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七零小公举-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遇到了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她也去请教王美清,让王美清帮她拿个主意,因为她现在承认了她不如王美清,没王美清懂的多。
  王美清这边,以前是觉着王晓菲很讨厌,所以不愿意搭理她,现在不讨厌王晓菲了,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她。
  毕竟帮人一把,胜造七级浮屠嘛。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人已被掏空,请求支援啊,拜托拜托!


第96章 考试
  1977年的春节;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过的比往年热闹的多; 家家户户; 别管是穷的还是富的,都买了鞭炮,大年三十的晚上,噼哩啪啦的放了半宿。
  虽然大家依然穷; 有些人家依然吃不饱饭,可大家眼里看到了希望。
  有希望就有奔头!
  一眨眼的功夫,7年就过去了一半。
  王莲清就要初中毕业了; 她学习成绩一般; 也是硬撑着拿了个初中毕业的文凭。
  王莲清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也没想过去上高中; 她更乐意做的事,是在家里操持家务,做针线活。
  这几年,王莲清学习上没啥长进,家务活,尤其是针线活倒是学的飞快,纳的鞋底,针脚匀称,细密,在王庄大队是一等一的好。
  程爱淑经常夸王莲清,“就凭大丫这手针线活; 以后也不愁找个好婆家。”
  脾气好,长的周正,又做的一手好针线活,还是个初中毕业生,这样的姑娘,在农村可是是抢手的很,所以王莲清初中还没毕业呢,就不断有人上门提亲。
  孙桂枝却是叹了一口气,“我倒宁愿她学习上多下点功夫,起码能上个高中,日后哪儿招工了,凭着个高中毕业证,也能吃上商品粮。”
  农村人,天天地里刨食,风吹雨淋的,再标致的姑娘,天长日久的,也会变成黄脸婆,这点看看孙曼娜就知道了。
  孙曼娜刚来王庄大队的时候,多水灵一姑娘哟,可这么些年下来,当年的水灵大姑娘,早就成个脸糙人也糙的乡下婆娘了。
  可偏偏的这个大闺女,跟她大哥一样,压根儿就没想过吃商品粮这回事,土里刨食也刨得乐呵呵的。
  程爱淑安慰她道,“各人有各人命,你看着好的,她看着不一定就好,只要她自个儿喜欢,日后不后悔就行。”
  孙桂枝又叹了一口气,“也只能随她了。”
  程爱淑抿嘴笑道,“你有二丫这么一个好闺女,你还有啥气可叹的?”
  一提到王美清,孙桂枝登时眉开眼笑,“大丫要是有二丫一半聪明就好了。”
  说到王美清,孙桂枝才想起自己为啥找程爱淑来了。
  孙桂枝现在住在公社,没啥要紧事,她也很少回来,今儿个也是为了王美清的事,所以特意过来找程爱淑商量。
  往前王美清就该考初中了,按他们校长的意思,想让她跟石南一块儿考县里的初中。
  以前都不重视教育,在哪儿上初中都一样。
  可今年不一样了,去年恢复了高考,举国欢腾,教育也都开始重视起来,各个学校都卯足了劲儿开始比升学率,比重点率。
  所以王美清他们学校校长,想让俩孩子考县一中。
  县一中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都是县里的重点,因为招生条件高,下面学校的学生,很少能考上,要是王美清和石南考上了,那也是学校的荣誉,校长脸上也有光。
  王美清倒是愿意去县一中念书,不过去县一中念书,就要住校,罗老太不愿意了。
  “二丫这么小,身边也没人照顾她,夜里她踢了被子,谁给她盖?她夜里起夜,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披个衣裳,冻着了咋办?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谁在她身边照应她?她要是吃不惯学校的饭,饿坏了咋办?”
  ……
  罗老太噼哩啪啦的说了一大堆,总之一句话,王美清去县城读书可以,可不能住校,理由就是她太小,身边不能没人照顾。
  这可把孙桂枝和高大全给难为住了,老太太一手带大了王美清,王美清现在就是她的命根子,要违了老太太的意,只怕会伤了老太太的心。
  可王美清又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公社上初中,又怕误了孩子。
  孙桂枝没了辙,就过来跟程爱淑商量,毕竟石南也想考县上的初中。
  孙桂枝把来意跟程爱淑说了,程爱淑给她出了个主意,“上半年国强去县里培训,跟我说现在县城里都有外往租房子的了,实在不行,就在学校旁边找间屋租下来,老太太还跟过去照应二丫。”
  孙桂枝一听,这主意不错,“租了房子,叫南南也一块儿住进去。”
  程爱淑笑了,“他一个臭小子,皮糙肉厚的,住哪儿不一样,就叫他住学校,用国强的话说,磨练磨练他。”
  程爱淑说完,又噗哧一声笑了,“说的好象那臭小子就一定能考上一样。”
  孙桂枝却相当自信,“咱家俩孩子那么聪明,肯定能考上。”
  解决了一件心事,孙桂枝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回到公社,老远就闻到一股肉味,孙桂枝心说这是谁家又有喜事了?
