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初唐-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末将多谢大将军、诸位老将军指点。”朝着张大将军等人抱拳一圈,张大将军抚着长须缓步到了我地身边。一巴掌拍我肩膀上:“贤侄。老夫与你相处甚是相得,这次回了长安。老夫也混个学院教书的差使,你收是不收啊?”

听了这话。我先是一愣。赶紧面泛喜色作大喜过望状:“大将军这说地哪里话,您若真要来。末将自是求之不得,哪会有收与不收之理?”

“呵呵。你小子就这张嘴甜,老夫就算是去不了。也承了你这份情了。”张大将军很是慈祥地朝我点了点头。很感慨地道。回程由于风向不太对。所以速度要慢了很多。而战舰之上。整天除了熏肉。要不然就是萝卜,又或者是豆芽。来来回回就这几样,吃得本公子味觉都有些麻木起来。咬熏肉总觉得是箩卜地味儿。吃豆芽能嚼出熏肉地味来。

于是。我一边嚼着这些串味的玩意儿,啃着馒头。喝着稀饭,下定了决定不怕牺牲,回到了大唐之后,一定刻苦钻研农业知识,为我大唐农副产品地丰富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以至于坐着战舰在登州下船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领着一票弟子,和着同样两眼冒绿光地张大将军、苏定芳等人先窜登州城里的一家好饭馆。先海吃胡喝了一顿,那一顿饭,吃地日月无光天昏地暗方能形容。青菜,豆子,水灵灵地果子,葡萄酿,绿蚁醉……数不清地美味佳肴。

以至于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除了我那八位滴酒不沾地弟子。没有一个人能站得起来。包括闲云这个假道士。只得又在登州城里多耽搁了一天,这

长安赶去。过了洛阳,进了潼关之后,天际已经洋起了大雪,似乎向我们预示着,来年丰收的好兆头。

到得长安城外,强忍着赶回家中与妻儿团聚的渴望,与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一起,于两天之后,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几乎长安城的百姓都不顾冰天雪地,有的甚到赶到了城外,观看着这一只庞大到了极点地献俘队伍。

而李叔叔,就站立在大唐皇城的朱雀门上,接受了两国国主的降书,宣布二位国主去国封为闲散王爷,然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盛大的活动之后,于宫中酒宴之后,早已归心似箭的我终于找了个机会向李叔叔辞行,飞奔回了家中。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回到了家中,这个时间,我亲爱的绿蝶已经给我生了一漂亮得如此瓷娃娃一般可爱的男孩,产后显得丰盈了许多地绿蝶见到我面地时候,哭得让我心疼地都觉得受不过,好不容易才把这可怜的美人儿给劝慰住,家里地那一位妻子不是泪汪汪的,就连我的长子房斌也是一脸的难过之色,揪着我的大手:“爹,您别再走了成不成,自从您走了,大娘二娘娘亲和四娘就没开心过。”

宫女姐姐擦了擦眼角的泪,把房斌拉过去一边温言道:“斌儿,这不是你父亲自己想去不想去,是朝廷的命令,你父亲是朝庭的大臣,也是将军,该为国家效力之时,岂能有临阵退缩之礼?”

-----------

已经四岁出头的房斌眼珠子转了半天,很是骄傲地昂起了头:“那孩儿以后就替爹爹出征,把天下都扫平了,那样,爹爹就不用去外边跑了娘亲跟诸位娘也不用伤心了……”

高兴得我差点老泪纵横,抱着这娃子亲个不停,这孩子实在是太有孝心了,而且说这样的大话眼都不眨一下,跟我这个当爹的脾性就仿佛是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一般。

“嗯!吾儿豪言,为父甚慰,不愧是为父之子,哈哈哈……”很高兴,然后一个孩儿抱起来亲一番,夸奖几句,不能让孩子之间起嫉妒心理,这一点上,我做得很好,从来都是一视同仁。

不过很快,我又换了衣冠去拜见祭祀了祖宗,然后再去拜见爹娘,最后,让我的孩子们一一来拜见我这个当爹的,虽然礼仪显得相当的繁琐,但我并没有因为而不耐烦,在我的眼里,恰巧是这样的仪式的潜移默化,还有其他方面的耳渲目染,才让华夏民族尊崇的仁孝礼义信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而不改。

