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情仙使-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就热闹了起来,大家混战成了一团,偶尔有身份比较高的军官出面调解,很快就被人揍倒在地,这一片越来越乱。

无独有偶的是,军营里另一片,也上演了类似的一幕。

有指挥使得知了消息,带了亲卫来弹压,却有人用桐河方言高声大喊,“指挥使是来帮箫阳人的,大家不要听他的。”

话音未落,一支短箭从暗处飞来,正正钉在指挥使的咽喉,指挥使翻身倒地。

“桐河人杀了邓指挥!”又有人高声叫了起来,用的却是官话,“他们用弓箭,卑鄙!弟兄们……啊~”

这声音一听就是中箭了,于是场面越发地乱了。

就在这时,军营外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杀声大作。

再然后,又有人高声大喊,“糟糕,箫阳人勾结朝廷官兵,大家快跑啊。”

“放屁!”另一边又有人大喊,“是桐河人把人引进来的!”

若是说这骚乱一开始还是可以控制的话,随着马队冲进来,整个军营直接炸锅了。

很多熟睡中的老兵,被这响动惊醒,等冲出去的时候才发现,军营里到处是奔走的人群,还有人大声呼喊,彻底地乱套了。

刚才还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冲突,随着外敌涌入,甚至连库房都被点燃了。

有人尝试稳定局面,他们躲在一边,小心地收拢军队,但是很快地,他们就意识到,今天晚上,箫阳和桐河之间的仇恨太深了,双方甚至不能相互信任。

前文说过,军营有一名真人,事实上,此刻的军营里,有三名真人——其他两名,是原本在山谷外监视李永生的。

眼见雷谷人马入了永乐,这两位觉得没什么事做,就来了城东大营,要不然也没地方可去——他们总不能进永乐城去送死。

听到外面的喧闹,一开始这三名真人还没在意,等到负责监视的两位意识到不妥,却还不能直接插手——毕竟他俩不是负责军务的,必须要等另一位做出决定。

那位真人倒也不是个迷糊的,反应虽然慢了一点,但是发现不妥之后,马上带了亲卫出来镇压,嘴里不住地大喊,要各级军官归拢人马,向自己靠拢。

一万多人、近两万人的大营炸营,没经历过的人,真想象不到有多么混乱。

第九百四十四章 真人投降

当中军大营有真人出来的时候,李永生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

今天的计划很周密,而他从县令那里借到的三十来个人,也为计划作出了完美的补充——若仅仅是雷谷的人,还真没几个精通此地方言的。

不过事情还是出现了意外,他并没有想到,军营里的真人是三名。

刚才借着混乱的时机,他大胆放出神识去感知了,现在看到中军开始聚集,想也不想就冲了上去,抖手就是一刀斩出。

郑王的军队虽然奇葩了一点,但是军队终究是军队,各种战阵一摆,防御力顿时就提升了许多,而且主将亲卫的战斗力,也不容低估,跟那些新兵蛋子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是夜袭,那些亲卫真不知道该冲着哪里,全力发起攻击——普通的攻击倒是无所谓方向,但是杀伤力太弱不是?

李永生一刀斩下去,对方稳稳地接住了,他想也不想,第二刀接着斩出,至于说对方的攻击也打中了他,他完全不在乎——这种程度的攻击,不值得他分心。

但是他这第二刀,就给防护的亲卫,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九名司修十八名制修组成的战阵,终于挡住了这一刀,但是忍不住脸色齐齐一变,还有人喷出了鲜血。

李永生长笑一声,第三刀决绝地斩出,而就在此刻,又有九名司修组成阵势,合身扑了过来,跟他们一起扑过来的,还有观战的两名真人。

正经是当事的那名真人,直觉地意识到,这一刀是根本挡不住的,他想也不想,直接喷出一口鲜血,身子划虹而去。

冲过来的两名真人,见状顿时傻眼,“尼玛……这不是坑人吗?”