  结果回到自己家一看,原来是罗老太在炖肉。
  “娘,今儿个有啥喜事?”
  罗老太一看到孙桂枝回来,就笑得合不拢嘴,大声道,“大喜事。”
  孙桂枝疑惑道,“啥喜事,我咋不知道?”
  王美清从屋里跑出来扑到了孙桂枝怀里,“你跟我爸都调到县里去了。”
  孙桂枝就是一愣,随后惊喜道,“这是你爸说的?”
  上调的事,年前组织上确实找她和高大全都谈过,不过谈过以后,就再没信儿了,孙桂枝还以为这事儿要黄了呢。
  毕竟上调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又是他们两口子一块儿上调,没想到真成了?!
  高大全从屋里走出来,笑道,“李书记亲自打电话跟我说的,错不了,正式的调令估计这一两天就下来了。”
  罗老太抚掌笑道,“这可是说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你俩都调到县里去,咱二丫就不愁没人照顾了。”
  说完,搂着王美清就亲了一口,“我就说嘛,咱二丫是个有福的,老天爷才不舍得叫她受罪呢。”
  孙桂枝大手一挥,“这个星期天,再多买点肉,咱都回去,聚一块儿好好乐呵乐呵。”
  话音刚落,就听到外头有人喊孙桂枝,“孙会计,有你的信!”
  孙桂枝答应着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封信走了进来,“是老三的信。”
  以前王永兵写信都是寄到供销社,孙桂枝到公社上班后,他就把信寄到了公社。
  王美清跑到孙桂枝跟前,“妈,我来读。”
  孙桂枝把信给了王美清,王美清拆开信,先大概浏览了一下信的内容,然后高兴道,“三叔要回来了,还是跟三婶一块儿回来。”
  孙桂枝惊喜道,“真的?快读读信里都写了啥?”
  王美清清了清嗓子,然后脆生生地念了起来。
  “大嫂,你好!
  见信如见人。
  家里一切都好吧,我不在家,诸事辛苦大嫂了。
  这次给大嫂写信,是要跟大嫂说件事,我跟雪婷的事,她家里已经知道了,也同意我们走到一起,只是她爸妈,想到我们家来看看,如无意外,到时候就把证给领了。
  我和雪婷的意思,婚礼不用大操大办,简简单单就行,她爸妈也希望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军队建设的热潮中去,所以也支持我们的想法,大嫂不必有什么顾虑,一切都简单化即可。
  我们暂定下月15号回去,又要辛苦大嫂了,在此我和雪婷向大嫂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致
  致以无产阶级最崇高的敬礼
  弟  王永兵”
  王美清捧着这封充满了鲜明时代特色又言简意赅的信,一边读一边乐。
  孙桂枝听完了信,嗔怪道,“这个老三,也是个傻的,人家说简单点,还能真简单?哪个当爸妈的,不希望风风光光的把闺女嫁出去?所以这回我可不能听他的。”
  说完了就往屋里走,走到门口了又招呼高大全,“大全你过来,咱俩拟个菜单出来。”
  高大全乐呵呵地跟着孙桂枝进屋了。
  罗老太,“你妈这个急性子哟。”
  王美清笑嘻嘻,“我妈随你。”
  罗老太佯装生气道,“还护你妈,你到底是谁那边的?”
