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者的妻子-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白玉莉是拿着结婚证的正房夫人,真想知道朱丽安跟她扛上会是什么样的,这两人会不会姐妹情深?
  回想起来,朱丽安咒骂她对她的伤害并不深,真正伤到她的是沈樾,“你为什么不能像白玉莉和朱丽安一样懂事?做一对好闺蜜?从来不给我惹事?从来不让我百忙之中出来断官司?你要明白你自己的位置!你连她们俩个的一根小手指都比不上!我不跟你离婚是因为可怜你!”
  呵,现在考验白玉莉和朱丽安友情的时间到了,她这个原配早已经下台鞠躬,看看她们俩个会不会好姐姐好妹妹一辈子?做一对21世纪妻妾相合的典范?
  薛琳随手挑了一件衣服进去试,将包交给郑兰拿着之前用口型轻声说,“配合我。”
  郑兰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
  “等会儿还去清心园么?”薛琳一边在试衣间试衣服,一边跟守在外面的郑兰说道。
  郑兰虽然觉得疑惑,还是很顺的接口,“你不是最喜欢清心园吗?”
  “可是清心园有点贵啊。”
  “对你来说贵吗?”
  “我觉得贵。”薛琳说道,“一顿饭下来至少要两三千呢。一盘炒土豆丝都要一百多块。”
  “那里的菜好吃,环境也好啊,有的时候就是要买环境。”
  “你说清心园是那个老板沈樾的吗?”
  “我听说是的。”
  “自己当老板还要下厨,厉害了。那么大片地方,建那么大的一片中式园林,现在估价至少值几百万吧?”
  “几百万可买不来。”郑兰顺口胡诌起来,“品牌已经做出来了,听说有好多名人墨客在那边题字留影什么的,老板除非傻了才会卖,明显就是下金蛋的一只金鸡嘛。”
  “也是啊。”
  “我还听说了一件事。”郑兰左右看看,“听说那个老板还会写小说,什么猎雕英雄传实际是他写的,卖了好多书,收了好多版税,还卖了影视版权。”
  “那么厉害啊!”薛琳从里面换完衣服出来,左看看右看看,“你觉得我穿这条裙子好看吗?我总觉得哪里不服贴。”
  “这里啦。”郑兰掐了掐腰和胸,“这个品牌是欧版,胸这里做得比较大……”
  “你干脆说我平胸就好了嘛。算了,不买了,被你气死了。”薛琳干脆回了试衣间把衣服脱下来换回自己的衣服,她知道郑兰说得是大实话,她只有B,同等尺码的衣服穿日韩版的没有问题,穿欧美版的就会胸那里空,得穿魔术胸罩。
  “别生气了亲爱的,我买包包给你?”
  “不要!买包包也治愈不了我受伤的心。”薛琳送了个白眼给她,两人打打闹闹的,完全无视朱丽安走了。
  朱丽安没有在意两人的态度,她在意的是两人说的话,那个叫沈樾的厨子,真有这么厉害吗?
  “你怎么知道这女人认识白玉莉?”郑兰疑惑不解。
  “白玉莉喜欢这个牌子,帝京这是唯一的专卖。”这还需要解释吗?
  “那她要是认识白玉莉,不认识沈樾怎么办?要是沈樾没撩过她怎么办?”
  “大姐,你觉得可能吗?沈樾,看见那样的大美女不撩?比猫不吃鱼还不可能。”
  “你这么一透沈樾的家底,她就会去追?”
  “不一定啊,你听没听过柜姐信息网?”
  “什么东西?”