绝对是坑人,李永生的第三刀,就是真君也要掂量一下,接得住接不住。

十来名司修,数十名制修,虽然也娴熟地组成了军阵,但是面对这霸道无匹的一刀,只听得噗的一声轻响,有十余人倒飞了出去,剩下的人,竟然瞬间化作了漫天的血雾。

那些飞出去的人,受到的伤害也没有减轻多少,最后活下来的,不过寥寥三人,还全部重度残疾,只能在床上度过余生。

两名真人看到这一幕,直惊得头皮发麻,想也不想转身就逃,其中一人还拿出了一张遁符,只见空气一阵扭动,他的身体眨眼就消失不见。

然而,就在他身体消失的那一瞬间,李永生的长刀,重重地斩在了扭曲的空间处,那空间微微抖动两下,似乎不堪重负,有即将崩溃的感觉。

与此同时,隐约来传来了一声闷哼。

李永生非常确定,遁走的那位真人就算不死,不稳定的空间,也会撕裂其身体的大部分,能不能救得活,就得看天意了。

下一刻,他的身体在瞬间挪移了三百丈,在乱军之中,正正地拦在了仅剩的那名真人面前。

这真人正在亡命奔逃中,速度极为惊人,尤其是在见到对方的刀法,竟然能撼动空间,他简直吓得亡魂皆冒,恨不得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

不过非常不幸的是,他太想逃走了,竟然没想到混入混乱的军队里,就那么贴地飞逃,别人只要不瞎,就能看得到他。

李永生挡住这名真人,二话不说,抖手就是一刀斩了过去。

哪曾想这位的身子猛地一闪,避让过这一刀之后,双膝一软,直接跪到了地上,大声发话,“饶命……我愿降!”

李永生闻言,终于硬生生地收起了即将再次斩出的长刀,愕然睁大眼睛,“愿降?”

自打来了玄青位面,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战斗中,遇到想要投降的真人。

附近郑王府的军校,不少人听到了这一嗓子,只觉得三观都有点崩溃了,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堂堂的真人,竟然没有战斗,就吓得投降了?

尼玛,说好的“真人不容易杀”呢?怎么我们看到的,是真人都不敢逃跑?

这名真人只是初阶,见到对方古怪地看着自己,只能苦笑一声,“我是贪图郑王的礼金,才为他效力,约定中也没有不许我投降一说。”

李永生也不多说,走上前直接打出一道白光,正中对方的额头。

那名真人下意识地想躲开,最终硬生生地控制着自己,接下了这一道白光。

他觉得头一晕,脑子里似乎多了些什么东西,但是细细感受一下,又不明白那东西到了何处。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李永生淡淡地发话,“我给你的识海下了禁制……你可以不信。”

这位没命地点头,“我信……李大师学究天人,肯定能说到做到。”

李永生一摆手,冲着周边一指,“我也不跟你说废话,如果想活的话,表现出你自己的价值来……嗯,我希望你能尽快做到。”

这名真人并不知道“投名状”这个词,但是他非常准确地领会了李永生的意思,于是站身起来,一转身,毫不犹豫杀向了王府的军队。

不过他下手并不是很重,更多的时候,他在高声大喊,“我是堪舆队严真人,现在已经弃暗投明归降雷谷,所有被郑王裹胁的丁壮听了……弃械跪地者不杀!”

弃械跪地者不杀,不是他发明出来的,而是发动夜袭的骑士喊出声的,接着,郑王的军队发现,如此喊话,对于控制军中的混乱,能起到一些效果,于是也有样学样地喊了起来。

严真人这么行事,也是不想伤及太多的无辜,同时尽快将事态平息。

可就算如此,战斗也持续到了寅末辰初,天色都有些放亮了。

这一场夜袭,李永生一方仅仅用了一百零八人,就冲破了号称三万人的大营,杀敌千余人,俘虏了近八千的丁壮,其他还有万余人,趁着夜色跑得无影无踪了。

而李永生一方,仅仅付出了四人重伤,十余人轻伤的代价,这战绩完美得……简直像网络小说的YY。

但是细细一想经过,不得不承认,这战绩也不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郑王的军队,军纪实在是太渣了,全是靠着激情作战,而李永生他们发动的是夜袭,又在一开始的时候,成功地挑起了地域矛盾。

军营中最大变数,就是那三名真人,却被李永生打得两逃一降,郑王军队至此翻盘无望。

当然,就算是这样,也仅仅是让这一百多人,有了击溃一万多人的可能,至于说死了一千多,大都是死于混战中——被自家人误伤,甚至踩踏而死的,占了多数。

这百来人最后不但击溃了对方,占领了军营,最后竟然还俘虏了近八千人,这就太不可思议了——平均一个人要活捉八十个人!

