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悍妇1949-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小宝贝们就是这么奇怪,他越是把小晨晨当个大玩具玩,小晨晨偏还越喜欢他,就喜欢让他抱,见了小叔叔比谁都亲。
  “你小心点儿,摔着他看我不揍你。”田大花责怪他。
  “哪能啊,摔着我自己也摔不着他。”
  三娃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把小侄子放在自己腿上趴着,拍着他肉嘟嘟的小屁股玩,一边笑嘻嘻跟田大花说:“妈妈,打个商量,我想改个名字行不行?”
  “改名字?为什么?”
  “我这个名字不好,姜明行(xing),有人会读错,还故意读错,读姜明行(hang),还有人管我叫姜民航,姜银行……还说你家不是有钱吗,叫银行多合适呀。”
  三娃子的语气真是满含委屈,小时候一堆外号昵称也就算了,哥哥们管他叫三狗子,小肥猪,小臭蛋……上学后叫大名,还是有人给他起外号,故意读错,太可恶了。
  大哥叫明远,二哥叫明致,怎么轮到他,大名小名都好像爸妈不走心了似的。听听他小名叫什么啊,三娃,啧啧,可真会省事儿。
  “明理而躬行。”田大花说,“你这名字哪里不好了?你自己整天没个端端正正的样子,不着调,不好好干,你怪别人给你起外号?”
  “可是我这是多音字啊,本来就容易读错。”三娃笑嘻嘻央求道,“妈妈,你大慈大悲,菩萨心肠,你最最最好了,让我改个名字吧。”
  “你改叫什么?姜小猪?”
  “姜行远怎么样?”三娃说,“也不算改的很多,意思还差不多,跟大哥名字很像啊,这样人家也不会读错了。”
  关键是,这名字很有武侠小说里大侠的风格啊,现在流行武侠小说,同龄的男生很多沉迷其中,上课偷偷看,三娃子看的也不少。
  田大花听了,笑笑说:“嗬,你自己都想好了,那你去跟你爸说吧。”
  三娃一听,是不是有门儿?要知道他们家不管啥事,老妈要说行,老爸就没有不同意的。
  于是等姜茂松一回来,三娃子就兴匆匆跑过去,殷勤地接过他的军帽,端茶倒水表现一番,赶紧把要求说了。
  谁知道姜茂松一翻眼,呵斥他:“叫什么姜行远?你是明字辈的,你们兄弟、堂兄弟几个都是按名字辈叫的,老祖宗给的族谱辈分你也敢说不要?”
  “可是,我都跟我妈说过了,妈妈让我找你……”三娃子果断搬出老妈压制老爸。
  “你妈明确同意了?”
  三娃子想了想,还真没有,只好摇摇头,强调道:“我妈说她知道了,叫我找你。”
  “那是因为,你妈就知道我不会同意,让我帮她骂你呢,笨儿子。”
  三娃子傻眼,不带这么整人的吧?
  姜茂松瞪了老儿子一眼,数落道:“你的名字怎么不好了?我和你妈当初精心给你起的,明理而躬行,寄托着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你要有出息,将来成个什么大人物,让人都知道你的名字,你看还有没有人会读错?自己没出息,找什么借口!”
