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仙武世界-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乎,李元吉这厮越做越出格…!他动辄出动上千人去围猎,践踏庄稼那是平常事,看上哪家闺女,直接动手绑人,若遇反抗,尽数杀其全家。搞得晋阳城内人心惶惶,上到文武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盼望唐王李渊能一纸诏书,将这个混世魔王调到长安去。
  “军情急报~~”
  一个声音从殿外传来。
  李元吉正在兴头上,突然被人打断,差点就要起身拔剑斩了来人,幸亏他酒力发作,一个不稳,又坐回了位置上。
  哨探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刚才已经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单膝跪下说:“禀报都督,马邑军队向我军发起突袭,两日内连破两城,现已距离晋阳不到百里了。”
  李元吉迷糊糊的问:“马邑贼军进军多时,汝等为何现在才来禀报,来人,将这人拿下,斩首示众。”
  哨探大呼冤枉!还好一旁陪酒的文武官员分得出轻重缓急,他们对李元吉好言相劝,说是先问明情况再罚不迟,这才把哨探小命保了下来。
  哨探满头大汗,连忙说道:“都督明鉴,那马邑贼军,以商旅为幌子,里应外合突袭了我军两座城池,并一路封锁消息,昼夜兼程朝晋阳袭来,小的在死人堆里侥幸生还,连夜赶回向太守报急。”
  李元吉又问:“你可看清马邑贼军有多少人马?”
  哨探:“不到万人,但半数为马军,是以行军速度极快,能封锁消息。”
  李元吉大怒:“不到万人就敢来侵犯我军领地,竟然还敢朝晋阳进发,本王看他们这是在找死,传令晋阳诸将,前来议事。”
  不一会,晋阳城内的文武诸将都汇聚到太守府。
  李元吉一脸酒气,满是醉意的说:“诸位,马邑贼军狼子野心,竟敢谋我晋阳,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出征,痛歼贼军。”
  左卫大将军姜宝谊当即上前一步,说:“末将愿意领军出征,定将马邑贼军杀得片甲不留。”
  李元吉:“好,既然姜将军有此意,那么本都督下令,由你带领两万人马,即可前去剿灭贼军。”
  姜宝谊:“都督大人,贼军来势汹汹,可否多派些人马与末将?”
  李元吉不屑的说:“贼军只有不到万人,还要分兵占领我军失守的两座城池,姜将军领兵两万,竟然还嫌兵少!若不然你把晋阳城内的六万大军尽数带去如何!”
  说完,李元吉大袖一挥,径直回内堂喝酒去了,留下面面相觑的众文武官员。
  姜宝谊苦着脸对众文武说:“诸位明鉴,非是姜某怯战,而是马邑贼军半数是骑兵,我军却尽数为步军,以步制骑,最少需得三倍以上军力方可。”
  众人知他说的是实情,但无人敢去李元吉那里帮他说话。(笑话,去和半醉半醒的李元吉讲道理,岂不是厕所里点灯笼,找屎(死)吗…!)
  姜宝谊见无法,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带着两万步军前去迎敌。
  另一边,谢天虎骑在马上,和旁边的李靖有说有笑。
  谢天虎赞道:“药师真是用兵如神,一招里应外合就轻松拿下了唐军两座城池。”
  李靖哈哈一笑,回答道:“主公过奖了,两座边塞小城,守军俱不过千人,不值一提。”
  谢天虎:“晋阳城有六万守军,而我军不过万人,这仗药师准备怎么打?”
  李靖:“分而击之,引为我用。”
  谢天虎:“好,药师尽管放手安排,本侯绝不干涉。”
  “报~~”
  有探子来报,说是晋阳城内有大军前来。
  李靖问:“领军将领是谁?有多少人马?”