  “你这个老板可真是不称职啊,就是说这种品牌的柜姐圈子实际不大,客户的圈子也小,她们互相交换信息,客户的喜好啊,消费习惯啊,消费能力啊,包括家庭背景,老公乐不乐意花钱什么的,让一个柜姐知道了,所有人都知道了,我不信没有一个上勾的。”以上纯属给自己的“先知先觉”打掩护了,这个信息网存不存在?后来一定是存在的,有企鹅群,有微讯群,信息交流快捷,现在有没有不知道。
  “这个东西用在正途上其实很不错啊,我回去问一下。”
  “得了吧,做代理的要懂得抓大放小,你做大东北地区总代的,就要抓市场,越级抓柜姐是怎么回事啊?你见过狮子抓老鼠的吗?以后做大中华地区的总代,难道也要天天盯着柜姐卖货?”这一阶段的中国企业家都有这个毛病,喜欢事无俱细事必躬亲,从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开始的人,难免控制欲旺盛,结果一是限制了自己的眼界,使得企业无法有更好的发展;二是牵扯了精力,将精力用在了无用的事上;三是过度集权,把自己逼成肺炎都不能休息的工作狂,最后累死自己。
  “厉害了你,上课真的那么有用吗?明天我也报个班算了。”郑兰伸出大姆指。
  “一般。”薛琳觉得上课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是个问题,唯一的好处是认识了不少人,很多薛琳上一世跟他们有点头之交,知道他们的际遇,更多的是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看见了这些人,也提醒薛琳自己,先发优势,先知先觉并不代表一切。
  比如现在最火的IT热,人人都去投互联网相关,自己连字都不会打,网页都不会看呢,一听说有个互联网公司就一股脑的把钱投进去了,指望钱生钱,等互联网泡沫破灭,哀鸿遍野。
  你知道马东未来能创办阿里妈妈,你知道他失败了多少次吗?你想成为替他交学费的人吗?
  想到这里,薛琳哑巴很久的织(fei)补(柴)系统忽然冒出头来刷存在感了。
  “前方发现实力派影帝天皇巨星。”
  “谁?”薛琳揉了揉眼睛,虽然上辈子她后期过得有点自闭,但还是正常社交的,甚至因为无聊做了一段超壕追星族,对于演艺界名人还是熟悉的。
  正前方一个身高足有一米八二,皮肤白嫩如牛奶一般,一双桃花眼,穿着丑瞎人眼的高中制服仍不掩帅气的阳光男孩走了过来。
  “曾毅山?”这个时候他还是高中生?薛琳决定狠抽系统大嘴巴,“他?老花瓶啊!四十多岁还靠脸吃饭,年轻的时候的灵气耗光了就剩油腻中年的老气了,老黄瓜刷绿漆抢年轻人饭碗死不要脸跟二十岁不到的小姑娘演情侣的大傻X?”
  “姐姐,新开的美发沙龙免费体验。”曾毅山有些羞涩的把传单放下就走了。
  好乖啊,这个时候知道叫姐姐,不得不说长得好看就是有优势,小鲜肉就是比老腊肉招人疼,一句话就让薛琳黑转粉了。
  “长得真好看。”郑兰单手托腮也露出花痴的表情,“你不是注册了个影视公司吗?这个样真心不差了。”
  “还是个高中生呢,怎么着也得让人完成学业。”薛琳耸了耸肩,按照时间线这个时候应该是高三?演员本人是中戏毕业的。别说什么成名要趁早,一生长着呢,还是要打好基础。
  “未来科技巨头!八点钟方向。”织(fei)补(chai)系统今天有点激动啊,不停地提醒,薛琳向那边看过去,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宅男走过来,格子衫,牛仔裤,头发完全没有发型可言,年龄不大还有一个留着胡子,有刚才的曾毅山对比,一个一个的扔进垃圾堆都不为过。
  他们正在争论薛琳完全听不懂的东西,什么网络啊,什么公式啊,什么架构啊,夹杂着英文单词,对薛琳来讲跟天书一样。
  “投资他!”
  投什么啊?刚才还在回忆互联网泡沫呢,就投资……薛琳正色看着被众人围在中间的年轻人,略眼熟,要是头发剪短,羊毛胡子刮掉,卧了个大艹,被沈樾早期投资用几万块钱拿到60%股份,自己只剩30%,最后被稀释到0。3%赶出公司的龙泉!
