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斗战胜佛之悟空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之前牛魔王事先给府内的人打了招呼,因此牛魔王变化模样府内一众各自也都知晓。
牛魔王安置公主安歇,第二天领公主在府内四处看了,三进的宅院,后有花园。
公主见了越发满意,心算是定了。
公主心定,牛魔王心也定了,找了个好内人,又能解决西天和天庭困扰,心下盘算,真应了“好事成双“这句话,不自禁美极了。
那牛魔王和公主都沉浸在成双美事,高兴中,没成想,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风暴,正逐渐向这里袭来,而现在,正是那风暴前的短暂平静。
稍作安顿,接下来就是正式成个亲的事情。
牛魔王知那万圣老龙对这些事十分清楚,便去把那成亲的事问个端详。
这牛魔王还了原形,至老龙处,老龙一见他这副喜庆样,不必开口,就知道他此去要办的事情看来已成。
牛魔王说明来意,简单说自己怎么变化了,那国王王后怎么不同意这门亲事,最后那公主怎么跟了自己。
老龙道:恭喜,恭喜,果真有些本事,竟能将此事办得如此之快。
牛魔王抱拳,笑道:“还多亏老龙教导,这次是特意来请教老龙这婚礼的事情。”
老龙摆摆手道:“此事你莫急,这等大喜事,我把我那些渭河的人都叫去,你只管安排。”
牛魔王百般感谢,回去和公主按照老龙的安排写请柬,又亲自一一送过去,也和大家说说其变化模样娶妻的事情,以免尴尬。
第一百四十四章 :《悲喜姻缘》
简短说来,一切安排妥当,渭河周遭各路土地河神,草仙跟班都知道牛魔王要娶亲,老龙亲自叮咛办理,还空出个大的龙宫侧殿办理此事。
各路仙班也图个热闹,大家都答应前来祝贺,牛魔王心下里高兴,只等婚礼当日好事。
至娶亲良辰吉日,牛魔王变化好了,又特意在镜子前照了照模样,自己十分满意,穿上新郎装扮,随婚礼引礼的人到拜堂大殿,与那公主拜天地。
公主今天也梳洗打扮,红妆美髻,一副喜庆新娘的标准相貌,自比平日更加俊俏十分。
老龙一家和众人见证,牛魔王和公主热热闹闹拜完天地,就地开席。
平日和老龙一同位列渭水之众,从上至下,不论高低,一并前来,不下数百,好不热闹。
最高兴的当属牛魔王,敞开口胃,与众痛饮,那平日无论与其交好与否的,都前来把酒互敬,拿那好酒,连劝带灌,把个牛魔王喝得东南西北掉了个个。
公主本也有酒量,但禁不住这许多人的劝酒,酌情少饮,尚且清醒。
新郎新娘连同来宾一番热闹自不必提。
牛魔王喝得昏天黑地,胡言乱语,老龙见他也差不多了,便差人将其送回府内,另派女眷送公主也一同回去。
回到府内,因高兴喝得酩酊大醉的牛魔王迷迷糊糊在府内众人服侍下,倒头便睡。
公主也不胜酒力,宽衣而眠,在牛魔王身边很快睡去。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太阳已高,牛魔王还在酣睡,却不曾想,昨夜醉酒引了坏事。
