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儒道至圣-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仲景的《伤寒论》、王焘的《外台秘要》、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朝众御医联手编撰的《圣济总录》、雷丰的《时病论》、郑肖岩的《鼠疫约编》……
方运之前每日读大量的书,凡是有名的医书,无论是圣元大陆还是华夏古国的,他早就速读一遍,心中有了清晰的概念,而医家半圣的书籍更是反复琢磨,毕竟医家半圣的书籍也位列众圣经典。
在奇书天地中寻找有关治疗瘟疫的书非常简单,不过短短两个时辰,方运就把奇书天地中所有涉及瘟疫的理论、药方和注意事项统统看了一遍。
随着文位提升,方运在奇书天地中阅读的速度也加快,现在几乎已经达到外界速度的千倍。
读完一遍,方运并没有停下,而是把所有的内容单独拿出来,凭借记忆分门别类,去芜存菁。因为有些药方的确有问题,而有些治疗方法太过于落后。
尤其是像《时病论》之类明清时期的医书,乃是后来形成的“温病学派”的医家之人所著,而此时圣元大陆根本没有让中医上了一个新台阶的“温病学派”,甚至可以说,没有“温病学派”的中医,不是完整的中医。
而且,温病学派纠正了以张仲景为首的伤寒学派的许多错误,温病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伤寒学派不能治疗的病症。这在华夏古国属于很正常的医术革新,但在圣元大陆,一旦形成“温病学派”,则必然涉及最残酷的圣道之争!
而且是否定医圣张仲景的部分圣道!
但是,在死亡面前,方运已经抛弃所有顾虑,自己能活下去,才能考虑圣道之争的后果,自己现在都要死了,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圣道之争。
更何况,医家的核心是救人治病,任何新的革新推出,纵然会引发争论甚至圣道之争,也不至于被迫害,与其他一些百家有明显的区别。医家的开放风气仅次于工家。
“这些医书虽多,但却只是文字,毫无力量。要想获得冲破瘟疫之雾的力量,我必须要书写成一本专门治疗瘟疫的医书!否则的话,我们都会死在这里!”
第706章 《瘟疫论》
方运思索片刻,做出决定,以着名的河间派为跳板,以圣元大陆一些与温病学派相似的医家理论为根据,跨越上千年的时光,直接书写一部以温病学派理论为根基的专治瘟疫的书籍。
瘟病学派在治疗传染病方面超越伤寒派上千年,在很多理论甚至具有颠覆性,方运没时间考虑,把其中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理论都列出来。
若是写一本专治瘟疫的书,吴有性的《瘟疫论》是绝对跳不过去的书籍,此书乃是华夏古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传染病的医书。
此书为后世治疗传染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拯救了许许多多百姓。
在华夏古国,伤寒学派之后,便出现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争鸣,一个研究火热病机,一个主攻脏腑病机,而且这两派时期相近,相互碰撞与交流形成璀璨的医道光辉。
在此之后,在河间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温病学派成为医道一颗新星。
从伤寒学派到温病学派,历经千年,圣元大陆的医家哪怕进度再快,哪怕意识到伤寒学派并非包治百病,也没有出现真正的温病理论。
医道一脉一直进步,圣元大陆的医道发展实际超过同时期的华夏古国,但终究有时代的局限性,很多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但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瘟疫”在医道中是一个大课题,方运自知能力有限,若是全盘书写吴有性《瘟疫论》,别说难以完成,就算书写完成,得到的恐怕也不过是普通医书,而不是医道之书,不会有任何力量。
《瘟疫论》涉及的方面极多,方运决定把《瘟疫论》分成上下两卷,把所有对瘟疫之主无用的部分都分到下卷,等以后完善,而把所有能克制瘟疫之力的医道知识归在上卷,更容易成书。
除此之外,新的《瘟疫论》不仅有吴有性的原作内容,还添加了后世许多医术大家的理论和验方,同时掺杂医圣张仲景以及圣元大陆医家现有体系的知识,保证《瘟疫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
方运没有立即书写《瘟疫论》,而是在奇书天地中打腹稿,形成许许多多半透明的虚幻纸页和文字。
若仅仅是照着《瘟疫论》瘟疫论书写,并不难,甚至把后世更好的理论或验方加入其中也不难,难的是寻找脉络,与圣元大陆的医道力量结合,在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尺度,不至于太过夸张而让医家之人无法接受,更不能过度否定现存医道。
在奇书天地中,方运反复修改,数易其稿,许久不能定稿。
方运在实践方面远不如那些普通医家人,但理论知识之扎实,绝对在年轻医家进士之上,毕竟现在医家人大都局限在伤寒学派内,他却阅遍所有的重要医家典籍。
论深度,方运不如医家进士,但论广度,方运对医道的理解甚至超过医家大儒!
