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悍妇1949-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专门准备了好多糖果瓜子; 饼干点心,还有不容易买到的苹果和冻梨、柿子饼,让小孩有个零嘴儿才好有精神守岁。
奶奶鼓励福妞和小石头说,小孩子精神头好,一准能守岁到天亮,结果老奶奶自己守着守着打盹儿了,怕她冻着,就叫醒她让她上床去睡。
“唔……天亮了?”老奶奶迷迷糊糊地问。
“对,天亮了,奶奶你去睡一会儿吧。”茂林憋笑哄她,老奶奶迷迷糊糊地被茂林半哄半抱,哄去床上睡了。
随着年纪一天大一天,精明睿智的老奶奶也一天天显出老态,加上一双尖尖的小脚,身体毕竟也不如从前了,一家人都小心照顾着。
“奶奶过完年就七十七了,到寿辰得给她庆祝一下。”田大花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过去,人的寿命短,七十岁往上的老人就很不容易了,奶奶七十七岁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还照照样自理,都不用人伺候,在周围也算是少有的高寿老人。
田大花原本不明白,在这个多子多福的年代,一对夫妻三个五个孩子是常事,奶奶一辈子怎么只生了公爹一个孩子。再后来她慢慢知道,奶奶年轻时夭折过别的孩子,还不止一个。
女人一辈子,总归都是不容易。
“我们都好好孝顺太奶奶,让太奶奶活一百二十岁。”
小石头的话让大家都开心笑了,有儿孙晚辈孝顺,奶奶一定会高寿的。
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的日子,田大花就又约了自己厂里几个女工来家里玩。从请假待产,她已经有将近五个月没上班了,对车间里的情况了解的就不是很清楚,特意先叫了两个年长一些的女工,跟她自己年岁差不多的,邀了几个年轻未婚性子好的姑娘来家里玩,用意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她总不能把人家好几个姑娘叫来,让他们家茂林自己相看,这样做肯定不大好,于是又让姜茂松从部队里叫了几个适龄的小伙子来,也不要那样刻意相亲的气氛,大过年串门子,只是大家熟悉一下,互相有意的就好办了。
很自然的,她把张二柱也一起叫来了,这小子还光棍着呢。
结果再一次让田大花啼笑皆非,这个小聚会之后,不多久就有当天来的小伙子悄悄找她说话,说嫂子那天一起来的那个谁谁谁,有婆家了没?这么一问还有啥不明白的,两边搭个话,就成了,打个报告上去,批准了,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带了喜糖到家里来感谢她这个大媒人。
可茂林和张二柱那俩小子,再次交了白卷。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呀。
过了正月初八,茂林的探亲假就结束了,这一个年里年外,田大花可抓着他相了好几回亲,也不知怎么的,就是没成,也只能说缘分没到。
在田大花的满心遗憾、满心不舍中,一家人送茂林上了归队的火车。
倒是张二柱那愣小子,两个月后探家,家里给他介绍了一个,他老家相邻村子里的,听说小嘴叭叭叭特别泼辣能干,家庭出身也好,父亲还是支前模范,互相一接触,成了,订了婚,愣小子拿着两寸的黑白小照片,抱着喜糖,傻乎乎乐颠颠跑来找田大花报喜,田大花一看,呦,看着就是个泼辣能干的姑娘。
田大花当时说,看来这小子真就是个欠管教的,非得找个泼辣厉害的。哎,也不知道他们家茂林的缘分什么时候来。
阳春三月,田大花一直掐着手指算啊算,算着刘嫂子该生了呀,她等啊等啊又等了大半个月,刘师长的信来到了,是寄给姜茂松的,姜茂松捏着信封回来,便满脸憋不住的笑。
