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机女配在八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箩筐和一个簸箕,箩筐编得紧密又严实,看来手艺不错,一边还放着些编簸箕的原材料。
谢南音抱了些藤条和竹篾出来,问谢国庆:“你可以编成花篮的样子吗?就是这样的。”谢南音怕比划不出来,转头看了看,这个家里家徒四壁的,别说纸笔了,啥都找不出来,谢南音道,“你等等。”
便去厨房拿了水勺,从大水缸里舀了一勺水,幸好地面是水泥刷过的比较平坦。
谢南音在上面用水粗糙的画了个模板,得益于上辈子大学期间,宿舍有个妹子搞了个专门卖手工艺品的淘宝店,那时候谢南音跟着帮忙,对方是个玩票性质的富二代,谢南音当初为了和对方交好,很是下了翻功夫,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不管是编织的手工艺品还是陶瓷制的,竹制的,谢南音可以说知道得不少,还帮着去出产地看过货,其实那个富二代妹子主要是去旅游的。
不过人家只是心血来潮,没两个月就丢到一边去了,好在谢南音也没做白工,她后来搭上的富二代,就是那妹子介绍认识的。
没成想现在,富二代的关系没用上,倒是这偶然了解的工艺品教程还能用。
谢国庆有些惊讶的看着谢南音画出来的模板,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可以试试。”
谢南音高兴极了,还嘱咐道:“做小一些的,用来装饰桌面的果篮,边角那里留点地方,我可以用丝线或者其他东西装饰一下。”
谢南音比划了一下大概的大小,谢国庆便拿起竹篾编了起来,他的手十分灵活,没多久就编好了一个,底下编的很严密,上面却是镂空的像鸟巢一般卷起来,看起来特别精美,即便不做其他装饰也能当艺术品了,竟然和谢南音画出来的样子相差无几。
谢南音认真的看了看,好一会儿才对谢国庆说:“爸爸,我们多做一些这样的花篮卖吧,外形还能再改动一下。”
她列举了一些类似心形,花瓣形的,谢国庆一直安静的听着,他的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但听得很认真,似在跟着她的思维走着,只是还有些犹豫:“这些东西,能卖出去吗?”
谢南音也不太敢保证,但是,“咱们村里最多竹子了,这些原材料都不怎么要钱,就是得费心思,试试吧爸爸,镇上卖不出去,咱们就带到县城里,我听说城里的有钱人多,不管怎样,肯定比你做箩筐赚得多。”
谢国庆把小花篮拿在手上,细细摸索了一会儿,才点头:“那我就试试。”
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说服了谢国庆,谢南音心下有些惊奇,不过,看着谢国庆摩挲花篮一改以往那种郁气,那沉默而专注的模样,眼里都多了几分神采,谢南音又想,也许这个人心底里,也是想从当年的打击里走出来的吧,如今看到了一点机会,才这么容易的答应了下来。
这样很好。
那些竹篾剩得不多,好在谢国庆的房子就靠山近,后山那里就有一片不小的竹林,谢南音看谢国庆认真的样子,见时间不早了,就主动去厨房做了晚饭,菜就直接用丝瓜煮了个汤。
这年头粮食还是金贵的,谢南音没想在这吃,因此做的不多,把菜端出来,就打算先回谢大伯家了。
谢国庆留她:“晚上在家里吃吧。”
谢南音惊讶的看他,谢国庆好像也有些不自在,但是,也许八岁的谢南音看不出来,但心理年龄已经二十多的谢南音,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他在笨拙的讨好着自己这个女儿。
谢南音沉默了下才说:“我和阿奶说好了晚饭前回去的,再说,我刚刚做的有些少,怕不够吃。”
谢国庆便垂下了眼皮,失落之色显而易见,直到谢南音说了明天一早过来的话,谢国庆才勉强恢复了精神。