支撑方运的,是数千年的医家精华!
关键是,那些医书中的药方或理论,都是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所以方运哪怕直接使用也不会出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圣元大陆的药材更加丰富,方运要根据圣元大陆的医道书籍对华夏古国的所有药方进行微调。
幸好之前方运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早就对基础的药材药性做出对比,更改起来并不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有一个进士投靠瘟疫之主,而山上的浓雾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慢慢地,许多进士开始不断利用官印看时间,因为现在已经是圣元大陆的上午十点,再过两个小时,到了正午,瘟疫之主就会积蓄足够的力量,所有进士必死无疑。
又过了一刻钟,方运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
张子龙一咬牙,道:“医道艰难,必当一一亲历。众人之中我的医道境界最高,医书威力最强,我先试着闯一闯,或许能有一些发现!”
不等其他人反对,张子龙只身向山上走去,胸前浮现一本散发着乳白色光芒的医书,形成一股莫大的力量保护住他。
一些医家之人轻声叹息,张子龙的确是合格的医道行者。
很快,张子龙进入淡淡的绿雾区域,那绿雾立刻如同活了一样,不断向他身上涌去,凝聚成古怪的形状,如石子、木头等物品不断进攻医书形成的白色光芒。
但张子龙乃是医圣世家的栋梁之材,最多三年就可成为翰林,这种程度的绿雾根本无法攻破他的医书。
与此同时,医书上文字流转,记录瘟疫之力的特性。
张子龙继续往里走,很快来到妖蛮临时搭建的寨子中,没有遇到任何敌人,但绿雾更浓。
这时候绿雾大都化为长枪、刀剑等凌厉之物,威力更强。
经过不间断的攻击,极少数的绿雾终于穿透医书的防护,进入张子龙的体内。
张子龙的身躯轻轻一颤,随后剧烈地咳嗽起来,急忙向自己嘴里塞各种药,但是,他的身体发热,开始不断咳嗽,双目发红,步履无法保持稳定。
后面的进士大喊着,希望他别走了。
张子龙没有停步。
一步一步向前,最后,张子龙来到山腰,来到浓雾的边缘,这里的绿雾浓到可见距离仅仅只有五丈远。
在张子龙靠近后,前方的浓雾突然炸开,出现短暂的紊乱,随后浓雾化为一只只虫子涌过来,蝗虫、蟋蟀、蜜蜂、苍蝇、蚊子……
数不清的墨绿色瘟疫之虫扑过来。
张子龙立刻外放出一件翰林文宝,形成强大的翰林防护诗保护自己,但不过一个呼吸间,翰林文宝形成的防护力量被瘟疫之虫彻底击破。
瘟疫之虫散逸的力量侵入张子龙的身体。
张子龙的皮肤瞬间变绿。
张子龙面色大变,急忙使用另一件封入疾行诗的翰林文宝,瞬间获得疾行诗的加持,急速向山下跑去,一边跑一边咳嗽。
一路血迹。
华玉青等医家人急忙外放医书,冲过去扶住张子龙。
“不……不要送死。”张子龙说完,两眼一闭,昏死过去。他的医书悬浮在半空,不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驱除他体内的瘟疫之力。
“快帮忙!”
有医书的进士一起外放医书,就见张子龙身上白光层层叠叠,绿色的瘟疫之力被逐渐驱除,慢慢睁开眼睛。
“诸位,逃吧,远离妖山,越远越好。最多一个时辰,瘟疫之主的力量将席卷猎场,我等必死无疑!逃吧,瘟疫之力太强!”张子龙目光里充满了绝望。
第707章 圣道天噬
“怎会如此?就算有了瘟疫之虫,也不至于如此。”华玉青道。
张子龙缓缓打开医书,就见“瘟疫篇”的第一页的边缘出现了绿色的痕迹,而且那些绿色痕迹仿佛是细小的蚂蚁,正在慢慢啃食医书书页,让书页正在快速减少。
几个辅修医道之人吓得后退一步。
“这……这是圣道天噬!只有在参悟圣道边缘之后,才会有很小的机会激发这种力量,只有成为半圣后,才会真正掌握这种力量。任何敌人一旦遭到完整的圣位力量攻击,若没有圣位力量庇护,自身的一切都会被圣道天噬吞噬!”
