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老太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人来了,红梅快速拿出碗筷,倒了十几碗水放到一边,倒完水后拿着空了的铁锅走到旁边的小溪装水。
  这些溪水都是山泉水,因着此处山清水秀无污染,这些水都是可以直接喝的,不过现在是冬天,喝冷水太烧心,烧开了喝会比较好 。
  她装了一铁锅的水往回走,往土坑里加了木柴,又在土坑两边放了两块石头,将铁锅架在石头上,方便在铁锅下放柴火。
  叶八妹将地上的碗一一送到几个儿子和媳妇的手上,她自己也拿了一碗。碗里的水不冷也不热,温温的刚好入口。
  她就着碗沿喝了一口,温热的开水流入喉咙,好像一股热流流入心田,整个人打了个颤,身上暖和了几分。
  一口气将剩下的水喝完,叶八妹拿起勺子走到瓷缸旁,用布隔着手拿起瓷缸的盖子,将勺子放进瓷缸里搅拌。
  到了这个点,瓷缸里的芋头粥糊成一团,没了水分。
  叶八妹舀了一勺,只见碗里的芋头粥白白的,不见粥水,只见几颗米粒和煮得软糯的芋头。
  放下勺子,她走到一边放下碗,随后将其中一个箩筐倒扣,将几盘菜放在倒扣的箩筐上,将瓷缸的位置留给春秀。
  见叶八妹一走,春秀快速上前分饭,瓷缸里的芋头粥不多,一人大概分一碗。分完粥以后,春秀提起水桶到小溪边提水。
  一人一碗芋头粥是不够吃的,她要提水接着煮番薯。
  伴随着一阵‘咕噜咕噜’的开水煮沸的声音,叶八妹一家人围着火堆开始吃午饭,小白菜煮得嫩滑香甜,入口清脆,十分好吃。
  萝卜干炒得喷香,一口萝卜丁就着一口芋头粥放进嘴里,唇齿留香,吃得停不下来。
  几个儿子三两口将碗里的芋头粥吃完,叶大壮拿出十几根番薯扔进火堆里,然后扭头对叶八妹道:“娘做饭越来越好吃了。”
  叶八妹喝了一口粥,笑眯眯道:“好吃就多吃点,将所有的菜都吃了,省得还得挑回家。”
  春秀抬头看了眼叶八妹,张了张嘴想说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可不能吃得太放肆,可是见自己丈夫饿瘪了的肚子,她始终没有将话说出来。
  叶八妹一直留意着几个儿子和媳妇的表情,春秀一闪而过的纠结自然被她看在了眼里,她明白春秀的担忧,故而开口道:“过两天就是虚日了,咱们家也跟着折腾点东西去卖吧。”
  八十年代初,不少村里人开始挑着家里的东西去徐水镇上贩卖,只不过谁家都不富裕,不过是靠卖来的钱买点肉而已,赚不了几个钱。
  叶八妹家人口众多,家里的粮食不过刚刚够吃,想要拿去卖却是不能够的。
  听叶八妹这么一说,叶二壮猛地抬起头问:“咱们能卖什么?”
  叶八妹压低声音道:“本来想今晚开会再说这件事情的,不过想了想,现在说也没什么关系。”
  她抬头看了看周围,见周围的人家都在吃饭才压低声音接着道:“家里的粮食不多了,钱也不够给每个人买一身衣裳,还有国民等人的学费也要开始凑,咱们家接下来的日子不容易啊。”
  听她这么说,所有人停下筷子,静静听她讲。
  叶八妹叹了口气:“我前几天不是病了吗,迷迷糊糊想起了我娘教的一道酸辣菜方子,这种酸辣菜夏天吃了爽快,冬天吃了冒汗,我想弄点出来卖。”
  她所说的迷迷糊糊想起她娘教的酸辣菜其实是她上辈子研发出来的一种酸辣白菜,这种酸辣白菜除了配方外简单易操作。
  叶二壮摸了摸八字胡,拧起眉心道:“明天我就要和三壮、四壮和五壮离开了,家里就剩下大哥、六弟和七弟,会不会人手不够?”