第5章
除了谢国庆编织花篮和果盘以外,谢南音也没闲着,她自己搞了些小竹子回来,做成了竹风铃,这东西虽然简单,但费工夫,五天时间,谢南音才做了十五串竹风铃,还用草藤做了两个编织袋,谢国庆做了四十个花篮和二十个果盘。
父女俩因为一起干活交流的缘故,倒是亲近了许多。
期间谢雪梅和谢巧云都来找过她,邀她一起去捡蛤蜊,谢雪梅当时有些气急败坏:“那些人真讨厌,明明是我们先发现的赚钱路子,结果现在她们一个个也跟着去,连隔壁村都有呢,现在水沟里的蛤蜊都少了好多,我和姐捡一整天都没到半桶了。”
谢雪梅小小年纪,已经护食得很,偏偏这种事,又不能骂人,毕竟那些水沟又不是自己家的,别人非要去,自己还能拦着不成。
但是好不容易发现的财路就这么没了,别说她了,就连谢巧云都有些暗恼。
谢南音就说:“大家都去捡,这生意也长久不了,何况蛤蜊不是稀罕物,有钱些的人家懒得去捡才偶尔买了吃个新鲜,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你们别太上心了,省的到时候失望。”
谢巧云她们去捡了两天而已,肤色又晒黑不少,现在天气正当热的时候,一整天待在外头,哪能不黑,要是中暑那就更糟了。
谢巧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谢雪梅不信这个邪,愣是又去捡了两天,等到下一个集日的时候,却发现镇上卖蛤蜊的已经有好几处了。
谢巧云她们忙活了这么久,攒到的十斤蛤蜊才卖出了一半,而且价格还降到了一毛二,没有谢南音,她们姐妹俩也就一人分到两毛多的钱。
余下的一半蛤蜊实在卖不出去,给带回家来自己加餐了。
谢雪梅被打击了这么一下,加上这几天晒太阳太多,精神都焉了,谢南音本来想让她们帮忙做些手工活的,但谢雪梅的手比较笨拙,那些精细点的活她根本做不来,而且这人是个性子活泼的,你让她呆坐不到两刻钟,她都跟火烧屁股似的。
倒是谢巧云的手巧些,但是她十二岁了,前段时间顾着捡蛤蜊丢下了家里的活被大伯娘念叨了好久,现在根本没法子再腾出时间来。
谢南音觉得攒的的这些手工艺品足够了,一来她还不清楚市场,万一卖得不好,积存下来就糟了,二来做的太多,她们也难带。
现在谢南音有些发愁的是怎么去县城里这些东西不易坏,谢国庆用编织袋装好,也是他找的关系带着谢南音坐上了一辆大卡车。
这年代能开大卡车走南闯北的都是人物,谢南音觉得,谢国庆有这样的人脉,要是他没断腿那事,估计这几年也能发达了,反正她是看出来了,这个便宜爸爸以前能耐是不差的。
那种专门运货的大卡车,后车尾十分宽阔,不过味道很大,谢老太太知晓他们要去县城的事,不仅没反对,反而十分高兴谢国庆能出门,自打他断了条腿,整个人都死气沉沉,不过从她上个月说过谢南音到年龄该上学的事后,谢国庆总算有了些生气。
不仅做活凑钱,这会儿还敢弄那些花俏的篮子到城里去做买卖了,即便这买卖八字还没一撇,但总算日子有个盼头,人只要有了希望,以后肯定能越来越好的。
不过谢老太太还有些不放心:“你带茵茵去干啥啊,她这么小你看得过来吗?要我说,让你大哥陪你一起去,出门在外的多有不方便,你大哥好歹有一把子力气。”
不是谢老太太贬低自己儿子,实在是一个瘸腿的带着个小孙女出门,那话怎么说来着,老弱病残,他俩都在其中。这要是遇上什么事,跑都没法跑的。
不过这事谢大伯肯,张彩霞就有些不乐意了,地里正是活计最多的时候,老幺也是的,非得这个时候折腾啥子买卖,那些个篮子她都看过了,也不过就是好看了点,又不能当饭吃,就是卖出去也怕没多少钱,做生意要是这么容易,人家早发财了,反正她是没看出来谢国庆有啥发达的命,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做些活,好歹挣出点钱帮补下家里老人小孩,也让她男人松快松快。
但是这些话肯定不能对婆婆说的,张彩霞就道:“妈,家里事正多的时候,要不然,让家华跟着去吧,家华都十五岁了,也能帮上忙。”
