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缘-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亲王府,顺亲王强被太医弄醒后,就猛拉肚子,半个时辰内拉了四五次不止。正在这当口,降爵的圣旨到了。他拖着拉得虚脱的身子接旨后,连发怒的力气都没了,只叫人“去,给本王查清楚,玄武王世子到底为什么回京!”
亲卫急忙应是,下去安排不提。
当日,京城疯传顺郡王世子与表妹苟合丑事。
下午,又一道圣旨降临顺郡王府,世子被撤。
顺郡王躺在床上默念道:“老八!好,好,好!”
老八很不好,勇亲王府气氛沉凝。
松涛苑,林春寄住在这里。他已经闭关十几天了,为兰桂会做梳妆盒。晌午时分,他终于走出屋子。身上还算整洁,就是眼睛熬得布满红丝。
伺候的小厮忙迎上前,恭敬道:“林秀才出来了?”
林春点头,问道:“可有人找过我?”
小厮忙道:“大姑娘来过几次,给林秀才送吃的。”
林春正要再问其他,忽听院门口传来惊喜的声音。“林哥哥,你出来了?”抬头一看,从外面进来一对少年男女,后面跟了两个丫头,提着食盒。
少年是秦讳。少女是勇亲王长女秦易安。
秦易安今年十四岁,样貌有三分像杜鹃,甚至灵动的性子也有些像,只是杜鹃更灿烂些。
林春忙快步上前,躬身道:“见过二爷和大小姐。”
秦易安看着他吃惊道:“林哥哥你怎么熬成这样?”
林春歉意道:“刚出来,尚未来得及梳洗。失礼了。”
秦易安埋怨道:“我不是说这个,是说你瘦了。”
眼中露出心疼的神色。
秦讳笑道:“大姐也不想想,秦大哥在房里熬了多少日子了?这样子出来算好的了,换一个人还不知怎么胡子拉碴呢。”说着又对林春道:“林大哥不必多礼。可做成了?”
林春摇头道:“尚未完工。”
秦讳忙道:“大姐带了吃的来,先进去用膳吧。”
林春点头。引着他们回屋,在堂间坐了。
秦易安吩咐丫鬟将带来的菜饭和汤等摆到一张小圆几上,又招呼林春坐下,亲自给她盛了一碗汤,道:“林哥哥,你熬夜费神的,我用枸杞人参和乳鸽炖了汤,你多喝些。”
林春忙起身道:“谢姑娘费心!实在不敢当。”
秦易安妙目在他脸上一扫。调皮地笑道:“我是替杜鹃姐姐做的。将来她回来,我这做妹妹的好歹能表些功。林哥哥你还只顾说这些,我告诉你一件事:你闭关的时候。邱公公回来了呢。”
林春听了一震,脸上露出急切神色,忙问:“怎么样?”
秦易安却不说,命他先喝汤。
林春无法,只得低头喝汤。
秦讳和大姐笑着对视一眼,才告诉他杜鹃拦圣旨的事。
林春听得怔怔的。又微笑喃喃道:“这是她行事风格。”
秦易安见他这样,撅嘴道:“可是京里都传靖安郡主粗野跋扈。连皇上圣旨都敢拦,是没教养的野丫头呢!”
秦讳忙瞅了大姐一眼。似怪她不该说这个。
林春脸一沉,冷笑道:“那是她们没见过她;若见了,恐怕她们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自欺欺人。”一面低头喝汤。
秦易安眼中露出奇异神色,问道:“真的吗?”
林春点点头,却未再强调补充,只低头用饭。
秦讳忙打岔道:“我看看你雕的梳妆盒。”
说着起身,秦易安也跟着起身,两人一块从侧厅进去,到书房看木雕梳妆盒。看一会就出来了,说“怎么还是一摊子?还没装起来呢?”
秦易安坐到林春对面,看着他软声恳求道:“林哥哥,你告诉我怎么开好不好?万一要是让别人把这梳妆盒赢去了呢?你怎么对杜鹃姐姐交代?不如教给我,让我赢了去,将来等杜鹃姐姐进京,我再还给她。”
秦讳忍俊不禁,笑道:“大姐也会撒赖?”
