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镜(专家)-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出口,就有证据!”

海宏维持他的观点:“海上大雾是其一。太渊城以海中蜃兽魂灵为祭,构建防护法阵,形成海中烟瘴,弥漫万里,于此相类。”

当下又有人提出异议:“真人为什么不提蜃阵布下,擅入者灵智错乱,往往自相残杀,又或惊怖而死?这里曾进去的,可有知觉?”

“深入在三千里以上?”

一句话将质疑者闷了回去,这里确实没有进入到如此深度的。

海宏也不多做解释,继续道:“海流是其二,那片海域与当年太渊城原址长年有海流贯穿,深海磁线亦有连接。”

神意网络忽地安静下去。

海人异族建城,当然不会是没根基的,可众所周知,太渊城毁灭时,滑落到太阴元磁覆盖的大海沟里,接下来事情再没有人知晓。

“其三就是从中寻到的法器,且不说它特殊的炼制手法,毕竟海人异族都是如此。可前几日,有一位小朋友,有了一个新发现。樊小友,你便为大家解说一番吧。”

鬼厌惊觉,他招呼的,分明就是樊若雷。

外围腾起一道青白火光,并不显眼,樊若雷的修为在此实在上不了台面。

符阵加了把力,那边的承意盘也像黄执事的一般,移到三层圈子的正中央,再由海宏一指,显化出樊若雷的虚影。

“妙手坊樊若雷,见过诸位前辈、道友。”

这位前途无量的大匠还是很少见到这种场面,颇有些紧张,不过,当海面上水莲花托起那件特殊的法器,进入他专业的领域,心态也就渐渐好转,不用特意发声,其意就进入网络:

“诸位前辈、道友,这一件法器残片,是来自于迷雾之中,也是最典型的海人异族炼制手法,具体的特征是……”

他大略讲了几句,也知道没有真正在乎这个,便直接跳到了关键问题上。

“诸位请看!”

随他讲解,一道小小的浪花翻起来,落入那件法器上,很快,奇妙的浅海世界呈现在众修士的神意感应之下,那静谧的海底生灵圈子,尤其那从海葵中悠游而出的鱼儿,让人一时哑然。

“奇技淫巧……”

很多人是类似的想法,也不认为这法器能代表什么。

樊若雷完全不管,只是一门心思讲下去:“这件法器,是由二十多个大小部件拼接而成,每一个部件,其实都是取材于天然之物,炼制成器后,再用独门祭炼之法,微缩拼接而成。”

“这又代表什么?”

“这件法器是残缺的,它只不过是一整件法器的部分碎片,完整的法器,远比这个复杂得多,如果再加上这一块……”

又一件残缺法器浮上来,比展示的这块还要小一些,但是结构就比较复杂了。已经不止是自然景物,还包括一部分低矮的城墙,明显是被外力毁坏,上面铺满了海藻贝类,城墙内侧,还有几个残缺的建筑,形状古怪,充满了异国情调。当然,这一切都是微缩的。

两样法器残片,单独看还不怎地,可摆在一起,就让人感觉到,二者之间,定然存在着某种联系。

事实上,残片之间,的确出现了气机勾连,只是相关的残缺部分太大,使它们根本没法融到一起去。

又一道波浪扫过,水珠溅落其间,那处断壁残垣,也当即由一层波光笼罩,而接下来的变化,让神意网络再次抖颤。

已经崩毁大半的城墙上,突然打开了一个孔洞,围绕该孔洞的海藻贝类之间,显现出一圈奇妙的符纹,乍一看去,就像是一张恐惧的面孔,大张嘴巴。

孔洞就是那张嘴。

“太渊惊魂炮!”

樊若雷一字一顿,因情绪过于强烈,神意显化的形影都波动起来:“海人异族在符阵机关上的最高造诣,号称一击可令长生真人身死道消的飞炮神雷。”

万顷海波,似也在此瞬间静止,只有樊若雷尖锐的意念,扫荡整个神意网络:

“这就是海人异族在最后关头,造出来的杀手锏,是只有在太渊城才安放的机关……再没有别的可能!”