田大花急吼吼接过来一看,好嘛,嫂子生了,儿子。
田大花顿了顿,忍不住也扑哧笑起来。仨儿子,刘师长跟嫂子大概要哀怨了,想象一下刘师长那个神态语气,他说:两个儿子挺好,仨儿子就讨厌了……
哈哈,反正两家都没生出闺女来,心里平衡了,遗憾两家看来没机会做亲家了。
刘师长给小儿子取的名字也很是喜感,叫“刘安生”,田大花总觉着,这里头大概包含着“安分了不生了”的意思,嫂子这个年龄,能怀上并且平安生下第三胎已经是幸运,大约也不会再生老四了吧。
☆☆☆☆☆☆☆☆
茂林的婚事成了田大花念念不忘的一个任务,中间也有人提,叫他寄个照片来看看他也没寄,足足又等了一年多,茂林第二年初夏时节回来探家,田大花赶紧带着他继续又一轮相亲。
大院里何参谋的媳妇小李抱着孩子来串门,听见田大花提起茂林的婚事,想了想就说,她有个老乡熟人,家里几个姑娘都很漂亮。
“也不是多么讲究漂亮。”田大花说,“我们家茂林心眼实在,人品绝对好,就是缘分来的晚些,他自己也不是多么追求外表漂亮,最希望姑娘家人品要好,性格脾气好,通情达理,最好有些文化,认得字的。”
小李自己是南方人,她就介绍说,她这个老乡,原本在家乡就认识的,是她自己小学的启蒙先生,姓姚,早年间从家乡到这里来谋生,现在城北一家小学做教员,他家里四个女儿,都读过书的,现在除了大女儿已经嫁人,二女儿正好十八岁,人长得十分漂亮,读到了中学,性情也挺好。
田大花听到女方家里是做老师的,心里有些好感,觉得这样家庭养出的孩子一般比较懂事,就跟茂林说了一下,决定见见面。
见面的那天,约在城里的一家小茶馆,小李和田大花带着茂林先到的,女方家里隔了几分钟就来到了,嗬,好大一支队伍,女方的妈妈来了,四个姑娘都来了,顶小的姑娘才十三四岁的样子,剩下的三个姑娘看起来年岁差不多,长相都挺不错,后边还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田大花瞥了茂林一眼,果然捕捉到小伙子脸上那一丝窘态,让这么多人盯着看,肯定有些不好意思。
田大花跟小李就微笑着起身迎了一下,上了壶新茶,又要了两样瓜子点心,大家坐下说话。
女方的妈妈挺会说话的,一聊才知道,原来这家有五个孩子,前边三个都是女儿,老四是个儿子,老五又是个女儿。五个孩子,在当时大约也很寻常。
先客气寒暄一番,聊了些天气啊之类的,媒人小李就其中一个葱绿衣裳、梳辫子的姑娘说,这个是老二,十八了。
田大花打量着那姑娘,看起来利落能干,长得模样俏丽,她就问那姑娘,平常喜欢什么,做什么工作,那姑娘说,中学的文化,眼下在城北做纺织女工。
如今这年代,纺织女工是很辛苦的,不过工资却比一般女工的工作高一些。
田大花就留了个好印象,心说这姑娘看起来可以,起码很勤劳,不怕吃苦。
她跟姑娘聊了一会儿,女方的姐姐便主动跟茂林聊起来,问茂林部队在什么地方,远不远之类的。那姑娘自己也问了几句,问茂林什么文化,茂林都一一回应了。姑娘又问茂林平常喜欢看书吗,喜欢看什么书,茂林大约是被问的应接不暇了,笑着说平常部队训练紧,不大看书。
“一年探家一次,来回也不到一个月工夫。”女方的姐姐看着茂林说,“当兵打仗保家卫国,军人真的很了不起。”
“我们家婆婆早年就过世了,茂林这几年当兵,又去打仗,看看着婚事耽误到现在。他将来要是结了婚,媳妇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随军,做军嫂,大约要辛苦些。”
有了以前的经验教训,田大花把这些话都说在前头,女方听了,当时也没什么表示。
“听李姐姐说,姜同志参加过抗美援朝?”这家的四儿子问了一句,很有兴致的样子。
茂林点点头,他就继续追问:“我听说志愿军用高射炮打飞机,一打一个准,是真的吗?你受过伤吗?毙了多少美国鬼子?”