  叶二壮是临时教师,只请了十来天假,明天就要回徐水镇,而三壮、四壮和五壮是镇上厂里的员工,他们也只是请了几天假,明天要带着媳妇回厂里上班。
  叶二壮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家里的十亩田还没有开完,水稻没有育种,杂七杂八的农活很多,怎么干也干不完。
  叶八妹明白他的担忧,但是家里真的一穷二白了,眼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而他们家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她拍了拍大腿,陷入沉思。其他人不敢打扰她,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过了一会,叶大壮开口提议道:“要不叫国民回来吧,他明年就高三了,以他的成绩肯定考不上大学,叫他回来帮忙吧。”
  叶八妹想也没想道:“不行,国民还剩下一年就高三毕业了,必须让他读完。”
  叶国民是她的大孙子,今年十八岁,就读于镇上的高二,人长得还算机灵,但是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
  叶大壮为难道:“可是娘,家里人手实在不够,反正他读书也读不好,回家干活帮帮家里也好。”
  叶八妹寸步不让:“这件事情别提了,也别在国民面前说起,他才十八岁,就让他读完高中吧。”
  春秀心疼儿子,但也知道家里的难处,她不能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儿子继续读书,现在有婆婆做主,她不由得嘘了一口气。
  只是想到家里的困境,她又满心的无奈,最后咬了咬嘴唇道:“要不我们去问问国民吧,他可能也不想读了吧。”
  叶八妹扭头看向她,她这个大媳妇一直都很懂事,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看着她眼角的细纹,她道:“我有个想法。”
  听她这么说,所有人的目光直直地看着她。
  叶八妹清了清嗓子道:“我说的酸辣白菜不难做,我一个人就可以做好,要不这样吧,以后大媳妇跟着我做这个酸辣菜,其他人继续做田里的活怎么样?”
  叶大壮急忙反对:“不行,娘您都六十了,是儿子们不孝顺,不能让您享清福。”
  其他几个儿子纷纷低下头,陷入自责当中。
  叶八妹站起来,走过去一人拍了一下脑门,哭笑不得道:“别哭丧着脸了,咱们家就是现在难了一点,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叶六壮抹了抹眼角,沉声道:“要不留冬兰在家吧,反正她去厂里也赚不了几个钱。”
  叶八妹闻言看向冬兰,冬兰是她的六媳妇,是典型的南方姑娘,长得清秀腼腆,说话细声软糯。
  见所有人都看向她,冬兰下意识缩起脖子,过了一会才道:“我都听娘的。”
  叶八妹打量着冬兰,她这个媳妇十分害羞,动不动就脸红得不行,不善言辞,但好在能吃苦,不会偷懒。
  她想了想觉得叶六壮的提议还不错,冬兰的嘴巴子虽然不够溜,但胜在干活精细,有她帮忙,应该可以做出好吃的酸辣菜。
  叶八妹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叶六壮的提议。
  在他们讨论的空隙,锅里的番薯慢慢蒸好了,散发出浓郁的番薯香味。
  春秀将锅里的番薯和土坑里的番薯全部拿出来放在其中一个箩筐里,摆在众人的中间。
  她调了一根卖相不错的番薯送到叶八妹旁边,开口道:“娘吃番薯。”
  叶八妹接过番薯,剥开皮,番薯里面的糖汁溢了出来,她连忙咬了一口,番薯入口即化,香甜软糯。
  她咬了几口,咽下后道:“那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冬兰开始跟我去准备酸辣菜的材料,其他人该干嘛干嘛,没意见吧?”