林春也笑了,说“放心,没有人能开得了!”
见他不松口,秦易安垮下小脸。
秦讳便笑劝道:“林大哥这样有把握,大姐就别操心了。还是你想要这盒子?林大哥不是送了你一个吗?”
正在这时,秦诤带着玄武王世子张圭来了。
林春猛抬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圭。
张圭微笑招呼道:“林秀才好。”
林春这才上前拜见过两位世子,张圭又与秦讳秦易安彼此见过,方才坐下说话。
林春便问张圭:“世子爷怎么回京了?”
秦诤接道:“小王爷是奉郡主之命进京给皇上拜寿的。”
张圭就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林春看着他问:“世子爷,我家人可有信转交?”
张圭摊手道:“不是才给你送的鱼干吗,怎么又问?”
众人就都笑了起来,戏谑地看着林春。
林春心沉了沉,看着张圭不语。
秦诤却问道:“林秀才梳妆盒完工了?”
林春摇头道:“尚未完工,还差些。”
秦诤认真对他道:“你真不怕旁人赢了去?”
林春垂眸,微笑道:“世子无需担心。”
屋里便静了下来。
******
感谢亲们支持。二更求粉。“降爵”不是结果,只是拉开序幕,敬请期待。还有,点点又抽风了,粉红名单发不出,说有非法关键词。
☆、第442章 碰头
秦易安忽然笑道:“大哥别担心,林哥哥说他做的盒子没人开得了,咱们就信他吧。就算谁碰巧弄开了,也只是得个盒子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秦诤看着林春道:“你真这样想?”
林春依然笑答:“请世子放心。”
秦诤点点头,欣慰笑道:“是我多虑了。既然林秀才这样有把握,我就放心了。”说着起身,招呼众人离开,“这紧要关头,咱们别打扰林秀才。”又叮嘱小厮们尽心伺候,不许怠慢。三四个小厮昂然答应。
秦易安也叮嘱林春:“林哥哥你晚上别熬太晚了。”
林春忙答应,“多谢大姑娘关切。”
于是大家告辞出门。
林春送他们出去。
至回廊尽头,秦诤转身请他止步。
林春也没客气,就站住了。看着张圭和秦诤离去的背影,他嘴唇闭得紧紧的,心中冰冷。在门口站了好一会,才回房。
勇亲王世子也不希望他娶到杜鹃呢!
因为有个比他更合适的玄武王世子。
杜鹃嫁给张圭,勇亲王夺皇位至少多一半胜算。
之前,不知是谁提出用他的梳妆盒给兰桂会做彩头,他一下从国子监读书的秀才沦为小木匠,日夜赶工。秦氏兄弟姊妹与他相处融洽,为他抱不平。他不在意地笑道:“做就做。就算赢回去也没用。我的梳妆盒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用的,兰桂会的状元也未必能打开我做的盒子,除了靖安郡主。”
秦氏兄妹听了震惊不已。
但是,他们都没有笑他狂妄。
因为林春曾帮秦易安做过一个梳妆盒。无人能打开。后来他告诉她法子,才打开。从此,这盒子成了百宝箱一类的存在,甚至更高级,因为盒面上那顺着木纹雕刻出来的山水和诗文。比名家字画还要生动丰富。
这次的梳妆盒更是非同小可。
因为他只做了一个!