大约是个崇尚军营的毛头少年,茂林被问的,这个场合一下子也不知道跟他怎么说,就笑笑说:“很多人都受过伤,打的比较艰苦,不过我们胜利了。”
那少年眼睛亮晶晶的,还想再问,坐在他身边的三女儿悄悄拉了他一下,那少年摸摸头,自己笑着没再问了。
两下里坐了一会儿,然后客客气气道了别,当场也没人有什么表示,免得哪一方没看上当面尴尬。
等女方的人都走了,田大花就问茂林觉得怎么样,茂林支支吾吾说回去想想。田大花就跟小李说,小伙子不好意思呢,那就让两个年轻人各自考虑一下再回话。
田大花只当小伙子当着媒人的面,没好意思直说,谁知道茂林回家想了一个晚上,竟然红着脸来找田大花。
“大嫂,那个……我……”
“你怎么着,有话直说呀。”田大花看着他红了的脸,心里估摸着大概是看上了,就笑着说:“行不行,不就一句话吗,你要是看上了,你就直说。”
“大嫂,我觉得,那什么……那姑娘说话做事都十分聪明,跟我可能不是太投缘……倒是她们家的三女儿,看起来性格脾气都挺好的……”
田大花愣了愣,很快反应过来,顿时有些啼笑皆非了,这个茂林,这是一鸣惊人吗?
她努力地回想了一下,他们家三女儿,长得甚至不如二女儿出色,似乎,从始至终除了客气问好,根本都没说过别的话,十分安静的一个姑娘。
“我还真没仔细注意他家三女儿。”田大花说,“我见你也没怎么盯着她看,你看上人家什么了?”
“他们家的人,我其实有的见过。那姑娘我见过的。”茂林说。
第59章 改变
“你见过的?你还会认识人家姑娘啊。”这下子田大花真要惊奇了; 忙追问道:“你不是刚回来探家吗,你什么时候见过的?我看你们俩也不像认识的样子。”
“以前见过的,他们家人我还记得。”茂林窘得挠挠头; “好几年前了; 大嫂你记得吧; 我入伍前不是在城北的五金厂做工吗; 他们家就住在工厂对面的小巷子里; 往巷子里开一个小的院门。很多工人上下班都会从那儿经过,那个时候,她和她妈经常坐在自家院子门口; 摆一个小小的摊子,卖一些香烟火柴之类的东西; 夏天还卖红红绿绿的薄荷水。她妈妈还跟人聊天,说家里人口多孩子多,摆个小摊也能挣点钱贴补家用。来往过路的工人很多,我记得她们; 她们当然就不认得我了。”
嗬; 茂林在城北工厂做工的时候,茂林那时候才十七岁吧; 满十八岁就参军入伍走了。这么一算; 人家小姑娘那时候顶多十二三岁。
“茂林; 你,”田大花啧了一声,“真有你的; 你那时候就注意到人家小姑娘了啊?”