  探子:“领军大将是姜宝谊,足有两万之众。”
  李靖:“好,就先拿他开刀。”
  两个时辰后,晋阳城外五十里地,两军相遇。
  旷野上,两万唐军列阵以待,枪林箭雨,密密麻麻的,军容十分壮观,并且已经做好了抵御骑兵冲阵的准备。反观马邑的“虎”字军旗下,只有五千步兵出现,松松垮垮的往那一站,也不冲阵,就这样干耗着。
  姜宝谊疑惑起来,贼军本就不多,难道还敢分兵?只是他那数千骑兵铁定打不下来晋阳城,分出去又能做些什么?姜宝谊素来慎重,对方的一系列不正常表现让他很是担心,故而他下令,全军谨守战阵,不得主动出击,以不变应万变。他倒要看看,马邑贼军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
  半个时辰过去了。
  “虎”字旗的马邑步军好像很有耐心似的,他们一点也不着急,根本不来攻击,放佛此番就是来和唐军比比谁耐力更好…!
  姜宝谊见天色开始暗下来,贼军又有数千精骑藏在暗处,便有心先撤军回城,待明日再战,只是他刚指挥大军后撤一步,对面的马邑军队就跟上来一步,还不断大声喊着“唐军败了,唐军败了!”这让唐军很不舒服。一边撤军,一边还要被人数比自己少得多的贼军耀武扬威的紧逼,这样一来,行军速度当然快不了。
  一个时辰过去,唐军总共才退了不到十来里路,若是按这样走下去,走到天黑,也回不了晋阳城。
  姜宝谊心知不妙,一直没有出现的五千马邑骑兵肯定是躲在暗处,随时准备给自己雷霆一击。但更可怕的是,若是他一战未接,便被人数少得多的马邑军队追赶回城池,这要让李元吉知道了,鬼晓得他会怎么样对待自己。想到这里,姜宝谊喝令全军停步,转头向后,准备先击溃后面的“小尾巴”,再做打算。
  唐军上下早就憋着一口气,被人数少得多,又军容不整的贼军吊着羞辱了一个时辰,简直是颜面丢尽。此时一听主将号令,各部摩拳擦掌,准备把后面这群讨厌的“苍蝇”赶尽杀绝。
  一阵军鼓,唐军上下奋勇争先,朝马邑“虎”军杀去。
  “虎”字大军见状,转身向后跑去,其反映之快,真叫人膛目结舌,更有不少人觉得手中兵刃太重,干脆往地上一丢,撒腿就跑路了…!
  两支军队从比耐力,转变成了拼速度、拼体力。都是两条腿,谁怕谁啊…!
  唐军为了对付骑兵冲击,个个都是身披重甲,手拿长兵。
  马邑步军则是轻装简丛,就不像是来打仗的一样,如此一来,唐军根本就追不上“虎”军。
  三五里地以后,唐军毛都没捞到一根…!姜宝谊眼见追击无望,便下令全军止步,重新排列阵形,准备回城。这时候,前面不远处的那群“苍蝇”又奔了回来,继续吊在唐军后面,大吹大鼓的喊着“唐军败了,唐军败了……”
  这下子,包括姜宝谊在内的所有唐军将士都明白了,尼玛!这是一个圈套,是为了消耗疲惫己方,好让暗处的骑兵给自己致命一击。
  姜宝谊当机立断,分出两千士兵断后,其他唐军迈开双腿朝晋阳方向跑去,只有进了高大的晋阳城,他们才会感到安心。
  “虎”字大军同样也分数一千人与断后的唐军对峙,其他人绕过防线,继续追赶前面的唐军大部队去了。
  姜宝谊无法,只能又派出两千人断后,这时,唐军上下早已疲惫不堪,又被未知的恐惧笼罩,再没人心甘情愿的去牺牲自己为大部队赢得时间,众人都想尽快回晋阳城,一时间唐军士气跌到了冰点,甚至有人为了尽快奔跑而卸下笨重的铠甲。
  突然,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从唐军前方响起,早就绕到其身后多时的五千精锐骑兵骤然暴起,集团突击,势如破竹的就把士气已失的唐军冲得个七零八落,漫山遍野的追击唐军,这是一场胜负早已分晓的战争……
  ………………………………


第九章 元吉跌倒,天虎吃饱(二)
  以步制骑,打赢了你追不上,打输了你跑不掉。
  出征的两万多唐军被杀五千多人,被俘一万三千余人,还有两千余人乘乱跑脱了,而马邑军队的损失微乎其微。
  谢天虎很满意的看着这一切,心道:“李靖军神之名,果然不是吹出来的,战前分兵,疑兵惑敌,疲惫其师,挫其锐气,一鼓而歼。”一环扣一环的,想不上当都难( ̄︶ ̄)
  谢天虎皱着眉头,看着人数与自己军队差不多的唐军降卒,对旁边的李靖问道:“药师,如此多的降兵,已经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你准备如何处置。”
  李靖:“回禀主公,这群降兵军心未定,暂时还是不要编入我军为好,可派人收其兵器,另设一营,严加看管,待晋阳之战结束后再一并处置。”
  谢天虎:“可,反正破晋阳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了。”
  李靖有些疑惑的问:“主公已有了破城良策?”