“此刻瘟疫之主的力量仍然有限,所以选择吞噬张子龙的医书,若是更强一些,直接吞噬张子龙的文宫!”
“最多半刻钟,张子龙的所有医书都会被吞噬!这意味着,只要瘟疫之道不崩灭,或者不被医家压制,张子龙再也无法利用被吞噬的内容,甚至永远也学不会这些学问,更不可能利用。就算活着离开猎场岛,也只能重新学医,去学那些之前不曾接触过的偏门医道。”
“啊?那岂不等于说他的圣道之路断绝?”
“可以这么说。除非能在医书被吞噬前用圣道力量清除。”
“圣血可以吗?”
“圣血自然可以。”
许多进士望向方运,就见方运二话不说,随手一抛,一滴黄金妖圣之血飞出,直入张子龙的医书。
“轰……”
一股奇异的爆响声出现,无形的气浪向四面八方传播,劲风吹得附近的人不得不后退。
医书上好似形成了时光逆转,绿色的瘟疫之力徐徐后退,被吞噬的纸页缓缓复原。
不多时,绿色的瘟疫之力被逼出医书,妄图继续攻击张子龙,但被吸收了半圣之血的医书彻底灭杀。
张子龙原本已经绝望,没想到医书起死回生。
“在下谢过方虚圣!”张子龙感激至极。
“子龙兄无需客气。若我等死于猎场,留下圣血都便宜了瘟疫之主,若我等活着出去,一滴圣血救一位医家天才、未来的医家大儒,却是我人族赚了。”方运说完继续参悟医家书籍。
“不愧是一代虚圣,永远站在人族的高度上看待问题!换成别人,谁舍得圣血救一个进士!”
“唉,与方虚圣在一起,永远能有好处。在圣墟,许多人走到彗星长廊第七长廊,在登龙台,不仅没被邪龙杀死,反而得到不明的力量。张子龙的医书里融入圣血,威力至少增加一成,原本只有大儒才舍得花费圣血增强医书!”
“子龙,你进入瘟疫之雾中,都看到了什么?”华玉青问。
于是,张子龙就把自己所见以及医书分析出的力量一一道出。
“瘟疫之主的力量中,蕴含极强的戾气和厚重的死气。传言他当年为了让瘟疫之力增强,屠杀上亿敌对部族和妖界人族,看来属实。另外……”
方运一心二用,一边听张子龙的描述,一边继续在奇书天地中翻阅书籍,根据张子龙描述的特性寻找更好的针对之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再离正午还有五刻钟的时候,方运突然起身,望向妖山的山腰。
众人原本正准备远离妖山逃亡,看到方运站起,立刻望向他。
“方虚圣,您这是……”
方运道:“子龙,你方才说,若有医道异象,可解大部分瘟疫之力?”
张子龙一愣,道:“我不过是随口一提。悬天之壶就不说了,那是等同于史道石门、礼乐编钟的力量,只说最基础的‘杏林春阳’,那都是数十年难得一见的异象。除了医家半圣封圣会出现,只有少数大儒把自己的医道融会贯通、完全参悟透医道边缘之后才能形成。”
“嗯。去年我从圣墟出来后,从孔城返回景国,孔家曾相助一艘‘空行楼船’,那是半圣力量书写而成。那空行楼船虽然已经多次使用,力量减弱,但带领我们从山脚下飞到山腰不成问题,也足以在短时间内排开瘟疫之雾,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冲进去之后,我等能否杀死瘟疫之主?”
“这个问题,无人可以回答!但,我想与方兄一同冲向妖山,一同做最后的尝试!”孙仁兵道。
“我也一同前往!我不能白白耗费圣血而不出力!”张子龙道。
“我也去!”
众进士纷纷响应。
“方虚圣,您不用多说了,直接拿出空行楼船,直接使用所有的力量,奋力一搏!成,扬名万载,败,亦有机会名垂青史!”
