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镜(专家)-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他飘游的神意,位于距离战场较远的外围区域,附近属于长生真人级别的神意力量,至少有数十股,都是从千里、万里之外沿伸过来。要辨别也非常简单,只看他们神意聚散之时,牵涉到的天地法则层次,就能猜得不离十。
这时候,余慈也大概明白,为什么那位脾气不太好的大能,取消了对他的关注,原因就是他撤回神意时,撞入了这片长生真人神意交错的地带,与众多目标混在了一起。
见到这些人物,余慈先是发愣,随后便被他们神游时牵涉的法则玄妙引去了心神,刚才种种猜测和结论,只是在自家眷属身上验证而来,多少缺乏了外界的参照,眼下有这么多素材,让余慈得以参照感应,稍释先前疑惑。
尤其是对天地法则感应的“特殊性”,及其原由。
相较于周围这些长生真人,余慈对天地法则的理解,的确是很特殊的那一个,但这种“特殊”,首先是建立在“特殊时段”的基础上。
他发现,这些长生中人,其神意扩展的方式,很有一些“小心翼翼”的味道,他们密切牵涉着相应层次的法则,却又像是第一次接触,透着点儿新奇和谨慎,仿佛是摸象的盲人,突然复明,睁开双眼,见到面前的实物,便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慨。
这说明了什么?
余慈确实明白了:毫无疑问,神主法门、或者还要包括其他的什么法门,是他的内在根基,若没有这个根基,余慈的“特殊”也就无从谈起,但目前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陆沉等七位地仙大能,在域外和碧落天域交界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从七大地仙战场的局势可以看出,那些大能,都是无所不用其极,调动起每一丝可以利用的力量,由于他们所在的层次太高,其影响力由上而下,扩及到了整个天地法则体系,使一贯隐而不显的天地法则受到的强烈刺激,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极度活泼的状态。使得具备相应实力的修士,更容易感悟其玄妙。
如果说,以前长生真人的层次,感应到的是“一”,那么现在,感应到的就是“十”,丰富的信息所带来的,就是另一个层次、境界上的观照。
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一场针对长生中人的饕餮盛宴。
余慈还见到,其中绝大部分,或者说九成九的修士,其感应范围,都相对有限,在其所涉及的那部分区域和层次,神意盘转自如,对天地法则的捕捉和解析,在最初的谨慎、生疏之后,就变得细致入微,往往是抓入一个切入点,便顺藤摸瓜,充分延伸,将该法则所涉及的高低层次,尽都包容在内。
相较于这些人,余慈是另一种模式。
余慈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极大,就像捕鱼,寻常的修士,多是垂钓,虽只捕一鱼,却心无旁骛,用志不分,自得其趣;而他干脆就撒了鱼网,平时都捞不到鱼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分别,可一旦碰上了鱼潮,差异就瞬间拉大到几百、上千倍。
如果这种模式可以推演到地仙、神主那样的层次,是不是就是说,后者较前者更能解悟天地法则的奥妙呢?
这纯粹是臆想,那样的层次,余慈目前只能仰望……
与之相应的,丰富巨量的信息,如何接收消化是个很大、很现实的问题,这种时候,对所涉天地法则的结构、层次的认知、利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同样是遮风挡雨,一般情况下,山野之人随便搭成的茅草棚子,与名工巧匠所造的砖瓦大房,差别不算太大,可要是碰到狂风暴雨之类的极端情况,那就是“毁”和“存”的差异。
余慈放眼八荒,形成天地法则“大网”的认知,着实是很关键的结论,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如若不然,不管层次高下、不论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造成惊人的负担。
他一开始进入这个视角时,禁受不起“高层次”的压力,原因便在于此。
现在,为了躲避那位大能的注视,破坏了神意与法则交错感应,有序铺开的结构,压力重回,也是理所当然。
念头至此,余慈不自觉就按照之前“最舒服”的感觉,重新铺排神意,接触天地法则,果不其然,当地个自然铺开的结构重新成型的时候,天地法则给他的压力骤减,而且他的感应也变得越发敏锐,视角越发广阔,转眼间就与周围这些长生真人拉开了档次。
但下一刻,尖锐的警兆就在心头炸响。
第四十五章天地如网神术如蛛(下)
余慈被陡生的感应唬了一跳,还以为是那个“坏脾气”的大能重新关注了,可待他循感应移转注意力,“入眼”的,则来自于战场外围,那一块块崩塌出的“法则空白”,虚空中,那里像是无底的深窟,或是妖魔张开的巨口,令人心悸。
他当即醒悟:“忘形了!”