  王美清抱着罗老太的胳膊撒娇,“我是姥姥这边儿的,我最喜欢姥姥。”
  罗老太捏了捏她的小脸,乐了,“这还差不多。”
  孙桂枝和高大全的调令是三天后正式下达的,高大全调到县委,副县长,主抓工农业的发展。
  孙桂枝则去了县税务局,任税务干事。
  高大全和孙桂枝之所以能上调,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1977年12月,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序幕。
  崭新的一页已经揭开,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的人材,而高大全和孙桂枝作为一直扎根基层的干部,要资历有资历,要经验有经验,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才一起顺利的调到了县里。
  调令下达后,有一个月的交接时间,一个月后,正式去县里上任,而那时候,王美清正好考完试。
  如果真的考到了县里,等到她去县里读书的时候,孙桂枝和高大全也都安置好了。
  即使王美清考不上,以高大全和孙桂枝现在的能力,也完全能让王美清去县里上学,王美清可以说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可这却给了石南很大的压力,因为万一他考不上,他就要跟王美清分开了。
  王美清安慰他,“南南哥,你学习这么好,你肯定能考上的。”
  石南也给自己鼓劲,“我肯定行,丫丫,到了县一中,咱俩还在一个班。”
  说完,看了看自己的身高,又看了看王美清的身高,有点沮丧,“但是可能不能坐同桌。”
  王美清,“……”小哥哥你这是身高歧视!
  不过她承认,她怕是再也撵不上石南的身高了。
  从五年级开始,石南就跟吃了增高剂似的,个子噌的一下就窜上去了,以前王美清还到他肩膀,可现在,顶多到他胸口。
  可她妈说,石南才开始窜个子,真正长个子是在初中。
  王美清其实也开始窜个子了,只是她再怎么窜,也窜不过石南。
  这就是男女生先天的差别啊。
  石南安慰她,“不坐同桌也没关系,只要在一个班,你有啥事我也都知道,我不会让任何人欺负你的。”
  王美清点了点头,“要是咱俩没分到一个班,我就跟我爸说一声,让他托关系把咱俩调一个班。”
  石南高兴地点了点头,“好。”
  俩人在这儿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上初中的事,石兰在一旁扁着小嘴,看看石南,再看看王美清,无比的悲伤。
  她就知道,她其实才是捡来的,而王美清才是她哥的亲妹妹,要不然,为啥她哥眼里心里都是王美清,而她这个亲妹妹,总是靠边站?
  比如这会儿,她敢说,她哥肯定已经把她给忘了。光顾着憧憬美好的初中生活,却忘了他还有一个亲妹妹要继续在小学念书,他就不担心有人欺负她吗?
  石兰忍无可忍的跑过来插到了石南和王美清的中间,噘着嘴表示抗议,“你俩都去县里了,这儿就剩我一个人了。”
  王美清安慰她,“你好好学,以后也考到县里去。”
  石兰依然不高兴,“等到我去县里的时候,你俩也马上要毕业了。”
  石兰这么一说,王美清也不知道咋安慰石兰了,想了想,拉起石兰的手,“要不我留级等你?”
  听了王美清的话,石兰又高兴起来了。
  她其实就是想要证明一下,在王美清心里,她比她哥重要,她才是王美清最好的朋友,现在被证实了,她心情立马就阴转晴,搂着王美清道,“你这么聪明,才不要你留级等我,我一定会好好学,到时候去县初中找你跟我哥。”
  王美清也咧着嘴笑。
  对这个心思单纯的小姑娘,她是真心喜欢,也早已将她视为最好的朋友。
  她也搂了搂石兰,“我和南南哥在县里等你。”
  看着两个小姑娘在那儿亲热地搂抱,不知怎么的,石南竟觉得非常不舒服。
  潜意识里,他不喜欢王美清跟除了他以外的任何人亲热,即使是他亲妹妹也不例外。
  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个啥样的心理,反正就是见不得王美清跟别人好。
  石南皱着眉头把王美清和石兰拉开了,“兰兰不要闹了,马上就要考试了,赶紧学习去,我跟丫丫也要学习了。”
  石兰朝着石南噘着嘴“哼”了一声,又冲王美清做了个鬼脸,然后乖乖坐在桌前学习去了。
  王美清他们是6月底参加县一中招生考试,整个五年级,参加县一中招生考试的一共有5个人,为示郑重,校长亲自带的队。
  考虑到只有王美清一个女生,王美清现在的班主任曹老师也跟着一块儿去了,方便照顾王美清。
  到县城后,到招待所办好入住手续后,校长特意带他们去街上吃饭,指着车水马龙的街头跟他们说道,“比咱公社热闹吧,你们要是能考到县里来,天天都能见到这么多人。”
  王美清,“……”这人有啥好看的?到了二十一世纪,让校长出去去旅游一趟,景区都是人山人海的,估计他就不会这么说了。
  “我跟你们说啊,省城,京城的人更多,也更热闹,你们好好学,争取以后考到省城,考到京城去,有没有这个信心啊?”
  5个孩子异口同声,“有!”