然而,这依旧没什么说不通的,要知道李永生这一方,除了他还有三名真人,后来再加上那名投降的,足足有四名真人,哪里出现了抵抗的征兆,真人们就直接出手了。

有些军校跪倒在地的时候,还盘算着抽冷子反击和逃跑,毕竟对方的人太少了,看俘虏都看顾不过来。

可是谁真敢尝试这么做,等待他们的,就是空中飞来的真人,不管不顾地悍然出手。

这样死在真人手上的,就有小两百人,有人临死的大叫,说他只是想逃进山里,不参与战争,不过回答他的,依旧是真人们的无情辣手,并不会因此而减轻一丝的力道。

夜袭、制造混乱、打掉可能的变数、血腥镇压……这一系列的经过,硬生生地催化出了如此辉煌的战绩,璀璨到令人瞠目,惊艳到让人惭愧自己的想象力。

天色大亮之后,县令接到了消息,不管别人怎么阻拦,他都坚决不听,自己亲自持了一柄长枪,带了五百丁壮,赶到了军营。

事实上,走到半路,他就有了收获,大家发现了从军营里偷跑出来的逃兵,一路走一路抓,到了军营之后,竟然也抓了十七个——其中很多是受伤的,扭伤腿脚的格外多。

面对接近八千人的俘虏,县令也有点头大,“杀不得也放不得,这该如何是好?”

李永生本来不想接这话,但是这事儿是他搞出来的,所以他也只能回答,“军营里有些粮食,足够他们吃一个月的了。”

郑王将大多数黎庶折腾得不轻,但是对于自家的军队,还是比较舍得粮草供应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粮草不足的话,我的军队一夜就能逃走八成人马。

大营里的粮草,被李永生烧掉了一些,但那是极少数,还不到一成,所以剩下的粮草,也够供全体丁壮半个月的吃用。

考虑到逃走了一万人,又有一千人被杀,所以这粮草供应八千俘虏吃一个月,是毫无问题——加上看守者也绰绰有余。

但是县令依旧忧心忡忡,“这个月的粮草有了……下个月呢?”

李永生狠狠地瞪他一眼,“我要不要把他们后半生的粮食都管了?”

明明是你的事,你跟我叽歪什么?我帮你端掉一个郑王的大营,还帮错忙了?

第九百四十五章 俘虏太多

县令在话说出口之后,也知道自己冒失了,不过心里还存着点侥幸的念头……万一呢?

可是听到李永生的话,他也只能勉力笑一笑,“好吧,这原本就是该我考虑的……唉!”

看到他的样子,祭强都有点忍不住了,“李大师的雷谷也缺粮,我们没有把粮食收走,给你留下了……反而是让你失望了?真是升米恩斗米仇,十足小人!”

“我哪里有失望?”县令出口反驳,脸也涨得通红,“只不过骤然多了八千张嘴,还都是精壮,难免心慌……照祭真人的说法,我该胸有成竹了?”

祭强看他一眼,轻描淡写地吐出两个字来,“当然!”

县令被噎得脸红脖子粗,李永生看着有点好玩,忍不住出声问一句,“还未请教县令贵姓?”

县令撇一撇嘴,心不在焉地回答,“我姓蒙。”

姓蒙……李永生的嘴角微微向上一翘,果然是够萌的。

下一刻,很萌的蒙县令就再次出声,“李大师,这些丁壮……附逆的丁壮,该如何处理?”

这真不是我的事儿!李永生一摊双手,很无奈地发问,“咱俩到底谁是县令?别的不说……你难道不能移交俘虏?”

郡里正在跟郑王作战,把俘虏押解过去,问题不就解决了?

以一个郡的实力,将这八千俘虏接收过去之后,还会差这点粮食?每人嘴里省两口,也省出来了。

然而,蒙县令的回答,很令人崩溃,“郡里也缺粮,抓到俘虏之后,一般就地释放。”

“神马?”李永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会连以工代赈也做不成吧?”

“真做不成,”蒙县令无奈地摇摇头,又重重地叹口气。

“今年豫州是真的缺粮,而且豫州不是雷谷,哪怕是赈济,落到灾民手上的粮食,能有五成就不错了,再说……他们去做工,一旦在当地再次反了,算谁的责任?”

李永生被他问得有点懵,好半天之后才轻咦一声,“以你的意思,我就不该抓这么多俘虏……甚至,就不该管你永乐的闲事?”

“我可没有这么说,”蒙县令连忙摇头,又意兴索然地叹口气,“唉,还是官太小,有心做点事,奈何能力有限,我尽量吧……”

事实上,他头疼的还远不止是俘虏的粮食问题——这问题起码会在一个月之后才发作,他现在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守这个大营?