法器残片上的所谓“太渊惊魂炮”,当然不是实物,只是一个‘模型’而已,但也因为如此,还有一个更现实的证据:

“如此特征,这两样法器残片的本来面目,极有可能便是太渊城一切阵法、机关的中枢控制法器,显化太渊城以及其周边的情况,以为控制之用……”

这回,不待樊若雷讲完,神意网络已经是喧嚣大起,这三条证据,不能说是无懈可击,可若真的完美无瑕,倒还奇怪了。

对与会修士来说,只要有四五成的可能,已经足以作为一次冒险的理由。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海宏为什么如此高调?手握宝山,不想着遮掩,却是大发“英雄帖”,生怕别人不知道。

设身处地,绝大部分人都不觉得,他们会如此做法。

对此,海宏自有理由:“太渊城幅员辽阔,当年就有‘三山三渊三绝关’之称,又是海人异族与罗刹教众的战场,已然抵御到最后一刻,全城一切禁制机关均在开启状态,要发掘此地,绝非一时之功,据本人估计,就是有十位以上的长生真人联手,花费时间也起码在五年以上,若有意外,还会更长……”

那你就去请长生真人啊,都是一个层次的,又有宝藏在前,还怕没人参加?

“海某登入长生未久,还没有那么多知心朋友,最主要的是:海某意图重组‘沧海’,正是求贤若渴之时,与会诸位,若信得过海某,不妨加入进来,日后同心协力,纵横四海,岂不快哉!”

第三十章太渊浅探百灵初成(上)

海宏此人,果真不甘寂寞。

与会修士中,有些听闻过海宏过往的,大都有些“不出所料”的事后感慨,也有一部分人,确确实实心动了。

当年在海外修行界,沧海猎团的声誉还是不错的,

“至于太渊城,十劫雄城,秘宝无数,而海外耳目众多,哪能瞒得过人?不过最近论剑轩倾力攻打东华山,腾不出手来;海鸥墟将成,各方默契已成,都急着在里面分一杯羹,不会有大动作,这几年,正是我等散修的大好时机。若能乘势而起,开辟一方天地又有何不可?”

这些煽动性的言语,确实让一些人心动,能够抱上长生真人的粗大腿,是此界绝大多数修士梦寐以求的好事,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被邀请来参加此次聚会的,也都不是普通人物,自有他们的骄傲在。

对于这些人,海宏则有另外的说法:“对沧海没兴趣的诸位,同样可以参与进来,如此地域,海某一个人吞不下,‘沧海’也吞不下。天地之间,我们这些散修,没有宗门资源可供挥霍,最紧要的一条就是互通有无,海某修行至今,对此感触最深,想来诸位亦有同感。”

紧接着他道:“在接下来的十年间,每月初一,高某都会在周边海域组织一次这样的聚会,专门用来交流太渊城探秘之用,诸位找到了什么宝物,新发现了什么消息,都可以在此处交易,高某及‘沧海’,也会在那一日通报最新进展。诸位只需保管好手中的那枚玉符即可。”

交流什么的还在其次,真正的重头戏,还是海宏承诺的“通报”,显然他为了扩大影响,已经下了血本。

但不管怎么说,海宏的承诺极具吸引力,参与这种几无付出的好事,何乐不为?