  校长登时高兴得见牙不见眼的,“有这个信心就行,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招生考试一共就考两门,语文和算术,一上午就能考完。
  校长和曹老师带着他们5个去了县一中。
  县一中在县城中心地段,跟县城的其他建筑一样,灰朴朴的。
  王美清他们去考试,校长和曹老师这些陪同人员,被带到了最前排的大会议室休息。
  校长和曹老师刚进会议室,就有人跟校长打招呼,“李校长,今年你亲自带队啊?”
  校长认得这个人,是县城附近柳林公社小学的校长,姓赵。
  柳林公社小学离县城比较近,教育水平也最高,年年有不少学生考到县初中来。
  而红旗公社小学,虽说在红旗公社是最好的一所小学,可放在整个县城就不够看了,反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学生考到县初中的。
  因为这个,教育局组织开会的时候,好些跟校长比较熟的,都会开李校长的玩笑,虽说是善意的,可也让李校长觉着脸上无光。
  可今年,因为有王美清和石南参加考试,李校长觉得有底气,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以往他都是简单跟别人打个招呼然后就躲一边去了,可今年,他心情是格外的好,赵校长跟他打招呼,他还乐呵呵地跟人家说话,“今年来考试的学生比较多,我不放心,就跟着一块儿来了。”
  赵校长呵的一声笑了,“我看到你带的那几个学生了,里边还有一个小不点,你是不是实在没学生可挑了,竟然把个小娃娃也给带来了?”
  李校长心说,你要是知道那个小不点,就是年年大会考都是全县第一的王美清,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不过,现在招生考试才刚刚开始,李校长也不想太高调,便乐呵呵地笑了笑,“小娃娃年纪虽然小,可学习不错。”
  赵校长正想再嘲笑几句,便听到旁边一个老师插话道,“那个小姑娘,是叫王美清吧?”
  李校长笑呵呵地点了点头,“是她。”
  屋子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她就是王美清啊?”
  “小姑娘看着真机灵。”
  “学习好着呢,才岁,就要考初中了。”
  “她是跳级了吧?”
  “跳了两级,年年大会考,还能考全县第一。”
  “这是谁家的娃啊,这么聪明。”
  “我看这次考试,说不定又能考第一名。”
  “怪不得李校长一直乐呵呵的呢,这次是胸有成竹啊。”
  ……
  赵校长也是知道王美清的,只不过他刚才没想到,这会儿知道他嘲笑的小娃娃就是那个全县出了名的“神童”王美清,脸上只觉有点热,尴尬地把脸转到了一边。
  李校长也没揪着他不放,笑着跟别人说话去了。
  一上午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陪同前来的老师都去接自己的学生,问学生考的咋样。
  王美清他们5个,4个人都说考的不错,只有一个耷拉着脑袋,看样子是考的不理想。
  李校长怕他想不开,还安慰他,“考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努力学,在哪儿都能成材。”
  宽慰完没考好的学生,又把王美清和石南拉到了一边,略略有些紧张地问他俩,“你俩考的咋样?”
  对王美清和石南,李校长已经不是仅仅要求他们能考上县一中了,对他俩,他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俩能拿下第一二名,到时候,他们红旗公社小学,就能在全县小学扬眉吐气了。
  王美清,“刚我俩已经对了答案了,我俩答的都一样,不出意外的话,我俩应该都是满分。”
  这可把李校长给乐坏了。
  县一中的招生考试,出的题目普遍偏难,所以不太容易考,这都多少年了,很少有满分的考生,要是他俩都能考满分的话,那他们红旗公社,可是要真正扬名了。
  李校长心里高兴,考完试也没有急着带他们回去,先是带他们去饭店吃了午饭,然后又自掏腰包带他们去县公园逛了一圈,请他们划了划船,还请他们喝了桔子味的汽水。
  一个叫钱成才的小男孩,喝完了汽水,还不舍得把玻璃瓶放下,舔了好几遍瓶口,才恋恋不舍的把玻璃瓶放了回去。
  一回头,看到王美清在旁边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喝着,便凑了过去,“王美清你咋喝这么慢,你是不是不舍得喝啊?等回头咱俩都考上了,我请你喝,一瓶不够,喝两瓶。”
  石南不高兴地把他推开了,“谁要你请她喝,要请也是我请。”
  钱成才也不高兴了,“石南,你管王美清管的也忒严了吧?”
