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六零纪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百块,上海星火牌的,电视机票花了两百。”江一留说的是市价,当初他从港城买的那些彩电都在深城脱手卖掉了,转头从海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算是过了个明路,以后就算是阮爷爷来家里,也不会察觉到什么不对劲。
现在市面上的电视机以十二寸和十四寸居多,因为价格更便宜,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像最小的九寸的黑白电视机只要两百多块钱,比起过几年普及的彩电,黑白电视机的价格已近极其良心了。江一留买的十七寸是他找到的最大屏幕了,虽然在后世的眼光看来,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据说现在也有二十一寸的,只是江一留没找着。
不是江一留不想给自家人看港城买来的彩色电视机,而是现在国内拢共可能都没几台彩电,这生产线都没出来呢,而且现在国内的频道,放的也都是一些黑白电影,你就是有了彩电,和看黑白电视也没什么区别。
“你小子这是发达了,你爷爷奶奶有福气啊。”
听了这价格,大伙倒吸了一口凉气,谁家里能有那钱买这么贵的电视机,都能再建几间砖瓦房了。听说这江家的小孙子在外头鼓捣了什么小生意,还花大价钱在村里收菜,看样子这钱赚了不少啊。
江一留让苗老太在村子里收菜做酱菜,价钱给的比收购站高,而且不用费劲运菜去县城,现在家家户户都卯足了劲种菜,每年算下来比卖给收购站还能多赚个几十块钱,看上去不多,可是这对于农家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收入。
看着眼前的电视机,一开始还觉得这江一留不好好读书,偏偏鼓捣个体户那种偏门的村名心思都活泛了起来。
“人还真不经念叨,正说你们老两口呢,你就来了。”苗老太匆匆忙忙地赶过来,村里人笑着给她让了一条道出来。
“你这孩子,不声不响就跑外头去了,奶奶还担心你过年都不回来了呢。”苗老太来不及看孙子带来的那台传说中的电视机,先把人仔仔细细看了一圈,没瘦没伤,总算是放下心来。
“苗婶,人小宝可是给你带了台电视机回来呢,还有别的啥好东西?”大伙看这大包小包还不少,想着再瞅几眼。
“行了行了,都不回去吃饭了,你们不饿,我孙子还饿呢,外头这么冷,把我们家小宝冻坏了怎么办呢。”苗老太像是个护崽的老母鸡一样催赶着一旁看热闹的相亲,“要看等回家再看,大海和冬梅是不是还在地里,我去叫他们一声,帮忙来搬东西。”
“在地里呢,苗婶,我帮你去叫人。”
“这么多东西,我们帮你一块搬吧。”
村里人议论纷纷,虽然大伙都嘴碎爱看热闹,可是本质上都不是什么坏人,都是一个村的,纷纷上来帮忙。
“行。”苗老太也不矫情,村里人都这样,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除非是那些惹人嫌的,不然都很乐的互相帮助。
江大海和顾冬梅刚被人从地里叫过来,这一地的东西就已经被热情的村民搬空了,独独留下江一留的一个小行李箱,要不是他执意自己拿,恐怕那些叔叔伯伯也帮他一块搬走了。
“小宝回来了,听说还买了电视机回来。”
大冬天的,江大海和顾冬梅满头大汗地从地里过来,裤脚上沾满了泥土,手里还拿着锄头和镰刀。
“爸,妈”江一留喊了声。
“东西呢?”江大海瞅了瞅,也没见到电视机的影子啊。
“早搬回家了,你和冬梅也赶紧回去,家里估计围了不少人了。”苗老太心里寻思着,对着江大海和顾冬梅催促道,“你们两个去村头的葛大壮那割一块猪肉,在买些猪腿骨,要是有猪肝和猪心咱也买了,我炖个猪心给小宝补补。”
“钱先欠着,等下午我有空了去他家给钱。”苗老太想着他们两个也没带钱,就让他们先记账。
“行,妈我去就成了,大海就和你们一块回去吧,不是买了电视机吗,咱们这也就大海一人会装。”顾冬梅点点头应下。
“也是。”苗老太点了点头,当初大珍家里装了电视机,大海就去帮过忙,也知道这电视机该怎么装。
“咱们家小宝真能耐,都给家里买电视机了。”苗老太握着孙子的手,一路都不肯放下,“那生意做得怎么样啊,是不是赚了不少钱?”