这个大营不守的话,将丁壮带到永乐城,那就不仅仅是口粮问题了,还存在相当大的治安隐患——八千的丁壮,绝对会是一颗超级定时炸弹。

但是想守住这个大营,又要面对郑王军队的反攻,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雷谷的人马,永乐县没有半点可能守住此地——连县城都守不住,还说守大营?

永乐甚至连一个以真人为核心的战斗群都打造不出来——如果不算老海头的话。

看看敌方郑王府里,有多少真人?

所以蒙县令心里的纠结,也是无以言表:打下了敌军的大营,奈何守不住啊。

就在这时候,城里又有人来,是管家人听说雷谷的人取得大捷,来劳军了。

管家的人听说蒙县令的苦恼之后,悄悄地提个建议,“你让雷谷的人待在大营,不就完了?郑王想要反攻,也要考虑雷谷的反应。”

管家跟郑王的恩怨深了去啦,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打击郑王府的机会。

蒙县令想一想,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一点拿不准,“就是不知道……李永生愿意不愿意呆在这里,终究城里更热闹一些。”

永乐是个小县城,真的谈不上繁华,不过跟城外军营相比,绝对称得上热闹。

管家的人沉默一阵,又悄声发话,“李永生要是在意这些,估计都不会来永乐,永乐真的很热闹吗?我一点都不觉得,我只觉得,他更介意别的……也许是邪教妖人?”

郑王堪舆队的两名真人是揶教妖人的事情,被严格封锁了,然而,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完全封锁得住,普通老百姓或者不知情,但是管家多少听到了一些模糊的传言。

蒙县令对此也有耳闻,于是带着管家的人,再次找到李永生,“未知李大师接下来,会不会继续去寻找郑王的晦气?”

李永生听得就笑,“我的意图有那么明显吗,能让所有人都看出来?”

县令一听他承认了,顿时就松一口气,“李大师,你若是要继续寻郑王的麻烦,或者寻找邪教妖人,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有一块落脚点为好。”

李永生一听这话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让我将这个大营占住,作为落脚点?”

蒙县令点点头,“没错,这里虽然有这么多俘虏,但是我会派人来看管,同时向军役房求援,请他们来协助管理……不会占用雷谷的人手。”

“没错,”管家来人也出声附和,“县尊只是想借用一下雷谷的威名,而你们在此歇脚,出入方便,也不用担心有人泄露机密。”

这一点确实很重要,李永生他们若是在永乐城落脚,出入的时候,肯定会落到别人眼里,而这里现在是军营,禁止闲杂人等出入,甚至在军营附近,都可以禁绝黎庶活动。

这个条件,还是颇能打动李永生的,但他也不会轻易地答应,最起码,他要先敲定一个问题,“你能保证,你的人不会泄密吗?”

蒙县令想一想,心一横,“反正这里粮草充足,大不了用军规管理,我看县丞就合适在这里养伤,主持大营的事务。”

县令和县丞,通常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不过他这么建议,倒不是要害县丞,而是这里确实需要一个主事人,县丞虽然腿被打折了,但是一个军营里,能有多少事?比县城的事少多了。

事实上,若不是县丞的腿被打折,蒙县令都未必会建议他来军营负责——这里怎么也有近万丁壮,所托非人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跟县丞不能交心,多少有些隔阂,在县丞被打折腿之后,他才终于确认,郑王和县丞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是以有此举荐。

李永生当然不会管县令的小算盘,大战之后,他让队伍休整一下,同时又积极地帮老海头治疗伤势——他不求此人能跟着自己出战,能帮着把军营里的伤兵看好就行了。

这么大的营地,起码要有一个真人坐镇,才能让人放心一点。

休整两天之后,他打算于第三天夜里出动,结果蒙县令又从城里带了五百丁壮来,听说雷谷的大部队要离开,马上前来阻拦,“郑王那边不见任何反应,还是先观察一下再走吧?”

李永生虽然在军营里,但是雷谷一直派得有人在外打听消息,闻言他表示,“郑王府在短期内,就不可能有反应,猛地丢了两万人马,他有的是窟窿要补……顾不上永乐。”

蒙县令并不擅长军事,所以他对李永生的话,不是很相信,“李大师你这么说,肯定有你的道理,但是郑王跟别人不一样,比较好强,一旦吃了亏,很快就会找回来。”

李永生无奈地看他一眼,“他这个好强,主要是表现在战场上吧?我听说生活中的郑王,脾气和性格都还是不错的。”

蒙县令轻叹一声,感触颇深地点点头,“确实是如此,郑王给我的印象,一直不错,听说他起兵,一开始大家都不敢相信……”

“呵呵,”李永生不以为然地笑一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说的就是这个了。

蒙县令见他不说话,又将话题转移了回来,“不过咱们现在谈论的,就是战场上的好强吧?”

