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七零小公举-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永兵回想了一下,发现柳红军说的还真是实情,刚才他确实说二丫说的太多了点,不过那也是他有感而发。
幸好周雪婷跟柳红军说的那样,通情达理。
当然了,他王永兵看上的人,错不了。
心里这么想,嘴上也这么说了出来,还颇有些自豪,“我看中的人,肯定是好的。”
柳红军嗤的一声,“刚才也不知道是谁,紧张得整个人都僵了,真应该让你带的那些兵看看,他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王副连长追媳妇的时候是这个德性。”
说完,怕王永兵揍他,赶紧跳到了一边,见王永兵没动,又不怕死地“挑衅”,学着王永兵说话,“一口唾沫一口钉,说了就不许反悔,哎哟喂,麻死我了……”
刚说完,便看到王永兵脸红脖子粗的朝着他冲了过来,吓得他哎哟一声,转身哈哈笑着跑了出去。
王美清要的端砚,是一个月后寄过来的,跟着端砚一块儿寄过来的,还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王永兵的信里说,这是周雪婷送给王美清的礼物,让王美清学习用。
周雪婷肯送礼物给王美清,而且还送了这么贵重的一件礼物,这说明她跟王永兵的事是定下来了,这可把孙桂枝给乐坏了,当即就去找王满银帮王永兵要宅基地去了。
“不管永兵他以后会不会回来,家里都得有间房,这样不管他走多远,都会记着这儿是他的根,等到他老了,不能动了,终会叶落归根。”
孙桂枝张罗着想给王永兵盖屋子,除了想让王永兵有个自己的家,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年,王永兵每月都会雷打不动的寄过来5块钱,孙桂枝当然不会去动这5块钱,都给他存起来了,几年下来,也攒了快300块钱了。
这笔钱,如果给王永兵的话,他肯定不会要,所以孙桂枝想给他盖几间大瓦房,家具也置办齐全,等到结婚的时候,再置办上几桌象样的酒席。
周雪婷是大城市出生的姑娘,不嫌弃他们家穷,愿意跟王永兵,他们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风风光光的把人娶进门。
孙桂枝去跟王满银商量宅基地的事了,王美清在家里摆弄周雪婷送她的半导体收音机。
其实上一辈子,王美清还真没用过半导体收音机,因为这种收音机早就被淘汰了,她也只是偶尔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手里看到过。
不过,在这个年代,半导体收音机,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奢侈品”,连罗老太这样见多识广的也是头回见。
王美清旋开收音机,调到一个频道,收音机里便传出一阵嘹亮的歌声,“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
罗老太围着收音机只打围,稀奇道,“这人是在哪儿说话?”
王美清眨眨眼,“姥姥,说话的人就在黑匣子里。”
罗老太戳了戳她脑门,“又拿话诳我,这么小的匣子,咋能装下人。”
王美清咯咯地笑,笑够了才跟罗老太解释道,“姥姥,是外面有信号传到匣子里,在匣子里经过转化,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罗老太也听不懂啥叫信号,也不知道啥叫转化,只是一味的点头,夸王美清懂的多。
反正只要是王美清说的,那就是对的。
“姥姥,这个收音机的用处可多了,可以在里头听说书,听唱歌,听新闻,还可以听戏,等到我上学了,你就可以找一出戏跟我奶一块儿听。”
自从被罗彩玲吓唬了一回,老王头现在老实多了,也不大敢管王奶奶了,王奶奶也自由多了,有时候会过来找罗老太说话。
虽说俩老太太脾气性格天壤之别,可俩人还挺能说到一块儿。
也许是因为俩人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吧,善良的人,总是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听了王美清的话,罗老太笑眯眯道,“那感情好。”
说完,拿起王永兵寄过来的那方端砚,“这是砚台吧,你三叔给你寄过来这个干啥?”
“是我问三叔要的。”
罗老太更稀奇了,“你要这个干啥?是想跟你老三爷学写字?”