  谢天虎回答曰:“前两座城是怎么破的,晋阳城也就怎么破的。”
  李靖破有些为难,他说:“只怕是晋阳城已有准备,再想像以前那样,化装成商队进去里应外合,估计怕是行不通了…!”
  谢天虎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药师,你怎么把神雕给忘记了,只要本侯乘天黑之时,驾乘神雕从高空飞入晋阳城,破其一门,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李靖恍然大悟:“主公这招好是好,只是主公万金之躯,深入险地,未免有些……”
  谢天虎毫不在意的答道:“无妨,天下能伤到本侯的人没几个,小小的晋阳城本侯还不把它放在眼里,明日药师只需如此这般行事便可……”
  另一边,唐军兵败的消息很快传回城内,留守晋阳的文武官员不由都大吃一惊,这好歹是两万精锐,怎么说败就败了!连忙派人去向李元吉禀报,不料那斯竟然早已喝得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了。众人无法,只得先加派兵丁,坚守城池,又派快马去周边寻求援军。好在马邑军队似乎正在处理战后事宜,来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竖日午时。
  李元吉才悠悠醒来,他漫不经心的问道:“来人,去看看姜将军得胜回来没有?”
  有亲卫胆颤心惊的回答:“姜将军昨晚败了,据说已被马邑贼军擒获。”
  李元吉不可置信的睁大了眼睛,惊呼:“什么!还不快速去召文武百官前来议事!”
  亲卫:“百官已经府衙内等候多时。”
  李元吉也顾不得这么多,忙推门而出,快步朝前厅跑去。
  “谁可以告诉本王,姜宝谊这蠢货是怎么败的?”
  无人应答……场面甚是诡异。
  气急败坏的李元吉干脆领着众文武等上城楼一看,不由惊出一声冷汗,我勒个乖乖,城下马邑贼军的营盘旌旗满布,这分明就是个五万人以上的大军营,单单外面就有两万余名兵士正在砍伐木材,想来是准备打造攻城器械,旁边更有数千精骑护卫。
  李元吉大怒道:“去把昨天那个报信的人砍了,谎报军情,致使我军首战失利。”
  有谋士建议说:“我军只有四万余人,少于贼军,况且还要分守四门,看来只能坚守待援,向唐王请求援军了。”
  李元吉难得听从了一回别人的建议,一面派人向李渊求救,一面派人去向周边唐军求救。
  谋士又言:“看情形,贼军好像缺少攻城器械,是以短时间内难以攻城,我等可以从容应对。”
  李元吉当即下令,紧闭四门,无太守府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城。夜间更要实行宵禁,以防有内贼里应外合。
  众人见他说得也颇有些道理,总算当了一回明白人…!于是各自领命分头行事去了。
  另一边,晋阳城下马邑虎军大帐中。谢天虎也正在和李靖商量,如何以最小代价拿下晋阳城。
  虽然把一万多名降卒伪装成马邑虎军,又故布疑兵修了座五万人的大军营,起到了一定的威慑效果,但说到底,能攻城的还是只有一万余名马邑军队,其他降卒只要不阵前倒戈,就算阿弥陀佛了…!
