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毫无意外地,第二天,陈玄奘就被选举了出来,三人带他一起去见太宗皇帝。
  三十一岁的陈玄奘正是金蝉子转世,如今是长安城里最负盛名的高僧。
  “好!好!选得好!选得好!确实是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陈玄奘,朕赐你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封你为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这水陆大会,你得给朕好好用心哪!”
  太宗见选出来的高僧是陈玄奘,大为满意。
  陈玄奘的外公和父亲都是朝中大臣,知根知底的,要是别人,太宗还有可能不放心呢。
  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这官职实在是大得无以复加,整个东土大唐的僧侣都归陈玄奘来管。
  陈玄奘谢了恩,领了旨,就前往化生寺,着手挑选僧人,安排水陆大会大小事宜。
  没几日,选出了一千二百名高僧,分作上中下三堂。
  一切所需物品,置办整齐,安排妥善,选定黄道吉日九月初三,开启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陈玄奘写了奏表,上报太宗。太宗准了,叫他如期进行。
  开坛之日,太宗将率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亲自到来点香。
  贞观十三年,九月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带领着一千二百名高僧,在长安城化生寺开坛作法,开始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大会,讲佛诵经,超度亡灵。
  这一天,太宗皇帝早早散了朝,带着文武百官及皇亲国戚,乘龙车凤辇,一路逶迤来到了化生寺里。
  化生寺里正奏着佛乐,诵着宝经,和尚们见到太宗御驾亲临,都停了音乐。
  陈玄奘**师起身走下法坛来,带着一千二百僧人都过来参见太宗。
  行完了君臣之礼,陈玄奘引着太宗及百官等人绕佛三匝,拈香礼佛,参拜如来佛祖金身。
  拜完如来佛祖,陈玄奘法师又献上济孤榜文给太宗看,榜上写着: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圣命:选集诸僧,参禅**。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樊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诗曰:一炉永寿香,几卷超生。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太宗看了满心欢喜,对众僧道:“你们好好把这水陆大会作好了,朕重重有赏!”
  陈玄奘领着一千二百名高僧一齐拜伏谢恩。
  观音菩萨带着惠岸正在化生寺上空的云端里,看着这整整齐齐的法/会,又见了太宗皇帝率满朝权贵亲临祝香,陈玄奘主持得也有头有道,心里自然高兴,心想“一切尽在掌握”。


第一百七十九章 《袈裟,锡杖》
  第二天早上,观音菩萨叫惠岸捧着如来赐下的锦袈裟,自己拿着九环锡杖,走上街去大声叫卖。
  锡杖是僧人去化缘时所拿的重要物件。当僧人向人乞食或者到人家的门前化斋时,左手托着钵盂,右手拿着锡杖,摇动三下锡杖,锡杖上的锡环就会发出声响,人一听就知道是僧人来化缘了。如果主人不愿意布施,可以不理会,僧人也不会再摇。
  摇动锡杖的好处,是免除了出声说话讨要时的尴尬,以及敲门惊扰了他人的顾虑。再加上那声响特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僧人来了,也便于人识别。
  袈裟是僧人的法衣,又叫慈悲衣,穿着在身上,可得十大功德。
  这袈裟和锡杖隐隐闪着光华,看起来好像真是不错。
  你道他是何宝贝?