江一留正要回答,老太太又赶紧嘟囔了几句:“不行,这些事回家再说,小心被人听见。”老太太捂着嘴,往四周看了看,一副小心谨慎的模样。
江一留笑了笑,也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好不让人知道的,可是既然老太太这么想,他就回去再说。
等他们回家的时候,家里的院子外头果然挤了不少人,除了一开始在村头碰上的,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
江一留低估了这台黑白电视机对村里人的影响,毕竟比起彩电来说,这电视机的价格并不算太贵,城里也有不少人都买了,可是对于青山村的村民来说,这还是独一份。有些人甚至这辈子都没见过电视机的影子,只在一些有城里亲戚的村民嘴里听说过。听说江家买来电视机,纷纷从家里赶来看热闹。有些还端着饭碗,这是饭没吃完,就匆匆赶来了。
一时间,这江家比过年拜年的时候还要热闹了。
“来来来,都吃糖。”江一留拿了一袋糖果出来,分给那些看热闹的孩子。
现在这村里的人条件也算好了些,小孩子一个个都长得胖乎乎的,不像几年前,一个个都瘦的和柴火棍似得。只是村里的孩子都顽皮,人家是白胖,他们是黑胖。
“小宝哥哥,电视机里能放电影吗?”
“我要看小兵张嘎。”
“我想看地道战”
“不要,我要看白毛女,白毛女好看。”
一群小萝卜头叽叽喳喳的,开心地吃着糖果,一边在那说着自己看过的电影,每个人想看的都不一样,说着说着都快吵起来了。
江一留也没在孩子里头掺和,农村的孩子都这样,吵吵闹闹,越吵感情越好,即便大家了大人也不在意,只要不太过分,没人会搭理孩子们的争执。
“这电视机放哪儿啊?”江大海跟着村里人把电视机抬了出来,在屋里看了一圈,纠结地问道。
“还用问吗,当然是搁小宝屋里了!”老太太拍了儿子一下,气他的猪脑袋。
“别。”江一留连忙推拒,看村里人的架势,他已经做好了每晚家里都挤着一群人看电视的“盛况”了。要是把电视机放他屋里,他恐怕都没个清净时候了。
“就放堂屋吧,这宽敞。”江一留想了想说到。
“那行,就放外头吧。”老太太担心这值钱的电视机放外头不安全,心里想着不放孙子那屋不如就放他们老两口的屋,有些犹豫不情愿地说到。
她指挥着村里人从房内搬来了一个矮柜,就把电视机放矮柜上,江大海又爬屋顶装好天线,大半个时辰,这电视总算装完了,江大海也忙出了一身汗。
大伙睁大眼看着江一留的动作,就等着他打开电视机的一瞬间。
第156章 离婚
“兹拉兹拉——”江一留一打开电视,一片雪花; 电视里头的人物都是横向扭曲的; 画面模糊不清。
“看样子这天线没调好; 我再上去弄弄; 你在下头看着点。”江大海有经验; 看这画面就知道是天线的问题。
通向屋顶的梯子也没挪开; 江大海让人在下头扶着点,三两下又爬了上去,一边在上头摆弄天线,一边问下头的人电视的情况。
“行了吗?”
“还不行!”
“现在呢?”
“再改改。”
“行了行了; 画面出来了!”
屋里屋外大伙都扯着嗓子大声吼着,没一会的功夫,这电视就正常了; 画质不算很好; 可是足够让村里人欢呼了。
“出来了; 诶啊,现在在演什么呢?”
