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奋斗在六零-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叶冰是个开明的主人,所以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吧,只要它开心就好。
  朱白:猞猁都这么叫,大惊小怪!


第二十九章 
  这喜事也愿意凑热闹; 叶冰抱着朱白准备和爹娘分享新猎场野物多的好消息,就被她爹娘告知; 垒炕垒猪圈和鸡圈的土坯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工了。
  本来他们想攒够火炕的土坯就动手的,还是叶冰娘觉得活太少,找人不合适; 可以把几个活捏一起,这样搭人情也上算。
  至于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一是要上工,时间不多,二一个这也是农村特有的人情往来。
  谁家有事大家都帮忙,不要工钱; 但一般会供饭。
  她们家现在住的远离村子了,因为要养兔子; 可能以后也不会太和村民亲近。
  可是离黑牛屯近; 叶冰娘的意思以后和娘家这边近便点。
  要白菜苗、花钱买土坯; 现在找人帮忙,这互相参和多了走动勤了; 感情自然越来越好。
  而且为了不耽误大家伙打猎,她把做活时间定的是下半晌(下午); 到时候再供一顿晚饭。
  人多这点活贪个黑也就是一天的事,不愿意贪黑两天下午也妥妥干完。
  这事她和老公都念叨了,叶爹自然没意见。
  只是怕他家有热闹会有人过来看,特别是小孩子; 得把家里的五只兔子(后来三只是叶冰又打的,两小一大,其中大的被射了腿,伤不重。)都送到大舅哥那放几天。
  “那我明天打猎不都卖了,留点。”就供一顿饭,得好点才行,叶冰想着,她还得早点回来。
  “我都打算好了,蒸大米高粱地瓜干饭,菜就是鸡块炖土豆,放一整只鸡,再弄点蘸酱菜就齐活了。”这饭菜绝对是不赖了。
  叶冰娘也不小气,这也是给自家做脸呢。
  自从叶冰能打猎养家了,家里的事叶爹娘都会和她念叨几句,这就是地位的提升。
  对于爹娘的决定她自然不会反对,反正她留下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还是去打猎给大家加个菜更实惠。
  不过现在到了教小哥哥练武的时间了。
  练武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不那些武功高强的怎么都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呢。
  叶冰拉着小哥哥去了屋外一颗松树下,“先站一盏茶马步吧。”
  她嗖嗖的爬到对面的树杈上撸朱白顺便看着小哥哥。
  她可是个说话算数的人,答应教小哥哥练武、学箭就要做到。
  至于内功,不是她藏私,而是她发现外人学不了。
  除非有一天她练到登峰造极,能够给人醍醐灌顶,否则这内功只能是她一个人独享了。
  不过没有内功还可以练外功,为了不暴露自己,叶冰在黑牛屯临时学了几招,回来就让小哥哥先扎起了马步。
  扎马步是许多武功流派的基本功,主要是为了锻炼腿力,增加下盘的稳定性。
  而且门派不同扎马步的姿势也不一样,有,有四平马步、环胸马步、双峰贯耳式等等。
