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镜(专家)-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后面来自多个宗门的修士到达,自然又是一番大惊小怪,余慈却都不在意了,因为于舟对他说了句:
“小慈,来,陪我逛逛。”
第三百八十五章清歌
10…07
喧嚣远去,事情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余慈和于舟不紧不慢地飞行,路上问几句余慈一年来闭关的收获,余慈一一作答。不过让余慈奇怪的是,老道看起来倒真像是漫无目的地飞行,漫无目的地说话,难道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只是“聊聊”而已?
看起来……不像。
慢慢的,老道变了话题:“你在宗门呆了这么些时间,对这里应该是比较熟了?”
余慈没听懂,呃了一声,算是回应。
老道便笑着指向侧方一座山峰:“那是什么地方?”
“……”
“哈,那是基加山哪。山门里名称最怪的地方,是当年一位从西方佛国而来的前辈圆寂之地,因此而得名,这种信息,阿慈你平时也要留心才是。”
余慈没法回答,他自从到山门以来,除了修炼就是闭关,仅有的一点儿空闲时间,光是记山门里复杂的路径已经够头痛的了,哪有闲情关心这个。
于舟其实也没有在意,他的心情好像挺不错,笑眯眯地继续前行,随手指向几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考较余慈的记忆力,也以余慈发窘为乐。
几次三番,余慈终于忍不住告饶,老道这么一出,让他心里怪不是滋味儿的,好像和离尘宗山门脱了节,完全就是个外人。老道哈哈一笑,终于不再逗他,把话题移到了前面与夏伯阳等人的冲突上面。
“那个夏伯阳表面浮躁,实则沉稳,尺度把握得极好,你不要被他瞒过。”
“是。”
余慈一点儿也不意外,夏伯阳这人,肯定不是省油的灯,当初在剑仙秘境,他早早就脱开了沉剑窟主人的掌控,其修为、心机和决断,样样出挑,余慈绝不会小看了他。
于舟老道则点醒他道:“自从上一劫,千山教和飞魂城联姻以来,两家就是一人鼻孔出气,在洗玉盟中,自成一派,和清虚道德宗、四明宗等是不同的。”
“弟子明白。”
余慈从容回答:“演了今天这出,不外乎剑园之事。想着‘以点破面’,在弟子这儿打开突破口。可惜,他们是打错了算盘……”
“你能想到这里,我也就放心了。”
于舟点头赞许,随后他忽然沉降剑光,对余慈招手道:“今天难得回山门一趟,我带你去看这里最有趣的景致。”
余慈眨眨眼,忙驭符跟上。
一路沉降,余慈估摸有两百里路程,眼看就到了擎天山柱脚下。
虽然摘星主楼高踞半空,几达千里,擎天山柱的实际高度却是要缩一截的,因为它本身和真正的大地,也有相当一段距离。即便如此,当人们仰头,看到这高可参云,似乎连贯天地的庞然大物时,仍可兴起敬畏之心。
如果看得再细致一些,绕行而上的山路,阶梯密密伸展,只见其端,难见其终,同样是让人惊叹不已的鬼斧神工之作。
不过,于舟老道带他到这儿来,就是为了看这个?余慈不敢确认,专门又问了句:
“问心路?”
“是啊,问心路。”
余慈干笑了一声,仰头去看,开凿在擎天山柱上的石阶路径,宽不过五尺,两人并行都有些狭窄,初时这一段还是直的,慢慢地就开始绕行,窄径时隐时现,最终完全隐没在层层云雾之中。
此时,于舟轻声道:“在我年轻的时候,宗门还没有对这儿设限,当时可真热闹啊,每天到这里假借‘问心’之名修炼的同门,都有几十上百个。一天到晚,就看他们上下穿梭,或者干脆占了山道,晚上一不小心,就敢踩着一个。”
说着他甚至有些兴奋起来:“那时候还有一个传说,说是不用任何别的方式,只以肉身力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的弟子,宗门就会满足他一个愿望,又或者是境界提升之类——记着,中途可是不能歇息的!”
