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镜(专家)-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相山说话也到此为止,一方面是精力不济,另一方面,再细说下去也没意义了,穷究枝节,不是现在该干的事。
余慈沉吟。
诸方围绕巫神,各展手段,明争暗斗,各自也都心知肚明,分别只在各家手段。
对他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至少可以让人专注,不至于有分身乏术之憾。
现在的关键就是尽可能迅速地弄清楚,各方具体施为之法,补全信息情报上的漏洞,看有没有能够插手、利用的地方。
第一个,就从参罗利那开始吧
赵相山自告奋勇,说他有办法抽取星芒虫储存的信息,这时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内化之术?”
余慈从赵相山处得来了一路心法,琢磨片刻,便笑道:“这不是魔染他化的路数吗?”
“天魔手段,都是如此。此法专用于那些神魂不全,或暂时不适合种魔的对象,以我心入他心,自内而外,代入视角,还是比较便利的。”
“哦,就是说,不只是可以用在星芒虫之上。”
赵相山情绪僵了一下,有点儿苦笑的意思:“鄙人如今虚弱不堪,似乎……”
余慈哈哈一笑,先看星芒虫。
星芒虫有两个,余慈选择了幻境珠里面的那个,因为前期准备做得好,内外信息封绝得很到位,这个对自家处境依旧懵然不觉,不用担心抗拒。
刚刚从匡言启处捉到这只,就有些麻烦。
因此,如果是同源而出,先得到较准确情报,会更容易处理。
赵相山所传说的这路心法,说白了,就是种魔之术的变种,也是情绪外生自化之法。
余慈现在碰上任何心法秘术,总爱从天人九法的角度来思考。
这路心法,或可归入“灵昧”之中。
若将天人九法分类,三三排列,成九宫之格,灵昧居于正中。
万法源头或出于太虚,运化或合于阴阳,但怎么也绕不过灵昧。
幻荣夫人曾讲过,大意是:灵昧既生,人心便是一核心,与天地宇宙核心相悖,自成一体。第一百零六章缚地之困巫神之核(下)
神主也好,魔主也罢,对待信众,最厉害的手段,不是操控生死,而是这外生内化的手段,使信众的“自我”,为神主的“自我”所替代。
所差别的,一则以清,一则以浊,所承担的因果“重量”不同罢了。
但稍有不慎,由清转浊很寻常;由浊转清,就比较困难了。
道经有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其中或有此意。
余慈绝大多数时间,用的还是“浊”法,因果非只一端,自然沉重,像是罗刹鬼王、参罗利那等等大敌,或许也算是因果的体现。
但就目前而言,他还能承受得住。
余慈静心感受。
现在,他就是星芒虫,一只无声无息穿进心内虚空的魔虫。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些微弱模糊的记忆。实是最初对他下手的那位尚在虚弱期,分神他顾比较吃力,自然拓印了一部心绪记忆,以为支撑的缘故
记忆开始于一片混沌,但渐渐明晰,是在黄泉秘府的大殿内。
无归羽客的尸身,仿佛静止的万载时光,还有……
玉盒!
