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老太太-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国民推了他一把:“别演了,我奶奶找你过来是想要找你家买瓦片。”
透过现象看本质,黄涛看起来清秀斯文,实际上却是个黑心陷的汤圆,他惯会摆出无辜的表情去博取同情,记得有一次,他将学校的锄头搞坏了。
他为了不受处分,硬是将自己的腿给弄脱臼,事后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和老师哭诉,赢得了老师的同情不说,竟然还得了一个月的假期。
现在他在叶八妹面前摆出一副亲热的样子,为的不过是一口吃的,他这个人,为了目的,完全不顾节/操。
黄涛依旧嬉皮笑脸,笑眯眯道:“嗨,不就是瓦片了,奶奶要的话,直接上我家拉去,要多少拉多少。”
说完了一番大话,接着话锋一转道:“不过,我还是个孩子,家里的生意轮不到我插手,关于瓦片价格的事情,奶奶还是和我爷爷谈吧。”
叶国民照着他的后脑勺呼了一巴掌:“就知道说大话,一到关键时刻,半点用也没有!”
叶国民看向叶八妹:“奶奶,他家就在镇上,咱们要不要去一趟?”
叶八妹等人来镇上本来就是为了买瓦片,既然黄涛家卖瓦片,那么去一趟也无妨,她点了点头,带着一干人等前往黄涛家。
黄涛家在徐水镇边沿的村庄,一路走去,先是走过公路,然后进入山路,最后绕过平地后到达了他家。
到了家门口,叶六壮停下车。
黄涛跳下马车,推开自家门跑了进去,还没进屋就喊道:“爷爷、奶奶,我带人来看咱们家瓦片。”
说来也是巧了,黄涛他们家在半个月前开窑,打算重新做回砖瓦生意,只是他们家已经好几年没开窑,早先的人际关系穷的穷,没的没,以至于烧了几窑的砖瓦至今还没卖出去。
听到黄涛说有人要来看他们家瓦片,顿时高兴极了,火急火燎地要出去接人进屋。
不过,临出门前黄涛拉住他们,小声嘱咐道:“爷奶,门口那些人是我同学的家人。我在这里先跟你们说一声,同学是同学,家人是家人,咱们家的瓦片该多少钱卖就卖多少钱,不必因为我和他们的同学关系就给他们便宜。”
黄涛爷爷随手揪起黄涛的耳朵:“你懂个屁,别以为有点小聪明就能耍滑头,在做生意方面,你还嫩得很呢,跟在我后边好好学,不然早晚有一天咱们家的窑厂会败在你手上。”
黄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叶国民等人就是个子大,脑子小,看着很机灵,其实笨得要死,只要他哄一哄,还不是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他。
对付叶国民等人,根本不需要花心思。而且,叶国民等人那么蠢,想来他家里人也聪明不到哪里去。
黄涛爷爷见他一副冥顽不宁的样子,哼了一声懒得搭理他,暗想,像他这种人,不吃一回亏是不会长记性的。
他率先走了出去,热情道:“你就是涛子提起的国民奶奶吧,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您看着好生年轻。”
可不是,叶八妹今年六十岁,但看起来却只有五十岁左右,加上自身携带的云淡风轻的气质,使得她更是年轻了几分。
叶八妹忙上前道:“哪里哪里,老哥哥,您看着也不老,再活几十年不是个问题。”
问候一番后,叶八妹提出他们此行的目的:“听涛子说老哥哥家有瓦片卖,不知道你家的瓦片多少钱一块?”