而接下来海宏的行为,在众修士心中真正砸下一枚重重的筹码。

符阵发挥作用,将一段信息发送到各修士脑中,里面正是这段时间,他在万里迷雾中探出的几条线路,还有与之相关的部分禁制机关,实用价值极高。

与会者绝大部分都是有相关经验的,对此中真伪也有极高的辨别能力。正因为如此,神意网络又一次进入沉默,这次主要是权衡。

没过多久,这次特殊的聚会就结束了,各路神意回收,紧接着,鬼厌睁开了眼睛。

本次聚会其实没有增加小五在万里迷雾中的可能性,相反,还减少了那么一些,可他还是要去,只因为再没有别的线索。

而在此之前,他还要到海商会那边,把那件低劣但奇妙的织物拿回来。

海商会的效率要比传说中的还要强一些,鬼厌只是按照聚会上的说明,激发了玉符,几乎在同时,那边就有回应,非常体贴地询问,鬼厌这边准备用什么方式完成交易。

想正常交换的话,现在过去就可以,海商会也能派人来接,同时告知,海宏真人很想与完成交易的同道见见面,品茗聊天;而若是想“低调”,对面也是给出了几种隐秘又安全的方式。

没什么可说的,鬼厌选择了后者。

作为论剑轩的通缉要犯,他之前没有暴露身份,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论剑轩的重心,全面转到了东华山,且他一向在北地活动,南方、尤其是海外,对他并不熟悉之故。

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去自找麻烦?

海商会延续了他们的高效,仅过了半天时间,那幅白纱已经到了他手上。

目标入手,近距离接触之下,与之前的感觉自然有所不同,尤其是以肉眼看到了织物的模样,比神意感应要更为真切和全面。

如果说,拿香料方子换取的时候,他还有部分疑虑,那么现在,所有的疑虑全都散尽。

正如海宏所说,这幅织物着实是一件拙劣的绣品,触目所见,尽是跳丝、断纹,就是勉强织出的图案,也是歪歪扭扭,实在不成样子。

可是,对他来说,织物上的剑意也实在太过熟悉,就算因为织法技巧的局限,产生太多不应有的断续,可骨架在、魂意在、根本在!

看到这些织纹图案,他就好像看到了,在那幅血红的细纱之上,莹莹流动的字迹:

诛神刺外道练法!

这幅雪白的细纱织物,十有就是当年女剑仙昊典,为筹备诛神刺的传承改良,更准确地讲,是在制作计划中六幅化芒纱之第一幅,即“百灵化芒纱”之前,所做的“练笔”之用。

这幅化芒纱的完备之作,早就是他的收藏,然而完整有完整的妙义,雏形有雏形的好处。

手中这幅织物,瑕疵多多,可让鬼厌最感兴趣的,也正是这些瑕疵之处。

没有这么一番对比,他又怎能探知当年昊典的思路和考虑?

他手中高妙又完善的剑诀,已经足够了,倒是这种记载了前辈经验教训的东西,更符合当前所需。

鬼厌也没有细看,现在更需要此物的,还是剑修分身。

得手后,只过了两个多时辰,鬼厌已经来到吴钩外海北部海域,大约是东海中南部的位置,就此一头扎进了万里迷雾之中。

他前进的速度很快,早前在外围那点儿经验,很快就不敷使用,最大的问题就是辨别方向,若海宏没有说谎,这个由祭祀蜃兽魂灵而成的防护,要往上去,才有更进一步的路径。

他忽的向上,在几乎要冲出雾气范围之前,捕捉到里面最规律,也最死板的一道气流——再怎么玄妙的阵势,伪装再好,也很难完美地模仿自然,更何况,这阵势早已无人主持,完不完整都还两说。

鬼厌划一道弧线,斜插入水,海面之下,依然浑浊不清,可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小窍门,一路下行,直到近千丈之下,才遇到了第一个阻碍。

那是海中一头凶鱼,已经初步聚了妖气,战力顶得上一个还丹初阶的修士,但在鬼厌面前,却是不堪一击,意在气先,杀意一起,便引动真煞,直接把它斩杀。

出了手才发现,受前面雏形化芒纱的影响,这一击是用了剑意,而且就是百灵化芒纱的法门。

鬼厌同时发现,亿万里外,通过承启天,剑修分身明显关注。

第三十章太渊浅探百灵初成(中)