“嗨; 这电视和电影一样,电影平常看不着,这电视可是每天都能看的。”
“我要看,我要看。”
小孩子仗着人小动作灵活,挤到了最前面。村里人围在电视机前,稀罕地不行,睁大眼睛看着电视里头的画面; 里头的人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都能引来村里人的激烈讨论。
现在电视的频道很少,而且有些频道是到一点时间才播放内容的,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静止的图画,正中间印着大大的时间,即便是这样的画面,村里人都看不够。
那几个端着饭碗来江家凑热闹的,连饭都不吃了,端在手上光顾着看眼前的电视。
“唱的真好,比来咱们村演出的那啥子戏团唱的好多了。”
“废话,人家都上电视了,能唱的差吗,那都是全国顶尖的。”
江一留给他们调的是一个正在放京剧的频道,也不知道村里人听不听得懂,反正大伙都津津有味地看着,时不时还能咿呀咿呀哼几句。
“死鬼,跑来看热闹饭都不回家吃了。”有一些村里的妇女来江家找人,看到那摆在大堂的电视机,顿时也挪不开脚了,哪还记得叫自家男人孩子回去吃饭啊,也往人堆里一挤,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
屋子的地方有限,眼看这人越来越多,江大海都有些吃不消了。
“这不吃饭的点了吗,屋子里挤满了人,咱们去哪吃饭啊。”江大海拉着苗老太在一旁问了一句,苗老太也有些恍神。
“要不,我去说一声,让他们先回去?”苗老太看了看一旁的孙子,觉得还是让孙子先吃饭比较要紧。
“中。”江大海点点头,这一群人全在家里挤着也不是个事儿啊。
“咳咳,我说。”苗老太咳嗽了几声,正要开口说话呢,就被喜气洋洋的村里人打断。
“苗婶子你真是好福气啊,江叔每个月有补贴,儿子媳妇又能干,现在孙子更出息了,考上都城的大学不说,连电视机都给你挣来了,咱们家的xxx要是能有小宝的手指头那么强就好了。”
“就是,我就说苗婶那长相,一看就是命好的,你们以前还不信,现在让我说着了吧,这大电视机,咱们村里哪个老太太有这个福气,我看以后啊,老太太你就坐在家里等着享儿孙福吧。”
老太太正想着怎么开口赶人呢,还没开口说话就被拉进了人堆里,你一句我一句地夸她,夸她的小乖孙,夸得她整个人晕晕乎乎的,哪里还记得自己的目的。跟着村里人一块看起了电视,一边和他们炫耀自己宝贝的小孙子。
江一留和江大海看着不战而败的老太太,想着老太太这么厉害的人都拿他们没辙,他们两个就更没办法了,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将剩下的行李搬进屋里,只能等他们什么时候想走了,再吃饭吧。
晚一点吃饭也饿不死。
两个面对村里强悍的大妈战斗力为零的父子两,选择了饿肚子保平安。苗老太被众星拱月地围在人堆里,整个人飘飘欲仙,也忘了她的宝贝孙子还没吃午饭呢。
幸好,村里人虽然看了个稀奇,可也不是那么没分寸的,毕竟这是吃饭的点呢,而且地里还有活要干,三四十分钟后,依依不舍地离开江家。有些哭闹着不肯走的熊孩子,被爹妈一人一只手拽着,嚷一声打一下屁股,凄凄惨惨地离开。
“真是的,总算都走了,不就是台电视机吗,有什么好稀罕的,让咱们家小宝饿肚子。”人走干净了,苗老太也总算是从大伙的追捧中清醒过来了,气呼呼地嘟囔了几句,火急火燎地回了房,拿出一块还没裁过的布料,仔细盖在电视机外头,生怕那金贵玩意儿沾了灰。
“小宝啊,奶奶给你做饭去,你饿了吧,现在时间紧,奶奶就先给你下碗面,等晚上,奶奶再给你做一顿好吃的。”
苗老太刚刚三两下就被人哄了去,面对儿子孙子觉得有些没面子,等将电视一盖,就风风火火地跑到了灶房里,不忘把买肉回来的大儿媳妇给拉上。
“爸,爷人呢,怎么没见到人影?”
江一留将自己的屋子收拾了一下,想到自己从回来到现在还没见到爷爷的身影,好奇地问道。
江老头因为腿脚的缘故,不爱出村,顶多就是在村里和一些同龄的老头说说话,或是和小辈讲讲自己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按理家里这么热闹,他也应该听到风声回来了啊。
“在你大栓叔家里。”江大海说起这个,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大栓叔?”江一留看到江大海的脸色不太对劲,疑惑地问道,“大栓叔家里出了什么事不成?”他想了一下,刚刚好像也没见着莫家人来他们家看电视。
“嗨,还不是向红的事。”
江大海叹了口气,这孩子以前看着也挺机灵聪明的,可怎么一遇到感情上的事儿,整个人都糊涂了呢。
当初未婚先孕就让村里人嚼了一年的舌根,莫大栓有时候出去县城开会,还会被那些不对付的村子的队长明里暗里的嘲讽,这么多年的都没有气短过,现在脸面却被那个闺女丢到了地里任人踩,这还不算,向红那孩子还出了那样的事。
“向红姐出什么事了?”江一留第一时间脑海里浮现出容靖那张脸,总觉得这件事和他脱不了干系。