  有一件锦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待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
  长安城里,有那选不中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
  见观世音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他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
  “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我看你是穷得想钱想疯了吧?就这两样货色,也要卖七千两银子?就算是穿上了袈裟长生不老,拿着锡杖能立即成佛,也值不了这么多!”问的僧人听了直笑。
  观音开价那么高,一来是为了耍个噱头,二来也是摆明了不卖的意思。
  要是价格低了,被不相关的人买了去了,那可是玩笑开大了,不得了的。所以观音不理那讨价还价想买的僧人,和惠岸往前就走。
  行够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
  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径迎着宰相。
  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着手下人问那卖袈裟的要价几何。
  一直走到东华门前,迎面看见来了一队人马。前头兵马打着仪仗,吆喝着开道,中间抬着一顶大轿。
  观音知道这是宰相萧散了朝回相府,不但不避,反而迎了上去,大声叫卖。
  萧坐在轿子里想着水陆大会的事情,忽然听到前头有喧哗声音,掀起轿门来看,队伍前,护卫亲兵们正在拦住两个长着疥疮,穿着破烂的病和尚。两个和尚手里捧着袈裟,拿着锡杖,嘴里正在大声叫卖。
  萧是个敬佛的人,看见袈裟艳艳生光,见猎心喜,叫人放行,让那两个叫卖的和尚过来,问袈裟锡杖要卖多少钱。
  “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观音菩萨还是一样的话语回答。
  “这袈裟锡杖有什么好处?要这么多钱?”萧心里微微惊讶。
  “有好处,也有不好处,有要钱处,也有不要钱处。”观音故弄玄虚。
  “这话怎么说?”这话里面隐隐透着玄机,这两个看似疯癫的病和尚到底是狡诈之徒?还是真有不凡之处?萧心里不由好奇了,追问道。
  “要是有德行的高僧,我就把这袈裟锡杖送给他,这是不要钱处。他穿上了这袈裟,拿了这锡杖,可保他不入沉沦,不堕地狱,无灾无难,这是好处。要是不守戒律,没有德行的愚僧,我一定要卖他七千两银子,这是要钱处。然而就算是他买了去,他也无福消受,这是不好处。”
  萧听了,又仔细看了看袈裟锡杖,他是信佛之人,知道这确实是好宝贝,便对观音道:“两位长老,我太宗皇帝尊佛向善,如今正修建了水陆大会,那大会的坛主,大阐都僧纲陈玄奘法师,是个有德有行的高僧。请两位长老随老夫一同进宫面圣,如何?”
  “既然有明君,又有高僧,贫僧求之不得!”
  于是萧领着观音二人,返回东华门,一起进宫见太宗皇帝。
  金銮殿里,太宗见萧去而复返,还带来了两个邋遢的病和尚,问道:“萧卿有什么事要奏吗?”
  萧俯身奏道:“皇上,臣在东华门外遇到这两个长老在叫卖袈裟锡杖。臣看他的货品,确实是上好的佛门器物。皇上若是买下来赐给玄奘**师,不但合适的很,也是功德一件,所以领来见驾。”
  太宗看向两个和尚,两个和尚的脸上神色平和,既不下跪,也没行礼。虽然是穷病的模样,却有端正的气象。
  如今太宗对佛门和僧人是从心里敬畏的,所以也不怪罪这两个僧人的大不敬,问道:“两位长老,袈裟锡杖怎么卖呢?”
  观音还是如先前一样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卖得那么贵,想必是有不凡之处吧?”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诗曰: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唐太宗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听你这么说,袈裟确实是好,那锡杖又如何呢?”
  “我这锡杖,是九节仙藤炼化而成,上面镶着铜环铁骨,摩诃五祖曾拿着它上天游天宫,地藏菩萨曾拿着它下地府救母亲。锡杖在手,神惊鬼怕,去灾远难!”
  太宗命人把袈裟锡杖呈了上来,仔细查看,果然是好宝贝。
  太宗大喜道:“朕大开方便之门,在化生寺里正作着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大会。会坛里有一千二百名高僧,其中更有一个大德僧人,法名玄奘。朕现在就买下你这两件宝物,赐给玄奘法师。你且说说,这两件宝物,实价到底要多少银子?”
  “阿弥陀佛!陛下真是人间贤主,尊佛礼僧,天下之幸也!既然有那样有德行的高僧,贫僧这两样宝物就送给他了,一分钱也不要!”
  观音合掌说完,与惠岸转身就走。
  太宗忙叫萧拉住:“你原来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为何见朕要买,就不要钱了?难道是朕强要你的东西不成?朕也不还你的价了,照你的原价,付七千两银子给你,不可推迟!”
  “贫僧有言在先,若是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的,贫僧这宝物不要钱,送给他。陛下是贤明之君,又敬我佛门,玄奘法师也是有德有行的高僧,所以贫僧决不要钱,就此告退!”