连续闭关多日,更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而且听他说,这个盒子早就开始动工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秦诤等人对这梳妆盒越来越重视。他们隐隐猜到他原本是为杜鹃做的,这回拿来为难那些名门闺秀,好为杜鹃脸上增光彩。也为他自己提高身价,对“小木匠”的侮辱进行反击。
秦诤便不止一次提醒林春:说既然他设置这样的障碍,万一真有人打开盒子,就和他结下不可言说的缘分,恐怕会有人利用此事兴风作浪。到时靖安郡主脸上会不好看,因此要他将开盒的方法告诉秦易安,让她把盒子赢回来,到时再交给杜鹃。
林春没有答应。
但他也没有直接拒绝。
他笑着说:“没有人能打开,除了郡主。”
秦诤无法,只得罢了。
这事过了两天,一次林春洗浴出来,发现摊在桌上的木雕和图纸有动过的迹象。他便心一沉。不过,他没声张此事。此后,他做完活计再休息时。桌上照样摊一堆不收拾,只把好些关键小部件藏了起来;还有各部分图纸,也都改了藏了一部分,余下的任凭人偷窥。
林春看破人心,却毫不气馁,只是看上去更沉默了。
他打了一趟拳。又沐浴一番,再次闭关。
盒面底图已经雕成了。他在底图基础上,再浮雕文字。乃是《道德经》中的内容:“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进京两年,他承受了莫大压力。
近几个月他更如在炼狱中煎熬。
可是,他知道他不能慌乱暴怒,那不能帮助他平步青云。他要崛起,却不能急躁;他要警醒,也要像以前一样心无旁骛。但是,名利的诱惑、权贵欺压带来的屈辱,无时无刻不在啃噬、扰乱他的心志,所以他才雕刻《道德经》。不仅仅是雕刻圣人的文字,也是在修炼自己的心。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说:苍天长存,大地永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存,因为他们生存的出发点不是为自己。圣人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结果反而能占先;总是将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能保全生命。不正是圣人不怀抱私心吗?所以反而成就了他自己的私衷。
他以此来平息躁动的心,沉入忘我境界。
“真当这只是个梳妆盒吗?”
他轻声低语。
他会让皇帝也不敢小瞧他!
……
再说张圭,随着秦诤离开后,去了王爷所在的柏院。
路上,他问道:“郡主的事不告诉他好吗?”
秦诤沉稳笑道:“刚才世子没看见他那样子?告诉了他,他还能静下心来做事?说起来只是个彩头,可是宫里传下来的意思,不能不重视。不告诉他也是为他好,省得他担心;再说这事连讳弟他们都瞒着呢,怎么说?”
张圭知道杜鹃惦记林春,所以才不敢瞒他。
但秦诤这么说,想是王爷的决定,他也就不再多言了。
因为杜鹃被劫,勇亲王老病复发了,躺在床上哼哼。
张圭被他召进去说了几句话,就打发出来了。
他这才回玄武王府去见尊长。
进家就接到京中许多好友联名送来的帖子,邀他去如意楼吃酒。他想,正要从他们那里探听虚实端倪,恐怕他们也不单是为了找他喝酒,遂换了衣裳带着两个小厮去了。
玄武王世子回京的消息散开后,各家闺秀反应不同:
真端庄娴雅的,听了只一顿,又安静地做自己的事;那有心机的,云淡风轻一笑。自语“意料之中的事”,听的人也不知什么意思;直脾气和修养差些的,就冷笑道:“受得了她才怪!”剩下便是刻薄又浅薄的了,说“定是靖安郡主野蛮粗鲁,世子受不了她。找个由头回来了。这下皇家脸面都让她丢尽了!”
因为家中兄长兄弟约了玄武王世子去如意楼吃酒,也不知谁先起的头,闺秀们也递帖子约了一群,也乘车去了。
杜鹃进京第一晚太劳累,和赵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赵晴觉得,杜鹃虽然是郡主。却不愿暴露身份,既然躲在赵家,她作为主人就要好好陪她。因此梳洗完毕,用了些燕窝粥,她便提议陪她去逛京城。“晌午去如意楼用饭。那可是京城最大的酒楼。”
杜鹃笑着答应了,她也很想见识一番。
赵御史早安排了人手给女儿,两人先坐车去赵家一处别院。在那里又换了衣裳,杜鹃扮作少爷,赵晴扮作小厮,另叫了马车慢慢行驶,往长安大街如意楼来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她们要的雅间距离张圭他们的雅间不远。而那些闺秀们的雅间就在张圭他们隔壁。
杜鹃和赵晴先还不知道,然那些公子王孙与张圭久别重逢,“小王爷”“世子爷”叫个不停。十分喧嚷热闹,整层二楼都听见了,这才知道了。
两人顿时压低声音,一面小声说话,一面静听外面动静。于是,隔壁闺秀派丫鬟请张圭过去的声音也听见了。
“这是张均宜身边的丫头。”赵晴立即道。“我知道了,她们不好自己跟小王爷搭讪的。就把他妹妹请来,要她出面就顺理成章了。哼。真丢死人了!”