  作为一个经历了几个位面的上位者,谢天虎还是准备先听听属下的意见,综合总结后,再抛出自己的计划。
  谢虎侯:“我军能战者只有一万多人,晋阳守军最少有四万,还不算临时征召的青壮,药师,你看这仗该如何打?”
  李靖:“启禀主公,以末将看来,就算主公能利用空中优势潜入城内打开一门,我军杀进去也是一场血战,依旧是胜负难料,属下的意思是,莫不如把晋阳城内的李元吉吓走。”
  谢虎侯:“哦?说说看你的计划。”
  李靖:“用一部伪装成主力,去东门牵制住敌军主力,主公潜入城内打开西门,引我军入城,留下南北两门不去管,这样一来,李元吉即知城破,又无法调集大军增援,以那厮的本性来估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弃城逃跑。”
  谢虎侯眼前一亮,赞道:“好计谋,声东击西,又留给敌军退路,让其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李元吉必从南门突然而去,到时候,我军便能以最小代价夺取晋阳城。”
  是夜,马邑虎军以五千步卒夹着一万三千多降卒来到东门外列阵,每人点上两根火把,冒充四万主力,以为疑兵。
  晋阳城东门守将见状,以为马邑贼军是要从自己这里下手了,连忙派人去太守府求援。
  李元吉听说马邑军队准备夜间攻城,心中也是一惊,指着白天出谋划策那个谋士骂起来:“你不是说马邑军队匆匆而来,缺少攻城器械么,怎么如此快的就要攻城?”
  谋士急忙辩解说:“太守息怒,这……这想必这是马邑军队在虚张声势。”
  李元吉哪里还听他罗哩罗嗦,一挥衣袖,直接领着一帮文武去东门城楼观看。
  接近四万根火把在黑夜中来回晃动,摇旗呐喊声不绝于耳,看样子,今天东门这边会是一场血战了。
  李元吉脸色阴沉沉的,他对亲卫吩咐道:“来人,除另外三门的守军外,把晋阳城内的其他军队都调到东门来,准备给马邑贼子迎头痛击。”
  谋士:“太守,敌军尚未攻城,我军就把全军派了过来,实为不妥。”
  “啪~~”
  一个大耳光打在谋士脸上。
  李元吉气急败坏的骂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白天就是你胡言乱语,才使得马邑贼子从容不迫的安排攻城事宜,若非如此,本都督早带人杀将出去,安有眼下之慌乱。”
  众文武见状也不好多说,东门外贼军势大,他们也是有目共睹,调人来此处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于是呼,陆续有城内的守军汇聚到东门,其人数已接近两万五千,超过晋阳全城守军的一半,其他三门各自留下五千军队和数千青壮继续坚守。这一切都被坐在神雕后背,高高在上的谢天虎瞧得清清楚楚。
  瞧准时机差不多了,谢天虎对神雕兄说:“雕兄,送我下去。”
  神雕兄也不含糊,当即振翅一挥,朝西门俯冲下去。
  有西门守军发现了神雕,大声喊道:“快看啊,那是什么?”
  西门守军齐齐朝高空看去,只见一个小黑点逐渐变大,几息间就来到眼前,掀起一阵飞沙走石,让众人睁不开双眼。
  西门城楼下的数百守军好不容易睁开双眼,迎来的却是一片腥风血雨,一个大汉,提着一把巨刀,一路朝城门这边杀了过来,所过之处,尽是断臂残肢,血流成河。
  唐军守将高喊:“挡住他,快挡住他,不能让他靠近城门!”
  唐军士兵纷纷挺枪围了上来,不过这并没有起到一丁半点的作用。
  只见谢天虎大开大合,玄蛇宝刀上下挥舞,周围的唐军士兵就如同纸糊的一般,大片大片的栽倒在地。
  唐军守将见状,朝着城墙上的弓箭手喊道:“快放箭射死他!”