“那么,请诸位随我上空行楼船!”方运说完,从饮江贝中拿出一页浅金色的圣页,圣页有些破旧。
圣页上有一个“船”字,乍一看一笔一划犹如龙蛇在之上游动,但眨眼之后,会发现就是一个极为优美的文字,方才的龙蛇执行仿佛是错觉。
书法四境,笔走龙蛇。
方运把“船”字圣页向半空一抛,圣页金光大盛,化为一座巨大的空行楼船,足足有三十层楼那么高,正是当日方运离开孔城时所坐的那艘。
“上船!”方运率领所有人上船。
众人一起走到船头。
张子龙迟疑道:“此船虽然能助我们排开瘟疫之雾,直入瘟疫之主洞前,可洞内仍有瘟疫之雾,我等如何破除?难道,你真能创造医家异象?”
“我不能完全做到,但可一试,若事败,则可乘坐空行楼船返回猎场入口,寻找最后的生机。那么,现在我便书写医书!”
“什么?”众人大惊。
谁都没想到,方运竟然在此时准备写医书。
无论是主修医道还是辅修医道之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方运,若非方运乃是虚圣,他们一定会质问方运是不是疯了。
那不是诗词,而是医书!
诗词可以凭借一时的灵光书写而成,但医道不同,不仅要经过多年的学习,更要有大量的实践。进士试后,普通进士在学宫学三年就可离开,但主修医道的进士至少要学满五年才算有成。
医道乃是救人之术,比其他圣道更需要锤炼,一个药方出现,要经过多年试药,之后还要由圣院医殿反复审核,经过医道圣书检验,最后才能成为“验方”。
要把“验方”提升到“经方”,那至少也需要历经百年检验方有机会。
第708章 壶中医会
经方原本仅仅指医家半圣列出的药方,但后来医家变革,一些极为有效的药方也可能成为经方。
甚至于,许多医家人毕生的目标就是创出一道经方。
一剂获得圣院医殿通过的验方,足以让医家之人扬名,载入医道史册,可即使这种圣院验方,也不可能获得医道异象,甚至经方都不行。
更何况,任何医书都要创建自己的“医道体系”才有力量,包括辨别病症、分析病症、治疗方法等等各种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哪怕是张子龙与华玉青是医家的天才,也都是从五六岁开始学医,后来经过多年实践,每年都会花至少一个月行医,年过二十之后方著出医书。
方运徐徐研墨,养精蓄锐。
“方虚圣说过自己接触过医道,也对医家经典倒背如流,可终究没有行医经验,怎能写书?”
“医书太过于危险!兵书有‘才气演武’,只要著书成功,哪怕三次才气演武失败,兵书依旧有力量,只是威力较弱而已。可医书在书写完成后,必然要经历‘壶中医会’,接受悬天之壶中医家先驱意志的考验,若胡乱书写,将被直接剥夺医道之路,失去行医资格,异常可怕。”
“是啊,当年就有医家之人急功近利,为了博取功名,胡乱著医书,结果在壶中医会中被医道先驱识破,文胆当场爆裂,七窍流血而死。”
“不过,以方虚圣之才智,断不会如此乱来。”
“自然。不过,他也未必有多少胜算。”
“不,我倒觉得恰恰相反。以我看来,方虚圣若无八成以上的把握,绝不会书写医书!”
“难道是悟道河相助?”
“不,绝对不应该与悟道河有关。”
孔德天想了想,道:“会不是跟十国大比有关?传言中,若在‘破万卷书’中真正读书破万,会得众圣青睐,获得特殊的力量。”
“我猜,是当日方虚圣书写惊圣文章后,医圣大人的意志相助。”
“此言有理!或许就是医圣张仲景发觉方虚圣的天赋,引导他辅修医家!”
“可惜,若方虚圣不说,连我们张家人都无法知道他是否师承先祖。”张子龙羡慕地望着方运,能被医圣张仲景垂青,那是医家人的最高荣誉。
“他要动笔了!”
众人全部闭上嘴,静静地看着方运提笔书写。
方运的毛笔蘸饱墨汁后,从饮江贝中拿出一张圣页。
“这……”
众进士眼睛一亮,圣页若用来写战诗词很寻常,可若是用以写书,那绝对非同小可!
只有涉及强大力量的书籍,才可用圣页书写。
传说在圣页出现后,所有半圣的圣道之书都由圣页组成。
圣页可以承载最强大的力量。
“方虚圣从来不虚张声势,或许真能形成医道异象!”
“不好!”
突然,大量的妖蛮从山上涌下来。
“本圣起了爱才之心,本想让你们弃暗投明,谁曾想你们竟然不知悔改,反倒加害本圣,那本圣便不再留情面!”