  叶冰在黑牛屯学的马步是最普通的,双手握拳于腰部,两膝弯屈半蹲,脚尖内扣,五趾抓地,保持头正、含胸、收腹、立腰、收臀…
  因为小哥哥刚学不久,她主要是给他纠正动作,时间上就有些放松(其实也不短)。
  现在叶小哥哥动作标准了,她轻松不少。
  对于小哥哥的坚韧性子,她还是满意的,有些随她!(呵呵哒…)
  刚开始学的时候,因为大腿酸涩难忍,她都看到小哥哥偷偷抹眼泪了。
  她还准备拿话激激他,没想到人家拿袖子一抹又练上了。
  至于射箭,她的弓虽然只是五斗弓也不是真小孩·叶哥哥能拉开的。
  所以叶冰索性让他练弹弓,练手上的控制力、手眼协调的能力和准确度。
  等过上三四年,她就得换一石弓,到时候这个五斗弓可以让他试试。
  “时间到了。”叶冰将朱白放到树杈上,自己一转身刺溜的滑下树来。
  冲着朱白拍拍手,示意它跳下来,她会接住。
  实际她直接跳下来完全没问题,可是怕吓到小哥哥,所以只能收敛点。
  半个月过去了,平时喂养的好,朱白长大了两圈,浑身肥嘟嘟的。
  叶冰被这么一团肥肉一冲击身子一歪,好在利用巧劲泄下去不少力才没丢人。
  冲着朱白呲呲牙,叶冰将它放到屋里,她得给小哥哥拍拍,活活血。
  这回呲牙又咧嘴的变成叶小哥哥了,“诶呦妹子轻点,刚才就是有点麻,现在是又酸又疼。”还不如不拍了。
  叶冰哼了声,照着他肉肉的小屁屁拍了两下,要不是有她天天给拍,他第二天能起来才是怪事呢。
  叶小哥哥被打的一踉跄,揉着屁屁第N次下定决心好好练武,务必找回做哥哥的尊严。
  第二天叶冰回来的比较早,因为大舅二舅也要过来帮忙,还有就是她撞大运打了只鹿,一条成年母鹿,斤数得过百了。
  这只鹿也不知道被什么追赶跑到了屯子里的猎场,正撞到她眼前,这可都是钱啊,岂能放过。
  虽然因为不是雄鹿,没有鹿茸可卖,但是这价格也低不了。
  “大舅,这鹿是在屯里的猎场打的,还求叔祖爷爷帮着卖了吧,钱分三份,拿出一份给屯里。”只有一头鹿,只能卖了钱给钱。
  林二舅有些急,“给啥给,这鹿明明是从外头跑来的,不算这猎场的。”
  平时给两只野鸡他就很心疼了,没想到还要给鹿,他心肝脾肺肾就没有好受的。
  林大舅想了一会子,“给了吧。”他也心疼啊。
  不过为了名正言顺,还有叔爷爷那真的没少帮忙,他做不出来昧下鹿钱。
  害怕鹿血流干了,三人一商量就往家回了。
  不到中午三人就进了屯子,林大舅抗着鹿,林二舅拿着两只野鸡,叶冰抱着朱白。
  叔爷爷看到这么大只的鹿高兴坏了,将剩下的鹿血都放了出来,“这可是好东西,回头找点好酒,泡鹿血酒喝。”
  他阅历丰富,知道要把东西卖上价钱就得找对人,要是把鹿卖给普通人,估计等多是猪肉价,这就太可惜了。
  “这鹿血我留一半,剩下的一半我帮你们送人,放心不让你们吃亏。”叔爷爷性格光明磊落,自然不会占小辈的便宜。
  叶冰人小嘴甜,“都给叔祖爷爷留着,不卖别人。”
  “好丫头。”没白疼,听这话心里就煨贴。
  叔爷爷家里大儿子还没回来,就拉着林大舅二舅帮忙把鹿收拾出来,不能整个抬走啊,目标太大不是找事么。
  这个叶冰帮不上忙,和姑奶奶(叔祖爷爷闺女)玩了会,她揉了几下黑毛,给姑奶奶撸了会朱白。
  三人都是好猎手,手快,不大会功夫,鹿就被收拾出来了。
  期间,林大舅也说了交钱的事,这回叔爷爷没吱声,但也没说不要。
  鹿皮被大舅留下了,说给她熟一熟,等到了冬天给她们全家做鹿皮靴子。
  叶冰自然没有不同意的,到时候她再打个狐狸,靴子内里挂毛,肯定很保暖。
  她今年冬天也是要出去打猎的,可不像往年猫冬窝炕头,所以冬天的棉衣啥的都要早早准备好。