  难怪系统让她投资,印象没错的话,他就是九六年左右认识的沈樾!
  龙泉家境普通,在这一年母亲还车祸去世,是沈樾一直照顾他,他才把沈樾当大哥一样尊敬,直到后来被沈樾摆了一道才如梦初醒。


第42章 天使投资(二)
  尽管认识了龙泉; 薛琳却没想好要怎么跟他认识; 两人萍水相逢,暂时擦肩而过。
  跟郑兰喝完了饮料之后又去逛了京城几家名店,走到腿疼脚也疼,又情不自禁的各自买了不少东西之后互道再见,各自回家。
  薛琳车刚开到一半; 就被全庸用电话召唤到了出版社,做为一个作家; 半资深出版人士,全庸对薛琳的眼光有一种迷信一样的崇拜,有了猎雕英雄传的传奇式走红和大漠英雄传的逆袭; 新武侠像是雨后雨笋般涌现,每天他都会受到大量的投稿,他在众多短篇投稿中发现了一块璞玉; 却有点拿不准要不要发表; 想要薛琳帮助参考一下。
  薛琳翻看那篇短篇; 说是新武侠,不如说有点像西方的科幻; 两个人比武,比着比着其中一个说暂停,两人又聊起了哲学; 聊着聊着又比武; 讨论的全都是新武侠的内在逻辑精神内核什么的; 总之很有趣也很怪。
  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荆棘; 哦,不奇怪了,这人未来是科幻巨匠。曾经写过数十篇科幻短篇,三篇科幻长篇,他红到什么程度呢?薛琳这种“家庭主妇”都知道他,因为她追的小鲜肉主演了他原著的电影,被骂得狗血淋头,她跟黑子对骂了足有一个月。
  “这个有点像西方的科幻类啊,这人投错杂志了。”
  “他在投稿信里说之前投过科幻杂志,人家说他写的像武侠。”
  “刊在杂志里吧,给新人稿酬。”未来荆棘以稿酬高又任□□拖稿闻名,给他新人稿酬的感觉怪好的,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全庸笑了,他并不知道自己替自己找了个怎么样的一个冤家,未来两人相爱相杀几十年,由此开始。
  出版社租用了《侠客行》杂志社的楼上,方便全庸两边管理,现在两边都运转良好,新武侠的风潮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繁荣,出版社和杂志社都欣欣向荣,只不过数字化的水平一般。
  “网络架设情况怎么样了?”
  “只有两台拨号上网的电脑,用的也不是很多,作者还是寄手写稿件的多,不过寄软盘的也渐渐多起来了。”
  “注意一下,用一台不用上网的电脑,专门打开外来的软盘。”这个时候的人对计算机病毒还不是很熟悉,薛琳印象里已经有一些破坏性很强的病毒存在了。
  “嗯,网络公司的技术员也是这么说的。”全庸将薛琳送到了门口,薛琳转过头看着杂志社的所在地,这是一间位于帝京老城区的灰砖四楼,大部分是一些商业杂志社、出版社之类的,这种地方就算是保留下来了,以后房租也会很惊人。“全先生,您有计划搬家吗?”