“不是……大嫂,”茂林窘得一张脸都涨红了,“我那时候就是认识,真的,那时候她还是小孩。我那时候经常从她家门口经过,今天见了还认得出来,她经常坐在小摊子旁边,没人买东西她就跟她妈糊火柴盒,有时候还带着她弟弟妹妹,所以我对这家人都有印象。她两个姐姐那时候好像还上学,很少看到,我们买她的薄荷水,还问过她怎么没上学,她说她赶不上两个姐姐聪明,只读完了小学。她好像不怎么爱说话,性子很文静,那时也就是有个印象,觉得小姑娘特别懂事。”
茂林这愣小子,还真认识。可是……人家姑娘却不认得他。
“我就是觉得……”茂林忸怩着说,“要是单论他们家几个女儿,她二姐很聪明能干的样子,但是不太适合我,我不喜欢,这个三女儿,性格脾气都很好的样子,人也勤快。”
田大花消化了一下,这个事情,她本来以为茂林就是因为眼缘,一眼把人家看上了,看来他也是有考虑的。
这家二姑娘的确看起来聪明能干,相亲匆匆见一面,了解也不够多,换个词说二姑娘感觉比较强势,三姑娘按着茂林自己说的样子,加上今天那姑娘一直安安静静坐在旁边,似乎更加温顺乖巧。
“茂林,那个……你让大嫂想想。”田大花苦笑一下说,“跟人家二女儿相亲,把人家三女儿看上了,而且算一算那三女儿顶多也就十六七……不过难得你看上了,大嫂怎么着也得帮你试探试探。”
茂林忙说:“大嫂,你别为难,我其实也没多么坚持,就是觉着她比二姑娘合适,反正也不怎么熟悉,不成就算了。”
这天晚上“卧谈会”,田大花跟姜茂松说起这事情,忍不住就抱怨道:“你说这个茂林,正主儿没看上,看上人家妹妹了。她家二女儿满了十八岁,那姑娘老三,也就十六七岁,咱们茂林今年二十二了,这姑娘可比咱们茂林小了好几岁呢。”
姜茂松啧啧半天,也觉得挺神奇,茂林多少也算是“老相亲户”了,真是不太顺当,小伙子还挺倔的,大约也是田大花的鼓励纵容,茂林很坚持自己的看法想法,不投缘的可不会凑合。
好不容易他碰上个动心的,却是这么个情况,这个事情要是开口跟女方提,真有些尴尬的。
姜茂松摇头笑了半天,问:“我看他分析得还真有道理,茂林的性子,可能更适合他家三女儿。那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田大花说,“好不容易他碰上个投缘的,我总得去试一试。”
田大花第二天一早就跑去找小李了。她其实自己也有点不好开口,可是仔细一想,那姑娘除了年纪小了点儿,还真挺适合茂林的,所以,大嫂豁出去了。
“嫂子,茂林那边怎么样啊?”小李一看她就笑着问。
“哎,别提了,说来话长。”田大花问,“女方那边有什么表示吗?”
“没有,我看女方就是等着咱们先回话呢,她们看起来没啥不满意的。”
田大花就拉着小李,斟酌了一下说:“小李,我看……他们家二姑娘跟茂林未必合得来,倒是他家三姑娘,看起来一副温软文静的好性子,我看着挺喜欢的。”
“嫂子,你……”小李也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笑了一会儿问:“嫂子,你实话跟我说,这是你的意思,还是茂林的意思?”
田大花笑道:“还不都一样吗,我们家茂林是个老实性子,我这当大嫂的,就都替他张罗了。小李你看,我也挺不好意思的,我也知道叫你去女方张这个口是为难了,可咱们不都没外人吗,要不你想个法子,替我试探试探?”
小李想了想,以她跟田大花两家的关系也不好推辞,便笑着答应去探探女方的话。
田大花琢磨着,女方家里几个姑娘,表面上看起来二女儿比三女儿条件要好,长相比三女儿出色,又有个纺织女工的好工作,文化也比三女儿高,只要女方家里能拐过这个弯儿来,能接受“相亲姐姐看上妹妹”,这婚事应该就能成。
不过她自己转念又想,要是她有两个女儿,大的相亲对方看上了小的了,她恐怕会气得把男方大骂一顿,哎。
田大花这边等了一宿,第二天下午,小李过来回话,女方父母商量过后说,如今新社会也不封建,正好二女儿觉得茂林太老实,又在部队上,不想嫁了人两地分居,没看上。要是三女儿跟茂林觉得合得来,也可以考虑的。
田大花一听,这不就等于答应了吗。至于二女儿那些挑剔托辞,她简直感激不尽呢。
她赶紧跟小李说,既然这样,你找个时间把他家三姑娘约出来,让两个年轻人当面再接触一下,让俩年轻人互相了解一下,那天毕竟,呃,相看的是二女儿,这两个还没说过话呢。
小李就笑着说,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双方都有意思了,干脆,别人谁也别跟着了,她给传个话,叫茂林自己约了那姑娘公园玩去。
女方家不愧是知识分子,做教员的,不光儿女都读书上学,四个女儿的名字也取得有讲究,依次叫红梅、墨兰、青竹、金菊,三女儿的名字就叫姚青竹,十七岁,眼下在一个裁缝铺子做学徒。
这天吃过中午饭,在田大花和姜茂松别有意味的目光下,茂林出门去赴约。下午早早回来了,看起来心情挺不错,跟田大花说起姚青竹不是自己去的,带了她弟弟一起去的,三人为众,头一次两人私下见面,这姑娘倒是矜持谨慎。
“谈得怎么样了?”