随着陆素华和魔门修士的陆续闯入,玉盒终于摆脱了仿佛寂不动的窘境,在无拓城周边连续地流转,最终落入黑袍手中,中间发现了余慈的异处,切入心内虚空。
但与之同时,还有主体处的种种思虑,隐有联系。
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停止在三方虚空对冲之后,忌惮于黑袍法力而归于静寂的那一刻。
记忆信息并不太多,然而内容充实到让人发愣。
一个已经进入真界的魔灵……还在黑袍身上。
想想匡言启吧,余慈便觉得,当年黑袍从“熔核焦狱功”到“焚心真意”,实现质的突破,一举成就劫法宗师,里面很可能就有魔灵的影子在其中。
这里的链条非常合理、清晰。
当然,目前最现实的收获,还是对星芒虫的来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其根底虽还是个谜,但有了赵相山的帮肋,就不再是问题。
问起此事,赵相山沉吟片刻,倒是说起了另一件事:
“北荒中,碧落黄泉两处秘地,本就是参罗利那和无量他们搭建模具、实验心法的所在,只不过以无量为主导,还传下了黄泉秘府一脉。只是三劫之前招惹了陆沉,又遭魔劫,才最终绝灭。嘿嘿,他们建府之时,玄符锢灵神通禁域的布阵法诀,还是我寻来的呢。”
随随便便又抛出一桩隐秘,他这才道:“至于存储魔灵的玉盒……第一百零六章缚地之困巫神之核(下)
那不是什么玉盒,而是叫‘混元匣’,专门用来收集参罗利那多劫以来的转生灵性,加以镇压,以防自生灵智,与本体作乱。”
说到这里,赵相也有些疑惑了;“已生灵智?照理说,是没有可能啊!”
余慈追溯魔灵的回忆,道:“生出灵智是在九百至一千二百年前这个时段。”
赵相山有些无奈:“那是上一劫末,上清魔劫将起未起之时,我一直在洗玉湖附近看风色,北荒已经多时未去了。唔,等等!”
“怎么?”
“倒是有一个人,正是那段时间前往,随后搅出了好大事来。”
余慈念头一闪,脱出而出:“黄泉夫人!”
是的,黄泉夫人!
记忆中,妙相提起过,黄泉夫人曾为魔门东支主持黄泉秘府开启事宜;而陆青也说过,那段时间,黄泉夫人到过黄泉秘府!
也就是说,上一劫末,除了黄泉夫人,再没有人出入有五岳真形图和玄符锢灵神通禁域保护的黄泉秘府。
只有她!
黄泉夫人出入秘府,可以分文不取,但若要说她不做点儿事情,鬼都不信。
魔灵生就灵智,若是她的手段,并不奇怪。
但她如此做法,是不是知道玉盒中的是什么?她又凭什么知道?且想用魔灵做什么……
哦,这一点余慈倒是已经知道了:
寻找碧落天阙,寻找无量虚空神主。
那时候,正牌的无量虚空神主,已经被曲无劫夺舍替代,还是碧落天阙最有意义。
第一百零七章当年观照似非我辈(上)
从魔灵苏醒后的记忆可以看出,它对无量虚空神主的熟悉、执念,包括对碧落天阙的推论都很有道理,尤其是碧落天阙未必就是实有其物,而是从天魔殿演化而来,更和余慈的某些推测暗合。
但这无法解释,黄泉夫人的用意。
埋下一颗种子,让它在一千两百年后发芽?
说不通啊!
不过,要想知道……眼下就有个最好的机会。
“你这招,可以用在黄泉夫人身上吧。”
“如果主上在魔染他化上的造诣足够……呃,定是可以的。”
只看万魔池,赵相山就知道自己说了废话。
余慈跃跃欲试,不过,他暂时忍下来,决定事情还是按部就班地做。
他去看第二条魔虫。
这条寄生在匡言启身上的“星芒虫”,非但将一个较当年余慈都有所不如的修士,强推上六欲天魔的水准,还能使之运使无量虚空神主的法力,通达无碍,若真是同源,那魔灵的进步,也是到了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星芒虫”,余慈感觉到,其上已经有了生灵独有的情绪,大约是忌惮、恐惧之类,还略显简单,却也绝非是魔灵刚出世时,纯粹的理性思虑。