“她和她那个知青男人离婚了,那个姓容的要回城,骗着她离了婚,又让她偷拿你大栓叔的印章给他批了回城的条子,说好等在城里安顿下来就接他们母子过去,现在你向红姐就抱着孩子回家里,你大栓叔问她容靖去哪儿了,这娃子死都不开口,只是念叨着容靖会来接她,你大栓叔两口子头发都愁白了,这不是知道你爷爷在上头有关系吗,想托你爷爷想办法把人找出来。”
“离婚了!”江一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向红姐怎么就蠢到了这个地步,把婚离了不说,还偷大栓叔的印章让他回城,她这是多信任容靖这个男人,或者说容靖的手段有多高明啊,把向红姐挺聪明的一个人唬成了这个样子。
“嗨,其实这事儿和你大栓叔多少也有些关系。”江大海无奈地说到,“之前不是发生了云南知青大返乡运动吗,现在全国各地的知青心思都活泛起来了,而且现在政策宽松了,上头也出了政策,允许知青返乡。”
江大海向儿子解释道,这知青回城的事儿江一留也知道,毕竟事情闹得这么大,他想不知道也难,他们青山村也有不少知青,现在知青住的那院里已经没多少人了,一些人是考上大学后离开了,一些人则是通过了审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只有几个没关系的还留在青山村。
现在回城也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通过审核,那些结了婚的,在当地生了孩子的都是审核中极易被刷下去的,而且别看村里那些队长官不大,却是手握着这些想要返乡的知青的生死大权的,只要队长不给你开证明,或是在上头审核的时候说你一句坏话,那知青想要回乡的梦想也算是彻底毁了。
“你大栓叔这辈子没做过亏心事,唯一一件事就应在了你向红姐身上。当初政策一下来,你大栓叔就和红旗村的大队长打了招呼,让他把容靖的回城申请压了下来。你大栓叔也算是看出来那姓容的小子的花花肠子了,算准了他要是回了城,你向红姐这辈子也就完了,就亏了心,想着让他这辈子就留在咱们这,就算是当个小学老师,可是在他的帮衬下,小两口的日子也差不到哪里去。”
“哎,原本想着,只要这婚不离,他这么做别人也挑不出毛病来,谁知道那姓容的跟你向红姐说了什么,让她鬼迷心窍地和去办了离婚手续,又偷了你大栓叔的印章盖了回城的证明。现在人跑没了,那丫头还死脑筋地觉得姓容的不会骗她,做着当城里人的美梦。”
江大海看看莫向红,再想想自家闺女儿子,顿时就无比满足了。
莫大栓的这个做法江一留能理解,也不觉得有什么错的地方,为了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都是自私的,只能说向红姐太傻,如果她不那么做,或许还能把她心爱的男人留在身边,可是现在一放手,容靖是彻底不会回来了。一个未婚先孕带了个孩子又离了婚的女人,江一留已经可以看到她的未来,总之,不会幸福到哪里去。
现在是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没有那么开放,向红姐这情况,即便再嫁也找不到好的对象了,而且她小学毕业就没往上读,以后怎么养活自己和孩子也是个问题。
“知青下乡的时候难道没有登记他们的家庭原址吗?”江一留好奇地问道。
“记了,那小子不就是海城的吗,你大栓叔和他媳妇还专门跑去了海城一趟,想把容靖找出来,谁知道人家压根就没回家里去。”江大海摇了摇头,“现在出行也没以前查的紧了,这一个大活人要是想躲起来,谁都找不到,而且也不知道容靖他爸妈说的是真是假,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就在海城的哪里躲着。反正他爸妈是发话了,说是不认儿子在乡下娶的媳妇,不过要是可以的话,愿意把孙子接过去。”
不是这样的话,莫大栓也不会拉下脸来请江老头托关系找人。
“你们两父子嘀咕什么呢,我煮好面了,快过来吃吧。大海,你去叫一下你爸,都这个点了也该回来吃饭了。”
苗老太和顾冬梅端着几碗面出来:“小宝,奶奶给你的面里头加了两个荷包蛋,还给你多放了几块卤牛肉,你最爱吃的,快趁热尝尝。”
现在条件好了,苗老太是怎么都不会亏待自家宝贝孙子的,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只煎一个荷包蛋,现在手头宽裕了,那最起码就要煎两个。这是老太太最直白的表达爱意的方式。
“妈,刚刚我买肉的时候遇到莫大嫂了,她说爸中午就在她们家吃饭了。”顾冬梅开口说道。
“那行,那你们就多吃点。”苗老太想着自家老头子不回来也好,把原本给他留的肉统统夹到江一留的碗里,铺的满满的肉块都看不到面的影子。江大海也有幸多分到了几块。
至于苗老太自己和顾冬梅的面碗里,基本看不到肉的影子。
“奶,我吃不了那么多。”江一留苦笑,这是吃肉啊还是吃面啊,把面碗上的那些肉夹了一点到老太太的碗里,又夹了几筷子到顾冬梅的碗里。
“咱们小宝就是孝顺,我这个当奶奶的没白疼你。”苗老太看着孙子的眼神那叫一个柔情似水,江大海这辈子就没见他妈这么温柔过。
