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门法则-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金川卫。
巴颜喀拉山呈东西之势,是西部有数的广袤大山,山脉以四十七座雪峰为主,座座巍峨高耸,直入云霄。西夏和吐蕃的国界便是以巴颜喀拉山脉南北而分,北为西夏,南为吐蕃。山脉靠近东部的余脉以金山为主峰,常年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中。
金山融雪化为两川,自雪山南北而出,一为大金川,其二为小金川,大小金川蜿蜒向东,重汇于邛河。大明在两川相汇处建立了数十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堡寨,设金山卫镇守,扼住了西夏和吐蕃东进的南路,与北路叶雪关一道,并称川西重镇。
金山卫虽是军事重镇,但因有河运通畅,故此人烟密集、商旅繁多,是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赶到金山卫后,众人才松了口气,验过度牒路引等物,径直入内。以童老的身份,本可直接拜见当地镇守指挥使,得到更好的歇宿条件,或者是寻访道门派驻此地的分司都管,同样不差。
但考虑到只在金山卫歇宿一晚,且没有别的事情,童老、朱七姑和四师兄等人又都是喜好清净的性子,便只寻了个干净的客栈歇宿。
因为战事愈演愈烈,金山卫也出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修道中人,赵然傍晚时带着胡氏三口出门闲逛了半个时辰,就见到了好几个道士从他身旁经过。此时赵然已经有了不俗的资质,又开了天眼,刻意察看之下,倒也让他发现了些修道之士和凡俗人等的区别。
大底修道之士身周自有一股天然的气机流动,流动方式和气机强弱又各自不同,但赵然是绝对看不懂其中门道的,他只能粗粗分辨出人家是否是修道中人。
但修道者毕竟不多,没事也不会如凡俗中人一般常在大街上晃来晃去,好不容易见到几个后,再想仔细“研究”,就没这个机会了。等到天黑之后,赵然和胡氏三口寻个小饭馆吃了些饭菜,便回到了客栈。
赵然正要躺下歇息,胡氏又找上门来,赵然一问,才知道这胡氏是打算在金山卫停留一段时间,余下的路程便不准备跟着走了。金山卫有大军驻守,安全无虞,人烟稠密、街巷繁华,生意自然好做,胡氏提出留下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天一早,队伍继续出发,只少了胡氏三口。减少几个无关的累赘,童老当然没有异议,不过他也没有把马匹还给胡氏的意思,四师兄无动于衷,只朱七姑拿春娘的事情调笑了赵然两句,惹得赵然好一阵尴尬。
第八章 宝瓶寺中宝瓶僧
巴颜喀拉山,东南第九峰文泽雪山下,宝瓶寺中,宝瓶禅师闭关三日,方自静室而出。望着寺外高耸的雪山之巅,宝瓶禅师怔怔良久,长长叹了口气。
他自小便在宝瓶寺长大,因佛性通达、修为上勇猛精进,为上任住持纳为弟子,之后苦心栽培,成就宝瓶寺立寺以来第一位印证阿罗汉金身的高僧大德。
老住持圆寂之后,他接过宝瓶禅师的法号,成为第七任住持。此后二十年来,宝瓶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寺一跃成为整个巴颜喀拉首屈一指的大庙,享受万民供奉,香火鼎盛!