想想后世那些在自己的父母跟前只知道伸手要钱,然后出去花天酒地,偶尔还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养不起他这样的现在优秀时尚青年。这样的言论若要是放到大唐的今天,别说你爹娘不抽你,不骂你,但是街坊邻里也绝对唾弃这种人渣,官府也绝对把这种没大没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畜生抓进牢里,判他个流配三千里的徒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对我后世的父母,又或者是今生的爹娘,都抱着一种感激和尊敬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当天夜里,本将军干脆就与四位妻妾同坐一个大屋里,坐在暖洋洋的火坑上,绘声绘色地给她们描绘了这一年以来发生的经历,快到凌晨之时,妻妾们终是支持不住了一家子也就和衣而睡,可没想到,本将军才搂着俺的漂亮婆娘打了个短盹,婉儿就移步到了火炕边上温言细语地凑我耳朵边上禀报李治这个太子殿下大清晨地流窜到咱家来了。

“太子殿下?”我好奇地重复了一句,婉儿很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这家伙是不是吃饱了撑得慌了,大清晨的出来溜达消食,可你消食跑我家干吗?本将军可是才刚回家,哪有闲功夫跟你叽歪。

第755章 孔子诛少卯

“驸马爷,您看……”婉儿的说话声音十分的温柔,而且由于担心吵醒我的几位妻妾,所以她凑得离我的耳边很近,吹得我都觉得头发有种酥麻之感,不由得回过了头来,打量起了婉儿,大半年不见,这丫头更加的显得成熟与娇媚了,婉儿可不是平常人,自然瞅出了我这位驸马爷的目光一点儿也不正经,俏脸不由得泛起了娇媚的彤云。

婉儿却并没有逃避或者是躲闪,反而更加温顺地坐于床榻下,替我穿起了鞋袜,一面轻言道:“太子殿下正在等您呢,您还是快些过去吧。”

“嗯,我知道了。”我任由着婉儿替我穿好了鞋袜,重新打理好发髻,站起了身来,看了她一眼:“你也去休息一会吧,夫人们想来还有一段时间好睡呢。”

“不用了,奴婢陪您去见太子殿下吧,太子殿下正在白玉堂里边等您呢,现下天色早,您身边怎么也该有个人侍候着。”婉儿垂下了头,依旧很固执。我点了点头,拍了拍她的手:“也罢,那你先让厨子准备一些清淡一点的吃食过来。”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俊哥儿,小弟可想死你了!”我方踏入大门,而李治,正悠然地靠坐在藤编的靠背沙发上,翘起了二郎腿,捧着一本书在津津有味读着,他抬眼见我走了进来,顿时站了起来,迎着我欣喜地道。

我打了个哈欠,言不由衷地道:“嗯,为师也很想你,我的太子爷。”李治对我带着嘲讽味儿的话充耳不闻,反倒很认真地打量了我几眼之后叹道:“没想到近年不见师尊。师尊的身子骨倒是越加地显得健壮起来了。”

听了李治地话,我不由得强打起精神傲然一笑:“那是自然,告诉你,为师我一向坚持身体锻炼。甭管是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天底下,还没什么可以阻扰为师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强身健体之法。”

李治没想到我比他更厚颜无耻。只得嘿嘿地干笑了两声:“听俊哥儿您的意思,是不是觉得我来得太早了,吵了您跟嫂子们歇息了?”李治笑得份外的邪恶。那表情。就跟个偷窥别人洗澡地不良青年差不多。

-----------

我无奈地瞪了这位不良太子爷一眼:“废话!我说小治啊,我昨个才好不容易回了家,跟你姐她们聊了一宿,眼都还没合上一会,可你就找上门来了,你啥时候变得这么精神。天都没亮。就溜达出来早锻炼了不成?”说着话,坐到了靠背沙发上拿起了李治方才正在翻阅地著作,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而这一篇说到的正是英雄赫拉克勒斯的神话故事。

“怎么,你也对这些有兴趣?”我拍了拍书地封皮朝着李治笑道。李治点了点头:“这类的书,小治也看了不少了,倒是觉得。这些西方的神灵与百姓之间走得很近。有着太多地七情六欲。”

“笑话。谁没有七情六欲,所谓地那些所谓的圣人,难道就没有过一丝缺点不成?就算是读书人遵为祖师的孔子,还不照样因言而诛少卯?”我冷笑了一声道。

李治不由得一愣:“俊哥儿。你这话说的可不在理了。孔子诛少卯可是有理由的。史记中就有载:鲁定公十四年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与闻国政。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我看了李治一眼,正准备说话,这当口,婉儿已经端着茶点早餐走了进来,等她们布置好之后,我这才朝着李治说道:“那我问你,你也该知道少正卯是何人吧?”