李永生饶有兴致地看着他,“那你说,他这么一个人,为何会在战场上好强呢?”

蒙县令先是一怔,然后摇摇头,“现在的郑王,已经不复当初的谦谦君子,做出什么事都是可能的,他想急切占领宛邑和许州两府,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很正常。”

李永生微微一笑,“你这话,也对也不对……”

“他是采取了威逼的手段,但那是对上朝廷军队的时候,他现在的处境,根本就输不得,一旦输了,马上就要找回场子,这是他的生存环境决定的,他自己都别无选择。”

这个我当然知道了,蒙县令无奈地轻抚额头: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永生深深地看他一眼,“但是,我雷谷不是朝廷军队,他甚至没有做好跟我们开战的心理准备,你……明白了吗?”

“这个……”蒙县令犹豫一下,还是摇摇头,“我不是很清楚,你的意思是说,他未必敢与雷谷为敌吗?”

“我的意思不仅仅是如此,”李永生一摊双手,无可奈何地发话,“我是说……这一仗他甚至没有任何的准备,又哪里来的好强?”

蒙县令现在成了懵县令,“你的意思是说……他的好强都是有准备的?”

“这话你说对了!”祭强一拍大腿,他本是做过军人的,听到这里便理清了逻辑,于是大声发话,“郑王的好强,当然是有准备的……”

第九百四十六章 粮食之争

祭强是真的想明白了,“郑王每次出战的时候,都已经做好了输的心理准备,所以他一旦输了,马上就能使出后手,来找回场子,要不朝廷军队也说,郑王是屡败屡战呢?”

蒙县令听得连连点头,对这个说法,他还是认可的,朝廷军队对郑王的评价,就是难缠,难缠到令人头大。

祭强见他认可,就说得越明白了,“而郑王根本没防到,雷谷会打永乐县城和大营,撇开他愿意不愿意跟雷谷为敌不提,这一击打得他根本没准备……”

顿了一顿之后,他继续发话,“没有准备,当然也就没有应对的手段,事实上,我认为他很可能在一个月内,都抽不出兵马来报复,这次夜袭,甚至打乱了郑王府的节奏。”

“肯定打乱了节奏,”李永生非常肯定地发话,“新兵训练、粮草运输和打仗,本来就是一环扣一环的,郑王府原本就几近于满负荷运转,现在一步出差,那就是步步艰难。”

蒙县令犹豫一下,才皱着眉头发话,“李大师,你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也愿意相信你,但是我身后是几十万黎庶,实在抱歉……我真的大意不得。”

他这是婉转地表示,我需要更多的证据,不过,他显然没胆子直接开口这么说。

“你真是迂腐,”祭强听出了此人之意,忍不住哼一声,“那么,换个说法,我们现在主动出击,也算是在为永乐分担压力吧?”

“这个……”蒙县令犹豫一下,才点点头,“倒也是,一味死守,就失去了胜利的可能。”

眼见这位不阻拦了,哪曾想,军营外响起一阵马蹄声,又赶来了百人的骑队,打着豫州军役房的旗帜。

来人是一名指挥使,实打实的指挥使,不是郑王军队里那种自封的指挥使,他亮明身份进入军营之后,直接表示,自己要接管整个大营。

蒙县令对此无所谓,断腿的县丞也不可能反对,他俩就不是打仗的材料。

指挥使倒是说了,这次的俘虏不能放,短暂训练之后,还要抽调一些可靠的进军队。

李永生也不对此表态,在他看来,这些跟他毫无关系。

指挥使看过俘虏之后,又当面感谢了雷谷襄助之情,然后发出号令,要将大营里的粮食搬走大半——这里用不到那么多粮食。

蒙县令终于不淡定了,“你们带走人,这个无所谓,粮食不能给你们,我永乐还缺粮呢。”

“这是军粮,”指挥使断然发话,“我执行的也是军令,只是告知你们一声……我可以不带走人,粮食必须带走!”