当年的宝瓶禅师是何等意气风发,何等自信满满,他的最终目标是证就佛陀位,摆脱这轮回之苦,去往西方极乐。可惜的是,自从印证了阿罗汉金身后,他的修行渐渐慢了下来。阿罗汉金身之后,需要成就十六观智中的欲解脱智和审查随观智。他用了足足八年时间,才看到了本我相,灵身意欲脱离本身;又用了十年,他的本我相分为三相——坏灭无常相、畏苦相、无我相。
如今,坏灭无常相和畏苦相都已经看破,唯独无我相始终模模糊糊,说是没看破,可他又具备明确的感知,说是看破了,可中间始终隔着一层窗户纸,将他的观察和无我相割裂开来。
宝瓶禅师为此苦修了又一个八年,看不破无我相,他就无法成就审查随观智,他的阿罗汉金身便无法达到圆满境,当然也就证不得菩萨果,更别提佛陀位了。
衣钵僧明慧一直守候在静室之外,他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寺中僧侣,当下匆匆赶过来,口称:“师父。”
衣钵僧是住持的记室,在寺庙中主要是为住持操持繁琐事务的,既包括公务,也包括私务,实际上也就是住持的助手。这个职司和住持关系极为密切,通常由住持最看中的徒弟出任,所以佛门中所谓“传授衣钵”,指的就是这个职司。
宝瓶禅师眉头紧锁,一语不发,衣钵僧明慧心中一沉,小心翼翼道:“师父,若是不成,还是莫太在意,一切皆随缘法才好。太过操切,恐怕于心境有碍,若是起了心障,那才是最头疼的。”
宝瓶禅师眉头减缓,点头道:“说得不错,是为师执着了……却也不是全无所获,从迦蓝寺得来的功法应当还是可以试试的,只可惜这回所用非人。”
明慧松了口气,当即道:“如此,弟子再去寻一个更合适的便是,便请师父示下,该当选用什么样的人才好?此事不宜张扬,我亲自去办。”
宝瓶禅师摇头道:“哪有那么简单的,这样的人,世间难逢几个,这事我再想想,看看可有更好的法子……这几日寺中可有什么事么?”
明慧道:“天龙院下了法谕,又在催促去白马山了,说是道门那边来了许多好手,咱们佛门也不能示弱。这几日巴颜喀拉山东路十七峰各寺都派人过来问,想知道师父何日动身,他们也好随同前往。”
宝瓶禅师沉吟道:“让各峰自行前往吧,就说我这里抽不开身,尚未定时。”
明慧点头:“知道了师父……对了师父,普真禅师昨日过来拜访,如今就在客舍。”
宝瓶禅师“哦”了一声,问:“可有什么急事?切莫怠慢了。”说着,抬脚就往外走,要赶去客舍亲自接待。
明慧在他身后追着道:“普真大师似乎神色焦急,弟子问了,他却不肯说,只说要跟你谈。恩,他是师父的至交好友,弟子哪里敢怠慢与他……”
“那就好,”宝瓶禅师一步不停,忽然回头道:“你别跟过来了,先把静室里那个道士安顿好,给他服一碗灵芝芙蓉汤,养养身子骨,恩,把我炼制的参乌丸也给他一粒,回回神。此事切切不可让外人知晓,明白么?”不等明慧回答,他已经去得远了。
明慧得了师父吩咐,先去厨下寻了典座和尚,讨要了一碗现熬的灵芝芙蓉汤,又到师父的禅室翻找出装参乌丸的瓷瓶,取了一粒,然后回到静室。
宝瓶禅师的静室分为两间,明慧穿过外室,在墙壁上按了一处机巧,只见墙壁缓缓向左右两侧打开,里面露出黝黑的内室。内室中只有一张简陋的木床,床上躺着一个中年道士,四肢为铁链所缚。
明慧挥手将墙壁上的油灯点燃,俯身察看这个道士,只见道士面色苍白,两只眼睛惊惧地盯着明慧,身子却一动不动。
明慧一掌拍在道士的眉心处,将他身上的封印解了。
道士立刻拼命扭动起来,同时摧使法力,想要挣脱铁链。四根铁链顿时激起阵阵红光,剧烈颤动起来。
明慧笑道:“牛鼻子,你也别费这个力气了,这是德格山下所产的精铁,被我师父加持过本愿金刚力,你无论使多大劲,链子都会原原本本返到你身上,所以说别折腾了。你连我都打不过,怎么可能在我师父炼制的法器下讨得了好,你是不可能挣脱出来。”
那道士闻言之后脸色又灰败了几分,挣扎几次后终于停了下来,沉默片刻,问:“你到底要如何?我不是你的对手,既然败在你手上,死了也无所谓,却为何将我关在这里,在我身上折腾来折腾去?”