黄涛爷爷爽快道:“没给别人是三分钱,不过卖给你们的话,两分钱一块就行了。”
一间屋子起码得三百多块,十几间屋子就是四千多块,一块少了一分钱,林林总总加起来能省不少钱。
叶八妹当下提出要去看瓦片,黄涛爷爷带着他们去了后上窑厂。他家的瓦片做得很不错,厚度适中,能用几十年。
叶八妹当下拍板要买他家的瓦片,签了合约后,给了黄涛爷爷几十块钱的定金,约定好黄涛爷爷明天给他们家送瓦片才离开。
回去的路上,叶八妹道:“涛子,改天你回家替我稍些东西给你爷爷和奶奶,代我说一声谢谢。”
此时黄涛心中还对自家爷爷给瓦片减价的事情耿耿于怀,因而显得漫不经心,他虚虚地点了点头,满脑子都是怎么从叶国民等人身上把少赚的钱讨回来。
想了一路,他想出了一个好点子,一时之间对叶八妹的态度又热情起来,搂着叶八妹的手臂道:“奶奶,我这个星期六没事,去你们家玩行不行?”
叶八妹活了那么多年,看人一看一个准,虽然黄涛将心思隐藏得很好,但毕竟年纪还小,还不能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
她将他的那些小心思猜了个彻底,知道他在算计自家,不过她不打算拆穿他,反而打算留着他给自家孙子练练手。
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吃过亏的人才会长记性。
想到这里,她抬头看了叶国民一眼,要笑不笑的眼神看得叶国民后脑勺发凉,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好像被猛兽盯上了似的。
回到镇上,叶六壮先送黄涛回学校,随后才驾着牛带叶国民等人去逛街。
今天因为不是虚日,整个徐水镇显得有点冷清,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叶八妹等人逛街的心情。
第34章
徐水镇只有一间文具店,文具店名叫‘博长’取自博览众家之长。
博长的老板姓胡,据说胡老板的祖上都是读书人,曾出过探花,出过高官,后因为得罪了人选择隐退山间,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生活。
胡老板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博长在早些时候不是文具店,而是一家书社。
这家书社收录了胡家祖祖辈辈的藏书,可惜书社命途多舛,一朝混乱,书社里面的宝贵藏书变为了碎纸屑。
改革开放后胡老板将书社重新装修改成了如今的‘博长’文具店,店里面只卖些铅笔、橡皮和本子,笔墨纸砚几乎没有。
随着叶八妹一行人走进‘博长’文具店,胡老板放下暖炉迎了出去,微笑问道:“请问需要些什么?”
‘博长’文具店不大,约莫只有四十多平方米,店里面放着两个柜子,柜子上摆着几样文具,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简陋。
叶八妹回以微笑,低头问几个孙子:“你们的铅笔和本子还有吗?”
此时的物价不贵,一支铅笔才两分钱,本子是八分钱,钢笔只要两毛钱。
叶八妹带叶国民等人来文具店,是因为上个周末听叶国祥提起他们几兄弟的铅笔快用没了。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买文具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学生用的铅笔都不叫铅笔叫铅笔头,因为铅笔越削越短,削一点少一点,慢慢地将一支铅笔削成了铅笔头。
叶国祥等人都很珍惜铅笔,每一支笔都要用到极致,现在他们用的铅笔只有四五厘米长。
照理说这么短的铅笔连握都握不住又谈何写字,不过农村人有智慧,虽然铅笔头很短不好使用,但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们上山砍了几条比铅笔大一点的竹子,去除竹子的一个竹节,将铅笔头的一段塞进竹子里面,绑上铁丝或者棍子。
这样一来,四五厘米长的铅笔瞬间多了十来厘米,省着点用能用一个多星期。
叶国民挠了挠头发,他真不愧是叶大壮的儿子,遇到回答大不了的问题时就习惯挠头发,然后闷着嘴巴不出声,只露出憨笑无辜地看着叶八妹。
他作为大哥,一旦他不说话,底下的十来个弟弟也不会开口。
习惯使然,大哥回答不了的问题,底下的弟弟们不会抢着问答,除非叶八妹问他们。
毕竟是自己的孙子,一看叶国民的模样,叶八妹就知道了他们的情况。
她拉着叶国文往里面走,走到左手边的柜子前停下,拿出一支铅笔看了看。
这时候的铅笔没有所谓的2B铅笔、自动铅笔,只有几种不同颜色的最简单的铅笔。
她看了看铅笔,转身朝叶国祥招了招手,将铅笔放到他手上问:“喜欢这种铅笔吗?”
