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仙武世界-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露个消息,慕容博旧疾也快发作了,所以你们要报仇就要赶紧的。”
  萧远山朝着谢帮主道了声谢,带着萧峰和燕云十八骑走了,直奔辽国而去。
  让他们去斗去吧!最好是女真族提前和辽国开战,消耗其双方的“国力”,对大宋来讲,都是一件好事。
  少林寺玄字辈的高僧们,见经此一番折腾,少林寺虽然丢了天大的脸面,却也保住了实实在在的里子,当下便准备送客。不料丐帮的谢帮主,旁若无人的向藏经阁走去,众人大惊,连忙追了上去。
  谢帮主在前面慢步前行,众僧在后面拼命追赶。可不管众人怎么追赶,中间隔着几丈远的距离一点都没缩小。功力高深的鸠摩智看出来了,这分明“缩地成寸”的高深功夫。
  片刻后,众人来到少林寺的藏经阁,谢帮主也不进去,就在门外自顾说起来:“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话音未落,众人只觉眼前一花,面前凭空出现了一位扫地老僧,连玄字辈的高僧也不知其来历。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这些话从扫地老僧口中念出,在场的武林人士均觉得神台一片清明,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许多僧人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念了起来。
  谢帮主知晓,这乃是扫地神僧以一门高深的武功,参杂在经文中念出,功力低下之人,便不知不觉跟随起来,这和【摄魂大法】有得一拼。
  谢帮主出口插话道:“佛即是道,道却不是佛。”
  扫地神僧嘎然而止,双目闪着精光看向谢天虎,说:“不想施主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想来三花聚顶指日可待,你我二人印证一番如何?”
  谢天虎开怀大笑,回答道:“本座前来,正是为此,神僧请。”
  众人还没反映过来,谢天虎和扫地神僧已经纵身朝后山奔去。功力高强者,如邀月、怜星、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鸠摩智、段正淳、神山上人和少林寺玄字辈的高僧纷纷运气轻功跟了过去。
  片刻功夫,数十位功力高强者来到少林寺后山的一处山林间,但见谢天虎和扫地神僧对立而站,两人身后皆有虚影出现,谢天虎身后若隐若现的出现一个擎天战神,扫地神僧身后则更为明显的出现一尊怒目金刚。
  两人已经不是功的比拼,而是术的较量。
  谢天虎也不多说,直接双手结印,一招【龙象印】就直奔扫地僧而去,龙吟象鸣之声骤然响彻山林,所过之处,草木尽皆折断。
  扫地神僧不慌不忙,右掌高举作刀状,猛的由上而下空挥一式【金刚斩】出来。
  两印“轰”的一声撞在一起,罡气四溢,四周粗如碗口的楠竹,大片大片的拦腰折断。
  谢天虎赞道:“神僧好印法,再来,今日定要打个痛快。”说着又是一记【九阳印】打了过去,只见【九阳印】一出,此间温度骤然上升了许多,草木为之一枯,连观战之人的呼吸也急促了起来,功力较为低下者,此时已经是满头汗水。
  扫地神僧眼前一亮,对方这招印法颇有些佛门的味道,只是当下也不便细问。他口中喃喃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话音未落,右手飞快结印,以一招【弱水印】迎了上去。
  一阳一阴两印相碰,顿时产生了一股人工龙卷风,把地上的枯枝烂叶一股脑的全卷上了天,犹如青龙吸水一般,看得围观众人惊叹不已。
  谢天虎见奈何不得扫地神僧,便左右手同时结起【降龙印】和【嫁衣印】,两印前后叠加,犹如长江大河之水,声势浩大,滔滔不绝的向对方涌去。
  扫地神僧运起真气,双手结【金钟印】于胸前平推,就见他周围真气恍若形成了一口转动着的大钟,将其罩在里面,其势稳如泰山。
  “轰~~~”
  场中泥土碎石到处乱飞,地面都为之一震,众人放眼望去,只见扫地神僧所站之处安然无恙,而周围的地方尽数被炸成大坑。
  鸠摩智等人眼中都流露出了震惊和悲凉。这里除了逍遥三子、邀月、怜星外,在场众人没有一个达到先天境界,可偏偏这些人后天境界的武者们,往日个个都觉得自己才是当今独一无二的武学天才,今日一见,方知自己做了几十年的井底之蛙。
  “本座还有最后一招,请神僧品鉴。”
  “谢施主尽管使出,今番切磋,令老衲所获良多。”
  谢天虎双手划着玄妙的轨迹,似圆非圆,似方非方,周而复始,就像要把天地万物都纳入其中。
  扫地神僧也不敢大意,右手握拳举过头顶,左手横于胸前,单足站立,作怒目金刚状。