或是看这附近长生中人众多,以至“人多胆大”的缘故,余慈竟然忽视了天地法则重构的威胁,如今那天地法则空白不断扩大,重构之势,分明不可逆转,而且比最初观察时,还要猛烈十倍!。。
根据他的观察,天地法则是精密而又彼此联系的结构,虽然可以用“大网”来形容,但它毕竟不是随处可找寻材料织补的东西,一旦法则破碎,要把它修复完整,就必须将更大范围的法则“拆开”重构,一处两处还好说,可要是过份密集,并且这恐怖的“空白”还在不断增加的话,附近法则重构的“资本”,就要无限制地向更广阔的天间地寻觅。
这个过程中,依附于法则的天地伟力不断地聚集,彼此作用,更因为法则的缺失,导到强烈的不稳定性,谁也不知道那恐怖的力量,会在什么时候爆开。
贼老天才不会管你人多人少,一窝端或许才正合它意。
偏偏有些人还不知死活往里面凑,因为那里的天地法则更活泼,也更清晰。。。
其实无论是谁,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对战场的核心地带避而远之,那里的危险谁不知道?
可惜他们所知还是有限,至少他们不知道,在战场核心处,已经到了天地伟和爆发的临界点!
此时此刻,在余慈的感应里,外围尚属常态的天地法则,其实就是一堵不断削薄的墙壁,墙壁后面,就是能吞噬一切的滚沸岩浆。
而这一切也不是没有先兆,那覆盖此界的火云,其实就是依附于天地法则的力量不正常流动的征兆。
可都这种时候了,这些被天地妙诣法理摄了心神的长生修士们,却浑然不觉,反而削尖了脑袋,往“墙壁”里面钻,有人带头,就有人跟进,其原本划定的安全区域,已经不自觉地向战场处推移。
他们分明就是在作死啊!
看着这一幕,余慈却是很奇怪地想到了神主法门和寻常修行模式的不同。
那是“眼界”的差异,且不是一星半点儿。
观之神主法门,神游天地之间,观其大略,虽是失之粗疏,但在别人居于一室之地,细细摸索的时候,而他则登高望远,极目八荒,视野上的差距,使他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天然就比寻常的长生修士超脱一些,也就使得他能够“观察”别人,而别人则很难发现他的存在。
而这种情况,又是相对的,如今的余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站在天地法则的最高处;据他自测,纯论“高度”,他的“位置”大约是比长生真人高一截,“广度”上则是远胜,但再算“精度”,则就有一些惨不忍睹了。
余慈不是不能做得更精细些,可毕竟精力有限,一旦求精,便不能求全,目前他还是觉得,能从整体上把握天地法则的规律、结构,是一项更难得的体验,像普通长生中人那种做法,以后应该还有机会的,正是两益相权,取其重也。
至少眼前的局面,印证了他选择的正确性。
眼下也没什么好说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今日他的收获已经出奇地丰富,现在就是该撤退的时候了,更何况他还要为鬼厌那边的情况伤脑筋。
余慈继续回收神意,要离这大劫发生之地,越远越好。
而在回收的过程中,余慈又感觉到他和其他修士不同的地方。仍是那个形容,其他修士为接触天地法则而延伸出去的神意,更像是一根鱼线,无论是抛、收、转折,线性的感觉都非常强烈。
可他不同,收拢神意,就等于是收拢一张放出去的渔网,整个结构都向内塌陷,和刚才仓促躲避大能注视时的造成的结果差相仿佛,相应的,那些让人不适的压力,也重新降临。
“真古怪,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大约是有哪里的环节没注意到吧,或者是他的真实层次还不足以支撑这种神主视角,若不然,像罗刹鬼王那样的大能,要是每次“收网”都难过这么一回,那就是笑话了。
心里盘转念头,而在这些念头的遮掩下,一个微小而尖锐的刺激,突兀出现。
放在以前,余慈说不定会略过去,可现在,由于对形神交界地的了解,他已经对念头的生灭有了极其深入的认识,一个恍神,便将那念头抓住,了悟其根源。
罗刹鬼王?
为什么会对这位大能的名号起反应?
刹那间,余慈的心念穿梭不知多少个环节,就像是本能反应那般,他做出一个非常古怪的举动。其神意一个抖荡,利用对天地法则的清晰认识,用最微小的幅度震动虚空,向四面八方传出信息:
“大劫临头,诸道友还不快走!”