杜鹃噗嗤一声笑了。
赵晴睁大眼睛不可思议道:“你还笑得出来?”
杜鹃无辜眨眼,问:“我为何不能笑?”
赵晴道:“她们都对世子虎视眈眈呢。”
杜鹃搛了块熊掌吃了,悠然道:“世子又不是我的。”
赵晴听了哑然,眼睛眨呀眨的,忽然道:“那你也脱不了干系。世子要是不理她们,你看吧,她们肯定就会说你坏话。不信我去偷听听。”
这下杜鹃郁闷了,心想真是倒霉透顶。
她扯住她道:“听什么!叫人发现了就麻烦了;听回来学给我听,我还弄一肚子气。何必自己找不痛快?为这种人不痛快不值得,她爱说谁说去。”
赵晴笑道:“杜鹃姐姐你真好。”
杜鹃心想我一点不好,不过是不喜欢被别人左右情绪和心境而已。要是听了能发威还好,偏偏眼下又不能暴露身份,听回来自己生闷气,那不是找不自在么。
赵晴又道:“我能猜出来都有谁来了。哼,胡贵妃娘家侄女胡玉如肯定在,最看不上她装清高;还有顺亲王府的八姑娘秦嫣肯定也在;内阁王丞相的二姑娘王澄也喜欢张圭,今天应该没来,她很自重的;户部李侍郎的女儿……”
杜鹃听到这忙拦住她,叫不要再说了。
她对门口努努嘴,低声道:“你太不小心了。隔墙有耳不知道吗?再说,人家姑娘就算流露出一点意思,也不是公开的。你这样说了,被人听了就是毁人清誉了,倒霉的是你。”
赵晴无辜道:“我是帮你认清形势。”
杜鹃被她噎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就听外面大力开门声,跟着“咚咚”脚步震动,有人笑道:“胡鉴,你小子想躲?那可不成!这酒你一定要给哥哥喝了!王六弟过来,帮我把他摁住。”
就听一阵笑,闹将起来。
有人似乎捂嘴躲酒,闷声道:“你怎不灌……小王爷?”
杜鹃听得一愣,跟着疾步走到门边,将门开了一道小缝对外看。就见几个少年公子将胡鉴堵在墙边,有提壶的,有端杯的,死活要灌他酒。那胡鉴也犟,捂嘴死活不肯喝。于是有更多的少年出来助阵或劝慰。
杜鹃看着胡鉴蹙眉沉思,似想起什么。
******
月底求粉红。
☆、第443章 发现(二更求粉)
被逼急了,胡鉴闷声道:“老子就不喝!”
那闷闷的声音落在杜鹃耳中就像炸雷一样。
她立即浑身绷紧,眼神骤然凌厉。
忽然对面门开了,她急忙将门关上,靠在门上静静沉思。
赵晴早跟过来了,连声问“吵起来了?”
杜鹃拉着她去桌边坐下,摇头道:“不是,是拼酒。来,姐姐问你个事,胡家你知道多少?那个胡鉴你认不认识?”
赵晴忙道:“胡鉴是胡玉如哥哥。我没见过他,听倒是听说过的。当年昝水烟在兰桂会上一举成名后,胡家好像上门求亲了,不过昝家没答应。胡玉如为这事气得不得了呢。她本来跟昝水烟很好,后来都生分了。宫中胡贵妃是胡鉴姑姑,生了十三皇子秦熠(yi)……”
杜鹃就笑了,十分开心。
赵晴觉得她不对,忙问:“郡主姐姐,你喜欢胡鉴?”
杜鹃居然点头,道:“喜欢!”
赵晴张大嘴巴,好一会才道:“那林秀才呢?”