  老夫老妻的卧谈会,谈到这个老儿子,夫妻俩就不胜感慨。
  三个儿子,小时候苦都让石头吃了,出生时正值战乱,小鬼子扫荡差点没摔死,五六岁就能帮忙干家务,洗碗烧火喂鸡,啥活儿都争着干,七八岁日常跟着下田干农活,掰玉米棒子踮着脚尖,个头还没有玉米棒子高。
  石头上学的时候,起初还在别村的村学,每天要走好几里山路,风吹日晒,中午带干粮。直到后来一家人进了城,石头才不用走山路上学。
  轮到平安,这孩子吃的苦也不少吧,关键是受了多少波折磋磨,这代人的坎儿都让他赶上了,大运动,停课,高中暂停招生,下乡插队……也就是这孩子争气,自己考上了大学,如今媳妇漂亮儿子可爱,日子舒服了,自己也优秀出色,短短几年已经是显露头角的历史学者新秀。
  所以,家里的福,全让三狗子这小子享了,什么好时机也都让他赶上了。
  可真是……
  现在家里条件好,这小子可谓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上学漫不经心,成绩不高不低,他就没用功,妥妥的欠收拾。
  “这小子,玩心太大,学习不用功,得管紧点儿。”
  “嗯。”姜茂松表示赞同,“学习上得给他督促紧点儿,暑假把他给安亮,把他关部队里军训,给他收收心,高中要是考不上大学,赶紧给他参军,放在部队里好好管一管。”
  “还有,跟福妞和桃子讲,不许给他零花钱。”田大花说,“跟石头也讲一声,不许给他钱,不许给他买东西,谁也不许惯着他。”
  结果恰好第二天,平安下班的时候看到三娃,居然带着个蛤蟆镜,跟几个时髦小青年一起在街边打台球。
  “三娃。”平安停下摩托车,好整以暇地叫他。
  “二哥?”三娃吓得跳了起来,把台球杆一丢,嘿嘿嘿看看平安讪笑。
  “放学不回家你干啥呢?”平安停住摩托车走过去,笑道:“哎呦,这蛤蟆镜可真时髦,谁给你钱买的?”
  “不是我的不是我的,这是别人的,是大舌头的。”三娃子慌忙取下蛤蟆镜,赶紧往旁边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怀里一塞,很无辜地摊开两手,讨好地笑着说:“二哥,你看,真不是我的。二哥,你相信我,妈妈刚说过不许我乱花钱。”
  “哦,那妈妈准许你放学不回家在这儿打台球了?”
  “没有啊,我,那什么,这就是路过这儿,他们拉住我说句话,我寻思都是好同学,不能让他们贪玩耽误学习,我正打算管管他们呢。”
  三娃子说着,居然指着旁边几个小青年数落道:“听见没?你们几个,还不赶紧给我回家,好好回家看书学习,不许在街上玩了,快点儿!”
  然后自己书包一拎,屁颠屁颠爬上平安摩托车后座,一脸讨好耍赖的表情:“二哥,走咱赶紧回家。”
  平安看着他那张帅得过分的脸,忽然很想揍他一巴掌。
  你说他这个顶小的弟弟,吊儿郎当的,爱玩会玩,他这个年纪,好像随便什么人都能玩到一块儿去。
  除了女生,这家伙似乎很不待见叽叽喳喳的女生,人家找他说话他还嫌烦。这一点似乎是姜家家传风格,跟他大哥二哥一样,开窍晚,倒是不担心他早恋。
  “三娃,期末考试打算考多少名啊?”
  “那个,嘿嘿嘿,我成绩也不差呀,二哥。”至于多少名……就不说了吧,反正他就没拔尖过。
  “那好。”平安说,“暑假哪儿也不许去,我给你补课,成绩差考不上大学,看爸妈不打断你的狗腿。”
  车后座的三娃不禁哀怨地惨叫。
  然后三娃子暑假就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在家闭关学习,不经批准大门都不许出,让小姑姑和二哥抽空帮他补课,要么丢到基层连队参加军训。
  这小子就不是个刻苦学习的主儿,自己选了军训。
  三娃子甚至还幻想着,参加军训挺酷的,暑假一个多月呢,军训完了浑身电影里那些硬汉的风采,多厉害呀,说出去同学朋友都得佩服。
  安亮当初也曾经被提前丢进部队训练过的,接到任务,自然彻底领会首长的精神意图,笑笑问三娃:
  “三娃,你自己选的?可不许反悔啊。”
  “不反悔。”三娃说,“我知道军训不会轻松的,可是我愿意,你们别小看我,毕竟我从小也被爸妈和二哥监督着锻炼身体,也练拳扎马步的。只要别把我关起来读书做题目就行。”
  “那行。我把你放到基层连队,跟普通战士一样要求。”安亮说,“男子汉说话算数,你姓姜,你可不能给姜家丢人。”
  三娃子拍着胸脯保证,姜家出品,绝不装熊!