  好在家里已经存了不少兔皮了。
  那边叔祖爷爷擦擦手,让叶冰带个话,现在天热,肉存不住,他等会大军(叔爷爷大儿子)就要去县城了,帮忙垒炕的事做不了了。
  叶冰实话实说,她家现在缺钱,叔祖爷爷帮着卖鹿就是帮了大忙了。
  叶冰和大舅二舅回了家,看到爹娘正在挑水和泥呢。
  她当时还想家里会用什么粘合土坯,她们宁朝那会用的是糯米浆,风干之后建筑很是牢固,可百年不朽,不过她们家都吃不起糯米,别说用来盖房子了。
  不过泥巴也可以,坏了就坏了,等过几年家里有了钱完全可以重盖,也不会心疼,到时候可以盖成罗家那样的青砖的。
  因为时间还早,要来干活的人都没来,叶冰娘看到大哥他们还挺惊讶,“还没吃饭吧,我去做。”
  至于为什么这么早回来,肯定是惦记帮她干活啊。
  知道妹子误会了,林二舅赶紧把叶冰打到鹿的事说了,顺便说了叔爷爷帮着去县城卖的事,“大军下午也要陪着去县城,下午过不来了。”
  叶爹娘高兴坏了,叶爹拔萝卜一样将闺女举高高,还拿短短的胡茬扎了两下闺女的嫩脸,“我闺女也太厉害了!”就是不能往外显摆,憋死他了。
  叶小哥哥拽着爹的裤子,也要举高高,还不忘保证,“等我学好功夫,也给爹娘打鹿。”
  叶冰娘拍了老公一下,让他们父子三个消停点,“那咱中午吃顿好的,我去做饭。”
  “娘,把鸡胸给我切下来点。”这是朱白的饭食。
  为了保证朱白的野性,不被养成家猫,她从来不让它吃熟食的。
  叶冰娘瞪了眼嗷嗷撒欢的朱白,这小东西被她闺女养着,真是掉进福窝里了。
  不过今天高兴,多给它点肉也成。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三十章 
  等叶大伯下工过来; 看到木屋这边忙活一片,炕都垒的差不多了。
  他还看到了好几年没回过娘家的大妹子(林大舅妈); 帮着烧火做饭呢。
  憋了一会问了两句家常,他就赶紧干活去了。
  长时间不见,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他们家就他过来了,爹娘不肯过来; 他媳妇还得回去做饭洗衣裳,也没过来。
  为什么通知叶家; 这也是叶爹娘商量好的,虽然他们都想离叶家远点,可是有些事还真是绕不开。
  就拿他们家做活这事,一旦不和老房那边说一声; 那村里人议论起来都是二房的错,所以叶爹白天和队长请假的时候顺便和他爹大哥说了嘴; 至于来不来他就不管了。
  叶冰娘心里想着不来更好; 这样下次有事可以名正言顺的不通知他们了。
  本来以为这么晚了; 不会再过来了呢,没想到他大哥还真来了。
  叶爹虽然偏心自己的小家; 但对于这个大哥还是有三分好感的,能来他也高兴。
  人多力量大; 外加上没有偷懒耍滑的,晚饭做好的时候,活就剩个尾巴了。
  这帮人非得做完了再吃,林大舅、叶冰娘轮番上阵劝也没用。
  七月末天头热; 到了晚上半山腰凉风习习,倒也舒服。
  索性就在院子里撩桌子,上面是两个大盆,一个是满满的蒸饭,另一个是菜盆,里面是酱香鸡块炖土豆,桌子上还有一堆洗干净的野菜。
  没有那么多桌椅板凳,大家只能站着吃。
  其实饭碗也不够,她家碗加上盘子才八个,还是从大舅那借的。
  叶冰娘害怕大伙不好意思,亲自给盛饭,盛的满满的,然后浇一勺子炖菜汤汁。
  有个小伙子是个自来熟的,接过碗咧着嘴笑,“还是大妮姐心疼我,我就爱这么和饭吃,这肉汤可真香,不吃菜就能吃一碗饭。”
  别的小伙子就逗他,“那你就别吃菜!”正好他们多吃点。
  “你寻思我和你一样傻啊,有菜不吃!”