杜鹃笑道:“喜欢才怪呢。”
赵晴嗔道:“姐姐逗我呢。”
杜鹃低声道:“都说了别叫姐姐,你怎么老忘记?记好了,要叫少爷。咱们先安心吃,等他们走的时候,咱们跟着那个胡鉴。”
赵晴激动地问道:“姐姐……不,少爷发现什么了?”
杜鹃道:“回头再告诉你。”
跟着又问她“十三皇子多大了?”
赵晴道:“这我不大知道呢。也就十几岁吧。”
杜鹃笑道:“十一和十九差别可大了。”
赵晴道:“晚上回家问父亲去。”
说曹操曹操到,外面又有声音了,“哟,十三皇子驾临!快请进!……”随着关门。声音没了。
杜鹃对赵晴一笑,津津有味地吃烤羊排。
赵晴觉得郡主这会儿心情特别好,笑得格外好看,因此撑着手看她,轻声道:“杜……少爷。你真美!!这还是眉毛画粗了呢,要是原来的……”
杜鹃顿住,看着她哭笑不得。
赵晴也发现说错话,不好意思地笑了。
杜鹃没有等张圭那边散场,而是提前结账离开了。
出来经过隔壁的时候,那门没有关严实。就听里面传出一个优雅婉转的声音:“谁让人家是皇孙女呢,再粗野,那也是皇孙女。”
杜鹃脚步一顿,就听又有人道:
“靖安郡主从小在山野长大,那性子算好了。”
“皇上孙女也要看人。像嫣姐姐。往这一坐,什么都不说,端的有一股子气度;可是那位……唉!”
“小王爷刚才说,暂不去凤尾山呢。”
“怕是从此就不去了。”
“我刚让巧儿过去听,他们问起靖安郡主,小王爷一个字也不肯‘透露’呢。”
“瞎说什么!我哥哥说有事才留京的。你们别乱议论靖安郡主,哥哥说她人好的很,天下无双!”
“张妹妹。我们也没说什么呀,你急什么!”
“是呀,不是世子刚才说不回凤尾山吗?”
……
杜鹃听得心里直抽。心想爱情这东西最能诱发人心底本性了。正好笑间,忽然瞥见赵晴停下脚步,忙瞪了她一眼。
赵晴慌忙跟上,又小心两边看,幸亏这会子没人出来。
她憋着一肚子气,出了如意楼大门就想开口。
杜鹃忙低声道:“什么也别说。走!”
遂背着手装散步,一边看街景。
因见前面有个茶楼。忙就进去了。
这茶楼和她那天去的德胜路上的茶楼不是一个档次,那里是市井百姓聚集的地方。这里明显是官宦豪门喝茶议事的地方。
她要了个临街的雅间,可以远远看见如意楼门口。
赵晴一坐下来,就忍不住道:“胡玉如……”
杜鹃忙瞅了她一眼,轻声道:“我们是出来探人家底的,要是说话不留心,人家要把我们的老底察觉了。”
赵晴这才醒悟,遂放低声音告诉杜鹃,刚才经过的雅间里都有谁,谁说了什么话等等。那优雅的声音是胡玉如。
杜鹃很认真地听着,还不时询问。
约莫傍晚的时候,她们才等到如意楼那边散场。
只见胡鉴和十三皇子一块坐马车走了。
两人忙结账出去,远远跟着那车。
马车在闹市的一间茶楼门口停下,胡鉴和十三皇子下车进了茶楼。杜鹃止步,没有跟进去,不然就会被发现了,十三皇子带了好些随从呢。
所幸茶楼斜对面有间书斋,她便和赵晴走了进去。
赵晴自觉地在门口守着,一副忠实小厮模样。
杜鹃捡了几本书,走到窗边,一边翻书一边对外看,心想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正想着,忽然看见对面茶楼里出来两个人,她只觉其中一个背影很熟悉。
在哪见过呢?
脑中闪过面具人的影子,恍然大悟。
原来胡鉴和十三皇子改装出来了。
她一面惊喜,一面又暗自警惕:自己走路要留心了,最好迈大步像个男人,不然被熟人看见了,恐怕也会认出来。这胡鉴改装后显然换了一种姿态和架势,只是他再没想到杜鹃在暗中关注他,她又是跟面具人打交道最深的,所以不但听出了他的声音,还认出了他改装后的姿态。
这种对方在明自己在暗的感觉真太好了!