谢老太太又不傻,一听大儿媳妇这话,就知道她计较什么,但这张彩霞除了私底下有些小心眼外,大多数时候还是老实的,加上这段时间家里确实忙不开,谢老太太就犹豫了。
还是谢国庆劝她:“妈,我姐家离车站近呢,我和茵茵下了车就去找她,家里的事大哥也走不开,我到了地,会给你们打电话的。”
村子虽小,但广播和电话还是有的,花点钱打个电话通知一声,也不是大事。谢老太太这才妥协:“得了,你不想我管,我也懒得理,家华也不用叫了,他那个性子,去了才给你们添乱。”
谢家华虽是谢国强的长子,但为人有些浪荡,爱跟一群坏小子们胡混,也是张彩霞宠的,好在就是混了些,也没干啥大坏事。但是吧,她女儿在县城也不容易,让这小子过去,岂不是相当于给她女儿找麻烦,谢老太太不乐意,思来想去,最后只能让儿子带小孙女去了。
谢老太太想着,以前小儿子腿没事的时候,是经常往县城去的,那地他也是熟得很,再怎么地,人也丢不了,于是暂时放下心来。
不过想到自己那唯一的女儿桂花,谢老太太又专门收拾了些干货和腌菜装好袋让谢国庆带上车,去自己妹子的婆家,怎么能空着手上门,要是被那老太婆知道了,又该寻她女儿的不是。
谢南音对桂花姑姑的印象不深,除了过重要的节日和新年,姑姑一般不回来,不过听说她小的时候因顾雯跑了没奶喝,是这位姑姑费了大力气弄来外汇券买的奶粉给她,不管人怎样,这恩情是实实在在的。
谢南音在车上问谢国庆关于姑姑家的情况。
等了解完毕,她也觉得姑姑这家人还是可以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姑姑的那个婆婆怕是有些难相处。
桂花姑姑只有一个儿子,因早年生产的时候出了点意外,故此后来一直没怀孕。因此她婆婆周老太看她不大顺眼。姑父叫周誉,周家在他那一辈就两兄弟,不过周老太十分偏心大儿子,因为大儿子有前途,在县政府的事业单位上班,大儿媳家也是出身不差。相比起来,姑父就像后娘养的,具体怎么样有些难说,但是周家出过一件特奇葩的事。
周信和许红梅夫妻,当年忙事业只生了个女儿,许红梅是文工团的,生产之后身材有些走样,好不容易才恢复过来,于是就不肯再生了,楞是说要再等几年再要个儿子。
结果可好,没过几年,国家开始计划生育了,周信在单位里,早早收到风声,他不敢顶风作案,又想再要个儿子,毕竟那年头,即便是有文化的人,心里还是比较传统的,没儿子的在他们看来都是绝户头的人家。
这夫妻俩琢磨来琢磨去,决定还是要再生一个,于是一边加紧造人计划,另一边,他们找上了周老太,让她帮忙说服把她们原来的女儿过继到周誉夫妻名下,周老太竟然还同意了。
这样一来,即便文件真下来了,他们的孩子还能顶着头胎的名义出生。
要是真只占个名义也就罢了,偏偏他们还要把女儿送到周誉家去。这姑娘之前在他们家是独生子长大的,五六岁也晓事了,被过继到二叔家本来只占了个名,但她性子霸道,反正周誉夫妻给儿子买什么,她都要有不说,还必须得多,一家子都得围着她转才行,周誉夫妻对个孩子不好计较,找自己大哥说话,居然还被说了一顿,让他们当亲女儿养,不然就是不把他当大哥。
周老太还在一边帮腔,她虽然也疼爱自己的孙子,但是比起二儿子的孩子,她还是更期待大儿子家的孩子,即便这个男孩还没形成胚胎。
大概是因果循环,反正周信夫妻最后赶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来前把孩子生了,不过,是个女孩。
因为是政策文件下来前生的,故此即便把原来的女儿带回来,也算不上是超生,结果周老太可好,得知大儿子家没后了,她就不愿让大孙女回大儿子家,反而想要说服二儿子周誉,把她的孙子周潭换给大儿子。
周老二就是再窝囊,那也是个男人,他们夫妻还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过继个屁,反正当时闹了很大一场,谢老太太也来了县城助阵,这才勉强把这事压下去。