余慈咧了咧嘴。
于舟笑得很开心:“这当然是个谎话,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想出来的,不过当时可是瞒过了不少人,鲁德、千宝、海扬,通通都上了当,拼死拼活地往上爬,就想着从宗门那里得点儿好处。哈哈,那时候大伙儿已经把问心路行程算出来了,垂直高度八百七十四里,台阶四百五十九万余级。
“要说纯凭肉身爬上去,辛苦个几天也就是了,可最拿人的是,要逐级走上去,中间完全不让休息,差不多就是保持一个节奏,这个谁受得了?说不得只好一个个惨败,让那个谎话持续了好长时间。”
余慈也听得来了兴趣:“那于观主……有没有走过?”
“不瞒你,走过的。”
于舟抚须摇头,似是怀念,又像在感慨:“陪着人走了几回,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不过路上风景却是记忆甚深,相当独特。”
说着,他就来了情绪,抚掌笑道:“来来来,咱们今天,就再走一回!
“啊?”
“哈,别怕,咱们就是走一程,没什么限制,跑跑蹦蹦什么的,都没问题。”
余慈挠挠头,觉得今天是于舟老道有问题才对。心中如此想法,但他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两人当即登上山道,也并没有刻意加速,就是信马由缰,时快时慢,老道“讲古”的时候慢一些,说话的间隙再快一些。总的来说,速度还是挺快的,不过四百多万级的阶梯还是太恐怖了,两人这么个走法,走到天黑,路程也不过走了就是一半多一点儿。
大概是余慈还有十多天摘星主楼修炼时间的缘故,宗门对问心路的禁令并没有落实,至少一直没有人来打扰他们,长长的山道上只有他们两人。这期间,于舟老道说了很多话,余慈能记着的其实不多,大部分都是和那些鲁德、千宝那些朋友当年在山道上的见闻。
山道两旁,符法灵光偶尔闪灭,但大部时分都离得很远。问心路上,像是这座擎天山柱上的符箓真空区,按照于舟的说法,这是设计时为使登山者静心之故。
夜已极深,再过一段时间,大概就是破晓时分,不知道什么时候,于舟也不再说话,两人只是默默赶路,山道寂静,连鸟鸣都不见,这么一来,余慈反而有些不习惯,沉默了半晌,他就想主动挑起个什么话题。
便在此时,于舟以指比唇,压低了嗓子道:“听!”
余慈一惊,以为是有什么变故,立刻竖起耳朵。然而除了山风吹过,草叶磨擦摇摆的微声,再无他物。
他万分不解,只能目视于舟,要个答案。
“你这样儿的,就叫没慧根。”
于舟一巴掌拍他在后脑勺上,并不甚重,但余慈还是有点儿尴尬。老道摇头,伸一根手指,上下比划:“仔细听,用心听,这里其实有个曲子来着。”
“……”
余完全晕了,只见老道抬头看山道上空点点星光,手指按着某种节拍,在虚空中划动,又轻轻哼起了曲调。余慈似明非明,但在老道的带动下,他渐觉得风声似弱还强,在手指的舞动下,真的有了一些节奏。
就这样,老道含糊地哼着,两人又往上走,悠远的调子和着山道清风,缭绕耳畔,终于在某刻吹卷上天,渐次高亢,以至长歌嘹亮: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殷勤问我归何处!”
余慈听得呆了,这曲辞流传极广,是上古时代一位清照女仙所做,余慈也是听过的,老道只唱了上半阙,余意未尽,辞句已回绕重叠,意味难明。却有一股苍凉悠远的感受,裹着心脏,将人的灵魂都抛向无尽的星空之中。
不自觉地,余慈也抬头看天,莫名地就想:星空深邃无尽,何处方是归宿?
随即他心头悚然一动,猛地叫道:“于观主!”