  “【归一印】”
  “【怒佛降魔】”
  两人各自运用绝招,一个闪身,双掌就像正负极似的,齐齐对在了一起。
  只见他二人双掌相对,却没发出半点声响,和刚才的打斗比较起来,简直有如天壤之别!这也是谢天虎与扫地神僧打到现在,唯一的一次肢体接触。但观战的众人都知道,这才是他俩在做最高深的比拼……
  ………………………………


第二十八章 因果玄妙,顶上三花
  谢天虎和扫地神僧一直维持着对掌的姿势不动。
  场外,邀月、怜星等人头一次为谢天虎担心起来,武功到了他那个阶段,越是看起来平常无奇的状态越是危险。没人敢上前去打扰这场旷世对决,就只能静静的等着,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半柱香功夫,谢天虎和扫地神僧骤然分开。
  扫地神僧身形往后退了半步,面色如常,双手合十行礼,口中念道:“多谢施主成全。”
  谢天虎一动不动,嘴角流着鲜血,回之一礼:“因果之道,果然玄妙无比,今日我渡你,明日你渡我,玄之又玄。说不得百年后,你门下之人又会将这门功法回传本座。”
  神僧闻言,若有所思。
  原来,刚才两人各自使出绝招,一拼之下竟然是旗鼓相当,一时间难分高下,二人就僵持较量起来。谢天虎发现扫地神僧的功法玄妙无比,已经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条道路,但又隐约缺少了点什么。
  扫地神僧也觉得对方功力深厚,与自己同为先天二重境界,武功印法兼道佛两家之长,却又能将其融合在一起,当真了得。于是传音入密:“施主好本事,老衲观施主有一印法,当中透着佛门的影子,端是玄妙之至。”
  谢天虎一听,明白了,我说他功法里少点什么,原来是少了这个!当即就把斗酒神僧所传【九阳神功】的总纲口诀,以传音入密的方式回传给了扫地神僧:“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扫地神僧是个识货之人,此段口诀大纲正好补齐了自己功法上的不足,突破先天三重境界有望,二人心有灵犀,随即就双双收功。
  邀月、怜星飞快的来到谢天虎身边,关切的问:“夫君,你怎么样了?”
  谢天虎:“无事,本座与神僧切磋了一番,互相收益颇丰,今日正好坐而论道,你们也来听听。”
  扫地神僧称:“善,此间尽是有缘人,来者皆可以听之。”
  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鸠摩智、神山上人、段正淳、玄字辈高僧等数十人闻言,纷纷上前来围坐在两边,静心聆听谢天虎和神僧各自对道的表述。
  谢天虎首先发话:“武道艰难,吾辈向道之心又有几何!吾知一人,一心求那无上剑道,以至于最后忘了姓名,忘了年龄,忘了称号,忘了国家,忘了父母妻儿,忘了爱恨情仇……”
  段正淳听到这里,忍不住出言相问:“那他最后还记得什么吗?”
  “剑!”
  众人大惊,这个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吧!同时又不禁感叹此人以身侍剑,向道之心甚坚。
  谢天虎:“天下武学,看似纷杂,实则大同小异。以内力为根基,以招式为枝叶,根基强盛,枝叶自然茂密。”
  鸠摩智等人点头称善
  扫地神僧:“无论佛家,道家还是魔家,最终都要走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为殊途同归。”
  谢天虎:“刀剑不脱藩篱,万法不变其理,武功实乃杀人技也。”
  扫地神僧:“武无止境,先天之后,当还有境界……”
  谢天虎和扫地神僧从后天说到先天,从招式的精妙说到招术的玄妙,听得周围之人脸上神情迥异。
  先天境界的逍遥三子、邀月、怜星听得津津有味;功力稍弱的鸠摩智和神山上人一会喜形于色,一会埋头苦思;再弱一等的段正淳和玄字辈僧人只能先死记硬背下来,以求日后慢慢领会。
  这就好比两个大学教授在交流学术问题,周围坐着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听课。刚开始讲小学学术问题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后来讲中学学术问题的时候,小学生就听不懂了。最后讲大学学术问题的时候,中学生和小学生都听不懂了。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简单道理。
  俩人越讲越玄妙,连逍遥三子、邀月、怜星都只能听得个似懂非懂的样子,但两位当事人却没有半点要停下来的样子。他二人功力相当,境界相当,功法可相互补全之处甚多,以前修炼中许多未解决的疑问,都在二人互相论道过程中迎刃而解。(看来谢天虎和扫地神僧已经上升到专业学术方面的问题了…!)