“也没怎么样。”茂林不好意思地笑,“就随便聊了几句,我问她还记不记得我,她说不记得了,那时候小,是有很多工人才经常从门前过,她家摆小摊卖香烟卖薄荷水,人多记不住。其实想想原本就不是什么熟悉的人,我自己当兵几年变化也挺大,她哪里能记得。”
看起来聊得很不错?
这个年代虽然不像过去那么封建了,可男女关系还是大防,远没有那么随便,两人既然互相接触,就不能没个说法,总得要正经订了婚才好来往。赶在茂林探亲假结束,即将归队前,田大花就让小李去女方家里走了一趟,商量好了给他们俩定下来。
她一边让茂林给部队打报告,这姑娘家庭出身、政治经历都没问题,报告打上去自然也没问题,一边就张罗着给姑娘准备一份过得去的订婚礼物,订婚礼物是双方的面子,也就是当时时兴的衣服料子、鞋袜之类,再准备一个红包。
田大花带着茂林去百货公司买这些东西。生了小平安之后她被个小尾巴赘着,便不常出门,几个月没来,百货公司已经换了性质。
国家大局稳定了,所有制改造开始了,百货公司从原来的私人老板,通过赎买和公私合营的方式,变成了国营单位的百货商场,营业员基本上还是原来的营业员,身份却已经不一样了,如今都是国营商业单位的人员。
不光百货公司,大街上掀起了一股潮流,街口的月容女子理发铺变成了国营的红星理发店,并且如今男女平等,店里也开始接待男同志理发了,理发师傅还是原来那几个人,原本自劳自食,挣顾客的钱,现在为人民服务,国家给发工资。理发的师傅还说,这下好了,他们也端上国家的饭碗了。
田大花带着茂林在百货商场走走转转,买了两块当时很流行的毛呢料子,一块是军绿色上衣料,一块黑色裤子料。
初夏时节,城市的街头刚刚开始流行“布拉吉”,一种短袖的连身裙子,年轻姑娘穿起来身段窈窕,十分洋气漂亮,成了时下大街上时髦的一景。
田大花琢磨,姚青竹身材纤细气质温婉,穿这种“布拉吉”肯定好看,可这衣服在田大花看来,露着胳膊,露出一截小腿,这衣服太时髦,大街上也只有最时髦的女子们穿,姚青竹性情文静内敛,未必是喜欢穿的。
干脆,田大花一琢磨,给买了一块蓝色小碎花的布料,够做一件布拉吉的,那姑娘自己是裁缝铺的学徒,要是喜欢那就做一条,要是不爱穿,那就刚好够做一身夏天的衣裤。
“大嫂,这个布拉吉好看,你也买一件吧。”茂林拿着一块米黄色碎花的布料说,“大嫂,就买这个颜色,很素雅,你穿肯定好看。”
这愣小子,还知道给大嫂挑裙子,田大花看着那布料笑笑,对她来说,穿这样裸露着胳膊和小腿的布拉吉是个挑战,还有些接受不了。
第60章 失望
看着那块米黄色碎花的布料; 田大花摇头说不要。她不想穿那样露胳膊腿的布拉吉是一方面,她也不喜欢这个布料,这样素雅浅嫩的小碎花; 让她觉着太……呃; 怎么说呢; 太小女人味儿了。
她带着茂林买好了两身布料、两双鞋袜; 再去买些姑娘家的小零碎; 比如雪花膏、香胰子之类的,打了一个红色带喜鹊登枝图案的布包袱,再准备个红包; 这一份订婚礼就齐备了。
从百货商场出来,田大花就拎着一包东西先回了家; 茂林去找姚青竹商量订婚的事情,结果晚上他回来,笑嘻嘻把一样东西放在田大花跟前。田大花一看,这熊孩子; 他到底还是把那块米黄色碎花的布料买来了。
“跟你说了我不喜欢; 你怎么又买了?”