  于是田大花和姜茂松的卧谈会内容就变成了“三娃今日表现”:
  今天跑了十公里越野,龇牙咧嘴坚持下来了;今天内务整理不合格,被罚了两百个俯卧撑;今天夜间紧急集合,三十公里急行军拉练……
  小样儿,田大花心说,收拾不了你小子!
  “我跟你说,我们的儿子,不能学坏的,他也就是有点自由散漫,性子有点欠揍,生在咱们家,根子坏不了,该走的正道他心里清楚。”
  姜茂松跟田大花说:“你别看他整天被收拾得哎呦哎呦鬼叫唤,可没哭鼻子打退堂鼓,安亮还故意去问他呢,用不用跟家里讲讲情,给他宽松一下,人家自己说不用,说不能装熊,不能丢脸。”


第134章 顺毛
  经过整整一个暑假; 三娃子军训回来后成功地变成了一块黑炭头。
  小白脸变成了小黑脸; 可是还照样帅; 帅得更有魅力了。
  “晨晨,看看你小叔。”桃子抱着小晨晨; 指着他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哪儿跑出来的非洲人呢。”
  “感觉如何?”平安笑眯眯地问。
  “感觉挺好。”三娃子得意地梗着脖子; “二哥你就请好儿吧; 你们别把我瞧扁了; 我没你想的那么菜,头可断,血可流,男人的面子不能丢。”
  熊孩子,毛都没长齐的男人。
  “嗯; 还有力气耍贫嘴,看来这一关让你过了。”平安笑着说; “爸妈说了; 军训完了开学了,滚回去好好上课; 下课回来接着补课; 对你要求也不高; 你向刘晋看齐就行了。你去屋里看看; 复习资料我都给你买好了。”
  三狗子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苦着脸耍赖; 抱怨道:“这要求还不高啊?二哥,刘晋他都是全校前十名,最差也能保证十几名,就我那吊儿郎当的成绩,你让我怎么跟他看齐呀?”
  刘晋比三娃子大一岁,当时因为还在大运动中,福妞给他晚了一年入学。
  “你也知道你那成绩吊儿郎当?你是打算吃喝拉撒当二世祖了?”平安不怀好意地笑着说,“老三,咱妈可说了,你要是再这么吊儿郎当下去,她下次也不送你去部队军训了,她直接打断你的狗腿。”
  为了免于被老妈收拾,三娃子赶紧溜回自己房间,一眼看到书桌两尺高的复习资料,三娃子一声哀叹,二哥是不是成心虐他呀。
  等三娃子一走,桃子就忍不住扑哧笑了,跟平安说:“你怎么就喜欢收拾他呀,你看看他那小苦瓜脸。”
  “不收拾他,让他这么贪玩下去,早晚养成个没用的纨绔。大哥不在家,我不得帮着爸妈管管他吗,现在的半大孩子,跟我们小时候可不一样,不管不行。你和我像他这么大,都已经下乡插队了,哪还用家里管呀。”
  平安说着把儿子抱过来,把媳妇搂进怀里,满意地靠在沙发上,腻腻歪歪地叫桃子:“媳妇儿,给我吃个桃。”
  桃子叉了一块削好的水蜜桃,直接给他送进嘴里。
  哎,这小日子,可真舒服。
  儿子活泼可爱又漂亮,媳妇儿体贴温柔还特别会挣钱,关键是还特别听话疼人,平安觉得,他这小日子实在太幸福了,幸福得有点儿拉仇恨。
  幸福到想给自己找点儿消遣,闲着收拾收拾三娃子,就当消遣了。
  十八岁,三娃子顺顺当当考上了大学。
  虽然比不上二哥的最高学府,可对比他以往的成绩,算是相当不错了。
  高中的老师们甚至说,要是看姜明行那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看他高一时候的成绩,能考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说,这就是脑子啊,谁叫这小子脑子好呢,知道努力了,高二高三成绩一步步提高,高考发挥得也很棒,真没想到这个贪玩成性的熊孩子,也能考上国内一流大学。
  三娃子自己还挺满意的,老妈说,考不上打断他的狗腿,所以三娃子成功保住了自己两条狗腿。
  刘晋跟三娃子一起高考,考上了军事指挥学院。
  刘晋高考时,作为六十年代的优秀军校毕业生,刘安亮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师级干部。安亮确实是个人才,姜茂松开玩笑说,照这么下去,这小子用不了几年,兴许就能跟他平级了。