杜鹃觉得,自从进京后,她就开始时来运转了!
当下,她吩咐赵晴会账买下那两本书,然后踱着方步出了书斋,漫不经心地跟着前面两人继续逛。
夜幕降临。大街上灯火朦朦,行人比白天更多。
这是兰桂会、中秋和万寿节齐至,所以京城宵禁的时辰推迟了,为的是普天同庆、与民同乐,一直要延续到八月十六日止。
杜鹃和赵晴跟着那两人穿过好几条街。最后他们拐进一条幽静宽敞的巷弄,进了一家宅院。这片街区是那些中等人家聚集地,干净又充满生活气息。
杜鹃在巷口瞟了一眼,没敢跟进去,用心记住位置。
随后,她便放松和赵晴在附近逛了起来。是真逛街。
半个时辰后,胡鉴和十三皇子依然出来了,又回到茶楼。然后换回原来的模样出来,上马车离开。
杜鹃心里就有数了,远远跟着他们先去胡府。胡鉴下车,然后马车送十三皇子回府,方才和赵晴匆匆转头。
两人逛到宵禁时刻,等街上人散了,方才蒙上面,小心翼翼翻进那家宅院。谁知进去后发现两间屋子都亮着灯,还传出刺耳的男女哄笑声,仿佛在劝酒。那调笑的味道。听得杜鹃浑身起鸡皮疙瘩,暗想不对啊!
吵闹的声音也给了她们行动掩护,杜鹃很容易就弄清了。这里果然是间私妓住处,当然是她根据所见猜的了。
在添破一间屋子的窗户纸,看见她当日打伤的青年躺在床上、一个女人在旁伺候后,杜鹃什么都明白了:蒙面人掳掠她,胡鉴做内应,他们背后的主子竟然是十三皇子!
这真是收获太大了!
果然善良人总是有好报的。当日若是一刀杀了他,今日怎会巧合之下查出他背后主子是十三皇子。
可怜了顺亲王。杜鹃也是下午在街上才听人说这位五伯父已经降为顺郡王,世子也被撤了。不过她一点不惭愧。他欠她多着呢!——要不是他,她身份能暴露吗?哪有后来这些事!
她强忍激动的心情,拉着赵晴悄悄离去。
回到赵府,她将事情原委告诉赵晴。
赵晴听了热血沸腾,当即就要去找父亲,要拿人。
杜鹃忙拦住,说等兰桂会后再说,还要查些事情。
她要她记住那个地方,等机会合适了就禀告赵御史,然后带虎禁卫拿人。是连胡鉴一起拿,还有十三皇子。
饶是赵晴喜欢刺激,也听呆了,不敢吭声。
十三皇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搬倒的。
杜鹃并不想搬倒谁,她就是弄不明白:十三皇子掳她来到底有什么用呢?她才不信靠她能威胁勇亲王呢。
赵晴又问:“那要不要派人盯着那里?”
杜鹃摇头道:“盯着反而打草惊蛇。”
赵晴这才罢了,又想起第二天就是兰桂会比试,忙催她早些歇息,养足精神应对。
八月十二一早,杜鹃和赵晴就装扮了乘车出门,不是从赵府堂堂正正地出去,而是先去了赵家别院,在那里改装后才出发,用的也不是赵家的车,是雇来的车。
赵御史并未真的撒手不管,他只是在暗中布置。
兰桂会在松山脚下的桂园举行。
松山位于皇城东,对着皇城东门楼。
杜鹃来到松山西门,那里早就聚集了不知多少人,今日松山游人入潮。好在有专门的通道给参加比试的闺秀们行车,因此才未堵塞。
杜鹃凭着牌子进入桂园。
这里却井然有序,不像别处人多。
原来虽说兰桂会两年一次,人却不会爆满。
这其中的缘故有多方面:
其一,参加闺秀只能是十几岁未嫁的京城官宦女儿。
第二,参加过一次后,便不许再参加。
第三,年纪小和学艺不精的,都自觉不会来出丑。兰桂会传承了多年,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单项进入前十,方能在会上引人注目;至少进入前二十,才能对选亲有所帮助。若是技艺太差,在会上白耽误工夫,只会丢人现眼。
因这几条,人数就有限了。
有那自知之明的,自己不参加,便将名额让给亲友。
这也不算违例,只要她有真才实学。
杜鹃便属这情况了。
所以,这比试虽说仅限于京城贵女,其实覆盖面很广,夺冠者绝非平庸之辈可以混过去的。
且说杜鹃和赵晴,一走进桂园比试大院,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
本月还剩两天了,亲们搜搜还有粉红么,求粉红!