  众人哈哈大笑…
  大家吃的都比较豪迈,吃野菜也不蘸酱,就把野菜往菜盆里一放,野菜沾上肉汤香的很。
  叶大伯夹了筷子鸡肉,是香!他这弟弟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谁让弟妹娘家这么帮忙呢,这鸡肉肯定是林大舅给的。
  要说这林大舅也是他亲妹夫,如果不是老头子犯倔,他没准也能借上光呢…
  一顿饭他没少吃,脑子也没闲着,想着乱七八糟的事。
  叶冰爹娘将人都送走了,林大舅他们也和黑牛屯众人一道走了。
  看着齐整的火炕,四角板正的锅台,后屋还有宽阔的猪圈和鸡圈,虽然累了也高兴。
  这其中最费事的当属猪圈了,为了怕猪拱圈,猪圈的下层是用石头块垒的,上边才是土坯。
  这些石块有部分来自于她家的自留地,还有一些是她们全家在山上捡的。
  不过东西做完了还不立马用,还得晾干。
  火炕、灶台不怕热的话,烧一天火就差不多干了。
  猪圈鸡圈也晾个三四天。
  晚上林大舅让他们去他那睡,叶冰娘没同意。
  现在天头热,随便糊弄一宿就过去了。
  明天就能睡炕了,嗯…她家还缺铺炕席。
  炕席是用高粱秸秆或是芦苇秸秆的篾条编的,铺在炕上干净还好看。
  叶冰娘喜欢芦苇的,因为更平滑些。
  她老公别看干活不成,除了脸俊手也巧,看过几遍别人编筐,他就会了,不知道会不会编炕席。
  炕席显然不是一两天能做好的,所以他们在炕干了后只能睡在稻草上,铺上被子,也不觉得硌了。
  这头叔祖爷爷回来了,给了叶冰一百四十块钱。
  叶冰很上道的拿出五十准备交场地费。
  叔祖爷爷摆摆手,“你们听我说,这头鹿净重八十二斤,我给算了八十斤,二块钱一斤卖的,得了一百六十块钱,我收了二十,以后咱村里也是这规矩,每次在村里猎场打猎,不管打到啥,最多收二十块封顶。”
  叶冰心下感动,可这事会不会让叔祖爷爷难做,“叔祖爷爷,要不从下次在这么算,这次我们家该给多少是多少。”
  最后叔祖爷爷拍桌子发了火,叶冰被姑奶奶拉走了,这事才算完。
  当天下午,叶冰将钱交给了爹娘。
  以前最多十几块,这次一下子一百多,以前两人都没攒过这么多钱。
  叶冰娘一兴奋把煤油灯点上了,打开她的嫁妆箱子,掏出个小木盒子,再打开是一个布卷。
  叶冰娘豪气的将布卷打开,“咱数数家底多少了。”
  布卷里面额最大的是十块的,也有五块的、两块一块的,还有五毛、两毛、一毛、五分、二分、一分的。
  各色各样的纸币,厚厚一沓子。
  不过可以看出所有人比较精心,每样纸币都被摆放在一起,连个卷边都没有。
  叶小哥哥伸手挨个钱摸了一遍,叶冰都能感受他的高兴。
  叶冰娘将十块、五块的都交给老公,剩下的自己来数。
  看到儿子眼巴巴的,她就把一分钱的土黄钱币给了儿子,“你会数数么,啥都眼热,闺女数不数?”