  “搬家?这里挺舒服的啊。”全庸不明白为什么要忽然提起搬家的事。
  “周围很多地方都拆迁了,这楼的历史也很长了吧?我记得你说过冬天取暖也不是很好,这种老楼早晚会拆掉,我想趁现在房价不高买一个合适的地点,将杂志社和出版社都搬过去,最好离沙海唱片近一点。”
  全庸对薛琳奇异的屯房癖多少有些了解,“这样啊,我没什么意见,您看着办。不过我觉得帝京的房价也就现在这样吧,能涨到什么程度呢?现在人工资才多少钱啊 。”
  “工资会涨的啊,你看现在全国人民都往帝京来,人只会越来越多,人越多需要的房子越多,您家里是儿子吧?我觉得应该多买一套房,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多强啊,结婚什么的没房子跟您二位住一起互相干扰总不是个事儿。”
  全庸点了点头,“嗯,这倒也是,我现在手里有两余钱,我跟我爱人正商量着是买房还是买车,听您一说还是买房对,就是出租也不少赚钱呢,现在外地人确实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
  全庸现在手里岂止有两个余钱啊,他现在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名作家,钱途远大,不用薛琳提醒,未来对他来说什么时候买房都不难,薛琳也不过是偶尔提一嘴,“以您的财力,大可不必在买房和买车之间两难,都买又能怎么样呢?”
  “话虽这样说,我这种自己出来单干的,心里总觉得不落底。”
  “瞧您说的,出版社正当经营照章纳税,您一样交着养老保险,怎么就觉得心里不落底了呢?您的书就是您的底气啊,到什么时候您的版税都是少不了的。”
  全庸笑了,“借您吉言了。说起来还有一件事。”
  “您说。”
  “我呢一直在考虑,是专心做出版还是继续写书,过去呢这件事不是问题,我想要慢慢退休了,可自从写了新武侠,我觉得我还能继续写……”
  “您想找个合适的人帮您的忙?我觉得您可以慢慢找,您对这一行业了解比我深,不拘什么,第一条人品要好,别的都在其次。”
  全庸怕什么呢?他怕薛琳把手伸进来管,薛琳现在除了偶尔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帮着拍板,决定一些诛如搬家,设备更新之类的事,具体业务大撒手,实际上出版社业务繁杂,不是一个外行能明白的,现在看薛琳完全没那个心思,也就放心了,“我有一个老同事,他现在的杂志是国办的,但也开始自付盈亏了,您知道的,那些个杂志读者群就那样,不死不活的,他还年轻,想出来做点事。”
  “行,您看着办,决定了人选有时间咱们吃个饭认识一下。”
  薛琳跟全庸告别了,这才开着车回到家里。
  到家里又是一声叹息,钟点工正在用普通的抹布擦桌子,问题是这个抹布薛琳明确的告诉过她是厨房用的。
  强压下火气之后,薛琳把钟点工叫了过来,“大姐,你在我这里做了有一周了吧?”
  “嗯。”钟点工没吭气,只不过把抹布向后藏了藏。
  “我之前明确的说过,我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家吃饭也少,只要求卫生达到一定的标准,您是怎么做的呢?”
  “我不干了不行吗?”钟点工直接把抹布摔了,“整天事儿真多。”
  薛琳张了张嘴又把嘴闭上了,对这种她这个主人家还没说话呢,就发脾气要走人的钟点工她能说什么呢?钟点工赚得多,从来不缺活干,有脾气也正常,但这态度也实在让人憋气,可惜这时候不能给她打差评,“既然您不想干了我也不挽留了,到时候结工资吧。”
  送走了钟点工,薛琳躺在沙发上自己运了半天的气,这是些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忙了一天想回家安静的呆一会儿,就遇上这么个棒槌,生完气还得起来自己收拾屋子,零碎东西丢没丢不知道,值钱的东西她早按前世的习惯锁保险柜里了,她比较心疼自己的实木家俱,没个可靠的人保养怎么办?
  请保姆?她虽然目前常驻帝京,未来肯定免不了到处走,请保姆就是把家给保姆住,自己还要付工资,关键是人品不敢保证,到时候她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回家一看屋子被人搬空了怎么办?
  擦完了家俱,薛琳躺在地板上连生气的劲儿都没有了,上辈子她就没这些麻烦事儿,家里的家政人员全都是沈樾的家政公司派出的,工作能力不差人品也算可靠,除了给沈樾当耳报神之外没别的毛病。
  说起来当年替沈樾主管家政公司的人叫什么来着?