周边虚空突地一窒,余慈表面上只是传递了一句话,可还原成最原始的信息,却是将他对七大地仙战场周围的法则重构之感应,也都附着其间。
这种效率,远非常人言语所能及。
正因如此,一石激起千重浪,已经有些被丰盛的收获冲昏头的众长生真人,便如当头挨了一棒,猛然醒悟,神意纷纷回游。余慈也在此时,将神意铺展的结构缩成与他们一样,向外围地界遁走。
可这时候,一道简洁至极的信息,极其精准地切入他神意之中,还原为一声笑语:“你又犯错了,什么时候蜘蛛的网能再吞回到肚子里去……啧,貌似真不是曲无量呢。”
余慈心头轰然剧震,对方浮出水面的身份,还有言语中透出的复杂信息,正如连环巨锤,轰得他难以自抑。
下一刻,在距离东华山约两千里路,一处多方修士混杂的山腰平台上,忽有一人惨叫起来,其脑袋猛地膨胀,足逾一倍,五官扭曲,七窍流血,眼看是不活了。
周围修士低哗声中,都往后退,如见妖魔。
余慈当然感觉到了眷属的惨状,心头生寒,他知道,那是对方准确捕捉到了他铺展神意的节点,强行侵入,意图顺藤摸瓜,锁定他真身的动作!
暗叫一声对不住,承启天中,余慈虚影长吸口气,虚无之中,一道金光打入顶门,并在下一个瞬间,映射到眷属神魂深处,轰声燃烧。
火光到处,一应与他有关的痕迹,尽都扭曲,面目全非。
心炼法火!
对面的压力倏然断绝。
第四十六章超拔之妙急转直下(上)
“总算甩开了。”
承启天中,余慈虚影长出口气,心炼法火重又隐入虚空。
在搭建神意铺展网络的时候,每一个眷属都是重要的节点,毁去节点,定然会造成周围部分结构的崩溃,反噬如约而至,余慈也受了不轻不重的伤势,需要加以调理。
但“断尾求生”这招,他用得干脆利落当年他就用这一手,耍了十方大尊和大梵妖王,不得不说,心炼法火在他手中,虽有明珠暗投之嫌,可用来毁尸灭迹,当真是最合适不过,即使受了伤,也能接受。。。
他露出笑容,但下一刻,笑容就僵住了。
“啧,你是属壁虎的吗?”
轻缈难觅其源,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信息,依旧是来自于罗刹鬼王,像是天外吹来的风,翻动火云,横扫亿万里虚空。
在余慈看来,每一道天地法则,都是信息传递的介质,似乎那一位用手随意拨动,整个天地法则大网都在共鸣。
余慈两具分身都觉得头皮发炸,几乎是眼睁睁看着那信息所化的“微风”,从南吹到北,从东吹到西,分石透木,跨山入海,两具分身一在龙霄城外的少阳剑窟,一在东海之下的九宫魔域,感受到这个信息,相差却绝不超过十息时间。。。
他相信,在这段信息扫过的同时,都会附着那个主儿的感应,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无量虚空搜魂化魔”之法,等于是无量虚空神主亲自操持的照神铜鉴,当真是映彻天地,无不如在眼下。
更因为那位最喜欢品味人心变化,余慈连一点儿情绪都不敢外露,如泥雕木塑,收摄一切有关于自己的气息。
还好,这一轮信息,再也没有之前针对性的方向,倒像是那位先失一着后,使性子要扳回一城。
真正让他稍微安心的,是三方元气凝就的虚空固锁依旧,碧落通幽十二重天搭建的体系封闭如初,所有的眷属、分身,都是这个体系的一员,其一切形神变化、情绪心态,在余慈有意识的控制下,也不会给人以可趁之机。
罗刹鬼王“呼唤”的“回音”,持续了至少三十息的时间,虽然几乎扫过了此界的每个角落,可若不是对天地法则有一定感应和认知的人,绝不可能接收到,纵然如此,这一界也定是鸡飞狗跳。
余慈坚持住了,没有暴露,可是真正神主的强大,却像根钉子,狠狠砸进了心口。
然后,那一位又变了说法:“有胆做,没胆认……那么,我称你壁虎神主,没意见吧。”
这大概是天上地下,真界内外,最华丽的“场面话”了吧,如果余慈真是以“信”而立的神主,只一个“壁虎神主”的名头,大概会把他的信徒扫掉一大半。
现在他当然没有这个问题,相反,听着罗刹鬼王如话家常的言语,余慈更确定,打死他也不出头,别说就算被叫成“乌龟神主”,他也认了!