这就非常可怕了。
受情绪的影响,余慈的“内化”也受到了抵抗,星芒虫也有自毁的手段。还好余慈有了从前面一条星芒虫身上得来的信息,先期便先应用了幻术和情绪神通,在魔虫决绝自毁之前,总算是得到了还算足量的信息,将整个脉络都给捋顺下来。
两条星芒虫,确实是同源而出。
时至今日——至少是在寄生在匡言启身上之前,魔灵尚在黑袍身边。
更准确地说,现在的黑袍,已经成为了它的傀儡和寄生的对象,余慈甚至从模糊的信息中,看到了自己——那还是在东华虚空的时候,以黑袍的视角收集到的。
而且,在近年来,趁着天地大劫肆虐,魔灵影响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像是匡言启,就是受害者之一。
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匡言启寄身的魔门东支竟然仍蒙在鼓里……
不过,这也是因为柳观的名声太恶,从不按常出牌之故。匡言启这样的非常情况,也没引起疑心,大概都以为是柳观使了“黑手”。
事实上,余慈觉得,柳观确实是下了黑手,起码是在魔灵下黑手的时候,视若无睹,且在事后有所遮掩,给魔灵行了方便。否则不能解释,匡言启的这番变化,如何能瞒得过魔门东支上下。
这一点,魔灵也有察觉,双方有一层默契,却肯定不是合作。
近些年,魔灵飘忽不定,也有躲着柳观的意思。
柳观则使唤匡言启不遗余力,什么地方危险,就扔到哪儿去。还真让他办成了几件事,在魔门东支的地位颇是见长。
这次又把他派来,与魔潮中的兵灾魔王联手,可终究还是把他葬送。
柳观这么个态度,不像他惯常的做法——好吧,余慈也不知道惯常的柳观会使出什么手段。
但这味道不对。
结合前面的猜测,余慈就想,是针对黄泉夫人吗?柳观在其中发现了什么端倪?
余慈不是柳观肚子里面的蛔虫,但他还有别的渠道。
挥手将魔虫仅存的一点儿余气挥散,他灼灼的视线转向沐浴在灵光中的黄泉夫人。
目前,灵光中还只是个大概的轮廓,真想生死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过几道关口。可灵枢在此,一应的记忆应该都在,凭借“内化”法门,大可先睹为快!
要说移转灵枢之后,一切都尽在掌握,黄泉夫人的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
但一来余慈的耐性总有个度;二来,他现在的感觉非常微妙,有种心血来潮式的征兆。
任何一个修行有成的人,都绝不会忽略掉这种感觉。
那么……就顺着感觉来好了!
余慈调整了下心绪,意念投注到黄泉夫人灵枢之上。
灵枢者,中央之枢要也。
具体来讲,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法理,还有“某人”之所以为“某人”的一整套习惯法度。
这套法理和法度,虽然玄虚,却是以具体的人为根本,衍生出来。尤其当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在天地间留下形神的烙印,化为了确切的“实物”,不管这份烙印有多么微小、虚弱,总是给了人操作的空间。
某种意义上,它属于突破了“物”与“理”界限的层次;化为具体手法,就是真文道韵级别的无上神通。
但余慈执掌生死法则,又身具“自辟天地”的能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就能将这件事的难度,降到最低。
当然,不管难度怎么降,事关生死,都是要慎之又慎。
虚生也好,血府老祖也罢,之前的两个成功例子,其实还有一层非常关键的因素:
信力!