  高考时,刘晋在母亲的学术研究和父亲的投身军营之间,最终选择了报考军校。
  而对于三娃子,姜茂松和田大花除了要求他走正道,干正事,对他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则随他自己。
  也许三娃子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有父母和哥哥们宠着,能够让他自由去选择他未来的生活。
  外人都说姜家的孩子争气,家庭门第高,经济条件好,可却没出一个纨绔。田大花却一直觉得,那是因为老奶奶留下的家风好。
  家风好,门风正,姜家,就出不了不肖子孙。
  ☆☆☆☆☆☆☆☆
  就在三娃子读大学的时候,田大花带着桃子,婆媳俩一步步把她们的事业版图继续扩大,出口床品势头良好,而他们厂里生产的服装逐步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商场设立了专柜,成了时下中高档服装的代表性品牌。
  等到三娃子大学毕业,姜茂松也退了休,高大的身材还健壮依然,风采依旧,成了名副其实的“老首长”。
  他这个级别,照样整天警卫员和保健医生跟着,干了一辈子革命,理所当然是含饴弄孙,享受生活的年纪了。
  三娃子大学毕业后,又寻思着想去留学。
  对此家里非常支持,所谓开眼看世界,这个年代,国家选送许多优秀的人才出国留学,为的当然是看到更大的世界。
  而从田大花的角度来说,她这些年跟外国人合作做出口,她比许多人更加知道世界有多大多精彩,她也在学习,也在更高更远地看这个世界,三娃想出国留学,她当然支持。
  结果在这件事上,姜茂松跟田大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姜茂松不是不支持三娃留学,就是在留学目的地上很有看法。去英国,去法国,哪儿不能行啊,非得去什么美国。
  “美国人有什么好学的,想当年抗美援朝,美国佬让我们打的,老老实实的。”
  “要尊重你的对手,对手厉害才证明你们更厉害。他想去,你就让他去呗,让他去替你看看老对手不好吗?”田大花笑眯眯地给他顺毛。
  没办法,刚退休的老头子,闲下来没事干,他有时候会找茬儿,牢骚多,你得给他顺顺毛。
  当然他不敢找田大花的茬儿,所以田大花才适时充当一下顺毛的角色。
  “你少拿我当小孩哄。”姜茂松埋怨道,“我还没老呢。”
  “不老不老,你姜大首长怎么会老了呢。”田大花说,“真不是夸你,就你这样的,大街上那些拽了吧唧的小青年,都不够你两拳头。”
  这还差不多,姜茂松心里顿时舒坦了。
  当然姜茂松也就是说说,发发牢骚,儿子的理想他还是要支持的。
  一家人忙着给三娃准备留学事宜,石头和谭珍也专门带着孩子回来探家,给三娃送行。
  一家人把三娃送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飞机,回到家,石头就动员田大花和姜茂松去旅游散心。
  “爸爸妈妈,你们现在有钱有闲,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到处走走看看,看看祖国大好河山,锻炼身体,心情也好。”
  “对对对,我们去旅游。”姜茂松一听就来了兴致,拉着田大花说,“你说先去哪儿?我们先去大草原怎么样?年轻时候我还说要带你去骑马呢。”
  “眼下哪儿也不想去。”田大花说,“我们厂里眼下走不开,正在跟英国人谈合作呢,我打算把我们的床品出口到欧洲去。”
  “你说你这人,你到底要挣多少钱才行啊,怎么还年纪越大越能折腾了呢。”姜茂松苦口婆心劝道,“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懂不懂?你说你这个年纪,你挣这么多钱干吗呀,六十好几了都。咱们家到底缺钱吗?”