“这不是军粮!”蒙县令叫了起来,“郑王从我永乐搜刮了大量粮食,这点粮根本不够补充的,让你们带走的话,我永乐黎庶要遭殃了。”

指挥使冷冷地回答,“不带走军粮的话,朝廷的军队要遭殃了……我意已决,休得多言。”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蒙县令也认真了起来,一旦认定什么事情,他倒是真的够萌,“我们这里不打这一仗,难道朝廷军队就要饿死了吗?”

“当然不会饿死,”指挥使也不想跟地方官弄僵关系,于是尽量耐心地解释,“只要把粮食带走,这八千俘虏要不要都无所谓,我们如此做,也是为了摧毁郑王的战争潜力。”

合着还是以粮困敌的思路,朝廷军队掌握的粮食多了,郑王的军队就要饿肚子了。

但是萌县令坚决不答应,“可是我的黎庶就要饿死了!”

指挥使深深地看他一眼,淡淡地发话,“你的黎庶可以帮着消耗郑王的粮草。”

他的话说得很平淡,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寒彻骨髓的冰冷。

毫无疑问,黎庶想要跟军队抢粮,那是白日做梦,但是郑王的军队也都是地方子弟兵,见到家乡一片饿殍,肯定会有人心生不忍。

军队能不能让出一些粮食,这不好说,但是毫无疑问,绝对会影响到郑王的军心。

朝廷的算计,不可谓不深远,但是同时,也太恶毒了一些。

蒙县令气得笑了,“合着在你们眼里,黎庶的生死,根本不值得一提?”

指挥使面无表情地回答,“慈不掌兵义不行贾,军人的眼里只有胜负,我是朝廷的军人。”

蒙县令气得直哆嗦,却是无法反驳对方的言论。

李永生本来是冷眼旁观的,听到这里受不了啦,他轻咳一声,“那啥,关于粮食的处置问题,你们问过我了吗?”

指挥使讶然地看他一眼,微微颔首,“李大师请放心,我们会给您留下足够的粮食。”

“我说的不是这个,”李永生淡淡地发话,“我是说,大营是我带人打下来的,你们要带走俘虏,这个可以,但是……我答应你们带走粮草了吗?”

指挥使眨巴一下眼睛,疑惑地发问,“可是、可是……你也用不了这么多粮草呀。”

李永生面无表情地回答,“用得了用不了,那是我的事儿,不劳你们操心。”

“这个恐怕不合适,”指挥使摇摇头,他嘴上说的是恐怕,但是样子却非常坚决,“粮草留下来,可能资敌,非常抱歉,李大师,我是很愿意尊重你的。”

“你不尊重我也无所谓,”李永生火了,直接脸一沉,“不管怎么说,粮食得留下。”

指挥使闻言也火了,眼睛一瞪,“凭什么?”

“就凭大营是我打下来的,”李永生冷笑一声,“郑王的军营又不止这一处,你们需要粮草,尽管去别的军营打啊。”

指挥使嘿然无语,朝廷也打过郑王的军营,还经常能战而胜之,但是夺得的粮草很有限,大部分都被郑王军队自己放火烧掉了。

郑王这么做,不是自家粮草多到用不了,而是他很清楚“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的道理,朝廷军队来打他,是要从后方运粮过来的,成本极高。

他能少让朝廷军队获得一些粮草,就能增加朝廷军队运输成本,从而在物资层面,影响朝廷参战军队的数量,同时还能间接影响朝廷军队的战力——吃不饱肚子,怎么打仗?

指挥使怔了好一阵,才苦笑一声,“李大师说笑了,您要这粮草,也没什么用啊。”

“没什么用,那也是我雷谷打下来的,”李永生硬邦邦地回答,“你想不想要,是你的事;我愿不愿意给,是我的事。”

顿了一顿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话,似乎有点生硬了,影响了眼下的气氛,于是又吐出一句话,“我雷谷赈灾,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可是他不说雷谷还好,一这么说,指挥使越发地忍不住了,“李真人,这是豫州的粮食,你雷谷若是缺粮,向荆王借粮便是了,倒不信他敢不给……还省去了运输的耗费。”

这话说得有点操蛋,好像荆王就该给雷谷粮食一般,若是心胸狭窄的,没准还能听出影射雷谷和荆王有勾连的意思。

但是他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一直以来,朝廷对雷谷都不是很满意。

没错,雷谷有效地压制了荆王,还为博灵郡提供了一个驻兵的地方,能最大程度地牵制荆王,令其不敢放手施为,成为目前内战中,罕见的亮点。

然而朝廷的不满意,也就在这里了,他们非常清楚,雷谷做到这些之后,还留有很大的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