王美清踮起脚,趴罗老太耳边小声耳语了几句,罗老太登时乐了,连连点头,“行,姥姥给你保密。”
10月中旬是石南的生日,他爷爷奶奶一早就给他寄来了礼物,是一套儿童读物,石南第一时间把书送给了王美清。
历年都是这样,不管是谁送给石南的礼物,转眼之间就到了王美清的手里。
如果是吃的,就是一分三份,他一份,王美清一份,亲妹妹石兰一份。
就因为石南对她好,所以这次石南过生日,王美清也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给他挑了礼物。
石南生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孙桂枝给石南煮了俩鸡蛋,让王美清给石南送过去。
两家人关系好,石南每年过生日,孙桂枝都会给他煮俩鸡蛋,跟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待遇。
王美清把鸡蛋塞进口袋里,然后拎起一个小布袋去给石南送鸡蛋去了。
小布袋是罗老太帮她缝的,里头装的正是她托王永兵买的端砚,是她送给石南的生日礼物。
石南从三岁开始就跟着程德忠练字,现在已经写的有模有样了,所以王美清才想要送他一方端砚。
虽说他现在练字用的都是墨水,不过砚台毕竟是文房四宝之一,是传统的书法标配,对练书法的人来说,有象征意义。
石南过生日,孙桂枝年年都会给他煮俩鸡蛋,年年也都是王美清送过去,所以石兰早就在院门口等着了,看到王美清来了,还离老远呢就跑过来接王美清,“二丫,今天我妈煎了三个荷包蛋,说咱仨一人一个,可香可香了,就等着你一块儿吃呢。”
煎荷包蛋的诱惑太大,石兰这个小吃货馋得直流口水,不过还是坚持着要等王美清来了一块儿吃。
王美清是她的好朋友,有好吃的当然要一块儿吃才最香。
石兰去拉王美清的时候,才看到王美清手里拎着个小布袋,好奇心上来了,摸了摸小布袋,**的,有点咯手。
“这里头装的是啥?”
王美清打开布袋给她看,石兰看清里面装的是一块黑乎乎的石头,怪不得那么咯手。
一看不是吃的,石兰立马就没了兴趣,心思又转回到了煎荷包蛋上,拉着王美清就往家里跑,想快一点吃到荷包蛋,再不吃,她的口水都要流干了。
石南听到王美清说话的声音,也从屋里走了出来,“丫丫快来吃煎荷包蛋。”
王美清把手里的小布袋递给了石南,“生日快乐。”
原来石头是送给她哥的呀,石兰一脸同情地看着她哥:她过生日的时候,二丫送了她一大袋蛋糕,可好吃了,她哥过生日,二丫却送了一块石头,石头又不能吃,她哥真可怜,看来在二丫心里,还是她最重要。
石兰心里顿时美滋滋的。
石南可不会关心王美清送他啥生日礼物,因为只要是王美清送的,他都喜欢,于是高兴地接了过去,打开一看,就是一愣,然后有些不敢确定地问王美清,“这是砚台?”
石南虽然是三岁就跟着程德忠练字,不过他一直用的是瓶装墨水,还是那种最便宜的臭墨,他还真没见过砚台,之所以能认出来,也是在小人书上看到过,所以有点不确定。
不过,他也仅仅能认出是砚台,具体是什么砚石做的,他就认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砚台是送给石南小哥哥的,小可爱们猜对了吗?猜对的今晚等着红包掉落
第92章 跳级
程德忠听到“砚台”两个字; 就放下手里的活从屋里走了出来,接过砚台仔细看了看; 然后惊奇道; “这是端砚吧?哎哟,现在可不大能见到这种好东西了,这是在哪儿买的,价格可不便宜吧?”