于舟讶然,扭脸看他,这副模样当即把余慈给闷了一记,难道只是错觉?他很快,他就发现了异处,张着嘴,盯着于舟的头面处,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在那上面,时光正在逆转。
须发慢慢掺入一些灰黑颜色,苍老的面孔也渐渐抹去了皱纹痕迹,变得光润青春,就像是在界河源头那样。转换没那么剧烈,但一步步的反而更是惊心动魄。
余慈又惊又喜,他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于舟身上蓬勃而起的生机,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人感到窒息。
“于观主,你,你……”
话没说完,远方天空,一道强光撕裂天际,隐约有啸音传来,引得万壑呼应。
于舟老道示意余慈去看:“西峰蜇伏多年,终于一鸣惊人。如今步虚登空,宗门又多一个强手。”
余慈哪有心情去管那些,华西峰破关是理所当然,可于舟老道现在所展示的,又是什么?
老道微笑不答,依旧前行,在他身上,时光逆流的现象仍未停止,须发渐转乌黑,皮肤紧凑光滑,还有,便连那步伐也矫健许多,让余慈追得好生辛苦。
突然,老道停下:“天要亮了!”
余慈抬头,现在确是破晓时分,但有山体的遮蔽,山道上还是暗得很。但是之前一路疾奔,峰顶离得已是不远,老道偏偏就驻足不前。
在余慈莫名其妙的时候,忽听老道轻声吟唱,是接续的前面的词句:“我报路长嗟日暮……”
这可不应景哪。
老道的唱辞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依旧接缀而下,已是英姿勃发的青春面孔上,笑容却是深邃难明: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仙谩有真人渡。”
余慈胸口忽然闷得厉害,他张口欲言,于舟的手却先一下步按在他的肩膀上,目光投注,手指上的力气好大: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蓬舟吹取三山去!”
歌声悠悠,继以长笑,余慈眼前突起剑光,于舟老道化为一道长虹,直往摘星楼上而去。
余慈一惊,发力狂追,但速度差了一截,如何追得上?
等他咬牙冲到峰顶,人迹全无,他又往楼上去,可是今日摘星主楼,竟然没人用功,空荡荡的,让人心头发凉。这一刻,余慈忽然有种不真实的幻梦感,看着已经很熟悉的景物,他莫名觉得,难道刚刚的一切,都是梦吗?
耳畔忽有剑吟清鸣,他心头一紧,身子越栏而出,再往上去。
上面是聚星台,是他从未涉足过的地方。
等他翻上去,入眼的就是平台正中央直直插入地面的连鞘长剑。剑名曰:
逝水!
第三百八十六章虹化
朝阳东升,阳光倾洒高台,如镀赤金,亮晃晃的刺人眼珠,但在余慈心头,沉重的感觉便像乌云,遮天蔽日。泡书吧(”target=”_blank”》
他坐在聚星台上,双手抱头,一片茫然。老道的消失是如此的突然,且玄之又玄,让他的情绪完全陷入到迷幻般的境地中。除了焦虑,他再不知道自己还应该是怎样一个心情。
仅仅是焦虑,也折磨得他很惨,他召唤过护楼法圣,想问清楚当时的情形,可是那位突然就不见了踪迹。此时的余慈,看着聚星台中心的逝水剑,就像是一个和父母走丢的孩子,不知道是该去找人呢,还是在这儿一直等下去。
最终,他选择了等待。
如此被动不是他的性格,可是,他实在迈不开步子,也不知该往何去寻,只能坐在地上,强迫往脑子里塞一些对于舟有利的信息:
“他飞走前,逆反枯荣,生机充沛……”
“谈笑自若,悲慨而非消极。”
“对了,还有玄真凝虚丹,增加一甲子寿元!”
“宗门也没有反应。”
他就这样堆砌着理由,看着逝水剑的影子缩短又拉长,于舟却一直没有回来。
心头寒意慢慢滋生,高台之上,八面来风,唯有他一人,伴着插入地面的长剑,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那时他是一个随时可能倒毙街头的乞儿,每夜里孤苦伶仃坐在街角,独挨长夜……
“砰”地一声,余慈重拳砸在高台上,强抹去这悲观到极至的念头,随即猛地站起身来,他终于受够了,今天一定要去弄个明白!