公主未深醉,醒得较为早些,惺忪了睡眼,昨夜的热闹还在脑海里萦绕,起身查看夫君,正蒙头酣睡,知道是昨夜喝得太多,依然未能酒醒,便不去打扰,只是听鼾声有些奇怪。
原来那牛魔王昏睡中变化已去,还原了本相,一副牛音在喘息。
公主未多在意,起身洗漱,用了早点,在一旁歇息,等待牛魔王醒来。
那牛魔王一通酣睡,不觉已至中午时分,渐渐酒醒,睁眼翻身,坐将起来。
这一起身,生出大祸。
昨日,那牛魔王醉酒过深还了原形,今朝初次和公主同寝,突然起身忘记念动口诀变化了俊俏身形,只把一个牛头露出来,自己还浑然不觉。
公主听动静是牛魔王已经起身,便转身来见,这一见可是不得了,只见一牛头怪物坐在床上,这公主毕竟是凡胎,被唬得一惊,骨软筋麻,差点跌倒,止不住叫喊出声来,以为自己酒未曾醒眼睛看花,定睛凝神一看,果然不曾眼花,确不是昨日夫君模样。
牛魔王一听公主叫喊,猛然警醒,赶紧一抹脸,又照平日模样变化好了,起身上前搀扶公主。
公主此时已经腿软,见牛魔王上前,不知如何是好尖叫道:“你,你,你究竟是何人,怎么,怎么刚才。。。。。。”
牛魔王见无法向公主隐瞒,便如实和公主说了自己乃是牛精所变,本名叫做牛魔王,又曾自称平天大圣,解释这变化只为不让公主受惊,只是昨日醉酒还原了模样。
公主听了他讲,依旧惊魂未定,将信将疑地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英俊又恐怖的人,已是完全忘记了,今天还是新婚第一日。
过了好一阵,公主定下了心神,牛魔王也不多说,只在一旁看着公主,公主看着他,说道:“你既然如此一说,我也不怪你,此乃是天意,只是你再莫变作那丑怪模样,不然,我要被你唬吓死。”
牛魔王见公主不怪,也定下心来,叫仆众照常安排了吃食,与公主一同用餐,公主吃也吃了,只是坐在对面,不看他一眼。
直至掌灯,公主要自己单独一个人睡,牛魔王无奈,叫公主住那主卧房,自去侧房独自睡了。
之后的几日,也是如此,又过多日,公主依旧不改初衷,牛魔王也尝试与公主接近,怎奈公主始终拒之不从。
这牛魔王渐生苦闷,寻思为了能躲过西天,娶妻生子,这妻算是娶了吧,可照这样下去这子却如何生得?
牛魔王也没法,只得每天在家喝闷酒,本来还做做样子的老龙那里差事,这下干脆叫也不去了,老龙因此也受了牵累,被人将其管束手下不严之事告上天庭。
公主更不比那牛魔王的日子好过,嫁一夫君,本想好好过个称心的日子,离别了父王,来到此地,却发生此等意外之事,龟兹国回也回不去了。
好在那牛魔王未曾相逼,不然真不知如何得过,只是这苦闷不知何时得解,公主每日只是焦心忧虑,也不出门,只在府内挨过时日。
话说那公主独自烦闷,这一日一个人至花园散心,漫无目的的游走,也无心情看花,只是思虑此前发生的事情,担心未来生活的安置。
忽然,天空一道金光,祥云漫卷,从云端飞落一人,乃是一道人模样的老者,公主一见此人,非但不感惊讶,反倒有些似曾相识,只是一时无法想起是谁。
要说这老者是谁,不是别人,正是那三十三重天兜率宫的太上老君。
这老君怎么有闲暇至此,还特意来此公主之处?