王美清自豪地挺了挺小胸脯; “三爷爷,这是三叔帮我买的,是用我自己攒的钱买的。”
价格嘛; 三叔信里没写; 给三叔回信的时候得问问他。
程德忠在心里估了个价,想着这方砚台少说也得七八块钱; 太贵了,便把砚台放回了布袋里,“二丫啊,这东西太贵了,回头寄给你三叔,让他给退了吧。”
王美清把小布袋护到了怀里,“不退,这是我送给南南哥的。”
小哥哥对她那么好,再贵也值得。
程德忠看她一幅“护食”样,乐了,“不退不退; 咱二丫说啥就是啥。”完了又对石南说道,“二丫送你的,你可得保管好。”
石南原来还在担心砚台会被退回去,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其实他心里头是没有贵还是便宜这个概念的,他只是单纯的想留下这个砚台,因为这是丫丫送他的礼物。
这会儿见他姥爷答应不退了,石南登时眉开眼笑,“我会保管好的。”
其实这话根本就不用说,王美清送他的每一样东西,他都是保存的好好的。
石兰对这些不能吃的东西没兴趣,只一心惦记着煎荷包蛋,又去拉王美清,“二丫咱去吃荷包蛋。”
金黄金黄的三个荷包蛋分别盛在三个碗里,蛋香扑鼻,石兰馋得使劲吸溜口水,第一个坐到了饭桌前,夹起荷包蛋就咬了一大口,然后眯起眼睛一脸满足,“真香,二丫你快尝尝。”
王美清也咬了一口,“好吃。”
石南把自己碗里的荷包蛋一分为二,一半给了王美清,一半给了石兰,“我不爱吃这个。”
石兰信以为真,“哥你真没福气,这么香的荷包蛋你都不爱吃。”
说完,啊喔一口,半个荷包蛋就进了肚。
王美清知道石南在说谎,这么香的荷包蛋,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吃的?他是不舍得吃。
石南虽然看着随和,可真要倔起来,谁也劝不动,比如他说不吃,那就肯定不会吃,即使是王美清劝他也没用。
所以王美清也没有劝他,而是从兜里掏出两个还热乎乎的煮鸡蛋,“南南哥,你吃这个。”
石南倒没拒绝,把两个蛋接了过去,吃了一个,另一个装到了衣兜里。
吃过了蛋,又蹭了碗石南的长寿面,三人在院子里跟大黄玩了一会儿,石南便拉着王美清要给她“上课”。
石南还在想着让王美清跳级,然后跟他上一个班的事。
其实他俩的教室就是前后排,石南趴在后窗户就能看到王美清的教室。
可他还是不大放心,尤其是上回杨婆子来学校闹事,王美清差点被打,更是让石南觉着,只有让王美清待在他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而且王美清那么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这也让石南对王美清跳级的事增加了信心,所以有空了他就会给王美清讲二年级还有三年级的课,有时候石国强得了空,也会给王美清讲课,王美清现在等于是有俩补习老师。
现在她已经把二年级下学期的课程学完了,再往前,就该学三年级的课程了,照这么下去,等到明年下学期,她就能跟着石南一块儿上四年级了。
就王美清来说,其实也想跳级,她现在的班虽然很好,同学们也很可爱,但她毕竟是一个大人的芯,让她跟一帮子小毛头坐一块儿学a o e,她还真有点坐不住。
所以能跳级就跳级。
罗老太可不这么看,外孙女聪明,她当然自豪,可她也不想外孙女被聪明所累,她也没想过宝贝外孙女这一辈子有多大的出息,只要她能平平安安的长大,然后一辈子都无病无灾,衣食无忧,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句话,她怕累着她的宝贝外孙女。
后来还是石国强跟罗老太说,王美清是个好苗子,按部就班的走有点可惜了,只要她愿意学,能学会,就随她的意,她想走快点就让她走快点,她想走慢点就让她走慢点。
罗老太这才同意了。
自打知道王美清想跳级,石兰就一直跟“人格分裂”似的,一会儿哼哼唧唧的不想让王美清跟她分开,一会儿又一脸与有荣焉为自己的好朋友感到骄傲。
幸好在石兰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吃解决不了的,程爱淑多给她做了两顿好吃的,她就又是那个成天没心没肺笑得跟一朵花似的小姑娘了。
孙桂枝帮王永兵申请的宅基地很快就批下来了,是离程德忠家不远的一块地。
趁着还没有上冻,又是农闲时候,孙桂枝张罗着给王永兵起屋子,一共起了5间大瓦房,在整个王庄大队,那都是数得着的气派。
有人问孙桂枝,“永兵这是已经有对象了?”