  叶国文小跑到叶八妹面前,抱住她的手臂摇了摇:“文文有意见,伯伯和伯娘们都有活干,就文文没有,文文也要干活,也要帮家里赚钱。”
  众人被他认真的小表情逗得哄笑起来,叶八妹一把抱起叶国文,搂在怀里亲了一口,哄他道:“文文也有活干。”
  

    
第7章 去高山村
  酸辣菜有两样必不可少的调料,一样是酸,一样是辣,酸用的是陈年的酸梅,连汁带水一起用;辣用的是辣椒粉,辣椒粉顾名思义就是辣椒磨成的粉。
  这两样调料叶八妹家里都有,不过要想酸辣菜与众不同还得再加一味调料,那就是海鲜粉。
  这种海鲜粉和现代用的鸡精粉、虾蟹粉和咖喱粉不一样,用料单一,保质期短。
  叶八妹今天要去高山村买海鲜粉的主料,高山村以前是一个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村落。
  这个村不提倡出门做生意,鼓励村里的小伙子自给自足,颇有点与世隔绝的意思。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山村慢慢开始与周围的村落交流,和附近的村落以物换物。
  相比于徐水镇来说,高山村比较近,徐水村的人偶尔也会去高山村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油盐酱醋茶之类的。
  高山村有点远,走路去要两个小时,坐牛车去要四十分钟左右。
  叶八妹打算带叶六壮去,几个儿子当中叶六壮最为懂人情世故,带他出门能省不少麻烦。
  去之前,叶八妹问叶六壮:“你能弄一辆牛车吗?”
  说完看了看叶六壮,他应该能驾驶牛车吧?应该不算无证驾驶吧?
  叶六壮点了点头,随即出了门,过了大概半个小时,他拉回来了一头瘦弱的水牛。
  水牛是找村长借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犁田,一般不会将牛借给别人。
  只是叶爱国和村长的关系很好,是能喝酒聊天的那种关系,所以村长才会答应将牛借给叶六壮。
  高山村是居住在高山上的村落,走的是山路,山路十八弯,高低起伏,扭扭曲曲,远远看去像一条盘旋在几座山上冬眠的大蟒蛇。
  叶八妹之所以要叶六壮去借牛车是因为自行车去不了高山村,而走路又太远,赶牛车去既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携带货物。
  当然了,叶八妹和叶六壮俩人什么货物也没带去,只带了钱。
  俩人驾着牛车前往高山村,叶八妹找了一块橘黄色的布块把自己的头给裹住,远看真像是泡了水的木乃伊。
  到了高山村,一眼望去是各式各样的低矮泥砖房,每一栋房子都隔得很远,有的在山脚下,有的在半山腰上,还有的在另一座山上。
  路的两边绑着几辆马,马的旁边站着马主人,那些人见到叶八妹和叶大壮并没有上前打招呼,而是打量着他们的牛车,确定在他们身上做不成生意了就扭头看向另一边。
  叶六壮扶着叶八妹跳下车,叶八妹打量着高山村,心里发出感叹:“终于再次看到热热闹闹的高山村了。”
  到了现代,高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山”村,不通车不同网不同水,荒凉不已。
  高山村作为八十年代的换物中心,后世人都以为高山村应该有不少的店铺,有很多特色的吃的,其实并不是。
  高山村只是在入口的位置搭了几个草棚,草棚的两边摆了些生活必需品,比如柴米油盐。
  旁边的一个卖菜的阿婆眯起眼睛凝视着叶八妹,看了一会才道:“八妹,很久没见你来了。”
  叶八妹上前拉了拉她的手,内心掀起几许波澜,这位阿婆是云卷村人,以前俩人一起打过入/侵/者,快十几年没见了。
  她拉着阿婆的手微微颤抖,嘴巴蠕动道:“老姐姐,你怎么来这里摆摊了?”