  谢天虎越说脸色越红润;而扫地神僧越说脸色越慈悲。
  突然,两人都闭口不在说话,众人看去,只见他俩一起入定。
  邀月和怜星随即明白,谢天虎和神僧都处于突破先天三重境界的紧要关头,容不得半点打断,一左一右为他俩护起法来。
  众人平白得了天大的好处,也纷纷打坐为其护法。
  一个时辰,扫地神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白色真气越发浓厚,恍如菩萨下凡,不多时,神僧头顶真气聚集起来,形成左中右三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状“三花聚顶”。
  扫地神僧睁开眼睛,双目炯炯有神,他那张苍老的脸上红润无比,顿时感觉年轻了几十岁。他看见谢天虎还在入定,也就不说话,静静的打坐调息。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谢天虎全身紫气大冒,把整个人都罩了进去,众人见了都好奇不已,就连扫地神僧也大感惊讶。
  紫色的真气形成了一个蚕茧状,不断的加厚扩张。终于,紫气不在外溢,蚕茧状的真气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尽数回流到谢天虎体内,就见得其头顶上,真气形成一大两小三朵莲花形状,玄之又玄。
  谢天虎结成了“三花聚顶”后并未醒来,而是继续入定,连最有发言权的扫地神僧也说不出个理所当然来。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一大两小三朵莲花状真气开始聚拢,融合。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手掌般大小的珠子状真气球,散发着紫色的玄妙气息,尔后直接没入当事人的脑中。
  谢天虎睁开双目,眼前尽是关切的眼神。
  “我很好,夫人请放心”谢天虎先是向邀月、怜星报了个平安,这才对扫地神僧抱拳恭贺起来:“道友一朝得道,可喜可贺,再进一步,便能破碎虚空。”
  扫地神僧:“同喜同喜,施主突破天花状态端是玄妙至极,令老衲大开眼界。”
  谢天虎知道,自己这个状态和脑中的混沌珠有直接的联系,当下也不便多说。
  旁边众人纷纷上前来道贺,谢天虎一一回礼,待看到鸠摩智时,想到此位面因为自己的强势介入,鸠摩智没有了为恶的机会,自然就没有造下多少恶果,心中一动。对鸠摩智说道:“国师,本座观你有旧疾,且已经到快发作的时候了,你不妨向神僧请教下医治的方法。”
  鸠摩智知道谢帮主绝非无中生有之辈,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两眼看向扫地神僧。
  神僧道了声佛法:“阿弥陀佛!国师旧疾是强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次序颠倒所种下的。罢了!看在谢施主的情面上,就为你化解一次,还望国师日后多多研习佛法,方能从根上消除此患。”说完,一伸手就拿住了鸠摩智肩膀的“云门穴”,另一手在其檀中穴打入一道真气,为其推拿起来。
  片刻功夫,鸠摩智脸色发红,喷出一口鲜血,自此他方知晓,自己果然如谢帮主所说,已经身患重疾,忙起身向神僧行礼作谢,并表示立刻归还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的抄录版本,日后定当多研习佛法。
  多年后,吐番出了位有德高僧,四处传经诵佛,广为后人传颂……
  ………………………………


第二十九章 雁门生变,大战将起
  少林一役后,丐帮的声望算是达到了顶点,各路江湖豪侠共同推举谢帮主为武林盟主,正式奠定了其武林第一人的名头。
  又过了旬月,辽国那边传来消息,萧峰、萧远山率领五万辽国精锐征讨女真一族,双方大小接战七八场,各有胜负。此时的女真族人丁单薄,经不起连番大战的消耗,便有了暂时求和之意。萧氏父子开出的条件,第一条就是要女真族先交出慕容氏满门,双方谈不拢继而又打了几仗,女真一族日渐式微,不得已打起了慕容氏的主意。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女真人突然发难,蜂拥而至的女真战士把慕容博、慕容复、邓百川 、公冶乾 、包不同、风波恶等人团团围住,准备将其献给萧氏父子,以换来女真族喘息的机会,慕容氏哪里肯束手就擒,双方火并一场,最终女真族以伤亡数百将士的代价全歼了慕容氏一族,并把他们的人头送到了萧氏父子手中。
  就此,鲜卑慕容王室一脉算是终结于此。
  平定了女真叛乱后,萧峰在辽国的声望日益高涨,辽主耶律洪基见军心可用,便下令萧峰准备南下攻宋一事。
  萧峰虽为契丹人,但心怀辽宋两国和平共处之意,不愿带兵攻宋,辽主与其几次约谈,均不欢而散,双方间隙越来越大,最终耶律洪基以诡计软禁了萧峰、萧远山。而阿朱、阿紫姐妹以高超的易容术躲过一劫,南下大宋寻求帮助。
  谢帮主在丐帮总舵见到了前来求助的阿朱,问明情况后,知道阿紫前往大理求救去了,她俩姐妹倒也不笨,知道多找些帮手。
  谢帮主对此早已有全盘打算,他一点都不担心萧英雄父子的安危,反而好奇的向阿朱问道:“阿朱姑娘,不知你和令妹阿紫姑娘是不是同时委身于萧兄弟?”