孙桂枝喜滋滋道,“有了,他自个儿找的,跟他一个部队,姑娘还是京城的呢。”
那人吃惊道,“京城的姑娘能看上咱这穷窝窝出来的孩子?永兵该不是哄你的吧?”
这人分明是在怀疑王永兵的能耐,这下孙桂枝不高兴了,“穷窝窝咋了?穷窝窝也能飞出金凤凰!再说了,我们家老三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板有身板,要才干有才干,哪点比不上城里的孩子?我跟你说句实话吧,我们家老三一直没找对象,不是他找不上,是他不愿意找,要是他愿意找,那些城里姑娘哪个不是随他挑,他至于拿瞎话哄我吗?”
孙桂枝哪哪儿都好,就是有一点,跟罗老太一样,护短,长嫂如母,她当然听不得那些低看王永兵的话。
那人的本意其实也不是低看王永兵,就是想感慨一下竟然还有京城的姑娘愿意嫁到农村来,这会儿见孙桂枝生气了,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刚才的话确实有点不合适,赶紧给孙桂枝赔不是,“真是对不住,我就是随口一说,没别的意思,你可千万别多心。”
孙桂枝脸上这才阴转晴,“我们家老三,打小就跟我和他大哥亲,他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就算是他大哥没了,在我心里头,份量跟别的兄弟也不一样,我也听不得谁说他不中听话,毕竟我这兄弟的条件在那儿摆着,一身的优点没缺点,你非要从他身上挑出点毛病来,那不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吗,搁你身上,你生不生气?”
孙桂枝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虽然王永兵的大哥没了,可他还有大嫂呢,往后他要是万一回来在王庄大队安家,谁要是想欺负他,那也得看我这个大嫂答不答应。
那人听了,脸上就有些讪讪的,又说了好些赔不是的话才走了。
孙桂枝跟那人说话的时候,赵菊花“刚好”从旁边过,孙桂枝最后的一番话,都被她听了去,她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她是特意到这边来看王永兵的新房子的。新房子打好了地基,已经开始砌墙了。
给王永兵盖房子,孙桂枝舍得花钱,用的砖都是从县窑厂买过来的,一水儿的大青砖,比她自己家盖房子用的砖都好,赵菊花看得是真眼馋,回了家就在王永群跟前吹小风。
“孙桂枝这个人,吃软不吃硬,要不你哪天好好去跟她赔个不是,自家兄弟,又没有啥深仇大恨,说开了也就没事了。”
王永群脖子一梗,“我又不巴结她,干啥要给她赔不是?”