  阿婆咳嗽几声,扬起笑脸:“我孙女前几年嫁这里来了,半个月前生了孩子,我来给她坐月子。”
  说着她拿起一把小白菜塞到叶八妹的手上:“家里种的,拿回去吃。”
  叶八妹一手拿着小白菜一手拉过叶六壮说道:“喊伯娘。”
  叶六壮喊了一声伯娘,阿婆上前拉住叶六壮的手拍了拍,眼角溢出泪花:“这是大壮吧,长大了。”
  叶八妹捂嘴笑了笑,解释道:“老姐姐,他不是大壮,是六壮。”
  阿婆笑了笑:“年纪大了,连人都认不清了。对了,爱国还好吗,好多年没见过他了。”
  叶八妹收起笑脸,叹了口气道:“前几天去了。”
  阿婆脸上的表情僵住,似乎不可置信:“他怎么就去了呢,不应该啊。”
  叶八妹捏紧手上的小白菜:“都这么大岁数了,总归是要去的。”
  叶八妹扭头摸了摸小白龙,几个人沉默下来,无人说话。
  过了一会,叶八妹看时间不早了,和阿婆寒暄了几句便找了说辞离开,俩人继续往里面走。
  高山村很大,路很宽大,只是卖东西的人很少,只有四五个人在摆摊而已,偶尔会来几个买东西的人,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冷冷清清的,十分荒芜。
  叶八妹拉着叶六壮快步往前走,每经过一个摊位都停下来看看。
  逛了一圈,最后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找到了想买的东西。
  叶八妹走了过去,卖东西的人看到叶八妹站在摊前,东挑西捡,一副要买东西的样子,顿时表现得很惊讶,热情地站了起来,裂开嘴,露出当门的两颗大门牙。
  “您要买点东西?您看看,这些鱼都是今年秋天捉的,新鲜着呢!”
  叶八妹嗯了一声,蹲在了摊位前,看了看摊上的东西道:“老板,这些腊鱼怎么卖?”
  腊鱼既是不加调料晒干的鱼,也叫鱼干。
  “这些腊鱼可好吃了,味道可香了,你尝尝。”
  老板一脸实诚地看着她,顺手递给她一块鱼尾。
  叶八妹瞄着他发黑的指甲,接过鱼尾咬了一口,味道很咸很腥:“多少钱?”
  “大的一块钱两条,小的一块钱三条,你要是多要的话,我再给你多一条小的。”
  大的看起来有点干,叶八妹怕这些鱼处理不到位,鱼肚子里面会有虫子,要是买回去发现鱼肚子钻出虫子来,那可真是恶心死人。
  小的看起来不错,每条大概手掌心大小,看不出品种。
  叶八妹挑了三条小的,递给老板:“我就要这三条,帮我包起来吧。”
  “不要别的了吗?”
  老板一脸期盼地看着她,最后是站在一旁毫无存在感的叶六壮拿过鱼,掏出怀里的布条,将鱼卷成一团塞回了怀里。
  叶八妹看着他一气呵成的动作哭笑不得,摇了摇头掏出一块钱递给老板。
  给了钱后,她伸出手:“把鱼拿出来,榆木脑袋!不知道咸鱼很咸啊?就这样放在怀里会把衣服弄坏不说还会沾上一身臭味。”
  老板听她这么说就不答应,大着嗓子喊:“我家的干鱼很耐放的,从来没出现过你说的情况。”
  “对对对,是我说错了。”
  叶八妹坐上牛车,冲着叶六壮道:“时间不早了,回家吧”
  走了一圈还是没买到想要的东西,看来只能自己去捉了。
  俩人驾着牛车往回赶,一路上,叶八妹心里想着事,一路沉默不言,故而显得不太高兴的样子。
  牛车忽然刹车,叶八妹一个没注意,直直地往前边倒去,摔在了叶六壮的身上,整个脑仁都是蒙的,眼睛冒着金星。
  过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叶八妹揉着摔疼地大腿问:“怎么突然停车?”
  高山村的路都是羊肠小道,只能容纳三个人并排通过,且路上怪石嶙峋十分不好走,刚才牛踩到路边的石头,没踩稳踏空歪了一下,以至于整辆牛车倾斜。
  叶六壮怕叶八妹摔出问题,连忙停下车问叶八妹有没有事。
  叶八妹看他忽然停车以为他受伤了,急忙伸手摸了摸他的手和大腿。
  “你哪里受伤了?真受伤了要说出来,别瞒着娘知道吗。”
  叶六壮拂下她在他身上摸来摸去的手,耳根泛红,结结巴巴道:“我没受伤。”
  虽然叶八妹是他的娘,可是他今年三十好几了,被叶八妹这样摸来摸去,很是害羞。
  “没受伤?没受伤就好,吓死娘了。”
  叶八妹收回手,转而抱住双腿,她的膝盖骨被被撞了,一抽一抽地疼。
  “走吧,我没事。”
  叶六壮眼神暗了暗,啥也没说,拿起车座上的鞭子,一把抽在牛屁股上,牛车再次上路。
  村子的路口上围了不少的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真有可能全村人都出动了。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叶八妹赶紧拉住叶六壮的衣服角,小声吩咐:“赶慢点,村口好像有事发生。”
  没想到他们不走,村口上的站着的人发现了他们,一窝蜂涌了过去。
  站在最前边的人是村长,叶八妹跳下车,走到村长面前,摆出笑脸,恭敬地问:“村长这是怎么了?聚集这么多人在这里,可是村里发生了大事?”