明慧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实话说,师父让我来给你喂药的,一碗灵芝芙蓉汤,喝下去将养将养身子骨,还有一粒师父炼制的灵药,可以帮你回回精神头。你就放心吧,不是蹂躏,要想让你死的话,你早就死了,绝无可能活到现在。”
道士浑身忍不住一哆嗦:“素闻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会如此残忍?你师父对我行的究竟是何妖法?既然折磨于我,又为何给我喂药,你们究竟想要做甚?”
明慧笑道:“我佛慈悲,也要分人的。为了天下黎庶,我佛们子弟不惧舍身饲虎,可对于邪魔外道,却也不惮以大恐怖诛戮!佛道两家,不容于世久矣,你现在提什么‘慈悲’,是在跟我讲笑话么?”一边说着,一边将道士的上身略微搀起,就要给他喂汤吃药。
道士扭头拒绝,明慧毫不气恼,又把碗凑了过去,同时道:“再说句实话,让你服食汤药并非为你好,只是怕你死了,我师父的功法修行不知又要耽搁多少时日。不过呢,你若是不喝,那绝对是熬不过去的,但喝了以后至少还保留了逃生的一线之机,你说呢?虽说这个机会很渺茫,但什么事都讲个机缘,或许你真的就是机缘中人呢?我听说你们道门崇法自然,主张一切随缘,你落在我手上,这便是你我之间的机缘,你对我师父刚好有用,这也是你能活下来的机缘,喝了这碗汤、服下这粒药,未尝不是你将来逃出生天的机缘,你看我解得对不对?”
道士闭上眼深吸了几口气,忽然转过头来,张开大嘴喝起了明慧捧着的药汤,大口大口咕嘟灌进了肚子,之后又毫不犹豫将明慧地过来的参乌丸咽了下去。
明慧眼神复杂,看了道士几眼,点头赞道:“你是个很聪明的牛鼻子。”说完退出了内室,将墙壁重新合上。
第九章 普真禅师
宝瓶禅师和普真禅师年岁上差相仿佛,各自都已是五十开外。两个和尚最初的结识,是在天龙院三年一度的万品妙法大会上,当时宝瓶禅师和普真禅师作为年轻一代杰出僧侣,在桑措活佛莲花座下连续听了七日佛法,俱有不同领悟,对这位密宗的“大智法王”非常敬仰。
桑措活佛离开天龙院后即返回吐蕃,二人结伴追随护送,直到将其送过巴颜喀拉山才依依不舍的拜别。此后,普真禅师顺路在宝瓶寺参修一年,和宝瓶禅师结下了深厚的交情。这二十多年来,宝瓶禅师将宝瓶寺弘扬光大,其中颇得了普真禅师不少支持。
要说起在佛法修为上的悟性,宝瓶禅师自认为要略强于普真禅师,当然这一点普真禅师也是承认的,故此几十年来,宝瓶禅师的修为一直稳稳压过普真禅师一头,而普真禅师也一直称宝瓶禅师为师兄,以示尊敬之意。
但是随着年岁渐长,普真禅师的修为渐渐赶了上来,已经开了审查随观智,也许用不了几年便能有所成就,从而进入印证菩萨果的身识界。
有时候宝瓶禅师在羡慕之余,也会隐隐有些不甘,他的天赋心性非常好,只是可惜进错了庙,若是能像普真禅师一般,进的是实力雄厚的万法寺,有一个开了意识界的师父,也许自己早就得了菩萨果了。
如今,宝瓶禅师的佛法修为卡在了无我相上,从心性上已经无法领悟突破了,唯有寄希望于外物,若是从迦蓝寺得来的奇巧功法仍然行不通,他就只剩最后一条出路,请普真禅师出面,求肯文音大师为自己灌顶。
宝瓶禅师赶到客舍的时候,普真禅师已经迎了出来,因为相交莫逆,相互之间也不客气。
“见过师兄!”
“师弟来了?且坐,我这几日正逢闭关参悟,今日才出来,寺中弟子们可曾慢待了你?”