叶国祥点了点头,眼神不经意地瞥了旁边的文具盒一眼。
他同桌买了一个铁质的文具盒,文具盒里面有乘法口诀,外面有山水画,特别好看。
很多同学都羡慕他同桌有钱买文具盒,一到下课休息期间,同学们都会围着同桌的铅笔盒看。
他也想要买一个铅笔盒,只是他没有钱,又不敢问叶八妹要,怕被自家爹娘吊着打。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叶六壮和冬兰看似温和,但是在某些事情上很有原则,比如不许他们几兄弟向奶奶讨要东西。
叶六壮说了,家里虽然穷,但是人穷不能穷志气,不能因为自家穷就心有不甘从而染上不劳而获的陋习。
有一回暑假,村里有人来卖冰棒,他见隔壁的哥哥有钱买冰棒吃,便大着胆子向叶八妹讨了两分钱,买了冰棒和哥哥弟弟们分着吃。
晚上的时候被叶六壮发现了他讨钱的事情,当天晚上吃完饭后,叶六壮笑眯眯地抱着他回房间睡觉。
岂料关上门后,叶六壮立刻变脸,凶巴巴地将他绑了起来,揍得他屁股发青,还警/告他下回要是还嘴馋向叶八妹讨钱的话就不要他。
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向叶八妹讨钱了,哪怕遇到了喜欢的东西也只敢告诉哥哥们,然后等哥哥们攒够钱再买。
他虽然很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具盒,但他不敢说出来。
他收回视线,捏着铅笔脆声道:“喜欢,只要是奶奶给的东西,我都喜欢。”
叶八妹感觉到他的视线,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看到了柜子第三格上的文具盒。此时的文具盒一个要一毛多,算不上很贵。
不过文具盒不算是学习必须品,一般人家不会买。
叶八妹拿起一个文具盒看了看,低头问叶国祥:“喜欢这个?”
叶国祥见叶八妹拿了他喜欢的那个文具盒,压抑不住内心的欢心,脸上洋溢起灿烂的笑容。
偏他还要假装淡定,板着小脸认真道:“不是很喜欢,哥哥做的笔筒比这个漂亮多了,我喜欢哥哥做的笔筒。”
叶八妹放下文具盒,刮了刮他的鼻尖,暗想:又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东西。
她见过叶国祥口中所说的笔筒,那个笔筒是叶国民做的,用树脂将几块木板粘成一个圆形的笔筒,由于他的手艺不到家,以至于做出来的笔筒歪歪扭扭,看起来像半成品。
她当下没有拆穿叶国祥的谎言,而是承诺道:“快期末考试了,你们十几兄弟要是有人考试能考到班级前三名,我就奖励他一个文具盒。”
话落,十几个孙子中有人暗暗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要好好考试获得文具盒。
有的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们平时连考及格都困难,怎么可能考到班级前三名。
有的露出惊讶的神色,想着等自家哥哥或者弟弟获得了文具盒,他要借他们的文具盒在班里面炫耀一番。
叶国祥抬起头问:“一人一个吗?”