原来,自那天宫被闹,孙悟空逃出八卦炉,将那炉踢倒。
炉子的碎片落了几片到那昆仑山附近,这八卦炉本是仙炉,因此落下的碎片到了地界,成了高山,火焰不熄。
老君因天宫被搅得大乱,自己的仙炉又被毁,心中愤懑,罚了那看炉的道士下界看守好那着火的炉片,待平息了天宫的乱象,再亲自去往那炉片成山之处,料理此事。
老君安排好了天上诸事,择日动身离了三十三重天宫,飞身下界,一路贴地而行,看些下界的情形,遍访诸国,寻找合适的传道之地,以扩三清道门之势。
一路先至那南瞻部洲,见那最大的国君信道扬道,心中满意,又由南瞻部洲行至西牛贺洲,跨二洲边界而前行,过一大河名为通天,经金山,至车迟国,见那此国已是佛道皆供,平分秋色,心中感觉不妥,但未做停留,不觉渐渐往那碎炉掉落之处而去。
只行到渭河附近,忽见下面有一处府邸,隐约似仙非仙,似魔非魔个所在,有些气势,想必也是个修炼者之所在,这倒不奇,只是见那宅院之中倒是有一道仙光,非同凡响。
老君在云中定睛一看,见是一女子正一个人在府内花园散步,再仔细一看,老君看了明白。
身为开天之祖,老君知天上地下之事前后因果,天山地下之人前世来生。
见这女子不是旁人,原来正是那当年昆仑山西山下的那棵与天地同生的芭蕉树,当年被老君摘了与天地同初生的两片阴阳之叶,做成两把水火阴阳芭蕉宝扇,老君拿来扇火炼丹。
那芭蕉树只此两片汲天地日月精华仙叶,之后再无,只长出凡叶。
又经历了时日,日月精华所养,投胎了人世,成了龟兹国公主,嫁了那牛祖牛魔王。
老君看出这公主的前世,心想,当初我取了她的两片仙叶,也算有些亏欠于她,今她已转世为人,我去看看,可有什么能帮她一帮,方才收了祥云,落在公主面前。
公主见此人长相倒也慈眉善目,还有几分眼熟,驾云而至,知是神仙,并不惊慌,反倒好奇占了先,只是未曾料到居然是太上老君至此。
老君先开口问道:“你可认得我吗?”
公主见来一仙人,从未曾见过,却一上来便问她是否认得,心下奇怪,答道:“不曾认得,只是有些眼熟,好像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来。”
老君笑道:“这就是了,你我曾经见过一面,只是时日许久,甚至长过隔世,因此你不曾记得。”
公主感到奇怪,便问道:“隔世?神仙说笑了,隔世如何相见?你又是何方神圣?”
老君摇摇头笑道:“我乃三清之道德天尊,人称“太上老君。”
接着从袖中取出那两把从芭蕉树上芭蕉叶做成的水火阴阳芭蕉扇,对公主道:“你还认得我手中的这两柄芭蕉扇吗?”
公主一听是太上老君,早有所闻,今日不想亲见真人,不禁大为惊讶,见此两柄芭蕉扇,更为惊诧。
见那宝扇:绿油油的扇面,金灿灿的扇边,天地生的神物,日月养的精华,感觉如同见自己血肉。
公主自是也奇怪,怎地会有此等感受,便用奇怪又疑惑的眼神看着太上老君问道:“好生奇怪,怎地看着隐约感觉像我的血肉?”
老君笑道:“这两柄宝扇乃是从你的前世,与天地同生昆仑山下的一棵芭蕉树上取下的芭蕉叶制成,因此你见它们如同见自己血肉。”
公主已转世为凡人,自是不解,但知那太上老君不是一般的仙人,对她一个凡人无必要隐瞒,想必是真的,只是自己已不记得自己转世前的模样了。
“既是如此,那恭喜天尊,得此两柄宝扇,也算是你我曾有些缘分。”
老君点头道:“正是。这制作芭蕉宝扇的仙叶只有两片,你前世失了这两片仙叶因而转世只能做个凡人。”
公主摇摇头,颔首道:“凡人也无不好,凡人自有凡人的乐处,神仙有神仙的苦恼。”
“你能知此道理,也算是有悟性,但我见你当下正处烦恼之中,难以解脱,特来为你解去忧愁,让你在人间做个快乐神仙,也算我给你仙叶的回报。”
公主一听次事,笑道:“天尊如有此心,正是宽怀不尽,我先正有无尽烦恼,不得解脱,如能得天尊相助,真是大有幸啊。”
老君问道:“你说来听听,如何烦恼,我定帮你解脱。”
公主便将自己见那牛魔王,后又离开父王,再又和牛魔王成亲等等遇到的事叙述了一遍。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两全其美》
老君听后点点头,说道:“这也是天地之合,该你和那牛魔王有一段渊缘。你可说来听听,叫我如何帮你。”