天地间的“回音”行将结束,那位的语气倏又一变:“不过,到是很多年没有见过能喝茶聊天的同类,希望你能撑着,不要再把吐出的网吃回去……另外,你真是找了个好时机呢!
笑音飞绕天穹,徐徐而散。
余慈呆坐在法坛上,久久无语,他不知道什么是“好时机”,也不怎么明白,那个“网”放出、收回,又有什么忌讳,但有一件事,他是看出了端倪:
罗刹鬼王这回是要把他给坑苦了!
这么一连串下来,真界之中,天下地上,那些长生中人,岂不是都知道,此界之中多了一位“壁虎神主”?
日后行事,还不知会多出多少碍难。
他回过神来,却是发现在承启天里的投影已经崩散,两具分身,则同时喷出鲜血。
虽然罗刹鬼王没有真正伤到他,可循着天地法则而来的强绝压力,却让他觉得,天厌地弃,举世皆敌,没有当场崩溃,已经是幸运了。
这下,是真真伤了心神,而且很可能就是永难痊愈的重创!
这时候同样不能有任何犹豫,位于九宫魔域的鬼厌分身,贯通了与承启天的联系,将收摄的那枚超拔魔种,回输到承启天。
这段时间里,有碧落通幽十二重天建立起的信力体系,也有解悟天地法则带来的益处,使得分身与本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畅通,更扫除了许多障碍,这一件事办得是轻轻松松。
分身和本体之间,像是形成一个长长的管子,这边进去,那边出来,当然,这是介于虚实之间的魔种,换一件实物,那就是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余慈虚影之前,曾经在秦行形神交界地“看到”的混沌圆珠,就浮在虚空中。时隐时没,可以毫无滞碍地在法坛上下、内外穿行,且在虚实之间来回转化。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余慈还是有种“原来超拔魔种是这个样子”的感慨。
在秦行的形神交界地,余慈曾见到,混沌圆珠的外壳在其破关之时粉碎,不想这时重又凝现出来,这里也有一份玄机。
经过之前一番经历,余慈一眼就看出,那层像是天垣本命金符结构的“壳子”,其实就是天地法则的映射,而且是高度概括、凝聚、统合后的结果,近乎完美地代表了长生真人级别触及到的天地法则层次,有些不同的,则应该是秦行修炼的心法特征,也许还有秽渊魔主法力的影响。
如此想来,定是秦行之前所涉的天地法则,来了一次重塑,如果以魔门秘法将其消化,就等于是触及这部分法则,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定是有益无害。
而对于“壳子”内部,那团灿烂精芒,还真的看不太出来。
不管怎样,吃下去就知道了。
在魔门秘法的作用下,混沌圆珠外围的壳子有序剥离,随即没入了承启天灰黯的空气中,余慈在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除了对天地法则认知的丰富以外,与法则牵涉的天地伟力,亦随之潮涌而来,灌输洗炼,甚是受用,颇是缓解了伤情,比想象中的益处还要大。
但最关键的,却是在触及到最内层的那团精芒后。
出奇地,余慈在那中间,触摸到了生死符!