  “她是我妹妹。”
  “她又不是你亲妹妹。”
  “咋不是亲妹妹,我妈是她干妈。”
  钱成才搔搔头:这么看来,石南确实管的不算宽,不过总觉着哪里有点不对,可一下子他又想不起来。
  石南看王美清把汽水喝完了,问王美清还喝不晚了,见王美清摇头,便把汽水瓶放回去,然后拉着王美清走开了。
  看着俩人的背影,钱成才终于想起来哪里不对了:石南的亲妹妹石兰也在他们学校上学,可他从来都没见石南象管王美清一样管石兰。
  亲妹妹还不如干妹妹重要,这就是不对劲的地方。
  钱成才正想跑过去问石南,一扭头,看到旁边来了个吹糖人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了过去,问石南的事也给忘了。
  一个星期后,县一中的招生考试出结果了,红旗公社破天荒的考上了四个,而且石南以两门全部满分的成绩位列全县第一,王美清因为作文有个错别字,扣了一分,全县第二。
  王美清虽说考了个第二,可名气比石南这个全县第一的还要大。
  因为她年纪小啊,才刚刚岁,就参加了初中的招生考试,而且还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
  要知道,在农村,大部分孩子岁才刚上小学一年级,而王美清已经上初中了,还是个优等生
  。
  结果出来后,把李校长给高兴的啊,整整两天都笑的合不拢嘴,去县教育局开会的时候,腰杆挺的笔直,别的校长夸他们学校厉害的时候,他嘴上说着“还行吧”,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教育局的王局长都忍不住跟他开玩笑,“老李,你快别笑了,再这么笑下去,眼睛都要找不着了。”
  别的学校的校长,看着笑成了一朵花的李校长,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心说真是邪门了,俩小神童,为啥都出在红旗公社了?难道红旗小学风水好?
  王美清和石南被县一中录取,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等到过完暑假,就可以去县一中报到了。
  7月15号,王永兵和周雪婷的爸妈来了。
  15号这天,吃过早饭,高大全和孙桂枝就带着王美清去车站接王永兵他们。
  在车站门口等了大概有半个钟头,一辆从县城开过来的汽车进了站。
  王美清眼尖,看到了靠着窗户坐着的王永兵,挥着手冲王永兵喊,“三叔!”
  王永兵也看到了王美清他们,冲着王美清摆着手。
  一个跟王永兵一样,也穿着一身绿军装的姑娘,越过王永兵往外看。
  这姑娘应该就是周雪婷了,圆圆脸,大眼睛,看着就是个温柔好脾气的,王美清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姑娘,肯定配得上三叔。
  王永兵指着王美清他们,看着象是在给周雪婷做着介绍。
  王美清又冲着周雪婷狂挥手,“三婶三婶!”
  周雪婷的脸一下子红了,冲着王美清笑了笑,然后害羞地缩了回去。
  孙桂枝嗔怪道,“你三婶害羞,一会儿可不许逗她。”
  王美清笑眯眯,“其实三婶心里肯定是喜欢的。”
  说完,不忘找援军,仰头问高大全,“对吧,爸?”
  高大全笑,“二丫说的对。”
  孙桂枝瞪了高大全一眼,“你就惯着她吧。”
  王美清眼珠转了转,然后拉着高大全,“爸你低下头我跟你说件事。”
  高大全还真低头听王美清说话,王美清趴他耳边,也不知道嘀咕了几句啥,高大全听得呵呵直笑,一边笑还一边看孙桂枝。
  孙桂枝,“跟你爸说啥呢?瞧把你爸给乐的。”
  王美清调皮地眨了眨眼,“保密。”
  高大全笑得不行,“对,保密。”
  孙桂枝好笑地看着这对父女在那儿傻乐,心里却是温暖的。
  高大全当初说把王美清当亲闺女来疼,还真就说到做到,对王美清是掏心掏肺的好,什么都依着王美清,王美清偶尔犯了错,他还帮着王美清打掩护。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咱们二丫已经够懂事了,要是一点儿错不犯,那还叫小孩子吗?”
  现在住在公社宿舍的,就他们5口,高大全是不管啥都护着王美清,她亲娘罗老太就不用说了,王美清就是她的眼珠子,王莲清呢,也是可着劲儿的宠着妹妹,反倒是她这个亲娘,倒跟个后娘似的。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就是缘分吧。
  孙桂枝正出神,王美清扯了扯她的衣角,“妈,三叔他们出站了。”
  孙桂枝抬眼看去,见王永兵在前面走着,错开半步,后头跟着仨穿绿军装的人,一个就是周雪婷,另两个看着有五十多岁,应该就是周父周母了。
  孙桂枝听王永兵提过,周雪婷的爸妈也都是军人,就是没说在部队他们是啥职务。
  不过他们俩人穿的都是四个兜的军装,想来在部队职务应该不会低。
  哎哟这个老三,真是有本事,不光找了个京城的姑娘当媳妇,连老丈人丈母娘都是有本事的,日后多少都能帮扶他一把,他就不用那么辛苦的拼命了。
  又有三年没见王永兵了,王美清还怪想这个三叔的,王永兵刚出站,她就朝着王永兵跑了过去,“三叔!”