  “这怎么光是挣钱的事情呢。”田大花立刻较真了,很认真地说:“你问问桃子,我们那床品厂,现在几百号工人,关系着几百个家庭的就业和收入,我的厂子办不好,你让这几百号工人怎么办?再说了,我们每年出口给国家挣多少外汇?”
  “那你让平安媳妇管着不就行了?”姜茂松指着桃子说,“你看看,有这么能干的儿媳妇。”
  “那不行,摊子太大了,桃子一个人管不过来。桃子眼下正忙着推进销售网络呢,我们要把我们的女装和童装销售网络铺开到全国,建立专柜和专卖店,忙的很。”
  “你听听,一说起你的厂,你就滔滔不绝,你那个厂,现在在你眼里比什么都重要。”姜茂松抱怨道,“以前我是没时间陪你,现在好不容易我退休了,趁着身体好,咱老夫老妻四处走走玩玩,你怎么脑子里就只有你那些事业,你这个老不开窍的。”
  “这叫适应形势,老有所为你懂不懂?你一辈子干你的事业,你当兵打仗上战场,我扯你后腿了吗?”
  儿子儿媳妇们一看,糟了,怎么说得好好的,老爸老妈就吵起来了呢?
  他们家,爸妈吵架可是稀罕事儿,这么多年,还真没听见过爸妈吵架,他们是公认的和睦夫妻,年轻时和和睦睦,年纪大了还越发感情融洽了,尤其老爸,在家里凡事都听老妈的,老妈统治地位几十年不变。想看他们吵架,还真不容易。
  千年不遇一回,吵架了。
  石头和平安,谭珍和桃子,还有旁边的茂林和姚青竹,福妞和安亮,还有一堆孩子……可了不得啦,老夫老妻居然也吵架啦,赶紧围着劝。
  可是这老夫妻俩,越劝还越吵得凶了。
  姜茂松推开劝说的茂林,指着田大花:“你说你一辈子,辛辛苦苦,你就是个操心的命。你说说现在,我们顶小的儿子都出国留学了,你还把自己过得这么操心,你累不累呀,你就不会好好过几天舒服日子,死了你能够本吗?”
  “姜茂松你敢咒我?”田大花气呼呼指着他,“呸呸呸,我才不过六十来岁,我还想再活四十年呢,我现在干我喜欢的事业,你讲不讲理呀,你个思想落后的老家伙,你就知道拖我后腿。”
  “我这还不是心疼你吗,你说你这些年吃苦受累的,我还不是想让你好好享几天福,想让咱们老夫老妻好好轻松几天吗?”
  好吧,听听这架吵的。
  茂林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笑着说:“大哥大嫂,你们俩就别吵了行吧,你说你们这么多年和和睦睦的,你们这乍一吵架,吓唬人,吓着我们了都。”
  老夫老妻互相瞅了对方一眼,哼!
  看见没,老小孩老小孩,还越说越来劲了,都犟上了。
  “走吧走吧,各人都去忙去。”姚青竹笑着开始轰人,把一堆儿子儿媳妇,侄子侄媳妇,福妞安亮,以及一大堆孩子,统统都轰了出去。
  姚青竹一边轰,一边笑着说:“他们想吵就让他们吵几句,吵吵嘴也是一种感情交流方式,你们做小辈的就别瞎掺和了。”
  姚青竹轰走孩子们,临走笑着来了一句:“大哥,你有话得好好跟大嫂说,她那个脾气你还不知道?你又犟不过她,你再气着她,她生气可真不理你了。”
  老夫老妻:哼!
  等人都走了,屋里有剩下老夫妻俩,反而安静了。
  姜茂松一想,可也是啊,他一辈子都没犟过田大花,你说老来从妻,老了老了,他还跟她犟什么呀。
  这么一想,姜茂松自己忍不住又笑了,陪着笑脸,赶紧过来哄一哄她,再给她顺顺毛。
  “还生气呢?不生气了啊。他们都走了,咱再吵架就没人劝了。”他用胳膊碰碰她,陪着笑脸哄劝:“你看,我这还不是想跟你一块儿出去走走吗。是不是我真的老了,连你也嫌弃我了?”