他读一年级,成绩还算不错,有望考到双百分。
叶八妹摸了摸他的头,认真道:“当然,奶奶一诺千金,只要你们能考到年级前三名,我就奖励你们文具盒。”
她的话不仅使得十几个人面露喜色,连旁边的三个媳妇并一个儿子都惊喜不已。
春秀抱住二儿子,小声嘱咐道:“听到没,你们三兄弟中,你最聪明,记得好好考试,争取考到年级前三名,给你奶奶和你爹娘争面子。”
冬兰比较含蓄,她没有说话,而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许是继承了叶六壮的聪明才智,她的两个儿子都不算笨,每回考试都能考到八十分以上。
她没问过儿子们他们在班上的排名是多少,但是按他们的分数,应该不会太差就是了。
红梅走过去抱起叶国文,吧唧一口亲在他的脸上,安慰要哭不哭的小国文道:“乖儿子不哭,等你读书了,奶奶也奖励你文具盒。”
原来叶国文听到叶八妹说要奖励哥哥们文具盒,想到自己还没有上学,没机会获得文具盒,当下伤心了,抿着嘴唇,泫然欲泣。
被红梅哄了一会,他吸了吸鼻子,吵道:“我也要去上学,哥哥们都去上学了,我也要去。”
他也是个犟脾气的人,说了要上学就一定要去,不管红梅怎么哄他,他都不答应,一直吵着要去上学,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文具盒。
叶八妹见红梅哄不住了,连忙抱过叶国文,哄道:“文文乖哟,文文上回不是还说要攒钱给哥哥们买香香吗,如果你去上学的话,可就攒不了钱买香香了哟。”
叶国文立刻停止了啜泣,思考着叶八妹的话,想了一会,他觉得买香香似乎比读书重要。
他抹了下鼻子,改口道:“不去上学了,攒钱买香香。”
叶八妹掏出手绢给他擦了擦鼻涕,笑道:“文文真乖,等文文攒够钱买香香了,咱再去读书。”
红梅呼出一口气,佩服道:“还是娘有办法,文文最听您的话了,只要您哄一哄,他立马就不哭了。”
叶八妹但笑不语,他抱着叶国文给孙子们一人挑了一支铅笔,买了三块橡皮,橡皮很大块,一人一块会用不完,买三块切一切可以每人分一块。
她还买了几个本子,本子是买给叶国文的,经过了上辈子,她知道十几个孙子中叶国文最有读书天赋,她想着买几个本子回去让他跟着袁君学读书和写字。
付了钱后,一行人离开文具店,转而去了文具店不远处的杂货店,杂货店隐藏在小巷子当中,要不是老街坊的话还真发现不了。
这个时候还有供销社,有些东西仍需要用票据购买,不过杂货店却不需要。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早些时候跟着家里人倒货卖,后来有了门路后,看准形势在徐水镇的边沿角落开了一家杂货店。
杂货店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衣食住行的东西样样都有,上到衣服帽子,下到袜子鞋子,应有尽有,款式多样,据说全都是从南乡拿的货。
叶八妹走在前面,进了杂货店,转身和身后的儿子、媳妇和孙子们道:“随便看看,每个人可以买一双鞋子、一件衣裳,就当是买过年衣服了。”
众人都愣了,叶六壮已经十来年没穿过新年衣裳了。
他排在第六,每年家里做衣服都是哥哥们先穿,等到大哥穿不下了才一个轮一个,轮到他穿时,衣服都缝满了补丁。
不过,农村人大家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没人介意衣服上的补丁。
要是谁的衣服上只有两个补丁的话已经算是很好的了,没人敢奢望过年会有新衣服穿。
春秀等人则喜不自禁,三人相视而笑,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不可置信。
春秀想了想道:“娘,咱别买衣服了,还是扯点布和棉花回去做衣裳吧,我和六弟妹和七弟妹的针线活都不错,从现在开始做,做到过年前可以给每人做一件新衣裳。”