  

    
第8章 家传手艺
  村长三言两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叶八妹,原来在叶八妹和叶六壮出门去高山村不久,有人来徐水村传消息说徐水村有人掉高山村山崖下了。
  村长问那人是谁掉下去了,那人表示不知道谁掉下去了,但是有人看见是一男一女,女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男的是个成年男子。
  听了那人的话,村长想起叶六壮下午来家里借牛的事情,再结合那人的描述,当下就慌了,觉得掉下山崖的俩人八九不离十就是叶八妹和叶六壮。
  他送走传消息的人,急急忙忙前往叶八妹家的水田,将消息告诉叶大壮等人。一路上,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的,不到半个小时,整个徐水村的人都知道叶八妹和叶六壮掉山崖去了,现在生死不明。
  农村都有些不为人知的求安秘法,所谓的求安秘法指的是祈求平安的秘法。徐水村的人都以为叶八妹和叶六壮遭难了,故而挑选了村里十几个壮年男女到村门口喊人。
  不是一个一个喊,是所有人隔半个小时喊一次,众人齐喊叶八妹和叶六壮的名字,直到有准确的生死消息传回村里,才会停止喊人活动。
  这是徐水村流传了几百年的秘法,据传叶家祖宗曾经用这个方法喊回了科举路上糟了难的秀才公,因而这个秘方一传就是几百年,传到了现在。
  这个喊人秘法是否真实有效至今还是个未知数,众人聚齐在村门口,不过是求个心安而已。
  听了村长的话,叶八妹非常感动,从他们出发到现在起码有两个多小时,而村里人放下农活喊他们喊了两个多小时,这份情谊是怎么还也还不清的。
  叶八妹走到人群中间,清了清嗓子高声喊:“谢谢各位侄子和侄媳妇了,今晚到家里吃饭。”
  徐水村的人都姓叶,往上数三代,大抵都是亲戚。来的十几个壮年男女中有村长的儿女,有叶爱民的儿女等等,都是沾亲带故的人。
  村长接腔:“都听你们八婶娘的,今晚就去她家吃米糕。”
  米糕顾名思义就是大米捶打而成的糕点,这是一道去晦的食物,晦指的是晦气,像叶八妹和叶六壮这会被传遭了“意外”,等于是沾染了晦,需要打米糕拜神求祖宗,神灵去除晦气。
  众人沸腾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该吃什么味的米糕。
  回到家,推开门的刹那间几个儿子媳妇一涌而出,看到叶八妹的当下,以叶大壮为首的几个儿子扑向叶八妹,抱成一团。
  叶八妹挨个摸了摸后脑勺,从叶六壮怀里拿出买来的三条鱼干,举起道:“都别哭了,今晚吃酸菜鱼米糕,春秀去准备陈米,冬兰去清洗石舂,红梅去招待客人。”
  她扭头看向几个眼角泛红的儿子,笑了笑道:“你们也别闲着,陪客人聊天去,别怠慢了客人。”
  说完,叶八妹提着鱼干走进厨房,放下鱼干,发现后边跟了条小尾巴。她将叶国文抱了起来,亲了亲他的脸颊道:“文文怎么不说话?”
  叶国文亲了叶八妹一口,奶声奶气道:“奶奶,娘说奶奶出远门了,会给国文带好吃的回来。”
  叶八妹顿了顿,她忘了给叶国文买糖了。
  她颠了颠叶国文,哄道:“对啊,奶奶买了鱼干,文文今晚就能吃到好吃的酸菜鱼米糕了,开不开心?”