  阿朱万万没料到谢帮主会如此一问,顿时小脸绯红,轻言轻语的回答了一声:“确是如此…!”
  谢帮主哈哈大笑说:“咦!萧兄弟什么时候开了窍( ̄︶ ̄),真是令本座刮目相看啊~~哈哈哈哈~~”
  阿朱羞得把头低了下去,脸上表情精彩极了…!
  最后还是大宅女邀月、二宅女怜星看不过去了,把阿朱拉进屋里说话去了,这才化解了阿朱姑娘尴尬的局面…!
  随后谢帮主立即召集丐帮长老议事。
  谢帮主对吴长老问曰:“雁门关守将最近可有求救书信寄来?”
  吴长老捋着白花花的胡子说:“回禀帮主,雁门关宋将几乎每月一封告急书信送来,其信上的条件也越来越优厚,从最开初承诺的愿意救治一切受伤弟兄,到后来答应负责供应我帮全数粮草,再到后面同意发放与宋军守城将士同样的军饷,最后变成了直接上报朝廷,为丐帮请功……这事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众人闻言不由苦笑出来,这简直就是不做不死的典范。以前丐帮全力义务相助,尔等却看不起丐帮,待到丐帮全数退回关内,不敢出关接敌的宋军将士,简直变成了聋子、瞎子。辽军想来就来,想打哪里就打哪里,如若无人之境。这时,雁门关宋军才想到了丐帮的好。
  谢帮主想起原著,萧峰本来已经和群雄退到了雁门关,可偏偏被拦在关外不让进,这才是导致群雄死战辽军,萧峰自杀平息辽宋争端的直接原因。事后,雁门关守将还大言不惭的上报宋廷,说自己英勇无畏大战辽军,守住了雁门关等等来为自己请功。(还有比这厮更无耻的人吗…!)
  “吴长老,你回书一封给雁门关守将,就说丐帮打探到,辽军不日就要南下,军力最少约为十万,要他们早做准备。还有,丐帮本欲前往雁门关助其一臂之力,怎奈粮饷两缺,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长风听谢帮主这么一说,老脸都有些发红,现在丐帮待遇之好,武林中没有第二家,是以江湖人士尽相前来加入丐帮,说什么粮饷两缺,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吴长风:“帮主,现在丐帮富有,天下皆知,如此写信回复雁门关守将,他会信吗?”