  薛琳一直想不起来了,索性给春丽姐打了个电话,“喂?大姐,帮帮忙啊,我想请个可靠点的保姆或钟点工。”
  “我还想请一个呢,我都把我妈家的保姆挖来了,我妈都快跟我绝交了。”春丽说道,“你老家有没有亲戚啊?实在不行请个亲戚来吧,总比外人强点。”
  亲戚?可靠,干静,事儿少,关键是不会把主人家的话到处乱传,薛琳一直没找老家那边的人就是顾及这一点,隐私什么的在老家那边不存在的,一家出了事全村、全镇街知巷闻才是常态。
  “系统,家政服务类人才。”
  “启动家政服务类人才探索雷达。”系统差点儿没哭,有他这样闲的系统吗?什么事都让宿主一个人干了,平时一直被无视,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被想起来。
  “共发现一万六千名家政人才。”
  “目前需要工作,比较适合我的。”这么大的城市才一万六千名家政人才?缺口太大了。
  “王金玲,女,三十八岁,原纺织厂女工,目前失业在家,丈夫……”系统报出具体参数。
  “她没有相关经验?”
  “有的话不会现在还没有工作。”
  薛琳是了解帝京人的,做为一名帝京人,之前还是一名光荣的工人,变成一个“伺候人”的钟点工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光是心理建设就需要时间。说起来最残酷的下岗潮到来了啊,将会有很多劳动力被“释放”到市场上。“怎么样能遇见她。”
  “她和丈夫每天上午八点准时到人才市场找工作。”


第43章 资源整合(一)
  帝京的人才交流中心什么样呢?薛琳两辈子第一次来; 第一感觉就是眼晕,到处都是人,里里外外都是人; 甚至外面的人比里面的人还多。
  求职的人远比招聘的人多,不管出了多少公告说外面的招聘很多是黑招聘并不可靠,一样是有一个人举起招聘的牌子,马上就能聚拢起无数的人围堵。
  在这种情形下就算是有雷达定位想要找到一个人也是很难的; 薛琳只能按照系统的指引顺着一定的方向走,她这一身打扮; 平常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求职的,是来找人或招聘的,马上就有人过来问招什么人?她微笑摇头不说话; 只说:“我是来找一个亲戚的。”
  这帮人立马散开了,一连遇见十几波询问的之后,她终于走进了大厅。
  大厅里的大屏幕不停地滚动着招聘信息,各种工作岗位都有,看起来很岗位很“充足”的样子,可与人山人海的人潮对比,就显得杯水车薪。
  薛琳被系统指引到下岗再就业窗口; 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王金玲。
  她并没有急着去找她; 而是到一旁找到工作人员; 登记找家政服务人员。
  工作人员把她指引到了专门的窗口进行登记; 帝京家政服务人员缺口大; 已经有专门的窗口负责了; 但一般来应聘的都是外地人,那边下岗再就业窗口的人看着这一边,没几个人过来。
  可能是缘份,也有可能是系统在使用“金手指”,就在薛琳登记完没多大一会儿,下岗再就业窗口那边的王金玲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离开了那个窗口,往家政服务这边来了。
  里子都快保不住的时候,没几个人还顾着面子。
  薛琳正在跟工作人员聊天,说自己的具体需求,“我一个人住,之前找过几个钟点工,总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不怎么在家吃饭,就想找个干净利索的人收拾家里的卫生,活很轻松,不需要住家,能长期做下去最好。”
  “你这种条件说是不高,并不难找。”工作人员说道,“可要让你达到完全满意,一样要靠缘份,有些人来一次就找到合适的人了,一做就是几年,有些人一年要来好几次,一样找不到需要的人,我这里现在就有资料,您先翻看一下。”
  薛琳翻了翻,果然以外地人居多,“有本地人做这个的吗?我总觉得本地人比较可靠一些。”
  “本地人一般拉不下面子……但是现在下岗的人越来越多了,估计做家政的也会慢慢多起来。”工作人员说道。