  有亲兵提醒道:“将军,我们的人也在下面。”
  迎接他的是唐将手中的利剑,砍死了亲兵,唐将大喊:“不听号令,这就是下场,速速放箭。”
  城墙上数百弓箭手一齐拉弓放箭,数百支利箭雨点般的朝谢天虎身上飞去。
  谢天虎大刀朝地面一砍,顿时掀起大片乱石,由下朝上的飞溅出去,与飞来的箭支撞在一起,同时还造成了一阵不小的尘土。
  到底还是飞来的箭羽居多,不停的有箭支飞入尘土之中,周围的唐军也有不少人中箭,其他人赶紧朝两边退去,生怕被误伤死在自己人的乱箭之下。
  突然,一条人影从尘土中窜出,不是谢天虎还能是谁!刚才那阵箭雨根本奈何不了他所放出的气墙,只见他直奔城门洞口而去,此时的城门洞口处再无任何守军。
  “咔嚓”一声。
  门栓从正中被砍成两半。
  又是“铛的一声”
  吊桥的锁链也被一刀砍断。
  城门被谢天虎随手一掌拍开,外面埋伏已久的五千精骑,顿时一起发力,挥舞着马刀朝着大开的城门冲了过来……
  ………………………………


第十章 元吉跌倒,天虎吃饱(三)
  随着五千精骑的到来,早已被谢天虎杀破胆的西门守军顿时崩溃,再不听唐将的号令,一窝蜂的朝城中溃退而去。
  唐将也心知大势已去,随着人流一起向其他几门奔去,希望能挽回局面。
  数千马邑精骑,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股脑的全都冲进了晋阳西门,他们凭借马力,见兵杀兵,见将杀将。片刻功夫,就把几千唐军杀得溃不成军。
  这时,马邑军队一边追赶唐军,一边高声大喊:“晋阳城破了……晋阳城破了……”
  东门上的李元吉听到西门溃军汇报后 ,顿时傻眼了!半柱香功夫不到,城高墙厚的晋阳城西门就被马邑贼军攻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当下有文武建议,应该立刻发兵去西门,把攻进来的马邑军队赶回城外。
  李元吉咆哮起来,大骂道:“难道你们没听见吗!半柱香功夫,马邑军队就能攻破西门,这说明什么,说明马邑军队至少有数万人在那边,方可做到。我们这点人马过去又能有什么用,况且东门城外还有数万马邑大军跃跃欲试,一旦我军主力去救西门,他们势必会立刻攻城,到时候首尾难顾,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提议说:“殿下,不如先突围吧。观眼下形势,战前马邑贼军肯定是故意隐瞒了军力的,以末将看,他们最少有七、八万人马。现在南北两门尚无敌军攻城,只要殿下能突围出去,唐王随时能派兵夺回晋阳的……”
  这句话说到了李元吉心坎里,世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晋阳城丢了还可以夺回来,若是小命丢了,那就万事休矣!北门是马邑方向,断然走不得的,看来只能从南门突围。
  李元吉当机立断,他假意对东门守军将领说:“尔等务必在此坚守,绝不能让东门城外的贼军也乘势打进来,本都督亲自带人去围堵冲进城内马邑军队,尔后再回来与你们汇合。”
  东门守军将领不知是计,还只道都督准备与贼军决一死战,当即表示说:“东门这边人在城在,都督尽可放心去西门杀敌便是。”
  结果…!李元吉带着一万多精锐亲兵,朝城中方向奔去,他们在半路上一拐弯,转向南门疾驰而去……
  晋阳留守都督李元吉跑了,跟随他一同跑的不但有一万多精锐亲兵,还有南门的数千守军。
  消息传出后,其它正在奋战的唐军,顿时军心大乱,土崩瓦解。东门守军将领更是仰天长叹,后来这厮一发狠,心道:“李元吉,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了。”他命人打开城门,放城外的马邑军队入城。最终,晋阳城内的唐军大部降了马邑虎军,小部四散逃逸,散落在民居之间。
  就这样,天下闻名的晋阳城在短短数日之间便易了主。
  竖日清晨,晋阳城的府库中,谢虎侯听着府库官员汇报,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 ̄)三万斛粮草、两万段杂彩、十五万领甲胄,银两四百多万,这简直如同一个大金娃娃从天上掉下来,落到自己面前。
  谢虎侯大手一挥,对李靖说:“药师,立刻组织人手,把这些东西全部搬回马邑去。”
  李靖问道:“主公不想坚守这晋阳城?”