虚生和血府老祖都是寿元将尽,前路已绝,又受余慈神通所摄,自然敬畏且依仗,由此生出信力,主动将余慈的神通“内化”,占据核心主位,故而如水到渠成,顺畅得很。
相比之下,黄泉夫人是生生被余慈掐死的……
一则以内,一则以外,由不得余慈不谨慎处置。
此时施展“内化”之术,他也是小心翼翼,浅尝辄止,绝不会干扰灵枢的运化过程。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慈渐有所得。
目前的黄泉夫人没有神智可言,这样的好处在于,只要是找准层次、位置,她的记忆就仿佛是已经大开门户的库房,任由余慈进出。
余慈才一“进来”,就有些发愣。
黄泉夫人是个细致人,但余慈可没想过,连着她的记忆,也同样如此。
感应所及,一切信息都分门别类,次序齐整,像是百宝格,又就像是朱老先生当年坐镇的书楼,万千法门、秘籍,一部部,一卷卷,以类相从,排布有序,搭眼一看,心里就大致有了数。
只是,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
余慈再次检视,大略看过去,从黄泉夫人幼时,一直到现在,都很齐全的样子……
一时想不起来,他心念微动,不再观其大略,而是搜检有关黄泉秘府的信息,准备仔细看一看黄泉夫人在北荒的作为。
在清晰的分类之下,真的非常好找,可才看了小半段,余慈便觉得怪异绝伦
好像,全是别人……
他的意思是,看黄泉夫人的记忆,就像看一出大戏,你能够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情境是怎样、戏中人干了什么、有怎样的喜怒哀乐。
可是,这份理解是“余慈”的,而不是“黄泉夫人”的。
黄泉夫人是怎么想的?
就现两人同时看戏,戏台上唱作俱佳,而在你身边看戏的人面无表情,永远不可能知道她在想什么。
不……不止,应该说,身边根本就是一片空无。
余慈能透过黄泉夫人的视角,知道当时发生的一切,唯独不知道作为一切的核心,黄泉夫人的所思、所想、所感。
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大千世界,本身却无思无感。
这怎么可能呢?
余慈想起扼死黄泉夫人之前,那一份独特的情绪感受;又想起赵相山刚刚所说的一句话:
无别有情之心,世间唯她一人而已。
现在非但无情,连“思维”也没了,又算什么?
明明是在自家心内虚空之中,余慈却觉得心头隐隐生寒。
他再顾不得其他,心神切入黄泉夫人灵枢运转的深处,要看个分明。
便在这里,熟悉的,至少可以称为“生命”的感觉重新显现。
所有的情绪,或曰灵性,都融在生机之中,除此以外,再无牵涉旁移。
这一刻,如果黄泉夫人冥冥之中还有意识,那么:
除了生死,再无他物。
察觉到这层面,余慈也有所悟:
也许黄泉夫人的记忆中,本来是有情绪、思维存在的,可是在移转灵枢之时,自然就“内聚收缩”,完全投注到当前的核心问题上去。
这是怎样的控制力、又是怎样的本能啊!
而且,这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世人所谓“情景交融”,可以这么理解:
无当时之环境,自然没有当时之情感思虑。
三十年前的余慈和现在的余慈,面对同一件事,其思维方式、生发的情感,与现在相比,肯定有大大小小的差别,正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就是这些差别,才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思维的变化、起落,才能获得种种不同的体验和经历。
可在黄泉夫人这里,“情”、“景”,还有“思”,好像完全是分开的。
情绪是情绪,思维是思维,当时环境,也仅仅是个环境。
恍惚中,余慈便有这么一份感觉:
黄泉夫人就像是现在的他,进入了“别人的视角”,完全抽离于世间之外,持一份特有的情思,进行观照。
所不同之处在于,余慈的情思只存在于“现在”;
而对黄泉夫人来说,情绪思维便在那里,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均**不改。
千年之前是这样,千年之后亦应如此。
余慈想到了件宝物,是当年薛平治给他的那件忘情宝扇。此时应该已经丢在了少阳剑窟内,不知给谁捡了去。
宝扇之上有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余慈无论如何都不能将黄泉夫人划在“我辈”之列。
然而,她究竟是更接近“不及情”的最下之辈呢?
还是“忘情”的“太上”?