  王金玲在旁边登记信息,“王金玲,女,39岁……”
  替她登记的工作人员一边登记一边说了一句,“你是本地的啊?”她抬头看了一眼正跟负责跟雇主交流的薛琳。
  薛琳也向这边看了过来——
  薛琳打开门,让王金玲进来,因为还没有停止供暖,别墅里又是装的地热,温度比外面高了太多,薛琳一进门就把大衣脱了下来,王金玲打量着这间虽不乍眼,却让人觉得壕无人性的别墅,心里有点打鼓,“您家里就您一个人。”
  “是啊。王大姐,您叫我琳琳就行了。”薛琳说道,“我平时也不怎么在家里吃饭,说实话,请您多半是为了伺候这间房子,咱俩都一样,都是替这房子打工的。”薛琳笑道。
  “您这家俱都是红木的吧?多数是酸枝木的,也有紫檀的。”王金玲摸着家俱道。
  “您认识?”薛琳惊讶地说道。
  “我父亲是老木匠,我从小就见过这些东西,可惜家里没剩什么好木料了,只有我陪嫁的一对香樟木的箱子和一个老树根茶几。说实话,要是还找不到工作,我就得卖那些了。”
  “您家里是有什么急用吗?”
  “不瞒您说,我爱人身体不好,不能工作,常年吃药,过去厂子里给报销医药费,现在厂子里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医药费更没人报了,我儿子还在上大学,孩子学计算机的,一台电脑一万多块呢,我也买不起,孩子一直在学校的机房用学校的电脑,就这样还得省着使,交不起租金。下岗发了点儿钱,头一件事就是给我儿子买了台电脑,剩下的就是我爱人的药钱。”
  “您儿子学习好就行,您早晚会苦心甘来。”薛琳也不知该怎么安慰她,“这样啊,我这里呢月工资是五百块钱,您晚上不用住家,早晨七点上班,到了五点钟不管我在不在家,您就直接下班自己走人就行,跟您说句实话,您要是做饭好吃,我在家就多吃几顿,要是一般化我就不吃了,您把家收拾干干净净就行,我主要是忙外面的事,还会经常出差,我名下还有几间公司,您要是做得长远,咱们口头约定一下,能超过六个月,跟我签五年以上的合同,我替随便把您挂靠到哪间公司,给您续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王金玲搓了搓手,“我觉得您这么雇我您不合适。”
  薛琳愣了一下,“什么?”
  “您想想看啊,您不怎么在家,我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您什么时候知道呢?您又说您很少在家吃饭,我也不负责一日三餐,工作就是打扫房间,您这房子很新,平时也有人打扫,我一天两个小时就能从里到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您要是不在家,我随时可以回家,您也看不出来。”
  “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之前都是雇钟点工。”
  “您这样的情况确实是钟点工更合适您一些。不用天天过来,隔天收拾一次就行,一小时十块钱吧,两个小时二十块钱,一个月三百块。”王金玲算起了帐,“省了两百。”
  薛琳上下打量她,这确实是个有头脑的女人,没有一味的唯唯诺诺,把话都说在头里了,“那我请您做钟点工怎么样?一周一结工资,像您说的隔一天来一趟,您要是做好了,我还可以帮您介绍客户。不瞒你说,你要是真能做好,不嫌累光是这一个小区,够您一天做十个小时的,您到时候月收入可赶上外企白领了。”薛琳完全是说笑,家务工作很累,两个小时收拾干净这么大面积的别墅,得头也不抬的一直干活,正常人一天能做两份工就是很勤力了,非常需要钱的,也就是做三份。就是这样,收入也正经不低了。
  王金玲看着这间别墅,从下岗现在一直提着的心慢慢放下了,是啊,只要有双手,只要不嫌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薛琳观察了王金玲一个星期,发觉她是个做事非常有条理的人,卫生标准比薛琳这个主人还高,家里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薛琳跟着她也学了不少整理的技巧,连薛琳的衣服也被她分门别类了,什么是必须干洗的,什么是必须手洗的,什么是当季的,什么是过季的,难得的是她很主动,据薛琳所知,不用薛琳介绍,她已经找了小区里的另外一家,一样是做钟点工。光是这两份工作,薪水已经超过当年帝京的平均月薪了。