  谢虎侯叹了口气,说:“唉~~难呐!药师是个明白人,咱们底子太薄,根本无暇分兵四顾,若是死守这晋阳城,势必要被李氏反扑所困,再加上晋阳为李渊老巢,这里人心多倾向于他,若是再战,怕是对我军不利。既如此,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拿了好处先退回去,等我们发展壮大了,再来也不迟。”
  李靖赞曰:“主公英明,伸出去的拳头要想再打人,须得先缩回来才行。”
  谢虎侯话锋一转,说:“不过这晋阳城的满城青壮,本侯准备全部带走(这怎么感觉走上了条抓壮丁的老路…!)”
  李靖担忧的说道:“主公此举,只怕是人心不服啊!”
  谢虎侯:“乱世之中,需用重典。咱们底子薄,不这般行事,如何发展壮大,药师你这般行事……”
  李靖:“主公,这计谋倒是好计谋,可就是如此一来,您的名声就……不若此事由末将一力承担可好。”
  谢虎侯:“不必如此,我知药师是为本侯好,但本侯主意已决,一切由本侯一力承担。哦,差点忘了,等我们走后,这晋阳城也不能完整无损的还给李渊,药师替我写两封信,一封给宋金刚,一封给魏刀儿,信中言明,只要他们愿意,本侯欲送晋阳城给他们。”
  李靖:“主公高明,宋金刚部和魏刀儿部人数众多,而十分贫乏,不由得他们不动心,这样一来,他们就到前面去顶着李阀的进攻了。”
  李靖刚准备出去给宋金刚和魏刀儿写信,却又被谢天虎给喊住了。
  谢虎侯稍加琢磨,说:“药师等等,干脆这样,麻烦你再多写一封。”
  李靖:“主公的意思是?”
  谢虎侯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说:“嗯……横竖都写两封了,不如再给窦建德也去一封一模一样的书信,把局面搅得越乱越好,这样对我军才更有利……”
  几日后,晋阳城内的三万多降军迎来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生或者死。
  数百李氏一脉的血亲被指认了出来,各自绑在柱子上,等待行刑。降军按每百人为一队,轮流用匕首在李氏族人的身上刺上一刀,有不愿动手者,皆被同样绑在柱子上,等待其他人行刑。
  普通人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其实非常简单。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何况这样的死法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死,而是惨死…!
  如此一来,三万多降军为了活命,人人与李氏一族结下血海深仇,以后就算李渊同意赦免他们,其他李氏族人也难免不会私下报复。故此,降军们断了退路,他们与其家眷只能跟随谢虎侯的马邑虎军一起,回马邑去展开一段全新的生活。
  这种手段着实毒辣,但也是乱世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既壮大了自己,又削弱了李阀(只是害苦了李阀一族…!)。换个角度一想,若是让这些人留在晋阳城中等着李氏大军回来了,岂不为李氏平添几万战力。
  谢虎侯经此一番作为,从此背上了“凶虎”的恶名。
  解决了降军问题,谢虎侯和李靖等人连夜组织大军进行大搬迁。
  数日后,几千辆大车装满了粮食、杂彩、甲胄朝着马邑方向行驶,一同上路的还有接近五万户,小二十万人口,几乎把晋阳城和周边几个县城人丁都扫荡一空!