  叶国文想起米糕的滋味,不由自主地舔了舔舌头:“开心。”
  叶八妹抱着叶国文往外走,走到门口将叶国文放下,哄他道:“奶奶要开始做晚饭了,文文去院子里找叔叔伯伯们玩好不好?叫叔叔伯伯给文文讲故事。”
  叶国文扬起下巴:“讲食人婆的故事吗?”
  食人婆的故事是乡间流传的口头故事,讲的是某村里的一个阿婆喜欢吃人,她会揣着糖果挨村挨户地骗小孩,但凡被她骗回家的孩子,都被她吃了。
  后来村里有个少年识破了她的真面目,想了个办法将她沉入水井,随着岁月的流逝,久而久之,食人婆的身体腐烂,化成了吸人血的蚊子和水蛭。
  叶八妹嗯了一声,点头道:“是的,去吧,去院子里找叔叔伯伯们吧。”
  叶国文不疑有他,迈着小步,蹦蹦跳跳地往院子走去。
  哄走了叶国文,叶八妹拿着竹篓去储存间拿酸菜,这些酸菜都是夏天才积的新鲜酸菜,比之陈年酸菜较为爽口,没那么酸,很适合做汤。
  积酸菜用的是瓷缸,一个瓷缸里面装有四五十斤的酸菜,算上家里人,她需要准备三十来个人的分量,要拿五斤左右的酸菜。
  每个瓷缸上面都有标志,她不认识字,所以在瓷缸上做了一些自己认得的标志,比如说一画就是今年的酸菜,两画就是前年的酸菜,三画就是前前年的酸菜。酸菜不能久放,这些酸菜当中最久远的是大前年的酸菜,也就是四年前积的酸菜。
  拿好酸菜,叶八妹提着竹篓去天井,这些酸菜需要用井水浸泡半个小时。
  在她提水的时候,春秀提着一桶大米走了过去,放下木桶,拿过叶八妹手上的绳子道:“娘,我来。”
  叶八妹松开手退到一边,看着春秀手起桶落,三两下就提起来两桶水。
  一桶水用来泡酸菜,一桶水用来洗米,提完水后,春秀将大米洗了三遍,扭头问叶八妹:“娘,是直接用木架蒸吗?”
  往年蒸米糕都是叶八妹一手包办,她的几个媳妇在娘家的时候只学了蒸米糕的皮毛,嫁了人又没做过米糕,都不太知道该怎么弄。
  叶八妹点了点头,心里转了转,决定教春秀做米糕。
  她都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还能做几年米糕,这些一辈传一辈的手艺,还是早早的传给媳妇比较好。
  叶八妹走在前面,春秀提着木桶跟在后边,叶八妹一边走一边道:“做米糕不难,总的来说只有两步,第一步是蒸,第二步是舂,这两步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操作。”
  春秀一脸认真地看着叶八妹的后脑勺,心里嘀咕着叶八妹说的两个步骤。
  “娘,您教教我,等我会了,下回就不用辛苦您了。”
  叶八妹转身,慈爱地看着春秀道:“行,今天就教你做米糕。”
  春秀欣喜不已,眼角藏不住笑意。
  叶八妹指向灶台和木架:“先来说第一步,蒸大米有两个忌讳,一是不能用水,二是不能太干。但是不用水不表示没有水,你看我们家的木架都是有缝隙的,为的就是让水蒸气从缝隙中进入蒸笼内,从而与大米产生反应。你先将大米放到蒸笼上吧。”
  春秀点了点头,提着木桶上前揭开蒸笼的盖子,将木桶里面的大米倒进蒸笼,用手将大米扫开,随后关上盖子。
  叶八妹看着她,见她每一个动作都没出错才道:“第二个忌讳是不能太干,这个不能太干说的是火候,以前有人为了赶时间,用大火蒸大米,结果将所有的大米都蒸干了。你记着,蒸大米一开始要用猛火烧开水,水烧开后用温火,等到闻到饭香味后就要取出柴火,用炭火慢慢焖。”
  叶八妹走到旁边抱了一捆芒草和一捆木柴,蹲下将芒草放进灶台,取出火柴点燃芒草,然后将细小的木柴放进去。