第一百零七章当年观照似非我辈(下)
余慈心中莫名沉重,可清晰排列的记忆排在眼前,他还是要看的。
他看到当年的魔门修士,在黄泉夫人的支使下,没有通过玄灵引,而是纯凭计算——至少当时的魔门修士是这么说的,悄无声息地锁定黄泉秘府,没有传出任何风声。
相比之下,早在数年前就天下皆知的二次开启,简直就没法看了。
余慈也看到黄泉夫人在秘府开启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将手下抛开,瞒过五岳元灵,穿过玄符锢灵神通禁域,进入黄泉秘府的最深层。
然后,他再次看到了摆放着无归羽客尸骸的那处大殿——上一次见到,还是刚刚在星芒虫的记忆里。
如果倒换一下角度,两边的记忆看起来大差不差。
然而,终究还是有差别的。
从黄泉夫人的视角来看,她是在关注无归羽客的尸身……上那件玉盒。
这便是差异所在。
据魔灵的记忆,从它灵智生发,到被人发现,一直是在大殿的某个墙角位置,很不起眼。
可如今,玉盒却是在无归羽客手上,更重要的是,玉盒的盖子还打开了,显露出盒内血浆似的特殊元质。
看到这幕情形,余慈也是心中一动。
据赵相山的说法,这就是参罗利那转生灵性所化。为进一步压制参罗利那的转生灵性,“混元匣”里的元质,更给炼成了某种液态法器,平时封闭在盒中,祭炼并积蓄力量,用时才瞬间开启。
如果赵相山所言属实,混元匣最大的功用还是为了控制参罗利那转生灵制,寻常不可能打开。
无归羽客身遭魔劫,临死之前,开启此盒……
或许是自救吧。
借参罗利那转世灵性所化元质,消解魔劫,这种元质,无限趋同于本源之力,又给磨消灵性,绝对是大补之物,且具备参罗利那的某些特质,若能成功摄取,对付魔劫,多少会起点儿作用。
可惜,无归羽客失败了。
也使得原本压制转世灵性的混元匣,有等于无。
算一算黄泉夫人进入秘府时间,距离无归羽客死于魔劫之下,都有了快三劫、上万年的时光,如果一直这么暴露在外,还真说不定会有什么变化。
况且……通过黄泉夫人细腻得过分的观察视角,余慈确信:
在本应纯粹的元质之中,存在着一丝绝不应有的杂质。
也许,那是无归羽客。
以余慈如今的见识,几乎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形:
重伤垂死的无归羽客开启玉盒,面对特殊的元质,欲以神意牵引吸收,然而遭遇魔劫侵蚀的神魂,触及元质之后,反而激发了某种异变,被倒吸进去,就此神魂绝灭,仅存的那一点儿灵明,也淹没在元质之中。
余慈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
实是黄泉夫人的观察方式,实在是太过独特细腻。
其法仿佛可以映照大千,没有任何细节能逃过她的观察,而且每一个细节都有特殊标识,细致敏锐得让人心头发堵。
如此周密细致,寻常修士,洗炼阴神之后,集中精力,也能做到。
而在还丹上阶,紫府元神显化之后,更是容易。
但这般不论大小、粗细,都要弄个清楚明白,也实在很麻烦。就算人的记忆潜力无穷无尽,可垃圾信息太多的话,会使得神魂负担沉重,遮蔽真正的灵光。
玄门向来提倡“专气致柔,少思寡欲”,极端点讲甚至是“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便由此而来。
魔门不讲究这个,但役形劳神,总为不美,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重新洗炼清理。
有些时候,遗忘是最好的方法,至不济也要刻意埋藏起来,待长久闭关之时,再专门抽出时间,静心梳理,自警自醒,如此方是修行的正道。
可黄泉夫人不然,余慈发现,就算是无归羽客尸骸所在的大殿中一块寻常的砖石,在她眼中,也是纤毫毕现,不是特别用意,却自然映照,存入记忆之中,实际呈现。
而对玉盒中看似一色的血红元质,她便能察觉出极细微的差异来。
神乎其神。
但不管怎样,这种做法,已经悖逆了为人的常理,换个人过来,大概没几天就要疯了吧……
回到黄泉夫人的记忆中。
当时黄泉夫人既然察觉到有问题,自然近前,意欲拿起玉盒察看。
可祭炼为法器,又吸收了无归羽客神魂的元质,在这时已经形成了某种特殊机制。
刹那间,十七道血光暴涨切割,仿佛是一只狰狞的昆虫,舒展节肢
按照赵相山的说法,这十七道血光,是模仿参罗利那十七道长足,自具玄妙。
而当年的黄泉夫人确实了得,这样突然的变故,仍然被她躲过,但玉盒也被远远打飞出去,落在墙角,重新闭合,内外封绝。
两边的记忆终于重合了。
若换了旁人,现在都可以来个“法器认主”,但黄泉此后什么也没做。
可是,余慈却在记忆的结合部,寻找到了更细致的交叉点。
那是一直浑浑噩噩的转世灵性,灵智萌生之源。
余慈结合刚才从“星芒虫”处得来的最早时期的混沌记忆,忽地明悟:
魔灵或许是受到了冲击和刺激,莫名有了反应。好像是在……模仿?