  太宗见观音坚持不要钱,就命光禄寺安排素宴答谢。
  观音也是推迟不要,太宗也就不再强留,准许二人退下。
  观音行了一个佛礼,带着惠岸返回西门土地庙里去了。
  此时已经到了中午,太宗叫魏征去宣陈玄奘来。
  陈玄奘正在诵经说法,听说有旨,连忙走下法坛,进宫来见太宗。
  唐太宗道:“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迎着二僧,愿送锦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
  玄奘法师叩头谢恩,领了宝物。
  唐太宗也不以为忤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金蝉子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
  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
  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
  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
  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
  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
  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金蝉子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
  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
  锡杖叮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
  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当时文武阶前喝采,唐太宗喜之不胜,即着法师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
  金蝉子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
  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金蝉子颔首,算是道谢,随着人群远去,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
  化生寺里一千多僧人都出来迎接,看见玄奘衣着形貌,好像是地藏菩萨现凡一般,大为钦服羡慕。
  金蝉子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已毕,各归禅座。
  又不觉红轮西坠,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
  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御前寂静,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
  金蝉子入定理残经,正好炼魔养性,等待夜里拜访的人。


第一百八十章 《套路佛法》
  夜色微凉,佛茶尽凉,不见访客。
  等过三更之后,金蝉子叹息一声,知晓所等之人不会再来。
  伫盘坐在院庭古树之下,入定参禅,突然袈裟之上,发出耀眼的金光,紧紧勒住金蝉子,只欲取他性命。
  金蝉子自言自语道:“如来啊如来,这点伎俩,又能耐小僧何?”双目合起,诚心静气,与那袈裟作斗争。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再不见猎佛者出现,金蝉子又具表,请唐太宗拈香。
  此时善声遍满天下,不善的和尚,也早早被猎佛者杀戮干净,奇怪的是,似乎整个西安城并未察觉和尚减少。
  当日散朝之后,太宗带了百官,国戚,嫔妃,公主,皇子等,一齐到化生寺里礼佛祝香。
  太宗皇帝的尊佛向善,化生寺里的水陆大会,以及大阐法师陈玄奘的盛名,此时已经传遍天下。这一天,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都聚向化生寺,去沐浴佛光听讲,化生寺里盛况空前。
  法会上香炉烟雾缭绕,处处撑着幡盖经幢。
  金蝉子高高坐在法坛高台之上,谈经说法。
  台下一千二百僧人各司其职,敲木鱼的,打鼓的,撞钟的,摇铃的,击钹的,吹法螺的……各种法器鸣奏,诵经声,禅唱声,此起彼伏。
  那一城人,无论大小尊卑,俱诣寺听讲。
  当中有菩萨与木吒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了。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
  说得明白,是为看那热闹而来。
  木吒颔首道:“只是那诛佛者,今日可会来?”
  观世音菩萨摇摇头笑道:“只怕去了灵山。”
  “灵山诸佛肉毒未解。”
  观世音菩萨嘲笑道:“所以,金蝉子赢了,这几日中,必须送他西行。在诛佛者破开灵山禁制之前,金蝉子必须到灵山。”
  两人不再多言,心中多有事端,随投寺里。
  正是有缘得遇旧相识,般若还归本道场。
  入到寺里观看,真个是天朝大国,果胜裟婆,赛过园舍卫,也不亚上刹招提。那一派仙音响亮,佛号喧哗。
  观音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并不见脸上有丝毫难色,看来已将那袈裟驯服。
  经文正讲到**处,忽然闯进来了两个长满疥癣的病和尚,直冲到玄奘法师的高台边,竟然无人拦得住!
  观世音菩萨闻得金蝉子这般,乃是故意激怒自己,释迦摩尼在灵山之时,日日与他讲大乘佛法,而今他只捡小乘佛法来说,当下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金蝉子闻言,心中大喜,菩萨既然发话,成行之日不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太宗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
  唐太宗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
  御林军把两个病和尚押到了后堂太宗的面前,两个和尚站在太宗面前,既不下跪,也不行礼,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
  唐太宗却认得他,问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菩萨点头道:“正是。”
  “先前两位长老送了袈裟锡杖,想必是虔诚礼佛的人,既然来这里听讲佛法,随喜吃些斋就好了,为何又要来和我的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菩萨笑道:“陛下开办水陆大会,是为了超度地狱里的冤魂恶鬼。但你那个法师讲的是小乘佛法,度不得亡魂升天,于事无益。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度亡灵升天,超脱苦难,能解冤消灾,使生者长寿!”
  “你那大乘佛法在何处?”太宗忙追问道。他之所以要选高僧做水陆大会,就是为了消灾免难,超度地府里的鬼魂。要是超度不了地府里的恶鬼,二十年后,太宗阳寿尽了,到了地府,岂不是要受那无穷无尽的苦难?