“少正卯?”李治摸了摸鼻子:“似乎是法家的吧?嗯,俊哥儿倒是好手段,连早膳都准备得这么快捷,知道小弟起得早,连早膳都未用,就匆匆来见您。呵呵呵……”李治很厚脸皮地就抄起摆在桌上地稀饭喝了起来,看得我直瞪眼,边上地婉儿都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替我这位驸马爷仇敌同慨,毕竟李治这个厚脸皮的家伙是太子爷,婉儿弯下了腰肢,凑到了我的耳边:“要不,奴婢再给您盛一碗来罢?”

“嗯,去吧,最好把粥锅拿过来,咱们的太子殿下那吃像,怕是昨个一天都没沾食水。”我恨恨地瞪着李治道。婉儿掩唇轻笑了一声,似乎又觉得不妥,轻捷地朝着门外奔去。

李治倒是很乐呵呵地继续喝着稀饭就着桌上地小菜朝我道:“俊哥儿,您可真是好福气,我姐姐赔嫁的两丫环,可都是顶尖的美人儿哦。”

“怎么的?你是不是吃着碗里边地,还想瞪着锅里地?小心嘴皮子伸得太快,把你自个给烫着。”我一语双关地道。李治赶紧摇头:“俊哥儿您可别误会小弟,小弟岂有那种心思。对了俊哥儿您方才问小弟地话,小弟已经答了,您是不是该说一说您的理由了。”

我吞了口唾沫,先灌了口茶水充充饥:“那你可又知道一句话: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这我自然也知道,说是地少正卯在学术上的地位几可以与孔子比肩对吧?”李治美美地沾了一点豆腐乳放进了嘴里抿着得意地道。

我眯起了眼淡淡地笑道:“嗯,你知道就好,你知道孔子诛少卯用的是何种罪名吗?有五,其一,心达而险;其二,行辟而坚;其三,言伪而辩;其四,记丑而博;其五,顺非而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少卯这个人有知识但心怀险恶,特立独行而又坚持不改,主张与官方不一样的理论又有着煽动力,而且总是观注执政阶层的丑闻并且还广为宣传,对持有不同政见的人表示赞同还施以恩惠。”

李治拈咸菜地筷子顿了一顿,表情有些发愣:“这些就是孔子诛少正卯的理由?”

我点了点头,旋及又冷笑道:“姑且不论孔子诛少正卯对还是不对,咱们就先说一说据史所载的当时情况,其实的少仲卯思想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可以归类为法家。孔子是讲究复古的,所以和他的思想完全对立。两个人互相辩论,慢慢的听少仲卯讲学的人比孔子多了,孔子很生气,还粗言骂过少仲卯。后孔子摄行相事,上位方七日,便以以上之罪名诛了少正卯,还把他的尸体示众三日,敢问太子殿下,您觉得孔子这么做对是不对?”

-----------

李治放下了筷子沉思了良久:“照俊哥儿您所言,您觉得该杀还是不该杀?”李治抬起了眼看向我,目光很是炯然,他是太子,大唐帝国的太子,他有这个权利还向我反问这个问题,而且,这根墙头草也不是傻子,绝对能听得出我话语里的政治含义。但是,我说出这个故事的目的最主要就在于,希望华夏民族上下能保有一颗对内宽容的心,而不会因言而获罪,也不会因莫须有之罪而肆杀百姓与官员,内斗中有相当一部份因素就在于此。

这时候婉儿已经把吃食端进了屋子,我接过了婉儿给我盛满的稀粥,说了声谢谢,然后喝了大半碗,抹了抹嘴,这才说道:“若是有一心性豁达之人被人认为是目的险恶,特立独行被认为是顽冥不化,公开表达意见被认为是混淆事实,揭露丑恶被认为是对主流的不敬,帮助受有才华但是学问不受重视的人被认为是私行恩惠。你觉得这样的人,真的该死?”