谢国庆见女儿瞪大眼睛一副开了眼界的样子,忍不住有些失笑,那年他还没断腿,若非亲眼所见,他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样偏心眼又脑子糊涂的老太。
想到许久没见的姐姐,他和谢南音说:“到了姑姑家你也别怕,他们家老早分家了,你姑姑的婆婆不和他们住,你姑姑是个极好的人,忘了吗,这些年她回来都会给你们带好吃的。”
谢国庆小的时候,家里大哥和他年纪相差大,不爱带他玩,二哥是个脑子活络的,一门心思读书出头,也不爱理他,所以谢国庆差不多是谢桂花带着长大的,因此姐弟俩关系是正紧不错,这些年谢桂花回娘家,都会特地过他那和他说说话。
不过那时候谢国庆心里的结解不开,听不得谢桂花那些劝说的话,但即便如此,他知道这个姐姐还是很关心他的。
第6章
谢南音跟着谢国庆下车后,有些发愁,人家大卡车只是顺道把他们带到城里,可没有直接送到家门口的服务,虽然据说离姑姑家不到两条街的距离,但他们带的东西可不少,除了打算卖的工艺品,还有一袋是要带给姑姑家的东西,谢国庆自己走路还得靠双拐呢,哪里提得了东西,谢南音倒是想自己拿,可她现在的小身板,实在拿不了那么多。
谢国庆也许多年不来县城了,这几年正好是改革开放时期,变化自然很大,谢南音指着不远处的马路对面停着的几辆三轮车:“爸,咱们叫辆车吧。”
虽然她不想花这个钱,可是人总是得对现实妥协。
谢国庆有些犹豫:“你姑姑家离这不到两条街,何必花这个钱,你去她家喊她来帮忙……不,也不行,”两条街虽然不远,但这县城人来人往的,自己闺女还那么小,要是被拐子抱走可怎么好。“算了,你去喊那三轮车过来吧。”
谢南音好笑道:“那爸你在这等等我。”
她转身往马路边走,对面隔着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停着好几辆三轮,谢南音才要走过去,旁边的路口突然蹿出来几辆自行车,呼啦啦的声势浩大,吓了谢南音一跳。
一辆自行车从她旁边穿过,手把正好擦着谢南音的侧脸过去了,差点没弄到眼睛,谢南音只觉得脸上一疼,骑着车的人明明都感觉到碰到人了,却没停下来,谢南音立刻“哇”的一声就哭了。
嘿!这特么撞了人就想跑啊,哪有这样的好事。
谢南音当然是假哭的,但是小孩子泪腺发达,加上刚才手把撞她脸上确实有些生理痛,于是都不用怎么演,没一会儿谢南音的眼泪就吧嗒吧嗒往下掉了。
这么一会儿,几个骑着自行车的人都陆续停了下来,面面相觑的,周围已经有不少路过的群众也停下来看热闹了。
谢南音的视线透过虚虚握着的两只小手,发现这一群骑自行车的都是挺年轻的少年少女,衣服虽然不一样,但都穿着整齐,看起来十分有精神,大概是附近中学的学生。
刚刚撞到她的是个女孩子,生的挺漂亮,五官明媚,脸上都是胶原蛋白,但眉目间有些倨傲,让人喜欢不起来,她此刻正蹙着眉头看着谢南音,眼里隐隐含着不耐烦,不过大家都注意到刚刚离谢南音最近的就是她了:“对不住啊小妹妹,我刚才没注意到你。”
谢南音本来不想得理不饶人的,但是这女的眼里的漫不经心和隐约的轻视气到她了,这道歉一点诚意都没有。
于是,谢南音不理她,继续哭。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已经开始议论起来,那年轻的高傲女孩眼里的不耐烦更加多了,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火气,不就是撞了一下吗,这么个小土妞哭个什么,害她那么丢脸。
“小妹妹别哭了,我请你吃糖好不好。”
她从包里拿出一块巧克力,这玩意儿可是她妈从百货大楼买的,真是便宜这小土妞了,她掏的时候都有些肉痛,要不是包里只有这糖块,她绝对不会选这个。谢南音瞪大眼睛看她,却不肯接,一双眼泪水盈盈的,即便谢南音现在没多少颜值,也让人看着心疼。
没等谢南音说话,围观的一个少年突然喊了声:“茵茵,你是小南茵?”