膝盖刚刚挺直,他腰背上就是一抽,随后只觉得全身上下无一处不痛,更牵动肺腑,令得气血倒流,竟不知不觉受了内伤。
这是聚星台的问题。此处是借用符阵接引诸天星力之地,上面压力极大,并随着日月交替,星辰位移,时刻发生着变化。他情绪激动时,不顾一切冲上来,又停留了大半天的时间。诸天星力在符阵运化之下,暗中侵蚀,把他伤得不轻。
余慈咬牙按下伤势,伸手要去取中央的逝水剑,但将要触碰到的时候,又不免有些迟疑。
如果,这是什么关键之物,现在取了,会不会对老道造成妨碍?
现在,他的患得患失之心太重了,就是这么稍一耽搁的空当儿,一只素白纤手探过,将逝水剑轻抄入手。余慈一惊,他刚刚失魂落魄,感应什么的都是在最低限,竟然连人来了都不知道。
抬起头,何清的面容便映入眼帘。
这一刻,余慈像是溺水的人抓着了浮木,他冲前一步,几乎要撞到女修身上:“何仙长,可曾见到于观主……”
话尾突然断掉。
何清在看他,眸子幽冷如深潭之水,静寂无波。
余慈微张着嘴,心中一片记忆突然冒头,在之前那段时间里,他有意无意地将之遗忘掉,可现在,由之蔓生而出的疑问,就像是无数带刺的荆条,围拢心口,让他气血不畅!
“回去吧。”
何清淡然开口,与先前没有任何不同,“记得对你说过,以你的修为,暂时不要到聚星台上来。”
寻常的话,却带来了巨大的荒谬感。
余慈就愣住了,现在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不是于舟老道的去向吗?他忘了追究那个疑问,看看何清,又扭头扫视四周,那种“疑在梦中”的疏离感重新包围了他,难道,那真的就是一场幻梦?
然后,他看到了逝水剑。
一声低吟,长及四尺的剑器出鞘,女修稍稍振腕,水光似的剑芒吞吐,剑身像是与虚空同化,只有一道道的水痕时隐时现。她并不以剑道见长,然而凛冽的剑气刮过脸面,依然有着透入骨髓的煞气。
余慈站在原地,剑光水痕从他眼前划过,他本来想再开口的,但此刻便闭嘴不语。
又一声清鸣,何清停下手,柔韧的剑身嗡嗡颤鸣,女修目光从剑身滑过,又落在余慈脸上,微微摇了摇头:
“这把剑不适合你……”
她还剑入鞘,依旧将其插入原来的地方:“下去吧,好好养伤。不要刚养好了身子,就又种下病根。”
说着,何清就挨着这柄长剑,盘膝坐下,瞑目不言。
余慈被她古里古怪的举动弄得要疯了,便是佛祖道尊,也忍不住心头火发,正要上前再说,身上突地一僵,有只手按在他肩膀上:
“何苦旁生枝节……不要打扰她。”
前半句肯定不是对他说的。
余慈听着这个还不太熟悉的话音,身子完全动弹不得,也在此刻,他心生感应:女修在瞬间成为天地的中心,或者更准确地说,苍天似乎将“注意力”投放在她身上,其余人等,均被排斥。
肩上压力退去,余慈抬头,只见阴云四合,天空云层瞬间染透了浓重的墨色。
“你先去吧,宗门会给你一个交待。”
“方祖师……”
余慈话没说完,眼前已是虚空移换,等视界稳定下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在聚星台上,观周围布置,乃是摘星副楼的某个房间,左侧临着虚空,视野还算开阔。
上空,云层墨染,金蛇蹿动,而下方,一道接一道的人影、流光飞射上来,但也没有离得太近,只远远围了一圈,仰头观望。
偶尔有话音传来,都是只言片语,直至一个大嗓门笑着加进来:“能亲眼看到贵宗何仙长破关度劫,自此长生久视,实乃一桩幸事,可比那剑园等物来得痛快!”