“你二姐她们什么时候回来?”苗老太一边感动地吃着孙子夹过来的肉,一边向江一留问道。
“明后天吧,肯定在过年前回来。”过年那些日子火锅店就不开门了,那些服务员还得回家过年呢,而且这年头,可没有大过年的下馆子吃饭的说法,全是一大家子聚在一块,一起做饭吃的。
“行,等你二姐她们一回来,我就趁着过年的功夫,给她们几个相看一下对象。”老太太点点头,随意地开口说道,“小姑娘都没眼见,要是都和向红一样找了那样一个对象,我可得哭死了,她们几个的婚事,必须让我来把关。”
苗老太不心疼自己的孙女被人抛弃,可是她心疼钱啊,这么多年花在几个丫头身上的本钱总得赚回来吧,像孟家在向红身上都填进去多少钱了,现在一下子全泡汤了,还留了这样一个名声。老太太可容不得这样的事。
江一留正吃着面呢,听老太太忽然来了这么一句,紧张地抬起了头。
第157章 相亲
“妈; 你打算找谁介绍对象啊?”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 顾冬梅也忍不住开口问了起来。其实在她看来; 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的书也没什么用,像大妮这样读个中专; 早早的进工厂上班,找一个像前进这样体贴老实的丈夫; 生几个孩子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最好了。
这女人太强; 会给男人压力,向二妮这样性格本来就比较冲的,什么样的丈夫才能忍下她啊,而且二妮过完年就二十四了,这把年纪的女人; 哪个不是已经生了两三个孩子了。
顾冬梅一直发愁,这闺女要是再不结婚; 以后就找不到对象了,即便找到了对象,也不好生孩子。
不仅仅是二妮; 还有三妮和四妮,年纪也都不小了,照顾冬梅说,是时候相看个合适的对象了,最好也找那些在都城读书的,反正国家又没规定上大学不能结婚,她看那些带着孩子去上大学的不是也有不少吗。
“我已经托人找着了; 你刚刚买肉没看见,咱们村里那些人,看见咱们小宝给家里买的那一台电视机,纷纷跟我打听咱们小宝有没有喜欢的小姑娘,还想介绍自家闺女侄女给咱们家小宝。”
苗老太的眼里有些嘚瑟,眉飞色舞地和儿子媳妇炫耀:“咱们家小宝现在可不是一般人了,这对象也不能马虎了去,起码也得是什么领导的女儿,有城里户口,还必须上过大学,他们嘴里那些能配得上咱们小宝吗,干活勤快有什么用,咱们小宝将来不能请个保姆干活啊?”
“妈,你说这条件也太高了吧,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咱们小宝啊。”江大海没有他妈那样的硬性要求,他觉得只要自己儿子看对眼了,人闺女人品也过得去,这婚事就中,真要是像他妈说的那样,就算那姑娘喜欢上了他儿子,估计也看不起他们这样地里刨食的公公婆婆。
顾冬梅心里也有点小小的疙瘩,这是娶媳妇还是娶祖宗,媳妇嫁到家里来只手不干,还请个保姆来照顾她,这样的媳妇她可要不起。老太太这心眼也太偏了吧,她这么多年为家里当牛做马得不到半个好字,凭什么那个还没影的孙媳妇就能有这样的待遇了,就因为她的家世没人家好?不过她也只敢在心里腹诽,不敢明面上说出来。
“你缺不缺心眼啊,咱们小宝哪里配不上那些城里姑娘了,你瞅瞅,哪个和小宝一个年纪的孩子就给家里挣彩电了,你这还是当爹的呢,亏不亏心。”
老太太重重地放下碗,点了点儿子的脑袋,再次显摆了一下摆在堂屋里的电视机:“你妹夫家也算是能耐人家了吧,现在也就十四寸的电视,比小宝给家里买的还小一点。你说说咱们小宝这样的,凭什么配不上那些城里姑娘。”
老太太快被这傻儿子气昏头了,有这样当爹的吗,不想着提高儿子的底气,还在后头给她泼凉水,她都恨不得再把这个傻儿子塞回肚子里,重新再生一次。
江大海被骂的狗血喷头,低下头默默吃面,不敢回嘴。
“小宝啊,你听奶奶的,做人眼界要高点,你以后可不是窝在山沟沟里的人,这娶个娘家得力的媳妇,对你有好处,长得漂亮有什么用,这人还能漂亮一辈子不成,这媳妇要是能干,你将来也能轻松一点。”
苗老太滔滔不绝地向孙子灌输自己的选择孙媳妇的要求,江一留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就当没听见。
“奶,我过完年才十七,这事儿一点都不急,而且现在国家提倡晚婚孕,我还能再多等几年。”江一留等老太太终于说累了,缓缓开口道。
接受并不代表乐意,江一留一想到自家将来结婚,会发生某种床笫之间的事,就觉得有点淡淡的尴尬和不适应。能躲几年躲几年,索性他的年纪也不大,还能用拼搏事业搪过去。
“那倒也是,你去外头多走走,认识的姑娘多了,还能选一个更好的。”老太太频频点头,“可你几个姐姐等不及了,再完几年,都没人要了。”
“奶,我二姐她们还读书呢,哪里用得着这么着急找对象,而且咱们这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一个在j省,一个以后可能就留在了都城,这不是八竿子打不着吗,难不成将来二姐她们分配了好的工作,还要她们回来不成?”