普真禅师合十道:“一切都好,又不是生脸,这些弟子们哪里会不尽心的?”
宝瓶禅师点头:“那就好。我听说你去了白马山那边,怎么有空来我这里走动?隔了五六百里,可不近啊!”
“天龙院下了法谕,师父在贺兰山威望素著,不好坐视不理,故此让我前往白马山走一遭,也好帮衬一二。”
“师弟法力深湛,此行定然马到功成的……”
不提还好,一提起这个话头,普真禅师脸色就变了:“师兄,我这次过来,是恳请师兄出山,助我一臂之力的!”
宝瓶禅师惊讶道:“怎么?以师弟的本事,莫非还会吃亏不成?就算是道门大炼师出手,师弟也差不到哪里去,除非师弟遇到了合道境的道门真人……可据我所知,见性、见空、见色诸位大师都在白马山,若是道门真人出手,也论不到你上阵啊……”
普真禅师叹了口气:“唉,此事说起来,也是我一时大意了。我领了见性大师的法旨,坐镇乱云山北麓,扫荡道门群邪……我那两个徒儿你是知晓的,本事都不算低……”
“我记得去岁来时,圆聪和圆明都已开了鼻识界,圆聪还成就了过患随观智吧?他的小无相法火候很足,在他这一代,应是罕逢敌手的。”
普真禅师脸现悲戚之色,缓缓道:“圆聪他已经死了……”
宝瓶禅师一惊,随即怅然良久,道:“可惜了,圆聪是如何死的?”
普真禅师道:“我让圆聪圆明各自分守一道,圆聪守的是东路。十几日里倒也表现得无可指摘,胜了几次,还将两个法力不弱的道门行走诛杀了。我见他守得很稳,便将精力集中在圆明身上,没有太过关注。谁知这孩子连胜几阵后竟然生了骄横之心,不与我知会,擅自潜越明境,竟到了井壶关左近,结果遇上了高人。”
说罢,普真禅师从怀中取出一纸金叶,五指轻拂,口中念咒,那张金叶子悬浮于二僧身前,骤然生辉,叶面上流光溢彩,将当时的情景一一映现。
宝瓶禅师叹了口气:“圆聪的小无相法愈发精妙了!就算是在万法寺诸弟子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实在可惜……”
叶面上,圆聪演化榕树老僧,以虚像化实像,现三叶莲花,端的妙化无常。这手本事一亮,宝瓶便忍不住赞叹有加,心下更是惋惜不已。
普真禅师收了金叶,向宝瓶禅师道:“师兄可认出来了?”
宝瓶禅师点头道:“无怪圆聪那孩子会输……二十年前,我在横断大山与这常万真斗过,不想二十年后,此人修为精进如斯,这手吕仙剑愈发神出鬼没了。若是早知有今日,当年便不应该放跑了此人,以至铸成大祸,害了圆聪师侄……”
普真禅师叹道:“因果业障,怪不得师兄。”
宝瓶禅师又道:“这个白胡子的老鬼是童白眉么?听说他手中木杖、背上葫芦极是难缠。”
普真禅师道:“童白眉倒也罢了,我自信可压他一头,只是这朱七七却难办得紧。”
宝瓶禅师一惊:“此人便是朱七七?她已经十多年未曾现身,怎的也出来了?这是个疯子,十七年前孤身入我大夏,一路自静塞军司杀到西平府,毁了二十多座寺庙,杀了上百名佛门子弟,连雷光寺和悬济寺首座都没有留下她。惜我当时一路奔波赶过去,却没有来得及和她斗上一场。”
普真禅师道:“我当时正在西平府,恰好参与了围杀朱七七一役,这女魔头当真了得,本事高强不说,最擅鬼蜮伎俩,当真令人防不胜防。雷光寺和悬济寺两位首座境界修为都在她之上,却仍是吃了些亏。我当日修为还在鼻识界徘徊,没有机会出手,不过料想出手之后也讨不得好。后来雷光寺和悬济寺两位首座好不容易将她困在云谷峰,却又被楚阳成救走了。”
宝瓶禅师道:“当年朱七七便如此强横,十多年了,也不知修为到底进到何等地步?”