  叶冰摇摇头,她好像还是文盲呢,这里的文字和宁朝是比较相像的,所以一些字她都是连蒙带猜的,但也能看懂些。
  可是这没过明路啊,更没人教她数数,所以她只能“不会”。
  那边叶小哥哥学着爹娘的样子往手指头上吐了口吐沫,开数,“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
  叶冰差点喷了,原来就会数一二三啊。
  家里还是叶爹数学最好,最后加在一起有了二百二十六块八毛三分。
  这是他们全家的存款,外边已经没有外账了,欠林大舅的叶冰已经用平时打猎的收入还了。
  叶冰娘将钱又细心的裹上,嘱咐儿子,“大儿子,咱家的钱数谁问你也别说,就说不知道,回头让你爹给你买糖块吃。要是别人知道咱家有钱就该借了,借没了,你就买不了糖了。”
  叶小哥哥闻言赶紧点头保证,“我谁也不告诉。”
  至于大闺女,叶爹娘都不担心,这孩子是个心里有数的。
  等两个孩子都睡着了,叶爹娘激动的躲在被窝里恩爱了一回,然后又聊起了这钱。
  “老公,照这么攒下去,明年咱家的青砖瓦房就有了。”算算青砖瓦片的价格,盖个东西屋的,怎么也得三四百块钱吧。
  以前这么多钱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手里已经有二百多了。
  “不着急,咱把木屋好好收拾收拾,多住两年再说。”叶爹有自己的考量。
  如果是之前设想的土坯房,明年盖完全没问题,可是青砖瓦房太显眼了,这不是明白告诉别人他家有来钱道么。
  他可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
  叶冰娘一想也明白了,“那等围墙弄好了,咱们把房顶加厚些,到不然冬天雪大可能会压塌房顶的。”
  “都弄,房顶要弄,墙也围一层,不好看就不好看,暖和就成。”他们只要得了实惠就好。
  之后两人又商量买小猪、小鸡的事。
  猪窝、鸡圈都有了,可不得养起来了。
  实际现在养猪有些晚,他们这十月份天气就会变冷了,动物就会长的慢。
  还有就是草都枯黄了,猪吃着就费劲了,所以这时候要给猪专门煮猪食。
  猪食种类繁多,可以是糠,苞米秧子碾碎了,也有好的,比如说榨完油的豆饼。
  其实早几年挨饿的时候,糠和豆饼都是人吃的,所以那个年头没人养猪,人能活下来就不容易了。
  现在队里条件好点了,人们分的粗粮可以吃饱了,队上才鼓励养官猪,秋收后可以用工分换猪粮。
  也可以去山上采摘橡子、松子之类的,队上也收,用来换稻糠皮子。
  “家里还缺几口缸,要个中不溜的酱缸,还要一个大缸积酸菜,要是打不了井还得弄个缸当水池子。”一想她家东西差的有点多啊。
  “我让陆三帮我打听了,周边有没有会打井的,能打井还是把井打了,哪怕晚几年盖房子呢。”叶爹看到每天媳妇去桥那头挑水,很是心疼。
  “嗯。我大哥和我说他那有干松木,让咱们打个桌子几把凳子。”叶冰娘叹口气,屋里空间太小了,她还想打个箱子呢,可是没地方啊。
  叶爹还真认识几个手艺人,“回头去一大队找老洪去,他是家传手艺,手可巧了,还会雕花呢。我看咱别打圆桌了,打个长方形的,顺着窗台放,不占地方,过两年孩子上学,还能趴上去写字。”他想的多周到。
  “那就再加个炕桌,大冬天咱就在炕上吃饭,舒坦。”都分家了,自家人过日子当然怎么舒服怎么来。
  两人越说越精神,后来一算,家里别看钱多,要把需要的都买齐了,估计还不一定够呢。
  “没事,等兔子养起来了,这些东西咱都买。”叶爹对于兔子养殖很有信心。
  “我养猪养鸡也能赚钱。”一头大肥猪弄好了,可是能卖百十块钱呢(这里含有成本)。
  叶冰听了一耳朵需要买的东西,翻了个身睡了,明天还是继续努力打猎吧,她现在可是家里的顶梁柱!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


第三十一章 
  绿绿葱葱的半山腰; 有一处高高土墙围起的院子。