公主一听,化解心中忧虑道:“我已嫁与那牛魔王,世人尽知,但我已再不想与他生活一处,却又苦于无法回去我那父王之处,离开此处,无有安身之地,请老君助一安身的法子。”
老君笑道:“这个也不难,我此次正要去往当年我那炼丹炉碎落之处,此炉碎片落在人间,成了一片火焰大山,周遭人等受此火焰灼烤,民不安生,此山之火唯有这芭蕉宝扇可解,你可执此宝扇前往熄火降雨,那周遭人等自会感谢供奉。”
公主一听,心想是个好办法,便道:“这是个好法,只是我用宝扇将那火焰大山之火熄灭之后,再无营生。”
老君摆摆手道:“你可不必将那山火熄灭,那火要扇七七四十九下方可彻底熄灭,你每次只是将其压住便可,待当地之人得雨种地,收割之后,那火焰重又复燃,你即可第二年再去熄火生雨与那众人方便,他们便年年给你供奉。”
公主谢道:“如此甚好,我得此供奉,可离开那牛魔王,自去他处居住。”
高兴之余,公主面似有难色,老君觉察,问其还有何要求。
“哈哈,正是。你还有没有其他要求,经管说来。”
公主脸露难涩,说道“是有一桩,恐有些难处。不敢烦劳老祖费心劳力。”
“无妨,说与我听,我当初取你两片仙叶,便答应允你两桩愿望,我身为道祖,当无虚言,皆可办到。
公主点头道:“那好,弟子这厢先谢过。我与那牛魔王成亲,因其本相凶恶,我实不愿与其行夫妻之实,但又不能再嫁与他人,是请天尊赐我一子,如能得子,一来能成我天伦,有个依靠,二来也让众人无他话言说。只是此愿恐难以办到。”
老君笑笑,道:“这个简单”。
说罢,取出紫金葫芦,从葫芦里倒出一粒葫芦籽,对公主道:“我这里有一粒葫芦籽,这葫芦乃是天地之初昆仑山东边的一棵葫芦藤上所长,被我摘了,装丹药。这葫芦仙藤与你前世芭蕉仙树乃是天地造就的一对仙木,因此与你结缘至此,你将这葫芦籽吞了,便可得子。”
公主闻听大喜,连忙接过葫芦籽,小心揣入怀中,喜难自禁,开心已极。
老君又从怀中取出一粒仙丹,对那公主道:“这是一粒长生丹,你可服下,便可驻颜长生。”
公主忙下拜,口中连声称谢,却又不起身,对老君道:“老君即然赐我长生,但我那尚未出生的孩儿料却不能,将来我见其生老病死,离我而去,岂不悲伤凄凉,因此还请老君大发慈悲,再赐我一粒,与我那未出生的孩儿,让他也可长生不老,永驻童颜,与我陪伴。”
“好”。
老君点头应允,便又取出一粒递与公主,公主又连拜称谢,把那长生丹小心放好。
“你既然已经准备离开此地,正好随我去那火焰山一看情形。”
公主点点头道:“好,待我这就回去收拾,便随你去。”
未久,老君携了公主驾云前往火焰山。
不多久,二人便来到那当年老君炼丹炉掉落的地方,远远看去,炉片成一大山,一片火海,从山上腾空而起,高有千丈,四周赤热荒凉,人烟尽绝。
老君担心那公主受不了灼热,离远处收了云彩,落到地面,又念动真语,把那被罚看守的道士召唤了来。
看守道士已在此守候多年,闻听老君召唤,忙赶了前来,应声行礼。
那道士将情况报与老君,自打丹炉破碎,落至此处,终日大火,片雨不下,此地原有居民便尽皆逃无踪影。
老君点头,回过头对公主说:“此地已被那火焰大山灼烤多年,周遭人烟尽散,我且将这火焰山挪个有人烟的去处,你也好受那人间供奉。”
“多谢,道祖。”公主连忙道谢。
只见老君念动咒语,那着火的大山平地腾空而起,缓慢向西南方向移去。
片刻,那山移到一处周围有人烟的所在,着无人处轰然落下,把那些个当地人家惊吓不已,不知何方突然来这么一座着火的大山,奔走呼号,惊恐万状。
老君对公主道:“现在你可执那宝扇前往降火救助,必得那些人的感恩,我先教你些飞腾避火的法术,你可借此法力前往那山前行事。”
公主接过宝扇,又记了老君教授的口诀,飞身前往那山前。
底下众人正燥热慌乱处,见天上飞来一位仙女,手执一芭蕉扇,扇脉闪动金光,在空中高声道:“你等莫怕,我特地前来,为你等灭火。”
说罢,只一扇,那大火即刻变小,再一扇,天降甘霖,天气马上凉爽舒宜,只是那火焰并无熄灭,依旧隐约可见。
众人见有神仙相助,一时除了祸患,一齐跪倒叩谢,马上供奉牛羊。
公主见众人跪倒纳拜,便对众人道:“今日火患已熄,但那山火未灭,不日还会复燃,你等可趁此机会种养,安歇,一旦那山火复燃,唤我名号,我便来此为你等解难。”
众人又拜,有人忙问:“不知仙人如何称呼?”