谢南音诧异的看过去,小孩子的记忆力有限,她看了一会儿才把对方的身份对上号:“潭表哥。”
结果,那个撞她的女孩也喊了声“哥。”
谢南音心里一个咯噔,要不要那么巧啊,她才刚八过他们家的奇葩事,这就和其中的两个主角遇到了。
这时候,谢国庆也从人群中挤进来了,他呼吸有些急促,满脸紧张的拄着拐杖走过来:“茵茵,你怎么样,受伤了吗?刚刚怎么回事?”
谢南音看他的腿都颤着,显然刚刚剧烈运动过,她心里隐隐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这么闹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爸拄着拐杖跑过来,多辛苦啊!
不过现在都这时候了,当然要占据有理的一方,谢南音抓着谢国庆的衣角仰头看他,说:“爸爸,我疼。”
一边把脸上的伤给他看,虽然只是红了些,但看起来没啥伤口,谢南音说:“刚刚那姐姐的车差点撞到我眼睛上了,爸爸,我好怕。”
谢国庆可谓是人生第一回被闺女撒娇,仔细摸摸谢南音被撞到的脸,确实离眼睛近得很,当下心疼得厉害:“乖茵茵,别怕,爸爸在呢。”
周潭也认出了谢国庆,忙喊了一声“小舅。”
谢南音刚刚和谢国庆说话的时候故意说得比较大声,周围的人也听见了,不免更觉得她可怜,小丫头差点被撞到眼睛上,可不得吓坏了吗?
周欣欣见周围人看她的眼光都带着异样,连她的几个同伴眼里也是不赞同,顿时更加生气,原来都是那乡下女人的穷亲戚,她果然和她们天生犯冲。
周欣欣是从小跟着她奶和她妈长大的,向来看不起那个二婶,她又一贯自我为中心,现在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气的狠了,居然转身就骑上自行车走了,直接把本来可以挽回的局面推到了最后。
啧啧,这战斗力不行啊!