吸收了无归羽客的神魂,再加上黄泉夫人独有的方式观照,激起了参罗利那转世灵性的反应……这就是本来绝无可能生就**灵智的魔灵,突破桎梏的原因?
她这是给参罗利那添堵啊!
余慈从魔灵记忆中了解到,这个诡异的存在,竟懂得碧落通幽十二重天,显然是无归羽客的意念残留。
无归羽客造成的变化,黄泉夫人进一步催化……
余慈完全不理解黄泉夫人做此事的目的,甚至不知道她究竟有没有目的。
毕竟缺乏了关键的情绪和相关思虑,黄泉夫人后续如何处理,余慈不得而知。
他只能是“跟随”着黄泉夫人的视角,离开这处大殿,在黄泉秘府中倘佯。
出了无归羽客的葬身之地,五岳真形图和玄符锢灵神通禁域,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威胁,
五岳真形图的各个方位,她去过;
存放着黄泉秘府历代修士的黑石殿堂,她去过,
埋藏着巨量法器、宝物的七座山峰,她也去过。
没有重点,没有目标,仿佛就是在这处秘府中散步。
莫名其妙,莫名其妙!
最后,黄泉夫人只是选了一块空地,盘膝坐下,进入长考。
所思所想,不得而知,时间似乎再次停止流动。
余慈耐着心思往下看,也不由“拨快”了一些时间流速,总要有三两天的功夫,那边再起变化。
黄泉夫人神意扩张,似乎是阳神出窍,向上升举,又分明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牵引。
顷刻间,虚空景象已大大不同。
仰头去看,云端九门华文焕彩,字形奇妙,其后又有重楼天宫,绵延未尽,气象恢宏。
正是碧落天阙!
余慈也是发怔。
人比人,气死人。他当年手持玄灵引,还要经过几番周折,才能见得此中玄妙,黄泉夫人只是在黄泉秘府中绕了一圈儿,沉思数日,就能做到,到底差距在哪儿呢?
更不可思议的在后面。
余慈心念,只在九间十柱的牌坊之前而止,重楼天宫看着宏伟壮观,难以亲身体验。
可是黄泉夫人,只是在牌坊之前停驻片刻,便是明光大放,径直穿透了层层禁制,迈步入内。
碧落天阙内的景象,向她、也向余慈展开。
乱花迷眼,玄妙无穷。
黄泉夫人依旧是那般记忆法,余慈复读都有点儿吃力,但也再次确认了,当年在东华虚空的那处天宫,确实是黄泉夫人本着碧落天阙而做。许多结构布局,几乎就是照搬。
源头竟是出在这里。
然而行不多时,前方路中,突然有一个和尚转出来,肤色微黑,神情严肃,挡住前路。
“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
乍见此景,余慈心里就是一抽,这个和尚、这副模样,他太熟了:
十方慈光佛……魔灵!