  这土墙真够高的,连房顶都看不着了。
  上面还插着尖锐的石头块; 看着就吓人。
  推开大木门走进去,是块青砖铺成的小道,里面有两棵树,一颗是桃树一颗是枣树。
  都是叶冰让他爹从村里要的树苗栽的; 而且不是谁便要的,事先打听好; 谁家桃好吃,又甜又水灵,哪家杏好吃,甜丝丝的; 既然种当然要种好吃的。
  桃树这边有口井,上面用青砖垒着; 还有个盖; 旁边有摇井打水的轱辘。
  为了打这口井还真是不容易; 因为叶爹一直惦记打井这事,就托了很多朋友帮忙打听有这个能力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还真让他问着了,是邹家沟子的; 早年据说和军队在大西北做工程的,就打过水井,后来受伤腿折了,就回了村里。
  不过老头子有点特性; 叶爹没当回事,拿着一只野鸡就上门了,没想到一说来意,老头死活不答应,直接把他撵走了。
  后来叶爹八顾茅庐才把人请来,他自己说是把老头感动了,叶冰觉得是把老头烦着了,人家为了过点安稳日子,不得不答应帮忙。
  邹老头是个有能耐的,在半山腰转了一圈,这踩踩那跺跺,捏捏土壤的湿度,就问叶爹想给哪打井。
  叶爹说这片都成,当然最好是在院子里,这样吃水洗衣裳都方便。
  后来真的在院子里打的井。
  他们手上没有啥工具器械,只能用最古老的方法打井,就是用人挖,将挖到的泥土和石块运上来倒在一边,为了防止塌方,要用木头一圈圈加固,直到渗水量差不多为止,最后用青砖垒内壁,拆除木头。
  打井这个活还真是有技术含量的,要不是有邹老头指挥,就是请再多的人也白扯。
  这次木头是从黑牛屯买的,青砖从县城那边的砖厂拉回来的,为此还找的队长专门开的介绍信,要不人家砖厂你就是有钱也买不来一块砖。
  人工就是叶爹、林大舅和二舅,不是不舍得花钱雇人,只是井口就那么大,一回也只能一个人下去,三人轮班干也累不着。
  叶冰娘陪着叶冰去打猎,人家老邹头说了不要工钱,每天能吃上肉就成,谁让叶爹为了打井嘴上生花,说出许多好话,好在邹老头还比较有分寸,只提了这么个要求。
  足足花了一个星期井才弄好,邹老头拿着叶爹给的两只野鸡拍拍屁股走了。
  后来叶爹娘一算账,这口井只花了四十多块钱,比预想的省了不少,满以为没有二三百打不下来呢。
  这四十块主要是木头和青砖钱,人工就不算了。
  不过木头经过晾晒还能用,最起码冬天能当柴火烧,不亏。
  这井打的悄无声息的,村里的人是都不知道的。
  就是队长(求他开介绍信)有些嘀咕,铺成小路要那么多青砖么,不过要说盖房子,又差了太多,搞不明白这叶老二到底想干啥。
  有了水井是方便多了,叶冰洗澡次数明显上升。
  以前打一天猎,出了很多汗,浑身难受,也不过是擦擦了事。
  好在她以前在战场上吃过苦,所以还是能忍的。
  不过有了条件她就不想忍了,她还和他爹撒娇要了个大木盆,这是她的专属洗脸洗澡盆。
  其实她更想要浴桶,可是家里地方实在太小了,反正她人小用木盆也方便。
  不着急慢慢来,浴桶早晚会有的。
  小木屋也是大变样,基本变成了土坯房,外头围了一圈土坯不说,就是房顶,换了更结实保暖的松木板,上面盖了一层芦苇,又用泥和草段涂抹了两层,防雨防雪还保温。
  屋后头东西更多,有猪圈、鸡圈、兔子笼子还有厕所。
  因为动物比较多,所以这个味道比较浓郁,这还是叶爹娘勤快的结果。
  不过肥料多了,叶冰看过自留地的白菜长的特别水灵还壮实。
  今年的酸菜可以多积些,不过大缸还没买着。
  供销社就有半大的小缸,用来腌鸡蛋还成,就是下酱都有些嫌小。
  空余的地界也被收拾出来了,种了些小葱和菠菜还,也因为肥厚,长的都不赖。
  叶冰对于农业是不太了解的,但是她在宁朝可是特权阶级,在大冬天吃过菠菜的,当时好奇问了几句,好像这菜比较抗冻,等下霜了,可以用草盖上,还能生长一段时间呢。
  她也不知道行不行,就想试试。
  不行的话就浪费点种子罢了。