  “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看来有点远,不能马上拿来用,于是太宗又问道:“大乘佛法你可记得吗?”
  “当然记得。”
  唐太宗大喜道:“既然如此,就请长老上台,讲解大乘佛法!”
  两个和尚也不推辞,迈步出了后堂,来到法会高台下,忽然祥云从两人脚下涌起,化成了莲台,托着两个和尚直飞过法台,飞上了半空,变成了手托杨柳玉净瓶的观音菩萨,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
  喜的个唐太宗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但见那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
  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
  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
  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
  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
  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
  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唯独金蝉子站立在一侧,微微而笑,却是不拜。
  果真是佛门中人,惯来此举。
  唐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
  南无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现了法身,太宗与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嫔妃皇子,满寺的和尚,满城的百姓,全都惊喜莫名,对着天空拜礼。
  半空里祥云伴着金光,渐渐远去了。
  在满城人的目光中,云光里滴溜溜飘下来一张金光闪闪的法帖,直飘落在太宗的面前。
  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
  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看了帖子谒语,若有所思。
  观音菩萨送来袈裟锡杖给陈玄奘法师,又在法会上现出法身,撒下帖子,口口声声说这里的僧人们只会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灵,只有大乘佛法才能度化鬼魂超生,又说大乘佛法在西天雷音寺,个中意思,似乎是要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
  既然这小乘佛法不能度鬼,那么再办下去也没有了意义。
  太宗传旨道:“观音菩萨赐下了法旨,水陆大会先停了,朕要派人去西天取回大乘真经,再来重开盛会!”
  又把目光看向金蝉子道:“谁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陈玄奘见太宗看着自己,显然是想要自己去西天取经。
  问话刚落,旁边闪过金蝉子,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金蝉子顿首谢恩。
  说着拉起金蝉子的手,来到如来佛祖金身像前,一起对着佛像拜了四拜。
  唐太宗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金蝉子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金蝉子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唐太宗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御弟啊,有你这样的贤人,是朕之福,臣民之福,天下之福啊!”太宗大喜道。
  此时天色已晚,太宗起驾回宫,其他人也各自回府归家。
  金蝉子返回寺里,选定了黄道吉日,准备西行事宜。
  寺里的僧人及金蝉子座下的弟子,也听说了太宗命他去西天取经的事情,都过来问道:“师父,听说您发了愿,要去西天取经,是真的吗?”
  他几个徒弟,是玄奘收下的,皆是些有造化的僧人。
  金蝉子点点头,笑道:“是真的!”
  “师父啊,西天那么远,听说沿途还有很多妖魔鬼怪,师父真去了,只怕凶多吉少啊,难保身命!”
  “我也知道,这一去,是生是死茫茫难料,但皇恩浩荡,不得不以死报国!”
  金蝉子眷恋地打量着住了十几年的方丈室,又抬头把目光投向昏暗的窗外,缓缓地道:“我这一去,或三两年,或六七年,归期没有一个定数。观音菩萨曾说,取得真经时可得正果金身,若是真的成功了,想必也有了些法力。你们要是看见寺前松树的枝条摆向东方,我就回来了,若没有,可能就回不了。”
  弟子们默然不语,心中虽然担忧,但是皇命在身,也不敢劝阻,只好牢牢记住金蝉子说的话。


第一百八十二章 《巩州遇虎熊》


第三十八章 双叉岭
  唐僧三人一路饥餐渴饮,寂寂而行。
  十来天后,穿过了巩州。又过了几天,到了大唐边界河州卫。镇守边疆的总兵和河州的僧侣,把钦差御弟唐僧接进了城中的福原寺,安排晚斋,好生招待了。
  第二天雄鸡刚叫,东方未白,唐僧急着赶路,叫醒了二个行者,吩咐备马出发。寺里的僧人见法师急着要走,匆匆操办了斋饭给法师三人饯行。
  三人吃了斋,告别众僧人,打马往西方而去。
  深秋时节,明月还挂在半空里。三人踏着晨露,就着月光行路。不多时,走进了一片山岭,草深林茂,山路崎岖难走。
  三个人不认得路,只好看准了方向,慢慢地拔开草木找路行走。
  正走着,突然脚下一空,三人连人带马都掉过了一个土坑里。
  三人吓得手忙脚乱,正要想办法爬出去,忽然一阵狂风刮来,上面有刺耳的声音叫道:“捉上来!捉上来!”