  见木柴着了,她站起来道:“火生好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春秀一脸严肃走上前,双眼紧紧盯着灶台里的火,双手陆陆续续地往灶台里面放芒草和木柴。
  过了十几分钟,蒸笼冒出淡淡的水蒸气,叶八妹提醒道:“水烧开了,转温火。”
  春秀闻言将灶台里烧着的木柴取出一半放到隔壁灶台,又拿木钳将之前烧出来的木炭钳了出来,然后回头看向叶八妹。
  叶八妹看了看火,又伸手探了探蒸笼的上空,直到手心铺满水蒸气才将手收回来道:“火候可以了。”
  她将手伸向春秀,解释道:“想要知道火候够不够,可以用你的手去试探。我刚才将手放到蒸笼上空,几秒后我的手上面就布满了水蒸气,这说明火候可以了。你试一试。”
  春秀放下手上的木柴,站起来伸手到蒸笼上空,几秒后,她的手心铺满了水蒸气。她收回手,钦佩道:“娘真厉害!”
  叶八妹笑了笑道:“哪有多厉害,不过是多煮了几十年饭而已。”
  这话颇有点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的意思。
  春秀观察着叶八妹的表情,见她的笑容里面没有掺杂其他意思,这才松了口气,跟着笑了笑:“反正我觉得娘很厉害。”
  叶八妹扭头看向蒸笼,蒸笼上的水蒸气越飘越多,以至于整个厨房弥漫着半透明的烟雾,她开口道:“可以撤柴火了。”
  春秀言听计从,快速将木柴从灶台里面撤了出来,撤完后问道:“娘,您怎么知道可以撤木柴。”
  她心里有疑问,刚才叶八妹说要闻到米香味才撤柴火,但是她并没有闻到米香味,怎么就要撤柴火了?
  她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9章 垂涎之意
  叶八妹摸了摸鼻尖,问她:“我闻到味了,你没闻到吗?”
  “不怕娘笑话,我什么都没闻到,可能是被烟熏着了鼻子。”
  她对着灶台,灶台里的浓烟时不时从灶台里面跑出来,吹到她的鼻子和眼睛上。
  春秀哭丧着脸站起来,伸长脖子靠向蒸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想要闻出些味道来。
  半透明的水蒸气随着空气飘到她的脸上,水蒸气里的水雾糊到她的脸上,使得她的额头和眉毛染上水/分/子。
  叶八妹一脸深沉,故作高深道:“别气馁,我能闻到米香味是因为我一年做几回米糕,熟能生巧而已,等你以后做多了米糕,自然就能闻到蒸笼内微弱的米香味了。”
  春秀觉得叶八妹说的有道理,忙点了点头。
  叶八妹看了眼灶台里的木炭,见木炭烧得旺,不需要加柴火足以将大米蒸熟便道:“大米成了,咱去看看石舂吧。”
  叶八妹家的石舂是一块一百来斤重的石头,早些年找手工艺人在石头上开了一个四十多厘米深,三十厘米宽的石洞。
  石舂放在院子门口的杂物房的旁边,平时盖上茅草遮灰尘,夏天隔三差五浇浇水,防止破裂,用的时候需要用草木灰水和茅草叶清洗几遍就干净了。
  叶八妹和春秀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冬兰刚好将石舂洗干净,她见叶八妹来了,急忙放下手上的木勺子,笑眯眯问道:“娘,石舂洗好了,现在要用吗?”
  叶八妹看了眼石舂,又看了眼旁边的木头石舂,点了点头。
  “时间不早了,现在开始舂吧,别耽误晚饭时间。”
  她看向春秀,问她:“是我先示范一回你学着,还是你直接上手啊?”
  这话冬兰听不懂,她疑惑不解地看向叶八妹和春秀俩人,只是叶八妹和春秀俩人没注意到她的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