  谢帮主见吴长老还没明白其中的深意,进一步解释说:“他信不信丐帮粮饷缺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十万辽军不日南下的消息,重要的是若要我等相助,就必须名正言顺。诸位试想一下,他若是拨给了饷银和粮草,那便是正式认同了丐帮上阵杀敌之功,到时候哪里还用得着他上奏朝廷请功,本帮只需要在江湖中稍加渲染,便能天下皆知。”
  几位长老一听,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起帮主来。
  谢帮主对奚长老说:“此次本帮出动三千精锐赶赴雁门关,同时大张旗鼓的传告武林群雄,邀他们共抗辽军。”
  奚三祁领命准备去了。
  “宋长老,你负责总后勤补给,不但要照顾好本帮弟子,还要兼顾赶来的武林同道,要一碗水端平,切不可像以前雁门关守将对待咱们那样,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宋清溪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让大家吃好喝足,攒足了精神上阵杀敌。
  “吕长老,你亲自去趟逍遥派,看李秋水能不能动用以前在西夏的力量,让西夏军队在辽国的边境上搞几次“军演”,这样可以大大分担雁门关的压力。”
  吕章也领命去了。
  “再派人去趟大理,联络下共同出兵的事宜。”
  一切在谢帮主有条不紊的指挥下,顺利的展开。战争很多时候都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半月间,武林群雄纷纷前来,有苏星河带领的逍遥派弟子(包括灵鹫宫诸部),有孤悬海外的三十多个岛主洞主及其属下,有不计前嫌赶来的两百少林僧兵,有各大门派的上千弟子,还有天南地北的江湖散人,人数加在一起,计有两千五百余人。
  大理段氏也出兵两千,由段誉领军乔装而来,其中还有一只善于掘地道的“工程兵部队”
  谢帮主也依葫芦画瓢,学了次曹丞相(曹操)的做法,把丐帮弟子加武林群雄加大理军队在内的七千五百人队伍大笔一挥,直接写成了五万武林精锐,向雁门关守将要饷银,气得后者牙痒痒却又不能拒绝,只好上书宋廷,说什么辽军异动,十万火急,请紧急拨付一笔粮饷以招募壮士助阵守关等等才解决了问题。
  另一边,远在擂鼓山中的李秋水也通过她以前埋在西夏国内的势力,成功调动了数万西夏军队在辽国的边境上来回“军演”,从而的吸引了一部分辽军的注意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谢帮主带着队伍大张旗鼓的向雁门关开进,鉴于之前在射雕神雕位面中,对蒙古军的作战经验总结,谢帮主派人买光了沿途所有的巴豆泻药。准备给辽军来个猛的…!
  十数日后,大军来到了雁门关,雁门关守将热情洋溢的欢迎了大家,看着这些武艺高强,精神抖擞武林人士,心中倍感安心。只是这只队伍,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有五万之数。当守将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早有准备的谢帮主直言,本座带的这只队伍足可以以一当十,没报你个八万人马就算是不错了…!
  宋军守将据理力争,意图讨回一些军饷…!结果被谢帮主指使的王语嫣在其体内打入一道生死符,他不但没讨回饷银,更连雁门关的指挥权也易了主…!就此,雁门关完全掌握在谢帮主的手中。
  ………………………………


第三十章 大战雁门关(一)
  若是单纯去营救萧远山、萧峰父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挖条地道进去,便可救了两人。而谢帮主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使边境真正的安宁个几十年,祈求来的和平,是脆弱不堪的,只有把敌人打怕了,让其知道开战的后果是难以承担的,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谢帮主打定了以战谋和的主意。
  辽国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此时,辽主耶律洪基就坐镇南京析津府,距离雁门关大约五百余里,以战马急行军的速度来计算,只需要六七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便能抵达雁门关。
  谢帮主望着雁门关外的大好河山喃喃说道:“十数万人,要在哪里才能全部展开呐?不敢出城和敌军野战的军队,最终只能困死孤城!”
  本着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原则,谢帮主召开了个碰头会,与会人员不但有各个门派的负责人,还有雁门关守军将校。
  当谢帮主把准备出城野战辽军的想法给大伙一说,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无论是大宋守军还是武林豪侠都知道,辽军骑兵厉害,在野外对上辽军大队,胜算几乎为零。
  更有宋军将校不知内情,直接质问谢帮主说:“你算哪根葱,也敢在军国大事上指手画脚。”
  为了更好的达到统一调度的效果,谢帮主指示王小妹(王语嫣)在每个宋军将校身上都打入一道生死符…!让其明白,假如此战不胜,迎接他们的将是一辈子生不如死的日子。
  解决了内部团结问题,谢帮主这才抛出了自己的计划,第一步:派遣精锐小队去营救萧峰父子,全部以骑兵的形式前去。第二步:营救成功后,全数往雁门关方向撤退,引诱辽军来攻。第三步:雁门关全体守军并武林人士择一最佳地点,以逸待劳,痛击辽军。
  深知辽军铁骑战力的吴长老忍不住开口劝道:“帮主,这办法怕是行不通啊,就算我军以逸待劳,占据最佳地点,也未必能全胜辽军铁骑。自古以来,以步制骑都败多胜少,何况雁门关守军加上我等也不过才七万之数,想要击败十万辽军铁骑,这……”
  谢帮主不以为然的说:“谁说咱们要以步制骑了,如果以步制步,以逸待劳,再加上地理优势,你等以为胜算几何?”