  谢虎侯这票吃得是肚满肠肥…!临走时候还得到了好消息,经受不起诱惑的魏刀儿联合宋金刚,已经南下,准备接收晋阳这座天下闻名的坚城。
  谢虎侯想了想,对旁边的校尉阳四吩咐道:“你去送三千斛粮草给魏刀儿、宋金刚所部,就说本侯知道他们都是穷弟兄,是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起义,天下义军是一家,理应互相帮助,它日若有外敌来犯,还望咱几个穷兄弟齐心协力,共抗外敌。”
  阳四忍不住嘀咕起来:“送了好大一座晋阳城给他们,还要继续送粮草,咱们这好人做得是不是太过了…!”
  谢虎侯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你懂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种子,现在本侯把种子埋进肥沃的土壤里,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结出你想象不到的果实!”
  ………………………………


第十一章 有将来投
  回到马邑,谢虎侯马不停蹄的着手土改和整军两大工作。
  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抄了李渊的老巢晋阳,获得钱粮军械无数,谢虎侯说起话来都硬朗了许多( ̄︶ ̄)他先是重重犒赏了出征的将士,丰厚让每个将士都喜逐颜开,尔后又给新降的几万唐军士兵,一人发了五两安家银子,让其家人可以安心在马邑这片土地上扎根,顿时军心大定。紧接着谢虎侯称热打铁,立刻组织人手,丈量土地,划拨安排给新迁移过来的人口。
  由于近二十万人口的涌入,使得整个马邑变得热闹起来。话说回来,热闹是热闹了,许多问题也因为人多而一下子暴露了出来,最显著的就是缺乏人才。因为太过缺少人才,谢虎侯只能让李靖去负责整军重担,而自己亲自来操办土改大任,同时,选拔人才,拉拢人才也被提上了马邑军政府的首要日程。
  “军中无大将,主公当先锋。”这句戏言在马邑传得沸沸扬扬,有心人一边赞叹虎侯的勇猛,一边感叹马邑军中无人可用的窘境。不过这样传来传去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让某些怀才不遇的猛将眼前一亮,不约而同的想来马邑碰碰运气。
  这一日,苏定方骑着良驹,背着宝弓,来到马邑的招贤馆门外,只见这里人山人海,挤得一塌糊涂。苏定方找人一问才知道,从晋阳搬迁到此的近二十万人口中,但凡有一技之能的人都想去招贤馆试试看,结果就造成了往日门可罗雀的招贤馆变得门庭若市。
  瞧着长长的人流队伍,苏定方小小的叹了口气,看样子今天是没戏了,只能明天一大早来这里排队面试。于是乎,他准备先寻个落脚的地方住下,再慢慢从长计议。
  苏定方骑着骏马四处闲逛,不一会,他就找到一间酒馆,径直进去要了一壶酒,点了几个菜,自斟自饮,悄悄听起旁边人谈论马邑的变化。(这小子显然是个名将的料子,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路人甲:“刘兄,你不在工地上督促进度,跑招贤馆来做什么,难不成嫌官位低,准备往上挪挪?”
  刘姓路人:“不瞒李兄,在下确实是有这个念头,想我在晋阳的时候就对房屋建造别有一番心得,但李阀在用人上更看中出生世家,没有我等用武之地。来到马邑,虎侯用人不看出生门第,唯才是举,今闻官衙内尚缺总都监一职,故准备毛遂自荐,试试看。但不知李兄为何而来?”
  李姓路人:“在下和刘兄想的一样,都是冲着虎侯唯才是举,所以过来碰碰运气的。前段时日,不是有数百李氏一脉被杀掉了吗,小弟就想,这里面很多人以前都是在军中任职,他们一死,就空出来许多位置,很多久未提拔的兄弟们都有了心思。”
  刘姓路人:“听闻军中提拔,自有比武较量一说,李兄不走此途,偏偏跑来招贤馆作甚?莫非这里面还有什么别的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