隐约又有附和之声,余慈顺势往那边看了一眼,没看到是谁讲话,他也不关心。在这边静立了片刻,用双手抹了把脸,移开手后,面上也就平静得很,随后跳出围栏,直往下去,再不回头。
整个山门都处在一个非常古怪的氛围里。
实证部三代弟子何清,于摘星楼上,沐浴雷火,斩杀天魔,历两日而破劫关,成就长生真人。
从此,宗门劫修数目增加到八人,再算上之前成功步虚登空的华西峰,宗门步虚修士数目也达到三十一人,实力得以增强。
然而同一日,宗门实证部三代弟子于舟,于摘星楼上,遗剑虹化。
注意了,是“遗剑虹化”!
这就是宗门的定性。
何其模糊的字眼!就像余慈自己所感应的那样,人们都被那玄之又玄的过程迷惑了,口口相传之际,也就出落得更为诡奇。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应不应该悲伤。
最典型的就是宝光。
小道士当然是悲伤的,虽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他早就大哭一场,眼睛还肿着,但是哭过之后,他也不好把握自家的情绪了,悲伤是悲伤,但更多还是茫然,比如现在,他就拽着余慈,想得到一个确切的回答:
“虹化,不是个特别糟糕的形容吧,肯定不是寿元已尽,形神俱灭之类的,对不对?师兄,你当时是在场的,你觉得师傅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打算,也许,去转世重修什么的?”
看着小道士眼中挥不去的期待,余慈无言以对。
刚刚张衍、李佑这些前来安慰的朋友已经离开,他们的安慰之词其实也大同小异,
这时,他手上使劲儿,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坛美酒提上桌子:“观主弄这个玄虚,却愁煞了人,且不管他,咱们哥俩儿今天就来个一醉方休!”
话说得不那么稳重,可给宝光的感觉却是挺好。似乎下一刻,那位苍老和蔼的老道士,就会出现在屋子里,笑眯眯地说话。
宝光就笑,笑的时候,眼泪又流了下来。
半个时辰后,宝光酩酊大醉,余慈只是微醺而已。
他扔下酒碗,看着伏案昏睡的小道士,片刻,他手指在虚空中划出符纹,唇齿启合,语音沉沉,小道士“唔”地一声响,又喃喃叫了声“师傅”。
余慈眉目沉静,稍等一会儿,便轻声说话:“师傅与何清的关系,你知道吧。”
宝光又“嗯”了一声,余慈就对他讲:“告诉我!”
说话时,余慈瞳孔冰封。
距离于舟虹化已有两天,余慈终于挨过了连迭的冲击,心境慢慢平复,相应的,疑问则翻涌而起,且较之那日有了极大的变化。他从老道“是生是死”的纠结中暂时挣开,将问题指向更现实的层面:
何以至此?
余慈不是傻瓜,相反,他心思敏锐,透析人心。早就看出于舟与何清之间必然有一些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前不问,只是出于对老道的尊重,也在于李佑、宝光这些人“为尊者讳”的心思。
可如今,谁也别想再瞒着他!
宝光被烈酒和咒控制,嘴上早就不把门儿了,含含糊糊地讲话,余慈仔细去分辨,才听了个开头,门声大响,屋门被人一脚踹开:
“哪儿用得上这些弯弯绕绕,想知道,我告诉你好了。”
余慈并不怎么惊讶,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就期待着这样的事情。他站起身,不再去管小道士含糊的言辞,对着这位不告而入的长辈躬身行礼:
“鲁师伯,请为弟子解惑。”
差点儿就再延一天,百拜顿首,惭愧。
第三百八十七章根由
“当!”