第四十六章超拔之妙急转直下(中)
当余慈施展魔门秘法,以本身气机锁定已经失去天地法则外壳包裹的精芒时,心神观照所见,正是一个篆文呈现。先看去,是一个“生”字,可当他心念微动,篆文陡地模糊,等再清晰起来的时候,竟是形义变化,成了一个“死”字。如此生生死死不断转化,于虚空中盘转不休,令人一见难忘。
没错,就是生死符。
余慈非常确信,生死符是他独有的核心真符,充满了他独一无二的体验,也许他人可能在生死一线间,体悟到类似的东西,但其表现,决不会是这个模样。。。
正因为有这种自信,余慈没有为其表象所惑,继续施展秘法,将其吞没在承启天中。
有些事情,确实需要亲身体会,才能得出结果,一将此“精芒”吞下,余慈先是感受到了神魂中,奇妙的满足感,随即就“进入”了一个长长的“甬道”中,前方是生死符的影像,吸引着他一路前行。
陡然间,天旋地转,前方像是生就了一个强劲的漩涡,生出巨大吸力,余慈放出的心念,不管是承启天中的投影里,还是远在亿万里开外的两具分身中,都在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之前,向“漩涡中央”飞落。
什么是漩涡中央?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如此情状,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心念的聚合融会,什么分身、投影,都暂时舍弃,一切心念,都落到那团精芒之上。。。
其余的都还罢了,恍惚中,余慈忽然感应到一条经天轨迹,拔升于天地之外,穿行于星辰之间,四象拱卫,三垣贯穿,其中有一亲切感应,似乎也感受到了超拔魔种的玄妙,蓦然回首。
星轨之上,根本心神亦有趋向。
自当年北荒之事后,余慈的形神还是首度趋合如一,下一刻,无数影像闪回,那是他一生的倒溯。
刹那甲子,恍惚中,他跌落境界、形神受限、气机固锁,直至化为婴孩、重归母体,复返先天,最终成为鸿蒙未开之时,一点儿似昧非昧的灵光。
在此期间,他还看到生死符离散、聚合、崩溃、重构,但无论形神、真符怎么存灭变化,却有一道始终不变的真意,缭绕不散,最终与那似昧非昧的灵光会同在一起,混沌如一。
余慈进入到恍如胎息的浑蒙状态中。
不知多久,忽地鸿蒙分判,阴阳化显,他从不辨时光的混泯之中霍然醒觉。
这一刻,他正看到天地开辟时的刹那璀璨,还有与之相应的,不可计数的天地法则成就,而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这些法则又分出了高低,搭建了他已经比较熟悉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体系。
而在整个结构体系中,他分明就是在最上层,寥寥几道最高层的法则与他相伴。
清晰直指的感悟在心头泛起:
生死同根,存灭一体,生命的存灭轮转,恰是这天地内外,最不可更易、也最难以摆脱的根本法则之一。
他的生死符,恰是在这条根本法则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究其本意,只不过是根本法则的一个分支,是生死一线间气机的生灭变化,体现的是生死交界处的玄妙,而未能涉及生死存灭的根本妙诣。
但当他修炼诸天飞星之法,成就天垣本命金符后,却是融入了符法中涉及生死根本的符法真意,亦即追复生魂定星咒、延生度厄本星咒、太阴役禁厉鬼术以及北斗劾魂注死术这一系列符箓共同形成的生死玄机之妙。
由此建构本命金符,再加上此后一系列的精进、领悟,生死符已然直指生死存灭、转换的基本法则。
毫无疑问,上清宗的这部上乘丹诀,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为他铺就了一条直指永恒的大道。
即便如此,他仍有行差踏错的可能,比如剑修、鬼厌两具分身,各自不同的修炼法度,神主法门影响浸染等,都会造成不可测的后果。
幸运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候,他先是以神主视角,观天地之大略,对天地法则的层次结构有了认识;随即,他消化了超拔魔种,借其中玄妙,一举扫清前途迷雾,真正明白了在自身修行上,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途。
余慈终于明白,为何超拔魔种一出,便是绝善、幻荣夫人这些魔君级大能,也要垂涎,超拔魔种,因超拔之力而生,内蕴着生灵先天一点精华,竟然是一条暂指永恒的捷径。
修士一旦吞下超拔魔种,便可以借其生命本源,暂时归返先天,体悟天地法则之妙。至于体悟多少,全看各自的机缘。
反正余慈是有“吃撑”的感觉。
掌握一条位列最上层的天地法则,所有与之相关的低层次法则,对他都如掌上观纹,再无丝毫窒碍可言,遑论还会受到依附于法则的天地伟力的滋润冲刷,多几次这样的机会,谁不乐意?