李治缓缓地摇了摇头:“不该死!”“那少正卯就不该死!”我沉声道:“姑且不论少正卯是好人还是坏人,又或者是奸险小人,但是他做了危害国家和民族大义的事情了吗?没有,至少在史书没有记载过。

如果说心性豁达、特立独行、表达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人,这样的就会成为罪行的话,那为师的行为比之以那个少正卯来简直就是过无不及,那岂不是说为师早该死上千百遍了?”

我直视着李治的双目,提起了袖子,伸出筷子沾了沾豆腐乳放进嘴里,悠然地抿着,看他还能有什么话可以反驳我的语言,有什么证据或者是其他的东西来认为我的一言一行都是错误的?

第756章 调教的目标

下,轮到李治哑然,我说的绝对是大实话,在长安城个人出来问,一言一行都引人注目,常常成为某些儒学大师攻击目标的本公子绝对是长安城最特立独行之人,但是我对那些老家伙对我的指责一向是充耳不闻,即使是当面撞上,我也懒得跟这些老家伙计较,而我常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着各种各样的言论,并且对某些贪官污吏大加抨击,甚至整个大唐都能在报刊上读到,这还不算完。我收养了弟子,让他们有机会活下去,活得更好,并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不仅如此,我还帮助像骆宾王这样怀材不遇之人,这样私行恩惠的行径更是多不胜数。

“但为师做的这一切真的有错吗?或者在自己做事情别有用心,以已渡人的某些人眼中,他们是带着有色太阳镜来看别人,以自己狭小的心态去猜度别人,你觉得这样的人,才真正地符合国家大义?符合我大唐盛世?”我一连窜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丢到李治的脑门上,让这家伙目不睱接,而立于我身边的婉儿更是听得神心摇曳,对于我这位才艺双绝?嗯,德行双绝的驸马爷感到由衷的敬佩。

我看着默然思索的李治,温和地言道:“小治你可知道,我大唐何以能有贞观之治?何以天下得以大治,百姓归心,因为什么,其中一点,就是因为朝中有多位诤臣不屈于陛下之天威,直言敢谏,表达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让陛下得以拾遗补缺……”

李治眉头一扬。抬眼朝我望了过来,我袒然地望着李治,目光没有躲闪或者是退缩。我所说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光明正大:“在于学术上地争论,甚至是关于朝政上的处置的急论,人和人之间。当然可以相互辩驳,相互地争论。所谓地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道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若是有人不服气。尽管去找寻证据来说服对手。如此如果他没办法说服别人,又或者是某人的观点明明是错的。但是这个人却起了杀机。欲把把对手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你觉得这样,真理就真地会站在这个人的边上吗?后人总会有聪明地。他总能找出事实的真象。到头来。输还是赢,谁能掩饰得了?而且因为学术上地探讨,又或者施政于民地纲领上的争执,而竟然想置对方于死地。这样地人,能算得是所谓的圣人,或者是真的忧国忧民之士?”

-----------

我这些话,不敢说全对。但是至少我是站在道义地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若真地是因为学术问题就朝对方喊打喊杀。那当初春秋战国之时,何来地百家争鸣?

少正卯当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就是法治。就是因为和孔子的礼治相左,所以孔子不能容忍,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礼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礼治是建立一种礼仪制度。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用道德地教育使人们遵守这些制度。而法治思想是建立严厉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用严格刑罚使人们遵守制度。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家的时代,那个时候地文化思想领域是多元化的,谁都能提出自己地政治主张。所以,才能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次的思想大辩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可惜。孔子却因为少正卯的政治思想与自己不同杀了他。用今天话来说,少正卯是孔子地政敌、异己。那么排除异己就很是正常了。但问题是,孔子宣扬的思想是仁啊。连当时各国国君都能允许不同意见地存在,做为儒家的领袖以仁标榜世人的孔子又为什么对不同政见那么的仇视啊?