普真禅师道:“却不知是否堪破虚实之奥,说到合道之境……那楚阳成也才略窥门径,她应当还不至于。”
宝瓶禅师道:“就算如此,也不是你我可以力敌的。圆聪师侄的大仇,我是义不容辞的,只是单凭你我,恐怕难成。”
普真禅师道:“多谢师兄出手!师兄勿忧,我已向师门传讯,请大师兄来白马山走上一遭。”
宝瓶禅师喜道:“有普济大师在,那自是最好的……”刚说到这里,又皱眉道:“还是不妥,童白眉、常万真、朱七七都到了,毕桑光和熊海阔又在何处?他同门五人向来感情极笃,不应该只有三人在此。再者,我听说楚阳成就在白马山,若是将他引来,麻烦就大了。”
普真禅师道:“师兄说得是,但我其余三位师兄皆随师父闭关,却是无法来援,仓促之间,我又找不到可堪一战的好手。不瞒师兄,我本打算请了师兄和我大师兄先行前往,尽量在半道上截住他们,若他师兄弟五人齐聚,便暂时忍耐,另寻良机,否则便可动手……我就怕这三人及早赶到白马山,和道门妖邪合在一处,再想报仇,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若是师兄今日仍不出关,我是打算午后便下山的,真真是来不及。我此次来白马山,师父赐下金光如意,就算胜不了,自保也可无碍!”
宝瓶禅师讶然,道:“文音大师竟将此物赐下,可见对师弟你的厚爱。你是乘金光如意来我宝瓶峰的?”
普真禅师道:“确实迅捷如意,半日工夫便到了。”
宝瓶禅师道:“那就稳妥得多了。另外,不知师弟你向见性大师他们禀告了么?可否请白马山来援?”
普真禅师道:“也是我百密一疏,你知我这金叶度牒乃师门秘法,白马山那头没有留个弟子,消息一时间是传不过去的。再者,圆聪毕竟分量低微,我恐天龙院不愿出手,来来回回一耽搁,就会误了大事。宝瓶峰虽说远甚白马山,但我还是先来师兄这里更为稳妥一些。”
白马山是与道门争锋的主战场,圆聪的死虽然令普真心疼,但对于佛门来说,却算不得什么,为了一个普真而出动高手,且不提出动的高手还要能与童白眉、常万真和朱七七这等人物匹敌,单只越过白马山潜入道门控制区,就不是可以简单做出决定的,坐镇白马山的天龙院高僧肯定要慎重斟酌。
普真一说,宝瓶就想明白了,当即道:“也好,我现在就随你走一趟!”
第十章 阵法之道(上)
从金川卫到叶雪关还有二百里路,官道虽然平缓,但对于修为高深的童老等人来说,反而绕了许多冤枉路,因此,童老仍然尽量选择捷径小道,反正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区区沟堑山崖也拦不住他们几个。
没有了胡氏三口拖累,一行人走得便更加快捷了几分。童老照例走在最前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赵然想起初见楚阳城的时候,被楚大炼师抗在肩上登萍渡水,不禁询问七姑,为何此行要像个俗世凡人般行走于地面之上——实际上他只是想再次体验一下那份惊险和刺激。
朱七姑的解释很简单,既然有脚力代步,为何还要消耗法力呢?骑马前行(其实是马、驴、鹿)慢不了多少,就算是修道之人,若无急事的话,也不愿意在赶路上耗神耗力,那么个走法真心累得慌。随后她又补充解释,说此类认知不适合某些奇葩人士,比如跟在后面的四师兄。
朱七姑尤其教导赵然,此地已非安全之所,要时时刻刻做好打架的准备。不管怎么个打法,总之要牢记一点,必须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节省法力的消耗,哪怕只是区区一丝法力的积储,也有可能是获胜的关键。
赵然恭恭敬敬受教,然后宣称自己不会打架,朱七姑狠狠瞪了他一眼,板起面孔说,我的弟弟,怎么能不会打架?说出去岂不是丢我朱七姑的脸面!