公主一听,心想:“这倒忘了,需告诉他们一个名号,不能用我本名了,我已离开父王国度。”
遂自己起了个诨名,对众人道:“你们就叫我铁扇仙吧。”
众人连连拜谢铁扇仙,铁扇公主回身奔老君处去了。
老君见铁扇公主返回,知道事已办成,又叫那看炉的道士做了当地的土地。
老君对土地吩咐道:“铁扇仙每年为此处解难,你可听从他的调度。”
道士听老君安排,马上应承。
老君又道:“今铁扇仙初到此地,你可帮他安排一个住处。”说罢又叮咛那铁扇公主:“宝扇要小心使用,不可让他人得了去,以免生出是非。”
公主答应,老君遂转身腾空离去,直奔天宫,来到半空中见那火焰山落处,正拦在了通往西牛贺洲灵山的必经之路上,便满意地回自己的宫中去了。
土地不敢怠慢,按铁扇公主的期望给公主在远离此地的西南方的翠云山安排了一处洞府,宽敞舒适,铁扇公主依自己的身世来源将此洞起名为芭蕉洞。
每年至播种季节前往火焰山灭火,并受当地人的供奉。
铁扇公主得了太上老君的仙葫芦籽,回去后生下一子,因是老君所赐,故天生仙体。
牛魔王那日走了公主,四处寻访,终于在翠云山找到那公主。
牛魔王见了铁扇公主对她道:“那日惊吓了你,是我的过失,你现可愿意和我回去,继续做夫妻?”
铁扇公主得子还有了宝扇,心境已平,见牛魔王来到也不再惊惧,答道:“我已在此安家,不愿回去,但我身为女子,无夫即无主,既然你我二人算是正式成亲,就做过挂名夫妻吧。”
牛魔王见此情形,也不勉强,答应如此。
铁扇公主又道:“我向太上老君求得一子,念往日之情,待孩儿日后长大,便叫他唤你做父亲。”
牛魔王一听,是道祖给公主赠子,很想一见。
公主也不拒绝,将那孩儿抱来与牛魔王一见。
那孩儿天生仙体,生得机灵可爱,牛魔王也十分喜爱。
牛魔王看着孩儿对公众道:“这孩儿今后定是不凡,我要亲自对其教导,传其法力。”
公主见那牛魔王对孩儿也十分喜爱,放下心来,对于这个要求便也接受,对牛魔王道:“你若不弃,自是可以,只有一样,你每次来时脸面还要作当初在我父王国中那般模样,方才可以。“”
牛魔王笑道:“这是自然。”
此后牛魔王常来那公主处看望那孩儿,就当自己的儿子看待。
面对自己曾经钟情的那副面孔,铁扇公主有念及当初之情,二人逐渐感情又有复原,只是不能与当初成亲之前完全相比。
那孩儿长至能识人辩字的时候,公主将老君三昧真火的口诀传与此子,并按照老君之法,让他在那火焰山中练习修行,因自小练火而遍体通红,起名红孩儿,天生仙体早早得道,永葆七岁孩童模样,有放出三昧真火的法力,威力无比。
牛魔王也逐渐将自己的法力传授给他,公主不曾说破,牛魔王又常与那红孩儿谈其出生时如何如何,也并不与其说自己当年为魔首的经历。
那红孩儿问起当年,只说自己刚有千年岁数,红孩儿便只当自己是牛魔王所生,毫不怀疑。
红孩儿在火焰山修行,公主和牛魔王也常去探望,与子感情深厚,只是那牛魔王去公主相处的时日却渐少。
几乎为自由身的牛魔王依旧常四处游荡,男男女女,见到颇多。
后被一玉狐看中,原来是那积雷山摩云洞万岁狐王的女儿,万岁狐王已经过世,留有一女,访得了牛魔王颇有本领,便备了上等好礼请他做夫,家业好有个看管。