春秀自从管家以来凡事都习惯往长远的方向想,她想着一人买一套衣服的话,几十个人起码得花几百块钱,他们家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钱再多也是不禁花的。
他们都是走过了困难时期的人,心里都有一颗仓鼠的心,与其将钱花出去,她宁愿用钱买大量的粮食,然后藏到地窖里面以防万一。
买布和棉花确实比买成衣划算,叶八妹之所以说要买衣服,是因为想到家里没有缝纫机,单用人手做衣裳的话,得做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
本来她想着家里还有不少钱,新的一年照着她的计划走的话能赚更多的钱,既然如此,就不必揣着钱不敢花。
但是听了春秀的话后,她改变了主意。
从贫入奢易,从奢入贫难,家里的孩子们都是苦过来的,要是突然间让他们太过享受的话,恐怕会使得他们染上不好的习惯。
左思右想之后,叶八妹道:“那就不买衣服了,春秀你去扯几块布吧,扯够一人做一身新衣裳的布。”
她又看向其他人:“存了这么长时间钱,想来你们都存了不少的零花钱,如果你们有什么想要买的东西,也可用自己的钱买。”
红梅猛点头,她早就想要花钱给自己买东西了,她上次回娘家,见她大姐买了一盒顶好看的胭脂。
那胭脂往脸上一抹,粉粉嫩嫩的,能让人年轻好几岁。
她拉着冬兰往卖胭脂水粉的柜子走去,盯着眼前的胭脂水粉俩人眼睛都不眨。人人都有颗爱美的人,以前家里穷,哪怕想要打扮,都没有打扮的条件。
现在不一样了,她们身上都有钱,凑一凑的话,可以一起买一盒胭脂,一盒粉饼和一盒口红膏。
不过,在买与不买只见,冬兰和红梅产生了分歧,冬兰认为家里赚钱不容易,俩人买一盒胭脂就可以了,不需要买粉饼和口红膏。
往年没有粉饼和口红膏,他们还不是一样过来了,没必要花钱买这些东西。
红梅则认为一定要买这三样东西,她们几个媳妇都长得不差,但因为没钱打扮,以至于在村里都排不上名号。
要是她们稍作打扮的话,说不定今年的村花能从他们家里出一个。
争执了一番后,红梅败给了冬兰,最后决定只买胭脂和粉饼,不买口红膏。不买的理由是家里还有红纸,想要双唇娇艳欲滴的话,抿一抿红纸就可以了,没必要再花钱买口红膏。
红梅不敢当着叶八妹的面给钱,只好拉着老板到一边,小声问了价钱后,掏出身上的所有钱买了胭脂和粉饼。
付完了钱,她将东西藏好,佯装淡定走到叶八妹身边,问道:“娘,您可有看上的东西,我送您。”
叶八妹回头看了她一眼,杂货店并不大,店里的情况想要看的话完全是尽收眼底。
她看到了红梅和冬兰商量买胭脂水粉,不过她没打算说些什么,反而领着红梅去了杂货店最里面,指了指柜子上的毛线团。
“我想要一件毛衣,你愿意给我买吗?”
红梅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怪自己嘴多,没事献什么殷勤。
站在好了,自家婆婆真的要她送东西了,可她没有钱,要怎么买?
她潸然道:“愿意,娘,您在这里等一下,我出去一下。”
叶八妹点了点头,看着她离开去找两个嫂子商量。
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有钱容易飘,许是最近挣了不少钱,红梅的性子开始飘了起来,言语之中带上了几分优越感。
很多暴发户之所以会成为暴发户,就是因为心理落差悬殊,一时之间对自身的产生了误解。
她得适当压一压红梅的性子,不然可能会出现不好的情况。
红梅苦着脸和冬兰说了情况,可惜冬兰的钱也已经凑在一起买胭脂水粉了,她身上是半分钱也没有。
俩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向春秀借钱。
她们拉着春秀到一边,红梅小声道:“大嫂,你能借我一点钱吗,等我攒够了立马还给你?”