  是金子走到哪儿都发光,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要是聪明有头脑肯出力,活几辈子都是赢家,那怕遇到了低谷也是暂时的。
  对薛琳来讲,大后方稳定了,她现在就要做整合资源的事了。
  首先餐饮的发展速度超出她的预期,这种扩张速度赚钱归赚钱,管理容易出问题,“老班长公路餐厅”牌子已经打出去了,仿冒的人也有了,需要法务部门处理。
  通过教授的介绍,薛琳参观了进入中国几年的国际连锁餐饮公司总部,对他们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学习,要走什么路线,要做什么样的品牌,薛琳有了模糊的规划,但是还需要专业的企划。
  她果断启用了雷达,雷达指路了一位目前正效力于这间餐饮公司的一位前分区经理刘洋。
  为什么是前经理呢?别以为国际企业就真的“人性”化,这位分区经理三十一了,大龄怀孕,本来一直坚持上班,公司也很“鼓励”她,可她到了六个月的时候支撑不住了,得在家休息静养了,孩子是顺转剖,她身体损耗很大,做了四十来天的月子,回来不止位置没了,还被赶到了后勤办公室,一个人一间小黑屋,薪水降低一半。
  这种就是变相开除,毕竟公司不能开除哺乳期妇女,但可以逼你辞职。
  她也知道是这样,但还是为了孩子的奶粉钱、保姆钱,熬到找到新工作再辞职。
  所以薛琳一招唤,她就飞奔而来了。
  职场总免不了女性歧视,可薛琳更喜欢跟女性做同事,她们深知工作不易,更稳定也更重视工作。
  刘洋了解了薛琳的餐饮公司现状,立刻做出了企划,首先一些饭店该砍的可以砍掉,专做公路连锁餐厅,也可以把中式快餐厅的概念推广到市区,但名字不变,保持品牌特色,二是加强管理,对所有人事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薛琳模糊的想法在她的企划中都有体现,薛琳正式点头同意,并同意正式建立规范的餐饮公司和薛氏天使投资管理公司,整合管理所有薛琳投资的企业。
  她在帝京转了一圈,正巧这个时候写字楼遭遇寒冬,原本高大上只租不卖的写字楼们,开始低下了高贵的头,为了尽快回笼资金稳定租户,开始“悄悄”售卖了。
  薛琳以后世看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四层办公楼。
  对办公楼重新规划之后,分给了杂志社、出版社、餐饮公司,最主要的是薛氏天使投资正式挂牌成立。
  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薛琳是知道后来沈樾的公司架构的,沈樾投资项目太多了,审计、财务、法务、人事四大块哪一块都不能少,同样还有配套的行政、后勤等等部门。
  这些薛琳都会架构,就连人才也在人才雷达的帮助下招聘成功。
  其实一个公司重要的是规章制度和执行的人,只要严格执行制度,公司是很容易运行下去的。
  这一切足足让薛琳忙了三个月,直到所有人都换上了裙装,薛琳才意识到夏天又来了。
  她在餐饮公司报上来了裁撤并店名单中,看见了自己最初投资的饭店,张少彬的店。


第44章 资源整合(二)
  张少彬的店不是不赚钱,相反很赚钱; 只是这家店与整个餐饮集团的管理模式不再相同; 这家饭店更像是传统的饭店,厨师; 服务员,老板,张少彬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承包的工程上; 只是隔三差五出会现在店里,简单查看一下情况; 查一下帐单,发一下工资和福利什么的。
  就算是如此,和薛琳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