  众人不解,辽军还能主动下马和咱拼步战不成,若说步战,宋军在当时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谢帮主胸有成竹的分析:“六七个时辰的连续追击,想必辽军那时已是人困马乏,强弩之末,遇上突如其来的宋军,怎么的也要歇息片刻,等待后续人马陆续到来,才能发起进攻。如果此时,我等能将事先参杂好巴豆等泄物、毒物的马料,大范围的散落在辽军停留之处,军马长途奔袭,见了马料,岂有不吃之理!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辽军铁骑不就自动变成步兵了吗!到时候,宋军大队在前攻击,武林同道在后方地域狭隘处设置路障,两边前后一夹,辽军不败也不可能了。”
  这匪夷所系的计谋一经说出,众人都觉得大脑不够用了,若真是如此,在野战中击败辽军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选择何处地点至关重要,武林人士事前如何躲避辽军的侦查也是个麻烦。
  有了目标,接下来的就好办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起来。
  大理“工程兵”部队的头领范骅毛遂自荐,说让武林高手隐蔽起来,躲过辽军铁骑侦查一事包在他们身上,只需要寻一隐蔽处,挖条地道,上面以木板泥土覆盖,再加上天降积雪,路面湿滑,不利于辽骑侦查,想躲过辽军的耳目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又有雁门关宋军守将建议,把决战地点选在雁门关北面的关帝庙,理由有几点,一个是关帝庙东面是一大片开阔地带,足以容得下十万铁骑,辽军到来,势必在此排兵布阵,我军可提前将上万石参了泻药、毒药的马料散落在这里,上面以薄薄的积雪覆盖。二是关帝庙本身是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坡,易于步兵居高临下防守,就算辽军一时半会马力未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此地。
  很快的,一个大致的作战方案就被敲定,谢帮主总结性发言,“此战关系重大,诸军将士刀枪必见血,马匹必流汗,违令者斩。”
  南京析津府楚王府内,萧峰父子分别被关押在两个大铁笼里。四周百多名御林亲兵手持长矛警戒,王府外还有大量亲兵驻守。
  萧远山此时功力已失,与常人无异。当日慕容氏伏诛,大仇得报,萧远山心中非但没有满足感,反而更加的失落,突逢旧疾发作,索性自己散去了全身功力。在攻宋一事上,萧氏父子虽有不同观点,但最终父子同心,一起承担后果。
  这一日,耶律洪基派来的几个说客又准时到来,看守萧峰父子的众亲兵老是听着他们的陈腔滥调,早就腻了。一见几人来到,不禁皱了眉头,走开几步,不过往日都是四名说客,今日怎么只来了两名。
  一名说客对萧峰说道:“萧大王,现在大军已集结完毕,只待一声号令,便可开赴疆场。”
  萧峰心奇,今日这话怎生和往日不大一样,不禁向他瞧了一眼,一看之下,登时大奇。
  只见这说客挤眉弄眼,脸上作出种种怪样,萧峰定晴一看,这分明就是易了容的阿紫嘛…!再向旁边另一名说客瞧去,见那人摇着折扇,遮遮掩掩的,这是女扮男装的……邀月!
  萧峰叹了口气道:“你们一番好意,我也甚是感激,不过敌人防守严密,攻城掠地,殊无把握……”
  话音未落,就听见周围咳嗽声四起,四周密密麻麻的御林亲兵均双眼剧痛,睁不开来,泪水不绝涌出。
  “眼睛里什么东西?”,“我睁不开眼了。”各人眼睛刺痛,泪水长流。另一个铁笼子里的萧远山亦是如此。
  原来邀月等人在进来那刻,已在王府中撒布了“悲酥清风”,这还是谢帮主专门派人去李秋水那里拿来的。
  但听得“咕咚”、“啊哟”之声不绝,御林亲卫尽数倒地。
  邀月抽出随身携带的“碧血照丹青”,运起先天功力,对着大铁笼刷刷就是几下,几指粗的铁条铁链应声被斩断,救出萧峰,邀月又上前几步,刷刷几下,依葫芦画圆救出了萧远山。
  给萧远山服了“悲酥清风”的解药,几人快步出了大厅。萧峰心想,府外驻扎着三千精兵,想要破围而出,怕是不易,何况父亲萧远山功力全失。
  只听邀月一声口哨,天空中立刻响起一阵雕鸣,神雕自高空快速降下,身上绑着些绳子,绳子下方有个大筐,活生生的一个古代版本的“热气球”…!四人上了大筐,神雕振翅高飞,朝城外方向飞去。
  王府外驻扎的御林精兵这才回过神来,乱哄哄的朝神雕方向追去。
  神雕速度极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