  老夫老妻的晚年斗争史,就是一个互相顺毛的过程。


第135章 任性
  历史进入九十年代; 姜茂松便眼睁睁看着田大花收购了她曾经工作过的被服厂; 再然后; 城北资不抵债的国有大型纺织厂……
  姜茂松:媳妇有钱有势,我安心跟着她享福。
  平安因为学术成就; 在文物管理局工作几年之后调去某大学,成了最年轻的历史系教授,还兼了个什么博物馆馆长。
  据说甫一露面; 便被推选为该校“最具个人魅力教授”; 据说他的课总是女生比较多; 女大学生们狂热迷恋之类的故事也时有耳闻。
  平安: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
  桃子:呵呵,跟我抢老公?都懒得理你。
  石头升了舰长,小孙子上了幼儿园; 然后家里最操心的人,渐渐就变成了熊孩子三娃。
  留学后二话没说; 回家; 据说别人劝他,你留在国外发展机会更好; 出来了怎么还巴巴的选择回去?
  三娃:我得回家找妈妈。
  可这熊孩子回来后却也不是多省心; 先是捣鼓什么创业; 跑去搞什么新兴的媒体产业; 弄工作室,然后又跑去办什么网站……
  除了创业; 这小子依旧爱玩会玩,玩攀岩玩篮球,居然还玩收藏,整天过得花里胡哨的。
  这都不是问题,毕竟这小子有任性的本钱。创业走过弯路,网站一开始也只能贴钱,九十年初呢,国内有几个网民啊,但网站毕竟是朝阳产业,渐渐地就开始崭露头角。
  事业上不用操心,可就是在个人问题上,特别叫老爸老妈不满意。
  他跟大哥二哥还不一样,人家那是真的开窍晚,谈恋爱认准目标,一次成功。可三娃不一样啊。
  据说这小子曾经一度也积极谈恋爱的,就是没结果,谈过几场无疾而终的恋爱之后,就开始喊着要当单身贵族了。
  背地里抱怨,谈什么恋爱呀,真烦,耽误事儿,耽误时间,女人太难伺候了。
  “二哥,我跟你说,女人整天要人陪要人哄,就喜欢干那些无聊的事情。我可没那么多闲工夫,陪她逛个街两小时,我说你自己逛吧我去打球了,买什么东西钱我出还不行吗,她就不高兴了,埋怨我不陪她,比咱们家小晨晨还黏人……我可伺候不了。”
  平安说:“你这个,就是惯的,你看你连个媳妇都娶不上,失败。”
  “二哥,我看二嫂也不是这样啊,你跟二嫂谈恋爱时候也这样吗?”
  “我们谈恋爱那会儿?”平安说,“挑水,做饭,干农活,后来我当兵她上班,一年也见不到一回面……所以你这个,就是好日子惯的。”
  “我看二嫂就没那么烦人,大嫂回来探亲,看着也不烦人啊。”
  “你在咱们家就是个讨人嫌,你大嫂二嫂懒得理你,你当然不觉得烦。”平安实事求是说:“人家女孩子喜欢你,才会黏你。你小子大概还没遇上真动心的吧。”
  三娃子:“我就想找一个二嫂那样的,就满意了。”
  平安:“滚!”