这些念头既然生出来,便不再属于先天,临时的境界保持不住,余慈由最高层打落,一路下降,回到他应有的位置。
余慈也由此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本体修为上,他受天地法则的控制还非常严密,难以超脱,尚不入流;
但在对天地法则的认知上,托神主视角,还有这超拔魔种的福,肯定已经是此界顶尖的那一批人;
而在实际的天地法则控制上,两相中和,他要比普通的长生真人高出一截,至于和劫法宗师比较……缺乏有效的样本,暂时还不清楚。
也因失了先天感悟,余慈投影、分身等都各归其位,他就感觉到,承启天不停地晃动,那是他明悟生死法则之后,也触动了法则牵引的天地伟力,恍如拨弦,法则上附着的天地伟力,洗涤震荡所致,依稀还有罗刹鬼王天地传音的影子。这也使他明白,罗刹鬼王对所涉天地法则近乎完美的掌控和利用。
但有一点他必须要注意,因为这一场冲刷,天地伟力充斥在承启天中,无休无止,其庞然恢宏,已经对三方元气的平衡造成了冲击。
第四十六章超拔之妙急转直下(下)
三方虚空的震荡,其实算是个好消息,因为它代表着在三方虚空中,余慈能够操控的部分在提升,破壳而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但另一方面,三方元气固锁,是他目前躲避那些大能锁定、追察的最大资本,一旦因为失衡的原因而出现缝隙,甚至于崩解,有些信息,他十成十是瞒不得了。那时候,怕是顷刻之间,就要灾劫临头。
所以,解开可以,一定要在他可控的范围内进行。
余慈提心吊胆地看着承启天的抖荡,天地伟力冲刷的前期,他无论如何都插不下手,只有等到冲击力最强的那一波过去,才可以试着调整。
老天爷很给面子,又或者是永沦之地的法则足够坚韧,三方虚空虽然晃荡,其间元气更如沸水滚汤,但还是稳稳顶住了这一波失衡的困扰。
余慈开始出手。
承启天之所以受到这么严重的冲击,主要是因为本体固锁,承启天是唯一对外的窗口,天地元气出入,都在此地,如今余慈要做的就是调整和分流。
天地伟力冲击三方虚空的大趋势不会变,但余慈一定要尽可能调整虚空结构和相应法则,争取在里面拿到控制的“大头”。由于这股力量源自于“生死法则”,倒是给他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至于分流,就是要让各分身、眷属雨露均沾,并将与生死法则相关的部分感悟传输过去,余慈已然明白,天地之间,只能依附在相应法则上的结构,才是最坚固的结构;同理,只有依附在相应法则上的联系,才是最稳定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生死法则不崩溃,承启天的虚空结构中、他与分身、眷属的联系里,都将有一个不可移易的内核存在,难以破坏。就算结构和联系本身崩溃,有这个内核,总有复起的机会。
内核的变化,不是那么容易能看出来的,可是天地伟力冲刷带来的直接后果,却是醒目至极。
少阳剑窟中,剑修分身横剑膝上,剑曾出鞘,只长吁而已,气流出口,却是森然有如剑吟,又缥缈如丝,在静室之内,盘绕不出,倏然九转。
十二玉楼天外音有“七转司命,九转破劫”之说,至第九转,便是一个关键层次,剑修分身演化此中真意,其实是以此消化天地伟力的冲刷,也借此滋养念头分身;
东海之底,九宫魔域中,鬼厌眼中幽光如焰,身躯微幅抖颤,脑后幽暗虚空乍显乍灭,行功甚急,亦是如此。
其余眷属等,受了这等好处,都各自觅地潜修不提。
而最值得关注,却不在此方天地之中,而是在无尽星空之外。
那里,在星轨中游走的神魂根本部分,隔着无边无际的虚空,亦是感应到生死法则,更与寄托本命星辰的生机玄机之妙交融,使得承启天,余慈的心念投影不自觉往天上看。
虽是白日,那一颗五帝座的中央星辰,依然闪灼醒目,但其光芒正飞速黯淡,实是寄托其上的生死玄机,正义无反顾地跃向无尽星空深处,往紫微垣进发之故。
原来,已经到这种程度了么?
磅薄星力终于反馈回来,其势如飞瀑急下,却没有天地伟力的冲击,而是与承启天完美交融一处,并直接渗入到三方元气固锁的本体中去。
东海之上,正瞑目调匀气机的幽冥,忽然睁眼,取出怀中道意玉蝉,却见其形竟然发生了可以目见的改变,原本一半都在“壳”中挣扎的蝉形,此时只余尾部在其中,薄薄的蝉翼半曲,似乎下一刻就彻底张开,流动的光芒就像是壳中未凝的粘液,充满着令人惊叹的动感。
当年,朱文英为救余慈性命,以羽清玄交付的符箓,引他心神化入星轨,如今这些年过去,虽然也有感应,但对那遥远星空之外的玄妙,余慈还完全无法解析,神魂根本中缺失了最重要的一块,更是一种碍难。
分身风生水起,本体的根本修行,其实一直在原地踏步,看起来非要等到从星轨上回返,才能得以跃升,可若是在此期间,主副颠倒,又该如何?
但如今,通过超拔魔种,通过生死法则,余慈所有分离出去的“部分”,都彼此交感,气机互通,使得余慈的感应,似乎扩出无垠星空,进入到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