剑道上的砥砺体悟,看别人挥剑千遍,不如亲身一验。

然而两具分身的联系,自非寻常可比,诸多剑意运化的细节,都通过承启天,近乎无损地传送到剑修分身那边,纵然还是隔了一层,可好处还是不小。

目前为止,鬼厌这边危险性也不是太高,干脆就一路用百灵化芒纱上的法门杀过去。

这路诛神刺的外道炼法,初时还好,越到后来,更多都是借助外物,需要一件法器,作为屠绝百灵,收集怨气,承载剑意的介质。

记忆中,像是细纱之类的轻柔薄软之物,便是最理想了,就像那一幅百灵化芒纱。

按照影鬼的说法,百灵化芒纱本就是一件特殊的法宝,只不过,当年的昊典喜欢它无坚不催的威力,故而用剑意重新描化,如此使用,倒还更正宗一些。

鬼厌身上,刚到手的那幅织物,倒还可用,当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故而他因陋就简,从黑蛟真人的收藏,找出一件材质还可以的绢帕式样的法器,抹掉其祭炼痕迹,临时充当这个介质,效果只能说还过得去。

倒是海中可用的猎物,着实不少。

按照海宏的说法,受防护法阵的影响,还有城中本来就收集的灵脉等,太渊城遗址上,聚灵效果明显,海底生灵,多聚于此,吞吐灵气,故而成妖率极高。

不过受祭炼蜃兽魂灵的防护禁制影响,这里的海中生灵,即使成妖,神智也大都昏乱,只留存下本能,对鬼厌这种级数的人物,不构成威胁。

而反过来,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出灵智的,都是麻烦。

还好,目前为止,这种“麻烦”,鬼厌一个都没看到,直至踏上海底。

海底没有任何光线,还有蜃兽魂灵法雾浸染,视野极差,全靠鬼厌放出的幽冥火焰,照亮周边。

这处海底,地势平坦,光线照耀范围内,没有什么起伏,铺了一层似铁非铁,似石非石的块状物,大小不等,此种块状物,是海底一种普遍性的矿藏,叫“压水核”的,

算不得珍稀,不过很多法器都要用它来巩固材质,用途倒是颇广,只不过看上去更像是戈壁滩上的乱石,颇为荒凉。

在深海海底,海流端的难测,有时几乎完全静止,有时则又轰然而过,还有无处不在的强压,挤迫护体罡气,当然,对鬼厌来说,有等于无。

他的运气其实不太好,周围看起来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遗迹之类,只好在海底四处走动,看看情况。由于还在蜃兽法阵的范围内,海底的生灵仍然很多,感光性又强,幽冥火焰放出的光芒,就是最有效的诱饵,尤其是那些修出妖气的家伙,更是来得飞快。

一路行来一路杀,没半个时辰,绢帕上已经收集了二十多个还丹级别妖物的死戾怨气,可惜,由于其灵智昏昧,只是本能地聚集妖气,不能有效利用,虽有还丹级别的力量,可真正能算是“凝丹化妖”的,一个也无。

就是还丹修士到此,只要能适应海底的环境,面对这等妖物,也有以一敌二、敌三的本事。

故而,现阶段诛神刺的质量,也只算得一般。

鬼厌也不着急,将周围涌来的深海“原住民”斩杀一空之后,就地盘坐,放出魔识,顷刻之间,便送出百里开外,在深海生灵身上略一“借力”,随即再次扩张。

染化生灵,成就天魔眷属,再扩张感应范围,类似于这种方式的法门,除了魔门专修魔识者,便只有神主之道可以如此,而两相结合,效果更是好得出奇。

不过数息时间,鬼厌已经将他的“方寸魔国”展开。

经由“远空城”那一回魔染千里,以天魔殿法门造就的“方寸魔国”,已经颇具规模,又过了一次劫数,纵然论剑轩有了雷霆处置,但其结构已稳固,可谓收放自如。

数百里方圆的海域,影影绰绰映在了魔国中,这手段类似于照神铜鉴,只是不如其精妙和直观罢了。

至此犹嫌不足,又将手中绢帕上积存的死戾怨气,转化为诛神刺,借其剑意,灌入到魔国中,再由此挥发出去,一时间,数百里海域,都被诛神刺的剑意笼罩,当然,只是淡薄至无的一层,连条鱼也杀不得。