春秀面露难色,她看中了一双棉布毛鞋,想要买了送给她娘。
她娘虽然偏心,但她养大了她。自从生了孩子后,她知道自己娘养大他们几兄妹不容易,现在自己有钱了,也该孝顺她娘。
见她迟迟不语,红梅接着道:“大嫂,你就借给我们吧,我想要送咱娘毛线。娘年纪大了,受不得凉,要是她能穿上毛衣的话,今年肯定能过得舒坦。”
春秀陷入了挣扎,她是想要给自家娘送毛鞋,但是叶八妹也是她娘,现在弟妹提出要给婆婆送毛衣,她自然也是要送的。
只是她钱不多,要是买了毛线,就不够钱买毛鞋了。
她内心挣扎了片刻后问道:“还差多少?别说借不借的,娘是咱们大家的婆婆,咱们一起凑钱给婆婆买毛衣吧。”
话落,冬兰和红梅均露出尴尬的神色,她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哪里拿得出钱来凑。
红梅讪笑道:“我们没钱。”
冬兰跟着点头,小声道:“嫂子,我和红梅买了胭脂,所以······”
春秀懂了,她虽然不聪明,但是听了她们的话后,还是反应过来两个弟妹是想要借钱装孝顺。
她俩既想在婆婆面前获得好名声,又想不花钱,世上哪有这般美事。
说是找她借钱,但是买的却是给婆婆献殷勤的东西,这钱她借出去了,她们是还,还是不还。
还的话岂不是显得她这个做大嫂的不孝顺,斤斤计较,连借给孝敬婆婆的钱都要讨回来。
不还的话,借的是她钱,在婆婆面前刷孝顺脸面的却是别人,没她什么事。
既如此,她为何还要借钱给她们。
想明白这点,春秀摇头道:“六弟妹、七弟妹啊,不是我不想借钱给你们,实在是我没钱借给你们。”
“不满你们,我看中了一双毛鞋,想要买下来送给我娘当新年礼物。当然了,我娘和咱婆婆在我心中一样重要,我既送了礼物给我娘,必然也不会落下咱婆婆的。”
红梅急了,忙问道:“你要送什么给婆婆。”
春秀笑道:“送的也是毛鞋,毛鞋不贵,我的钱刚够买两双,一双给我娘,一双给婆婆,不偏不倚,谁也说不出闲话来。”
她话都说得这般明白了,冬兰和红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在春秀这边借不到钱,红梅急坏了,想着先向老板赊账,等凑够了钱再还。
但是杂货店老板比谁都精明,他不肯答应,只说一手交钱一手那货,小本生意,恕不赊账。
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办法了,红梅拉着冬兰去给叶八妹说明情况。
到了叶八妹面前,俩人不敢做声,看着叶八妹挑鞋子。
红梅推了推冬兰,冬兰推了推红梅,俩人推推搡搡,皆不敢上前说话。
叶八妹站了起来,凝视着她们道:“找我有事?说吧,什么事?”
红梅咽了咽口水,低着头道:“娘,我和六嫂的钱全花光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实在没钱给您买毛线织毛衣。”
叶八妹挑眉,她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发展了,一点都不意外她们会来找她说事情。
她点了点头,低下头继续挑鞋子,语气淡淡道:“知道了。”
没有责备、没有怒目而视更没有警告,只是一句淡淡的‘知道了’。
只是,她越是表现得云淡风轻,给冬兰和红梅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都说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了人充分的遐想空间,如今叶八妹一句‘知道了’更是给了冬兰和红梅无限多的想法。
冬兰想着自家婆婆肯定是生气了,正憋着气等着找她们算账。
红梅则想着这回完了,要是叶七壮知道她哄骗婆婆说要给她买毛线却没买的话,一定会怪她的。
叶七壮是个孝顺儿子,平时虽然很听她的话,但前提是没有触犯叶八妹的底线,一旦他知道自己耍了婆婆,必然会和她离心。
