“之前论榜有人争论藏书馆是否有损士族,连同董先生的问题,我一并回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737章 厚颜无耻!
  方运在行走的过程中,周身元气轻轻震动,但很快恢复正常。
  “学生有要事去做,先行告辞。”
  众人疑惑不解,只能看着方运的背影越行越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此话如此凌厉,隐隐有扰乱天地、万物征伐的气概……似乎不像是方虚圣说出来的啊。”高庸道。
  “到底方虚圣收到什么传书,导致他变化如此大?此话乍一听只是奇特,可仔细一想,却让人倍感恐怖,似乎一头荒古凶兽潜伏在这句话之后,随时可能吞噬万物,莫非乃是圣道之言?”
  “听到这句,我也感到全身发寒。”
  “不,圣道之言必然会形成圣道之音,此话应该没什么。”一个学子说。
  程先生道:“并非如此。普通的圣道之音,源自对经典的解释,比如去年在玉海城的时候,方虚圣曾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对曾子之言的注解。但有些更为宏大的圣道之音,仅仅是说几句话难以形成,必须要出现支撑它的圣道!若无强大的圣道,再正确的语言也无法发出圣道之音。”
  “啊?莫非这句话之后,隐藏着未知的圣道?”
  “你们想多了。现在要紧的是问清方运发生了何事。方运这孩子哪怕成为虚圣后也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恭恭敬敬,从来不曾有半点骄狂,而今却突然离开,那封传书必然隐藏着大事。诸位,你们去问问消息灵通之人,看看今日发生了何等令他愤怒的大事。”
  “说的是,我这就去问一些世家朋友。”
  “能让方虚圣如此……咦?外面怎会突然多出一片乌云?今日理应放晴啊。”
  “那云……似乎有些怪异,走,出去看看。”
  许多学子快步走出学堂,走到长满花草的院子中,抬头望去。
  就见天空的乌云成标准的圆形,笼罩百里内的天空,和普通乌云不同,这片盖住京城的乌云滚动极其迅速,仿佛每一寸都在翻滚争斗。
  云中虽无雷霆,但却有一丝无形的天威。
  好似上苍愤怒。
  “这……诸位先生请出来一观,这……似乎是传说中的虚圣一怒,晴空生云!”
  屋里的师生急忙出来,抬头望天。
  “没错,应该是方运动怒了。这……当日连雷家违礼方虚圣都没有生如此大的气。”
  “快去询问!”
  在场的学子都是进士,而老师们都是翰林,急忙各自联系亲友。
  过了片刻,一人突然大叫:“我知道了!”
  所有人望向他。
  “庆国国君下令,方氏藏书室牵扯极广,应先行去各地官府报备,待确认适合庆国民众,才可正式开馆。”
  轰轰轰……
  一道道强劲的元气爆鸣响起,有人发带碎裂,有人衣带断开,甚至有人两拳一握,衣袖化为碎布片飘落。
  此地的进士与翰林总数超过五十,才气一乱,狂风四起。
  “放屁!”程先生怒发冲冠。
  “简直厚颜无耻!厚颜无耻!”董先生气得面色由红变紫。
  那学子又道:“事情还没有完!宗圣世家已经对外宣布,将在庆国每一县乡镇甚至村落建立宗家藏书馆。”
  “卑劣!简直卑劣到了极点!连妖蛮都不如!”
  “如此半圣世家,实乃无耻之尤!若此事乃是宗圣亲自授意,本人将见圣不尊、遇圣不敬!哪怕遭到圣罚都绝不低头!”高庸气得睚眦欲裂。
  “庆国……若我景国没有草蛮南侵之祸,我这就号召京城士子文战庆国!”
  “如此卑鄙之手段夺人圣道,前所未有!他宗家,修的是强盗之道吗?”
  就在此时,京城各地都出现元气震荡,逼得圣庙不得不主动压制,避免伤及平民。
  一声声怒喝自四面八方响起。
  “庆国宵小,罪该万死!”