可随此层剑意在海水中流淌,便在“方寸魔国”映照范围的边缘,分明有一道微弱的震荡,传递回来。

那是与诛神刺产生的共鸣。

鬼厌一笑起身,转过方向,没有丝毫迟疑,直奔而去。

短短时间,鬼厌在海底奔出了近三百里路,随他奔走,周边蜃兽魂灵法雾有越来越浓重的倾向,而所经之处,也不再是一片荒凉,海底地形有了起伏,中间经过了一处火山口,偶尔甚至可见几处断壁残垣。

如果海宏所言不虚,这种地形,应该就是当年太渊城外围的防御据点之一,在罗刹教与海人异族的大战末期,这些据点都被拔除,只余下一些地基之类,在多年海流冲刷下,成了这副模样。

再往前走,则离太渊城的遗址越近,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终于能见得一两处。

鬼厌盯上的,就是其中一个。

那是一处倚海底火山而建的青石建筑,屋顶已经彻底冲刷掉了,半掩的石门一推便塌,还带倒了半边墙壁,海水更为混浊,可目标反应只有更清晰。

鬼厌迈步进入,径直走到屋内壁角处,那里有一个青石矮几,已经是半倾斜状,几案上有一个锦盒,十分沉重的样子,死死镶在矮几和墙角的夹缝中,不知多少年的海流冲刷,也没有带走它。

能与诛神刺剑意产生共鸣,其中之物,可想而知。

他上前,正待伸手去取,心头忽一动,也不抬头,却是冷笑:“外面是海宏真人?”

长笑声里,一个人影迈入幽冥火焰的光照范围中,拱手致意:“可是南湖道兄当面?”

“正是,不知有何见教?”

鬼厌将锦盒拿到手中,果然沉重,他一边以看上去漫不经心的态度,回应海宏,另一方面也将锦盒三两下撕掉,露出里面的东西。

血红颜色耀煞人眼。

第三十章太渊浅探百灵初成(下)

出乎鬼厌的意料,锦盒中不是什么织物绣品,而是一束束捆扎好的丝线,共有十二束,看上去根根纤细,有血光在其中流淌不停。

这不像是来自于哪种蚕蛹,而像是某种人工造物——诛神刺剑意的共鸣反应,可以验证这一点。

海宏当然也看到了,不由赞叹一声:“恭喜道兄,得了一批上好材料。这‘转质化性、练血成丝’的手段,也不知是当年哪位大能所做。用这种丝线织出来的幡面、绢物等,其材质之佳,无庸讳言,只是只能做一些杀伐之器,受了限制。”

他不清楚,鬼厌却是清楚明白,这些丝线,与他手中几幅化芒纱的材质一模一样,以前一直不知其源流,如今却是解开了疑惑。

既然海宏笑吟吟的,暂时没有什么敌意,鬼厌也不会做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就那么平平淡淡地回应:“也是真人气魄非凡,昨日聚会上,拿出了这等消息,说起来,本人所得,真人亦应有一份儿才对。”

“哪里,太渊城遗址广大,当年失落的遗宝不计其数,一两个人,怎么也捡不完,海某只不过是说一说自家的心得,与大家互通有无罢了。”

海宏还是那些话,可在确切的结果面前,自有一番真诚在。

而紧接着他就转入正题:“今日相遇,也是缘分,明人不说暗话,道友可有加入‘沧海’的兴趣?”