瘟疫之主说完,山上墨绿色的瘟疫之雾迅速膨胀,越过五万妖蛮,包围空行楼船。
空行楼船乃是半圣亲笔书写,若是崭新,甚至有击杀大妖王的力量,那些瘟疫之雾飞到空行楼船两丈外后,再也无法寸进。
“冲上去!”五万妖蛮吼叫着冲过来。
“保护方虚圣!”
“是!”众进士立刻使用战诗词或唇枪舌剑攻向前方的妖蛮。
三百进士如同铜墙铁壁,把方运挡在身后。
方运看着圣页,缓缓写下“瘟疫论”三个字。
圣页表面的光芒似乎多了一分,在猎场之中并不显眼。
随后,方运在第二页的开头书写“自序”二字,来阐述自己书写此书的意图。
之后,方运全力使用上品奋笔疾书文心!
不过两三息的时间,一页文字出现在纸页上。
《瘟疫论》原文全书不足五万字,而方运的新《瘟疫论》大概有六千字,以上品奋笔疾书的速度,最多两刻钟便能书写完成。
方运的书法早就达到二境妙笔生花,就见每一个文字都仿佛长在一朵淡淡的白花之上,极为优美。
方运拿走第一页,继续书写。
“新历二零二年,吾等三百进士遇瘟疫之主分身,困于猎场,仓促间……”
“瘟疫一证,历代明哲具有成方。如医圣张仲景有大青龙汤、阳旦汤……”
“虽长沙有论,后学注释繁多,究使指归不定,以致湿温、时疫,漏而不讲……”
“瘟疫一证虽有成方,并无成书……”
“吾研读医书众多,察疫与伤寒同途异归,不可拘伤寒法而治疫……”
在自序部分,方运先是说明为什么写此书,然后又谦虚地表示自己是赶鸭子上架,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接着没有直接提及圣元大陆从来没出现过的“瘟病学派”,而是先称颂伤寒学派的鼻祖张仲景,先说他的成就,并说他也有瘟疫的治疗之法。但笔锋一转,说世称张长沙的张仲景有相关医道,可后面的医家之人注释杂乱,导致医家人在湿温和时疫方面有所遗漏。
这样,既不用攻击张仲景,也说出了医家的不足,两全其美,接着再说治疗瘟疫虽然要一定的药方,但并没有人把瘟疫系统成书。
在最后,方运露出了真正的目的,说出自序的重点,瘟疫与伤寒有所不同,不能用伤寒学派的医道来看待和治疗瘟疫。
之后,方运开始书写《瘟疫论》的正文。
方运先从宏观的角度总结瘟疫的理论,其中取吴有性的“戾气”为核心阐述。
随后,方运并没有直接阐述瘟疫,而是引用一些医家大儒之言,提出还未在圣元大陆出现的河间学派的“火热病机”,然后直接提出温热病的概念,在现有的伤寒派之外彻底立下新的学派!
再方运写下“瘟病”与“热病”的一瞬间,圣院医殿内的圣物日月之壶轻轻鸣叫。
在写完有关温病和热病的概念后,方运开始谈及瘟疫的病因病理,然后写各种治疗方式,在最后则列出药方。
在写完《瘟疫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方运只觉一股莫大的吸力自天而降。
“全面进攻!”
瘟疫之主暴怒的声音响彻天空。
所有的妖蛮像疯了似的攻打空行楼船。
第709章 八妙圣手
方运只觉神情恍惚,随后就见自己位于一片迷雾中。
迷雾逐渐消失,就见左侧出现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医道书籍。
右侧则是各式各样的医道工具,毫针、药碾、蜡纸、药罐等等应有尽有。
而在前方,有一排长长的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九个人,但九人全部被薄雾笼罩,看不清面孔。
方运感觉每个人都散发着强大的气势,好像自己的命运就由这九人决定一样。
方运平静地站在原地,意识到这里应该是壶中医会,每一个医家之人在书写医书后,都要接受九位医道名家的意志垂询,进行回答,遇到有故意刁难的名家意志,甚至可能会有争辩。
不等方运问候,左数第一之人开口道:“医道起源于何处?”
方运一愣,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也另有玄机,因为医道起源有多种说法,在圣元大陆众说纷纭。而且圣元大陆的医家人重医道,而轻这类知识,所以普通医家人若是被问到这个问题,回答必然五花八门。
但方运不同,他通读数千年的医书,系统学习过后世的医道,对医道史的了解绝对不会比医家大儒少多少。
方运一拱手,道:“虎中药箭,自食清泥。野猪中箭,自荠而食。雉被鹰伤,自地黄叶贴之。鸟兽虫物犹知解毒,何况人乎?”