  “夺我大景国虚圣圣道,理当南征庆国!”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草你娘的宗家贼子!”
  京城的一干读书人简直气疯了。
  许多人听出最后骂娘的是景国那位著名的花君老人,纵然花君老人是性情中人,可也是大学士。把一位大学士气得满京城骂娘,而且骂堂堂世家,乃是千古奇闻。
  “怪不得方运气得离开学堂,换成我能把学堂砸烂。宗家贼子,简直是当我景国无人!”
  “可……我们能做什么?”
  学堂外静悄悄的。
  “是啊,我们能做什么?除了眼睁睁看着方虚圣被气出学宫,我们还能做什么?”
  “呵呵,我们景国人为抵抗蛮族呕心沥血、马革裹尸,本来已经飘摇欲坠,好不容易出了一尊虚圣,或许能让我景国多支撑两年,没想到,庆国却狠狠从背后捅了一刀!”
  “我算是看透宗家,也看透了杂家!宗家,乃我一生之敌!”
  “好狠的庆国!夺我象州不说,竟然还要对我景国赶尽杀绝!若景国国灭,我还活着,必当血溅庆都!”
  “这些话就不要说了。”
  “我刚刚接到传书,不仅宗家,嘉国雷州的州牧与州院君已经下令,方氏藏书馆用意不明,即将全面核查,核查完毕后才允许开馆。”
  “雷家的贼子果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还好雷家在嘉国并非一手遮天,嘉国没了雷州,还有其他州!”
  “其实,若仅仅是庆国与雷州的藏书馆被禁,倒也无妨,其余各国古地人数众多,对藏书馆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怕就怕宗家开了这个先例,其余世家用相同的手段在各地禁封方氏藏书馆,争夺教化圣道!”
  “可恶!方运终究是虚圣,不是半圣,若成半圣,谁敢如此赤裸裸抢夺?就算再无耻,也会与方运联手经营方氏藏书馆。”
  “先等等,或许事情还有转机!实在不行,景国所有民众请圣裁!我就不信那些普通世家敢冒如此大的风险。”
  “那有又能如何?庆国国君又没说禁止方运在庆国开藏书馆,只是要仔细查证。等拖个两三年,宗家的藏书馆遍布庆国,方运的藏书馆就算开了又能如何?”
  “但,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什么都不做啊!方运曾经说过,有些事可以忍让,但有些事,必须要以最激烈的手段反击,哪怕失败,也要让对方知道,以后若再做此类的事,必然会付出代价!”
  “我还要殿试,实在抽不出身。不过,我会派我族中年轻人前往孔城,抨击宗家与雷家,坏两家文名与民心!”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方虚圣能忍辱负重,忍过今日,待明日,大鹏振翅,翱翔九天,再报此仇!”