虽说上来就拿出“佛法”,虽说当年的黄泉夫人,已经是妙辨无碍。
然而,这头魔灵乃是十方慈光佛斩去的心中魔念汇聚而成,具备佛陀之法力,更具备一切卑劣凶横之恶意,哪有可能真正与人辩难?
没说两句,两边就已动手。
而这场斗法,完全就是一边倒。
十方慈光佛魔灵神通广大,据余慈观察,最最起码也是大劫法宗师的级数,黄泉夫人虽也是六欲天魔的实力,还是远远不及,过两个照面,出窍阳神便受了重创,几乎要被擒拿,危急时刻,竟是施展分神之法,将阳神切出部分,挡下一击,主体借此遁离。
也因此,从那一刻起,黄泉夫人的视角分成两个。
一个回到黄泉秘府,一个还在碧落天阙,但迅速变得模糊起来。
黄泉夫人确实是吃了大亏,阳神主体虽然回返,然而十方慈光佛强横神通,有枯荣轮回之力,随灭随生,破损根基,连肉身都受了牵连。
而碧落天阙之上,十方慈光佛魔灵本欲将其分神灭杀,可这时候,有人下令。
十方慈光佛魔灵合什行礼:
“遵佛母法旨。”
随即摄了这一缕分神而去,这个视角也至此中断。
第一百零八章追溯万载教派雏形(上)
大黑天佛母菩萨?
余慈这辈子也只听过这么一个类似的法号,可思绪转过去,却是有点儿乱……
他一直都认为,十方慈光佛魔灵和大黑天佛母菩萨之间,有某种极密切的联系,今日所见,看似验证了他的想法,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又将前面的想法给否定了。
十方慈光佛魔灵恭敬的态度是怎么回事?
那位“佛母”大摇大摆地占据了碧落天阙真的没问题?
还是说,这位“佛母”本就是碧落天阙中的关键人物呢?
余慈百思不得其解,干脆暂时压住疑惑,顺着黄泉夫人的记忆继续往下看。
他相信,以黄泉夫人的智慧,肯定会有些见解的。然而这位的一切情绪思维,都不会在记忆中留下半点痕迹。
余慈想从黄泉夫人后续动作中做些判断,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黄泉夫人压下伤势之后,便果断离开秘府,没事儿人一般与同门汇合。
此后显示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余慈找不到黄泉夫人任何特殊的举动,倒是发疯前的柳观见了几回,然后就是陆沉!
黄泉夫人结识陆沉,像是一个偶然,至少余慈看不出有什么刻意为之的痕迹,倒是陆沉在黄泉夫人眼中的形象,让他很惊讶。
不管什么时候,从黄泉夫人的视角看,陆沉身外永远都蒙着一层扭曲的光芒,看不真切。
似乎她的观察方式,终于遇到了克制之人。
因为这古怪的记忆场景,余慈不免就怀着些许恶意去想:
到陆沉辞世为止,黄泉夫人知不知道她夫君长什么样呢?
虽然记忆古怪,却不妨碍两人走到一起,随后就是全天下人耳熟能详的戏码了:
黄泉夫人破教而出,当时还没有彻底分裂的元始魔宗,为之震动。
也这一串记忆里,余慈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当年的黄泉夫人,竟然是魔门祭祀重器之一、也是余慈熟悉的那一件宝贝照神铜鉴的主祭!
每次魔门大典,黄泉夫人都会持镜登台,领衔祭礼参拜等事。
完整的照神铜鉴在祭礼之时,当真是神通广大,镜光穿透碧落天域,直入星空深处,与元始魔主浑茫无边的真意相通,若能接引一丝回来,直可助人感悟终极。
或许正是这样的特殊身份,特殊作用,她的叛门而出,才更让魔门不可接受。
当时,元始魔主玄德尚在,不会理会,但诸天魔众、真界内外魔主都为之震怒。
可如何处置,中间横亘着陆沉,却引发了争论。
毫无疑问,黄泉夫人的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