那么孔子地仁在哪里?后世的儒生。大都不承认历史上发生过孔子杀少正卯的事情,也许他们也感觉孔子在这件事情地处理上缺乏考虑。因此就为尊者讳。想掩盖事实与真像,姑且不论是不是事实,但是这一事例恰恰就像是一记沉重地警钟,被我拿了过来,狠狠地敲击在李治,这位大唐未来皇帝的心头,目地。就是要他警醒。

“师尊之言。治受教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就算他真地有错。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犯罪,若真如此,古时何有百家争鸣,就算我大唐,执政之朝堂上,亦同样各有想法,若真要治罪来,怕是连我这个太子,也得与俊哥儿您一般了。”李治很会说话,小小地拍了我一个马屁,还很明白地向我表达了他的心意,代表着他同意,并且认同我的这一观

“小治能有此想法,为师甚慰啊,我大唐可以有万国来朝,靠的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绝不会因言而罪人,更不会以莫须有之罪而治人以罪,所以,我大唐才能同时存在这么多地宗教,也才能让那些异邦之人倾慕我大唐那种从百姓至朝庭都宽阔而博大的胸襟。”我赞许地朝着李治点了点头笑道。

说到了这儿,我忍不住地感慨道:“你爹就曾在朝堂之上说过:‘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又曾与朝堂诸臣相约:‘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案,唯据律文,虽情有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呼!’……”

杀一个死囚,得向皇帝报告三次,以决定是否实行死刑,以减少死刑,枉绝冤枉。还规定实行死刑之日,尚食不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因为酒能乱性,音乐能使人沉缅于情感这中,不能进行理性思维,目的是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刻让皇帝进行冷静思考,以免错杀无辜。古之帝君,能做到如此地步根本没有,就连嘴巴子上说说的也都没有听闻过,止有李叔叔一人矣。对李叔叔的赞扬与崇拜之情绝对是涛涛不绝,因为他值得每一位华夏民族的帝王学习,甚至后世的当权都也都应该学习他这个胸怀。

没有李叔叔,也就不可能缔造如如今的大唐,古代帝王里,能受我个人如此推崇的,也只他一个而已,至于李治,不过是摸着他爹的脚印过河,虽然也有一些成绩,但是,奠基者如果不打牢基础,李治又何以能更上一层楼呢?

-----------

就像西方蛮子说的,他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果实。而李治,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我来了,优秀穿越之男房二,带着千百年后的历史知识沉淀,顶着太阳的光辉,披着一身洁白无垢的长袍,带着一脸的睿智,走到了尚未能开发出自己潜力的李治跟前,很是慈祥地指点、调教着这个小屁孩子,发撅着他的优点和长处,对他的缺点和恶劣品质进行捧杀,以便让他能在历史的步伐上走得更加的坚决,更加的远大。

让后世人知道,大唐,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大唐,而是由数位英明的君主继往开来奠定的大唐帝国。最好能形成一种制度,一个规范,一种强硬得让后续的帝王们不得不继续遵守的制度,这样,大唐盛世才能得以万世永昌。

嗯,反正老子不是革命党,不想革李叔叔的命,更不想革大唐的命,也不想革我自己这个大资本家、走资派、臭老九的命。我所需要做的是,起到一个潜移默伏,推波阻澜的作用,把大唐帝国推向人类最伟大、最开明、最持久、最强盛的帝国主义国家,为全球大唐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嗯至于占领太阳系、统一银河系这一系列的光荣任务还是交给我的子孙后辈算了,咱可不凑那份热闹,跟外星人打生打死不是我的爱好,咱的爱好就是悠哉悠哉地调教。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至于我调教的目标……嗯,想到了这,忍不住下意识地回头瞅了婉儿一眼,漂亮的姑娘,有些缺心眼的太子爷,还有家里的俊俏婆娘,还有正在蒸蒸日上的大唐,这些才是本公子最喜欢调教的目标。

“是啊,父皇也多次向小治劝戒,以武立国,但不可以武治国,治国者,切不可以一人之念而治天下,朝政之事,非三思而后行不可,朝政事关国家兴亡,但凡有误,必然伤极国之根本。为帝君者,必能听得进好的,也要听得进坏的,从事情的两面来考虑得失,这才是一个为政者最需要做到的。”李治目光之中流露出来的,完全是敬佩和崇拜,看得出来,他对自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第757章 无耻的蹭食者

完了早膳,我总算是恢复了点精气神,毕竟是一夜没些发僵,站起了身后活动了下四肢之后,朝着李治笑道:“我说小治,你该不会就为了蹭我一顿早饭,就这么大清早的往我家里边钻吧。”教训了这个太子爷一顿之后,我方想起还没问过这小子大清早的窜我家里想干吗?