☆、第444章 武比夺冠
杜鹃今日穿一身黄色牡丹纹软缎衣裤,外罩同色对襟无袖烟云轻纱裙,裙长只及膝盖,腰系两指宽腰带,脚下是深红色羊皮靴。
头上黑云堆叠,斜插一只碧玉凤;脑后青丝软垂,赛过奔流瀑;脸上艳霞朦胧,眸中流光溢彩,唇边笑容灿烂!
她从外款款而来,盈盈身姿带着一股飘然。
院中贵女都看呆了眼——这人从哪冒出来的?
经过花嬷嬷几个月的教导训练,杜鹃行走自成凤仪。她前世几岁学跳舞时就开始进行形体训练,日常走路抬头挺胸收腹对她来说已成习惯了;今世又习轻功这么多年,行走间便飘然若仙。花嬷嬷眼光毒辣,发现郡主仪态极美,便不肯太束缚她,就有一点半点动作不合规定,也由她去,恐怕逼狠了,反失去那股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灵动和仙气。
若一定要挑缺点,就是天性率真的她身上少了一股皇家威仪,那是长期处于上位者所具备的品性,短时期内学不来。
但这点也在邱公公去林家传旨时改变了。
当日杜鹃阻拦圣旨,怒斥安定伯,花嬷嬷便觉得她很有威严。后来她又被蒙面人掳掠,攒了一肚子闷气不得发。在踏入京城北华门后,她体内的皇家血脉仿佛觉醒一般爆发了,一股煌煌巍然之气支撑着她坚定行事;今日,因松山正对皇城,她来到这更是战意熊熊,不自觉散发凛然威势。
因为她想起了死去的亲爹娘;
还有她自己近年种种遭遇!
这般的杜鹃,令桂园中端庄优雅的贵女黯然失色!
偏她不在意地走来,甚至不那么端庄。还微微凝目四下打量,却越显得悠然不作态,如天庭仙子下来凡尘,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究。
赵晴完全改装成一个伶俐小丫鬟,便是她爹站在她面前也认不出了。她含笑小声对杜鹃道:“姑娘。瞧,那穿紫衣的就胡贵妃侄女胡玉如;那穿粉红衫子的是世子妹妹张均宜;东边廊下穿淡蓝裙子的是王澄,她可厉害了……”
杜鹃一一听着,并随着她手指的方向淡淡一扫。
说到王澄,她却定睛凝视。
只见东面回廊下,一个十五六岁的文雅少女也正打量她。峨眉轻蹙、目光疑惑,似在想她是哪家的女儿。见她看过去,王澄略迟疑了下,对她微微一笑。
杜鹃很自然地回报一笑。
看得王澄又一呆。
旁边立即有少女过去问道:“王姐姐,你认得她?”
王澄轻轻摇头。
另一个少女不信道:“她对你笑!”
王澄道:“因为我对她笑了。”
众人面面相觑。这算什么理由?
想想又很对:你不对别人笑,别人怎么对你笑呢?
正有少女想大着胆子上前搭讪,弄清杜鹃身份的时候,忽然发现她们主仆往武比院门口去了,不禁低声惊呼:“你们看,她……她要参加武比!”
众人忙看过去,可不是吗,那主仆两个都进了武比的院门呢!大家都震惊。想不出这样一个女子跟人挥拳头或者舞刀弄枪是个什么样子。
张均宜忙带着丫鬟也过去了。
原来,桂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