赵菊花恨铁不成钢的拍了他一巴掌,“你傻啊,她现在又有权又有钱,你跟她和解了,她往后还能亏了咱?你去看看她给老三起的新房,一排五间,一水儿的大青砖,这手笔,怕是在咱公社都是独一份,咱也不指望她对咱跟对老三那样好,打个对折,对咱有对老三一半好,咱往后就能得不好好处。”
王永群嗤的一声笑,“真是妇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以为她给老三盖房是她出的钱?你可拉倒吧,我敢打赌,肯定是老三给的钱,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她拿着老三的钱给自己捞名声,也就你这样的傻子才信。”
赵菊花想想,觉着王永群说的好象也有道理,毕竟以前红霞她娘就说过老三月月给孙桂枝汇钱,虽说后来红霞她娘又改了口,可赵菊花觉着红霞娘不会无缘无故那么说,后来之所以改口,肯定也是怕得罪孙桂枝。
赵菊花猛的一拍大腿,“我咋就没想到这一点。”
王永群鄙视地看了她一眼。
赵菊花眼珠转了转,又有了一个主意,推了推王永群道,“不管咋说,孙桂枝都是个外人,你跟老三才是亲兄弟,老三不在家,他的事,理应你来管,回头你给老三写封信,跟他说说这事儿,自家亲兄弟可比一个外人靠得住。”
王永群往床上一躺,“我不写。”
赵菊花气得又给了他一巴掌,“你傻啊,老三起这么排场的屋子,肯定没少给孙桂枝钱,要是他叫你帮他起屋,孙桂枝不得把钱给你?那么多钱,多少漏点出来,就够咱家一两年的花销了,再说了,老三可是有大出息,找的媳妇还是京城的,你可是他亲二哥,借着帮他起屋你跟他缓一下关系,往后他能亏待了咱?”
作者有话要说: 韭菜撸胳膊卷袖子,要参加咱们阿江1…5号的日万活动,各位小天使请举起你们的小手,给韭菜加个油,来呀,一起嗨起来呀!
求收藏求评论求收藏,打的鸡血多了,韭菜才有干劲呀!
第93章 病了
不管赵菊花咋说; 王永群就是不愿意给王永兵写信,赵菊花气得不行; 到后来甚至抹起了眼泪。
“你说你; 革委会干了好些年,家里一分钱都没见你的,后来你革委会的差使也丢了,你又不愿意去地里干活; 家里全靠我撑着,这眼看着都要撑不下去了,你说是脸面重要还是活命重要?”
王永群是有苦说不出; 他当然也想跟王永兵缓和一下关系啊; 毕竟王永兵的前途在那儿搁着呢,以后王永兵多少拉把他一下; 就够他吃喝的了。
可问题是,他这个兄弟肯定就不卖他的帐!
上回王永兵回家探亲,他可没少跟这个兄弟套近乎,可结果呢,他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从头到尾,王永兵连声“二哥”都没喊,他还能咋办,总不能叫他跪下给这个兄弟磕头吧?
唉,也不知道他这一门子咋就这么倒霉,明明都是一个爹娘生的; 老大老三家的日子就是越过越红火,他家的日子却是一年不如一年,这也真是邪门了。
王永群被赵菊花叨叨的心烦,趿拉上鞋子出去了,想在外面转转,转着转着,也不知咋的就转到王永兵新房子那儿了。
新屋子已经有一人来高了,这会儿天还不黑,还有泥瓦工在那儿干活,看到王永群来了,就有人大声跟旁边的人说话,“我是不是眼花了,咋看着象是革委会王主任来了?”
以前王永群在老王头和赵菊花跟前吹牛,说他会当上革委会主任,老王头和赵菊花存了显摆的心思,就把这话给传出去了,从那以后,队上的人见了他,都会嘲讽地喊他一声“王主任。”
另一个泥瓦工接话道,“你肯定是看花眼了,这儿又是泥又是水的,王主任多尊贵的人,咋会到这种地方来。”
又一个泥瓦工装模作样的往王永群这儿瞅了几眼,然后故做惊讶道,“还真是王主任啊,王主任,你今儿个咋有空过来视察了?”
王永群脸皮再厚,这会儿也被说得有点臊的慌,一声没吭的就往回走。
身后响起一阵哄笑声,“你们竟然把王主任给气跑了,等着穿小鞋吧。”
“我胆儿小,你可别吓唬我。”
……
王永群被赵菊花叨叨的本来就心烦,想出来散散心,结果又被人夹枪带棒的嘲讽了一顿,心里更恼火,可他又没法跟人发火,毕竟那些话,确实是他说过的。
王永群便只当啥也没听见,背着手,低着个头气哼哼的往回走,走到一个拐角的地方,差点跟一个人撞上,心里正恼火着,这下可找到了发泄口,还没看清对方是谁呢就吼了一嗓子,“眼瞎啊往人身上撞!”