牛魔王见那玉狐生得美貌动人,便常住玉狐处,再加上自己与那铁扇公主在红孩儿修行去后,逐渐生分,也就高兴应允,自此久居玉狐之处不回,留下那公主常日夜期盼。
话说红孩儿在那火焰山修炼,不知不觉便三百年,修成了高强法术,尤其擅长三昧真火,又有那牛魔王传授的武艺,十分了得。
牛魔王见其已可成事,便安排其在自己的属地钻头号山看管,住在枯松涧一处洞中,以火为名,起名火云洞,称圣婴大王。
又拘来附近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听那红孩儿使唤。
那些山神土地畏惧牛魔王的威名,又加上红孩儿本身法力高强,因此不敢违背,只得来听命。
牛魔王成亲得子以及铁扇公主执老君宝扇把守通往灵山要道之事早有人报与如来,如来见此情形,暂时放下收服牛魔王的念头,再做打算。
牛魔王有个兄弟如意仙,听牛魔王说了铁扇公主据火焰山宝地大受供奉一事,心中羡慕,于是自己也跑到一处落胎泉,将其据为己有,向那周围百姓收取钱财。
第一百四十六章 :《观音禅院》
话说天庭与灵山乱事均已平息,一时间各方看似安定无事。
难得的平静带来的却是暗流涌动,各路神仙纷纷忙于领地扩张,收取更多供奉,从上至下,概无例外,佛门人丁渐兴,更是如此。
神仙受供奉无外乎两种,一种弟子多的,便遣子弟至人家中做法,收些赠送。
一种是弟子较少,便建立道观庙宇,设立供坛,人们烧香祭礼。
神仙之间虽无约定,但也有章法,自己扩张,别人的地界通常不去打扰,免生事端。
西天自打安定了天庭大乱,平定了灵山内祸,传经一事已成为各种场合包括兰盆会的最主要话题,灵山一众上神几乎都在谈论佛祖要传大乘经于世,佛徒的思想和行为也逐步在转化。
也有如毗蓝婆菩萨者,乃是一心做个世外清修之士,逐渐也与那众人无甚共同话语,自打二百年前最后一次参加兰盆会后,便独自隐居千花洞,不再过问佛门之事。
观音菩萨早已感知传经乃是佛门既定之要事,最为关注,同时也在暗中做着准备。
观音本居于南海普陀山,自打跟了佛祖如来,四海常往,普济天下,对各方各处了如指掌,自是知道哪里最为重要,在重要之地提前布局乃是先手,上仙都知晓其中奥妙。
根据东土至西天的地形,观音选中一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交界之处。
此地正在东土前往西天的要道之路上,不如那东土道门兴盛之地,而已经是佛道穿插共生之前沿处,是为必争之地,寻思若在此界立佛门之名,必可占据先机。
见那里已有一庙宇,观音便准备亲自去往造访。
此地原本有一禅院,多年以前,有一长老出家至此,因修行甚高,做了方丈,此位长老与众僧有所不同,为人特别喜好金银宝物,广纳钱财,院内有一水池,外人皆传言里面堆满金银,便称其为金池禅院,那长老也被称为为金池长老。
这金池长老除了广纳钱财,也广结人缘,喜欢四处结交。
距此地东南二十里不远处有一山名为黑风山,是个僻静优美,山水清灵,琼崖争秀,苍松翠柏,花草芬芳,百鸟争鸣的真修所在。
金池在寺院内每日诵经,偶有烦闷,便出门闲游,行至山下,见此山生得灵秀,石木皆奇,不禁赞叹,想自己年事已高,终日诵经念佛,竟未曾进到过此山深处,便决定继续向前,一探幽静。