铁锤重重击打在砧石上,夹在其间的金属片火星四射,周围汹涌火舌被气浪冲开,满屋光芒乱闪。
这里是鲁德的铸炼室。此室位于山门一处空旷山巅,以符阵收集太阳真火,加以运化,形成可熔金销铁的高温,以为炼器之用。
鲁德说要给他答案,却把他带到了这里来。而且随手操起一件没有完成的活计,开始工作。而且还是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就算明知道鲁德说一是一,决不空言,余慈也不免有些焦躁。
终于,鲁德在打铁的间歇说了一句:“刚刚听你叫了他一声师傅……”
他是指余慈从宝光嘴里掏话的时候,对于舟的称谓。
余慈皱皱眉头,没有回应,因为这不是他想听到的东西。
“其实我早就劝过他,有你这么一个年轻人当弟子,实在是挺不错,可惜他那边一直没下文,不知道是不好意思呢,还是另有打算。”
“称呼无所谓。”余慈简短说道。
“是啊,无所谓。对于舟来说,确实没意义……”
又是“当”的一声重响,鲁德须发皆张,狠狠一锤砸在半成形的剑具上,澎湃的灵压席卷整个铸炼室,余慈呼吸为之一窒,便在此刻,他听到鲁德这样说:
“他死了!”
余慈闷声道:“是虹化!”
“你还真信?”
鲁德哈哈大笑,重锤再一次轰在砧石上,金铁交鸣的重音直接击打在余慈心头:“死了就死了,他这辈子都没这么干脆过!”
“他至于吗?”
余慈陡然厉喝,要盖过那一声声重锤的鸣响:“他服了玄真凝虚丹,至少还有一甲子的寿元,他的修为根本已经到了步虚境界,只要勤为炼形铸体,明明还大有可为……”
“你小子闭嘴!”
鲁德用更大的嗓门压制,余慈住口,但仍毫不示弱地瞪过去。空气因高温而扭曲,却无法对二人的视线产生任何影响。
末了,却是鲁德先让了一步,他移转目光,甚至不再管余慈,将重锤扔掉,赤手拿起通红的剑具,贴着脸颊打量,看是否呈现出计划中的弧度,足以烧熟皮肉的高温,连他的胡子也没烧着。
余慈的嗓音依旧尖锐:“鲁师伯!”
“你小子运气不错。我在铸剑炼器的时候,心情会变得很好,就不计较你和我大吼大叫了……”
鲁德视线贴着剑具延伸出去,指向铸炼室火眼中的熊熊金焰,但事实上,他瞳孔中没有焦点,宏亮的嗓门也渐渐沉下去:“就是在这儿,我才有心情和你说这些话。我喜欢打铁炼器,让火烤着,咣咣当当的,心里舒坦。”
余慈沉默。
“谢严专注于剑,练剑的时候,天雷打他都没用;解良只要钻进书本里去,十天半月都未必会抬一次头的;千宝那小子更是一看到新奇的宝贝,就连亲娘都忘掉……我们都是这样,有个寄托和爱好,有个能钻研下去的东西。你师傅呢?”
他直接就肯定了这份儿关系,余慈毫无异议。
鲁德继续往下说:“他的天赋,好得让人嫉妒,修炼宗门最难精的化离剑诀,也很轻松,另外还兼修了好几种。长辈就一直说他,不应该到离尘宗来,去论剑轩才更合适。
“可是呢,他不是谢严,练剑对他来说,就是简简单单一件事儿,修行之余的时间,他更喜欢四处乱逛,不过我们做什么,他都能凑过来:和我聊聊炼器,在火炉边儿看火吹风也没关系;和解良逗嘴,实证部和学理部的纠纷,就够他们吵上几天几夜的;他会和千宝一起闯到六蛮山去,就为了抢一件刚刚出世的法器,九死一生;和谢严更不必说,用剑说话,杀个日月无光……”
又哈哈笑了两声,鲁德正对余慈道:“我以前就奇怪,他老小子就那么多闲功夫?后来慢慢就明白了,我们喜欢这个、痴迷那个,他呢,就是喜欢和我们这些老兄弟在一起,聊聊天,斗斗嘴,打打架,这就是他以之为乐的事情了。嘿,这家伙的爱好与众不同。”
虽是在笑,鲁德笑容中殊无喜乐之意。
“他交游广阔,朋友也不只是我们几个,只是相比之下,和我们最谈得来吧。不过,要说亲密,谁也比不过他那道侣……”
“何清?”