  王永兵放下手里的提包,想跟以前一样把王美清举起来。
  可现在王美清已经8岁了,还胖嘟嘟的,王永兵低估了她的体重,一下子竟没把她举起来。
  “咦,小丫头长胖了。”
  王美清哀怨地看着王永兵:三叔,你这么一个大直男,是咋找到媳妇的?
  看着王美清那哀怨的小眼神,王永兵在她头上胡撸了一下,哈哈大笑。
  孙桂枝跟高大全走过去,正想跟周父他们打个招呼,哪知周母是个自来熟,孙桂枝刚走过去,她就一把握住了孙桂枝的手。
  “你就是永兵大嫂吧,一直听永兵说起你,我早就想见见你了,你还不认识我吧,我叫徐淑芳,这个是雪婷她爸,叫周石成,你直接喊老徐老周就行了。”
  徐淑芳说话是地道的京城口音,京城口音京韵京腔的,有点绵软,她人又特别热情,很容易就让人对她产生好感。
  孙桂枝本来还担心周雪婷的爸妈是京城人,难相处,结果徐淑芳一番话让她放了心:听说话就知道周雪婷妈是个直性子人,性子直的人一般都没啥歪心眼,跟这样的人结亲家,省心。
  徐淑芳松开孙桂枝,又去拉王美清,“你就是二丫吧,长的可真俊,怪不得你三叔那么喜欢你。”
  说完,从兜里拿出10块钱,不由分说的就塞到了王美清手里,“拿着,这是姨姥姥的见面礼,可不许不要。”
  孙桂枝赶紧去拦,“这可使不得,小孩子家家的,给啥钱。。。。”
  徐淑芳把她手推开了,“这孩子,我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给个见面礼,有啥使不得?”
  王永兵笑道,“大嫂,这是周姨的一片心意,收下吧。”
  孙桂枝有点不好意思,她自然不会真的直呼周雪婷爸妈的名字,便也随了王永兵的称呼,“刚见面就叫周姨破费,二丫,还不谢谢姨姥姥。”
  王美清脆生生地说了声,“谢谢姨姥姥。”
  徐淑芳笑眯眯地摸了摸她的头,“真是个乖孩子。”
  高大全笑道,“天热,回家说话吧。”
  周雪婷爸妈这次来,就是想看看王家的家境,所以回家自然是回王庄大队。
  回去的路上,高大全,周石成和王永兵三个男人在前头谈谈着国家形势,经济发展,军队建设,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徐淑芳则和孙桂枝拉着家常。
  周雪婷是个害羞又温柔的姑娘,可她妈却是个直爽的性子,跟孙桂枝很是投缘,俩人可以说一见如故,象是分散了好多年的亲姐妹一样,好不容易见着了,觉得有说不完的话。
  孙桂枝也照顾到了一旁的周雪婷,不时说一些王永兵小时候的趣事,听得周雪婷是抿着嘴笑。
  王美清才知道,原来她三叔也有过猫嫌狗厌的时候,听得咯咯直笑:回头她得问问三叔,以前队里养里的那头毛驴,见了他就撂蹶子是咋回事。
  王庄公社离红旗公社不算远,步行也就20来分钟就到了。
  一行人进村的时候,那叫一个万众瞩目,大伙儿都羡慕的不行,都说王永兵有本事,找了个城里媳妇不说,老丈人丈母娘也都是有本事的,往后王永兵怕是就在城里安家落户了。
  那些以前想给王永兵说媳妇,因为被孙桂枝给婉拒,然后对王永兵有看法的,也啥都不说了:人家王永兵有本事找到这么好的媳妇,当然看不上那个连小学都没念完的农村土丫头。
  给王永兵结婚用的新屋子,早就盖好了,一排五间青砖大瓦房,围墙也是一水的青砖,屋子里铺了水泥地面,家俱也是在王永兵说要回来结婚的时候新打出来的。
  孙桂枝怕周雪婷嫌弃农村打制出来的家俱土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