吼完了抬头一看,一下子打了个激灵,心说今儿个点儿咋就这么背?!
王永群从脸上挤出笑,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亲切些,“二丫这是去哪儿了?”
王美清白了他一眼,没理他,径直走了。
王美清走得不见人影了,王永群才“咦”了一声,“你个小兔崽子,我可是你二叔,有你这么对长辈的吗?”
骂过王美清,心里又有些泄气,心说我咋就混到这种地步了,被街坊四邻笑话不说,连个晚辈也不把他看在眼里,以后我的脸还往哪儿搁?
又一想,觉得归根结底还是他没钱又没权,人家看不起,要是他象老三那样肩上扛几颗星,二丫那个臭丫头肯定也会亲亲热热的喊他一声“二叔”。
可咋样才能有权又有钱呢?为啥老三行他就不行?
王永群绞尽脑汁的想,都走到自已家门口了也没想出个出人头地的办法来,索性破罐子破摔,“想个球啊,这都是命,老天爷早就定好的,谁也改不了,有这费脑瓜子的功夫,还不如睡会儿觉呢。”
王永群有一点跟石兰有点象,就是俩人的自愈能力非常强,再烦愁的事也能说丢就丢,前一秒他还在想咋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后一秒他就又及时享乐去了。
这也充分印证了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腊月十三,学校放了寒假。
放假前,照例会有期末考试,王美清不出意料的又考了个第一名,捧回家一张三好生奖状,罗老太把奖状贴了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来个人就给人显摆一番,别提多自豪了。
腊月26,是王建军和李梅大喜的日子。
李梅家家境好,她也比杨翠英会来事,知道王美清在孙家最受宠,所以结婚前买东西的时候,捎带着给王美清也买了好些东西,不少还是去县城买的,有花手绢,头发,发卡,头箍,还给王美清买了一双小皮鞋。
李梅的嫁妆也多,李梅她爸李大厨人脉广,从县运输公司借了辆老解放货车,拉了满满当当一车的嫁妆,大到家俱,自行车,小到洗脸盆,暖水瓶,置办的别提多齐全了。
嫁妆是提前一天送过来的,送过来后就摆到院子里给人相看,这也是当地的风俗,有显摆的意思。
这么多的嫁妆,又是找车送过来的,别说王庄大队了,就是整个红旗公社,也没几个有这么大的手笔,嫁妆送过来的时候,队里不少人都过来看热闹,每往下搬一样东西,大伙儿都会啧啧上几声。
说不羡慕是假的,尤其是那些结过婚的妇女,看看人家娘家陪送的嫁妆,再想想自己出嫁时娘家陪送的那点东西,心酸哟,这人跟人就是不能比,要气死人哟。
杨翠英就是特别酸溜溜的那一个。
要说起来,杨翠英结婚的时候,陪送的也不算少,四床被子,两个洗脸盆,一个大衣柜,一个红木箱,里头还压了20块钱的压箱钱。
杨翠英和王爱军结婚的时候,孙桂枝一共给了60块钱的彩礼钱,这60块钱,也基本都花在了她身上,娘家基本上没落啥钱。
说起来,娘家对她,也算是好的了,她的嫁妆,在王庄生产大队,也是数得着的好了。
可跟李梅的嫁妆比起来,就寒碜多了,杨翠英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她看到李梅的这些嫁妆,没有往李家家境好上头想,而是想着肯定是给李梅的彩礼多,就因为给的彩礼多,李家赔嫁的东西才多,要不然,哪家会舍得在闺女身上这么花钱?