  结果这小子就乐颠颠当起了光棍汉,一家子操心他的婚事,没用,滑不留手的,一直把自己拖成了个大龄剩男。
  忽然有一天,这家伙去探望自己的大学教授,认识了人家的女儿,一个大龄剩女。
  栽了。
  人家那姑娘搞科研的,材料科学硕士,博士在读,叫迟敏,两人认识了,熟悉了,这姑娘不烦人也不黏人,十分独立有个性,然后三娃子就开始哀怨了。
  在那姑娘眼里,实验室里硬邦邦的多晶硅材料比三娃子这个骚包货的魅力大多了。
  三娃子:“走吧,喝咖啡。”
  迟敏:“没时间,做实验。”
  三娃子:“走吧去逛逛街。”
  迟敏:“我今天真没空,你怎么这么烦人。”
  据说三娃子苦追一年多,这姑娘在感情上脑袋很像她研究的物理材料,三娃子可费了不少工夫,终于把这姑娘屁颠屁颠扛回家了。
  给社会一下子消除两个难缠的大龄剩男剩女,周围人都着实松了一口气。
  一转眼,顶小的儿子也娶媳妇了,三娃跟石头岁数差距太大,大孙子海海都大学了。
  田大花一路从田厂长变成了田总,再从田总变成田董,看着自己一手创造的小工厂发展成纺织服装业首屈一指的大集团,看着桃子成了国内知名女企业家,看着自己成了传说中身价莫测的女富豪。
  老当益壮,体质好得让年轻人羡慕。
  她觉得自己还能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在姜茂松喋喋不休的唠叨下,企业有序发现,桃子独当一面,田大花学会了给自己休假。
  老夫妻俩去爬山,去钓鱼,当真跑到草原去骑马,一堆随行人员劝不住,也只能小心照顾着,由着老夫妻俩任性潇洒。
  骑在马背上,两人并辔而行,后边好几个人赶紧跟着,他的警卫,她的生活秘书,还有两人的保姆车和保健医生……姜茂松回头看看,嫌烦,嘀咕道:“咱们两个还没老呢,一堆人跟这么紧,咱老夫老妻说句话儿都怕他们听见。”
  “有人跟着也好。”田大花说,“你说要是我们俩老了,没人管没人问,苍蝇蚊子都不来搭理,那就该凄凉了。”
  姜茂松哈哈大笑,怎么会呢,最最起码,他们还有一大堆孝顺的儿孙呢。
  “老伴儿,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喜欢马呢,这么大年纪你还非得骑马,你看看后边那些人,眼睛都快掉出来了。”
  “我跟你说。”田大花神神秘秘地侧过头,看看后边紧跟着的警卫和医生,笑嘻嘻地说:“我上辈子,就是骑马打仗的,不骗你。”
  “真的啊?”姜茂松却不以为意,只当她开了个有趣的玩笑,笑道:“那你说,我上辈子是干啥的?给你喂马?”
  “不知道。”田大花摇头,爱信不信,不信拉倒,她也懒得多说。
  她说:“我上辈子应该没见过你,说不定你上辈子就是个酸秀才穷书生,我根本都没眼睬你的那种。”
  “胡说。”姜茂松一脸认真,“酸秀才配骑马打仗的女侠,不是正好吗。”
  田大花摇着头“嘁”了一声,策马前行,姜茂松也不甘示弱地骑马跟上。
  于是身后随行的一堆人,便只好气急败坏地一路追赶,生怕有个什么闪失。您说这两位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谁担待得起呀。
  也不知是在草原上骑马吹了风,还是旅途劳顿,姜茂松回来后老胃病发作,赶紧被一堆大惊小怪的人送进了医院,田大花跟去陪了他一半天,咳嗽,发烧,居然也小病了一场。
  于是干脆,也住进医院一起养着吧,还方便照顾。
  田大花为此还好生埋怨了一回,你说她这大半辈子,除了生孩子进过医院,她这还是头一次生病住院呢。
  两个老国宝大熊猫分量级的人物往医院一躺,别的人就不说了,吓得一大家子都守在病床前不敢离开。
  两人坐在高干病房阳光灿烂的阳台上,护士保姆守着,儿子儿媳妇照顾着,姜茂松喝养胃的生姜猪肚汤,田大花喝止咳的红枣银耳汤,老夫妻俩一人捧着个汤盅,感慨无限地聊天。
  “一晃眼,年过七十啦。”姜茂松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前当兵打仗那会儿,我心里的愿望就是能活到七十岁。”
  “呸呸呸,胡说。”田大花侧目嗔怪,“出息!一点儿小病就吓着你了?老奶奶活到了九十岁,我们怎么也不能叫奶奶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