赵然很无辜的表示,自己没有根骨,体内存不下一丝法力,和修道之人打架,岂不是瞬间秒成渣渣。
朱七姑鄙夷的看着赵然,表示只要有打架的勇气和决心,就算凡俗之人也同样能坑得修道之人哭爹喊妈,更何况你赵然虽无根骨,却有资质,若是连打架都不会,还不如我先把你秒成渣渣,省得将来出去给我丢人。
四人向着叶雪关前进,虽说一路荒山僻野,途中倒也碰上过几次道门安排的巡山,其中有根正苗红的馆阁修士,也有依附道门的各类散修。总的来说,这里仍属道门控制的辖境之内,如井壶关北路遇到佛门妖僧半途截道的事情还是相当罕见的。
当夜仍旧寻了处避风的岩洞歇宿,朱七姑打发童老和四师兄去找些野味填肚子,四师兄酷酷的一动不动,眼白翻到了天上去,看也不看朱七姑,童老则相当郁闷地听命去了,赶在夜幕降临前扛了只野山羊回来。
早在未出井壶关之前,赵然便主动担起了烧烤野味的差事,他在无极院菜房干了小半年,手上功夫不赖,背后的小竹箱中各色调料也足,每次烧烤出来野味都很好吃,倒惹得童老几人食指大动,每次均是饱餐一顿,以满足口腹之欲。
虽说童老他们几个都是修道之人,且渐渐入了辟谷的境界,但修炼道法其实与吃喝饮食并不相悖,辟谷前与辟谷后的区别,仅仅在于忍饥耐渴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按照朱七姑的解释,辟谷是与修炼后期越来越长的闭关相辅相成的,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更多是因为闭关修炼之时改换了吃食的方式,“吃”的其实是天地之间的“元炁”,从实质上来说,与普通的食物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转化为法力,只不过一个转化的效率更高,一个却粗糙得多罢了。
赵然将野山羊烤熟,焦黄的皮肉让人望之垂涎,那股子肉香很快将山洞溢满,不仅朱七姑和童老早已坐在旁边眼巴巴的等着,这两天跟着沾了不少光的四师兄也围了上来。
朱七姑冷冷道:“没有出力的不给吃!”
四师兄反唇相讥:“莫非这只山羊是师妹打来的?”
朱七姑瞪着他道:“我小弟烤的山羊,我不能吃谁能吃?”
眼见两人争执,赵然连忙打圆场:“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边说着,一边将篝火挪开,上前割肉:“两只前腿最是细嫩,当然是姐的……嗯,这只后腿肥而不腻,当属大师兄——大师兄打猎辛苦了……这只后腿留给四师兄,四师兄一剑怒斩妖僧,必须犒劳犒劳……”
赵然做主分了肉,朱七姑便没再反对,只是瞪着四师兄道:“还不谢谢小弟。”
四师兄却一句感谢也无,只是接过羊腿走到洞口处,一边眼望渐渐明亮的繁星,一边稳稳当当吃着,只给朱七姑留了个后脑勺。
再看童老,一只羊腿已经啃了快一半了。
吃罢晚饭,童老凑着葫芦嘴灌了几大口酒水,红着鼻子寻了个角落沉沉睡去,顷刻间鼾声如雷;四师兄怀抱那柄大剑,靠在洞口边一动不动,也不知有没有入寐;朱七姑则坐在篝火边,拉着赵然说话。
赵然很好奇,问朱七姑:“姐,大师兄那口葫芦里究竟装了多少酒?怎么一路喝到现在还没喝完?”