江一留打心眼里觉得他奶奶介绍给几个姐姐的对象靠谱不到哪里去,这辈子,虽然奶奶对自己没话说,可是对待几个姐姐的态度从头到尾就没有改变过,现在肯让她们读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和爷爷的主意,奶奶心里其实还是很不满的,总想着在她们以后的工资里,或是嫁妆了把那笔钱挣回来。
重男轻女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老太太心里几十年了,她连自己都不看重,江一留怎么能改变她,改变她这个陋习。
为了高价的彩礼,将二姐几个嫁出去,江一留觉得,这是老太太做得出来的事。
“还不急呢,你二姐都二十四了,咱们村和你二姐同龄的孩子都能在村头的塘子里划水了,你是个男孩没关系,这女孩子年龄大了,就不值钱了,没人要。”
老太太一副过来人的样子给自家宝贝孙子解释,顾冬梅也在一旁点头。
“你奶奶说的没错,你二姐的年纪是大了点,她这还得再读两年的书呢,等大学一毕业,就二十六了,哪里还有好人家愿意娶她。”
顾冬梅说的也不算错,至少在他们这个地界是这个情况,她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奶——”江一留都无奈了,二姐她们以后都不一定会回来呢,外头的生活也他们这儿又不一样,人家大学里头,差不多年纪没结婚的,一抓一大把,也没见别人心急啊。
“行了,这事儿是我们这些长辈操心的,你就好好读你的书,安安心心挣你的钱你,别为这些小事情心烦。”打住这个话题,小孙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关注大妮她们几个的事了,让老太太看着不痛快。
江一留还想再说些什么,被一阵从院子里传来的咳嗽声打断。
“咳咳咳——”江老头佝偻着背,双手被在身后,一脸凝重地走进屋来。这些天天气比较冷,江老头感染了些许风寒,已经咳嗽了有一段日子里了,前些天刚从县城医院看病回来,配了点药,暂时还没什么效果。
“小宝回来了。”看到坐在餐桌边上的孙子,江老头刻板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意,他在来家里的路上,遇到了不少村民,说是小宝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村里人都艳羡他有福气。
江老头平生最爱面子,对于村里人的夸赞很是受用,心里对于孙子做生意不务正业的忧愁也稍稍减轻了些。
“事情办得怎么样啊,你怎么和大栓说的?”苗老太催着媳妇去灶房倒一碗热开水来,给老头子拉开椅子,扶着他坐下。
“还能怎么样,我也不能拉下脸来请首长帮我找人啊,而且这向红性子要是不改,这人就算是找回来了,早晚也能再跑一次。”
江老头一想起今天在大栓家看到的那一幕,顿时就息了帮忙找人的心思,人家自己都不急,打心眼里觉得容靖会回来,还嫌他们多管闲事,他何必为了这样一个不识好歹的女人白白消耗一个人情。
说起来,江老头和莫大栓有交情,和向红这孩子可没什么感情。只是苦了大栓了,生了这样一个女儿,临老了还要遭罪。
“向红这孩子真是——”苗老太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自从莫向红抱着孩子回了娘家,这青山村的那些碎嘴婆子就没停止过猜测,临近过年的这段时间,几乎所有的谈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