谢南音看了眼她那剩下的几个同伴不自然的神色,无辜的眨了眨眼睛。
人群渐渐散了,周潭蹲下来也看了下谢南音的脸,摸了摸她的头,才对谢国庆说:“对不住,小舅,刚刚那是我大伯家的女孩,一贯没规矩的。”
谢国庆冷着脸,这一笔,他算是记下了。
不过对于这亲外甥,他的态度还算好:“我带了些东西来放在街角央人帮忙看着,你过去拿一下吧。”
桂花姑姑家住在小巷里,门口有两个小石凳,院子不大,有三间平房,一溜的青砖墨瓦,院子里有两畦菜地,还种了几盆花,看起来温馨而简单。
周潭道:“小舅你和南音先歇歇脚,我妈在杂货店,等下我去喊她。”
谢国庆接了他倒的茶水:“你去吧。哎,你们家有活络油吗,我想给茵茵擦点。”
还没等周潭回答,谢南音连忙道:“我不要,爸爸,我已经不疼了,活络油会刺激到眼睛的,不好不好。”
周潭笑了笑,“你还晓得这些啊,小南音可真厉害。”一副哄小孩的语气。
谢国庆便也没再提这茬。
周姑父在工厂上班,也算有些能力,前两年升到了后勤主任,有了点小权力,不过随着私有制发展,这些国营工厂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他们始终认为那是个铁饭碗。
谢姑姑学历在初中,以前进厂做了好几年都没得到转正机会,改革开放后便辞职,自己搞了个杂货铺,现在经营得也算红火,因此他们家的境况是正经不错的。
谢桂花听说自己的小弟来了,很是高兴,回来的时候特地绕路买了两斤肉和一条排骨。下晌午周誉也回来了,这一顿午餐吃得十分丰盛,可以说是谢南音穿来之后吃得最好的一次了,谢桂花频频给她夹菜,姑父则陪着谢国庆喝了些酒,天南海北的胡侃,谢南音看他态度确实随和,并没有低看人的意思,在心里点点头,这姑父还是不错的。
周潭也很照顾她这小表妹。
午饭用完周誉歇了会又继续上班去了,倒是谢桂花没急着去看店,刚才饭桌上她可是听说了弟弟的打算,故此特地留下来帮他斟酌。
周潭也很感兴趣,又正在暑假没事干,看到那用绳子串起来的竹风铃,饶有兴趣的试了试,挂在窗沿上,风一吹叮铃的响,声音是十分悦耳的。
谢南音问他:“表哥,这东西你看你那些同学见了会买吗?”
周潭很意外竟然是谢南音先问的,便说:“应该可以,反正我看着都挺喜欢的,若非你们做得不多,我还想给自己留两个呢。”
他又摸了摸那些编织得十分精美的花篮和盘子,问谢国庆:“小舅,这些你打算好卖什么价了吗?”
第7章
谢国庆有些犹豫,这几年物价变化快,他也摸不准,低了舍不得,高了又怕卖不出去。谢南音不等他开口,就说:“一块钱一个,果盘八毛。”
谢桂花听了,很是惊诧,这可够买几斤肉了,她虽做的杂货铺生意,卖的东西多,但进货也要钱,赚个差价罢了,她有些迟疑:“会不会太高了些?”
倒是周潭没有反对:“这个价应该可以,妈你不知道,现在的人都爱用花俏的东西,这些花篮果盘的也用的上,摆出来又好看又实用,未必不能卖。”
他家这几年境况虽然好了很多,但他妈俭朴惯了,不能用她的消费观来看。
谢国庆听周潭这样说,便也同意了下来,只是:“哪里适合摆摊?以前的那个广场还在吗?”
谢南音却有些其他想法:“表哥,你的那些同学,平时一般都去哪里玩的多。”
周潭想了想:“这个说不好,哦,我们那的芭蕉山,大家平时比较喜欢早上去爬山,不仅我这年龄的,还有很多年纪大的也爱去。”
年纪大的不在谢南音的顾客范围内,想也知道啊,这个时候年纪大的都是经历过抗战和那个特殊年代的,像那样吃过大苦的人,乐意花钱的可不多。
但是,到山脚下卖确实是个好去处,她前世去风景区游玩,许多人家也在山脚下摆摊卖工艺品的。
决定了价格和摆摊地点,自然宜早不宜迟,但是芭蕉山离得比较远,谢桂花反对谢国庆去,毕竟弟弟的腿脚不好,那么远还得拿这么多东西,就算能叫车也麻烦。
瞅了瞅自个儿子,谢桂花道:“你明儿别去玩了,把那麻袋都拿到芭蕉山,让你小舅他们歇歇。”