而之所以给李梅的彩礼多,是因为李梅家过的好,孙桂枝看菜下碟。
这么一想,杨翠英心里就越发的不是滋味,可当着外人的面,她也不敢表露出来,还得装出一幅高兴的样子来,僵笑了一天。
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才不甘心地问王爱军,“你知不知道妈给了李家多少彩礼钱?”
王爱军打了个哈欠,“妈不是说过,一碗水端平,都是60。”
杨翠英不信,“别糊弄我,要是也给了60,李家会陪送这么多嫁妆?肯定是给的彩礼多!”
王爱军忙了一天,这会儿是又累又困,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哪有心情跟杨翠英谈论彩礼的事,又打了个哈欠,含混不清地回道,“你去问妈。”
说完,倒头就想睡,杨翠英却生气地拧了他一把,“你这个傻子,就知道埋头干活,啥也不争不抢。。。你是老大,爸的班明明就该让你接,你别跟我说不接班是你自个儿的意思,这天底下谁不想商品粮?也就你傻,别人三言两语就把你糊弄住了,该你的也没了,没了就没了,平日里也该给咱贴补点,可你看看,咱们捞到啥好儿了?我也就算了,可你看看咱家黑蛋,吃穿用,都赶不上他小姑。。。。”
杨翠英是越说越气,从李梅的嫁妆说到孙桂枝给的彩礼,从彩礼又说到黑蛋,然后又说到王美清。
总之一句话,家里就她最委屈,连带着她的儿子也不受待见,这都是因为王爱军老实,孙桂枝偏心。
被杨翠英这么一闹,王爱军彻底没了睡意,同时他也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杨翠英爱跟人攀比的问题。
杨翠英这人勤快,能干,会持家,这是她的优点,但她也有一大缺点,就是爱跟人比。
要是跟队上其他媳妇比,倒也没啥,因为队上其他嫁过来的媳妇,基本上过的都不如她,没啥可比性。
就是娘家,那几个嫂子的吃穿用度,也跟她差了一截,比不过她。
好了嘛,没人比了她就跟自家人比,第一个比的就是王美清,尤其是生了黑蛋后,刚开始的时候,几乎天天拿黑蛋跟王美清比,比不过就在王爱军跟前吹小风,后来被王爱军狠狠说了一通,才算收敛了些。
现在不跟王美清比了,又开始跟还没进门的李梅比起来了,要照这么下去,往后她跟李梅可有得比了,而且她还比不过李梅,比不过就会闹脾气,这不家宅不宁吗?
看来他这个媳妇,得时不时的敲打敲打才行。
王爱军披衣坐了起来,“妈说一碗水端平,那就肯定是一碗水端平,你也别在我跟前吹风,这件事,我信妈,你要是心里不舒坦,你回你自己娘家闹去,毕竟嫁妆多少,是你娘家的事,话又说回来,你娘家给的嫁妆不如李梅家,我都不说啥,你倒是蹦哒个啥?还眼气二丫,早就跟你说过了,二丫就是咱一家人的眼珠子,这点啥时候也变不了,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还容不下她,你回娘家去。”
只要王爱军一搬出来让她回娘家的话,杨翠英就蔫了,不过还是不甘心地嘀咕道,“啥时候都是护着你家人,我这个媳妇倒成了外人。”
“我对事不对人,你做的不对,当然不能偏你这边儿,还跟我提接班的事,我早就跟你说过了,我这人笨,又没文化,干不来,啥人有啥福,我就觉着在家里种庄稼挺好的,闲了吹个糖人挣个小钱,只要踏实肯干,过的也不比别人差,人啊,得知足。”
末了又一脸严肃的跟杨翠英说道,“咱妈这一辈子也过的不容易,你可不能给她气受,尤其是李梅进了门,你是大嫂,得给她做个榜样,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多好,家和万事兴,二丫都知道的理儿,你该不会不知道吧?”
说完打了个哈欠,困劲儿上来了,往床上一倒,头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