李治才喝了口茶水,听了我这话顿时一脸苦色:“我说俊哥儿,瞧您说的,小治是那样只为占别人偏宜,就损人不利已的人吗?今天小治来,一嘛,自然是与师尊久日不见,特来拜访,这二嘛,就是想跟师尊聊聊,您走了这近一年,可是发生了不少的新鲜事儿。除了师尊之外,小治觉得跟那些人聊天实在是太没意思。一个二个吞吞吐吐的,看着都不得劲,更别提谈事了。”

“哦?有什么新鲜事,你跟我好好说说。”我盘膝坐到了李治的对面好奇地问到,离开长安也快有一年了,这一段时间以来,虽然也收到了几封信,不过,大都是相互问候,里边根本就没啥内容。

李治这话倒也很是隐晦地向我表明了他对我的态度一如往常,这一点,实在是令我觉得有一丝丝的感动,能得到这位太子爷真诚的情谊和认同,实在是太过难得。

李治这下可来了劲头,很是眉飞色舞地:“今年年初之时,父皇令大理寺卿孙伏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贬黜刺史县令六十七人。”

“六条?什么玩意。”我有些好奇,虽然在大唐呆了好些年了,可是其中某些东西咱还是没闹明白。难道是跟后世的尚方宝剑差不多的玩意?李治两白眼顿时出现:“俊哥儿您连这也不知道?”

“废话!知道我还能问你吗?再说了,你难就没听孔子说过: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同样以两个巨型白眼回击李治的挑衅。李治无奈地摇了摇头:“我说俊哥儿,您方才还在那儿一个劲地攻击孔子。怎么一转眼,就拿他的话来说事了?”

我嘿嘿一笑:“小治啊,告诉你,一个人地人品如何。那是他地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把他的所有成绩都给抹杀掉,孔子地品德上有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缺陷。也忽视掉他身上的闪光点。他的很多说法,还是很有好处地。小同志,一定要虚心哦……”我得意地拍着李治的肩膀道。

-----------

一脸黑线地李治只能俯身认输,然后朝我详细地解释起了啥叫六条,这是汉朝所开创的“以条问事”察视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一种坚持有法可依地典范。

“汉武帝元封五年,对刺史察举范围,特地诏制六条。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欺凌弱,以众暴寡。二、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二千石子弟恃荣势,请托所监;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正令。依此据而罚恶,故言‘以条问事’嘿嘿,这也是小治在大理寺诸官被派出察视地方之时,方才知晓的典故。”李治在我跟前倒也袒白得很。不过,他这话一出口,这才让我注意到前面那番话的含义,把我给吓了一大跳。

“你是说,就大理寺那几十号人,去四方溜达了一圈,这么下来就贬黜刺史县令就有六十七人?”我不由得又重复了一句。生怕是自己听错了。乖乖。大唐的大理寺也太下得了手了吧?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李治点了点头:“那是自然,但凡触犯这六条之人。一但查实有据,必然上报尚书省,然后再由三省六部议定削官去职,但凡过失大者,就算是直接入狱者亦不为过……”

李治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大唐有两套监督巡察制度,一向是定期巡察制度,由按察使按规定时间定期巡察地方,监察官吏。岁初巡察,至岁中巡察完毕,回京奏事。另一种是不定期巡查制度,由李叔叔根据形势需要,临时选派政府官员,一般主要就是大理寺又或者是御史台地官员带敕巡视地方,事毕即归朝复职,任期也不长,并不固定巡察时间。这是一种随时随事巡察制度,直接向皇帝通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突然性,更容易发现一些地方上的问题。

听得我一个劲地翘大拇指,李叔叔这招也够绝地,两套人马,各不统属,按察使归属于三省管理,而临时选派的官员却直接对皇帝负责,若是其中产生了矛盾之处,自然皇帝陛下就会过问,然后接下来,自然会对矛盾之处严加核查,该哪一方的责任,就由哪一方承担责任,或

,绝不留情。

“怪不得陛下老说官员不够用,看来确实如此。”我总算明白李叔叔为啥老说人材不够了,就因为这一套极其严格的制度对于百姓生产生活来说有着相当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唐初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地繁荣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贪官污吏地土壤,但是出现这一行为者,轻者,贬官,重者去职,更严重的,直接丢牢里呆着去,每年一次的定期和不定期地巡察,加上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