“叫仙长!”鲁德老实不客气地训斥,却也是确认了。
此时此刻,余慈想到了于舟、宝光、李佑等等许多人相关的说辞和表现,从那里很容易就衍生出一个已经滥了的可能性:
“是她对不住观主!”
鲁德冷冷瞥他一眼:“是你说还是我说?”
余慈知道自己的心态大有问题,他深吸一口灼热的空气,任五脏六腑火烧火燎,打定主意,在听出个头绪之前,再不说一句话。
哪知鲁德随后就问他话,且又离题万里:“你在山门呆了有一段时间了,宗门三十个步虚、四个真人、三个劫法的名字身份,你都知道了?”
他没算最近两天的变化,余慈皱眉想想,便点了点头。
“那我问你,山门四部,各分得几人?”
余慈张口欲言,鲁德已代他说:“方师叔祖不必说,姜师伯是实证部的,冼师伯、空山师叔也都是实证部的。”
他说的这几位,姜师伯姜震乃是除方回和玉虚上人之外的又一位劫法高人,亦是离尘宗现任宗主。冼师伯冼罗和空山子,则是四位,不,现在是五位真人之二,这四人,都身属实证部,若再算上何清,宗门八位劫修,竟然有五个是实证部修士。
而在步虚修士群体中,余慈大略估算一下,实证部修士也有十四人之多。如此,离尘宗的高端战力,竟然有将近一半属于实证部,可见近年来实证部人才之兴旺。
可这又和于舟之事,有什么干系?
“近些年,像解良那样,兼通诸部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过往往都是道德、戒律、学理三部串联,实证部往往都被排除在外,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余慈惟有摇头。
鲁德曲起手指,平声道:“山门四部各有侧重,但从某个层面来说,只有实证部和其他三部不同。道德部重感应,学理部重思辨,戒律部重规矩,他们在具体修行法门之上,都有一个形而上的东西,或许缥缈不实,但却是求真之源,演化之本,是能够感应、推断、遵行的东西,纵有谬误,终究也能殊途同归。
“唯有实证部,以践行为纲,不重玄虚,只看实效,因此精进极速,同样的资质,往往都能将其他三部的同门甩下一截,可是,这边的修行法门,到了劫法层次,就没了前例可循,必须一个路子接一个路子地尝试,偏偏实证法门,每一步都是实的,一个行差踏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宗门又怎能拿出劫法长辈的性命,往里面填去?”
他将刚有雏形的剑具扔进了火里,冷然一笑:
“上,无所凭依;退,万丈深渊,竟是摆明的身死道消之局,长此以往,前路已绝,信心丧尽,谈何修行?谈何成道?偏偏这还不是各自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天生缺陷就是如此,宗门一半的战力,最顶尖的英才,就陷在这死局之中,非要有人,为大家指出路来不可。对这件事,方师叔祖责无旁贷。”
剑具在金焰迅速软化,几欲成汁。鲁德却不再去管它,只道:“从我拜入宗门到现在,也有三百多年,那时方师叔祖着手研究此事已有多年,就我知道的,他为此走火入魔便有两次,每次都是命在旦夕,要百多年才恢复过来。那段时间,又恰逢天裂谷首次动乱,罗刹鬼王和太玄魔母阴影罩下,很多人都已绝望,只以为宗门败落,就在眼前。”
余慈一时无语,当时宗门氛围,他也能够想象一二,确实是愁云惨雾无疑。
“不过也是因为天裂谷之变,事情又有变化。方师叔祖遥观两大地仙级数强者对战,忽然开悟,悟出大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