随后,方运就这句话展开论证,指出人族比兽类更有智慧,经过不断的尝试后,先发现了最基本的食物,从而发现了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再由一些医道天才加以整理总结和创造,最后形成了医道的雏形。
这个道理也是医家常见的说法之一,但方运却说得更有条理,论据更加充分,一些论据甚至是后世发现的。
医道并非万能,但利用自然存在之物来治疗,却是谁也无法否定的铁证。
“妙!”左数第一名家意志称赞。
随后,排名第二的名家问:“此书名为《瘟疫论》,瘟疫为何物?文中表述模糊不清,你当如实回答。”
方运一开始听到“瘟疫为何物”还有点紧张,自己根本就不敢把后世有关瘟疫的理论在书中写明,因为有些地方自己无法证明,写的太过不好。毕竟医道不是诗词,自己的确没有行医的过程,没有太好的托词,要等有机会实践之后,再把真正的知识一一表达出来。
不过仔细一想,方运心态放松,因为这里不是外界,是悬天之壶,是医道最高力量的体现,这些人只是“意志”,没有独立的思想,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他们既不会泄密,也无法与外界沟通,反而因为是人族先贤,会帮助医家天才。
医家之人虽然从医圣那里知道瘟疫是极其微小之物,但并不知详情,而且医家半圣直指圣道,因为医道领域不同,对诸如瘟疫方面只书写寥寥几句,半圣心知肚明,但其他医家人却难以明了,导致许多方面含混不清。
方运自己阅遍圣元大陆和华夏古国的医书,发现圣元大陆的瘟疫和华夏古国的瘟疫有明显的区别,因为圣元大陆的瘟疫不是自然形成的瘟疫,而是瘟疫之主等妖族众圣故意散布,蕴含妖族的力量,与气血之力有呼应。
不过这些瘟疫并没有圣位力量,因为妖界的圣道瘟疫会被人界之力自然阻拦。
而妖界瘟疫的力量,完全可以用吴有性原作《瘟疫论》中的戾气来定义。
方运略一沉吟,张口就是石破天惊之语。
“瘟疫并非一物一性,而是由病原之体与戾气两物两性而成……”
“病原之体”四字一出,周围的雾气突然剧烈震荡。
九位名家意志竟然本能地身体前倾,生怕听不清方运说的,错过重要的地方。
在《瘟疫论》中,方运不敢写太多东西,但在壶中医会中却可以毫无顾忌,把后世的医道结合圣元大陆的医道一一阐述。
等方运说完,九位医道名家意志许久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第二位名家意志才道:“妙!”
方运听到第二妙,心中极为高兴,因为壶中医会的“妙”乃是最高评价,现在已经得两妙,意味着自己的医书威力增加四成!
目前壶中医会的最高评价便是“八妙”,乃是医圣张仲景在封圣前的《伤寒杂病论》的评定,因此张仲景被奉为“八妙圣手”。
而华佗、葛洪则、皇甫谧和陶弘景并列为“七妙圣手”。
除此之外,人族医道众人中,最高也是“五妙圣手”。
若一本医书达到五妙之境,那不仅医书威力陡增一倍,还会获得强大的额外能力。
吴有性的《瘟疫论》有其局限性,书中也出现过一些错误,比如把中风等疾病也列入疫病范畴,方运都一一改正,所以方运感觉新编的半本《瘟疫论》至少能得四妙。
第三位名家意志一挥手,就见方运前面出现整整一百个形形色色的病人,有昏昏欲睡的孩童,有衣不遮体的乞丐,有轻声呻吟的老人,有卧病在床的大学士,不一而足。
“你书中把瘟疫分为多种,闻所未闻,那便一一辨别。”
方运一愣,这些人许多都是多病缠身,自己的理论稍微不扎实就可能认错。
更何况,现在事态紧急,若不能尽快完成壶中医会,自己很可能会死在猎场。
方运快步走上前,调动所有的力量,凭借强大的才气和远超同辈的文胆来观察病人。
“此人眉落、目损、鼻崩、唇反,乃是疬风,又称麻风!属于疫病之列。”
方运并没有诊脉张口就说出,因为此病太过明显,随后立刻看向第二人,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方运只看了一眼,正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