她得好好哄住婆婆,不能让她在叶七壮面前提起这件事情。
红梅上前拉住叶八妹的手,羞愧道:“娘,这回是我和六嫂想岔了,您不要生气。我保证了,下回我和六嫂一定给您买毛衣。”
叶八妹拍了拍她的手背,和蔼道:“我给你们的零花钱本来就是给你们花的,你们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不需要顾虑我。”
红梅本来还想着叶八妹会借机敲打她一番,没想到她竟然说出这么体贴的话,一时之间感动不已。
她真诚道:“娘,这回是我们错了。文文还小都懂得攒钱买香香给哥哥们喝,我却只想到自己,连文文都不如。”
她隐隐感觉到自己最近的心思不太对,但是哪里不对却还想不明白。
叶八妹拉过她的手,又拉过冬兰的手道:“你们是我的媳妇,也是我半个闺女,在我心里,不管你们年纪多大,都还是孩子。我知道你们难得有钱给自己买东西,一时之间忘乎所以很正常,我没怪你们。”
红梅红了眼睛,吸着鼻子不出声。
冬兰低下头,心里矛盾极了,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你错了,你错了,家里赚钱不容易,你不该乱花钱的。
叶八妹该敲打的敲打了,该说的也说得差不多了,便打发冬兰和红梅去给自家孙子挑鞋子。
这个时期男孩都喜欢穿回力鞋,女孩子喜欢穿白鞋子,而小媳妇则喜欢穿黑布鞋。
这一趟购物,叶八妹给家里的所有人一人买了一双鞋子,扯了布,买了棉花,还买了缝纫机。
一行人尽兴而来,尽兴而归。
付了钱,叶六壮赶着牛车先送孩子们回学校,然后赶车回来装东西。
店老板帮忙将所有东西放到牛车上,随后叶八妹和春秀等人跳上牛车,叶六壮挥了一鞭子,赶着牛车回家。
回到家是下午五点多,正是下田回家吃饭的时候,一路上,由于叶八妹他们买回去的东西实在是太打眼,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越往村里面走,吸引的目光越多,有些关系比较好的村里人围了过去,问道:“八婶子,你家赚大钱了,都买上缝纫机和好布好棉花了。”
叶八妹知道自家以后会越来越好,现在只是开始而已,等到明天黄涛他爷爷送瓦片过来,必然又会引起轰动。
她不打算藏着掖着,坦然道:“是赚了几个钱,这不,趁着有时间带几个媳妇到镇上挑了几匹布回来做新年衣裳。你家扯了布没有,要没有的话得赶紧去扯了,不然好布都被别人买光了。”
她这话一出,等于给了春秀等人一个信号,她们不必再压抑炫耀的心情了,可以尽情地和好姐妹们聊天,可以说一说家里的牛,说一说家里的布,再说一说家里准备换瓦片的事情,好给村里人做好心理准备。
得了叶八妹的准话,红梅当下就跳下牛车,拉过与她相交好的小媳妇,吹道:“我婆婆可好了,她见我喜欢胭脂水粉,当下就掏钱给我买了胭脂水粉,还说我平时就是素了一点,要是稍作打扮的话,必然不差。”
旁边的小媳妇不信道:“不能吧,八婶子一向勤俭节约,怎么舍得给你买胭脂水粉?”
红梅扬起下巴,牛气道:“那都是老黄历了,我家婆婆对我们几个媳妇特别好,平时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们。她不止给我买了胭脂水粉,还做主扯了布和棉花,要给我们一人做一身新衣裳,不止如此,她还给我买了黑布鞋。黑布鞋你知道吧,就是京都名媛穿的鞋子,特别好看,穿起来特别舒服。”
旁边的小媳妇羡慕不已,暗想着:她怎么就不是八婶子的媳妇呢,要是她年轻那会能嫁给叶大壮几兄弟就好了,那么现在她也能用上胭脂水粉,穿上新衣裳和新鞋子了。
她叹了口气道:“你可真好命哟。”
红梅笑了,掏出怀里的胭脂道:“你瞧瞧,这是我婆婆买的胭脂,一个就要好几块钱呢,特别贵。不过我婆婆疼我们,眼睛都不带眨地就给我们买了。”
她说得轻松,其实肉疼不已,一合胭脂花了她两块钱呢,能买一斤多肉了。
小媳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