“大嫂,我就想给你一起买件新衣服; 你穿肯定好看。”茂林笑嘻嘻地说; “我订婚的钱大嫂给我出; 这衣料我用我津贴给大嫂买。大嫂,你自己别舍不得呀。”
原来茂林以为她舍不得呢,田大花摇头失笑; 心里却觉得她这些年一手带大的毛孩子真的长大了,不是吗,这都要订婚娶媳妇了。
“大嫂,我给青竹看了,她说你身材娇小,穿这颜色的布拉吉肯定好看,说你要是不嫌她学徒的手艺,她来给你做。”
“……”田大花听着他提起“青竹”两个字的口气,心里一边笑,一边挥着手撵人:“去去去,我知道你现在有媳妇了,可是还没过门呢,就这么挂在嘴上,可把你美的不行了。”
茂林摸摸鼻子笑嘻嘻溜出去,田大花便先把那布料收了起来,总是觉着这样小女人的浅嫩花色她穿不出去,有心想给福妞穿,却又是茂林专门给她的一份心意。
“不是说要做布拉吉吗,拿去做呀,让未来的小弟媳给你做。”姜茂松在一旁笑道,“这颜色花样挺好看的,你穿肯定好看。”
“好看?”田大花瞥了他一眼,鼻子里不无得意地哼了一声,“再好看也是茂林给我买的,可比你强多了。”
“我又怎么啦?”姜茂松赶紧叫屈,“我倒是想给你买点儿东西呢,每个月领了工资津贴,转脸就进了你口袋。你看看我,穿军装,也不用买衣服,在家吃饭,家里没饭我还可以吃部队食堂,我也没啥花钱的地方,除了每月发工资,我都多长时间没摸过钱了?要不这么着,下个月工资我不交了,不就是一条布拉吉吗,茂林给你买一条,我给你买两条,行了吧?”
田大花一想,不行,那都是她的钱。
再说从她的观念,相对于露胳膊露腿的布拉吉,她更愿意做一件列宁装之类的,平常好穿的衣服,翻领、双排扣、斜插袋、稍长的下摆、收紧的腰身,最好选她喜欢的深色,又干练又帅气。
谁说她田大花不时髦?只不过是个人喜好罢了。
田大花把那布料先收了起来,忙着去给茂林准备订婚的红包,她用花布手绢包了九块钱的红包,在这九块钱的问题上田大花和姜茂松产生了一场争论。
田大花准备放进去的是老银元,袁大头,眼下银元是照样在市面上流通的,国家银行则鼓励兑换,回收旧的银元货币,一元纸币兑换一块银元,眼下老百姓其实挺乐意把手里的老银元兑换成主要流通的人民币,买东西,一元纸币跟一块银元是等值的。
田大花用银元,原本就是图个吉利,她从古代来,对金银总有一种别样的喜爱,订婚用银元挺好的,也符合时下许多老百姓的观念。而姜茂松则认为,银元已经是要回收的旧货币了,应该用纸币。
姜茂松:当然用国家发行的主要流通货币。
田大花:金银图个吉利,沉甸甸包在红包里比较拿得出手,市面上和银行里明明也允许银元流通。
“人家国家都没说不行,你凭啥不许用?你姜茂松可真厉害。”
姜茂松原本也只是建议一下,茂林和姚青竹订婚,他这个大伯子也就没多管,风俗上这是女人操办的事情。反正这个家里所有的钱都在田大花手里,怎么订婚,给什么订婚礼物,她说了算。
于是就像无数次那样,一看她较真,姜茂松赶紧聪明地把嘴闭上了,田大花保持完胜。