  土坑里跳下来几个长相吓人的妖怪,把吓得瘫软的唐僧和二个随从一索子捆了,拉出坑来。
  唐僧战战兢兢一看,那里坐着一个虎头妖王,獠牙尖锐,钢爪如钩。只看了一眼,唐僧就吓得魂飞魄散,几欲晕厥。想不到才到大唐边界,就遇到了这么凶恶的妖魔,我命休已!阿弥陀佛!
  白额老虎精正要抓人来吃,有小妖来报道:“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二位来了。”
  唐僧壮着胆,睁眼一看:又来了两个魔王,前面一人穿着黑衣,身形粗壮,像只黑熊。后面一人也穿着青色袍子,是个胖汉,长着两支角,像个牛精。
  两个魔王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老虎精忙起身迎接。
  像熊的熊山君边走边哈哈笑道:“寅将军,你镇守双叉岭险要之地,一向平安无事,春风得意,可喜可贺啊!”
  像牛的特处士也拱手笑着打招呼:“寅将军丰姿更胜往昔,恭喜恭喜!”
  “哪里比得上两位自在!我公务在身,一直没有去拜访两位,莫怪!莫怪!今天是哪阵风把两位吹来了?大驾光临,有失迎接啊!快请坐!请坐!”寅将军呵呵笑着。
  三人坐下,寅将军问道:“两位来荒山有什么事吗?”
  “也没有什么事,一来是述述情谊,二来是有一封信要带给将军。”特处士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书信来。
  寅将军接过了,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双叉岭总兵官寅:自公镇守边锤,胡邪不犯中土,公功至伟。今有大唐国陈玄奘者,乃如来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明奉皇命,暗遵佛嘱,欲上西天取佛经,此诚夷犯中土也。其西行之路,必经双叉岭,然如来恃玉皇大天尊之命传经,派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暗护陈玄奘,佛门不容其有失,公阻吓可矣,杀恐不成,切记!知名不具。”
  寅将军看完,抬头望向熊山君与特处士,后两人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晓了信中意思。寅将军深深吸了口气,把信收入了怀里。
  熊山君看着唐僧三人,舔了舔嘴唇道:“我们从西方过来,一路上几千里路,只有满山满洞的妖魔,想捉个人来吃也是不可得,想必是人不够吃,都被他们吃完了。寅将军这里一下就抓了三个,还又白又胖又有肉,今天有口福了!”
  两个随从本来还在痛哭,听了这话,白眼一翻,晕死过去了。
  唐僧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了,听说前路妖魔太多,人都不够吃了,自己落到了这几个魔王手里,转眼就要成为他们的盘中餐了。想起当初信誓旦旦,要西去取经,如今才出了大唐国界,就要命丧虎口,再也去不得西天了,忍不住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嘿嘿,所谓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这三人不是我去捉来的,是他们自己送上门来的,他们不在大唐国自自在在地过生活,偏偏要赶着往处处都是妖魔的西方去,是他们命中注定该死了!”寅将军阴森森的声音又钻进了唐僧的耳朵。
  “寅将军,这三人可以拿来待客么?”熊山君嘴里咂巴咂巴了几下,看样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两只大眼盯着唐僧放出饥饿的光芒。
  “我一直没抓到人来吃,嘴里都淡出鸟来了!那个白白胖胖的和尚看来味道不错!”特处士吞了口口水。
  “当然可以!奉承!奉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然有美食,当然要拿来与两位同享了。”寅将军呵呵笑道。
  唐僧浑身发软,直打哆嗦,恨不得晕死过去。
  “我肚子好饿了,把那两个壮实的先拿来吃了吧,那个白白胖胖的和尚看来味道不错,得先填饱了肚子,再来细细品尝,要不然只怕品不出味道!”特处士提议道。
  另两人拍手叫好,寅将军当即大声对手下小妖们下令:“鱼吃跳,人吃叫!这人肉要在他的叫声中下刀,肉才好吃!给我泼几桶冷水,把那两个人浇醒了,洗刷干净了再下刀!”
  小妖们得令,当着唐僧的面,端来秋末冬初清晨的冷水,哗啦啦泼在两个随从行者身上。
  两个行者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