  成功了的话,冬天也能吃几口绿叶菜。
  省得整天土豆、白菜、酸菜的。
  这人心就是不愿意满足,以前吃不饱的时候,有口吃的就谢天谢地了,现在条件好点,就想吃的更好了。
  叶冰娘也愿意陪着孩子折腾,还说家里地方小,要不然放到屋里种,肯定能种出来。
  小木屋的门也进行了改造,上面弄了个门栓,这样家里没人可以锁门了。
  屋里面积不大,东西有些多,显得有些挤吧。
  一进屋就是个锅台,旁边竖着个炕桌,一个扁扁的高高的碗架子(特意打成这样,不占地方),然后是大炕。
  地上有一个长方形桌子,四个凳子都被塞在桌子底下。
  紧挨着炕和木桌是个大箱子,用两个小板凳架起来的。
  叶家的兔子已经不少了,主要是兔子真的比较好养,小兔子四到五个月就成年了,成年兔一个多月就能生一胎,一胎能生两到十四五只。
  叶冰最开始掏兔子窝的兔子都怀上了,大兔子都生了一窝了,生了八个。
  他们家一排的兔子笼子,因为兔子多,所以住的比较挤。
  现在一有空闲,叶爹就编笼子,叶冰提议卖点,省得每天伺候它们太累。
  不但要收拾粪便,还得割草,这兔子别看不大,还挺能吃的。
  可是叶爹不同意,他准备养到年前,到时候家家办年货,都要买点肉的,到时候肯花钱买兔肉的就比较多了。
  就怕冬天他们这外头太冷,兔子受不住,看情况来吧,反正拿到屋里养不现实,实在冷的话,只能提前卖了。
  明年在后头在起一口圈,用来放兔子笼子,到时候兔子也能在外头过冬了。
  没经验啊,只能慢慢摸索着来。
  这段时间,村民们就比较忙了,也到了农忙时间,八月份掰苞米,九月份挖地瓜、土豆。
  到了十月份,就要割水稻了,期间还要晾晒、入仓、交公粮。
  时间嗖的一声就过去了。
  这几年风调雨顺,人们生活缓过来一些了,交的公粮也有数,队上仓库终于不用跑老鼠了。
  交了公粮之后,就是村里人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要按工分分粮食了。
  今年粮食比较多,工分就更值钱些。叶冰娘还是得了三百六十斤粮食(封顶了),还剩了一百多工分,这工分又不能给人,所以都换了稻糠皮子,用来冬天喂猪。
  叶爹也奋起一回,得了三百斤粮食,是他上工以来最多的。
  叶小哥哥捉虫的时候也得了二十多个工分,队上分了他二斤大米,这绝对是特殊照顾了。
  分粮的当天晚上,叶冰家吃的是大米干饭,炒的大葱炒鸡蛋、酱兔肉、辣椒拌白菜丝。
  一家四口吃的都是肚子滚远,吃完了都跑外头溜弯去了,没办法吃的太撑,根本躺不下。
  进了屋,四人靠在墙边,叶冰娘开始讲前几年的事,那时候叶冰还没出生,叶小哥哥还在娘肚子里,天灾人祸,百姓过得很苦。
  天灾就不说了,人祸是一些领导瞎指挥,底下的小领导也互相攀比,这个说他们村的粮食亩产有三千斤,那个队长就敢喊五千…
  上面领导听到报告,谁说的越多就表扬谁,这样的风气下,实干的都没了出路,只能一起往大里喊口号,可是口号不是白喊的,要按斤数交公粮的。
  等交公粮时队长们傻眼了,因为产量都不够交给国家的。
  叶冰当时听她娘讲的时候差点没反应过来,还能这样搞。
  她是有疑问的,“百姓就随他们这样搞么?不能队长说啥就是啥吧,根本没那么多粮食啊。”这不是要饿死人么。
  “咋没闹,大家堵在仓库门口不让交粮。可是斤数都报上去了怎么办,有专门有征粮队的,想不交都不行,人家带着枪呢,是老百姓能得罪的,所以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叶冰娘还记得粮食被拉走了,队上哭的一片片的。
  “事后就没收拾队长。”不能让他一个人占便宜吧。
  “收拾啥,都那样,老队长算好的,不敢说话,最后逼没招就和二队长说的一样,那年最惨的是一大队,他们队长为了立功表现说的最多。”不过后来他把队长让出去了,估计也是怕了,“那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