朱七姑轻笑道:“他那葫芦是个宝贝,能装多少物件我也说不清,认识快二十年了,从没见她装满过。”
赵然暗暗咋舌,正待详细再问,却听朱七姑开口道:“小弟,我观你虽无根骨,但资质上乘,我大师兄说,随随便便丢给你一个道门最粗浅的静坐之法,你很快就领悟上手,他对此也很是称道的。我这些时日替你仔细盘算过了,道门功法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有法力依托,以你的条件,尚无法触及,若是想有自保之力,只能从阵法一道入手。”
顿了顿,朱七姑又道:“阵法非我所长,且于炼器一道也不曾涉猎钻研,也不知该如何指点于你。想送你件法器护身,你又用不了……想来想去,倒是有些对敌的法门和技巧跟你说说,只望能在阵法一道上对你有所助益。我听大师兄说,你曾助华云馆那两个道门行走除过妖,华云馆为此奖赐给你一套阵盘?”
赵然点头:“当日大卓、小卓师叔追摄一头未成大气候的狸鼠精,我曾在旁相助,操控阵法困敌,能尽全功主要还是大卓、小卓师叔法力高强,而且那套布阵的法器也是两位师叔的,我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摘下胸前挂着的袋子,将里面的那套小阵盘取出,巴掌大的阵枢罗盘、三寸小金剑、方木尺、一串水银珠、一方玉印,尽数摆在朱七姑面前。当然,也少不了那本《五行神阵纂要》。
朱七姑随意翻捡了一遍,微微皱眉道:“太过简陋了些——材料普普通通,阵法云纹也只炼制了一层上去,华云馆小气得紧!不过有总比没有强,就以你这套阵盘为主吧,我且说说应当如何对敌。”
赵然心中欢喜,连忙坐正了身子,凝神倾听。
朱七姑道:“你这本《五行神阵纂要》上共有二十五种阵法变换,我适才翻看了一遍,都是些最粗浅的五行阵法,但虽说粗浅,却恰恰是五行阵法的根基,华云馆给你这本阵书,也算得其所哉。你只需将这二十五种阵法钻研精熟,将来再修习更为艰深的五行阵法,便可事半功倍,甚至修习三才、四象、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等阵法,也能轻省得多。但怎么才算精熟呢?你背下来了么?”
赵然点头:“全篇背诵了不知多少回,全在我心里装着呢。”
朱七姑道:“那这二十五种阵法,你都演示出来了么?”
赵然道:“都演示过了,各阵运转无碍,费了我不少水磨工夫。”他得了阵书和阵盘至今不到半年,若不是依凭超强的记忆力和对天地气机运行的“可视”能力,想要做到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故此,他说这话的时候倒有几分炫耀在里面,但可惜朱七姑完全没有听出来——对朱七姑来说,这点成就压根儿算不得什么。
朱七姑道:“那好,你便在这里演示给我看看。”
第十一章 阵法之道(下)
赵然起身,仔细打量了一番山洞内景。这山洞之内三面被山壁所封,洞口向西偏北,空气流转是极为不畅的。概因此地山脉走向为南北之势,盛夏南风转入山谷之后,急行向北,正巧灌不进山洞之内。
朱七姑让赵然布设五行离火化金阵,此阵以火为尊,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火由木生,洞内无木可借;就算可以靠法器凭白生火,这火也“烧不旺”,因为火借风势,但此处无风!一来就等若给赵然出了个难题,明显有考校之意。
不过这难不倒赵然,他当即入凝神之态开天眼察看气机流向,随后很敏锐地在东向山壁顶端感受到了勃勃生机,他猜测此处上方当有大树茂盛的根系,否则不可能如此。
找到了关键,赵然当即在此处挖了个侧向小坑,将那瓶朱砂放置其中,算是布好了阵眼。又将金剑插在山洞洞口和阵眼之间的地上,以离火炼化金气,直指洞口,杀伐时严厉难当。
如果仅仅如此,在洞内无风的情况下,此阵的威力会自减一等,达不到最大效果。故此,赵然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将玉印埋在了山洞之外而非阵眼之下的中央位置。玉印属土,将这件法器埋在洞口外,便相当于在这里竖起了一道拦截风向的土墙,可以将风引入洞内。当然,并不是说玉印真个可以改变风向,他以玉印引入山洞的只是流动的气机,或者说改变了洞口的气机运行,将洞内洞外两个相互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