谢国庆不想麻烦姐姐一家,但是谢桂花很坚决:“就这么定了,现在又不用上课,他反正是一天天闲在家里,而且家里有自行车,潭潭带着去来回方便得很。”
可是就这样把东西都丢给周潭,谢南音可不太放心,毕竟年轻人好面子,让他叫卖东西太为难人家了,而且还得和人讨价还价呢,万一吃亏了算谁的,不过谢国庆的腿脚确实不方便,谢南音就央她姑姑:“姑,我也想去,那竹风铃都是我做的,我想亲眼看着它们卖出去。”
她这样一说,谢桂花倒不好拒绝了,不过也有些惊讶:“风铃是你做的呀,哪里来的巧心思,做得这样好看。”
谢南音说:“我也不记得了,以前看村里一个爷爷有,好久了呢。”
大屿村以前也有过被下放改造来的“臭老九”,他们大多都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年陆续平反走了,现在谢南音这么说,别说谢桂花了,连谢国庆也没怀疑。
于是谢桂花道:“那行吧,你跟着你哥一起,可别乱跑,让你哥给你买冰糖葫芦,那边有个摊子专门买这个的。”
周潭见他妈三两句话就给他定了任务,一时有些无奈,不过这小表妹他不讨厌,帮这么个忙也费不了多少事。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谢南音就跟着周潭出门去芭蕉山了。
这座山是青山县有名的风景地之一,日后说不准会变成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当初是因为外形远看着像一把芭蕉扇而得名的。
谢南音他们一早出门,到山脚下的时候才六点多,太阳还没出来,但天光已经很亮了,幸好她没说昨天下午就出来,不然那个时间段人少不说,太阳那么大,生意能好做才怪了。
有的摊子主人来的比她们来的还早,已经占好了地了,谢南音找了棵大树下,往地上铺了张编织袋,就把带出来的花篮果盘都摆出来了。
谢南音还让周潭把一个竹风铃挂在一支树丫上,悦耳的铃声随着清风飘荡在空中,不远处摆摊的和前来爬山的人的视线都被吸引了过来。
周潭见小表妹一来就熟练的安置好东西,顿时庆幸带了她来,要不然自己一个人肯定手忙脚乱的,当下忍不住给她树了个大拇指:“小丫头还挺能干!”
有风铃声响,那些花篮又摆的十分整齐漂亮,那些来爬山的人驻足看了会儿,便有人过来问了。
是一对年轻男女,估计正在谈对象。
女的问风铃:“这东西多少钱啊?”
周潭还没说话呢,谢南音赶紧上前:“姐姐好,这风铃两块钱一个,你看像那样挂着,是不是特别好看,风一吹,每天听着声儿都心情好。”
周潭顿时瞪了眼,说好的只卖一块钱呢?
女同志确实喜欢这风铃,这个年代像这样赏玩的东西不多,但是:“太贵了,就不能便宜点?”
谢南音眼珠子转了转:“这东西费手工着呢,不过姐姐你这么漂亮,这样吧,一块八卖给你。”
看这姑娘还有些犹豫,谢南音对陪着她一起的男人说:“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爱,大哥哥,你看这风铃姐姐多喜欢啊,而且能放好久呢,你就买一个送给姐姐吧,这价格真的很实惠了。”
现在风气开放了些,他们虽然没有正大光明的拉手,但看他是不是瞄着那姑娘的模样,显见是喜欢的,要讨好姑娘家,买个风铃算什么呀。
果然,那男同志虽然也觉得贵了些,但也没再犹豫。
眼见他付了钱,那姑娘眼里已经带了喜色,不过还有些不好意思,嘴里嘟囔着:“太破费了,花这冤枉钱干什么呀?”
但脸上的笑却完全不像抱怨的样子。
嗯,这生意就做成一单了。
这一开了头,后续也来了几波人来问价,花篮子最终卖出了七个,果盘倒是卖了十二个,竹风铃卖出了三个。而且价格都比一开始谢南音在姑姑家说的定价还高许多,花篮的最终定价是一块三,果盘一块。
嗯嗯,她也没想到,主要是闲着没事有心情爬山游玩的,大多也有些家底,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