第738章 济县,北边
  方运走出学堂,一步一步向学宫外走去。
  一路上遇到学子,对方问候方运便轻轻点头,除了脸上比平日多了少许冷意,没有太多的变化。
  走了片刻,看到方家的马车。
  车夫正用草帽遮着脸打瞌睡,方运走过去,用食指轻轻敲动车辕,发出咚咚的声音。
  足足敲了十几息,车夫才伸手拿下帽子,急忙跳下车。
  “老爷恕……恕罪……”车夫惊慌失措,尤其是发现方运的神色不对后,更加恐慌。
  方运淡然一笑,道:“不要惊慌,是我提前离开学堂。送我去皇宫。”
  “是,老爷。”车夫急忙动起来。
  方运一边听着京城不断传来的喝骂,一边走上马车。
  官印不断响动,不断有人发来传书。
  方运继续闭目养神。
  过了好一会儿,方运突然睁开眼睛,张口说话,他好似只是与近处之人交谈,但声音却瞬间直达学宫圣庙,然后以学宫圣庙为枢纽,瞬间抵达景国所有七品以及七品以上官员的官印。
  济县。
  新到任的段县令正在阅读公文,然后一板一眼地批示。
  批示完一页公文,段县令活动有些疲劳的手腕,起身走出书房,在县衙的后院轻轻走动。
  “老爷,您在休息啊,快去拿些瓜果来。”一个体态丰腴、一身绫罗绸缎的中年妇女笑着走过来。
  “是,夫人。”小丫鬟快步向外走去。
  段县令轻轻点头。
  段夫人轻笑道:“老爷,这济县乃是虚圣故乡,老宅就在县里,若他高中状元,理应会回乡祭祖。到那时,您就可以与堂堂虚圣搭上关系。”
  “夫人说的是,若方大人回乡,我定当全力操办。只是……景国正处于为难之中,方虚圣若中了状元,或坐镇京师,或前往圣院潜修。最为重要的是,今年殿试结束前,妖蛮就会南下,他恐怕无法抽身回济县。”
  “今年回不来,在您任期的三五年内总要回来吧?只要回来,对老爷就是大喜事。”段夫人道。
  “嗯。”段县令轻轻点头。
  “妾身的眼光果然不如老爷。”
  “哦,此话怎讲?”段县令依旧一本正经的样子,只是目光中透着极浅的笑意。
  “当年我以为紧跟左相才是正路,现在才发现,您走文相一路才是真正康庄大道。凭借您在济县的资历和与文相大人的关系,以后见到方虚圣怕是大有好处。”
  段县令喟然一叹,道:“我还以为你能说出何等道理。为夫自知才学有限,唯有踏足仕途方有一线机会留名史书。但,为夫不想要污名!只是,你此次依旧看走眼了,无论是跟随文相,还是追随方虚圣,都远远比投向左相艰难百倍。在我答应接掌济县县令之时,便注定深陷漩涡。”
  “啊?怎会如此?那我们不当这个济县县令了,快快离开。”段夫人慌了。
  段县令却不呵斥妻子,耐心解释道:“若逢盛世,为夫大概会走中庸之路,以最稳妥之路博一个身后名。但,此时乃是大乱世,吾辈读书人,岂能苟且偷生?自当肩担重任,救危济世!景国正是用人之际,而济县万万不能落到左相手中。”
  “可……你并无危险啊。”
  “你啊,有些话我不便与你多说,你只要知道,为夫来济县不是为了搏一个功名升迁,而是文相信任,委以重任,为方虚圣庇护这一方净土!”
  “唉……”段夫人眼中满是忧虑。
  就在此时,段县令突然一愣,然后快步向书房走去,就听书房内传出一个宏大雄壮的声音,如钟如谷,如高高在上的君王。
  “本圣粗通诗词,兼修兵医,无甚功绩。自知才疏学浅,不经事故,故深居简出,潜心学业,与人为善。只是妖蛮祸乱万界,承蒙诸多前辈看重,先入圣墟,后踏登龙台,又战猎场,以赤诚之心、凭贱躯微力,行人族正义,灭妖蛮兽类。”
  官印散发的声音震得整座县衙嗡嗡作响,就见院中树叶凋零,花草垂首。
  众多县衙仆从明明听不出说话之人,可在声音响起之后,自然而然知道这是虚圣方运之言,不由自主低着头,弯着腰,恭敬以对。
  北方草原。
  一个狼蛮部落火光冲天,上千妖蛮鬼哭狼嚎。
  数头狼蛮帅被废了气血之力,被钉在部落中心的圆木上,看着自己部落的子民在火里焚烧,在刀枪间哀嚎,在战诗中挣扎,在唇枪前惨叫。
  “天杀的张破岳!有本事来与我们决一死战!屠我妖蛮妇孺岂是人族所为!”一头狼蛮帅用不太标准的人族语大声嘶吼。
  一座巨大的帐篷中,张破岳右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