田大花就带着这份订婚礼,和小李一起陪着茂林登上了姚家的门。姚家依旧住在茂林说的那个地方,五金厂对面的小巷子里,只是眼下五金厂是军管,军管会这两年安排了更多的工人宿舍,让工人都在厂里住,姚家所在的小巷就清冷了许多,国有改造,姚家的小摊子也就不摆了,女儿们大了都能挣钱了,姚母就留在家里,平常做做针线,操持家务。
进门前田大花还想着,当面遇上姚青竹的二姐姚墨兰,会不会很尴尬,结果姚墨兰上班就没在家,两个小的弟弟妹妹又要上学,大女儿姚红梅已经出嫁了,因此他们到那儿时,家里就只有姚家父母和姚青竹等在家里。姚家看得日子不算宽裕,但收拾得很整洁。
田大花想像中姚父的形象,大概就像她见过的那些夫子,老先生,兴许会理着胡子装派头,挺威严的那种,见了面才知道,实则是一个很随和的中年男人,四十几岁,想想姚家大女儿姚红梅也才出嫁,他正该这么个年龄。
茂林跟这位未来岳父似乎还谈得挺高兴,中午按照习俗,田大花和茂林,还有媒人小李留在姚家吃饭,转脸田大花就跟姚父姚母商量,改天叫姚青竹去家里认认门。
于是赶在茂林归队前的最后一天,田大花杀鸡宰鱼,买菜买肉,把姚青竹叫到家里来了,这就算未过门的媳妇头一趟上门,家里好好收拾一番,连沙发巾都专门洗了,把姚青竹叫到家里来玩。
“奶奶,看见没,这就是我未来的二嫂子。”福妞这个小鬼丫头,故意贴着奶奶耳边说,偏偏声音还不小,弄得姚青竹红了脸。
“好,好。”老奶奶乐呵呵地拉着左看右看,看完了点点头:“是个乖巧端庄的小姑娘,茂林有眼光。”
订了婚,两头走动一下,以后他们两个就可以大大方方来往和通信了,奶奶说,等明年茂林再回来探家,姑娘满十八岁,就给他们结婚。
对于姚青竹以后的安排,田大花这阵子都想过,也跟姜茂松商量过,姚青竹眼下在裁缝店学徒,似乎并不理想,她也有小学的文化,大可以做一个更合适的工作。眼下城市里工厂商店都正在国有化,不如眼下就给她正经找个厂里或者单位的工作。
姜茂松对此也赞同,反正按政策,他们家,或者茂林未来的结婚配偶,都可以有工作安排的。可是茂林跟姚青竹两人私下里一商量,却说想临时先这么着,等两人结了婚再说也不迟。田大花琢磨,这大概又是姚青竹的矜持谨慎,心里也暗暗赞同,从接触以来,这个未来的小弟媳她是越来越喜欢了。
于是茂林归队以后,她偶尔就把姚青竹叫过来吃顿饭,越发觉得这姑娘不错,不大爱说话,可凡事心里有数,总是浅浅地笑,从不多嘴什么,大约也是姐妹孩子多的家庭,养出来这样懂事谨慎、性情温软的姑娘。
也就是这一年,刚过完年的时候,田大花把两岁的小平安送进了部队机关托儿所,自己恢复正常上班。厂里那帮子女工对她回来格外热情,还起哄“大花姐又杀回来了”。
考虑到带孩子和照顾老奶奶,田大花怕两头顾不好,就婉拒了厂里让她恢复车间副主任的建议,眼下只做她的记录员,这样上下班时间宽松一些。如今被服厂也没有以前那么忙了,朝鲜战争已结束,社会生活也慢慢走上正轨,厂里的生产也正常起来,不需要以前那样加班加点,工作也就从容了许多。
老奶奶从容地挪着小脚散步,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