鬼厌呵呵一笑,摇头道:“自由自在惯了,真人何必强求。”

“可惜啊……”

海宏确实没有强求,而是再退一步:“道友不如与我们同行?遗址广大,搜索不易,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儿力量。当然,分配之法,定然要先给道友过目、酌定的。”

“这个嘛……”

鬼厌还真有点儿心动,他之前就考虑到,他到此除了与诛神刺、化芒纱等有关的物件之外,别无所求,更关注的,还是有关小五的消息。若能临时加入一个强大的团队,快捷地交流信息,自然比一个人搜索来得高效。

察颜观色,海宏紧接着又加了一句:“樊若雷樊大匠也在其中,道友与他似乎还有几分交情。”

樊若雷和鬼厌的交情,还真没到那一步,可人的心理,只需一个微小的筹码,就能偏向一边,鬼厌也是爽利之辈,更不怕海宏和“沧海”使什么绊子,当下就道:“如此甚好。”

“道友爽快!”海宏倒是喜动颜色,“如此我们就往营地那边去吧。”

鬼厌至此方知,“沧海”猎团竟然还在海底建了临时营地,这种布置、准备,可比他周全多了。

当下由海宏领路,两人往远方去,路上又聊起来,三转两转,说到交易的香料配方上。

鬼厌换过去的镇极香配方,虽然没有炼制手法,价值也是极高,海宏就问鬼厌,还有没有这种方子。

“真人对香料挺感兴趣?”

“是对丹药、香料等等,统统感兴趣。”

海宏苦笑一声:“海某是散修出身,侥幸成就长生,可道基毕竟不甚完备,若想度过大小三灾,不得不借由外物,从头调养,接下来这些年岁,还不知会何等艰难。”

所谓“大小三灾”,原载于佛门典籍之上,既“饥馑”、“刀兵”、“疫病”之小三灾,与“火灾”、“水灾”、“风灾”之大三灾,

经籍之类,有一部分是引人向往之用,描述起来,毕竟有些走样,还原为修行界的现实,尤其是在长生真人身上,大约就是道基未齐备者,幸得长生则大小三灾必过;道基圆满者,则只需过大三灾。

其中小三灾里,其一曰“饥馑”,原义天有灾年,五谷不生,在长生真人身上,就是与天地元气的亲和度急剧下降,吸之不入,用之不出,产生严重的不协调,这一般出现在与老天爷的“妥协”没有“商量好”的修士身上,虽然勉强渡过了劫数,过后却受到天地法则的强烈排斥反应。

其二曰“刀兵”,这个好理解,就是外力击杀,出现这个问题,普遍是由于修士因步入长生而懈怠,导致心魔膨胀,自命不凡,招惹来不应有的麻烦。看似外劫,其实本由心生。

其三曰“疫病”,却是修士长生既久,因道基不稳,呈现“天人五衰”之相。

至于风水火之“大三灾”,则属于天地劫数某个侧面的描述。

正是有这“大小三灾”,即便成就长生,世间能具有“一劫之命”的长生真人,也实在不多,一入长生,便懈怠不前的修士,逃得过大小三灾,也过不得四九重劫。

但话又说回来,能够跃入长生者,无不是当世人杰,不思进取之辈,还是少数,更多的都是在勇猛精进中,殒落在劫数之下,亦算死得其所。

“长生亦不得逍遥啊。”

海宏的感慨,显是由衷而发。

这个问题,鬼厌,乃至于他背后的余慈,都还没有遇到。

鬼厌也有道基的问题,但终究只是一具分身,又是由三方元气凝化而成,调整起来,要比正常修士容易太多。余慈本体,其实还有一段距离,更没有切身体会,不过他但很乐意在海宏这里吸收一些经验。

一路谈谈说说,就到了海宏所说的营地,那里其实是一个临时布下的防御阵法,还有一个突兀插在那里的三进庭院,青瓦红墙,十分精致。

沧海猎团当然不可能费功夫在海底修建这么一处庭院,那么,庭院自然就是以虚空神通祭炼的法器。

这种法器,当年剑园之会时,余慈就见了不少,像是离尘宗的白云图,冰雪魔宫的无心殿等,比海宏这个还要精巧得多,但他一位散修能拿出这种东西,也着实不凡了。

重要的是,营地外的茫茫海水、浊雾之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城廓起伏,残垣密布,死寂绝灭之气,满布于此,令人心思怅然。