行至山林深处,远远见有青烟升腾,不禁心下奇怪,心想:“难道这深山里还有人家居住?好奇心驱使,金池向着青烟出处走去。”
走近一看,原来,此处有一山洞,洞口颇大,能容几个人同时进出,洞前有一块平地,那平地上立有一个丹炉,看来是有人在此生火炼丹。
金池见此,更是惊奇,如此人迹罕至,居然还有人修行,既然也是修行之人,乃是同道,不妨前往拜望,想到这里,金池来到洞前,向洞里张望,看有无人在,扣壁呼唤。
话说炼丹者的确是住在这洞内,乃是一黑熊修炼成精。
这黑熊生得高大威猛,擅长炼制长生等各类丹药,修得接近了人形,平日在此洞内生活、炼丹。四下里结交些这山中的狼虫蛇兽。
这一日,黑熊精一早升起炉内丹火,便回洞休息,却忽听洞外有人呼唤,声音陌生,不知是何许人,便出来一探究竟,见是一僧人模样打扮的老者在向洞内张望。
长老在洞外听见有人走出来,定睛一看,吓得是腿脚发麻,跌倒在地。
原来,这黑熊精虽是人形,但头面依旧是黑熊模样,如此行将出来,凡人皆要唬倒。
黑熊精见有人跌倒,连忙赶了几步,出来要搀扶。金池在地上向后爬了几爬,再也不能动弹,只把手放在心口,那心已狂跳不止。
黑熊精见此情景,也不再向前,开口道:“长老莫怕,我不吃人。这长老见熊怪开口能人言,也没有上前来,心里少许安定,喘匀了气,从地上站起来,问道:你是这洞主?”
熊精见此人,说道:“正是,你是何人,为何前来此地?”
金池双手合十说道:“我是山下禅院的方丈,见此山清秀,进山闲游,见有青烟,便寻迹而来,未曾想,遇到得道之仙。”
熊精辑首:“原来是方丈,我倒也所耳闻,不曾想今日有缘得见,幸会,幸会。随后邀请金池进洞内一坐。”
二人坐下互相细说了些各自的来历,闲谈之处,愈发投机。
原来,这黑熊精除了炼丹,也好修行,见到金池,谈佛论道,颇受开悟,自是欣喜。
而这金池,金银多有积攒,年岁一高,每日惦念长生,也苦求长生丹药,见到黑熊精会炼长生丹药,也是高兴,二人至此结好,常相往来。
金池通晓世理,佛法,又精于文墨,熊精渐渐受了熏染,并逐渐信仰了佛法,不再杀生。
金池喜好各类宝物,收藏袈裟锦衣无数,挑好的盔甲兵器赠与黑熊精,黑熊精选练好的丹药与金池服了,金池因此得以延年益寿。
观音菩萨欲考察的便是此座寺院,于是化身一行脚僧,前去查看究竟。
看庙门的沙弥见了化身前来的观音,接进寺院,茶饭款待,安排歇息。
观音自己绕院内行走一遭,见此寺院修整得颇为华丽,大殿堂皇,院落整洁,看来寺主是一个精细人士,化缘不少,很是合心意。
行至后院,见那里有一水池,近看池内有鱼儿游动,仔细一看,观音颇感惊奇,原来此鱼儿生得却是非凡,虽为鱼身,却有龙型,遍体金光,乃是一尾金色鲤鱼。
观音见了此鱼,心里颇为喜欢,转身回住处,对那小沙弥说要求见方丈。
小沙弥去告知了金池方丈,金池听说新来一个行脚僧人要求见,便穿上方丈袈裟叫请。
观音到了金池的方丈禅房,见金池打扮,锦衣袈裟,颇为锦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