海宏回头,微微一笑:“此处就是上回,我与几位朋友探到的最深处了,据估计,当是至少四位长生真人陨落之所。”

第三十一章法器核心原址异变(上)

渊城的占地之广,委实不可思议,它不像是南国的那些所谓城池,将几个洞天福地连成一线,圈一个圈,不管里面几座山脉、河流,就称为“大城”,而是真真切切地用“城”的定义,兴建屋舍、堡垒、城墙等等。

尤其是在战争后期,海人异族只剩下太渊城这一个据点,在长期的对峙中,更是大兴土木,由族中的劫法宗师,展开移山填海的大神通,强行改变地势,布下层层阵势机关,将太渊城彻彻底底打造成为一处战争堡垒。

海宏等人探知的“最深处”,四位长生真人的殒落地,只观其废墟,已经不逊色于剑修分身所在的龙霄城,可相较于当年的核心战场,仍只算是外围。

根据海宏等人收集的情报,当年的太渊城,将亿万里范围内、近千条大型灵脉囊括一空,分门别类,用来支撑城池的运转。单是太渊惊魂炮一项,每日就有十万族人,专门用来调理灵脉。

饶是如此,最终他们还是惨败,落得个全族溃灭的下场。大战之后,太渊城原址更是形成一片“死海”,灵脉干涸,生灵绝迹,持续近一劫时间,才缓缓恢复。

但也正因为如此,掠夺周边灵脉的太渊城,其整体结构之紧密坚实,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全凭这个,整座城池,或者说是“大部分”,才能在滑落到太阴元磁肆虐的海沟之后,飘流数劫时间,抵达这处海域。

可是,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座庞大到不可思议的城池,从海沟中抬起来,放置在如此贴近海面的地方呢?

海宏那里没有答案,鬼厌在海底探索了二十多天,对此也是茫然。

虽说这段时间,他与沧海猎团一起,破解了许多机关,很是得到几件海人异族的独特法器,但自家需要的讯息,仍不见任何端倪。

他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现在,他只等着下月初那一次聚会,看看能不能像海宏所说的那要,从中互通有无,得到小五的消息。

相较于他的不安于位,另一个身在猎团的“外人”,却是彻彻底底地沉迷进去。

樊若雷这家伙,虽然有种种的缺点,可在机关傀儡之术上,确实是全身心地投入,没有任何杂念。

太渊城外围这些机关禁制,未必比妙手坊的传承高明多少,然而却是集聚了海人异族多劫以来,在战争层面的心血应用,其独特的思路,还有其实用性,对樊若雷来讲,就是最好的养份,兼有触类旁通的奇效,

二十多天下来,这位妙手坊的大匠,说不上是突飞猛进,却也是进益极大,每天除了研究、破解机关,就是催着海宏和他的猎团,往更深处挺进,寻找这片区域的机关总控枢纽。

用他的话来讲:“一应机关、禁制、阵法,都要有个枢纽。不管是建设还是破解,抓不住枢纽,都是浪费时间。”

他已经根据这些天来测量、破解的机关消息,推算出了几条可能性较大的路径,整天追着海宏,要他带团前往。

只不过海宏显出他身为猎团首脑,稳重谨慎的一面,不管樊若雷怎么纠缠,都是稳坐钓鱼台,只按照既定的计划,逐步推进。

樊若雷被逼无奈,干脆求到了鬼厌这边。

“南湖道兄,你看看,你看看,这三条路径,我是有七成以上把握的。虽然突进的距离长了一些,但从这几天咱们的进度看,完全能够应付啊。”

“唔唔……”

鬼厌没有给一个准话,其实他也很奇怪,作为一个猎团首脑,海宏做的并不为错,可若是将其所做作为,与当日聚会上意气风发,指点山河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